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知识点归纳资料
诗歌内容总结知识点

诗歌内容总结知识点知识如同无尽的海洋
涌动着无尽的智慧
让人们从中受益匪浅
知识点一:历史的长河
在历史的长河中
古代文明如同闪耀的星辰
希腊罗马、中国古代
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
知识点二:科学的探索
科学的探索永无止境
牛顿的苹果、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揭示了自然界的奥秘
让人类更加深入地了解世界
知识点三:文学的魅力
文学如同一座座永不倒塌的城堡
荷马的史诗、莎士比亚的戏剧
让人们感悟人生的深刻意义
感受到人类情感的激荡
知识点四:艺术的魔力
艺术如同一片片绚烂的彩虹
达芬奇的画作、莫扎特的音乐
让人们陶醉于艺术的魅力
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和多彩
知识点五:社会的变迁
社会的变迁如同一幅幅流动的画卷工业革命、信息时代
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让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社会
知识点六:人类的进步
人类的进步如同一次次飞跃
科技创新、文明传承
让人类不断超越自我
实现了一个个伟大的梦想
知识点七:文化的交融
文化的交融如同一缕缕清风
东西方文化、古今传统
让人们跨越时空的界限
获得了更加丰富的思想和智慧
在知识的海洋中
人们不断探索
不断学习
不断提升自己的素养和境界
让我们珍惜知识的宝库
用心去感悟
用力去拥抱
让知识成为我们前进的动力
愿知识的光芒
照亮我们的前行之路
让我们与知识同行
成就更加美好的未来。
诗歌最全知识点总结

诗歌最全知识点总结一、诗歌的基本概念诗歌是一种抒发情感、情怀和思想的文学形式,它具有鲜明的节奏感、音韵美和形象感。
诗歌的创作方式包括押韵、对仗、节奏和形象的运用,这些都是诗歌与其他文学形式的根本区别。
二、诗歌的韵律1. 音节和音韵音节是诗歌中最基本的音韵单位,它是由一个或多个辅音和一个元音组成的。
音韵是诗歌中的韵脚,它是由几个音节组成的,可以是单音节韵、双音节韵或多音节韵。
2. 诗歌的格律诗歌的格律是指诗歌中每行的音节和音韵的规定。
一般情况下,诗歌的格律包括五言、七言、律诗等多种形式,不同的格律有不同的要求和规范。
3. 诗歌的韵部韵部是诗歌中每句的韵脚,它可以是平仄、押韵、对仗等。
4. 诗歌的节奏诗歌的节奏是指诗歌中每句的声律和韵律的变化。
它可以是平仄轻重、疾徐快慢等。
三、诗歌的创作技巧1. 比喻比喻是诗歌中常用的修辞手法,它通过将事物和情感进行隐喻和象征的表达,从而增加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想象力。
2. 比拟比拟是诗歌中常用的修辞手法,它通过对事物的外在形象或内在品质进行类比和对比,从而加深了诗歌的意境和内涵。
3. 拟人拟人是诗歌中常用的修辞手法,它通过给予事物人的特征和行为,从而使诗歌更具生动性和形象感。
4. 借指借指是诗歌中常用的修辞手法,它通过将事物和情感进行隐喻和象征的表达,从而增加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想象力。
5. 比兴比兴是诗歌中常用的修辞手法,它通过对事物的外在形象或内在品质进行类比和对比,从而加深了诗歌的意境和内涵。
6. 抒情抒情是诗歌中常见的表现手法,它通过对自我情感和内心真实感情的抒发,表达诗人对生活的追求和对美好的向往。
四、诗歌的体裁1. 古体诗古体诗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它采用五言、七言等格律,多以抒情、描写、赞美和抒怀为主要内容。
2. 词词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它采用较为自由和活泼的格律,多以表达情感和抒发思想为主要内容。
3. 现代诗现代诗是中国现代诗歌的一种形式,它采用丰富多样的格律和表现手法,多以反映当代社会、生活和思想为主要内容。
语文诗歌知识点归纳

语文诗歌知识点归纳语文诗歌知识点1、树木类柳:送别、留恋、伤感。
①“柳”、“留”二字谐音,经常暗喻离别。
②“柳”多种于檐前屋后,常作故乡的象征。
③“柳”絮飘忽不定,常作遣愁的凭借。
松:傲霜斗雪的典范,坚挺、傲岸、坚强、生命力。
诗人常用它来警世自勉或表达自己高尚的品节。
梧桐:凄凉悲伤的象征。
黄叶:凋零、成熟、美人迟暮、新陈代谢。
绿叶:生命力、希望、活力。
竹:象征人高洁的品格,积极向上。
红叶:代称传情之物,后来借指以诗传情。
2、花草类红豆:即相思豆,借指男女爱情的信物,比喻男女爱情或朋友情谊。
菊花:隐逸、高洁、脱俗。
多赞其品格坚强,气质清高。
梅花:傲雪、坚强、不屈不挠。
莲花:①由于“莲”与“怜”音同,所以古诗中有不少写莲的诗句,借以表达爱情。
②用于表达自己的美好品质。
花开——希望、青春、人生的灿烂。
花落——凋零、失意、人生事业的挫折、惜春、对美好事物的留恋、追怀。
桃花:象征美人。
兰:高洁。
牡丹:富贵、美好。
草:生命力强、生生不息、身份地位卑微。
禾黍:黍离之悲国家的今盛昔衰。
梅子:以其成熟比喻少女的怀春,如“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李清照《点绛唇》。
丁香:指愁思或情结。
3、动物类鸿雁:书信——对亲人的思念。
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南迁,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
鹧鸪:鹧鸪的鸣声让人听起来像“行不得也哥哥”,极容易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
寒蝉:秋后的蝉是活不了多久的,一番秋雨之后,蝉儿便剩下几声若断若续的哀鸣了,命在旦夕。
因此,寒蝉就成为悲凉的同义词。
鸳鸯:指恩爱的夫妇。
燕子:候鸟,喜欢成双成对,出入在屋内或屋檐下,为古人所青睐。
①将其当做春天的象征,加以美化和歌颂。
②燕子素以雌雄颉颃xié hóng鸟上下飞,飞则相随,以此而成为爱情的象征。
③表现时事变迁,抒发昔盛今衰、人事代谢、亡国破家的感慨和悲愤。
④代人传书,幽诉离情之苦。
⑤表现羁旅情愁,状写漂泊流浪之苦。
杜鹃鸟:子规古代神话中,蜀王杜宇即望帝因被迫让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隐居山林,死后灵魂化为杜鹃。
语文诗歌鉴赏知识点总结

语文诗歌鉴赏知识点总结一、诗歌的类型与形式1. 诗歌的类型诗歌的类型包括古体诗、近体诗、现代诗等。
古体诗是指古代的诗歌形式,包括诗经、楚辞、乐府等;近体诗是指近代的诗歌形式,包括律诗、绝句、词等;现代诗是指现代的诗歌形式,包括自由诗、散文诗等。
2. 诗歌的形式诗歌的形式包括律诗、绝句、七言诗、五言诗等。
律诗是指按照规定的格律和韵律写成的诗歌,如五言律诗、七言律诗;绝句是指四句的五言或七言诗,每一句都是独立完整的意境;七言诗和五言诗则是按照七个或五个字来组成一句。
二、诗歌的艺术特点1. 抒情性诗歌具有较强的抒情性,能够表达诗人的感情、情感和情绪,将心灵的声音表现出来,让读者感受到诗人的内心世界。
2. 意象性诗歌具有丰富的意象,通过生动的描写和形象的表现,使读者在阅读时产生强烈的形象感受,感受到诗歌所表达的意境和情感。
3. 音韵美诗歌注重韵律和音乐性,通过韵律和节奏的组织,使诗歌具有优美的音韵美,给人以听觉上的享受。
4. 紧凑性诗歌具有简练、凝练的语言风格,通过精炼的语言表达,使诗歌在有限的篇幅内完成文学表达。
5. 象征性诗歌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通过意象的运用,使诗歌不仅仅是文字的表达,更是一种精神的追求和思考。
三、诗歌的鉴赏方法1. 阅读阅读是鉴赏诗歌的基本方法,通过仔细阅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内容、意境和情感,感受诗歌的特有魅力。
2. 分析分析诗歌的内容、形式、语言、意象等方面,了解诗歌的结构和特点,分析诗歌所表达的主题和情感,深入理解诗歌的意义和价值。
3. 比较比较不同诗歌之间的异同,了解不同诗歌的特色和风格,从而加深对诗歌的认识和理解。
4. 联想通过对诗歌内容的联想和想象,将诗歌中的意象转化为具体的形象和情感,进一步感受诗歌所呈现的世界。
5. 体验通过不断的阅读和思考,体验诗歌所带来的美感和情感,感受诗歌所表达的内涵和精神内在。
四、诗歌的背景知识1.文学史知识了解不同时期、不同流派的诗歌发展历程,了解不同文学理论对诗歌的影响和推动作用。
诗歌知识点归纳

诗歌知识点归纳一、诗歌的定义诗歌是一种文学形式,通过韵律、节奏和象征性的语言来表达情感、思想和故事。
它通常具有特定的结构和形式,可以是抒情的、叙事的或讽刺的。
二、诗歌的分类1. 抒情诗:表达个人情感和感受的诗歌。
2. 叙事诗:讲述故事或事件的诗歌。
3. 讽刺诗:使用讽刺、夸张等手法批评或嘲笑社会现象或个人行为的诗歌。
4. 诗歌剧:将诗歌与戏剧结合,通过对话和行动展现情节和冲突的文学形式。
三、诗歌的结构1. 节:诗歌的独立部分,通常具有相似的韵律和节奏。
2. 行:构成诗歌的基本单位,可以有不同的长度和韵律。
3. 韵律:诗歌中的音节和重音的有规律的排列。
4. 韵脚:诗歌末尾押韵的单词。
四、诗歌的形式1. 自由诗:不遵循传统韵律和节奏的诗歌。
2. 韵诗:遵循特定韵律和押韵模式的诗歌。
3. 诗歌体裁:如十四行诗、俳句、维拉内尔等,每种体裁都有其独特的形式和规则。
五、诗歌的元素1. 意象:通过描述创造出的生动画面或感觉。
2. 比喻:直接比较两个不同的事物。
3. 象征:使用物体、人物或事件代表抽象的概念或想法。
4. 拟人化:赋予非人类对象或概念以人类特征。
六、诗歌的鉴赏1. 阅读:多次阅读诗歌,理解其字面意义和深层含义。
2. 分析:研究诗歌的形式、结构、意象和象征,以及它们如何共同工作来传达信息。
3. 个人反应:考虑诗歌如何触动个人情感和经验。
4. 文化背景:了解诗歌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以便更好地理解其含义。
七、创作诗歌1. 选题:确定诗歌的主题或情感。
2. 形式选择:根据主题和个人偏好选择合适的诗歌形式。
3. 词汇选择:使用精确和有力的词汇来创造意象和情感。
4. 修订:不断修改和完善诗歌,以达到最佳效果。
八、著名诗人和作品1. 李白:唐代诗人,以豪放的诗风和对自然的描绘著称。
2. 杜甫:唐代诗人,作品多反映社会现实和个人感慨。
3. 威廉·莎士比亚:英国剧作家和诗人,其十四行诗广为人知。
4. 艾米莉·狄金森:美国诗人,以其独特的风格和对死亡、自然的探讨而闻名。
文学体裁诗歌知识点总结

文学体裁诗歌知识点总结一、诗歌的起源和发展诗歌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人类语言产生之初,起初诗歌是口头传承的,没有文字记录,它是人们生活、劳作和宗教活动中的一种表现形式。
直到后来,随着文字的出现和书写技术的发展,诗歌逐渐被记录下来,才得以流传至今。
在中国古代,诗歌最初是用来祭祀神祇的礼赞,后来逐渐演变为赞美英雄、抒发感情、歌颂自然等内容,形成了独特的韵律和格律。
在西方,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的诗歌也有着悠久的历史。
希腊有赫西俄德的《《神谱》和《人谱》,荷马的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等著名的史诗作品,而罗马有维吉尔的《农歌》和奥维德的《变形记》等作品。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风俗习惯的变化,各种不同风格的诗歌也应运而生,如古典诗歌、民间诗歌、现代诗歌、现代主义诗歌等,各具特色,为世界各地的文学创作增添了不同的色彩。
二、诗歌的形式结构诗歌的形式结构主要包括韵律、格律、节奏和韵脚等方面。
韵律是指诗歌在音韵上的美感,通过字音的相同或类似来产生和谐的效果。
格律是指诗歌在字数、音节、声调等方面的规范,如五言律诗、七言绝句、对仗等。
节奏是指诗歌在语言运用和排比上的节奏感,通过长短句的交替、重音位置的变化等方式来表现。
韵脚是指诗歌中每行的韵尾部分,通过韵脚的变化来增加诗歌的音韵美感。
不同国家和不同时期的诗歌形式结构都有所不同,如中国古代的律诗和绝句,西方的抒情诗和史诗等。
这些不同的形式结构为诗歌赋予了多样性和丰富性,使诗歌具有了更为丰富的表现力和艺术魅力。
三、诗歌的艺术特点诗歌是一种语言艺术,它有其独特的表现方式和艺术特点。
首先,诗歌注重语言的锤炼和精炼,通过精炼的语言、意象和修辞手法来表现作者的情感和思想,使读者在阅读诗歌时能够品味到其中的美感和内涵。
其次,诗歌是一种高度艺术化的语言形式,它要求作者对语言的运用和表达都要达到一定的水准,使诗歌在形式和内容上都能够达到一种完美的统一。
再次,诗歌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和感情性,它可以表现作者的情感、思想、态度和价值观,使读者在阅读诗歌时不仅能够感受到作者的情感,也能够思考其中蕴含的哲理和人生意义。
诗歌知识点归纳总结免费

诗歌知识点归纳总结免费一、诗歌的定义和特征诗歌是一种文学艺术形式,具有以下几个特征:1. 语言艺术性:诗歌以语言为媒介,追求语言的美感和艺术性,通过精练的文字表达深刻的情感和思想。
2. 篇幅短小:诗歌通常篇幅较短,以短小精悍的形式表达作者情感和思想。
3. 韵律和节奏:诗歌具有一定的韵律和节奏,通过音韵的运用来增强表现力和感染力。
4. 意象和隐喻:诗歌文学作品中常常运用意象和隐喻,通过形象的表达来传达情感和思想。
二、诗歌的发展历程诗歌作为文学艺术形式,已经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
在古代,诗歌是口头文学的重要形式,以歌颂君主、赞美英雄、抒发爱情为主要内容。
古代中国的诗歌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如《诗经》、《楚辞》等都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代表作品。
在西方,古希腊的史诗以及罗马的史诗也是诗歌发展历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学的进步,诗歌形式也发生了许多变化,从古典诗歌到现代诗歌,都有着丰富多彩的发展历程。
三、诗歌的种类和体裁诗歌是一种多样性的文学艺术形式,有着丰富多彩的种类和体裁。
根据不同的特征和表现形式,诗歌可以分为史诗、抒情诗、叙事诗、哲思诗、民歌等不同的种类和体裁。
在古典诗歌中,史诗是以英雄和历史事件为题材的叙事诗,具有宏伟壮丽的叙事风格;抒情诗是表达个人情感和情绪的一种诗歌形式,具有细腻和感性的特点;叙事诗则是以叙述事件为主要内容的一种诗歌形式,具有故事性和叙述性的特点。
随着文学的不断发展和演变,现代诗歌也有了更为丰富和多样的体裁和形式,如自由诗、散文诗、象征诗等等。
四、诗歌的艺术特点与技巧诗歌具有独特的艺术特点和表现技巧,通过精妙的语言运用和艺术手法来表达作者情感和思想。
在诗歌创作中,常常运用到一些艺术技巧和修辞手法,如对仗、排比、比喻、拟人、夸张等等,来丰富诗歌的表现形式和内涵。
此外,诗歌的音韵和韵律也是其独特的艺术特点,通过韵律和节奏来增强诗歌的感染力和表现力。
在诗歌的创作中,艺术特点和技巧是至关重要的,它不仅体现了作者的艺术功力,也丰富了诗歌的表现形式和内涵。
诗歌基础知识点总结

诗歌基础知识点总结一、诗歌的定义诗歌是一种以语言为媒介,通过音韵美、形象美和意义美来表达情感、思想和意境的文学体裁。
它以感情和想象为基础,以语言、音韵、节奏和韵律等手段来构建形象的艺术品,通过文字的变换和排列来表现感情、思想、意境等内在世界。
诗歌具有高度的艺术性和审美性,能够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思想的启迪,是一种情感的表达和精神的交流。
二、诗歌的特点1.语言的艺术性。
诗歌以优美流畅的语言为特点,注重音韵美、形象美和意义美的表现,使用具有音韵美的词语和句式,通过排比、对仗、押韵等手法来增强意境的韵律感和美感。
2.形象的丰富性。
诗歌以形象生动、意蕴丰富为特点,通过丰富多彩的形象来表现情感、思想和意境,让读者在感官和想象上产生共鸣,从而深入地体验诗歌的意义和美感。
3.节奏的强烈性。
诗歌以节奏感强烈、韵律感明显为特点,通过句子的节奏变化和韵律的起伏来渲染情感和意境,增强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4.意义的深层性。
诗歌以意义深刻、内涵丰富为特点,通过形象、语言和节奏等艺术手段来表现诗人的情感、思想和审美追求,引发读者对诗歌内在世界的深层思考和体验。
5.自由的创作性。
诗歌以自由富创造力为特点,不受限于形式和规则,可以自由地表达情感、思想和意境,让诗人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创作出具有独特风格和深刻内涵的诗歌作品。
三、诗歌的形式诗歌的形式主要包括韵律、格律和体裁等方面。
1.韵律。
韵律是诗歌语言的一种美感方式,它通过音节的叠加、音韵的变化和节奏的运用来增强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韵律可以分为有韵和无韵两种,有韵的诗歌包括律诗、绝句等,无韵的诗歌包括自由诗、散文诗等。
2.格律。
格律是诗歌语言的一种定型方式,它通过词数的规定、句式的排列和节奏的运用来构建诗歌的形式和结构。
格律可以分为定型诗和自由诗两种,定型诗包括律诗、绝句、词等,自由诗包括自由诗、散文诗等。
3.体裁。
体裁是诗歌语言的一种类型方式,它通过题材的选择、内容的表现和结构的构建来表达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仲淹的“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边塞 诗歌的特点在于从不同角度展现时代的风貌,鉴赏时 应首先把握时代的特征,然后推敲作品中蕴含的不同 思想感情。
❖ 前者如杜甫的《新婚别》,写的是夫妻间的离别; 李益的《喜见外弟又言别》则是兄弟间的骨肉分离。 后者如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李白的《送友人 入蜀》等,其间充满了殷殷的叮嘱和深深的情谊。 有些送别诗借送别一吐胸中积愤或表明心志,如王 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其抒情方式,有直接抒情 与间接抒情两种。直接抒情如李白的《赠汪伦》, 前两句叙事,后两句抒情。
诗歌鉴赏复习方略(一稿) 高考考查诗歌鉴赏始于1994年,一直到2001年, 均采用客观题形式。从2002年开始,采用主观简 答题形式,难度较大。古代诗歌鉴赏题的考查内 容为:“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考查的主要是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分析综合与鉴 赏评价的能力,其中理解能力层级为B,分析综 合能力层级为C, 鉴赏评价能力层级为E,同时也考
❖ 间接抒情又有多种形式,更多的是借物抒情、借景抒情 和以喻显情。借物抒情不直接写人的离情心绪,而是通 过写眼中物有伤离之意来烘托,这样写更能深化主题而 富于魅力。如戎昱的《移家别湖上亭》:“好是春风湖 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 五声。”通过写柳条、藤蔓、黄莺的伤离别表现人的情 思心绪。借景抒情如刘长卿的《送灵澈上人》:“苍苍 竹林寺,杳杳钟声晚。荷笠带夕阳,青山独远归。”
查了语言表达能力。
❖ 诗歌鉴赏是近年来在高考试卷中不断得到加 强的一个考点,也是与新教材新教学内容结 合得十分紧密的一个重要考点。其涉及的知 识点如下:
❖ 一、古代诗歌相关知识:
❖ (1)山水田园诗(写景诗):山水田园诗属 于写景诗的范畴,诗人们以山水田园为审美 对象,把细腻的笔触投向静谧的山林、辽阔 的田野,创造出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借 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对宁静悠闲生活的向 往。
4)咏怀诗:如果说写景诗是借景来抒情的话,咏 怀诗的特点就是即事抒怀。作者往往因一事而有 感,发而成诗,吟咏个人抱负,反映或讽刺社会。 鉴赏这类诗词,首先要了解作者写的是什么事, 然后体味作者抒发了什么样的情怀。比兴、象征、 联想等是其主要手法。例如,李商隐《夜雨寄北》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 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诗的开头两句以问 答的形式和对眼前环境的叙写——这就是“即 事”,阐发了孤寂的情怀和对妻子深深的怀念— —这就是抒怀,后两句设想来日重逢谈心的欢悦, 反衬今夜的孤寂,这是进一步抒怀。
❖ 咏物诗:咏物诗的特点在于托物言志、借物 喻人或借物抒情,内容上以某一物为描写对 象,抓住其某些特征着意描摹。由物到人, 由实到虚。因此,所咏之“物”往往是作者 的自况,作者在描摹事物中寄托了一定的感 情:或流露出作者的人生态度,或寄寓美好 的愿望,或包涵生活的哲理,或表现作者的 生活情趣。
❖ 例如陆游的《卜算子·咏梅》:“驿外断桥边, 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 (6)送别诗:千百年来,故国乡土之思、骨肉亲 人之念、挚友离别之感牵动了很多人的心弦,“离 别”自然也成为我国古典诗歌中歌咏的重要内容。 唐代以前的送别诗,大都带有悲哀感伤情绪,其情 调一般都是低沉伤感的。真正使送别诗以刚健高昂 的格调、动人的情致和全新的美感出现于诗坛,是 从初唐、盛唐开始的。从内容上说,多抒写亲情、 爱情和友情、同僚情。
❖
(5)咏史诗:咏史诗多以简洁的文字、精选的意 象,融合对自然、社会和历史的感触,表达主旨。 其思路一般是:历史的人或物——描写古今盛衰 对比———表达主旨。常用的表现手法有:①借 古讽今:劝谕统治者借鉴历史,或讽刺当政者荒 淫无耻,抨击时弊。②怀古伤今:喟叹朝代兴亡 变化,悲叹昔盛今衰,或物是人非,感慨岁月瞬 息变幻,表现作者阅尽沧桑之后的沉思,蕴涵了 深沉的忧患意识。③借古抒怀:寄托对人生的深 沉感慨。时光不再,英雄易逝,以古人自况,抒 发豪情壮志,或自伤怀才不遇,报国无门,功业 未就鬓发已白。咏史诗的代表人物是刘禹锡、杜 牧等。
即景抒情,情在景中,写景有一种淡淡的意境,精美如 画,竹林寺远,钟声触动思绪,归影勾起诗人的归意, 但诗人形象隐于诗外,在闲淡的意境中,我们可以看到 诗人不遇而闲适,失意而淡泊的情怀。以喻显情,如刘 过的《柳梢青•送卢梅坡》用“云边孤雁,水上浮萍” 的比喻来表现离别之苦,用“尘随马去,月遂舟行”的 比喻来表现思念之切。
❖ 三、应考方略探究
❖ 13年《考纲》要求,古代诗歌鉴赏题的考查 内容为:“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 达技巧,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 观点态度。”因此,我们从鉴赏形象、语言、 表达技巧和评价思想内容观点态度四个方面 入手指导诗歌鉴赏的方法。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辗作尘, 只有香如故。”作者运用了托物言志、以物 喻人的表现手法,描写了在断桥黄昏、风雨 交加、苦寒荒凉的环境中不与群芳争春,不 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梅花形象,隐喻了作者虽 遭不幸,前途坎坷,但决不同流合污的高尚 节操和即使粉身碎骨而此志不渝的斗争精神
❖ (3)边塞诗:边塞诗是时代的产物,是最能体现国 运兴衰的作品。盛唐时期的边塞诗,豪迈奔放,勇敢 无畏,一往无前是其主调,如王昌龄的“黄沙百战穿 金甲,不破楼兰誓不还”, 王翰的“醉卧沙场君莫笑,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这类诗歌的主要特点就是“一切景语皆情 语”, 也就是借助客观景物的描写来抒发
诗人主观感情。诗人在诗中不是直接抒发 感情,而是移情于物,融情于景,将自己 的感情转移到景物上去,使景物带上感情 色彩,景生情,情生景,情景交融,浑然 无隔。所以,鉴赏这类诗歌时,首先要把 握形象的特征和寓意,进而感受诗歌中情 景交融的意境,最终把握诗人写景所表现 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