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粉虱
白粉虱的危害特点及防治措施

白粉虱的危害特点及防治措施白粉虱的危害特点及防治措施一、白粉虱的危害特点温室白粉虱对作物及花卉蔬菜的危害是多方面的。
主要有:①直接为害,连续吸吮使植物生长缺乏碳水化合物,产量降低。
②注射毒素,吸食汁液时把毒素注入植物中。
③引发霉菌,其分泌的蜜露适于霉菌生长,污染叶片与果实。
④影响产品质量,真菌导致一般果实变黑。
⑤传播病毒病,白粉虱是各种作物病毒病的介体白粉虱成虫排泄物不仅影响植株的呼吸,也能引起煤烟病等病害的发生。
白粉虱在植株叶背大量分泌蜜露,引起真菌大量繁殖,影响到植物正常呼吸与光合作用,从而降低蔬菜果实质量,影响其商品价值。
二、白粉虱的防治措施1、轮作倒茬:在白粉虱发生猖撅的地区。
棚室秋冬茬或棚室周围的露天蔬菜种类应选芹菜、筒篙、菠菜、油菜、蒜苗等白粉虱不喜食而又耐低温的蔬菜,既免受危害又可防止向棚室蔓延。
2、根除虫源:育苗或定植时,清除基地内的残株杂草,熏杀或喷杀残余成虫。
苗床上或温室大棚放风口设置避虫网,防止外来虫源迁入。
3、诱杀及趋避:白粉虱发生初期,可在温室内设置30~40厘米的方板,其上涂抹10号机油插于行间高于菜株,诱杀成虫,当机油不具钻性时及时擦拭更换。
冬春季结合置黄板在温室内张挂镀铝反光幕,可驱避白粉虱,增加菜株上的光照。
4、生物防治:当温室内白粉虱成虫平均每株有0.5一1头时,释放人工繁殖的丽蚜小蜂,每株成虫或蛹3一5头每隔10天左右放1次,共放4次。
也可人工释放草岭,一头草岭一生能捕食白粉虱幼虫170多头。
有条件的地区也可用粉虱壳抱粉防治。
5、药荆防治:在白粉虱发生初期及时用药,每株有成虫2一3头时进行,尤其掌握在点片发生阶段。
①白粉虱发生初期用10%吡虫威400一600倍液,或10%扑虱灵乳油1000倍液,或25%扑虱灵乳油1500倍喷雾。
能杀死卵、若虫、成虫,当虫量较多时可在药液中加入少量拟除虫菊醋类杀虫剂。
一般5一7天1次,连喷2一3次。
②选用25%灭螨猛乳油1000倍液、50%克蚜宁乳油1500倍液、2.5%天王星乳油2000倍液、21%灭杀毙3000倍液,每隔5一7天1次,连喷3一4次。
白粉虱的防治方法,白粉虱是如何危害农作物的

白粉虱的防治方法,白粉虱是如何危害农作物的白粉虱俗名小白蛾,属同翅目、粉虱科,多见于茄子、烟草、花卉等类植物上,危害作物生产。
下面我们了解一下白粉虱的防治方法,以及白粉虱是如何危害农作物的。
一、白粉虱的危害方式白粉虱主要危害,是以成虫和若虫吸食植物汁液,并分泌大量蜜液,严重污染叶片和果实,被害叶片褪绿、变黄、黄菊,往往引起煤污病的大发生,甚至全株枯死,给农业生产带来严重损失。
二、白粉虱的防治方法1、提前预防温室要尽量彻底消除前茬作物的残株、杂草,并带出室外处理,随后对温室进行熏蒸灭虫,力争做到定植温室干净。
2、释放丽蚜小蝉人工培养和释放丽蚜小蝉,控制白粉虱效果极好。
3、黄板诱杀利用白粉虱对黄色的趋向性,设置黄色粘虫板诱杀成虫,当诱虫板沾满扬虱虫体和尘土时,重新再涂上一层重复使用。
4、药物杀除用25%灭满适乳油1000倍掖,对粉虱成虫、卵和若虫皆有效。
也可用2.5%联苯菊菌乳油3000倍液,或2.5%氯氖氰菊酯乳油5000倍液,或20%甲氰菊畴乳油2000倍掖,连续施用,可杀死成虫、若虫、假蛹。
三、白粉虱的危害规律白粉虱成虫体长0.9~1.5毫米,翅面有白蜡粉。
休息时双翅呈屋脊状盖于体背,卵有酣,产卵时以卵柄从叶背气孔插入植物组织中。
当若虫口针刺入叶组织后即不再移动,固定生活,足和触角退化。
若虫和伪蛹被天敌昆虫丽蚜小蝉寄生后,虫体发黑,死亡。
1年发生10余代。
冬季在室外不能越冬,但可在温室、花房内繁殖。
春、夏季可在温室外不断扩散为害。
成虫不善迁飞,高度密集,进行两性生殖和孤雌生殖,7~9月份为害最重。
白粉虱

白粉虱英文名称:中文别名:拉丁学名:Trialeurodes vaporariorum分布区域:形态特征:为害作物:为害症状:成虫和若虫以针状口器刺吸植物汁液,使被害叶片褪绿、变黄、萎蔫,甚至全株枯死。
还分泌大量蜜露,引起煤污病。
分类属性:发病特点:白粉虱繁殖能力强,繁殖速度快,种群数量庞大,相聚为害。
不仅在苗期为害,而且随秧苗(苗木)的定植在露地继续为害。
在北方温室一年发生10余代,冬天室外不能越冬,在华中地区以南以卵在露地越冬。
成虫羽化后1-3天可交配产卵,每个产卵142-344粒。
也可孤雌生殖,其后代绝大多数为雄性。
成虫有趋嫩性,在植株顶部嫩叶产卵。
卵以卵柄从气孔插入叶片组织中,与寄主植物保持水分平衡,极不易脱落。
若虫孵化后3天内在叶背面短距离行走,当口器插入叶组织后开始营固着生活,失去了爬行的能力。
繁殖适温18~21℃。
流行动态:防治方法:白粉虱不能在北方露地越冬,因此,在北方冬季消灭温室白粉虱是防治关键。
在温室温度最低时采取综合防治措施,重点在温室温度低时增加打药次数,交替用药,可控制其危害。
1、农业措施:育苗前彻底熏杀残余虫口,清除杂草和残株。
在花卉保护地附近不种一串红等容易受白粉虱为害的花卉,也不种番茄、黄瓜、菜豆等,以减少虫源。
如果附近其他单位有白粉虱,应在通风口密封尼龙纱,控制外来虫源。
2、生物防治:利用天敌丽蚜小蜂防治。
按丽蚜小蜂与白粉虱成虫大约2:1的比例,每2周释放十次丽蚜小蜂寄生的黑蛹,隔行均匀地施放在株间。
寄生蜂可在温室内建立种群,控制白粉虱为害。
3、诱杀防治:白粉虱对黄色有强烈趋性。
因地制宜地选用各种板材,用油漆涂成橙黄色,再涂上一层黏油。
板材规格l米长,20厘米宽。
每20米'苗床放1块,平置于行间,与秧苗(苗木)高度相同,振动秧苗(苗木),使成虫飞舞,趋向和粘到黄色板上,粘满后重新涂上黏油。
4、药剂防治。
常用农药:1.8%阿维菌素2000-3000倍液,10%扑虱灵乳油1000倍液,或25%灭螨猛乳油1000倍液,或2.5%天王星乳油2000倍液,或20%灭扫利乳油2000倍液,或2.5%功夫乳油3000倍液,或40%氧化乐果乳油1000倍液,或80%敌敌畏乳油1 000倍液。
白粉虱的防控方法大全,建议菜农收藏

白粉虱的防控方法大全,建议菜农收藏白粉虱一直是菜农们头疼的问题,很多蔬菜都有白粉虱的踪迹,如黄瓜、白菜、茄子等,对蔬菜品质造成极大的破坏,那么如何有效防控?下面一起来了解白粉虱的防控方法。
白粉虱白粉虱的防控方法1、提前预防很多菜农对平时病虫害防治管理上缺乏相应的技巧,不能做到防治结合,很多都是等到白粉虱大面积发生以后才开始防治,这样很难控制住,另外有些人在用药时比较随意,没能抓住防治关键期,造成防治效果差。
2、科学用药防治白粉虱的药剂很多,常用药物有联苯菊酯水乳剂、高效氯氰菊酯烟剂、高氯·噻嗪酮乳油(登记作物保护地番茄)、吡虫啉、噻虫嗪、啶虫脒、烯啶虫胺、福啶虫酰胺、吡蚜酮等。
另外,把以上药物与螺虫乙酯、吡丙谜等混合使用,具有兼杀若虫和成虫的效果。
3、轮茬换作在栽种时可选择那些不易发生白粉虱的蒜苗、菠菜、油菜、芹菜等作物进行轮茬,另一方面在作物完全收获后,应当及时彻底清除园内的病株病叶病果以及枯枝残叶杂草等,并进行集中焚烧或者深埋处理,以减少虫源传播的源头。
白粉虱防控4、天敌防治丽蚜小蜂和养护草蛉是白粉虱的天敌,一只丽蚜小蜂能够消灭20-30只白虱粉,1头养护草蛉能够消灭170头粉虱幼虫,可以每隔10-15天释放天敌一次,释放天敌比例2比1即可,连续释放3-4次,可有效防治白粉虱。
5、悬挂黄色黏油板白粉虱具有很强的黄色趋向性,可以在虫害地内,悬挂多个黄色黏虫板诱杀白粉虱。
黄色黏油板制作方法:用大小适宜的木板,刷上一层黄色油漆,然后在刷上一层厚厚的黏油物,如废气机油等。
6、高温熏棚防治在夏季棚室休棚时,可以利用药物进行高温熏棚灭杀白粉虱。
闭棚后,把棚温升高到30度以上的高温,然后每亩使用1千克的白粉虱烟熏剂的用量熏棚2-3个小时。
7、土壤处理在作物移栽定植前或定植时,每亩用5%噻虫嗪颗粒剂1~2公斤,拌细土或有机肥15公斤进行沟施或穴施,由于噻虫嗪具有很好内吸传导特性,能通过根系将药剂吸收后传输到植株的各个部位,当白粉虱危害时将其杀死,由于噻虫嗪能较长时间存在植物体内,因此,具有持续杀虫的效果。
白粉虱个头虽小危害真大 白粉虱特效药有哪些

白粉虱个头虽小危害真大白粉虱特效药有哪些
随着大棚蔬菜的广泛推广,大棚蔬菜虫害问题也受到人们重视,其中白粉虱是其中比较常见的一种虫害,近,有经销商反映说,现在温室大棚的白粉虱已经成灾了,用了几次药效果一般,那么如何防治好呢?想要彻底消灭白粉虱,我们还需要了解白粉虱到底是什么样的害虫,对症下药,药效加倍!
白粉虱又名小白蛾子,属刺吸性害虫,是一种世界性害虫。
它的寄主范围广泛,在保护地、露地均易发生此害虫。
温室中一年发生10多代,世代重叠。
各地多种作物也均发生较为普遍如蔬菜、花卉、果树、药材、烟草等都能受其所害,且危害程度呈逐年上升趋势,防治难度大。
另外再加上近年来随着施药的增多,其抗性也在逐渐增强,变得更加顽固和难治了。
发生规律
全年有两个关键的时期:
(1)春季,发生于温室茬口,时间在4月中—5月下;
(2)秋季,发生于温室、冷棚、露地等所有设施,时间在7月底—9月下,温室会一直发生到11月底。
白粉虱危害
一般成虫、若虫均喜欢群集在植物叶片背面,以刺吸式口器允吸植物汁液,使被害叶片褪绿、黄化、萎蔫,甚至全株枯死。
成虫会排泄,排泄物会严重地影响果实的果面或叶面等,引起煤
烟病等病害的发生。
而且它还会传播很多病毒,引起其他病害的发生。
常用的白粉虱特效药有哪些
扑虱灵、阿维菌素、毒死蜱、阿克泰以及高含量的吡虫啉等。
上文为大家介绍白粉虱的特效药,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感谢大家的阅读与支持!。
白粉虱的危害特点及消灭方法

白粉虱的危害特点及消灭方法白粉虱也叫小白蛾子,属刺吸性害虫,是一种世界性的害虫,现在在我国各地均有发生。
随着夏季的来临,高温天气越来越多,白粉虱也开始活跃起来,成为许多作物上的主要害虫,由于白粉虱具有迁飞的特性,很难彻底防治。
那么白粉虱都有哪些为害特点?该如何消灭?一、白粉虱的为害特点白粉虱以成虫和幼虫聚集在叶片背面吸取植物汁液,被害叶片褪绿,变黄,萎蔫,甚至枯死。
此外它还能分泌大量的蜜露,污染作物叶片和果实,从而导致霉菌寄生,既影响蔬菜的产量又使蔬菜失去商品价值。
二、白粉虱的消灭方法1、药剂拌种:播种前,可用70%噻虫嗪种衣剂拌种,或用20%呋虫胺悬浮剂拌种,或60%吡虫啉悬浮种衣剂拌种,均可有效防治苗期白粉虱的为害,一般有效期可达80天以上。
2、根源处隔离:植物栽种的时候,可以把幼苗用杀菌灵先进行喷洒,然后再进行栽种。
3、药液浇灌:如果没有拌种,当幼苗长至2叶一心时,可结合苗床灌水,可用60%吡虫啉悬浮种衣剂3000倍液浇灌苗床,也可以防治白粉虱,有效期可达60天以上。
4、*壤处理:播种前,可用5%吡虫啉颗粒剂或2%噻虫嗪颗粒剂穴施或条施,进行*壤处理,直播的作物也可以药种同播,也有防治白粉虱的作用,有效期可达90天左右。
5、坐水移栽:移栽时,可用20%呋虫胺悬浮剂2000倍液,或60%吡虫啉悬浮种衣剂3000倍液,或70%噻虫嗪种衣剂3000倍液等药剂浇灌,做药水定植,既可以补充定植水,又可以有效防治白粉虱的为害,有效期也可达90天以上。
6、片剂穴施:定植时,可以用5%吡虫啉片剂进行穴施,每株1-2片左右,然后封*,可有效防治白粉虱的为害,有效期也可达80-90天。
白粉虱的危害特点及消灭方法,7月下旬到9月下旬是白粉虱的高发期,除了以上的消灭方法外,很多农户也会使用噻虫嗪、啶虫脒、螺虫乙酯、呋虫胺等杀虫药剂,希望以上方法对农户们能够有所帮助。
推荐阅读:温室蔬菜白粉虱的危害症状和防治措施。
白粉虱 为害方式

白粉虱为害方式
白粉虱是一种常见的农业害虫,主要以成虫和若虫群集在寄主植物的嫩叶背面,通过刺吸式口器吸食植物汁液,从而对植物造成伤害。
白粉虱的为害方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直接吸食植物汁液:白粉虱通过刺吸式口器直接吸取植物的汁液,导致植物营养流失,生长受阻。
特别是在嫩叶上,由于嫩叶的汁液较为丰富,更容易成为白粉虱的取食目标。
2. 分泌蜜露引发病害:白粉虱在取食的同时会分泌大量蜜露,这些蜜露覆盖在植物表面,为病菌的滋生提供了有利条件,容易引发煤污病等病害,进一步加重对植物的损害。
3. 影响植物光合作用:白粉虱的成虫和若虫会大量聚集在植物叶片背面,阻碍了叶片的光合作用,导致植物无法正常进行光合作用,从而影响植物的生长和发育。
4. 传播病毒:白粉虱在取食过程中可能会传播一些植物病毒,如黄化曲叶病毒等,从而对植物造成更严重的损害。
为了有效防治白粉虱,可以采取物理、化学和生物等多种方法进行综合治理。
同时,加强农业管理,注意合理施肥、浇水和修剪等措施,提高植物的抗虫能力,也有助于减轻白粉虱的为害。
对付白粉虱的最佳方法

对付白粉虱的最佳方法白粉虱是一种常见的害虫,会寄生在植物上吸取汁液,严重时会导致植物凋零、死亡。
为了对付白粉虱,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生物防治:引入天敌引入天敌是一种有效的生物防治方法。
常用的天敌包括蚜虫寄生蜂、瓢虫和捕食性蝗虫等。
这些天敌可以吃食白粉虱,帮助控制害虫的数量。
在引入天敌之前,需要对害虫和天敌进行充分了解,并确保天敌无害于农作物和其他生物。
2. 混种和轮作混种和轮作是一种有效的农业管理方法,可以减少虫害的发生。
白粉虱往往对特定植物种类特别有兴趣,因此通过混种和轮作可以打乱害虫的寄生环境,降低它们对特定植物的侵害。
此外,混种和轮作也有助于增加作物的多样性,提高整体抗性和生态平衡。
3. 温度和湿度控制白粉虱喜欢温暖潮湿的环境,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条件有助于害虫的迅速繁殖。
因此,控制温度和湿度是对付白粉虱的重要措施。
可以通过调整温室或大棚的通风和加湿系统来控制室内的温度和湿度。
此外,及时清除植物周围的杂草和残枝败叶,保持植物整洁,有助于降低白粉虱的滋生和繁殖。
4. 物理控制方法物理控制方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白粉虱的危害。
例如,可以使用高压水枪冲洗受害植物的叶片,将白粉虱冲落。
此外,还可以利用粘性板或人工黏胶陷阱捕捉害虫。
这些方法虽然无法完全根除白粉虱,但可以有效地控制其数量。
5. 化学防治化学防治是一种常用的白粉虱防治方法。
常用的化学农药包括有机磷类、拟除虫菊酯和化学合成类农药等。
使用化学农药应谨慎,根据实际情况选用适合的农药,并严格按照产品说明使用。
同时,要注意农药的安全使用和环境保护。
需要注意的是,对付白粉虱的方法中,单一的措施往往效果有限,同时结合多种方法进行综合防治是最佳实践。
此外,定期巡视和监测植物,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的白粉虱感染是非常重要的。
及早采取措施,可以避免害虫的扩散和严重危害植物。
总的来说,对付白粉虱需要综合运用生物防治、混种和轮作、温度和湿度控制、物理控制方法和化学防治等多种方法,针对实际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白粉虱防治技术
白粉虱又名小白蛾子。
属同翅目粉虱科。
是一种世界性害虫,我国各地均有发生,是菜地、田地、温室、大棚内种植作物的重要害虫。
在北方温室一年发生10余代,冬季在室外不可以存活。
成虫寿命较长,每雌可产卵300余粒,成虫有趋嫩性,在嫩叶上产卵。
卵以卵柄从气孔插入叶片组织中,与寄主植物保持水分平衡,极不易脱落。
若虫在叶背面为害,3天内可以活动,当口器刺入叶组织后开始固定为害。
成虫有趋嫩性,在植株顶部嫩叶产卵。
白粉虱繁殖适温为18―21℃。
春季随秧苗移植或温室通风移入露地。
一、白粉虱防治困难的原因
1.繁殖场所多,使白粉虱一年四季均有足够的食料和繁殖场所。
2.每代发育时间随温度升高面缩短,18℃时需31.5天一代;24℃时需24.7天;27℃时需22.8天。
24℃时各虫态发育历期为:卵期7天,1龄期5天,2
龄期2天,3龄期3天,伪蛹期8天。
棚室平均气温19℃时,完成一代为30天左右,繁殖数量呈指数增长,在农业害虫中是罕见的。
3.寄主植物有200余种。
蔬菜作物中主要为害瓜类作物;茄科作物、十字花科作物、豆科作物,以及莴苣、菊芋、马铃薯、苋菜等多种作物。
4.具有较特殊的生活习性。
白粉虱成虫可以短距离飞翔,随着植株生长,成虫也不断地向上部叶片转移,在植株上各虫态即形成一定规律。
最上部的嫩叶,以成虫和初产的淡黄色卵为最多,稍下部的叶片多为黑色卵,再下部多为初龄若虫,再下为中老龄若虫,最下部则以蛹为多。
由于各种虫态自上而下交情分布,这就给防治上带来一定的困难。
二、白粉虱的防治对策
1.轮作例茬在白粉虱发生猖獗的地区,应选择芹菜、茼蒿、芜姜、菠菜、油菜、蒜苗等白粉虱不喜食而又耐低温的蔬莱,既免受此虫为害,又可有效地防止向棚室蔓延。
2.播种前将前茬作物的残株败叶及杂草清理到田外深埋或烧毁。
3.播种蔬菜前使用烟熏剂闭棚熏杀害虫,可用敌敌畏乳油加硫黄粉和木屑点燃熏蒸。
苗床上或温室大棚放风口设置避虫网,防止外来虫源迁入。
4.冬春季,结合置黄板在温室内张挂反光幕,既可驱避白粉虱,又可增加菜株上的光照。
5.生物防治当温内白粉虱成虫平均每株有0.5~1头时,释放人工繁殖的丽蚜小蜂,每株释放丽蚜小蜂成虫或黑蛹3~5头,每隔10天左右放1次,共释放3~4次。
控制白粉虱效果良好。
也可人工释放草蛉,1头草蛉一生平均能捕食白粉虱幼虫172.6头。
有条件地区也可用粉虱壳孢菌防治白粉虱。
6.白粉虱危害初期,可用10%吡虫啉2000倍液,或18%阿维菌素2000倍液,或25%扑虱灵2000倍液,或30%啶虫脒喷雾,隔5~7天用上述农药交替喷雾,合理用药合理用药包括选用适宜农药种类、浓度、应用时间及方法等在白粉虱发生初期及时用药,即每株平均有成虫2~3头时进行,尤其应掌握在“点片”发生阶段
除选用对路药剂外,喷药时间最好早晨露水未干时进行,中、下午由于白粉虱翅膀干燥,便于飞翔,不易喷到身体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