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力学论文

合集下载

论运动物体的电动力学

论运动物体的电动力学

I.动力学部分
?1. 同时性的定义
让我们设想一个坐标系, 其中牛顿动力方程仍然有效。 为了使我们的表述更加精确并在 口头上和以后要引入的另一个坐标系区分,我们称它为“固定系” 。 如果一个质点相对于这个坐标系是静止的, 它的位置可以利用刚性的度量标准和欧几里 得几何学来确定,并可以用笛卡尔坐标来表示。
c 2 −v 2 我们有
∂τ ∂τ = 0, =0 ∂y ∂z
因为τ是线性函数,它服从下列等式
v ⎛ ⎞ τ = a⎜ t − 2 x′ ⎟ 2 ⎝ c −v ⎠
译注 5
这里 a 是现在还未知的 φ (v)译注 6 的函数,再有,这里简要地说一下在 k 的原点,设 t=0 时τ=0。
5
在这些结果的帮助下,利用光(正如光速恒定原理结合相对性原理所要求的)在运动系 中测量时也是以速度 c 传播的等式表达,我们很容易地确定 ξ、η、ζ。对于在时间τ=0 发出 的沿ξ正方向的光线
2
解,而且显然得到了关于“同时”或“同步”和“时间”的定义。一个事件的“时间”就是 位于该事件地点的固定时钟所给出的和该时间同时的事件。这个时钟对于所有的时间测定 点,都需要和一个特定的时钟保持同步。 根据经验我们进一步推论出等式
2 AB =c t′ A − tA
作为一个普适常数——真空中的光速译注 1。 这就是将时间定义为依赖于固定系的固定时钟的要点, 这种适用于固定系的时间定义我 们称之为“固定系的时间” 。
因此,如果选择 x′进行最小化,译注 4
1⎛ 1 1 ⎞ ∂τ ∂τ 1 ∂τ + = + ⎜ ⎟ 2 ⎝ c − v c + v ⎠ ∂t ∂x ′ c − v ∂t

∂τ v ∂τ + 2 =0 ∂x ′ c − v 2 ∂t

论动体的电动力学(爱因斯坦)

论动体的电动力学(爱因斯坦)

论动体的电动力学爱因斯坦根据范岱年、赵中立、许良英编译《爱因斯坦文集》编辑大家知道,麦克斯韦电动力学——象现在通常为人们所理解的那样——应用到运动的物体上时,就要引起一些不对称,而这种不对称似乎不是现象所固有的。

比如设想一个磁体同一个导体之间的电动力的相互作用。

在这里,可观察到的现象只同导休和磁体的相对运动有关,可是按照通常的看法,这两个物体之中,究竟是这个在运动,还是那个在运动,却是截然不同的两回事。

如果是磁体在运动,导体静止着,那么在磁体附近就会出现一个具有一定能量的电场,它在导体各部分所在的地方产生一股电流。

但是如果磁体是静止的,而导体在运动,那么磁体附近就没有电场,可是在导体中却有一电动势,这种电动势本身虽然并不相当于能量,但是它——假定这里所考虑的两种情况中的相对运动是相等的——却会引起电流,这种电流的大小和路线都同前一情况中由电力所产生的一样。

堵如此类的例子,以及企图证实地球相对于“光煤质”运动的实验的失败,引起了这样一种猜想:绝对静止这概念,不仅在力学中,而且在电动力学中也不符合现象的特性,倒是应当认为,凡是对力学方程适用的一切坐标系,对于上述电动力学和光学的定律也一样适用,对于第一级微量来说,这是已经证明了的。

我们要把这个猜想(它的内容以后就称之为“相对性原理”)提升为公设,并且还要引进另一条在表面上看来同它不相容的公设:光在空虚空间里总是以一确定的速度C 传播着,这速度同发射体的运动状态无关。

由这两条公设,根据静体的麦克斯韦理论,就足以得到一个简单而又不自相矛盾的动体电动力学。

“光以太”的引用将被证明是多余的,因为按照这里所要阐明的见解,既不需要引进一个共有特殊性质的“绝对静止的空间”,也不需要给发生电磁过程的空虚实间中的每个点规定一个速度矢量。

这里所要闸明的理论——象其他各种电动力学一样——是以刚体的运动学为根据的,因为任何这种理论所讲的,都是关于刚体(坐标系)、时钟和电磁过程之间的关系。

电动力学课程论文

电动力学课程论文

电动力学课程论文摘要:本文旨在对电磁场的普遍理论及静电磁场作一个总结,并加以提炼。

其中部分证明和求解是我自己所作。

电磁场的普遍理论在牛顿的经典力学中,质点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势能来描述的,这意味着认为相互作用力传递是超距的,其基础是伽利略变换。

但是在电磁理论中,假想空间某处有一电荷,与它相距很远处有另一电荷,两电荷间存在相互作用。

设想这边的电荷有一个微小的扰动,远处的电荷会过一段时间后才产生扰动,这说明相互作用是具有一定的速度传播的,并且这个速度有限,这与牛顿的超距作用观点是不相容的。

所以引入场来描述相互作用,这是为了克服超距作用。

既然现在认为相互作用是以有限速度传递的,那么自然界应该存在一个速度量值V,它应是所有相互作用速度的上限,而且V 不依赖于参考系的选取(若V 依赖于参考系的选取,那么在某一固定参考系中,V 会是无穷大)。

这个V 称为最大相互作用速度,它是一个普适常数。

后面将会证明,这个最大相互作用速度就是真空中的光速c 。

如果我们承认最大相互作用速度的存在,那么经典力学就是物体的宏观速度远小于V (低速运动)时的一个近似理论。

由于速度远小于V ,经典力学已经是十分的准确了。

因此,在经典力学中,可以将V 设为无穷大,并允许引入势能的概念,实际上并不影响结果的准确性。

在静电学和静磁学的基本公式,库仑定律与毕奥-萨伐尔定律中出现两个常数ε,0μ,这两个常数的组合1具有速度的量纲,而且这个值是8m 2.9977610 s⨯,这与真空中的光速一致。

在静场中测出的常数经过组合会得到光速,这绝不是一种巧合。

真空中电磁场的齐次波动方程:{2200222002t t∂E ∇E-με=0∂∂B ∇B -με=0∂ 确实是一个真实物质的速度,即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因为波动方程的导出是没有取定哪个参考系的,而且两个常数的组合也未取定哪个参考系,也就是说,在任何参考系中速度都是,所以它是一个普适常数,并且应该是上面提到的最大相互作用速度V ,这就证明了光速c 就是最大相互作用速度。

发电厂动力部分论文[1]

发电厂动力部分论文[1]

发电厂动力部分论文一对风力发电的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与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水平密切相关,每一次新型能源的开发都使人类经济的发展产生一次飞跃。

在我们进入21世纪的今天,世界能源结构也正在孕育着重大的转变,即由矿物能源系统向以可再生能源为基础的可持续能源系统转变。

所谓可再生能源就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与人类共存的能源。

它包括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等。

在这众多的可再生能源中,目前发展最快、商业化最广泛、经济上最适用的,当数风力发电。

风很早就被人们利用--主要是通过风车来抽水、磨面……。

现在,人们感兴趣的,首先是如何利用风来发电。

球表面大量空气流动所产生的动能。

由于地面各处受太阳辐照后气温变化不同和空气中水蒸气的含量不同,因而引起各地气压的差异,在水平方向高压空气向低压地区流动,即形成风。

风能资源决定于风能密度和可利用的风能年累积小时数。

风能密度是单位迎风面积可获得的风的功率,与风速的三次方和空气密度成正比关系。

据估算,全世界的风能总量约1300亿千瓦,中国的风能总量约16亿千瓦。

风能资源受地形的影响较大,世界风能资源多集中在沿海和开阔大陆的收缩地带,如美国的加利福尼亚州沿岸和北欧一些国家,中国的东南沿海、内蒙古、新疆和甘肃一带风能资源也很丰富。

中国东南沿海及附近岛屿的风能密度可达300瓦/米2(W/m2)以上,3~20米/秒风速年累计超过6000小时。

内陆风能资源最好的区域,沿内蒙古至新疆一带,风能密度也在200~300W/m2,3 ~20米/秒风速年累计5000~6000小时。

这些地区适于发展风力发电和风力提水。

新疆达坂城风力发电站1992年已装机5500千瓦,是中国最大的风力电站在自然界中,风是一种可再生、无污染而且储量巨大的能源。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和能源危机,各国都在加紧对风力的开发和利用,尽量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

风能的利用主要是以风能作动力和风力发电两种形式,其中又以风力发电为主,以风能作动力,就是利用风来直接带动各种机械装置,如带动水泵提水等这种风力发动机的优点是:投资少、工效高、经济耐用。

电动力学课程论文

电动力学课程论文

《电动力学》课程论文--《电磁波在矩形、圆形波导的传播》物理学院 2012012782 徐进朋论文摘要:课程在讨论电磁波在矩形波导的传播问题和特性,但是实际中圆形波导得到广泛应用,论文中由电磁波在矩形波导中传播的推演过程和方法,推导出圆形波导的问题,由于自身能力的问题,只能给出圆形金属波导的情况,对于圆形介质波导的情况未给出推导。

关键词:电磁波、波导、电磁场分布一.高频电磁能量的传输近代无线电技术如雷达、电视盒定向通信等都广泛地应用到高频电磁波,因此,需要研究高频电磁能量的传输问题。

高频电磁能量的传输与低频相比有着显著不同的特点。

在高频情况下,场的波动性显著,集中的电容、电感等概念不能使用,而且整个电路上的电流不再是一个与位置x无关的量,而是和电磁场相应地具有波动性质,此外,电压的概念也失去确切得意义。

因此,在高频情况下,电路方程逐渐失效,我们必须直接研究场合电路上的电荷电流的相互作用,解出电磁场,然后解决传输问题。

低频电力系统常用双线传输。

频率变高时,为了避免电磁波向外辐射的损耗和避免周围的干扰,可以改用同轴传输线。

当频率更高时,内导线的焦耳损耗以及介质中的热损耗变得的严重,这时需要用波导代替同轴传输线。

波导是一根空心金属管,截面通常为矩形或圆形。

波导传输适用于微波范围。

二.波导模型1. 矩形波导在截面边长为和b ,以金属为管壁的矩形波导内,沿z 方向传播的波为)(1sin cos E t k i y x x z ye k x k A ω-= (1) )(2cos sin t z k i y x y z ye k x k A E ω-= (2) )(3sin sin t z k i y x z z ye k x k A E ω-= (3) a m k x /π= b n k y /π= ⋅⋅⋅=2,1,0,n m (4)可见,对每一组m,n 值,波导内有两种独立波模.1.由式和式可推知,在波导内只能传播横电波(TE 波)或横磁波(TM 波), 不能传播TEM 波;2.因)()/(222y x z k k c k +-=ω必须为实数,故最低频率(截止频率)为22,)/()/(b n a m c mn c +=πω (5)3.由0/2/λπω==c k , 0λ是频率为ω的波在自由空间中的波长,而k k z <,故波导内的波长λ,相速度p ν和群速度g ν为:02λπλ>=z k , c k z p >=ων, c dk d zg <=ων (6) 4.10TE 波的电磁场和管壁电流当m=1,n=0时,a k x /π=,0=y k .对TE 波有0=z E ,因而03=A .01=A ,则02H ai A πωμ=(7)10TE 波的电磁场:axH H z πcos0= (8)axH ai E y ππωμsin0=(9) axH aik H z x ππsin0-= (10)0===y z x H E E (11)式中只有一个待定常数0H ,它是波导内10TE 波的z H 振幅,其值有激发功率确定。

电动力学著名论文_论动体的电动力学

电动力学著名论文_论动体的电动力学

论动体的电动力学爱因斯坦大家知道,麦克斯韦电动力学——象现在通常为人们所理解的那样——应用到运动的物体上时,就要引起一些不对称,而这种不对称似乎不是现象所固有的。

比如设想一个磁体同一个导体之间的电动力的相互作用。

在这里,可观察到的现象只同导休和磁体的相对运动有关,可是按照通常的看法,这两个物体之中,究竟是这个在运动,还是那个在运动,却是截然不同的两回事。

如果是磁体在运动,导体静止着,那么在磁体附近就会出现一个具有一定能量的电场,它在导体各部分所在的地方产生一股电流。

但是如果磁体是静止的,而导体在运动,那么磁体附近就没有电场,可是在导体中却有一电动势,这种电动势本身虽然并不相当于能量,但是它——假定这里所考虑的两种情况中的相对运动是相等的——却会引起电流,这种电流的大小和路线都同前一情况中由电力所产生的一样。

堵如此类的例子,以及企图证实地球相对于“光煤质”运动的实验的失败,引起了这样一种猜想:绝对静止这概念,不仅在力学中,而且在电动力学中也不符合现象的特性,倒是应当认为,凡是对力学方程适用的一切坐标系,对于上述电动力学和光学的定律也一样适用,对于第一级微量来说,这是已经证明了的。

我们要把这个猜想(它的内容以后就称之为“相对性原理”)提升为公设,并且还要引进另一条在表面上看来同它不相容的公设:光在空虚空间里总是以一确定的速度C传播着,这速度同发射体的运动状态无关。

由这两条公设,根据静体的麦克斯韦理论,就足以得到一个简单而又不自相矛盾的动体电动力学。

“光以太”的引用将被证明是多余的,因为按照这里所要阐明的见解,既不需要引进一个共有特殊性质的“绝对静止的空间”,也不需要给发生电磁过程的空虚实间中的每个点规定一个速度矢量。

这里所要闸明的理论——象其他各种电动力学一样——是以刚体的运动学为根据的,因为任何这种理论所讲的,都是关于刚体(坐标系)、时钟和电磁过程之间的关系。

对这种情况考虑不足,就是动体电动力学目前所必须克服的那些困难的根源。

电动力学系统的动态分析与控制

电动力学系统的动态分析与控制

电动力学系统的动态分析与控制随着电动力学系统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对于这一系统的动态分析与控制变得越发重要。

电动力学系统是由电机、电源、控制装置以及相关传感器等组成的一个复杂系统,广泛应用于汽车、机械、航空航天等领域。

本文将从数学模型建立、参数辨识、动态分析以及控制策略等方面,对电动力学系统进行分析与探讨。

首先,对电动力学系统的数学模型进行建立是深入研究的基础。

电动力学系统的数学模型一般由电机本体和电机控制器两部分组成。

其中,电机本体由电机的电气方程和机械方程构成,电机控制器则由电机控制器的动态方程组成。

建立一个准确、完整的电动力学系统数学模型,对于后续的分析与控制至关重要。

接着,进行电动力学系统的参数辨识是动态分析的重要步骤。

参数辨识是指通过实验数据以及建立的数学模型,估计出电动力学系统各个参数的过程。

电动力学系统的参数辨识可以采用系统辨识的方法,如最小二乘法、扩展卡尔曼滤波器等。

通过参数辨识,可以更加准确地了解系统的动态特性,为后续的控制策略制定提供依据。

在得到准确的数学模型和系统参数之后,接下来可以进行电动力学系统的动态分析。

动态分析是研究电动力学系统在外部输入下的稳态和暂态响应的过程。

通过动态分析,可以了解系统的频率响应特性、稳定性、过渡过程等重要参数。

常见的动态分析方法包括时间域分析和频域分析。

时间域分析通过对系统的时间响应进行研究,可得到系统的阶跃响应、脉冲响应等重要信息。

频域分析则通过对系统的频率响应进行研究,可以得到系统的频率特性、共振频率等信息。

最后,基于对电动力学系统的动态分析,可以制定相应的控制策略。

电动力学系统的控制策略可以选择根据控制目标的不同而定,如位置控制、速度控制、力控制等。

常见的控制策略包括PID控制、模糊控制、自适应控制等。

针对不同的电动力学系统,可以选择合适的控制策略进行应用,以实现对系统的精确控制。

综上所述,电动力学系统的动态分析与控制是对该系统研究的重要方面。

电动力学问题探讨

电动力学问题探讨

电动力学问题探讨电动力学是物理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分支,它研究的是电和磁场之间的相互作用。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电动力学中的一些问题以及它们对日常生活的影响。

静电力学静电力学是研究静电场以及由电荷分布引起的电场的分布的学科。

它是电动力学的一个分支,它研究的是电荷如何分布以及它们与其他电荷相互作用的定量方法。

静电力学被应用于电子学、实验物理学、天文学和化学等领域。

在日常生活中,它也有许多应用,比如说我们常见的静电现象。

例如,当我们在过滤器中使用静电除尘器时,静电分布使得灰尘被吸附在棒子上。

电磁感应电磁感应是研究由电场和磁场的变化所产生的电动势和电流的现象。

它是电动力学的重要分支。

一个磁场可以通过一个线圈中的电流产生,反之亦然。

这种通过变化的电场和磁场相互作用而产生的现象被称为电磁感应。

在日常生活中,电磁感应有着广泛的应用。

比如说,电动机的原理就是基于电磁感应,电动机通过电与磁的相互作用,它可以把电的能量转化为机械的动力。

电场和磁场在电动力学中,电场和磁场是两个非常重要的概念。

它们是由电荷和电流所产生的。

电场是由电荷产生的,而磁场是由电流产生的。

它们的区别在于它们的效果和作用方式。

电场对电荷和静止的物质的运动起作用,而磁场只对运动的电荷和磁性物体产生作用。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经常接触到电场和磁场的作用。

比如说,我们在电磁炉上煮菜,桌子会变得热,这是因为电磁感应产生的电流产生了一个磁场,这个磁场与支起锅的桌面产生相互作用,通过热量的形式释放出来。

感性和电容感性和电容是电动力学中的两个重要的物理量,它们都和电流和电压的变化有关,而又各自有不同的性质。

感性是由线圈和电池构成,通过磁场产生电动势,通过电荷流动在电路中产生的电感性,它可以存储电能。

电容则是由电容器所构成,它可以储存电荷,并且作为电能的储存器。

这两种物理量在电路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经常接触到感性和电容。

比如说,电视机不工作时,我们会根据经验感觉它的电容是否需要更改,以判断是否需要维修电视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电磁辐射强度及对人体危害的研究
应用物理一班
张续猛
201041803028
摘要:
电磁辐射又称电子烟雾,是由空间共同移送的电能量和磁能量所组成,而该能量是由电荷移动所产生;举例说,正在发射讯号的射频天线所发出的移动电荷,便会产生电磁能量。

电磁“频谱”包括形形色色的电磁辐射,从极低频的电磁辐射至极高频的电磁辐射。

两者之间还有无线电波、微波、红外线、可见光和紫外光等。

电磁频谱中射频部分的一般定义,是指频率约由3千赫至300吉赫的辐射。

关键词:(电磁波能量、电磁辐射、电磁感应、辐射污染、辐射防护)
Abstract:
The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and electronic smog says, is by the space of electrical energy and common to of magnetic energy, and the energy is generated by the charge mobile; For example, the rf signal is sending out mobile charge antenna, will produce the electromagnetic energy. Electromagnetic "spectrum" includes all kinds of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extremely low frequency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from the extremely high frequency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Both between and radio waves, microwave, and infrared, visible and ultraviolet light, etc. The electromagnetic spectrum radio frequency part of the general definition, it is to point to by 3 KHZ to frequency of around 300 JiHe of radiation.
Key words: (electromagnetic energy,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electromagnetic induction, radioactive contamination, radiation protection)
电磁波分类:
生活中较为常见的是频率小于10^11 HZ的无线电波,下面针对无线对人体
的危害具体描述。

近区场
通常指靠近天线或者其他辐射体的区域。

近区场的特性:
1. 在近区场内电场和磁场不具备平面波的特性。

电场强度E 和磁场强度的大小没有确定的比例关系,电压高、电流小的场源,电场强度比磁
场强度大得多;电压低、电流大的场源,磁场强度又远远大于电场强度。

2. 近区场电磁场强度要比远区场电磁场强度随距离衰减的快。

3. 近区场不能脱离场源单独存在。

远区场
相对于近区场而言,半径为一个波长之外的区域成为远区场。

它以辐射状态出现,所以又称为辐射场。

式中:0μ—真空中的导磁率;0ε—真空中介电常数。

E 和H 相互垂直,而又都和传播方向垂直。

由坡印亭矢量S=E ⨯H 算出电磁场能量密度。

计量单位
>300MHz 的微波频段:平均功率密度表示,W/cm2或μW/cm2
<300MHz 的频段:采用电场强度V/m 和磁场强度A/m 作计量单位
工频电磁辐射与射频电磁辐射
工频电磁辐射:由50(60)Hz 的交变电场引起的电磁辐射。

射频电磁辐射:频率在100KHz 以上的电磁波。

① 工频电磁辐射空间传输能力差,对人的影响小,在一定距离外,其影响可忽略不计。

② 当交流电频率在每秒十万次以上,形成高频的电磁场。

无线电广播、电
电磁辐射危害人体的机理电磁辐射危害人体的机理
1、热效应
影响体内器官的正常工作。

组成人体细胞和体液的分子大都是极性分子(如胶体颗粒,水);
在高频电场作用下,使原来无规则排列的分子沿电场方向排列起来(取向作用);
因高频电场方向变化很快,极性分子在改变取向时与四周粒子发生碰撞而产生热效应。

眼部损伤主要是引起晶状体浑浊、白内障,平均能流密度<S>≥300毫瓦/平方厘米即可引起视网膜出血以及眼睑、结膜、角膜的灼伤等。

在高于100毫瓦/平方厘米的电磁辐射长期照射下,由于升温高,可导致晶体蛋白质凝固,产生点状或小片状混浊,促使晶状体老化。

2、非热效应
引起人体细胞膜的共振;
干扰人体生物电,尤其会对脑和心电产生干扰;
机体的损伤还与电磁波的频率有很大的关系。

3、累积效应
热效应与非热效应作用于人体后,对人的伤害未来得及自我修复之前两次受到电磁辐射,其伤害程度即发生累积,形成永久性病态(体力减退,白内障,白血病,脑肿瘤,心血管疾病,大脑机能障碍,免疫力低下,等)
三、手机的危害
手机在使用过程中(包括待机状态)会向基站发射无线电波(30KHz~30MHz);
使用手机时,40~60%的辐射量直接渗透到脑部一寸至一寸半的深度;
使用手机的注意事项:
(1)手机离基站较远或信号强度不够,其功率自动控制功能会使手机自身的功率加大;
(2)手机在接通瞬间功率最大,超过1000mW,通话期间稳定,800mW;
(3)休息时不要把手机放在头部附近;
(4)手机辐射对信号干扰的危险性。

四、电脑的辐射危害
1、危害
(1)信号干扰,仪器失灵,飞机失事;
(2)对人体健康的危害:骨骼肌不适、头痛、电过敏症、孕妇流产等。

2、防护
(1)与电脑保持距离,头部离键盘不宜过近;
(2)使用无辐射液晶显示器,使用无线键盘鼠标;
(3)使用后及时用清水洗脸。

职业照射导出限值
公众照射:在一天24h工作期间内,环境电磁辐射场的场量参数在任意连续6min内的平均值应满足下表:
电磁辐射- 预防
1、接手机别性急。

手机在接通瞬间及充电时通话,释放的电磁辐射最大,因此最好在手机响过一两秒后接听电话。

充电时则不要接听电话。

2、不要把家用电器摆放得过于集中,或经常一起使用,以免使自己暴露在超剂量辐射的危害之中。

特别是电视、电脑、冰箱等电器更不宜集中摆放在卧室里。

3、各种家用电器、办公设备、移动电话等都应尽量避免长时间操作。

如电视、电脑等电器需要较长时间使用时,应注意至少每1小时离开一次,采用眺望远方或闭上眼睛的方式,以减少眼睛的疲劳程度和所受辐射影响。

4、当电器暂停使用时,最好不要让它们处于待机状态,因为此时可产生较微弱的电磁场,长时间也会产生辐射积累。

5、对各种电器的使用,应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

如眼睛离电视荧光屏的距离,一般为荧光屏宽度的5倍左右;微波炉在开启之后要离开至少1米远,孕妇和小孩应尽量远离微波炉,机在使用时,应尽量使头部与手机天线的距离远一些,最好使用分离耳机和话筒接听电话。

6、及时洗脸洗手。

电脑荧光屏表面存在着大量静电,其聚集的灰尘可转射到脸部和手部皮肤裸露处,时间久了,易发生斑疹、色素沉着,严重者甚至会引起皮肤病变等,因此在使用后应及时洗脸洗手。

7、用水吸电磁波。

室内要保持良好的工作环境,如舒适的温度、清洁的空气等。

因为水是吸收电磁波的最好介质,可在电脑的周边多放几瓶水。

不过,必须是塑料瓶和玻璃瓶的才行,绝对不能用金属杯盛水。

参考文献:电动力学(第三版)郭硕鸿著
百度百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