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古诗文测试

合集下载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古诗文理解性默写完整+测试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古诗文理解性默写完整+测试含答案

部编八年级语文上册古诗文理解性默写(完整版)(一)《三峡》(郦道元)1、从视觉角度描写两岸连山的句子是: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2、《三峡》中极尽夸张,从侧面烘托出三峡山的高峻险要、壮丽绚美的句子是: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3、《三峡》中描写三峡夏水洪大凶险的句子是: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4、《三峡》中描写三峡夏水湍急、行船极快的句子是: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5、《三峡》中用夸张、侧面烘托江水流速极快的句子是: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6.朝发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这使我们想到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7.有一句话把三峡春冬季节山水草木的秀丽景色概括无遗,这句话是:清荣峻茂8、《三峡》中描写春冬之景时,采用动静结合的写法,先写了“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的静景,然后写了“悬泉瀑布,飞漱其间”的动景。

9.烘托三峡秋景凄凉的语句是: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10、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成功实现“蓄水315米”,高峡出平湖的壮观景象晨现在世人面前,郦道元描述的昔日“渔者歌曰”的“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的凄异景状一去不复返了。

(二)答谢中书书(陶弘景)1、统领全文,充当本文引子的句子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2、运用仰观俯察两种视角,写白云高山流水三重风物的对偶句是“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表现山水相映之美)3、讲究色彩搭配,表现一年之美,呈现出一派绚烂辉煌的气象景象的对偶句是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4、将听觉、视觉结合,由静入动,表现一日之美,传达了生命气息的对偶句是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5、找出文中的议论句最能体现作者思想感情的“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6、表现晨昏变化之美的句子是: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7、表现色彩配合之美的句子是: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三)记承天寺夜游(苏轼)1、《记承天寺夜游》中以凝练的笔墨,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的句子是(庭院月下美景):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复习古诗词默写与各课文言文阅读专项达标检测(含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复习古诗词默写与各课文言文阅读专项达标检测(含答案)

八年级语文上册古诗文默写与文言文阅读专项检测(满分:120分时间:60分钟)班级姓名得分一、古诗词默写(20分)1.牧人驱犊返,____________________。

(王绩《野望》)2.____________________,归雁入胡天。

(王维《使至塞上》)3.几处早莺争暖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4.芳草长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欧阳修《采桑子》)5.崔颢的《黄鹤楼》中把惆怅的情怀自然地转化为无尽乡愁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描写长江近景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通过具体描写,表现诗人闲适自由心境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陶渊明《饮酒》)8. 引用典故,表达将士们要誓死效忠朝廷,报效国家的忠心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李贺《雁门太守行》)9.借品评历史抒发诗人怀才不遇感慨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杜牧《赤壁》》10.以类比手法表现诗人老当益壮,渴望建功立业的雄心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揭示“美好事物易逝,消逝的同时仍然有美好事物的再现,生活不会因消逝而变得一片虚无”的哲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古诗文专项练习及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古诗文专项练习及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古诗文专项练习及答案《三峡》1.自三峡七百里中,,;2.重岩叠嶂,,,不见曦月。

3.至于夏水襄陵,。

4.或王命急宣,,,5.其间千二百里,,。

6.春冬之时,,。

7.绝巘多生怪柏,,,清荣峻茂,。

8.每至晴初霜旦,,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

9.故渔者歌曰:“,!”10.《三峡》中描写群山连绵不断(长)的句子是:。

11.《三峡》中描写两岸悬崖陡峭、雄伟险峻的句子是:。

12.《三峡》中描写水势凶险的句子是: 。

13.《三峡》中描写水流湍急的句子是:。

14.《三峡》中描写春冬时期三峡水的特点的句子是:。

15.《三峡》中引用渔歌反衬三峡深秋清幽寂静的句子是:。

答谢中书书1.山川之美,。

高峰入云,。

2.两岸石壁,。

,四时俱备。

3.晓雾将歇,;4. ,,实是欲界之仙都,5.自康乐以来,。

6.晓雾将歇, ;夕日欲颓,7.《答谢中书书》中统领全文的句子是: 。

8.《答谢中书书》中描写水相映之美的句子是:。

9.《答谢中书书》中描写景物色彩配合之美的句子是:。

10.《答谢中书书》中写晨昏景物变化之美的句子是:。

记承天寺夜游1.庭下如积水空明,,盖竹柏影也。

2.何夜无月??。

3.《记承天寺夜游》中描写月下美景的句子是:。

4.《记承天寺夜游》中表达作者微妙复杂的感情的句子是:。

5.《记承天寺夜游》中点名主旨,抒发作者感慨,表达作者豁达情怀的句子是:。

与朱元思书1.风烟俱净,。

从流飘荡,。

2.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

3.水皆缥碧,。

,直视无碍。

4.,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互相轩邈,争高直指,。

5.泉水激石,;好鸟相鸣,。

6.蝉则千转不穷,。

鸢飞戾天者,;经纶世务者,。

横柯上蔽,;疏条交映,。

7.《与朱元思书》中总领全文的句子是:。

概括赞叹富春江景的句子是:。

8.《与朱元思书》中描写水之“异”的句子是:。

9.《与朱元思书》中描写山之“奇”的句子是:。

10.《与朱元思书》中从听觉写泉响、鸟鸣、蝉叫、猿啼的两组对偶句是:。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课内外古诗词(共13首) 阅读鉴赏题 中考题汇总(背诵 带答案)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课内外古诗词(共13首) 阅读鉴赏题 中考题汇总(背诵 带答案)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课内外古诗词(共13首)阅读鉴赏题中考题汇总(背诵带答案)课内古诗词目录《唐诗五首》野望(王绩)黄鹤楼(崔颢)使至塞上(王维)渡荆门送别(李白)钱塘湖春行(白居易)《诗词五首》饮酒(其五)(陶渊明)春望(杜甫)雁门太守行(李贺)赤壁(杜牧)渔家傲(李清照)课外古诗词目录课外古诗词诵读(一)庭中有奇树《古诗十九首》龟虽寿(曹操)赠从弟(其二)(刘桢)梁甫行(曹植)课外古诗词诵读(二)《浣溪沙》晏殊《采桑子》欧阳修《相见欢》朱敦儒《如梦令》李清照一、《野望》(王绩)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1.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这首诗写的是山野秋景。

全诗通过萧瑟静谧的景色描写和诗人面对牧者猎者虽相见而不相识的情景,流露出诗人孤独抑郁的心绪,抒发了惆怅、孤寂的情怀。

2.“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答:每一棵树都顶着一抹金黄的秋色,起伏的山脉重峦叠嶂,披上了落日的余晖。

树叶黄了,落到地上,山后的太阳余晖落在山上。

举目四望,树林和山峦一片秋色,在夕阳的余晖中越发显得萧瑟。

整个画面萧瑟恬静。

3.“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答:牧人驱赶着牛群回家,猎人骑马带着收货的猎物回家,好一派田园气象。

4.本诗在写景上有什么特色?答:颔联写的是秋野静景,颈联写的是秋野动景,以动衬静,意境更显静谧。

5.“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一句引用了怎样的典故,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作者说自己在现实中孤独无依,只好追怀古代的隐士了,身边竟无相识的熟人或朋友,只好唱起《采薇》之歌,与伯夷、叔齐那样的人交朋友了。

运用典故,抒发了孤独抑郁的心情和隐逸山林的愿望。

二、《黄鹤楼》(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睛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部编八年级上册古诗文判断题(完整版)

部编八年级上册古诗文判断题(完整版)

部编八年级上册古诗文判断题(完整版)
本文档包含了部编八年级上册古诗文的判断题,旨在帮助同学们巩固对于古诗文的理解和判断能力。

每道题目后面会有简短的解析,供参考。

题目一:
诗句:“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这是杜牧的《登高》。

- 正确 ( )
- 错误 ( )
解析:这是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题目二:
以下哪一篇文章是辛弃疾的作品?
- a. 《静夜思》
- b. 《滁州西涧》
- c. 《饮湖上初晴后雨》
- d. 《登鹳雀楼》
解析:辛弃疾的作品是《饮湖上初晴后雨》。

题目三:
以下哪篇文章出自唐代诗人杜甫之手?
- a. 《月夜忆舍弟》
- b. 《石头记》
- c. 《临江仙》
- d. 《静夜思》
解析:《月夜忆舍弟》是杜甫的作品。

题目四:
下面这句诗的作者是李白:“风吹草地见牛羊,白日山边青草郊。


- 正确 ( )
- 错误 ( )
解析:这句诗的作者是白居易。

题目五:
以下哪首诗是唐代杜牧创作的?
- a. 《乌衣巷》
- b. 《赋得古原草送别》
- c. 《七步诗》
- d. 《江南曲》
解析:唐代杜牧创作了《江南曲》。

以上是部编八年级上册古诗文的判断题。

请同学们认真思考后,根据自己的判断选择对应的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曲阅读练习题及答案全套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曲阅读练习题及答案全套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曲阅读练习题及答案全套(一)黄鹤楼【文学常识】本诗是一首七言律诗。

作者是__唐__代诗人____崔颢____。

【知识积累】1. 重点解词(1)川:平川、原野。

(2)历历:分明的样子。

(3)萋萋:草木茂盛的样子。

【突破训练】1. (2019,石家庄49中模拟)(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B)A. 开头四句以传说落笔,巧借今昔变化,抒发了寂寞惆怅之感,气概雄浑,感情真挚。

B. 后四句写昔人乘鹤所见,由渺不可知的感觉转到晴川草树的景象,文势波澜起伏。

C. 尾联紧承前三联,用烟波浩渺的长江烘托作者的归思,与开头意境相应,情融景中。

D. 此诗起、承、转、合出神入化,文思如行云流水,富于变化,历来被推崇为题黄鹤楼的绝唱。

【解析】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写作手法。

诗歌后四句实写诗人登上黄鹤楼的所见所感,而不是昔人乘鹤所见。

(2)请展开想象,用生动的语言描述颈联所展现的画面。

阳光照耀下的汉阳树木清晰可见,碧绿的芳草覆盖着鹦鹉洲。

【解析】本题考查诗歌大意。

除了要展开想象外,还应注意题干中“颈联”这一律诗常识:颈联指律诗的第三联。

2. 本诗的首联、颔联借今昔变化之大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寂寞、惆怅的心情。

3. 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B)A. 前四句抒写人去楼空、世事沧桑的感慨。

两个“空”字分别突出空间的虚无和时间的邈远。

B. 颈联描写登楼所见之景,天地之间阳光朗照,远远望去,连天的衰草凄清荒芜。

C. 尾联借景抒情,以夕阳西下江面烟波浩渺之景,寄寓诗人远离故土、羁旅他乡的凄苦思乡之情,而自问自答的方式更强烈地表达了诗人孤独空寂之情。

D. 全诗视野开阔,写景自然,抒情真挚,为咏黄鹤楼诗作之绝唱,历来为人传诵。

【解析】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理解和写作手法。

“芳草萋萋鹦鹉洲”并不是“连天的衰草凄清荒芜”,而是指草木茂盛。

(二)使至塞上【文学常识】本诗是一首五言律诗。

作者__王维__,字摩诘,号摩诘居士,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____山水田园____派代表诗人,被称为“诗佛”。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12.唐诗五首同步练习题及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12.唐诗五首同步练习题及答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练习卷班级姓名12.唐诗五首4.阅读下面的古诗词,回答问题。

野望王绩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1)诗人在傍晚野望时,描绘出了怎样的景色?用了什么手法?(2)诗中流露了作者怎样的感情?5.阅读下面的古诗词,回答问题。

黄鹤楼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慨?(2)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一下“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所展现的景象。

6.阅读下面的古诗词,回答问题。

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诗中以“征蓬”和“归雁”喻,传达出幽微难言的内心情感。

(2)诗的颈联以传神的笔墨刻画了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被王国维赞为“千古壮观”之名句。

请你从中选出两个字或一个词加以赏析。

7.阅读下面的古诗词,回答问题。

渡荆门送别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月下飞天镜”运用了的修辞手法,描绘了一幅图。

(2)“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8.阅读下面的古诗词,回答问题。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本诗通过描写西湖早春明媚的风光,抒发了诗人的感情。

尤其是“”三个字更是直抒胸臆,似乎让我们看到了诗人流连忘返、陶醉于湖光山色之中的情景。

(2)这首诗处处紧扣初春的季节特征,把西湖描绘得生意盎然。

请从诗歌画线句中选择一个体现季节特征的词语加以说明。

9.阅读下面的古诗词,回答问题。

秋夜喜遇王处士①王绩北场芸藿②罢,东皋刈黍归。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2课 唐诗五首 练习(含答案和解析)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2课 唐诗五首 练习(含答案和解析)
(3)品析句子。
闲上山来看野水,忽于水底见青山。
2. (5分)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列各题。
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①
唐•李白
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
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②.
【注释】①郎中:官名,为朝廷各部所属的高级部员。钦:当是史郎中名。一作“饮”。②落梅花:即
古代笛曲名《梅花落》,此因押韵倒置,亦含有笛声因风散落之意。
A.首联交代了踏春的去处,简洁明快地勾勒了西湖早春的轮廓 B.颔联抓住了“争”、“啄”两个动词,描绘了一幅早莺争暖、新燕啄泥的画面 C.颈联用“没马蹄”写出了西子湖畔春草深密、绿色醉人的景象 D.尾联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春行钱塘湖的喜悦心情 11. (3分) 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黄鹤楼
13. (3分) 下列对诗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A.第一、二句叙事,写诗人以使者的身份,轻车简从,要到遥远的西北边塞去慰问将士。 B.第三、四句叙事兼抒情,以“蓬”“雁”自比,暗写诗人被排挤出朝廷的孤寂、飘零之感。 C.第五、六句“直”“圆”两字精炼传神,线条简约,描绘的景物不多,但画面开阔、意境雄浑。 D.第七、八句写诗人经过长途跋涉到达边塞,侦察兵萧关却骑马来报:“长官正在燕然前线。”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2课 唐诗五首 练习(含答案和解析)
姓名:
得分:
一、阅读题
1. (6分)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后面问题。
野 望
翁 卷
一天秋色冷晴湾①,无数峰峦远近间。
闲上山来看野水,忽于水底见青山。 (注释)①湾:水流弯曲的地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古诗文测试
(满分100分时间40分钟)
一、古诗词理解选择题:(共20分,每题4分)
1、下列各项对诗词的作者和写作背景理解有误的一项是()(4分)
A:王绩是初唐诗人,性情简放,自号“东皋子”,其山水诗朴素自然,意境浑厚,《野望》是其代表性诗作,也是现存较早的格律严整的五言律诗。

B:晚唐诗人王维奉唐玄宗之命,赴西北边塞慰问,实际上是被排挤出朝廷,《使至塞上》所写的即为这次出使途中的所见所感。

C::李白青年时期,主要生活在四川。

心怀四方之志的李白,“仗剑去国,辞亲远游”。

《渡荆门送别》既写出诗人对未来的憧憬和外出游历的喜悦,又表达了对故乡的依依惜别之情。

D:白居易于穆宗长庆三年任杭州刺史时写的,描写了西湖早春的明媚风光,抒发了诗人喜悦的感情。

2、下列各项对诗词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
A:《野望.》首联“望”字点题,交代时间地点以及人物心情。

“徙倚”,即“徘徊”,写出人物内心的苦闷和矛盾。

“欲何依”表现出作者想在政治上有所作为,却始终不得志的迷茫和失意情绪。

B:《黄鹤楼》一诗的首联扣题,从神话传说落笔,可谓起笔高远。

一个“空”字,似有无限的感慨,我们仿佛看到诗人凭栏远眺,吊古伤今,陷入无限沉思之中的形象。

C:《使至塞上》首联中的“属国”和“居延”都是指作者经过的地方名字,这样写,也是表现关塞迢迢,山高路远,烘托孤寂的心境。

D:《渡荆门送别》的首联点题,以叙事为主,交代地点和事由,诗人乘舟来到遥远的荆门外,将到楚地游览。

随着船的移动,两岸的景色像画卷一样展开、变换。

3、下列各项对诗词的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4分)
A:《野望》的尾联由外物回归自身,首尾呼应,抒发感情,收束全诗。

夕阳下静谧的景色,农人们归家的喜悦,使诗人冲淡了心头的忧郁,不由得放声高歌。

B:《黄鹤楼.》的尾联以议论结尾,这一联有景生情,形象鲜明,诗人凭栏远望,故乡却为暮霭所隔,望不可见而生无限愁思的形象仿佛可见。

C:《渡荆门送别》的颔联和颈联所写景物,或天高地远,气象阔大,或风物灵动,景象优美,正是作者喜悦开朗心境的展现,洋溢着青春的活力。

D:《钱塘湖春行》的尾联直抒胸臆,寓情于景,表达诗人游兴未尽的淡淡的遗憾心情。

4、下列各项对诗词的作者理解有误的一项是()(4分)
A:《庭中有奇树》全诗因人感物,由物写人,抒写情思,通篇不离“奇树”,篇幅虽短,却有千回百折之态,深得委婉含蓄之妙。

B:《龟虽寿》的作者告诉我们,不必羡慕神龟的长寿、神蛇的通灵,生命的意义不在于简单的“活着”,而在于奋发有为。

诗中所体现的乐观向上的精神,历久而弥新。

C:《赠从弟》是一首咏物诗。

诗人运用对比手法,借松柏之刚劲,明志向之坚贞,对堂弟寄寓了无限期望。

D:《梁甫行》一诗的作者被贬到贫困的海边,看到下层人民的困苦生活,有感而发,写下了这首惆怅忧伤的诗歌。

意在提醒最高统治者普降恩泽,施惠于民。

5、下列各项对诗词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
A:《浣溪沙》一词的作者晏殊是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他在明媚的春光里,面对眼前美景,不由得产生一种由光阴流转、物是人非带来的感慨和惆怅。

词作将瞬间的感受与久久的思考熔于一炉,既敏锐,又不乏深沉,自然流畅,婉转圆润。

B:李清照的《如梦令》这一首小词仅三十几个字,却讲述了一个复杂的故事,洋溢着生活的气息和欢快的旋律,读之令人陶醉。

C:《黄鹤楼》的尾联展现朦胧的江上暮色,表达出作者漠然无奈的思乡之情。

D:《钱塘湖春行》这首诗处处紧扣环境和季节的特征,用准确而极富表现力的词句,恰到好处地描绘了西湖春日美景,抒发了诗人喜悦的心情。

二、根据提示默写:(共50分,每句2分)
1、,沉醉不知归路。

2、无可奈何花落去,。

3、争渡,争渡,。

4、,将以遗所思。

5、,终为土灰。

,志在千里。

6、,松柏有本性。

7、,终岁常端正。

8、剧哉边海民,。

9、乱花渐欲迷人眼,。

10、月下飞天镜,。

11、晴川历历汉阳树,。

12、,徙倚欲何依。

13、,烟波江上使人愁。

14、,归雁入胡天。

15、孤山寺北贾亭西,。

16、大漠孤烟直,。

17、,都护在燕然。

18、,猎马带禽归。

19、树树皆秋色,
20、则素湍绿潭,。

21、,猿鸟乱鸣。

22、负势竞上,。

23、,窥谷忘反。

24、,猿则百叫无绝。

25、夕日欲颓,。

三、翻译句子(共30分,每句5分)
1、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3、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4、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5、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6、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