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大水力学教学课件16河渠挟沙水流理论基础
水力学基本概念

目录绪论:1第一章:水静力学1第二章:液体运动的流束理论3第三章:液流形态及水头损失3第四章:有压管中的恒定流5第五章:明渠恒定均匀流5第六章:明渠恒定非均匀流6第七章:水跃7第八章:堰流及闸空出流8第九章:泄水建筑物下游的水流衔接与消能9第十一章:明渠非恒定流10第十二章:液体运动的流场理论10第十三章:边界层理论11第十四章:恒定平面势流11第十五章:渗流12第十六章:河渠挟沙水流理论基础12第十七章:高速水流12绪论:1 水力学定义:水力学是研究液体处于平衡状态和机械运动状态下的力学规律,并探讨利用这些规律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一门学科。
b5E2RGbCAP2 理想液体:易流动的,绝对不可压缩,不能膨胀,没有粘滞性,也没有表面张力特性的连续介质。
3 粘滞性:当液体处在运动状态时,若液体质点之间存在着相对运动,则质点见要产生内摩擦力抵抗其相对运动,这种性质称为液体的粘滞性。
可视为液体抗剪切变形的特性。
<没有考虑粘滞性是理想液体和实际液体的最主要差别)p1EanqFDPw4 动力粘度:简称粘度,面积为1m2并相距1m的两层流体,以1m/s做相对运动所产生的内摩擦力。
5 连续介质:假设液体是一种连续充满其所占空间毫无空隙的连续体。
6 研究水力学的三种基本方法:理论分析,科学实验,数值计算。
第一章:水静力学要点:<1)静水压强、压强的量测及表示方法;<2)等压面的应用;<3)压力体及曲面上静水总压力的计算方法。
DXDiTa9E3d7 静水压强的两个特性:1)静水压强的方向与受压面垂直并指向受压面2)任一点静水压强的大小和受压面方向无关,或者说作用于同一点上各方向的静水压强大小相等。
RTCrpUDGiT8 等压面:1)在平衡液体中等压面即是等势面2)等压面与质量力正交3)等压面不能相交4)绝对静止等压面是水平面5)两种互不相混的静止液体的分界面必为等压面6)不同液体的交界面也是等压面5PCzVD7HxA9 静水压强的计算公式:p=p0+10 绕中心轴作等角速度旋转的液体:11 绝对压强:以设想没有大气存在的绝对真空状态作为零点计量的压强,称为绝对压强。
水力学课件doc资料

水力学课件doc资料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水和水循环》的第一课时《水的三态》。
本节课主要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了解水的三态变化以及其特点。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说出水的三态(固态、液态、气态)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验和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水的三态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
难点:水蒸气的概念以及水的气态特点。
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烧杯、玻璃棒、滴管、冰块、热水、PPT课件。
学具:实验记录表、温度计。
教学过程:一、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通过播放PPT课件,展示自然界中水的不同状态,如冰川、河流、云雾等,引导学生思考:水在不同的环境下会呈现哪些状态?二、实验观察(15分钟)1. 教师将一杯热水放在桌子上,引导学生观察热水中的气泡,并提问:这些气泡是什么状态的?它们是从哪里来的?2. 教师用滴管从烧杯中取出一滴水,放在玻璃棒上,引导学生观察水滴的变化,并提问:水滴为什么会变成水珠?这是什么现象?3. 教师将一块冰块放入烧杯中,引导学生观察冰块的变化,并提问:冰块为什么会融化?这是什么现象?三、知识讲解(10分钟)1.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讲解水的三态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
2. 教师讲解水蒸气的概念以及水的气态特点。
四、随堂练习(5分钟)教师出示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检测学生对水的三态的理解。
五、课堂小结(5分钟)板书设计:水的三态固态:冰川、冰块液态:河流、湖泊气态:云雾、水蒸气作业设计:1. 请用自己的话描述水的三态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
答案:水的三态分别是固态、液态和气态。
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包括:水从液态变为固态(凝固)、水从液态变为气态(蒸发)、水从固态变为液态(融化)、水从气态变为液态(凝结)。
2. 请举例说明生活中常见的水的三态变化。
16河渠挟沙水流理论基础

左下图为水流阻力系数与流速的关系。 右下图为实测成果绘出的水流阻力,Fr和d/R间的关系.
‹#2›6
二 含沙量对水流阻力的影响
左图为范诺尼的矩形水槽实验成果 下图是从能量观点出发绘制的.
‹#2›7
左下图为南京水利科学研究所的钢板水槽实验资料, 右下图为长江,黄河实测资料
系指沙样在100~105℃的温度下烤干后的 重量与沙粒的孔隙体积之和的比值,由于 孔隙随泥沙的级配及淤积久暂而变化,所 以变化的幅度较大,可由300牛顿/米3至 17000牛顿/米3。
‹#›7
三 河流泥沙的分类及运动形式
按照泥沙的运动状态,可以分为推移质(底沙) 和悬移质两类。 从河床的演变来看泥沙可分为造床泥沙与非造床泥沙。 1.细颗粒泥沙的运动。细的泥沙在比较小的流速时就 开始运动。 2.粗颗粒泥沙的运动。当流速逐渐增大,粗颗粒就开 始运动。 3.沙纹与沙垄。
第十六章 河渠挟沙水流理论基础
天然河流和无衬砌的渠道,在水面以下的河床部分和 水面以上的河岸部分都是由泥沙组成的,水流中也挟带着 泥沙。挟带泥沙改变了原来的水流结构,使流速分布和能 量损失与清水水流有差异。
在水流作用下,泥沙要运动。运动的方式可能是沿着 河床运动,也可能是分布在水流中作上下左右运动。
一 层流沉降 二 紊流沉降 三 过渡区沉降
g 18
1
s
1d 2
3.1 s gd
2
4 3
g a
s
1
3d
1
3
‹#1›4
综上所述:
(1)球体做层流沉降时 与d2成正比,与 s
成反比
水力学(给排水基础)课件

4Q v 2 2.73m / s d
设为层流
v
2 1 1
2g
z2
p2
2v2
2g
2
hw
适用条件:恒定流动、质量力只有重力、
不可压缩流体、所取过流断面为渐变流断 面、两断面间无分流和汇流。
水力坡度
水头线的斜率冠以负号
测压管坡度
d H d hw J ds ds
dH P JP ds
称为测压管坡度
称为水力坡度
水流阻力和水头损失
分 类
沿程水头损失——在均匀流段(包括渐变流)中产生
的流动阻力为沿程阻力(或摩擦阻力),由此引起的
水头损失,与流程的长度成正比,用hf表示;
局部水头损失——在非均匀流段(流动边界急剧变化)
中产生的流动阻力为局部阻力,由此引起的水头损失,
取决于管配件的形式,用hj表示;
整个管道中的水头损失等于各段的沿程水头损失和各
两者关系:
p pabs pa
真空度(真空值)——相对压强的负值。pV
即
pV pa pabs p
静压强的量测方法: 1.弹簧金属式 量测相对压强和真空度,表中心数值 2.电测式 压力传感器、电信号 3.液位式 测压管技术(测压管、微压计、U形管)
静水压力
作用在平面上的静水总压力P 1.解析法: 总压力
P pc A
作用点位置 惯性矩: 矩形断面 圆形断面
Ic y D yc yc A
1 3 I c bh 12
Ic
64
D4
2.图解法:
静水总压力P=
水力学主要知识点课件

水洞实验的主要设备包括水洞、水泵、压力计、速度测量仪等。
实验步骤
首先,开启水泵,使水流通过水洞并测量相关参数;然后,根据 测量结果计算水流的动力学特性和水力性能。
压力管实验基础
实验原理
压力管实验是通过测量压力管中的压力、流量等参数,研究水流 的压力变化和能量损失。
实验设备
压力管实验的主要设备包括压力管、水泵、流量计、压力计等。
实验设备
水槽实验的主要设备包括水槽、水泵、流量计、压力计、速度测量 仪等。
实验步骤
首先,将水槽中的水抽至一定高度,然后开启水泵,使水流通过实验 设备并测量相关参数;最后,根据测量结果计算水力学参数。
水洞实验基础
实验原理
水洞实验是通过测量水洞中的水流状态、压力等参数,研究水流 的动力学特性和水力性能。
现代水力学
20世纪中叶至今,水力学 研究领域不断扩大,涉及 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保 护和管理等方面。
水力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研究对象
水流的运动规律、水与边界的相 互作用以及水对物体的作用力等。
研究任务
为水利工程、土木工程、环境工 程等领域的实际应用提供理论支 持和设计依据。
水力学的应用领域
土木工程
实验步骤
首先,开启水泵,使水流通过压力管并测量相关参数;然后,根据 测量结果计算水流的压力变化和能量损失。
THANKS。
桥梁、隧道、港口、机场等工 程设施的水力学问题分析和设 计。
自然地理
研究地球上水的循环、河流、 湖泊和海洋的动力学特征。
水利工程
水库、水电站、堤防等水利设 施的设计、建设和运行管理。
环境工程
水污染控制、水资源保护、城 市排水和洪水控制等环境水力 学问题。
水力学ppt课件

在明渠中,若水流运动要素沿程发生变化,则称为非均匀流。非均匀流可表现为水面波动、流速分布不均等现象。
分类方法
根据非均匀流产生的原因和表现形式,可将其分为渐变流和急变流两类。渐变流是指水流要素沿程逐渐变化,而 急变流则是指水流要素在较短时间内发生显著变化。
明渠恒定非均匀流水面曲线变化规律探讨
研究对象
液体(主要是水)的平衡、运动规 律及其与固体边界的相互作用。
液体性质与分类
液体的性质
易流动性、压缩性、黏性、表面张力 等。
液体的分类
按密度可分为轻质液体和重质液体;按 黏性可分为牛顿液体和非牛顿液体。
静压力与动压力概念
静压力
静止液体作用在与其接触的某个平面上法向的总压力。
动压力
运动液体作用在与其接触的某个平面上法向的总压力。
浮力产生条件及计算方法
浮力是液体对浸在其中的物体向 上和向下的压力差,方向竖直向
上。
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 所受的重力,即F浮=G排=m排
g=ρ液gV排。
浮力的产生条件是物体必须浸没 在液体中,且物体下表面必须与
液体接触。
潜水艇、气球等浮沉原理分析
潜水艇通过改变自身重力来实现浮沉。当潜水艇需要下潜时, 它会向水舱注水,使自身重力大于浮力而下潜;当需要上浮时, 它会将水舱中的水排出,减小自身重力,使浮力大于重力而上 浮。
染色线
在流体中注入染色剂,形成的染色 质点在流动过程中描绘出的曲线。 染色线可以直观地显示流动状况。
一维流动和二维流动特点分析
一维流动
流动参数仅沿一个坐标方向变化,其 他两个坐标方向上的变化可忽略不计。 一维流动具有简单的流动特性和明确 的数学描述。
二维流动
[讲义]《河流动力学》大学教材课件-悬移质运动和水流挟沙力
![[讲义]《河流动力学》大学教材课件-悬移质运动和水流挟沙力](https://img.taocdn.com/s3/m/700de486581b6bd97e19ea73.png)
§5-4 水流挟沙力
3、张瑞瑾方法
“ 制紊功“假说——悬移质具有抑制紊动 的作用,使水流条件(v、h、B)相同的浑水 水流比清水在单位时间、单位流程内的能损小, 两者的差别即制紊功。
据此建立能量平衡方程:
大量存在。 ⑵ 冲泻质 悬移质中较细的一大部分泥沙,在河床中
少有或没有。
§5-1 悬移质概述
二、床沙质和冲泻质﹤仅限于悬移质﹥ 2、区别 ⑴ 床沙质有充分的供给来源,使这部分悬移质有维
持饱和的机会,其饱和含量可以从水流条件与河床组 成条件的相互关系中确定。
⑵ 冲泻质则不同,主要依赖水流从上游带来,在本 河段中得不到充分供给(若上游来量超过本河段水流 所挟带的限度则发生淤积,反之不可能取得应有的补 充),即冲泻质可能是不饱和的,其数量从上游冲蚀 条件与本河段的水流相互关系中探索。
紊动扩散作用 含沙浓度梯度ds/dy 提问:若ω一定,则υ′越大, ds/dy越小
时含沙量垂向分布变化? 答案:趋向均匀(动态平衡)
§5-1 悬移质概述
问:细沙在静水中能否悬浮? 答:颗粒极细的泥沙,虽然重力较水大,但
所受的重力作用十分微弱,即便放在在静止 的水中,也可以借助分子的扩散作用与重力 作用相抗衡,从而发生悬浮现象。这是悬移 质存在的一种特殊状态。
§5-2 悬移质含沙量的垂线分布
§5-2 悬移质含沙量的垂线分布
Rouse公式的缺陷: ①因不能求绝对含沙浓度,故不能推求悬移质
输沙率; ②当水面S=0时,河底S→∞,不符合实际; ③若S较大、泥沙颗粒较粗,则计算误差大; ④实际Z比计算结果小,说明实际的悬沙分布
更均匀。
四川大学水力学课件

3
垂直向上运动时, 解:1)容器以等加速度9.8m/s 垂直向上运动时,液体所 受到的质量力为重力和惯性力;取如图所示的坐标系, 受到的质量力为重力和惯性力;取如图所示的坐标系, 则单位质量力为: 则单位质量力为:X=0,Y=0,Z=-g-a=2g带入平衡微分 方程有: 方程有:
dp = ρ ( Xdx + Ydy + Zdz) = −2 ρgdz ⇓ integarating p = −2 ρgz + C 自由液面z = z 0 , p = 0 ∴ C = 2ρgz0 所以有:p = 2ρg(z0 − z) = 2ρgh 而容器底面积 = 1.5 ×1.2 = 1.8 m 2 A 容器底部的总压力 = p × A = 2 × 930 × 9.8 × 0.9 ×1.8 = 29.53KN P 方向向下
z
x
1-9 一圆柱形容器静止时盛水深度H=0.225m,筒深为 0.3m,内径D=0.1m,若把该圆筒绕中心轴作等角速度旋 转,试问: 试问: 不使水溢出容器,最大角速度为多少? (1)不使水溢出容器,最大角速度为多少? 为不使容器中心露底,最大角速度为多少? (2)为不使容器中心露底,最大角速度为多少?
解: 作用在液体质点上的单位质量力有重力和惯性力, 其合力为f , 且液面为等压面,所以f 必与倾斜的 液面垂直,因此有:
tg α = a = H − h g 1 L 2 a = 2 g (H − h) L 根据液体平衡微分方程 dp = ρ ( Xdx + Ydy + Zdz ) = ρ ( − adx − gdz ) r = − g ( adx + gdz ) 积分得 x=0 z = zo p = po
ω 2R 2 1 ω 2R 2 令Z0 = H'− ≥0⇒ ≤ 2H' = Zω 2 2g 2g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No Image
如流速加大至沙垄 顶附近水流的垂直脉动 流速大于泥沙的趁奖速 度,则泥沙到达沙垄顶 以后,就转入悬浮状态, 河床又恢复平整(如图 c)。 4.立波与逆行沙垄。在 水深较浅的地方,河床 的起伏使水面做相应的 起伏(如图d)。
沙纹,沙垄,立波,逆行沙垄等河床形态统称沙波。
‹#1›2
列维公式 gs 19.6d v v0
v
3
d
1
4
gd H
‹#2›0
No Image
三 应用功率原理 根据功率原理与无量纲数表达
的爱克斯和怀特1973年提出的公式
G
C
F
m
1
A
F
v
g s d
1
v*
32
lg
H
d
32 lg v
H
d
n
四 应用纪律概念 根据统计法则建立的推移质输
‹#›3
No Image
(2)几何平均粒径,用下式表示:
d y
d p1 1
d
p2 2
d
pn n
1 100
n
pi lg di
或
lg d y
i 1
100
‹#›6
No Image
二 泥沙的容重及干容重
泥沙的容重 系指沙粒的重量与沙粒体积的比值,其值 在26000牛顿/米3至27000牛顿/米3之 间,在应用上一般可取起平均值26500牛 顿/米3。
‹#›8
No Image
水流的脉动,使作用在河床上的作用力也为脉动量。
河床原来是平整的,由于水流的脉动,使瞬时流 速较大地点发生冲刷,而在速度较小的地方淤积,河 床就失去平整。
在非均匀沙组成的河床上,细沙先冲走,亦开始 使河床失去平整。
河床失去平整以后,少量泥沙聚集在床面的某些 部位,形成小丘,在小丘后面形成旋涡。
沙率公式参阅爱因斯坦著,“明渠水流的挟沙能力”。 此处略。
‹#2›1
No
Image
16-5 悬移质运动
泥沙从河底起来以后,如果遇到具有足够强度和尺度的 紊动旋涡就会悬浮起来。紊流旋涡的强度和尺度和水力条件 有关,泥沙开始悬浮和悬浮的沙量也与水力条件有关。
第二,河床上平均粒径的泥沙已运动到无法估计的 程度;
第三,各种大小的泥沙都已投入运动,床面形态发 生改变,称为普通移动。
‹#1›7
No Image
右图为河床沙 粒的受力情况。主 要有水流的水平推 力,垂直上举力和 泥沙在水中的重量 三种。
u*0 K
s gd
系数K中包括有:a1, a2 , l1, l2 , l3 均与泥沙形状和组成有关。
No
Image 16-2 泥沙的静水中的沉降速度
如下图所示为球体在液体中沉降的三种状态。
(a)为球体做层流沉降时,流线紧贴球体,只受表面阻 力的作用 (c)为球体做紊流沉降时,边界层分离,球的后部产生 旋涡,阻力主要是形状阻力 (b)表示球体过渡状态沉降,这时表面阻力与形状阻力 都应同时考虑
‹#1›3
淤积泥沙 的干容重
系指沙样在100~105℃的温度下烤干后的 重量与沙粒的孔隙体积之和的比值,由于 孔隙随泥沙的级配及淤积久暂而变化,所 以变化的幅度较大,可由300牛顿/米3至 17000牛顿/米3。
‹#›7
No Image
三 河流泥沙的分类及运动形式
按照泥沙的运动状态,可以分为推移质(底沙) 和悬移质两类。 从河床的演变来看泥沙可分为造床泥沙与非造床泥沙。 1.细颗粒泥沙的运动。细的泥沙在比较小的流速时就 开始运动。 2.粗颗粒泥沙的运动。当流速逐渐增大,粗颗粒就开 始运动。 3.沙纹与沙垄。
No Image
球体在静止液体中沉降的普通公式
4 s 1 gd 3 Cd
一 层流沉降 二 紊流沉降 三 过渡区沉降
g 18
1
s
1d 2
3.1 s gd
2
4 3
g a
s
1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3d
1
3
‹#1›4
No Image
综上所述:
(1)球体做层流沉降时 与d2成正比,与 s
成反比
返回目录
‹#›1
No Image
第十六章 河渠挟沙水流理论基础
天然河流和无衬砌的渠道,在水面以下的河床部分和 水面以上的河岸部分都是由泥沙组成的,水流中也挟带着 泥沙。挟带泥沙改变了原来的水流结构,使流速分布和能 量损失与清水水流有差异。
在水流作用下,泥沙要运动。运动的方式可能是沿着 河床运动,也可能是分布在水流中作上下左右运动。
‹#›9
No Image
泥沙沿着迎水面运动,到达小丘顶点后,落入背 水面的旋涡中,在那里沉积下来,床面就形成了高低 不平的沙纹,沙纹的迎水面不断冲刷,背水面逐渐淤 积而延伸,使整个沙纹向前移动。如下图
‹#1›0
No Image
河床形成沙纹 以后,水面因河床 的起伏而波动,仍 保持(如图a)。
如继续增大流 速,但Fr仍小于1, 沙纹的长与高将增 大,终于使水面的 波峰出现降落,而 波谷处的水面隆起 (如图b)。
2
(2)球体在过渡区沉降时
成反比
与d成正比,与
s
3
1
(3)球体做紊流沉降时 与
成反比。
d
成正比,与
s
2
‹#1›5
No Image
由实验得出的 Cd 值,见下图。
‹#1›6
No Image
16-3 泥沙的临界推移力与启动流速
泥沙的启动标准: 第一,河床上的局部地方,屈指可数的泥沙已运动 到无法估计的程度;
‹#1›8
No Image
希尔兹将上式改写为:
u*20
s gd
K'
f u*0d
点绘实验成果如下图:
‹#1›9
No
Image
16-4 推移质输沙率
推移质输沙率的影响因数个归纳为下面四类:
一 从河底切力出发
流速直线分布如图
法国杜勃埃提出的 输沙率公式:
gn 0
二 以流速为主要参数
本章的目的在于探求水流与泥沙相互作用的力学机理 和运动规律。
‹#›2
No Image
16-1 泥沙的特性
一 泥沙的粒径及级配曲线
泥沙的常用表示方法
1.等容粒径。与泥沙颗粒的体积相等的球体直径称为等 容粒径。 2.筛孔粒径。以泥沙颗粒刚能通过的筛孔大小作为粒径, 称为筛孔粒径。
3.沉速粒径。标准筛最小的空径为0.623毫米。与泥沙 比重相同,在相同液体中沉降时,具有相同沉速的圆球直 径。 4.大颗粒泥沙的粒径可用算术平均或重量计算法:
No Image
第十六章 河渠挟沙水流理论基础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泥沙特性 泥沙在静水中的沉降速度 泥沙的临界推移力与起动流速 推移质输沙率 悬移质运动 悬移质含沙量沿垂线分布 水流挟沙能力 冲积河流和挟沙水流的阻力变化 泥沙连续性方程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