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和中国二战时使用的飞机
狂魔海鹫——太平洋战争时期部分日本海军舰载机小萃

狂魔海鹫——太平洋战争时期部分日本海军舰载机小萃三菱 A6M2b Zero-21零战21型舰上战斗机零式战斗机是日本的一型单座单发平直翼活塞式舰载战斗机,是日本产量最大的战斗机。
由日本三菱重工公司于1937年开始研制,1939年首飞,1940年服役,是二战中的主力舰载战斗机,被运用于亚洲主战场和太平洋战区。
在二战初期,以转弯半径小、速度快、航程远等特点优于其他战斗机,太平洋战争初期,日本海军有300架零式,其中有250架用于太平洋战区,全部是零式二一型,参与了偷袭珍珠港和菲律宾攻略战等战役,由于机动性和续航力比当时的F2A水牛、F4F野猫、CW-21B、霍克75A、P-40战鹰等战机要占优,再加上盟国准备不足,缺乏对零式特性的正确分析,采用错误的一战体系空战战术导致在开战后几个月里,太平洋地区的战斗机部队损失了约2/3。
随着P-51野马、F4U海盗、F6F地狱猫等高性能战斗机的大批量投入战场,零式战斗机的优势逐渐失去。
翼展:12米机长:9.050米机高:3.525米最大速度:533千米/小时升限:11080米武装:20毫米机翼机炮2门,7.7毫米机头固定机枪2挺,60千克炸弹2枚三菱 A6M3 Zero-32零战32型舰上战斗机零式32型1942年4月开始量产,更换装有一级二速增压器的荣二一型发动机(1130匹马力),一方面提升速度及爬升率,也稍微改善高空的输出状态。
因引擎增重60公斤使重心前倾,基于配重的理由将前机身的油箱容量减少以恢复机身纵向平衡。
并将二一型主翼翼端可往上折叠的圆弧套件取消,直接改成方形翼端以缩短翼幅。
翼内炮仍是九九式1号炮,但改良弹鼓将炮弹基数增加至100发。
因为无法适应新战局的改变,仅生产343架。
此外,盟军一直称零式为'Zeke',由于本型翼端特征而使盟军飞行员将其误判为敌方新机种,并称为“Hamp”。
翼展:11米机长:9.060米机高:3.57米最大速度:545千米/小时升限:11050米武装:20毫米机翼机炮2门,7.7毫米机头固定机枪2挺,60千克炸弹2枚三菱 A6M5C Zero-52零战52丙型舰上战斗机零式52型丙把九七式7.7毫米机枪取消,而把13毫米的三式机枪增至三挺(保留机鼻右侧的一挺、并追加两挺在翼炮的外侧位置),同时将座椅后方的防弹钢板列为标准配备,还可以选择装备保护驾驶员后头部的55毫米厚防弹玻璃。
日本战机 发展简史

【发展简史】1940年9月13日,中国四川境内又响起了凄厉的空袭警报,日寇的轰炸机群再次飞临重庆上空。
中国空军的伊-15、伊-16等战斗机相继起飞迎战。
中国的战斗机逼近日寇混合机群时,发现伴随轰炸机的战斗机外型和以往的日本陆军97式和海军96舰战有所不同,是一种新式战斗机!当日本战斗机发现中国战机袭来时,立刻上前迎战。
日本新式战斗机不仅外型和96、97式不同,而且速度、灵活性和火力凶猛程度与96、97式大相径庭!经过一场惨烈的交战,中国战斗机被击落13架,受伤11架,10名飞行员牺牲!而日本战斗机无一损失!!这是抗战以来中国空军最惨重的一次损失!日寇的这种战斗机就是著名的零式,编号A6M。
这场战斗参战的是还未完全定型的零式11型(A6M1),1940年7月有15架投入中国战场试用,配属于第一航空战队(赤城号和加贺号航母)和第二航空战队(苍龙号和飞龙号航母),其性能立即引起了支援中国的“飞虎队”陈纳德(Chennault)将军的高度注意。
零式战斗机是日本海军航空兵二战期间最著名的飞机,也是二战日本飞机的招牌型号,在太平洋战争中自始至终都是战斗的主力。
零战的创造者是三菱重工著名的设计师堀越二郎,他1927年毕业于东京帝国大学航空工业科,曾在德国容克斯公司和美国寇蒂斯公司深造。
他吸收了西方最先进的设计思想,在海航的96舰战的设计经验基础上设计出了这种全新飞机。
1937年日本海军对舰载战斗机提出的要求是高度4千米、速度500公里/小时、武器为两门机炮和两挺机枪,零式战斗机于1937年开始设计,1939年4月1日由三菱重工业公司首次试飞。
由于1939年是日本纪年2600年,因此被称为“零式”战斗机,简称“零战”,盟国称其为“Zeke”。
零式飞机是日本飞机设计的重要里程碑。
它实现了多个第一,如首次采用全封闭可收放起落架;电热飞行服、大口径机关炮、恒速螺旋桨、杜拉铝承力构造,气泡形座舱和可抛弃的大型副油箱等设备。
日本二战飞机资料

97式舰载鱼雷攻击机:1935年日本海军命令中岛公司与三菱公司分别研制新式舰上鱼雷攻击机,称做10试舰上攻击机,海军将从中间挑选竞争获胜者投产,中岛公司与三菱公司都在1937年拿出了自己的10试舰上攻击机,这2个公司的飞机外观近似,性能差不多,中岛公司采取了起落架可折叠收放的设计,而三菱公司的则采取固定起落架设计,三菱的鱼雷机虽然采取固定起落架设计,但由于发动功率更大,反而飞行速度比中岛公司的鱼雷机还快,最后日本海军难以取舍,决定干脆中岛公司与三菱公司的试制鱼雷机全部投产,每种都要一些,于是中岛公司的B5N就被命名为海军97式1号舰攻,而三菱的B5M则被称做97式2号舰攻,97式1号舰攻装备部队后,因为重量轻而且低速飞行时安定性好,有利于在航母上起降,所以比97式2号舰攻更受欢迎,军方不停的追加订单,产量大大的超过了97式2号舰攻,97式1号舰攻的改良型称做97式3号舰攻,换装了功率更大的发动机,战争期间多数B5N实际都是97式3号舰攻也称做97式舰攻12型,至于97式1号舰攻也称97式舰攻11型97式舰攻服役后立即就投入了中国战场,由于载弹量大,机动性好,飞行速度也比早先海军的双翼鱼雷机快的多,因此发挥了很大的威力,日军海军对此很满意。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在战争初期97式舰攻参与了日军航母战队几乎所有的作战行动,并取得了重大战果,直到1944年才被天山舰攻完全取代,不过到1945年已经转入预备役训练机的97舰攻再度复出充当自杀特攻机,又活跃在了第一线,到战争结束时97式1/3号舰攻还残存134架飞机资料(97式1号舰攻)翼面积37.70m2自重2,107kg最大重量3,650kg最大航速370km/h续航距离1,090~2,260km上升限度7,400m螺旋桨3叶变速螺旋桨发动机标称710马力中岛3型星型气冷9缸发动机乘员3名武装7.7MM机枪,航空鱼雷或航空炸弹800kg总生产数1250架主要型号1号(B5N1):安装3型(标称710马力)发动机,后来改称97舰攻11型1号练习用攻击机(B5N1-K):1号舰攻的教练型3号(B5N2):安装11型(标称970马力)发动机,后来改称97舰攻12型B6N天山式舰载攻击机中岛公司97舰攻的高性能后续机,1939年海军命令中岛公司以14试舰攻的名义开发,1941年春原型机完成,B6N安装大型的大功率发动机,并且使用了层流翼设计,飞行速度比97舰攻快的多,而且运动性能优良,堪称当时最佳舰上鱼雷机,B6N天山舰攻没有采取封闭弹舱携弹设计,减轻了重量,提高运动性能,由于采用了大型的大功率发动机,飞机尺寸与重量都较大,因此设计中主翼与垂尾均可折叠,以节约舰上空间不过B6N天山舰攻的性能虽然高,但却长时间无法派驻航母上使用,因此让日军伤透了脑筋,主要原因是安装了发动机与4叶螺旋桨后,经常会造成过热与震动问题,等好不容易解决了散热与震动问题以后,又出现了因B6N重量较大,挂载了鱼雷以后无法从航空母舰上安全起飞的问题,这样B6N天山舰攻上舰服役的时间不断的向后推迟,日军航母战队只得继续订购使用老旧的97舰攻,等到所以问题解决以后,竟然已经是1943年下半年的事情了,到1944年6月才大量部署在航空母舰上投入了战斗,而此时日本有经验的鱼雷机驾驶员已经极度缺乏,新手驾驶着天山舰攻并不能发挥雷击威力,在历次出击中都没有取得重大战果,投雷命中敌舰的记录罕见,战争后期随着日军航母力量的瓦解,B6N天山舰攻被部署在地面基地里,一部分安装了雷达,主要用于夜间携带鱼雷偷袭美军舰艇,另外一些干脆充当自杀飞机,反正那些新飞行员无法靠投雷击沉敌舰,索性利用B6N天山舰攻超低空飞行性能好,容易躲避雷达追踪的特点,对美军舰艇实施自杀攻击B6N的后期型号使用的发动机,功率比稍小,不过重量更轻而且有推力排气装置,所以反倒单位功率更高,飞行速度更快,航程更远,各项性能指标都有所加强。
DC-3:二战胜利的幕后英雄

DC-3:二战胜利的幕后英雄作者:顾乡来源:《大飞机》2019年第05期熟悉抗日战争史的人,大多知道“驼峰航线”。
当年,日寇占领了中国沿海并切断滇缅公路,导致中国外援受阻,后来,盟军用C-47运输机开辟驼峰航线,把大量物资送进中国,有力地支援了抗日战争。
在欧洲战场,1944年6月6日,大批盟军在法国诺曼底登陆,开辟欧洲第二战场,也使用了大量的C-47运输机。
由于在二战中立下了汗马功劳,C-47运输机被称为二战的幕后英雄。
但在参军前和退役后,它还有一个名字叫道格拉斯DC-3,同样创造了辉煌业绩,被称为商业航空史上的传奇。
商业航空的开山鼻祖如果说,波音247是第一架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客机,那么,道格拉斯DC-3无疑是历史上最有影响力的运输机之一。
1933年2月8日,波音公司一架全灰色的247原型机搭载着10名乘客,在美国华盛顿州西雅图进行了首飞。
5个月后,另一款重磅机型——道格拉斯DC-1成功首飞。
波音247作为第一款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客机横空出世,无疑刺激了它的竞争对手——道格拉斯DC系列飞机的诞生。
当时,美国航空公司订购了60架247飞机,使波音的生产线满负荷运转。
其余航空公司不甘心排队等候,希望有一种新飞机可与波音247竞争,由此启动了研制新型客机的招标,最终推动道格拉斯公司设计出了DC-1。
此后,航空公司又订购了改进型的道格拉斯DC-2,该型号飞机可载客14人,于1934年投入使用。
从DC-1到DC-2,所有的改进似乎都在为有史以来最有影响力的运输机——道格拉斯DC-3铺路。
“DC-1和DC-2为其后的DC-3成为20世纪40年代最广泛使用的飞机奠定了基础。
”航空评论家斯蒂芬·谢尔曼评论道。
收到DC-2的大批订单后,道格拉斯公司开始扭转财务上的颓势。
1935年5月,道格拉斯飞机帝国创始人唐纳德·威尔斯·道格拉斯突然接到美国航空公司董事長赛勒斯·罗利特·史密斯发来的一封电报,后者希望得到一架具备卧铺功能的客机。
二战十大名机

二战十大名机露珠青竹1.美国北美公司P51“野马”战斗机P51“野马”战斗机P-51型战斗机诞生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中。
1939年9月德军入侵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
德军以惊人的速度向北欧和西欧进击,与欧陆一海之隔的英国感到了空前的压力和危机。
1940年春,英国派出一个飞机采购团向美国订购战斗机。
美国北美飞机制造公司答应在较短的时间内为英国生产一种新式的战斗机。
经过120天的研制,10月11日样机制成,10月26日试飞成功。
新机服役编号定为P-51。
英国人给它取名为“野马”。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P-51战斗机立下了显赫的战功。
据不完全统计,仅在欧洲战场上,P-51战斗机就出动一万三千架次,投弹超过五千吨,击落敌机近五千架,击毁地面敌机四千余架,被誉为“歼击机之王”。
2.德国梅塞施米特 BF109战斗机梅塞施米特 BF109战斗机1930年代,希特勒政权为实现侵略扩张计划,开始大力扩建空军。
1934年,德国空军发出招标,要求研制一种接替He51型双翼机的新一代战斗机。
巴伐利亚飞机厂(即Be)主任设计师梅塞施米特设计的Be109型单发单座单翼全金属活塞式战斗机在竞争试飞中逐一击败He112、Ar80和Fw159三种机型后,成为此后十年间纳粹空军的最主要的主力战斗机。
因此“梅塞施米特”几乎成为大战时德国空军的代名词。
1938年7月,巴伐利亚飞机厂更名为梅塞施米特飞机厂,故Bf109亦改名Me109,但一般仍称Bf109。
3.英国超马林公司“喷火”战斗机伦敦上空的鹰---喷火战斗机激战德国BF109喷火战斗机是英国在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最有名,也是最主要的单发动机战斗机。
从1936年第一架原型机试飞开始,喷火不断的改良,期间并且使用两种不同的液冷式发动机,不仅担负英国维持空权的重大责任,转战欧洲、北非与亚洲等战区,提供其他盟国使用,战後还到中东地区参与当地的冲突。
喷火与德国空军Bf 109并列为欧洲战区最重要的两大机种,也是两架从大战初期较劲到结束的敌人。
二战日本作战飞机(八)

二战日本作战飞机(八)二战日本作战飞机(八)标签:战斗机发动机轰炸机日本飞机2007-01-0223:34中島Ki-49 呑龍百式重爆撃機1937 年日本陆军认为需要一种高速重武装大载弹量的轰炸机,用来在无护航的情况下,单独对敌人内地机场目标进行纵深轰炸。
于是陆军对中岛公司下达了飞机设计任务计划书,要求轰炸机最大速度500 公里/小时以上,航程3000 公里以上,自卫武器要装20mm 机炮,并要求2 年内完成,1939 年,Ki49 完成试飞,但载弹量与飞行速度不令陆军满意,不过陆军认为Ki49 以后还可以继续改进,所以在1941 年就正式订购了Ki49 ,给予100 式重爆击机的名称太平洋战争爆发期间100 式重爆投入南洋战场,初期在菲律宾,兰印战场发挥过很大威力,后期因日军失去制空权所以很少出动100 式重爆去执行轰炸任务,该机虽然载弹量不大但自卫火力很强,战争后期主要用来运载重要物资,充当前线巡逻警戒机或者干脆充当前线飞行防空炮台,支援战斗机与敌机交战,发挥过一定的空战掩护作用飞机资料(100 式重爆击机吞龙1型[ Ki49-1 ] )翼面积:6 7.5 0 m 2自重:6,070kg最大重量:1 0,150kg最大航速:4 9 0 km/h(高度5,2 0 0 m)续航距离:2,0 00〜3,400km上升限度:9,0 0 0 m螺旋桨:3叶定速螺旋桨发动机:标称1260马力中岛100式(HA41 )复列星型气冷14缸发动机X 2乘员:8 名武装:20mm旋回机炮X 1,7.7mm旋回机枪X 5 航空炸弹1,000kg总生产数:796 架Ki49 :装HA5 改950马力发动机或HA41 发动机的量产前原型机型号1 型(Ki49-1 ):装100 式(HA41 )发动机的初期生产型2型(Ki49-2 ):装2式(八109,标称1440马力)发动机的改良型原型2 型甲(Ki49-2 甲):2 型的生产型。
二战日本军队最后的航空兵器:末日光辉――中岛Ki-84战机(一)

二战日本军队最后的航空兵器:末日光辉――中岛Ki-84战机(一)前言纵观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日军航空兵器,在广大军事爱好者耳熟能详的“零式”战斗机之外,还有一个型号留下了耀眼而短暂的一抹光辉。
它在战争后期姗姗来迟、它号称是高速性能和机动性的完美结合、它被公认为日军最为优秀的战斗机,它便是本文的主角—日本陆航四式战斗机、中岛公司出品的Ki-84“疾风”。
第一部分:疾风发展史疾风初起中岛公司是日本资格最老、最著名的航空公司之一,它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本主要的发动机及战机研发和生产商。
中岛公司的历史可以追溯到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的1912年。
当时,日本海军军官中岛知九平被派往美国交流航空技术。
在格伦·寇蒂斯(Glenn Curtiss)的飞机工厂内,中岛知九平学习到飞机的制造技术,并在航空学校中完成了全套飞行员训练。
中岛知九平1917年12月6日,从海军退役后,怀抱着对航空工业的浓厚兴趣,中岛知九平在群马县尾岛町(今太田市)成立了一家小型航空公司,命名为“飞行机研究所”。
几经尝试之后,中岛知九平在1919年4月争取到第一份大订单:为日本陆军设计并生产20架双座侦察/教练机,定型为“中岛式五型”。
这笔生意为日后中岛知九平和日本陆军长达26年的紧密合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家更名为“中岛飞行机制作所”的新企业也从订单中掘到第一桶金――到1921年,一共有118架中岛式五型交付给军方和其他民用企业,在航空工业尚且处在萌芽阶段的日本,这是一个相当了不起的成绩。
1924年,中岛知九平决定进军发动机制造业,他为此在东京市郊的荻窪区建立了一家新的工厂。
很快,更多的商业机会接踵而来,他获得纽波特-德拉热(Nieuport-Delage)公司NiD-29C1型单座双翼战斗机的授权,定型为甲式四型战斗机进行批量生产。
在1932年之前,甲式四型战斗机一共交付600架以上。
对公司而言,在商业利润之外,更重要的是从该型飞机的生产中学习到现代化战斗机设计和制造的技术。
二战中有哪些著名的战斗机

二战中有哪些著名的战斗机1、美国P-51野马战斗机该战斗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性能最好的战斗机之一,也是最好的活塞螺旋桨战斗机之一。
在欧洲战场上,以2500架的损伤,击落敌机9081架,被称为歼击机之王。
2、德国BF-109战斗机该战斗机是德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生产数量最多,生产时间最长的战斗机。
不管是从西线欧洲战场,还是东线德苏战场,它都是德国空军的标志。
3、日本A6M零式舰载战斗机它是日本海军从1940年到1945年的主力战斗机。
在二战初期,它曾完全主宰太平洋战场。
该机曾鏖战于美国珍珠港和中途岛上空,创造出零式神话。
4、美国F4F野猫舰载战斗机它是美国海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使用的最主要的战斗机,该机的出现遏制了零式神话,同时也稳定了太平洋地区的制空权。
5、英国喷火战斗机该机是早期英国最先进的战斗机之一,该机的成功之处在于它采用了大功率的活塞式发动机和良好的气动外形。
6、德国FW-190战斗机该机是二战期间德国数一数二的战斗机,它的性能达到了一个新水平,在二战结束后,成为各国竞争的对象。
7、美国P-38闪电战斗机该战斗机一度被认为是二战中美国最好的战斗机。
它配备了双发动机,拥有高速度,重装甲,强火力等性能。
8、美国F6F舰载战斗机该机在二战中是美国海军的标准舰载战斗机,有舰载战斗机之王的称号。
该机虽然又重又大,但却有足够的速度和灵活性。
在与日本的零式战斗机交战时获得不菲的战绩。
9、美国P-47雷电战斗机该机虽没有喷火式战斗机漂亮,没有BF109战斗机灵敏,但它凭借强大的火力和极强的生存能力成为二战中美国陆军航空队的主力战斗机之一。
10、英国飓风战斗机飓风战斗机是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设计的主力机型,该机在不列颠空战期间立下赫赫战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日本和中国二战时使用的一些飞机飞机资料(95式战斗机1型 [Ki10-1] )翼面积:20.00m2自重:1,300kg最大重量:1,650kg最大航速:400km/h(高度3,000m续航距离:1,100km上升限度:10,000m螺旋桨:3 叶螺旋桨发动机:标称720马力川崎95式800马力液冷12缸发动机×1乘员:1名武装:7.7mm机枪×2总生产数:588架主要型号Ki10:原型机,共制造4架1型(Ki10-1):原型机修改后的最初量产型1型改甲(Ki10-改甲):主翼重新设计,发动机冷却系统改进的试验机1型改乙(Ki10-改乙):有封闭座舱,安装HA9乙-2发动机2型(Ki10-2):改良型,主翼面积加大,格斗能力提升型【【2】】飞机资料(97式司令部侦察机1型 [Ki15-1] )翼面积:20.36m2自重:1,399kg最大重量:2,033kg最大航速:500km/h续航距离:2,400km上升限度:11,400m螺旋桨:2 叶定速螺旋桨发动机:标称550马力中岛94式(HA-8)星型风冷9缸发动机×1 乘员:2名武装:7.7mm机枪×1总生产数:437架主要型号1型(Ki15-1):安装中岛94式(标称550hp)发动机的初期型2型(Ki15-2):安装中岛99式(标称900hp)发动机的改良型3型(Ki15-3):安装HA102(1050hp)发动机的性能提高型,只有试制机【【3】】飞机资料(试作战斗机 [Ki18] )翼面积:17.80m2自重:1,110kg最大重量:1,422kg最大航速:444km/h续航距离:不明上升限度:不明螺旋桨:2 叶螺旋桨发动机:标称600马力中岛(寿)5型风冷9缸星型发动机×1乘员:1名武装:7.7mm机枪×2总生产数:1架主要型号Ki18:96舰战的陆军型只有1架试制机【【4】】翼面积:294.00m2 (试作战斗机 [Ki18]自重:14,912kg最大重量:25,488kg最大航速:200km/h续航距离:2,500km上升限度:2,050螺旋桨:4叶定距螺旋桨发动机:800马力德制液冷12缸V型发动机×4乘员:10名武装:20mm机炮×1,7.7mm机枪×8 航空炸弹5000kg总生产数:6架主要型号Ki20:唯一生产型号,从未实战使用过【5】飞机资料(97式重爆击机1型乙 [Ki21-1乙] )翼面积:69.60m2自重:4,691kg最大重量:7,492kg最大航速:432km/h(高度4,000m)续航距离:2,500km上升限度:8,600m螺旋桨:3 叶螺旋桨发动机:标称1080马力中岛97改(HA8改)风冷14缸复列星型发动机×2乘员:7名武装:7.7mm机枪×5 航空炸弹1000kg总生产数:2054架主要型号Ki21:试制原型机1型甲(Ki21-1甲):搭载97式(标称950hp)发动机,自卫武器为7.7MM机枪×31型乙(Ki21-1乙):一型甲的自卫武器以及装甲强化型,发动机功率提升1型丙(Ki21-1丙):与二型相同的机体但继续使用一型的发动机2型甲(Ki21-2甲):搭载100式(标称1450hp)发动机,主翼改造增加了携油量2型乙(Ki21-2乙):最后的轰炸型号,一部份自卫机枪改为13mm机枪2型丙(Ki21-2丙):电波警戒机运输机型(MC21):被改造成运输机的97重爆【6】飞机资料(97式战斗机乙型 [Ki27乙] )翼面积:18.60m2自重:1,110kg最大重量:1,790kg最大航速:460km/h(高度5,000m)续航距离:800km上升限度:10,000m螺旋桨:2 叶定速螺旋桨发动机:标称610马力中岛97式(HA1乙)气冷9缸星型发动机×1乘员:1名武装:7.7mm机枪×2总生产数:3386架主要型号甲型(Ki27甲):初期生产型乙型(Ki27乙):改善了座舱后方视野的后期型补充回答:【【7】】飞机资料(试作战斗机[Ki28] )翼面积:19.00m2自重:1,420kg最大重量:1,760kg最大航速:485km/h续航距离:1,000km上升限度:11,000m螺旋桨:3 叶螺旋桨发动机:800马力川崎95式液冷V型12缸发动机×1乘员:1名武装:7.7mm机枪×2总生产数:2架主要型号Ki28:试制战斗机【【8】】飞机资料(97式轻爆击机[Ki30] )翼面积:30.58m2自重:2,230kg最大重量:3,200kg最大航速:425km/h(高度4,000m)续航距离:1,700km上升限度:8,600m螺旋桨:3 叶螺旋桨发动机:850马力中岛97式(HA5)星型气冷复列14缸发动机×1乘员:2名武装:7.7mm机枪×2 航空炸弹400kg总生产数:704架主要型号97式轻爆机(Ki30):唯一型号M103:泰国对泰军装备的97式轻爆击机的称呼【【抗日时期中国空军】】型号从早期的苏制伊15、伊16,英制隼式(俯冲轰炸机),法制,美制霍克,都是双翼战斗机后来苏联和日本签订诺门坎不战条约,法国败亡,英国被德国拖住,均不能继续向中国提供飞机,美国接手提供给中国P38、P39、P40、P47、P51等新型单翼战斗机,B24、B25轰炸机,A20攻击机,C47系列运输机等大批军用飞机零战21型(A6M2)正式名称零式舰上战斗机二一型机体编号A6M2b全宽12.0m全长9.06m全高3.5m机身空重1,680kg EbE。
机身全备重量2,674kg发动机荣一二型(940匹马力)最高速度533.4km/h(高度4,200m)爬升速率6,000米7分28秒俯冲限制速度629.7km/h续航距离3,350km(挂载副油箱)/2,222km(机内燃油)武装翼内20mm机枪x2(携带弹药各60发)机首7.7mm机枪x2(携带弹药各700发)炸弹挂载30kg或是60kg炸弹x2主翼外板增厚之后的数据。
刚开始量产时之机型同高度最高速度509.3km/h。
后期生产型弹鼓增加到100发零战22型(A6M3)零战32型(A6M3)零战52型(A6M5)零战52型采纳了以往作战之经验,除了强化机身结构之外也开始加装了防弹装甲以及自封油箱,并且换装了新型的20mm机炮,在火力以及后勤上皆有稍作改善;由于换装了出力较大的发动机因此在空重增加的零战52型测试上飞行数据上并没有比以往的零战低劣,但是以设计者堀越二郎以及当时日军空战王牌坂井三郎的说法得知零战52型在飞行操作的平衡度上比零战21型来的差劲,因此日后一直有“零战52型逊于21型”之说法此改良型于1943年8月试飞成功,并快速量产投入当时重建的日军航舰部队,但是在马里亚纳海战证实了此型机种的改良幅度不足以应付当时美军航舰上配发之新型F-6F地狱猫式战机,机体的不足加上驾驶员技术的不良,使得此型机种从出场开始即告落伍;虽然在产量上居零战系列之冠,但大多数最后作为自杀攻击之用。
正式名称零式舰上战斗机五十二甲型机体编号A6M5a全宽11.0m全长9.121m全高3.5m机身空重1,894kg机身全备重量2,743kg发动机荣三十一甲型(离陆输出功率1130匹马力)最高速度559.3km/h(高度6,000m)爬升速率6,000米7分1秒。
俯冲限制速度740.8km/h续航距离发动机全力输出30分+2,560km(加挂副油箱)武装翼内九十九式二型20mm机炮x2(携带弹药各125发)机首7.7mm机枪x2(携带弹药各700发)炸弹挂载30kg或是60kg炸弹x2零战主要的优势包含:,1.非常低的翼负荷,成就零战极为优异的水平面回转能力2.比同时期战机高的航程。
3.中高度以下良好的爬升率。
零战在作战中表现出来的主要弱点有:1.因为设计上要求低翼负荷,飞机重量必须刻意的降低,导致结构强度不足以适应高速下大幅度动作产生的应力,机体发生部分结构解体的情形很常见。
零战无法高速俯冲的问题从一开始就没有实际上解决过,结构强度不足同时也导致飞机承受战损的能力不高。
2.日本的发动机技术不如其他航空先进国家,使得零战的性能必须以降低机体重量来达到,恶化前一点提到的结构强度问题。
3.零战的控制面在高速下很难改变角度,导致运动性能严重降低,这个情况从大约220英里/时的空速开始出现,超过300英里/时的空速下,操纵杆需要施加非常大的力量方能移动,运动性能比起同速度或是更高速度范围下的新一代英美战机要差。
4.零战的99式20毫米机炮的炮口初速不高,弹道弯曲,实际上射程比美国的0.50英吋机枪还低,加上弹药数量少,对经验较少的一般飞行员来说效果不佳。
而7.7毫米机枪无法穿透许多美国战机的装甲板。
九七式战斗机(盟军代号“Nate”、简称九七战,编号为Ki-27)是大日本帝国陆军在四十年代初期所使用的一种单发单座轻型战斗机,也是日本陆军装备的第一种下单翼结构战斗机。
该机在太平洋战争初期曾广泛使用于中缅印战场,后期逐渐被更先进的型号,如一式陆战等所取代,幸存的飞机主要被作为教练机使用,也被神风特攻队用于自杀攻击。
九七式战斗机由日本中岛飞机公司设计生产,其它制造厂家还包括立川飞机制造厂和满洲飞机制造厂,总产量约3386架。
由于该机拥有机好的水平机动性,因此也被称为“终极的轻型战斗机”。
o2.1Ki-27甲o2.2Ki-27乙o2.3Ki-27改1938年开始参与实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时陆军之主力机种,1939年与苏联发生冲突之诺门罕战役,与苏联的I-15以及I-16,由于机动力的优势,获得压倒性的交换比,在与苏联的两次冲突中日本宣称击落了苏联1252架飞机(苏联资料中被击落的飞机仅有200架)。
主要型号由于Ki-27的发展潜力有限,所以各种改进型号只是在细节上略有不同Ki-27甲基本型,共生产565架Ki-27乙改动主要集中在引擎罩,滑油散热器和座舱罩的设计上,后者使得Ki-27成为世界上第一种采用水滴型座舱罩的飞机。
同时,该型号在机身下方增设了挂架,可以选择挂载四枚25公斤炸弹或是两个容量为133升的辅助燃料箱。
约有四分之一的乙型飞机装备了九六式丙型无线电收发报机,还有些飞机用尾轮替代了原先所使用的尾橇。
Ki-27改主要技术数据*发动机:中岛Ha-1乙型九汽缸空冷式发动机(610匹马力)*最大速度:460km/h*最大航程:800km*全高:3.25m*全宽:11.31m*全长:7.53m*自重:1110kg*爬升速度:5000m/5分22秒*最高升限:12250m*武装:机首上方7.7mm机枪×2(各备弹500发)一式战斗机是大日本帝国陆军的一种战斗机,简称一式陆战,正式编号Ki-43,昵称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