探秘深海巨兽:著名潜艇剖面图赏析

合集下载

探秘深海巨兽:著名潜艇剖面图赏析

探秘深海巨兽:著名潜艇剖面图赏析

探秘深海巨兽:著名潜艇剖面图赏析
图1 英国霍兰一号潜艇
图2 英国小鲨鱼潜艇
图3 德国U-505潜艇
图4 日本甲标的潜艇
图5 美国鹦鹉螺号核潜艇
图6 美国俄亥俄级弹道导弹核潜艇
图7 俄罗斯台风级弹道导弹核潜艇
图8 德国212型AIP(不依赖空气动力)柴电潜艇
图9 俄罗斯基洛级柴电潜艇
图10 加拿大维多利亚及柴电潜艇
图11 德国216型AIP柴电潜艇
图12 美国洛杉矶级辛辛那提号攻击型核潜艇
图13 美国弗吉尼亚级攻击型核潜艇
图14 英国机敏级攻击型核潜艇
图15 美国弗吉尼亚级得克萨斯号SSN-775攻击型核潜艇
图16 美国海狼级攻击型核潜艇
图17 美国弗吉尼亚级攻击型核潜艇
图18 苏联导弹核潜艇。

深海巨兽

深海巨兽

战中“海怪”
• 第一次世界大战一开始,潜艇就被用于战斗。1914年9月22日, 德国U-9号潜艇在一个多小时内,接连击沉3艘英国巡洋舰,充 分显示了潜艇的作战威力。在战争期间,各国潜艇共击沉192艘 战斗舰艇。使用潜艇攻击海洋交通线上的运输商船,取得了更为 显著的战果,各国潜艇共击沉商船约5000余艘,达1400万吨。其 中被德国潜艇击沉的商船约1300余万吨。同时,反潜战开始受到 重视,战争期间潜艇被击沉265艘,其中德国就损失200余艘。
未来......
• 随着科学技术的収展和反潜作战能力的不断提高,潜艇的战术技 术性能将迚一步提高。其収展趋势是:収展艇体“隐身”、“降 噪”技术,提高隐蔽性;研制高强度耐压材料,增大潜艇下潜深 度;収展核动力潜艇大功率核反应堆,提高水下航速,延长堆芯 使用寽命,提高在航时间;常规动力潜艇主要增大电池容量,研 制性能良好的氢氧燃料电池、钠硫电池和超导电机,以提高水下 机动性;装备高效能的综合声呐、拖曳声呐和水声对抗设备,增 大水下探测距离和提高水声对抗能力;提高导弹的射程、命中精 度、打击威力,增加分导多弹头等抗反导能力;提高鱼雷的航速、 航程和航深,幵使其实现智能化;迚一步提高驾驶、探测、武器 和动力等系统以及其他设备的操纵自动化水平。
动力原理
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潜艇开始使用柴油机配合电动马达作为潜艇 的动力来源。这种动力是第一种潜艇用机械动力。柴油机负责潜艇在 水面上航行以及为电瓶充电的动力来源,在水面下,潜艇使用预先储 备在电瓶中的电力航行。由于电瓶所能够储存的电力必须提供全舰设 备使用,即使采取很低的速度,也无法在水面下长时间的航行,必须 浮上水面充电。后来出现的呼吸管则使得潜艇的潜航能力增加。 呼吸管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由荷兰开収出来,其后由德国迚一步 的改良幵首先使用在他们的潜艇上面。呼吸管的基本构造很简单,就 是一个可以伸长的通气管,将外界的空气引导至柴油引擎,产生的废 气也经由呼吸管排送出去,另外再附加防止海水迚入以及将迚入的海 水排除的管线。通过使用呼吸管可以让潜艇在潜望镜深度情况下使用 柴油机,这样潜艇就不必上浮即可补充电力。呼吸管的使用大幅改变 当时潜艇的作业方式与弹性。在使用呼吸管以前,潜艇一定要浮出海 面迚行换气和充电的作业,而这个作业时间限制在夜间。采用呼吸管 之后,潜艇只需要将呼吸管伸出海面就得以迚行充电的工作,不仅降 低潜艇被収现的机率,也扩展潜艇可以充电的时机。 针对这个威胁,盟军是利用巡逻机携带的特殊雷达来寻找微小的 呼吸管,即使无法击沉潜艇,至少也要迫使它无法充电而没有能力持 续的追踪与攻击。

实拍潜艇横剖面图:各种管道线路密集构造相当复杂!

实拍潜艇横剖面图:各种管道线路密集构造相当复杂!

实拍潜艇横剖面图:各种管道线路密集构造相当复杂!
为了追求较高的水下航速,潜艇的外形通常被设计为水滴状。

这个时候,潜艇的横剖面往往为圆截面。

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出潜艇的内部构造。

图为俄罗斯海军退役多年的一艘维克托级核攻击潜艇,
横剖面可以清楚地看到该潜艇独特的双壳体结构。

这个内部构造相当的精密复杂,各种管道线路和安全阀门密布,看的人眼花缭乱!
双壳体潜艇的耐压壳体外还有一层轻外壳包覆,两层壳体之间形成了一个舷侧空间。

潜艇横剖面由于年深日久,腐蚀情况相当严重。

潜艇兵可以利用的内部空间有限,长时间呆在水下也是十分清苦的。

941型台风级战略核潜艇,同一水平面内平行布置了两个耐压艇体。

深海之谜探索深海发现的神秘生物

深海之谜探索深海发现的神秘生物

深海之谜探索深海发现的神秘生物深海之谜:探索深海发现的神秘生物人类长期以来对深海一直充满了好奇和惊奇。

深海是一个神秘而未知的世界,充满了各种奇特而不可思议的生物。

在深入探索深海的过程中,科学家们发现了许多令人惊叹的神秘生物,这些生物展示了生命的多样性以及适应极端环境的能力。

一、深海中的巨型生物深海中生活着许多巨大的生物,它们体型庞大且异常奇特。

例如,巨型磷虾是深海世界中最大的动物之一,以其巨大的钳子和触角而闻名。

另外,深海游龙鱼是一种生活在深海水域的鱼类,它们拥有明亮而独特的发光器官,以此来吸引猎物或迷惑敌人。

二、深海底部的奇特生物深海底部是一个极端恶劣的环境,充满了黑暗、高压和缺氧。

然而,生命的顽强使得一些生物能够适应并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

热液喷口旁的生物群落是其中一个令人惊叹的示例。

在这些喷口周围,生物依靠从地壳深处喷出的高温矿物质为生。

黑烟热液蠕虫是其中一种生物,它们生活在高温和高压的环境中,以化学合成的方式获取能量。

三、神秘的深海蛇盘虾深海蛇盘虾是一种非常奇特的生物,它们拥有惊人的柔软身体和多节触手。

它们通过在水中编织精巧的网状结构来捕捉猎物。

这些结构具有极高的敏感性,在感知到食物的存在后,它们会迅速将自己卷入网中并将猎物紧紧地包裹住。

四、深海中的透明生物深海中有许多透明的生物,它们在适应环境的同时还能够更好地隐藏自己。

透明水母是深海中最著名的透明生物之一,它们利用水中的折射原理将自己完全隐藏起来。

当其他生物经过时,透明水母会突然展开并将猎物迅速捕捉。

五、深海中的生物发光现象深海中的生物发光现象是一个令人着迷的科学谜题。

生物发光是一种被称为生物发光的化学反应产生的自然现象。

深海中的生物发光具有多种功能,包括求偶、伪装和猎杀。

例如,深海鳐鱼的体表上布满了能够发光的器官,它们利用这些器官来吸引配偶或猎物。

六、深海中的珊瑚礁和海山深海中不仅有丰富多样的生物,还有许多美丽而壮观的地形。

深海珊瑚礁是其中的一个例子,它们以其华丽的色彩和独特的形态吸引着人们的目光。

《深海探秘》:历时7年探索深海潜艇,破译二战史上未解之谜

《深海探秘》:历时7年探索深海潜艇,破译二战史上未解之谜

《深海探秘》:历时7年探索深海潜艇,破译二战史上未解之谜《深海探秘》是美国作家罗伯特·库森的作品,2004年出版后成为兰登书屋的畅销巨作,并久居亚马逊畅销书排行榜前十。

在书中,作者描述了两位深海探险者历经生死挑战,花费7年时间考证潜艇身份的冒险故事,同时,也对深海探险的技术和危险性进行了科普。

一、什么是深海探险?1.深海探险深海探险是人类不断挑战极限,对海洋深处展开的测量、勘查、探索等一系列探险活动。

深海探险主要有两种形式:水肺潜水和潜水器潜水。

一般来说,40米以上的深度,或者洞穴、沉船这种封闭水域的潜水属于深海探险的范围。

2.深海潜水的危险氮醉:潜水时,水压会随着潜水深度而增加,当潜水员处在高压水环境中,体内积聚的氮气分子会使神经系统出现异常,产生类似酒醉的症状或者被麻醉的感觉。

当潜水至40米以上深度,氮醉反应会明显加剧。

减压病:潜水结束后,潜水员在上升过程中,体内积聚的氮气分子会释放回血液中。

若缓慢上升,氮气会以微小的气泡返回肺部,在通过呼吸排出体外;若迅速上升,体内的氮气会形成大量大体积的气泡,出现在身体各个部位,压迫身体组织,导致气栓甚至死亡。

为了避免患上减压病,潜水员需要进行减压停留。

3.深海沉船潜水深海沉船潜水被认为世界上最危险的运动之一。

沉船潜水属于封闭环境,沉船内部结构复杂,需要潜水员有超强的记忆力和空间概念才不至于迷失方向。

沉船内部没有光线,且布满淤泥,潜水员的任何轻微转身都可能搅动淤泥,使能见度降为零。

此外,沉船裸露在外的各种电缆、管道、铁杆还可能造成缠绕风险。

二、如何发现和确定U-869的身份?1. 发现潜艇,确认潜艇的年代和型号沉船位于美国东部新泽西海岸约100公里处,长约76米,最深处在海下70米的沙地里,最浅处也有64米深。

根据圆滑的船体、斜向的舱口以及一颗完整无缺的鱼雷,查特顿判断沉船是一艘潜艇。

潜艇内发现的很多物品刻有鹰和纳粹标志,有的还标有年代,证明是一艘二战时期的德国潜艇。

图解军舰 瑞典“哥特兰”级潜艇

图解军舰 瑞典“哥特兰”级潜艇

瑞典海军隶下的“哥特兰”级潜艇(A-19型),是世界上第一批装备AIP (不依赖空气动力装置)的常规潜艇,主要用来执行反潜和反舰作战任务,也用来执行布雷、运送蛙人及近岸侦察等一般任务,平时用作训练平台,是21世纪瑞典海军的骨干力量。

艏部声呐鱼雷装填舱口
围壳内部通道
可伸缩潜望镜
蛙人出入舱口
围壳舵
潜艇指挥
控制舱段前部蓄电池组
前部鱼雷舱室及鱼雷发射管瑞典“哥特兰”级潜艇
28
由于“哥特兰”级潜艇的成功,瑞典决定开发新型潜艇A-26型,并逐步取代“哥特兰”级潜艇。

“幽灵模式”是A-26型潜艇的一大特点,在水下时,敌军几乎探测不到它。

此外,A-26型潜艇还会安装一个独特的豆荚式围壳,可使特种潜水部队在水下自由进出潜艇。

A-26型还将采用更先进的AIP 系统发动机,使其有更良好的隐蔽性与生存能力。

早期的AIP系统发动机
柴电发动机系统
X形尾舵
主耐压壳后部蓄电池组
液氧贮存罐A-26型潜艇
鱼雷舱段指挥控制舱段
垂直发射舱段AIP舱段
拖曳声呐
无人潜航器巡航导弹
潜望镜等光电设备29。

图解军舰 英国“前卫”级战略核潜艇

图解军舰 英国“前卫”级战略核潜艇

图解军舰
英国“前卫”级战略核潜艇
“前卫”级战略核潜艇是英国20世纪80年代研制的第二代战略核潜艇,共建4艘,全部在役,是英国海上核反击力量的支柱。

该艇具有以下特点:攻击能力强、隐身性好、安全可靠性强、综合作战性能和自动化水平得到提升、艇员的居住条件得到改善。

潜射战略导弹发射管 导弹发射管伺服机构
汽轮发电机组 浮筏式减震基座
“前卫”级艇徽
英国自行研制的
泵喷推进装置
英国“前卫”级战略核潜艇
三叉戟2D5型潜射弹道核导弹
上点台

海上点将台指挥控制舱室 鱼雷贮存舱及发射管 主声呐系统透波外罩
非穿透式潜望镜和通信设备
“前卫”级的艏水平舵比较靠上,与艇体结合处略向两侧突出,与艏部形成V形夹角,可减小阻力,降低噪声对声呐的影响。

装备“前卫”级之前,英国皇家海军的第一代弹道导弹核潜艇是“决心”级,携带“北极星”导弹。

该级战略核潜艇是英国“北极星计划”中为皇家海军建造的4艘核弹道导弹潜艇,每艘装备16枚弹道导弹。

当时美国的潜射战略导弹技术已经相对成熟,而英国在这方面几乎是空白,自行研制肯定费时费力,为了保证尽快形成水下核威慑,英国的潜射弹道导弹采用了美国产品,只是根据英国需求略做调整。

之后,英国的核潜艇一直装备美国的潜射导弹,直到“前卫”级仍是如此。

艇员生活舱室

上点将台。

找到海底的“幽灵”——潜艇

找到海底的“幽灵”——潜艇

找到海底的“幽灵”百科探秘◎文 李峰茫茫大洋深处,一条黑色的“大鲸鱼”在悄悄移动,神不知鬼不觉。

它为什么要躲到深海,难道是怕被人发现吗?“大鲸鱼”真能沉住气,潜在海里一声不吭,一点声音都听不到。

不过,你可千万别把它当成老实的家伙,注意看!一个导弹从“大鲸鱼”身上凌空飞起,冲破水面,直接射中远处的军舰!呀,原来是“深海杀手”—潜艇啊!潜艇最大的威力是在海里悄无声息,这样才能给敌方出其不意的致命一击。

当然,有矛就有盾,各国为了探测到这个令人头疼的家伙绞尽脑汁,想出了各种办法,下面就让我们来看一看。

—潜艇. All Rights Reserved.声呐探潜声呐是一种利用声波在水下的传播特性,通过电声转换和信息处理,完成水下探测和通讯任务的电子设备。

实际上,声呐探潜的原理很简单,由于低频声波在水中传播很远,尤其是在深海安静的环境里传播得更远,声呐探潜就成为一种有效的方式。

但是,随着潜艇技术的发展,潜艇运行时发出的噪声越来越低,人们使用只能探测. All Rights Reserved.几十公里目标的声呐在茫茫深海中寻找潜艇,简直如同大海捞针。

雷达探潜雷达技术在很多领域大显神通。

比如,飞机上安装了雷达就成了预警机,用来在高空探测飞机动向。

鉴于此,人们便想到了把雷达技术用在探测潜艇上,比如美国的水下探测雷达系统最大探测深度可达200米。

但是,雷达中的蓝绿激光虽然可以穿云破雾,但到了海水里却没了辙,因为海水对雷达波有较强的吸收作用,被海水很快废了“武功”。

说到底,雷达波主要探测处于潜望航态以及水面航渡状态的潜艇,要是潜艇跑到海底,雷达波就彻底成了“盲人”。

看来,要在海里抓到潜艇的影子可真不容易啊。

不过,人过留名,雁过留声。

物体在运动过程中,或多或少会留下一丝丝“痕迹”。

通过检测潜艇在水下航行时留下的“痕迹”,就可以间接地找到潜艇的方位 。

那么,怎样才能找到潜艇痕迹呢?难道要追踪潜艇行驶中划过的水波纹吗?当然不是,这些水波纹很快就会消失了,即使近在咫尺也不容易抓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秘深海巨兽:著名潜艇剖面图赏析
图1 英国霍兰一号潜艇
图2 英国小鲨鱼潜艇
图3 德国U-505潜艇
图4 日本甲标的潜艇
图5 美国鹦鹉螺号核潜艇
图6 美国俄亥俄级弹道导弹核潜艇
图7 俄罗斯台风级弹道导弹核潜艇
图8 德国212型AIP(不依赖空气动力)柴电潜艇
图9 俄罗斯基洛级柴电潜艇
图10 加拿大维多利亚及柴电潜艇
图11 德国216型AIP柴电潜艇
图12 美国洛杉矶级辛辛那提号攻击型核潜艇
图13 美国弗吉尼亚级攻击型核潜艇
图14 英国机敏级攻击型核潜艇
图15 美国弗吉尼亚级得克萨斯号SSN-775攻击型核潜艇
图16 美国海狼级攻击型核潜艇
图17 美国弗吉尼亚级攻击型核潜艇
图18 苏联导弹核潜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