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的接口解决方案说明书
完整的接口解决方案说明书

06
总结与展望
总结
接口解决方案的背景
接口解决方案的核心内容
解决方案的优点
适用场景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接口 在各种应用中扮演着越来越重 要的角色。为了满足不同业务 需求,提供稳定、高效、安全 的接口服务变得至关重要。
本解决方案主要涉及接口设计 、开发、测试、部署和运维等 方面,旨在提供一套完整的接 口管理流程,确保接口的质量 和可靠性。
02 03
接口的作用
接口的主要作用是实现不同系统或应用程序之间的数据共享和交互,提 高系统的集成度和可扩展性,同时降低系统间的耦合度,方便系统的维 护和升级。
接口的分类
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将接口分为多种类型,如按传输方式可分为 同步接口和异步接口,按数据传输速率可分为低速接口和高速接口,按 数据传输距离可分为短距离接口和长距离接口等。
04
接口管理
接口规范制定
接口定义
明确接口的输入输出参数、请求响应格式、 错误码定义等。
接口安全
考虑接口的身份验证、授权、数据加密等安 全措施。
接口性能
设定接口的响应时间、吞吐量等性能指标。
接口版本控制
版本号管理
为每个接口版本分配唯一的版本号,以便追踪和管理 。
版本兼容性
确保新旧版本之间的兼容性,避免因版本升级导致的 问题。
可扩展性原则
为了满足业务不断发展的需求,接口设计应具有 良好的可扩展性,方便后续的升级和维护。同时 ,应遵循开放性和封闭性相结合的原则,保证系 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安全性原则
为了保证数据的安全性,需要对接口进行身份验 证、权限控制等安全措施,防止未经授权的访问 和数据泄露。
易用性原则
为了方便开发人员快速开发和调试,接口设计应 遵循简单、易用的原则,尽量减少开发人员的工 作量和难度。同时,应提供完善的文档和示例代 码,方便开发人员学习和使用。
b550unify说明书

b550unify说明书B550UNIFY主板说明书第一章:产品概述B550 UNIFY是一款高性能的ATX(高级技术扩展)主板。
它采用AMD B550芯片组和AM4插槽,支持AMD Ryzen系列处理器。
B550 UNIFY主板配备先进的散热解决方案,提供出色的性能和稳定性。
本说明书将详细介绍B550 UNIFY主板的各项功能和配置,以及使用和维护注意事项。
第二章:产品特点1.AMDB550芯片组:B550UNIFY主板采用AMDB550芯片组,提供卓越的性能和稳定性。
2. AM4插槽:支持AMD Ryzen系列处理器,满足用户的高性能需求。
3.散热解决方案:B550UNIFY主板采用多个散热解决方案,包括散热片、散热管和风扇。
这些散热解决方案有效降低了系统温度,保证了高性能的同时也保持了稳定性。
4.支持超频:B550UNIFY主板提供了丰富的超频选项,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超频调整,提升系统性能。
5.高速存储:B550UNIFY主板支持PCIe4.0接口,提供更高的传输速度和存储容量,满足用户对存储需求的提升。
6.高品质音频:B550UNIFY主板采用高品质音频芯片,提供清晰、逼真的声音效果,带来更好的音频体验。
7.强化电源供应:B550UNIFY主板采用高品质电源供应系统,提供稳定的电源输出,保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8.多个扩展插槽:B550UNIFY主板提供多个扩展插槽,方便用户扩展硬件设备,满足个性化需求。
第三章:硬件安装1.CPU安装:将CPU插入AM4插槽,并注意正确对位。
2.内存安装:将内存模块插入相应插槽中,确保插入牢固。
3.硬盘安装:将硬盘连接到相应的SATA接口,并固定在机箱。
4.显卡安装:将显卡插入PCIe插槽,并固定在机箱。
5.各项接口连接:将电源连接、USB接口连接、音频接口连接等,确保连接牢固。
6.散热器安装:根据散热器的使用说明,安装散热器,并连接风扇。
第四章:BIOS设置1.启动顺序设置:进入BIOS界面,根据需要调整启动顺序,确保系统能够从正确的设备启动。
蓝凌LBPM解决方案介绍说明书

集成工作量最小,用户体验一致,流程发起和 审批都在BPM中完成。BPM通过接口获取业务 系统的表单数据。可支撑三方系统的移动化审 批。
BPM保存数据量大,表单 业务逻辑的计算需要在 BPM中完成。
业务逻辑简单,流程审批中与异构集成 交互很少的流程。
集成工作量小,用户体验一致。最常用的一种 集成方式。相较第1种方式,需要业务系统推送 表单数据到BPM中。可支撑三方系统的移动化 审批。
支撑
通用构件库
公共业务服务 构件
专项业务服务 构件
开发 手册
规 范 指
引
工 具 环 境
API 样 例
F A Q
简单功能“0”编码
采用web页面拖拽式定义表单 采用web页面拖拽式画流程图 在web页面上排版、定义功能目录树
复杂功能“少”编码
根据数据模型自动生成代码 根据开发规范校验代码错误 大量通用服务组件 大量可复用的代码片段
业务系统集成
主数据管理平台、电子影像平台、电 子签章平台,生产管理系统等
流程驱动
业务流程驱动、跨平台多渠道审批、业务流程审批、端对对端流程打通
流程分析
流程统计、人员效率、组织效率 流程预警
LBPM平台
流程大数据
流程画像,员工画像,智能分析
TIB集成总线
企业服务总线、SOAP、接口注册、接口 管理、接口监控、运行日志
宇通客车集团 流程接入13套系统 每日平均8000在线 每周新增900万日志 在线1800多流程模板 每日新增1900多流程实例 第一年合计25万流程实例 每日新增2500待办 单流程378个节点,鸟巢式流程图 单表单109个字段,集成SAP
核心引擎
集成平台
业务系统集成+业务数据集成 单点登录 消息集成
爱尔顿电子控制设备 V7-T3-176 卷7:逻辑控制、操作者接口和连接性解决方案说明书

3Universal TR SeriesContentsDescription PageUniversal TR SeriesProduct Selection . . . . . . . . . . . . . . . . . . . . . . .V7-T3-177Technical Data and Specifications . . . . . . . . . .V7-T3-177Wiring Diagrams . . . . . . . . . . . . . . . . . . . . . . .V7-T3-178Dimensions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V7-T3-179TR Series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V7-T3-180TMR5 Series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V7-T3-183TMR6 Series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V7-T3-187TMRP Series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V7-T3-189Universal TR SeriesProduct DescriptionEaton’s Universal TR Seriestimers are our most flexibleand cost-effective timingrelays available. Products areavailable with up to sevenuser-selectable functions andseven user-selectable timeranges. Each unit is DIN railmountable with a directconnection, eliminating theneed for additional sockets.The Universal TR Seriestimers are available in SPDTand DPDT contactconfigurations, and have acompact IEC-style footprintand a universal input voltagerange for AC and DCapplications.Application DescriptionA timing relay is a simpleform of time-based control,allowing the user to open orclose the contacts based ona specified timing function.The Universal TR Seriestimers are equipped with aset of selector switches,which can easily be set to aspecific function and time,thereby reducing the numberof product variations required.The universal input voltage(either 12–240 Vac/Vdc or24–240 Vac/Vdc, dependingon the model) furtherreduces the number ofproduct variations.The Universal TR Seriestimers are ideal for high-variability operations, suchas systems integrators,distributors, and smallequipment manufacturers.The compact design savespanel space, and the lowcost and high flexibility ofthe units reduce inventoryrequirements.Features●Multiple user-selectabletiming functions and timingranges in a single unitreduce product variationsand stock keeping units(SKUs)●Universal input voltagesfrom 12 or 24 to 240 Vac orVdc eliminate the need toorder and stock separatecoil voltages●Compact, DIN railmountable case reducespanel size●Advanced LED indicationmakes troubleshootingeasy●Staggered terminallocations allow accessto lower-level terminalsafter wiring●SPDT or DPDT contactswith 8A ratingsStandards and Certifications●cULus listed●CE marked●RoHS compliant●IEC/EN 618123T iming RelaysProduct SelectionUniversal TR Timing RelaysTechnical Data and SpecificationsUniversal TR Timing RelaysNote1Refer to Function Code Cross-Reference Guide on Page V7-T3-171 for function details.Supply Voltage DescriptionCatalog Number4-Function 24–240 Vac/Vdc Compact DIN rail mount, SPDTTRL047-Function 24–240 Vac/Vdc Compact DIN rail mount, SPDT TRL0712–240 Vac/VdcCompact DIN rail mount, DPDT TRL27Asymmetrical pulse generator, DPDTTRW27Single-Pole ModelDescription TRL04TRL07TRL27TRW27Functions 1E, R, Wu, Bp E, R, Wu, Bp, Ws, Wa, Es E, R, Wu, Bp, Ws, Wa, Es Ii, Ip, ER, Ewu, Ews, WsWa, Wt Time range 0.05 sec to 100 hours0.05 sec to 100 hours0.05 sec to 100 hours0.05 sec to 100 hoursInput Supply voltage 24–240 Vac/Vdc 24–240 Vac/Vdc 12–240 Vac/Vdc 12–240 Vac/Vdc Rated supply frequency +10% /–15%+10% /–15%±10%±10%Rated consumption 4 VA (1.5W) 4 VA (1.5W) 6 VA (2W) 6 VA (2W)Duty cycle 100%100%100%100%Reset time 100 ms 100 ms 100 ms 100 ms Residual ripple for DC 10%10%10%10%dropout voltage >30% of rated supply voltage >30% of rated supply voltage >30% of rated supply voltage >30% of rated supply voltage Overvoltage category III (in accordance with IEC 60664-1)III (in accordance with IEC 60664-1)III (in accordance with IEC 60664-1)III (in accordance with IEC 60664-1)Rated surge voltage 4 kV4 kV4 kV4 kVOutputContact configuration SPDT (one changeover contact)SPDT (one changeover contact)DPDT (two changeover contacts)DPDT (two changeover contacts)Rated voltage 250 Vac250 Vac250 Vac250 VacSwitching capacity 2000 VA (8A/250V)2000 VA (8A/250V)2000 VA (8A/250V)2000 VA (8A/250V)Fusing 8A fast acting 8A fast acting 8A fast acting 8A fast acting Mechanical life 20 x 10^6 operations20 x 10^6 operations20 x 10^6 operations20 x 10^6 operationsElectrical life 2 x 10^5 operations at 1000 VA load, resistive2 x 10^5 operations at 1000 VA load, resistive2 x 10^5 operations at 1000 VA load, resistive2 x 10^5 operations at 1000 VA load, resistiveSwitching frequency Max. 6/min. at 1000 VA resistive load (in accordance with IEC 60947-5-1)Max. 6/min. at 1000 VA resistive load (in accordance with IEC 60947-5-1)Max. 6/min. at 1000 VA resistive load (in accordance with IEC 60947-5-1)Max. 6/min. at 1000 VA resistive load (in accordance with IEC 60947-5-1)Overvoltage category III (in accordance with IEC 60664-1)III (in accordance with IEC 60664-1)III (in accordance with IEC 60664-1)III (in accordance with IEC 60664-1)Rated surge voltage 4 kV4 kV4 kV4 kVControl Signal LoadableYes Yes Yes Yes Maximum cable length 10m10m10m10mTrigger level (sensitivity)Automatic adaption to supply voltageAutomatic adaption to supply voltage Automatic adaption to supply voltage Automatic adaption to supply voltage Minimum control pulse length DC 50 ms/AC 100 msDC 50 ms/AC 100 msDC 50 ms/AC 100 msDC 50 ms/AC 100 ms3Universal TR Timing Relays, continuedT erminal CapacityWiring DiagramsSingle-Pole, Double-Throw Units (SPDT)—TRL04 and TRL07Double-Pole, Double-Throw Units (DPDT)—TRL27 and TRW27Description TRL04TRL07TRL27TRW27AccuracyBase accuracy±1% of maximum scale value±1% of maximum scale value±1% of maximum scale value±1% of maximum scale value Adjustment accuracy<5% of maximum scale value<5% of maximum scale value<5% of maximum scale value<5% of maximum scale value Repetition accuracy<0.5% or ±5 ms<0.5% or ±5 ms<0.5% or ±5 ms<0.5% or ±5 ms Temperature influence<0.01% /°C<0.01% /°C<0.01% /°C<0.01% /°CPhysicalAmbient temperature–25 to 55°C–25 to 55°C–25 to 55°C–25 to 55°CStorage temperature–25 to 70°C–25 to 70°C–25 to 70°C–25 to 70°CRelative humidity15% to 85% (in accordancewith IEC60721-3-3 Class 3K3)15% to 85% (in accordancewith IEC60721-3-3 Class 3K3)15% to 85% (in accordancewith IEC60721-3-3 Class 3K3)15% to 85% (in accordancewith IEC60721-3-3 Class 3K3)Pollution degree2, if built in 3 (in accordancewith IEC60664-1)2, if built in 3 (in accordancewith IEC60664-1)2, if built in 3 (in accordancewith IEC60664-1)2, if built in 3 (in accordancewith IEC60664-1)Housing material Self-extinguishing plastic housing,IP40 rating Self-extinguishing plastic housing,IP40 ratingSelf-extinguishing plastic housing,IP40 ratingSelf-extinguishing plastic housing,IP40 ratingMounting Mounted on DIN rail TS 35 accordingto EN 60715, any positionMounted on DIN rail TS 35 accordingto EN 60715, any positionMounted on DIN rail TS 35 accordingto EN 60715, any positionMounted on DIN rail TS 35 accordingto EN 60715, any position Terminal rating Shockproof terminal connectionaccording to VBG 4 (PZ1 required),IP20 ratingShockproof terminal connectionaccording to VBG 4 (PZ1 required),IP20 ratingShockproof terminal connectionaccording to VBG 4 (PZ1 required),IP20 ratingShockproof terminal connectionaccording to VBG 4 (PZ1 required),IP20 ratingTightening torque Max. 1 Nm Max. 1 Nm Max. 1 Nm Max. 1 NmDescription1 x 0.5 to 2.5 mm2 with/without multicore cable end1 x 4 mm2 without multicore cable end2 x 0.5 to 1.5 mm2 with/without multicore cable end2 x 2.5 mm2 flexible without multicore cable end3T iming RelaysDimensionsApproximate Dimensions in Inches (mm)17.5 mm (TRL04 and TRL07)35 mm (TRL27 and TRW27)。
用户与操作系统的接口

用户与操作系统的接口在现代计算机技术中,操作系统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它是连接用户和计算机硬件的桥梁,提供了用户与计算机交互的界面。
对于用户来说,操作系统就是他们与计算机硬件沟通的接口。
首先,让我们考虑用户界面的设计。
这是用户与操作系统直接交互的界面,因此,它的设计必须直观,易于理解和使用。
现代的操作系统通常都配备了图形用户界面(GUI),它通过图形和图标提供了一种直观的、可视化的方式让用户进行操作。
此外,为了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一些操作系统还提供了定制化的选项,让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和习惯来调整界面的布局和功能。
其次,操作系统的功能也变得越来越丰富和多元化。
除了基本的文件管理和进程控制,现代的操作系统还提供了诸如网络浏览、电子邮件、多媒体播放、游戏等多种功能。
这些功能不仅丰富了用户的使用体验,也使得计算机变得更加普及和实用。
此外,安全性也是操作系统的一个重要考虑因素。
由于操作系统管理着计算机的各个部分,包括内存、硬盘、CPU等,因此它必须能够防止未经授权的访问和攻击。
为此,操作系统通常会配备一系列的安全机制,比如用户验证、访问控制、防火墙等,以确保只有授权的用户可以访问计算机资源。
总的来说,操作系统作为用户与计算机硬件之间的接口,它的设计和功能对用户体验和使用效率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我们期待看到更多创新和实用的操作系统出现,为用户带来更加便捷、高效和安全的计算机体验。
操作系统图形用户界面的研究与实现操作系统图形用户界面(GUI)的研究和实现是计算机科学中的重要领域,对于现代操作系统的设计和应用至关重要。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图形用户界面的重要性,它的工作原理和实现方法,以及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操作系统中的GUI的实例。
一、图形用户界面概述图形用户界面是一种计算机界面,使用图像、图标和菜单等元素,允许用户通过点击、拖拽、选择等操作与计算机进行交互。
它大大简化了用户与计算机的交互,提供了直观和高效的使用体验。
API测试的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案

API测试的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案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各行各业都离不开API(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的应用。
然而,在进行API测试时,常常会遇到一些问题。
本文将介绍API测试中常见的问题,并给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以帮助开发人员更好地进行API测试。
一、接口文档不完整或错误在进行API测试时,一个常见的问题是接口文档不完整或存在错误。
这会给测试工作带来困难,因为没有清晰的接口说明,测试人员难以确定测试的边界条件和预期结果。
解决方案:1. 与开发团队沟通: 及早与开发团队进行沟通,确保接口文档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并提供准确的测试需求。
2. 创建补充文档: 如果接口文档存在缺漏或错误,测试人员可以创建补充文档,并与开发团队共享,以确保对接口的理解一致。
二、接口认证问题在进行API测试时,另一个常见的问题是接口认证。
许多API要求使用身份验证令牌或密钥进行访问,这给测试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复杂性。
解决方案:1. 获取合适的认证信息: 与开发或系统管理员团队合作,获取合适的认证信息,确保在测试过程中能够正确地进行身份验证。
2. 自动化认证流程: 在测试框架中实现自动化认证流程,减少人工操作的复杂性和错误。
三、参数传递错误参数传递是API测试中常见的问题之一。
错误的参数传递可能导致测试结果不准确或系统崩溃。
解决方案:1. 检查参数格式: 在测试之前,仔细检查所有参数的格式和类型,确保它们与接口文档一致。
2. 使用有效的测试数据: 使用有效的测试数据集,包括边界值、无效数据、空值等,以验证API在各种情况下的处理能力。
四、接口性能问题接口性能也是API测试中常见的问题之一。
接口的延迟或响应时间过长可能会影响系统的整体性能。
解决方案:1. 确定性能指标: 在测试开始之前,与开发团队协商并确定性能指标,如响应时间、并发用户数等。
2. 使用性能测试工具: 使用性能测试工具,模拟多个并发用户访问API,并监控系统的性能参数。
银行对接方案

加强数据加密、签名等安全措施,确保数据传输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3.业务协同
与第三方支付机构建立良好的业务协同机制,确保业务流程的高效顺畅。
4.风险防控
引入反洗钱、反欺诈等风险防控措施,提高风险识别和应对能力。
5.客户服务
优化客户服务流程,提升客户体验,提高客户满意度。
五、项目实施与监控
1.项目进度管理
本对接方案旨在为银行与第三方金融机构对接提供详细规划,确保项目合法合规、高效稳定地推进。项目组需严格按照本方案实施,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优化,以实现项目目标。
2.业务风险防控
引入第三方风险管理技术,加强对洗钱、欺诈等风险的识别和防控。
3.技术风险防范
采用成熟稳定的技术框架,确保系统安全稳定运行,降低技术风险。
4.信息安全保护
加强数据安全防护,防范信息泄露、篡改等安全风险。
六、项目监控与评估
1.项目进度监控
设立项目进度监控机制,定期跟踪项目进度,确保项目按计划推进。
5.联调测试与优化
与第三方金融机构进行联调测试,优化接口性能,确保业务流程顺畅。
6.上线部署与运行
完成测试并解决问题后,进行上线部署,确保系统稳定运行,满足业务需求。
7.运维支持与持续优化
对已上线系统进行持续运维,及时处理业务问题和系统故障,并根据业务发展进行优化调整。
五、风险控制
1.法律法规遵循
确保对接方案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金融监管部门的规定,防范合规风险。
二、业务需求
1.支付业务对接
为提高支付业务的处理速度和用户体验,需与第三方支付机构实现接口对接,支持快捷支付、网关支付等多种支付方式。
2.金融服务拓展
3.风险管理提升
CMMI 3 访谈问题答案 TS-PI(设计开发)

设计人员(TS、DAR)1.如何进行选择技术解决方案?(TS SP1.1/TS SP1.2/DAR)回答:1.项目组依据组织的决策流程,在项目开发过程中,进行了一次决策分析过程的实施,对….进行了决策。
首先制定了决策分析计划,再定义了具体的解决方案,再依据组织给出的决策因子和权重对方案进行打分,选择得分最高的方案,我们最终方案是XXX。
2.决策的过程是:a.依据组织给出的决策因子:如:易用性/灵活性/复杂度/额外硬件投资/执行效率/安全性/可用性/可伸缩性/可维护性/成本节约1.依据决策因子的决策评价准则进行打分:如:易用性(1-10)b.项目中选择的是加权打分法,利用加权打分方法我们通过:评审、测试、模拟(仿真)的方式对每个因子的选择标准进行分析,最终决定每个因子的最终得分,及方案的最终分数,最终选择分数最高的方案2.设计输出哪些文档?请说明这些文档是如何进行设计的?(TS SP2.1)回答:1.依据《设计规范指南》按照模块进行设计,如果模块太大可以将模块分成若干个子模块分别设计,在我们的设计中可以根据项目情况将设计划分成概要设计、详细设计、数据库设计、接口设计等几部分2.整个系统分解为子系统(概要设计)和模块(详细设计),并确定每个功能模块的输入、转换和输出数据流,并考虑各方面数据接口、存储方式等,同时细化数据结构化设计,完善数据字典以确保系统能获得所需的输出结果,从而实现系统的构架设计。
3.接口设计:根据界面逐个描述界面上每种涉及到业务逻辑操作的输入输出参数信息以及操作的处理步骤,设计模块的接口与属性,说明函数功能、输入参数、输出参数、返回值等(包括内部接口和外部接口)4.数据库设计:其中数据库脚本部分内容必须提供,其它部分内容可以在总体设计中统一描述,也可以提交单独的数据库设计说明文档,包括数据库脚本(包括创建表、视图、存储过程、触发器、序列号等数据库对象的SQL语句)3.技术数据包,涵盖那些内容? (TS SP2.2)回答:1.技术数据包是很重要的,因为这包含2个方面重要的信息a.所有项目在设计中使用到的技术文献,放在项目管理库中作为项目不可缺少的一部分b.本项目的需求跟踪矩阵记录了每一条需求到设计再到代码实现的跟踪,保证了每个功能需求关联的配置项4.请问如何设计内外部接口?如何细化接口需求?(TS SP2.3)回答:1.需求阶段就应该开始识别接口需求,需要放入需求跟踪矩阵中跟踪到设计a.接口识别的方法是根据软件的界面逐个描述界面上每种涉及到业务逻辑操作的输入输出参数信息以及操作的处理步骤2.设计模块的接口与属性,说明函数功能、输入参数、输出参数、返回值等(包括内部接口和外部接口),接口定义放在《接口设计说明书》中5.请问如何评估产品组件是否需要被开发、购买或者复用(TS SP2.4)回答:1.软件复用不仅仅是对代码程序的复用,它还包括对软件生产过程中文档的复用,如项目计划、可行性报告、需求定义、分析模型、设计模型、详细说明、源程序、测试用例等等.2.项目经理与设计组成员根据选定的技术方案,参考《设计指南》进行概要设计,包括软件的总体设计、模块设计、复用外购分析、接口设计、数据库设计等部分,编写a.在我们的项目开发中,没有软件复用的情况6.项目有哪些支持性文档,由谁负责编写?(TS SP3.2)回答:1.用户手册是需要由测试人员完成编写的2.项目安装手册是有开发人员完成编写的7.你用到了哪些工具来开展你的设计工作? (TS GP2.3)回答:Visio绘制流程图,UML工具开发人员(TS)8.编码时须参考哪些文件与规范?(TS SP3.1)回答:1.开发组成员根据“详细设计书”进行程序编写,实现软件的开发,编写的程序代码要符合《编码规范》的要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XXXXX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1引言1.1编写目的本文档为XX电信工程外部协作系统(以下简称外协系统)与电信工程施工单位内部系统(以下简称施工系统)接口技术解决方案,以此作为外协系统与施工系统实施接口的技术方案依据和项目设计标准。
1.2覆盖范围XX电信工程外部协作系统项目组施工系统接口开发技术组1.3预期读者与阅读建议XX电信企业信息化部XX电信工程建设部XXXX公司开发人员施工系统开发人员1.4文档约定粗体正文表示强调内容红色正文表示未完成或需要今后考虑的内容蓝色正文表示待讨论内容1.5术语与缩略语1.6参考文献(XXXX)2概述建设XX电信工程外部协作系统的目标,是在工程项目的管理、建设、使用和实施单位之间搭建起数据交换和协同工作的信息平台,延伸与拓展工程建设管理信息化的应用范围,实现通信工程建设过程的信息化管理,促进工程项目的管理部门、建设部门、实施部门和使用部门之间业务流程协调有序地开展,实现工程项目设计、施工、监理管理功能,将相关的设计、施工、监理单位纳入到工程建设管理中,完善工程项目建设过程管理体系,通过信息化推动管理的规范化,在信息化的应用过程中不断探索市场环境下工程建设管理的新思路和新方法。
根据工程部业务工作的实际情况,项目首先满足工程建设管理中应用最广泛、问题最突出的基本需求。
项目功能需求包括:Ø建立工程外部协作系统与MSS等系统的接口;Ø建立设计协作服务、监理协作服务、施工协作服务模块,为邮电设计院、电话监理公司和电信工程公司提供工程部所需的协作服务,保证工程建设实施流程的开展;Ø在建立工程协作服务模块的基础上,建立工程外部协作系统与邮电设计院、电话监理公司、电信工程公司信息系统的接口,实现工程部与三家实施单位的信息交互与业务协作;本技术解决方案就是针对实现工程建设部与三家实施单位信息交互与业务协作接口中施工单位接口的技术解决方案的组成部分。
在接口的调用过程中,存在施工系统调用外协系统接口的情况,这时候,施工系统作为客户端,外协系统作为服务端;也存在外协系统调用施工系统的情况,这时候,外协系统作为客户端,施工系统作为服务端。
本方案中,除了特殊另外说明外,不考虑外协系统和施工系统角色换位的问题。
如果一方发起了调用,那么它就是客户端,另一方就是服务端。
反之亦然。
4 接口方式u工程外协系统与施工系统之间的接口采用Web Service接口形式来进行业务数据的交互。
u接口数据传输采用XML数据交换格式,utf-8编码。
u在外协系统中提供Web Service的API接口。
提供由施工系统调用获得信息;并且提供施工系统提交信息的API接口。
u同样,在施工系统中提供Web Service的API接口。
提供由外协系统提交信息的API接口。
u考虑到工程外协中的数据信息不仅包括了XX电信工程公司的数据而且还包含了其他的施工单位的数据信息。
而这些单位也各有其各自工程应用系统。
这样,外协系统对各个施工单位系统所提供的接口API及其参数信息、格式均是统一的。
同时,也要求各个施工单位所提供的接口API及其参数、格式等也必须要求统一。
外协系统与施工系统属于一对多的关系。
u外协系统要求能够有目的,信息有过滤的把业务信息通过接口正确的发送给相应施工系统接口。
非相关的信息不要发送给对应的施工系统。
u施工系统建立用户映像对照表、字典对照表、单位对照表等数据映像,传递给外协的数据使用的是映像中转换后的外协系统能够识别数据;同时,接收到的数据也根据对照表转换成各自能够解释的数据格式。
u数据初始化的时候,由施工系统主动调用外协系统的接口,以获得用户信息、字典信息、单位信息、项目信息等基础信息。
以后,一旦发生数据的变动,由外协系统主动往施工系统发送信息。
u外协系统不主动请求施工系统获得数据,但是外协系统会主动请求施工系统发送数据。
u施工系统主动请求外协系统获得数据,也会主动请求外协系统发送数据。
4接口安全4.1接口认证调用认证:虽然接口双方都是存在于电信内部网络中,但是,仍不能排除接口服务被攻击、恶意调用以及非法调用等。
所以,从接口调用上,必须考虑调用的认证安全问题。
u本方案中的接口,在客户端调用服务端的时候,必须经过调用身份认证。
考虑施工系统的开发平台的多样性,但同时接口服务运行平台都是Windows的情况,本方案采用Windows安全身份认证的方式。
即在访问接口所在的服务的时候,都必须进行资格审查(使用Credentials发送认证信息)。
u另外,接口采用SOAP协议,因此在接口配置上面需要屏蔽HTTP GET 和HTTP POST 等其他协议。
u在接口中审核并进行日志的记录。
u使用最低权限的进程帐户运行 Web 服务(通过 Machine.config 中的<processModel> 元素来配置)。
u接口不支持动态生成WSDL,因此作为服务端,应该禁止文档协议。
u在服务端禁用跟踪,禁用调式编译业务用户认证:由于接口涉及电信工程中的各个不同的业务,有获取字典、获得项目信息、发送开工报告等,所以,建立一套业务的用户认证机制是必须的。
不同的用户,所具备有的授权不一样,所能执行的业务也不一样。
同时,业务用户认证中的用户信息也是记录接口日志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方案采用的是在接口信息中包含业务认证用户信息的方式来进行认证。
服务端在收到请求的时候,应先验证业务的授权用户,如果该业务用户没有执行当前业务的权限,应终止业务的执行,并给出非法用户的警告信息反馈回客户端。
一般情况下,业务认证的用户是系统中的用户。
业务认证其实就是应用系统认证的组成部分。
业务认证的用户信息经过加密之后包含在要发送的信息(XML体)中,即在发送的信息中包含业务用户的信息(参见下面的数据格式说明)。
4.2数据安全数据的安全表现为如何保证数据在网络传输过程中不会被截获并被解析其中的内容而引起信息泄露与如何保证数据在传输的过程中的数据的完整性两个方面。
Web Service采用XML数据格式来传输信息。
所以,无论是发送数据还是返回结果,都要求采用对XML数据加密之后来传输。
至于采用何种方式的加密技术,本方案为了保密,只能在开发的时候由开发人员口头告知。
涉及到加密技术就要涉及到加密的密钥问题。
目前,外协系统和施工系统接口上有很多种类型的业务,到底是每种类型的业务采用不同的密钥,还是按分组来采用同一种密钥的方式,还是所有的业务全部采用同一种的密钥的方式,按照需求各有不同的选择。
本方案采用的是最后一种的方式。
密钥的发布由作为服务方来发布,由客户端获取。
密钥的发布方式待定。
为了保证数据的完整性,首先:方案采用数据签名(SOAP Security Extensions: Digital Signature)。
利用XML的数字签名(XML Digital Signature syntax [XML-Signature])对SOAP进行扩展,在SOAP的头元素中定义签名属性(<SOAP-SEC:Signature>)来实现。
其次:限制并验证 Web 方法输入的类型、长度、格式和范围,验证对 XML 输入数据的验证是基于已协商的架构等。
5事务处理事务是一组相关的任务,作为独立于其他任务的独立单元成功(提交)或失败(中止)。
分布式事务是影响多个资源的事务。
要提交分布式事务,所有参与者都必须保证对数据的任何更改是永久的。
不论系统崩溃或是发生其他无法预料的事件,更改都必须是持久的。
即使只有一个参与者无法保证这一点,整个事务也将失败,在事务范围内对数据的任何更改均将回滚。
外协系统和施工系统是处于网络之上的两个分布式接口,使用的是分布式事务。
要启用分布式事务,可能需要通过网络启用 MS DTC(考虑外协平台和施工平台都是运行在Windows 上),以便在使用应用了最新的 Service Pack 的较新操作系统(例如 Windows XP 或Windows 2003)时使用分布式事务。
如果启用了 Windows 防火墙(Windows XP Service Pack 2 的默认设置),必须允许 MS DTC 服务使用网络或打开 MS DTC 端口。
接口中的服务端和客户端的环境事务始终相同,客户端创建的事务上下文并应用对于服务端的当前的事务,以便对于该事务上下文是当前的。
这样的事务会造成性能损失,因为可能需要继承原来的上下文,但是,这样的事务确保了在数据库操作的时候信息的完整性。
接口中事务的发起总是由客户端发起的,并负责事务的提交和回滚等控制。
6性能考虑在接口设计的时候就应该考虑性能上面的问题,不要在事后再加入性能。
同时,在项目的开发过程要反复进行测试,可以从机器的吞吐量和响应时间两个基本的指标来衡量接口的性能。
接口上面的性能考虑主要从下面几个方面来优化:u使用一次连接,多次调用,优化连接资源。
u对于并行的接口调用使用异步的调用方式。
u优化线程池减少竞争。
u考虑使用XML压缩。
u如果不需要返回,考虑使用单工通讯的方式。
u适当的设置(如果有代理)代理超时,页面超时,WebService超时。
u设计"大块头"的接口减少往返。
u基于消息的编程而不是远程过程调用(RPC) 。
u使用XML字串作为参数。
u尽量使用原始数据类型参数。
u避免在调用之间维护服务器状态。
u考虑为复杂的WebMethod提供输入校验。
u考虑对WebMethod的结果使用缓存。
u选择适用的大数据包传送方式。
u避免调用本地的WebService。
7容错处理客户端向服务端发送数据,服务端解析数据,反馈信息给客户端,这中间的环节只要某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造成接口的失败。
按照失败产生的环节分类,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来处理接口的失败。
u网络连接失败:在调用接口的时候,由于网络不通,造成数据不能正常传输。
这样,客户端应该能够记录发送的日志,按照一定的时间间隔重试发送。
本方案定为重试发送20次,每次时间间隔2小时。
如果一直发生网络不通的情况,该发送日志被保存下来,待后手工发送。
所以,客户端系统应该实现手工发送数据的功能。
u反馈错误信息:服务端在解析数据包,执行数据包业务的时候,可能会发生异常。
所以,服务端应当能够捕捉异常信息,比如“非法XML格式”等,然后反馈给客户端。
客户端在接受到这类的错误信息之后,应当进行日志记录,能够自动或手工分析异常的信息。
u网络连接正常,但是无信息反馈:这种情况下,一般是服务端出现了异常,但是又没有捕捉到的情况下发生。
这种情况下,客户端把这种错误当作“网络连接失败”来处理。
服务端应能够实现相同数据包重新发送过来的处理机制。
8数据格式在Web Service的调用过程中,无论是外协系统还是施工系统,都有发送数据和接收数据的要求,也即双方系统同时作为客户端又作为服务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