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化工装置事故处置的基本对策通用版
石油化工装置火灾扑救指南

石油化工装置火灾扑救指南石油化工装置火灾是一种常见的火灾事故,由于石油化工设备中常常存有大量易燃物质和高温高压的工况,一旦发生火灾往往会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因此,正确地掌握石油化工装置火灾的扑救方法对于保障生命安全和减少火灾损失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1.组织有序疏散在石油化工装置火灾发生时,首先要组织人员有序疏散,确保人员的生命安全。
同时,要按照事前制定的应急预案进行组织,确保应急救援措施的落实和协调。
2.切断明火和防止火势蔓延在火灾现场,应尽快切断与明火有关的电源,避免电火花引发二次火灾。
采取措施切断燃气或液体燃料的供应管线,防止火势蔓延。
3.灭火器材的选择和使用根据火源的大小、物质的性质和火场环境,选择合适的灭火器材。
常见的灭火器材有干粉灭火器、二氧化碳灭火器、泡沫灭火器等。
在使用灭火器材时,要迅速到达火灾现场,掌握合适的灭火时机,以冷却、隔断、抑制火焰为原则进行灭火。
4.水雾灭火技术在石油化工装置火灾中,由于常常存有各种易燃气体和液体,传统的水基灭火手段往往无法有效控制火势。
水雾灭火技术是一种比较有效的灭火手段,其通过将水加压形成微小的水雾颗粒,能够迅速降低火场温度,抑制火焰蔓延,达到灭火的目的。
水雾灭火技术在石油化工装置火灾扑救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5.防止火灾反复发生扑灭火灾后,要注意对火源进行全面排查和处理,防止火灾反复发生。
对于有可能引发火灾的设备和设施,要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例如安装温度、压力等监测装置,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火灾风险。
6.暂时封堵泄漏源在石油化工装置火灾中,常常伴随有气体或液体的泄漏。
在扑灭火灾前,应尽量采取措施封堵泄漏源,减少火灾扩大的可能性。
7.注意个人防护在扑灭石油化工装置火灾时,人员要注意个人防护,佩戴防护装备,避免接触有毒有害气体和热辐射。
此外,要遵循逃生路线和避难场所的指示,确保个人安全。
总之,石油化工装置火灾的扑救是一项复杂而危险的任务,需要专业人员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化工装置事故的安全处置规定模版

化工装置事故的安全处置规定模版化工装置事故的安全处置是确保人身安全和减少环境污染的重要环节。
为了保障工人和公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我国制定了一系列安全处置规定,以下为其中的具体内容:1. 事故现场的隔离和警示在发生化工装置事故后,首要任务是隔离事故现场,确保人员的安全。
工作人员应立即设置警示标志,并采取措施限制进入事故区域。
同时,应根据事故类型和规模,采取适当的紧急措施,如关闭设备、切断电源等,以避免进一步的事故发生。
2. 快速报警和启动事故应急预案一旦发生化工装置事故,工作人员应立即向有关部门报警,并启动相应的事故应急预案。
事故应急预案应包括应急联络人员的联系方式、紧急救援机构的联系信息以及应急处置的步骤和措施等内容。
在报警和启动应急预案的同时,工作人员还应尽快通知相关人员撤离事故区域。
3. 事故现场的安全评估和风险控制在处置化工装置事故时,必须对事故现场进行全面的安全评估,并采取有效的风险控制措施。
首先,应对事故现场进行安全分析,确定事故原因和可能存在的危险源。
然后,根据事故类型和规模,制定相应的处置方案,并采取必要的措施控制事故风险,如扑灭火源、阻止泄漏等。
4. 伤员的救助和医疗处理在化工装置事故中,伤员的及时救助和医疗处理至关重要。
工作人员应快速组织救援队伍进行施救,并及时将伤员转移到安全地点进行医疗治疗。
救援人员要根据伤员的伤情,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如止血、包扎等。
同时,应及时通知医疗机构做好伤员的接收和治疗工作。
5. 环境污染的控制和清理化工装置事故可能导致环境污染,因此必须采取措施进行污染控制和清理工作。
工作人员应设立污染防护带,限制污染物扩散的范围。
然后,根据污染物的性质和污染程度,采取相应的清理和处理措施,如吸附、分解、中和等。
清理工作应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进行,确保安全和环保要求的达标。
6. 事故调查和事故报告化工装置事故的处置结束后,必须进行事故调查和事故报告。
事故调查应追踪事故的起因、过程和后果,并对事故责任进行认定。
化工装置事故的紧急处理措施

化工装置事故的紧急处理措施1、操作原则由于各种原因,装置可能发生停水、停汽、停电、停风及着火爆炸紧急事故,当发生紧急事故时,要做到沉着、冷静、正确的分析判断,果断地处理,统一指挥,不同岗位要密切配合,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从保护设备和不使事故扩大蔓延等方面出发,尽量按正常停工步骤进行。
2、几种常见的事故处理规程2.1反应切断进料处理规程2.1.1反应岗位⑴启用进料自保,切断反应进料。
⑵检查各自保阀动作情况,关闭进料喷嘴前手阀。
⑶检查原料事故返回线、油浆事故返回线是否畅通。
⑷密切注视系统压力、压差、温度、藏量、密度、压降的变化,及时进行调整处理,维持好两器流化。
⑸分析原因,尽快处理好事故,重新按开工步骤组织进料,恢复生产。
⑹向再生器床层喷入燃烧油,控制再生床温不低于550℃。
2.1.2分馏岗位处理步骤及原则:⑴建立原料油、回炼油、油浆三路循环(开路循环)。
⑵粗汽油直接出装置,V—202A,B注意液位和加强切水。
⑶塔顶循环泵和中段循环泵抽空后停泵,并关闭出口阀门。
⑷用塔顶冷回流控制T—201温度不大于110℃。
⑸调整好E—210A,B换热量,保持T—201底温300℃左右、回炼油250℃左右,以便恢复进料后尽快实现回炼油、油浆回炼。
⑹调节外甩量,控制好T—201液面。
⑺反应恢复进料后,配合其他岗位共同恢复操作。
⑻如长时间不能恢复进料,按停工处理。
2.1.3吸收稳定岗位处理步骤及原则;⑴通知气压机岗位调整气压机入口阀。
⑵撤中段热源,切断稳定汽油、液态烃出装置阀门。
⑶进行系统保压。
⑷关V—302切水阀,关洗涤水阀组去T—201、V—302、V—813切断阀。
⑸建立三塔汽油循环。
此时停塔T—301中段循环油回流泵,关闭其出口阀,或采取停泵的方法维持各液面的正常。
2.1.4两机岗位处理步骤及原则:⑴主风机、增压机正常运转,不得中断供风。
⑵联系反应岗位停气压机,富气放火炬。
⑶联系空压站保持风压不小于0.4MPa(表)。
炼油化工装置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和事故处置的基本对策

2731 炼油化工装置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措施(1)加强安全防范意识。
想要让安全管理质量提高,一定要重视安全意识,为了让炼油行业的安全管理水平提高,一定要重视宣传工作,确保让所有操作人员都能了解到安全管理的重要性,进一步让炼油化工行业职工的安全意识提升,积极做好相应的风险管理和控制的工作。
(2)加强突发事件应急技术积累机制建设。
提高应急建设的重要原因是意识到危机的出现,所以一定要以当前炼油化工的现状为基础,进一步整合相关的应急技术。
对相应的制度进行完善,构建起一套与炼油企业发展相适应的应急技术机制,积极处理一些出现的问题,让炼油化工的风险降低,建立起一套与企业发展相吻合的应急系统管理机制,对应急管理的制度进行加强,建立起相应的应急救援队伍,将炼油化工装置突发事件的处理机制充分的建立起来,让企业在处理事故的过程中具有更丰富的经验以及更强的灵活性,做好相应的预防管理工作,让应急管理建设水平大幅度提升。
(3)做好应急物资储备。
在炼油化工应急管理的过程中,应急物资管理是非常重要的,一定要以相关事故为基础,积极将应急物资管理制度建立起来。
突发事件通常条件下具有一定的紧迫性和不确定性,所以一定要合理的处理突发事件以及应急事故为基础,进一步加强应急管理,做好应急物资的管理控制,依照相关的法律法规建设起相应的物资存储机制,确保应急物资的管理的有效性,对企业应急物资进行相应的分级分类为突发事故提供一定的物质支持。
(4)加强应急处置能力。
为了建设起行之有效的应急管理体制,一定要重视应急管理机制,通过应急训练的方式,进一步让职工的应急管理能力提高,促进炼油化工应急管理。
在应急管理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重点对化工装置企业的危险化学品泄漏点火、爆炸以及自然损坏等进行管理和应急演练,让应急管理能力进一步提高。
2 炼油化工装置事故处置法基本对策(1)及时快速控制火灾。
在石油化工企业出现火灾之后,需要组织全部力量进行灭火,在火灾扑救的时候,指挥人员一定要井然有序的进行指挥,保证沉着冷静,依照实际情况,通过相关的火灾处理应急预案对现场进行处置,积极进行火灾救援工作,只有如此才能处理一些比较被动的局面,将指挥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的发挥出来,需要保证整个现场井然有序,动作快速。
石油化工类火灾事故以及处置对策

石油化工类火灾事故以及处置对策一、石油化工火灾事故成因化工企业的火灾事故,一般有毒有害气体(或液体)的大量流失,由于大都具有毒性大、易扩散和易燃烧爆炸等特点,因而极易造成事故地域大面积污染和大量人员伤亡,在人员稠密的大中城市尤为严重。
究其原因,化工火灾事故的发生主要有以下三种情况:1、操作人员违章操作。
化工生产和储运有着严格的操作程序,一旦违章,就有可能发生事故。
2、企业设备本身的故障。
化工产品生产需要高温高压、低压,加上许多原料和产品具有很强的腐蚀性,容易造成各种管、阀、塔、缸的腐损因而产生有毒物质跑、冒、滴、漏等安全隐患。
3、是不可预知的意外因素。
这类事故是化工生产过程中因突然断电、停水而使化学反应失去控制造成事放,以及有毒物品在运输过程中发生撞翻、爆炸而发生泄漏事故。
意外因素引起的化学事故时有发生,危害严重。
二、正确辨别石油化工火灾的类型石油化工火灾一般有三种形式。
1、稳定燃烧型火灾。
即可燃气体或易燃液体在其密闭容器的泄漏口或敞开口处呈现一种扩散式燃烧形态,火焰无明显起伏现象,就像点燃的火炬。
如轻质油罐、液化石油气罐顶部呼器阀、测量孔、安全阀液化石油气的燃烧火灾,其火焰垂直向上,燃烧范围也只局限于较小的开口部位。
2、爆炸型火灾。
这类火灾爆炸的特征有的先爆炸,后燃烧;有的先燃烧,后爆炸;有的只爆炸、不燃烧。
3、沸溢型火灾。
一般形成巨大的火柱,可高达70~80米,顺风向喷发出的油火雨可达120米左右。
这种火灾容易造成扑救人员的伤亡,同时容易形成大面积立体燃烧,危害和扑救难度最大。
三、石油化工火灾事故的特点石油化工火灾不同于一般的火灾事故,它有以下特点:1、爆炸危险性大。
首先是石油化工生产贮存场所的设备、管道存有大量可燃性原料或产品,发生泄漏爆炸或受热后膨胀易形成物理性爆炸;其次是生产装置高度的连续性,易形成连续爆炸;最后在火灾扑救程序不对的情况下,可能造成多次爆炸。
2、火势发展快。
根据火场扑救实践计算,石油化工发生火灾时,其喷出的火焰直线蔓延速度可达到2~3米/秒。
炼油化工装置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和事故处置的基本对策

炼油化工装置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和事故处置的基本对策[摘要]石油化工企业可以为国民经济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同时其也存在着很多安全问题,比如爆炸、火灾、泄漏等问题,这也会为国民带来安全上的隐患。
石油化工企业是一个高危行业,其较易发生事故,并且后果一般较严重,在这种情况下制定相应的事故应急预案可以有效的控制事故产生后果的严重性。
安全问题是我们什么时候都不能忽视的问题,石油化工企业更是不能例外。
笔者主要探讨研究应急救援管理措施等,介绍了我国相关部门在这一方面的相关规定。
[关键词]炼油厂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基本对策石油化工企业的主要形式就是炼油厂、化工厂,均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我们日常的工作生活中都需要有能源和化工产品的支持。
石油化工行业由于全球化趋势的加快,使得石油化工行业其是已成为我们生产生活中不能缺少的一部分。
但是石油企业也难逃一般的规律,其是一把双刃剑,石油化工产业的危险系数会随着石油化工行业的不断扩大而增加,其是作为一种高危行业存在我国行业国民经济的发展过程之中。
在这里如果没有把安全问题考虑好的话,就可能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
由此可见,石油化工企业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是我们当前石油企业亟需解决好的问题,因为它会影响到国民经济的发展。
1当前石油化工企业的应急事件管理状况我国于石油化工工业发展的初期就对化学事故展开了相关的研究和探讨,在全国各地的化工企业建立了化工职业病防治所,其在初期对相关安全问题提出了预防的措施,但是随着石油化工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其安全问题往往很令人担忧。
1.1国外研究现状在国外我们也可以看到,已经出现过很多起重大的石油安全事故,其往往不会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而减少,往往相反。
例如在1989年10月4日韩国幸福公司ABS树脂厂就是一家石油化工企业,其发生火灾爆炸事故,造成14人死亡,20多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约30亿韩元。
事故直接和火灾,原因是因为16号挤出机上部覆盖的帆布处泄漏大量粉沫树脂,由于处置不当在改造过程中出现了操作上的问题粉沫树脂分解产生大量可燃气体而发生爆炸;在991年日本狮子株式会社千叶工场由于精馏塔发热,最终导致产生爆炸,使其经济出现大规模下滑,从而造成工厂损失严重;1997年1月21日美国托斯科埃文工厂炼油厂由于加氢裂解单元而发生了一起严重的火灾爆炸事件,造成1人死亡,46人受伤(其中13人重伤),人员死伤损失惨重,事故直接原因是因为2号3段反应器没有遵守“反应温度超过426.7℃时泄压停车”的安全规定而使温度失控发生爆炸;2001年3月13日美国阿莫科聚合物工厂内由于储槽中热熔塑料的喷出引发爆炸着火灾事故,造成多3名员工当场死亡。
石油化工火灾事故处理办法

石油化工火灾事故处理办法1. 应急预案的建立和培训石油化工企业应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建立火灾应急预案,并组织相关部门和人员进行培训。
预案应包括火灾报警、应急疏散、灭火救援等方面的内容,并定期组织演练,确保各部门人员熟悉应急处理流程和方法。
2. 火灾隐患的排查和整治石油化工企业应定期开展火灾隐患排查,对存在的隐患应及时整改,保证设施设备的正常运作和安全生产。
特别要重视火灾隐患消火栓、防火门、灭火器等消防设施的检测和维护,确保设备完好。
3. 火灾风险评估和防范措施企业应定期进行火灾风险评估,对可能出现的火灾风险进行分析和评估,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
对于易燃易爆物品的储存和使用也要进行严格管控,确保生产过程安全可靠。
4. 火灾报警和应急疏散石油化工企业应建立健全的火灾报警系统,在火灾发生时能够及时报警,并组织人员进行应急疏散。
特别要对消防通道和疏散通道进行标识和保障,保障人员尽快疏散到安全地带。
5. 灭火救援和应急处置企业应建立完善的灭火救援队伍和装备,并制定详细的灭火救援预案。
在火灾发生时能够及时组织灭火救援工作,有效控制火势,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6. 事故信息报告和应急响应一旦发生火灾事故,企业应及时向相关部门和上级主管部门报告事故情况,并立即启动应急响应预案,采取有效措施控制事故,防止扩散。
同时做好事故的信息搜集和记录,为事故原因分析和善后处置提供依据。
7. 事故后的应急处理和善后工作对于火灾事故发生后,企业应及时组织开展善后工作,做好事故场地的清理和复原工作。
同时对于事故原因进行彻底的分析和排查,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8. 安全教育和培训企业应定期开展相关安全教育和培训工作,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
特别对于消防知识和技能进行培训,确保员工具备必要的灭火和救援能力。
总之,石油化工企业在日常生产过程中要重视火灾风险,加强隐患排查和整治,建立健全的应急预案和应急救援队伍,确保一旦发生火灾能够迅速有效地进行处置,最大程度地保障企业员工和财产的安全。
化工装置事故的安全处置规定范文(三篇)

化工装置事故的安全处置规定范文一、事故发生时的应急措施1. 立即启动事故应急预案,组织人员进行紧急疏散。
2. 向相关部门报告事故情况,并请求支援。
3. 切断发生事故的装置或管道的电源和介质供应,避免进一步事故扩大。
4. 迅速组织人员进行事故现场的隔离和围堵,确保事故不扩散。
5. 划定事故现场的安全区域,安排专人进行监控和警戒。
二、事故现场救援和处理1. 确保救援人员佩戴必要的个人防护装备,遵守安全操作规程。
2. 评估事故现场的风险和危害,确定救援方案。
3. 优先救援伤员和被困人员,迅速抢救生命和减轻伤害。
4. 阻止火势扩散,进行有效的消防工作,保护重要设备和场所。
5. 控制事故现场的有害物质泄漏,并进行有效的善后处理,防止污染扩散。
三、事故调查和责任追究1. 成立事故调查小组,负责对事故原因进行深入调查和分析。
2. 收集事故现场的证据材料,包括照片、视频、仪器数据等。
3. 聆听事故涉及人员的陈述和意见,了解事故发生的具体情况。
4. 针对事故的责任追究,严格按照公司相关规定进行处理。
5. 根据事故调查结果,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和建议,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四、事故后的安全处理1. 清理事故现场,恢复设备和设施的功能,确保安全生产的正常进行。
2. 对事故现场的受损设备进行检修和维修,保证其安全可靠性。
3. 组织事故后的员工心理疏导和辅导,妥善处理相关人员的问题和矛盾。
4. 加强安全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应急能力。
5. 定期检查和维护设备,及时消除潜在安全隐患。
六、事故报告和防范措施1. 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规范要求,及时向相关行政部门报告事故情况。
2. 汇总事故报告,分析事故发生的原因和教训,并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
3. 加强事故预防和安全管理体系建设,确保化工装置的安全稳定运行。
4. 提升员工安全意识,定期进行安全教育和培训,加强安全文化建设。
5. 与相关部门和单位建立有效的沟通协作机制,共同推进事故预防工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全管理编号:YTO-FS-PD370
石油化工装置事故处置的基本对策通
用版
In The Production, The Safety And Health Of Workers, The Production And Labor Process And The Various Measures T aken And All Activities Engaged In The Management, So That The Normal Production Activities.
标准/ 权威/ 规范/ 实用
Authoritative And Practical Standards
石油化工装置事故处置的基本对策
通用版
使用提示:本安全管理文件可用于在生产中,对保障劳动者的安全健康和生产、劳动过程的正常进行而采取的各种措施和从事的一切活动实施管理,包含对生产、财物、环境的保护,最终使生产活动正常进行。
文件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
石油化工装置的复杂性、极度危险性和事故的突发性、多变性,对事故处置的有效性、安全性提出了严峻的课题。
这里就事故处置的基本对策作一探讨。
(一)冷却防爆
冷却防爆是消防队到时的首到任务。
如果到场时,装置的全部或局部及地面均在燃烧,应先设法用泡沫扑灭地面火灾,并在地面及临近沟槽表面喷射泡沫,抑制流淌火灾实施泡沫覆盖保护,在此基础上对事故装置及邻近设备实施从上至下的全方位冷却。
冷却中要优先选择重要装置,并分别利用装置邻近高压固定炮、半固定消火栓系统,快速出水,冷却水枪要来回摆动,不能停留在同一部位,防止冷却不均匀使装置变形,装置爆炸后防爆膜爆破,或装置开裂,冷却时要防止冷却直接进入反应器而扩大事态(许多反应催化剂忌水)。
为防止物料泄漏燃爆对消防车辆和作战阵地构成的威胁,消防车辆停靠离装置距离应在50米以上,车辆停靠位置、指挥阵地、分水阵地应
设置在上风或侧上风。
(二)关阀断料
关阀断料是减轻或消除石油化工装置事故危害的有效手段。
实施关阀断料战术(工艺)措施时,要摸清阀门的位置和形状,物料的数量和反应时流速、阀门关阀时的技术要求(如速度、方向等),并在工厂技术人员参与下进行。
如自动调节阀、紧急切断阀门还在工作,可通过自动调节阀的调节和紧急切断阀切断物料来源;人工关阀时要同时关阀自动调节阀两侧的检修阀和旁通阀。
阀时操作人员必须作气密性防护并戴好手套。
温度高、辐射热强时,操作人员在水枪掩护下实施关阀断料。
(三)堵漏疏转
堵漏与疏转是化工灾害控制的两种手段。
在对石油化工装置实施全方位冷却的同时,要设法对泄漏部位实施堵漏。
堵漏时要根据泄漏装置(管道)的具体情况,选配堵漏工具和堵漏胶。
目前常用的不带压堵漏技术有焊接堵漏、粘接堵漏、压按堵漏等三种。
而带压堵漏技术有夹具堵漏法、夹具注胶法、堵塞堵漏法、顶压堵漏法、引流堵漏法、缠绕堵漏法、内压堵漏法、冷冻堵漏法、顶压焊接堵漏法等十多种方法。
疏转是将物料安全转移的方法,在石油化工生产装置中,可以采用排空管、回收管将物料安全转移到其他生产装置或回收槽(罐);对于冷凝液化气
或粘稠液体,转移过程中可以用氮气吹扫,加速变化,加速流动(石化高压聚乙烯装置设置了30MPa氮气系统)。
地面流淌物料可通过地沟导流并回收
4、侦检测瀑
侦检测瀑的目的是了解掌握可燃烧气体浓度,随时为作战人员提供现场危险指数,为指挥决策提供依据。
通过检测确定危险等级,实施安全警戒。
侦检要保持不间断,最好要相对固定、定时,至少每半小时要将侦检信息通报指挥部。
有条件的,要在不同方向,尤其是下风、侧下风架架设固定检测点,通过有线、无线网络随时向指挥部提供检测情况。
5、适时进攻
石油化工装置火灾事故,物料泄漏量不大,压力不高,短时间控制泄漏源的情况下,可实施快速灭火,先灭后堵。
在泄漏量大、压力较高、一时难以断料等情况下应冷却待灭,控制灾情;当压力降低到一定值,火势明显减弱,堵漏器材到位和堵漏相关工作准备充分时,可实施灭火后快速堵漏,灭一个火点堵一个泄漏点的方法,逐步消除灾情。
适时进攻要求我们抓住爆炸前、爆炸后间隙,泄漏源基本控制后的有利时机适时组织进攻,消灭火灾。
进攻中,每支水枪不应多于2人,水枪手行动要遵循水枪手准则,做到“三个便于”。
进攻时或冷却中装置发生异
常,有爆炸征兆时,要及时组织撤退。
6、借助先进装备
石油化工装置事故极其危险,装置本身的复杂性、物料的易爆炸性,事故的多发性,突变性,对每个指战员来都是难题,应对这样的高难度灾害,要更多地借助先进装备。
目前国内国外非常注重对石油化工事故--这种高难度灾害处置方法和手段的研究,较成熟的应付大场面复杂灾害的先进装备主要有:消防卫星通信指挥车、消防机器人、消防坦克三、几点建议
(一)重视个人防护
石油化工装置及物料的易燃易爆、有毒、腐蚀和事故的突变性,对指战员的防护提出很高的要求。
进入易燃易爆现场,尤其是实施关阀堵漏操作人员,指战员一定要内穿全棉防护服、外穿严密性防护服。
高温、辐射较强的现场还应作隔热防护;对腐蚀性物料处置还应有防腐措施;对冷冻装置的处置还应有防冻措施;对于有毒场所,尤其是毒气浓度较高、毒性较大的现场,全体人员(包括战斗员、指挥员、通信员、驾驶员)都应采取防毒保护措施,不得在污染区佩戴和脱下呼吸器。
石化丙烯装置事故造成78人中毒教训深刻。
(二)加速先进装备的引进、消化和开发充分利用现代网络传媒的优势,加快网络指挥系统的开发。
建成集网
络战士、有无线移动移动中心、固定指挥中心和全国及至全球专家决策系统于一体的指挥控制系统,通过网络战士的数据、图像信息采集,移动指挥控制中心的现场信息采集、分析与网格专家系统的数据、图像信息互动,提高指挥决策的准确性和事故的处置的有效性。
同时在现有条件下建议主管中队甲车配备侦检仪器。
(三)加强撤退战术的研究和训练撤退作为进攻战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已形成了全总队上下的共识,并在实践中取得了成效。
既然作为战术那就有研究的必要。
开展撤退训练一方面为了增强意识,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要加强战术训练。
在撤退训练中应抓住以下基本要素:(1)撤退准备,如进攻中预先选择撤退路线、清理障碍、车辆停靠方位有利于撤退等;(2)规定信号,如手势、舞动指挥旗、电台呼叫、传话、放炮、车辆同时鸣笛(报警)、预先架设高音喇叭(扑救时较及时)、信号枪(弹)、直升机高空喊话等。
(3)确定专人观察,如在战斗展开程序中规定有人专门观察灾情突变,在制高点或相应位置随时观察火场变化,发现异常及时报告,观察人员应当加强平时学习和研究等,一些发达国家消防救援都有专门观察灾情突变的专业人员,美国“9.11”纽约世贸中心大楼火灾时,观察人员一是没有及时到达指定位置,二是没有预感到会在这么短时间里倒塌,消防官员说:如果观察人员及
时到位,如果临时指挥系统建立起来的话,不会死那么多人。
(4)轻装撤退,如卸掉身上携带的装备,放下手中的水枪和水带,拆下消防车连接的水带、吸水管等。
(5)取捷径撤退,如翻越围墙、跳入水沟、不绕道撤退等。
(6)利用地形地物作掩护,如爆炸发生时就地卧倒,保护面部;躲藏于低洼处,利用装置、设备、消防车辆、围墙等背火面就地掩护等。
(四)进一步完善电子预案电子预案的制订为打有准备之仗奠定了一定的基础,电子预案起到资料保存和作战提示作用,但熟悉预案要靠用心记和用心背,比较困难如果在电子预案中增加模拟操作平台,通过模拟对抗来激发指战员对预案学习、熟悉的兴趣,也可以通过多人同时模拟对抗、网上互动操作来考核指战员对电子预案的熟悉程度,那将事半功倍。
当然要有人去研究火灾发展规律,给灭火人员出难题,要有人去研究复杂情况下的灭火对策,这一切通过多媒体互动形式来实现,有惊无险。
(五)在石油化工设备区安装自动灭火装置自动化石油化工生产装置,对温度、压力、投料、出料、添加催化剂、数据采集、事故防范均实现了自动控制,所有操作均在中央控制室完成。
但化工装置内的消火栓系统、消防炮装置没有实现自动控制,这实属一大遗憾。
目前国内早已开发出了远程自动控制固定炮,国外的许多现代化化工生
产装置,均安装了远程自动控制固定炮,如果在国内的石油化工生产装置及装置周围都安装了不同口径、不同射程、不同用途的自动(遥控)消防炮,或者延伸一点讲,把安置在各层平台上消火栓箱内的水枪也改成自动控制的水枪,那可以省去我们许多一线的水枪手。
从企业的安全角度考虑,安装了自动消防固定枪(炮),在装置发生事故时,中央控制室就可以操纵冷却、灭火,也许可以大大降低装置的事故风险。
建议在修订规范及建审时考虑这一问题。
该位置可输入公司/组织对应的名字地址
The Name Of The Organization Can Be Entered In This Lo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