味精生产工艺
(完整版)味精的生产工艺流程简介

1 味精的生产工艺流程简介味精的生产一般分为制糖、谷氨酸发酵、中和提取及精制等 4 个主要工序。
1 .1 液化和糖化因为大米涨价,目前大多数味精厂都使用淀粉作为原材料。
淀粉先要经过液化阶段。
然后在与 B 一淀粉酶作用进入糖化阶段。
首先利用一淀粉酶将淀粉浆液化,降低淀粉粘度并将其水解成糊精和低聚糖,应为淀粉中蛋白质的含量低于原来的大米,所以经过液化的混合液可直接加入糖化酶进入糖化阶段,而不用像以大米为原材料那样液化后需经过板筐压滤机滤去大量蛋白质沉淀。
液化过程中除了加淀粉酶还要加氯化钙,整个液化时间约30min 。
一定温度下液化后的糊精及低聚糖在糖化罐内进一步水解为葡萄糖。
淀粉浆液化后,通过冷却器降温至60 C进入糖化罐,加入糖化酶进行糖化。
糖化温度控制在60 C左右,PH值4 . 5,糖化时间18-32h。
糖化结束后,将糖化罐加热至80 85 C,灭酶30min。
过滤得葡萄糖液,经过压滤机后进行油水分离(一冷分离,二冷分离),再经过滤后连续消毒后进入发酵罐。
1. 2 谷氨酸发酵发酵谷氨酸发酵过程消毒后的谷氨酸培养液在流量监控下进入谷氨酸发酵罐,经过罐内冷却蛇管将温度冷却至32 C,置入菌种,氯化钾、硫酸锰、消泡剂及维生素等,通入消毒空气,经一段时间适应后,发酵过程即开始缓慢进行。
谷氨酸发酵是一个复杂的微生物生长过程,谷氨酸菌摄取原料的营养,并通过体内特定的酶进行复杂的生化反应。
培养液中的反应物透过细胞壁和细胞膜进入细胞体内,将反应物转化为谷氨酸产物。
整个发酵过程一般要经历 3 个时期,即适应期、对数增长期和衰亡期。
每个时期对培养液浓度、温度、PH 值及供风量都有不同的要求。
因此,在发酵过程中,必须为菌体的生长代谢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
经过大约34 小时的培养,当产酸、残糖、光密度等指标均达到一定要求时即可放罐。
1 .3 谷氨酸提取与谷氨酸钠生产工艺该过程在提取罐中进行。
利用氨基酸两性的性质,谷氨酸的等电点在为pH3 .0 处,谷氨酸在此酸碱度时溶解度最低,可经长时间的沉淀得到谷氨酸。
味精的生产工艺

味精的生产工艺味精是一种具有鲜味的食品添加剂,广泛应用于食品加工中,可以增加食物的美味和风味。
下面我将为大家介绍一下味精的生产工艺。
味精的生产工艺首先是原料的选择。
味精的原料主要是淀粉和谷蛋白,通常采用转化剂将谷蛋白转化为谷氨酸,然后与淀粉发酵后得到谷氨酸钠。
首先进行淀粉的糊化。
将淀粉和一定比例的水混合,加热至一定温度,使淀粉糊化成稠糊。
然后将糊化淀粉进行冷凝,使其降温至适宜的发酵温度。
在降温过程中,要控制好温度和时间,避免淀粉过度糊化和消耗过多的淀粉酶。
接下来是谷蛋白的转化。
将谷蛋白加入糊化淀粉中,通过添加适量的转化剂,使谷蛋白转化为谷氨酸。
转化剂一般使用谷氨酸转化酶,通过酶作用,将谷蛋白中的谷氨酸生成。
然后是发酵过程。
将转化好的糖化液放入发酵罐中,添加适量的微生物,通常是一种产酸型放线菌,进行发酵。
发酵过程中微生物会消耗糖化液中的糖分,产生乳酸和酸化氮素。
这个过程一般需要控制好温度和发酵时间,以保证微生物充分生长和产酸。
发酵结束后,将发酵液进行过滤和分离。
利用过滤设备将发酵液中的杂质和微生物去除,得到澄清的液体。
然后进行再结晶和干燥,将澄清液体中的味精分离出来。
再经过一系列的制粉和包装等工艺,最终得到成品味精。
味精的生产工艺主要分为淀粉糊化、谷蛋白转化、发酵、过滤和分离、再结晶、干燥和制粉包装等几个步骤。
在整个生产过程中需要控制好各个环节的温度、时间和添加剂的用量,以保证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
总的来说,味精的生产工艺需要经过一系列的处理步骤,通过合适的温度和时间控制,使原料转化成味精。
这样生产出来的味精能够为食品增添鲜味和风味,提高食品的口感和品质。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味精的使用应该适量,过量的味精摄入对人体健康有一定的影响,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控制好味精的摄入量,合理饮食,保护好自己的健康。
(完整版)味精的生产工艺

味精的生产工艺味精的生产工艺味精是调味料的一种,主要成分为谷氨酸钠。
谷氨酸钠是一种氨基酸谷氨酸的钠盐。
是一种无嗅无色的晶体,在232℃时解体熔化.谷氨酸钠的水溶性很好,在100毫升水中可以溶解74克谷氨酸钠。
味精是一种很好的调味品,易溶于水,能给植物性食物以鲜味,给肉食品店以香味.在汤、菜中放入少许味精,会使其味道更鲜美。
味精的主要成分-—谷氨酸钠进入肠胃以后,很快分解出谷氨酸,谷氨酸是由蛋白质分解的产物,是氨基酸的一种,可以被人体直接吸收,在人体内能起来改善和保持大脑机能的作用。
谷氨酸钠在100℃时就会被分解破坏,因此,做汤、烧菜时放味精,能够使味精分解,大部分谷氨酸钠变成焦谷氨酸钠。
这样不但丧失了味精的鲜味,而且所分解出的焦谷氨酸钠还有一定的毒性。
所以不要将味精与汤、菜放在一起长时间煎煮,必须在汤、菜做好之后再放。
碱性食品不宜使用味精,因为碱会使味精发生化学变化,产生一种具有不良气味的谷氨酸二钠,失去调味作用。
一、谷氨酸发酵以糖蜜和淀粉为主要原料.1、糖蜜:是制糖工厂的副产物,分为甘蔗糖蜜和甜菜糖蜜两大类,其中含较多的可发酵性糖,总糖含量:甘蔗糖蜜54。
8%,甜菜糖蜜49.4%;总糖中主要是可发酵性糖.2 糖蜜的处理目的:降低生物素的含量。
方法:活性炭吸附法:用量为糖蜜的30%—40%水解活性碳处理法:盐酸+活性碳树脂处理法:(1)糖蜜中糖浓度高,必须进行稀释,一般稀释至18~20%.(2)糖蜜中杂质很多,如黑色素、灰分等,必须进行澄清、过滤。
一般采用加酸静置,加酸调pH 3.0~3。
8,并定时通风,除溶液中的SO2、NO2等有害性挥发成分。
(3)糖蜜中的含氮物质较少,应补充营养盐,如硫酸氨,磷酸钙等物质.(4)调pH 7.0~7.5。
(5)灭菌:80~90℃。
3 淀粉质原料:薯类、玉米、小麦、大米等。
直链淀粉占17%—27%,其余为支链淀粉。
淀粉的水解有多种方法:酸解、酶解,酸酶结合法等,(1)、酸解法工艺:原料调浆→ 糖化→ 冷却→ 中和脱色→ 过滤除杂→糖液② 淀粉酸解法工艺要点:糖化条件的控制,淀粉乳浓度:10-110Be酸种类与用量:盐酸干淀粉的0.6%,糖化温度和时间:蒸汽直接加热133℃,25min,138℃,15min加酸方式:先加1/3,后2/3.糖化终点判定酒精法,酸解结束前,将少量酸解液滴入无水酒精中,若无白色沉淀出现,表示淀粉水解完全。
(完整版)味精的生产工艺说明

味精的生产工艺说明一、味精及其生理作用1. 味精的种类按谷氨酸的含量分类:99%、95%、90%、80%四种按外观形状分类:结晶味精、粉末味精2.味精的生理作用和安全性(1)参与人体代谢活动:合成氨基酸(2)作为能源(3)解氨毒味精的毒性试验表明是安全的。
二、味精的生产方法味精的生产方法:水解法、发酵法、合成法和提取法。
1、水解原理:蛋白质原料经酸水解生成谷氨酸,利用谷氨酸盐酸盐在盐酸中的溶解度最小的性质,将谷氨酸分离提取出来,再经中和处理制成味精。
生产上常用的蛋白质原料——面筋、大豆及玉米等。
水解中和,提取蛋白质原料——谷氨酸————味精2、发酵法原理:淀粉质原料水解生成葡萄糖,或直接以糖蜜或醋酸为原料,利用谷氨酸生产菌生物合成谷氨酸,然后中和、提取制得味精。
淀粉质原料—→糖液—→谷氨酸发酵—→中和—→味精3、合成法原理:石油裂解气丙烯氧化氨化生成丙烯腈,通过羰化、氰氨化、水解等反应生成消旋谷氨酸,再经分割制成L-谷氨酸,然后制成味精。
丙烯→氧化、氨化→丙烯睛→谷氨酸→味精4、提取法原理:以废糖蜜为原料,先将废糖蜜中的蔗糖回收,再将废液用碱法水解浓缩,提取谷氨酸,然后制得味精。
水解、浓缩中和,提取废糖蜜————→谷氨酸————→味精二、味精的生产工艺图三、原料来源谷氨酸发酵以糖蜜和淀粉为主要原料。
糖蜜:是制糖工厂的副产物,分为甘蔗糖蜜和甜菜糖蜜两大类。
淀粉:来自薯类、玉米、小麦、大米等1、淀粉的预处理(1)淀粉的水解原料→粉碎→加水→液化→糖化→淀粉水解糖(2)淀粉的液化在 -淀粉酶的作用将淀粉水解生成糊精和低聚糖。
(3)淀粉的糖化在糖化酶(如曲霉菌糖化剂)的作用下将糊精和低聚糖水解成葡萄糖。
喷射液化器出口温度控制在100-105℃,层流罐温度维持在95-100 ℃,液化时间约1h,然后进行高温灭酶。
淀粉浆液化后,通过冷却器降温至60 ℃进入糖化罐,加入糖化酶进行糖化。
糖化温度控制在60 ℃左右,pH值4.0-4.4,糖化时间48h.糖化结束后,将糖化罐加热至80-85 ℃,灭酶30min.过滤得葡萄糖液。
味精的生产工艺流程

味精的生产工艺流程味精,也称为谷氨酸钠,是一种食品添加剂,能够增加食物的味道,并提高食物的鲜美程度。
下面将为你介绍味精的生产工艺流程。
味精的生产主要分为五个步骤:玉米淀粉处理、发酵、糖化、提取和结晶。
第一步:玉米淀粉处理。
玉米是味精的主要原料,首先将玉米浸泡在水中,以去除表面的杂质。
然后将玉米研磨成细粉,再把细粉进行筛分,以去除较粗的颗粒。
接下来的步骤是加热和酸化处理,将细粉与酸混合,使细粉中的蛋白质水解为谷氨酸。
第二步:发酵。
将处理过的玉米淀粉溶液加入到发酵罐中,然后添加适量的发酵剂,通常使用谷氨酸盐菌,它能够加速谷氨酸的生成。
发酵过程中,细菌将玉米淀粉中的葡萄糖转化为谷氨酸。
发酵需要一定的时间,通常需要5-7天。
第三步:糖化。
发酵完成后,将发酵液进行糖化处理。
糖化是将淀粉转化为糖的化学反应。
首先将发酵液进行加热,然后加入糖化酶。
糖化酶能够将淀粉分解成糖,进一步增加谷氨酸的含量。
糖化过程通常需要进行一段时间,以确保糖化酶充分作用。
第四步:提取。
糖化完成后,将混合物进行过滤和脱色,以去除杂质和颜色。
然后经过一系列的浓缩、结晶和干燥步骤,将谷氨酸提取出来。
提取过程中,溶液经过蒸馏和浓缩,谷氨酸浓度逐渐增加。
接下来的结晶步骤中,将谷氨酸溶液进行冷却,使谷氨酸结晶出来。
最后,将谷氨酸晶体进行干燥,得到味精的成品。
第五步:包装和质检。
经过上述工艺流程生产出的味精,需要进行包装和质检。
通常将味精用袋子或罐子进行包装,并在包装上标明产品的成分、规格等信息。
然后对产品进行质量检查,包括外观、味道等项目。
以上就是味精的生产工艺流程。
味精不仅在家庭烹饪中广泛应用,也是食品加工行业中的重要原料。
在生产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各个环节的质量,以保证味精的安全和质量。
味精生产工艺

生产原理图
菌种 斜面培养 摇瓶扩大培养
原料 预处理
水解
空气 压缩 冷却
种子罐扩大培养
三 工 艺 流 程 图
过滤
淀粉水 解糖
杂质 气液分离 过滤除菌
配料
氨水
发酵
等电点调解
沉淀
离子交 换处理
母液 粗谷氨酸
离心
粗谷氨酸
溶解
中和制味精
除铁
过滤
固体
脱色
浓缩结晶
离心
筛分
小晶体
大晶体
干燥
干燥
拌盐粉碎
过筛
粉状味精 晶体味精
五 主要生产设备
序 设备名称 工艺操作 号
1 筛选机
过筛
功能 去除固体杂质,使原料颗粒均匀
2 浸泡桶
浸泡
使原料内部结构松散
3 盘磨机
粉碎
使原料磨碎,便于液化
4 调浆桶
调浆
调节淀粉乳浓度
5 液化锅
液化
在α一淀粉酶作用下. 将淀粉转化为糊精和低聚糖
6 液化锅
灭酶
升温使酶失活
7 配料桶
配料
用草酸调节PH 至4.5
四、工艺说明与主要参数
以玉米为原料生产味精,其过程可划分为四个工艺阶:
4.1、原料的预处理及淀粉水解糖的制备; 4.2、菌种的活化及种子液的制备; 4.3、发酵; 4.4、谷氨酸制取味精及成品加工。
4.1.1 原料的预处理
工艺操作的目:初步破坏原料结构,以便提高原料的利用率,
同时去除固体杂质,防止机器磨损。
将淀粉转化为糊精和低聚糖配料桶配料用草酸调节ph至45糖化锅糖化利用榕化酶将糊精和低聚糖转化为葡萄糖序号设备名称工艺操作功能配料桶配料使发酵培养基中营养物混合均匀灭菌杀灭发酵培养荃中的杂菌维持罐维持协助杀菌喷淋冷却器冷却冷却至发酵温度接种发酵完成谷氨酸发酵过程设备名称工艺操作功能中和桶等电点中和使谷氨酸在等电点附近结晶析出使祖谷氨酸晶体沉淀与菌体细谷氨酸分离离心将粗谷氨酸中液体初步甩干离子交换处理对谷氮酸母液选择吸附与杂质分再经洗脱浓缩制取谷氨酸设备名称工艺操作功能中和捅中和谷氨酸和碱反应生成味精板框压滤机过滤分离固体沉淀杂质脱色利用活性炭吸附作用分离中和液中的色素真空浓缩结晶锅浓缩结晶析出味精晶体三足式离心机分离将味精晶体和母液分开振动式干燥床气流干燥干燥使味精晶体干燥振动筛过筛将不同大小的味精颗拉分开封口机包装包装后塑料袋封口谷氨酸发酵
味精的生产工艺流程

味精的生产工艺流程
味精(味味朝鲜鲜薄料)是一种常用的增味剂,多用于烹饪中,能够增强食物的鲜味。
味精的生产工艺流程主要包括选料、发酵、提取、精制和包装等环节。
首先是选料。
味精的主要原料是玉米,通过选择优质的玉米进行后续的加工。
所选用的玉米应具有高淀粉含量、低含水率和低杂质含量等优良特性。
接下来是发酵。
将选好的玉米经过研磨成细粉,并添加适量的水和淀粉酶,进行混合制浆。
制浆后将其进行酶解,将淀粉转化为糖,再添加适量的细菌接种液进行发酵。
发酵过程中产生的微生物代谢产物会转化为味精的前体物质谷氨酸。
然后是提取。
发酵完成后的糊状物会经过过滤、离心和结晶等步骤,将味精的前体物质谷氨酸从液态中提取出来。
提取过程中还会加入适量的酸,以调整酸碱平衡,促进味精的结晶。
接着是精制。
提取到的谷氨酸会进行精制处理,通过蒸馏、结晶、沉淀和离心等工艺,将杂质和水分去除,提高味精的纯度。
这一步骤的目的是保证味精的质量和纯净度,以符合国家标准。
最后是包装。
经过精制的味精会进行分装和包装。
根据市场需求,可以选择不同规格的包装容器,如塑料袋、瓶装等。
在包装过程中要注意卫生和质量控制,以确保产品的安全和保存期限。
总的来说,味精的生产工艺流程包括选料、发酵、提取、精制和包装等环节。
通过这一系列的工序,将玉米转化为味精,最终获得鲜美的增味剂。
值得一提的是,在整个工艺流程中要严格控制品质和卫生标准,以保证产品的安全和质量。
味精工艺流程

味精工艺流程
味精是一种食品添加剂,具有增鲜和调味效果。
以下是味精的工艺流程:
1. 原料选择:味精的主要原料是谷蛋白,通常使用大豆蛋白或麦蛋白。
原料选择应该保证其品质优良、无杂质。
2. 发酵:将所选的原料酵母菌和特定的细菌发酵。
发酵的过程中,酵母菌和细菌将谷蛋白分解为氨基酸。
3. 提取:将发酵后的混合物进行榨取,得到含有氨基酸的浓缩液。
这一步骤是通过物理方法来分离味精所需的氨基酸。
4. 酶解:将浓缩液中的残余蛋白进行酶解。
酶解是通过酶的作用来分解蛋白质,使其转化为氨基酸。
该步骤可以进一步提取味精。
5. 结晶:将酶解后的液体进行过滤和浓缩,使其冷却结晶。
结晶的过程中,味精会形成晶体。
6. 分离与干燥:将结晶后的味精进行筛选,分离出干净的晶体。
然后将晶体进行干燥,以去除多余的水分。
7. 精制:对干燥后的味精进行精制处理。
该步骤有助于提高味精的纯度和品质。
8. 包装:将精制后的味精进行包装。
通常,味精以粉状或颗粒
状出售。
包装的目的是保持味精的新鲜度和品质。
9. 质检:对包装后的味精进行质量检验。
检验项目包括味道、颜色、湿度等。
10. 终端销售:将通过质检的味精产品销售给终端消费者。
通常,味精会用于家庭烹饪、餐馆和食品加工厂。
以上是味精的工艺流程,每一步都非常关键,对于最终的产品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
味精是一种广泛使用的食品添加剂,通过科学的生产工艺,可以保证其安全、卫生、可靠,并且可以提升食品的风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双酶法制糖工艺
双酶法制糖工艺主要包括淀粉的液化和糖化两个步骤。
1.淀粉的液化 在-淀粉酶的作用将淀粉水解生成糊精和低聚糖。
4.双酶法 原理:先用淀粉酶将原料水解成糊精或低聚糖,再用糖化酶 将后者水解成葡萄糖。 特点:水解条件温和,不要求设备耐腐蚀、耐高、耐高压, 对原料要求粗放,但生产周期长。
二、酸解法制糖工艺
1.酸解法制糖原理
以酸为催化剂,在高温条件下,淀粉发生水解反应,-1,4糖 苷键和 -1,6糖苷键被切断,淀粉链逐渐变短,淀粉先变为糊 精、低聚糖、麦芽糖,最后生成葡萄糖。
淀粉质原料—→糖液—→谷氨酸发酵—→中和 —→ 味精
3.合成法
原理:石油裂解气丙烯氧化氨化生成丙烯腈,通过羰化、 氰氨化、水解等反应生成消旋谷氨酸,再经分割制成L-谷氨酸, 然后制成味精。
丙烯→氧化、氨化→丙烯睛→谷氨酸→味精 4.提取法
原理:以废糖蜜为原料,先将废糖蜜中的蔗糖回收,再将废液 用碱法水解浓缩,提取谷氨酸,然后制得味精。
1.水解法
原理:蛋白质原料经酸水解生成谷氨酸,利用谷氨酸盐酸盐 在盐酸中的溶解度最小的性质,将谷氨酸分离提取出来,再经 中和处理制成味精。
生产上常用的蛋白质原料——面筋、大豆及玉米等。
水解 蛋白质原料
中和、提取
谷氨酸
味精
2.发酵法
原理: 淀粉质原料水解生成葡萄糖,或直接以糖蜜或醋酸为
原料,利用谷氨酸生产菌生物合成谷氨酸,然后中和、提取 制得味精。
按外观形状分类: 结晶味精、粉末味精
2.味精的生理作用和安全性
(1)参与人体代谢活动:合成氨基酸 (2)作为能源 (3)解氨毒 谷氨酸 + NH3
味精的毒性试验表明是安全的。
谷氨酰胺 + 水
第一代鲜味料
第二代鲜味料
第三代鲜味料
二、味精的生产方法 味精的生产方法:水解法、发酵法、合成法和提取法。
①中和
淀粉水解糖化后,糖化液温度很高(140~150℃),经冷却后 才能中和。 中和的目的是降低糖化液酸度,调节pH值。生产中常用的中和 剂有纯碱、氢氧化钠溶液,中和温度控制在80℃,终点pH控制 在4.0~5.0。
②脱色和除杂
水解糖液中的杂质不仅对谷氨酸发酵不利,而且影响谷氨酸的 。
因此,一般味精厂采用的糖化锅径高比为1:1.5~2.5。
⑶水解糖液的中和、脱色和除杂
在淀粉水解的同时,淀粉原料中的其它物质,如蛋白质、 脂肪、纤维素、无机盐等也发生变化,所生成的物质影响糖液的 纯度。如氨基酸能与葡萄糖的分解产物反应,形成色素,使糖液 色泽加深。故水解糖液必须加以中和、脱色和除杂。
2.酸酶法
原理: 先将淀粉水解成糊精或低聚糖,再用糖化酶将其水解成 葡萄糖。
适用性: 淀粉颗粒较坚硬,用酶水解需较长时间的原料。 如玉米、小麦等谷物淀粉。
特点: 酸液化速度快,产品颜色浅、糖液质量高,但水解时间较长。
3.酶解法
原理:先将淀粉乳用α-淀粉酶液化,然后用酸将其水解成 葡萄糖。
适用性: 适于大米或粗淀粉原料,可省去其精制过程,避免淀粉在加工 过程中的流失。
水解、浓缩
中和
废糖蜜————→谷氨酸————→味精
提取
第二节 淀粉水解糖液的制备
一、制备方法
1.酸解法 原理:以无机酸或有机酸为催化剂,在高温高压下将淀粉转化
为葡萄糖的方法。 优点:生产方便、设备要求简单、水解时间短、
设备生产能力大。
缺点:要求设备耐腐蚀、耐高温、耐高压, 对原料要求严格、易发生付反应、淀粉转化率低。
第二篇 调味品的生产
民以食为天 食以味为先
中国人:感性消费,讲究色、香、味 西方人:理性消费,讲究营养
我国调味品的发展历史
第一阶段
简单调味品——酱油、醋、酱,80~100鲜度味精 及天然香料
第二阶段
高浓度及新颖调味品——酵母抽提物、动植物抽提物HVP、 HAP、120~400鲜度味精。
第三阶段 复合调味料——各种鸡精、牛肉精、虾精 、
食用香精香料等。 这阶段的调味料用途广泛,包括用于烹饪及强化风味等。
优点: 方便、快捷、开启即食、 省时省事、增加食欲和享受感。
国内味精生产以粮食为原料,成本为1.2万元/吨, 国外8000元/吨。
第四章
味精生产
第一节
概述
一、味精及其生理作用 1. 味精的种类
按谷氨酸的含量分类: 99%、95%、90%、80%四种
①淀粉乳浓度的选择 淀粉水解时,淀粉乳的浓度越低,水解液的葡萄糖值越高, 糖液色泽越浅。淀粉乳的浓度高,易发生复合分解反应, 故一般控制在10~11Be’。
②酸的种类和影响
常用的酸:盐酸、硫酸和草酸。 催化效率:盐酸最强,其次是硫酸、草酸。
盐 催化能力强,但中和后产生氯化物, 酸 增加糖液灰分,影响结晶、分离和收率。
在整个水解过程中,由于受酸和热的作用,一部分葡萄糖 发生复合反应和分解反应,如下所示:
复合反应
分解反应
复合低聚糖
葡萄糖
↑ 淀粉
有机酸、有色物
2.淀粉酸水解工艺
⑴工艺流程
原料(淀粉、水、酸)→调浆→糖化→冷却→中和、脱色→ 滤除杂→糖液 ⑵水解条件
在淀粉酸解过程中,必须先将淀粉原料调成粉浆,保持一定 的浓度和酸度,然后将料液泵入糖化锅,在一定条件下进行 水解糖化。
颜色浅。
硫 催化能力较强,但用硫酸钙中和时,生成 酸 的硫酸钙在蒸发时易生成结垢,影响传热。
草 催化能力较低,用碳酸钙中和时,生成
酸
的草酸可基本钙本除去,糖液纯度高, 颜色浅。
酸的添加量和添加法
加酸量——以淀粉乳的pH值为指标,当采用10~11 Be’的淀粉 乳时,控制pH值在1.5左右。
酸的添加方法 添加方法不同,对水解有很大影响。一般是先将1/3左右的酸 用水稀释后放入锅内,其余酸放入粉浆中,再泵入糖化锅进 行糖化。
③压力和时间的选择
糖化压力与水解反应速度成正比,压力升高,水解反应速度 加快,反应时间短;反之,压力降低,反应时间加长。
高温短时间是最佳的水解方法,蒸汽压力一般为245~392KPa。
④ 糖化设备的选择 糖化锅的结构对糖液质量有直接的影响。若糖化锅的体积
太大,进出料的时间长,使淀粉水解时间差别大,部分先水解 的生成的葡萄糖易发生复合分解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