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运动教案

五四运动教案
五四运动教案

五四青年节(传民族精神,杨青春风采)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学习五四运动产生的历史背景:知道巴黎和会严重践踏中国主权,体会帝国主义的蛮不讲理和“弱国无外交”的悲哀;

2)了解五四运动的历史知识:知道五四爱国运动高举科学和明主的大旗,谱写了翻帝反封建的篇章;

3)了解五四运动中的重要人物:主要是李大钊、蔡元培和鲁迅;

4)通过对五四运动历史的认识从而提升爱国情怀,理解五四精神可用爱国、科学和民主加以概括,知道五四与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目标

小组合作讨论五四运动的原因,体会爱国青年的情怀。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爱国情操,领悟爱国情怀对国家产生的深远影响,感受五千年文化底蕴的强大,不忘国耻,激发学生爱国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五四运动爆发的背景、过程以及历史意义,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2、教学难点

五四运动的核心和意义。

三、教学过程

1、导入

新冠病毒下,特朗普各种名言名句以及多个国家无事生非不关注新冠发展而问责中国还毫无底线的向中国进行索赔,但是中国已经是一个别人高攀不起的大国。中国的崛起历经了无数前人先辈经过很多年的不懈努力、风雨无阻和鞠躬尽瘁。

2、新授

1)知道巴黎和会严重践踏中国主权,体会帝国主义的蛮横不讲理和“弱国无外交”的悲哀;

2)知道五四运动高举科学和民主大旗,谱写了反帝反封建的新篇章;

3)了解五四运动中的风云人物,缅怀先辈,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4)联系实际,交流我们作为一名学生应该怎样体现我们的爱国思想;

“五四”在中国近代史上是一次承上启下的革命运动,它上承辛亥革命即旧民主主义革命,下启“五四”运动以后新民主主义革命。

讲述“五四”运动爆发的原因——巴黎和会。

概括“五四”运动的整个过程和两个主要阶段:运动主力由北京学生发展到上海工人乃至全国各地的各界人士,斗争方式由学生罢课发展到学生罢课、工人罢工、商人罢市的“三罢斗争”。

介绍风云先锋人物:李大钊、蔡元培和鲁迅。

3、归纳小结

4、作业安排

四、板书设计

导入一:

新冠病毒肆掠全球,而我们足不出户便知天下事态,我们只要拿出手机就知道今天全球累积病例多少,老师今天想重点说的是法国,英国,日本和中国,法国累积18万,英国累积26万,日本16000多,中国84000多,但是至今为止,中国只有124个确诊病例啦,这一方面说明什么呢?说明今天的中国,有能力有实力对抗各种困难。老师很骄傲,老师是一个中国人,可是曾经的中国,也是千疮百孔,同学们,我们强大的祖国,也是经历了许许多多革命前辈的奋斗,才换来的强大,换来的别人高攀不起,你们感到自豪没有?

有同学知道法国、英国、日本和中国是哪个洲的国家吗?曾经有一段晦暗的时期,中国步履维艰,想独行而不得,想合作还是不得,同学们,你们知道是什么时候吗?你们又知道是什么原因吗?终其原因不过是五个字:弱国无外交!今天我没要讲的就是“五四运动”。

我们学习一个历史事件,我们是不需要死记硬背的,只要掌握几点,就可以啦,就是时间、地点、人物、形式、内容,意义。就好比我们今天这堂课,我们的时间是2020年5月25日,地点是青松学校,以谁为主的呀,就是你们这些卡哇伊的同学,我们的形式是什么,是老师主讲,你们主听,我们一起交流。内容就是学习五四运动,培养爱国情怀。那么我们五四运动就可以这样来讲。

五四运动是什么时候发生的?1919年5月4日。

首先是在哪里发生的?北京。

是以谁为主的?是青年学生为主。

还有什么人参与啦?广大群众、市民、工商人士等等的中下阶层人民。

以什么形式参与的?罢学、罢工、示威游行、请愿等暴力手段。

内容是什么呀?反抗政府。这些学生和中下阶层人民,他们手里没有权利家里没有武器,他们只能这样简单粗暴地对抗政府的软弱无能。

意义是什么呢?他们的简单粗暴,正是中国人民彻底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是中国革命史上划时代的事件,也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

但是作为一个刨根究底的老师,我除了知道时间、地点、人物、形式、内容和意义,的同学们知道这些学生为什么这么群情激奋吗?

1919年1月,第一次世界大战战胜国在法国巴黎召开所谓的“和平会议”,中国作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协约国之一,也参加了会议。中国代表在和会上提出废除外国在中国的势力范围、撤退外国在中国的军队和取消“二十一条”等正义的要求,但是巴黎和会不顾中国也是战胜国之一,拒绝了中国代表提出的要求,竟然决定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此消息传到中国后,北京学生群情激奋,学生工商业者、教育界和许多爱国团日纷纷通电,斥责日本的无理行径,并且要求中国政府坚持国家主权。在这种情况下,和会代表提交了关于山东问题的说帖,要求归还中国在山东的德国租界和胶济铁路主权,要求废除《二十一条》

等不合法条件。但是,结果是北洋政府屈服于帝国主义的压力,居然准备在《协约国和参战各国对德合约》上签字。最终,英、美、法、日、意等国不顾中国民众的呼声,在1919年4月30日还是签订了《协约国和参战国对德合约》,即《凡尔赛合约》,仍然将德国在山东的权利转送给日本。在巴黎和会中,中国政府的外交失败,直接引发了中国民众的强烈不满,从而引发了五四运动,在这样强大的压力下,中国代表最终没有出席巴黎和会的签字仪式。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