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网数据预处理注意问题
热点新闻话题网路挖掘与分析

热点新闻话题网路挖掘与分析一、引言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人们日常生活中获取新闻信息的方式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从传统的报纸、电视转向在线新闻、社交媒体等,信息获得的方式越来越多样化。
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挖掘和分析网络上的热点新闻话题,就成为了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网路挖掘技术的基本原理网路挖掘是一种通过对网路上的大量数据进行分析和挖掘,发现其中蕴含的信息和知识的技术。
其基本原理包括数据采集、数据过滤、数据预处理、数据挖掘和模型评估等环节。
其中,数据采集是网路挖掘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可以利用网络爬虫等程序,自动地从网络上爬取相关的新闻数据,并对其进行处理和分析。
三、热点新闻话题网路挖掘与分析的技术方案1.建立数据抓取系统根据特定的关键词,设置相应的搜索引擎,并使用网络爬虫程序自动地抓取新闻数据。
在抓取数据的同时,需要考虑一些实用性问题,如如何去重、如何筛选有效信息、如何提高搜索准确率等。
2.数据预处理对于抓取到的数据中包含的无用信息,如广告、音视频等进行去噪处理。
在进行数据清洗的过程中,要注意保留有用的信息,并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3.特征提取从抓取到的新闻数据中提取出表达新闻本质内容的特征,如新闻分类、热度评估、关键词、摘要等。
这些特征提取的过程,可以采用文本处理技术,如分词、词频统计、情感分析等。
4.模型训练在特征提取的基础上,可以建立不同的模型,如贝叶斯分类器、支持向量机、深度神经网络等,并对这些模型进行训练和优化,以达到更准确的预测结果。
5.结果评估在完成模型训练后,需要对模型预测结果的准确性进行评估。
评估的具体方法可以采用交叉验证、ROC曲线、精确率、召回率等指标。
四、网络热点新闻话题的挖掘与分析1.话题聚类将新闻数据按照相关性进行聚类,可以发现话题分布的情况,以及每个话题的热度和影响力。
2.关键词分析通过关键词的频率和出现的位置判断话题热度,并且可以通关关键词分析新闻话题的趋势。
大数据在智能交通规划中的路网优化

大数据在智能交通规划中的路网优化是一个非常具有挑战性和潜力的领域。
随着城市交通需求的增长和交通拥堵问题的日益严重,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可以为路网优化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以下是一个关于大数据在智能交通规划中的路网优化方案的阐述。
一、大数据采集与预处理首先,我们需要收集大量的交通数据,包括交通流量、车速、占有率、事故信息、交通管制信息等。
这些数据来源广泛,包括路面监测设备、车载GPS、手机信令等。
我们需要对这些数据进行清洗、整理和归类,以便进行后续的分析和处理。
二、建立交通预测模型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我们可以建立交通预测模型,根据历史数据和实时数据,预测未来的交通状况。
这可以帮助我们提前发现交通拥堵的隐患,为交通管理部门提供决策依据。
同时,我们还可以利用机器学习算法,对预测结果进行优化,提高预测的准确性和精度。
三、路网流量优化基于大数据的路网流量优化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实时路况信息的发布,二是路径推荐和诱导。
通过实时发布路况信息,驾驶员可以根据路况选择更优的出行路线,减少拥堵时间。
同时,路径推荐和诱导系统可以根据实时交通数据和预测结果,为驾驶员提供最佳的行驶路径和建议,提高行车效率。
四、交通事件检测与处理交通事件如交通事故、施工、交通管制等会严重影响路网运行效率。
通过大数据分析,我们可以快速准确地检测到这些事件,并及时进行处理和响应,降低事件对交通的影响。
同时,我们还可以利用事件数据来优化路网布局和设计,提高路网的运行效率。
五、协同智能交通系统随着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我们可以通过建立协同智能交通系统,实现各交通参与者(如驾驶员、交通管理部门、公共交通)之间的信息共享和协同决策。
这可以提高整个路网的运行效率,减少交通拥堵和事故的发生。
六、绿色出行引导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绿色出行成为越来越多人的选择。
通过大数据分析,我们可以为出行者提供绿色出行的引导和建议,如公共交通、自行车、步行等。
这不仅可以减少私家车的使用,降低环境污染,还可以缓解交通压力,提高出行效率。
数据采集和数据预处理

数据采集和数据预处理3.2.1 数据采集数据采集功能主要用于实现对DSM分析研究中所需的电力供需、相关政策法规等原始数据、信息的多种途径采集。
数据采集为使用者提供定时数据采集、随机采集、终端主动上报数据等多种数据采集模式,支持手工输入、电子表格自动导入等多种导入方式,且能够对所采集的数据进行维护,包括添加、修改、删除等,并能进行自动定期备份。
在需求侧管理专业化采集中,`采集的数据根据结构特点,可以分为结构化数据和非结构化数据,其中,结构化数据包括生产报表、经营报表等具有关系特征的数据;非结构化数据,主要包括互联网网页( HTML)、格式文档( Word、PDF)、文本文件(Text)等文字性资料。
这些数据目前可以通过关系数据库和专用的数据挖掘软件进行挖掘采集。
特别是非结构化数据,如DSM相关的经济动态、政策法规、行业动态、企业动态等信息对DSM分析研究十分重要,综合运用定点采集、元搜索、主题搜索等搜索技术,对互联网和企业内网等数据源中符合要求的信息资料进行搜集,保证有价值信息发现和提供的及时性和有效性。
DSM信息数据采集系统中数据采集类型如图2所示。
在数据采集模块中,针对不同的数据源,设计针对性的采集模块,分别进行采集工作,主要有网络信息采集模块、关系数据库信息采集模块、文件系统资源采集模块和其他信息源数据的采集模块。
(1)网络信息采集模块。
网络信息采集模块的主要功能是实时监控和采集目标网站的内容,对采集到的信息进行过滤和自动分类处理,对目标网站的信息进行实时监控,并把最新的网页及时采集到本地,形成目标站点网页的全部信息集合,完整记录每个网页的详细信息,包括网页名称、大小、日期、标题、文字内容及网页中的图片和表格信息等。
(2)关系数据库采集模块。
该模块可以实现搜索引擎数据库与关系型数据库(包括Oracle、Sybase、DB2、SQL Server、MySQL等)之间的数据迁移、数据共享以及两者之间的双向数据迁移。
智能交通路况监测与预警系统操作指南

智能交通路况监测与预警系统操作指南第一章智能交通路况监测与预警系统概述 (3)1.1 系统简介 (3)1.2 系统功能 (3)第二章系统安装与配置 (4)2.1 系统安装 (4)2.2 系统配置 (5)第三章用户管理与权限设置 (5)3.1 用户注册与登录 (5)3.1.1 用户注册 (5)3.1.2 用户登录 (6)3.2 用户权限设置 (6)3.3 角色管理 (6)第四章路况监测模块 (7)4.1 路况信息采集 (7)4.2 路况信息展示 (7)4.3 路况预警设置 (7)第五章交通流量分析模块 (8)5.1 交通流量数据采集 (8)5.1.1 数据采集方法 (8)5.1.2 数据采集设备 (8)5.1.3 数据采集内容 (8)5.2 交通流量统计分析 (9)5.2.1 数据预处理 (9)5.2.2 交通流量指标计算 (9)5.2.3 交通流量分布分析 (9)5.3 交通流量预警 (9)5.3.1 预警方法 (9)5.3.2 预警指标 (9)5.3.3 预警系统设计 (10)第六章处理与救援模块 (10)6.1 上报 (10)6.1.1 信息采集 (10)6.1.2 上报流程 (10)6.1.3 上报要求 (10)6.2 处理 (11)6.2.1 现场处理 (11)6.2.2 调查与分析 (11)6.2.3 整改与验收 (11)6.3 救援资源调度 (11)6.3.1 救援资源分类 (11)6.3.2 救援资源调度原则 (12)第七章路况预测与优化模块 (12)7.1 路况预测算法 (12)7.1.1 算法原理 (12)7.1.2 算法应用 (13)7.2 路况优化策略 (13)7.2.1 动态路径规划 (13)7.2.2 交通信号控制 (13)7.2.3 车辆限行措施 (13)7.2.4 路网优化 (13)7.3 预测结果展示 (13)7.3.1 图形展示 (13)7.3.2 表格展示 (13)7.3.3 地图展示 (13)第八章系统维护与管理 (14)8.1 系统升级 (14)8.1.1 升级前的准备工作 (14)8.1.2 升级过程 (14)8.1.3 升级后的注意事项 (14)8.2 系统备份与恢复 (14)8.2.1 备份策略 (14)8.2.2 备份工具 (15)8.2.3 备份操作 (15)8.2.4 恢复操作 (15)8.3 系统监控 (15)8.3.1 监控内容 (15)8.3.2 监控工具 (15)8.3.3 监控策略 (15)第九章数据分析与报告 (15)9.1 数据导出与导入 (15)9.1.1 数据导出 (16)9.1.2 数据导入 (16)9.2 报告与导出 (16)9.2.1 报告 (16)9.2.2 报告导出 (17)9.3 数据分析应用 (17)9.3.1 市场营销分析 (17)9.3.2 财务分析 (17)9.3.3 人力资源分析 (17)9.3.4 生产运营分析 (17)9.3.5 教育分析 (17)第十章用户界面与操作指南 (18)10.1 主界面布局 (18)10.2 功能菜单操作 (18)第十一章系统安全与防护 (19)11.1 数据加密 (19)11.1.1 对称加密 (19)11.1.2 非对称加密 (19)11.1.3 混合加密 (20)11.2 用户身份验证 (20)11.2.1 用户名和密码验证 (20)11.2.2 生物特征验证 (20)11.2.3 双因素认证 (20)11.3 安全防护策略 (20)11.3.1 防火墙 (20)11.3.2 入侵检测系统 (20)11.3.3 安全漏洞修复 (20)11.3.4 数据备份与恢复 (21)第十二章常见问题与解决办法 (21)12.1 系统故障处理 (21)12.1.1 系统崩溃 (21)12.1.2 系统蓝屏 (21)12.2 使用问题解答 (21)12.2.1 软件安装问题 (21)12.2.2 软件运行问题 (22)12.3 联系与支持 (22)第一章智能交通路况监测与预警系统概述1.1 系统简介智能交通路况监测与预警系统是基于现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大数据、卫星导航等先进技术,为提高我国交通管理水平和道路安全功能而研发的综合系统。
铁路专用线安全监控方案

《铁路专用线安全监控方案》一、项目背景近年来,随着我国铁路事业的快速发展,铁路专用线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
铁路专用线作为铁路运输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安全状况直接影响到铁路运输的安全和效率。
为了确保铁路专用线的安全运行,提高铁路专用线的安全监控水平,我们特制定本监控方案。
二、监控目标1.确保铁路专用线运行安全,预防事故发生。
2.提高铁路专用线运行效率,降低运行成本。
3.实现铁路专用线实时监控,提高应急响应能力。
三、监控方案1.监控系统架构铁路专用线安全监控系统采用分布式架构,分为三个层次:数据采集层、数据传输层和数据应用层。
(1)数据采集层:主要包括各类传感器、摄像头、监测设备等,用于实时采集铁路专用线的运行状态、环境参数等信息。
(2)数据传输层:通过有线或无线网络,将数据采集层采集的数据传输至数据应用层。
(3)数据应用层: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展示,为铁路专用线运行安全提供决策支持。
2.监控内容(1)运行状态监控:实时监测铁路专用线的运行速度、运行轨迹、接触网状态等。
(2)环境参数监控:实时监测铁路专用线沿线气象、地质、水质等环境参数。
(3)安全设施监控:实时监测铁路专用线上的防护设施、警示标志等安全设施的状态。
(4)人员监控:实时监测铁路专用线工作人员的作业状态,确保作业安全。
3.监控设备(1)传感器:包括速度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等,用于实时采集铁路专用线的运行状态和环境参数。
(2)摄像头:用于实时监控铁路专用线沿线情况,确保运行安全。
(3)监测设备:包括轨道检测车、无人机等,用于定期对铁路专用线进行检测。
4.数据处理与分析(1)数据预处理:对采集的数据进行清洗、过滤,消除数据中的噪声和异常值。
(2)数据分析:采用、大数据等技术,对预处理后的数据进行分析,挖掘出有价值的信息。
(3)数据可视化:将分析结果以图表、动画等形式展示,便于铁路部门管理人员实时掌握铁路专用线运行状况。
基于GIS的物流货运过程中道路危险区域鉴别

2 问题描述传统的辨别物流货运道路危险区域的方法采用的是黑点鉴别法,而本文区别于传统方法,更加注重道路基本单元长度对危险区域的影响因素,由此来探讨危险区域的鉴别方法,为了阐述二者的不同点,引入长度相同的两条道路,讨论这两条道路上交通事故发生的分布情况,如图1所示。
假设图1中的两条道路分别为A、B ,长度均为1500m,现把两条道路均分成相等的15段,即每段路长为100m。
如果在一年的时间段内,把100m范围之内发生6起或6起以上交通事故的路段称作为黑点,则图1中A道路中的路段1和路段13均为黑点,因为在这两段道路上分别发生了8和9起交通事故,而道路B中的路段1发生了7起事故,所以在B中仅路段1为黑点。
如果按照传统的鉴别方法,把黑点的多少作为物流货运道路的安全性指标,则可知道路A远比道路B危险。
然而,从图1中可以看出,道路A中除了路段1和13之外,剩余路段发生的交通事故数目均维持在3或以下的范围,而道路B中,除了路段1外,剩余路段中有连续5个路段(路段10-14)发生的事故数大约为6次。
可见,与单一的黑点相比,道路B中5个相连的路段不容易受到事故数统计的偶然性影响,而更易与道路环境本身的因素有关。
因此,本文将图1中道路B上这5个相连的路段也看作是道路危险区域,值得物流企业或相关部门的注意。
本文把这类相连性路段交通事故发生频繁的区域称作危险区域,并把组成危险区域的每一个路段记作道路基本单元。
综合这两个概念,即可以把危险区域定义为:在一定长度的几段(一般为2段或以上)相连道路基本单元上,每个道路基本单元在特定时间内的交通事故数超过事先设定的界限值。
由此定义来看,道路基本单元的长度对危险区域的鉴别影响很大,如果该长度太长,则道路环境的单一特征就1 引言物流行业中,货物安全运输、 货运过程顺畅是物流企业特别关注的问题,这是由于在物流货运过程中发生事故不仅给物流企业带来损失,而且给客户带来损失,甚至引起交通瘫痪,危及人身安全。
数据的预处理包括哪些内容

数据的预处理包括哪些内容数据的预处理是数据分析的第一步,它是指在进行数据分析之前对原始数据进行清洗、转换和集成等操作,以便为后续的分析建模工作提供高质量的数据。
数据的预处理内容非常丰富,主要包括数据清洗、数据转换、数据集成和数据规约等几个方面。
首先,数据清洗是数据预处理的重要环节。
在实际的数据分析工作中,原始数据往往存在着各种问题,比如缺失值、异常值、重复值和错误值等。
因此,数据清洗的主要目标是识别和处理这些问题,以确保数据的质量和完整性。
对于缺失值,可以采取删除、插补或者不处理等方式进行处理;对于异常值,可以采取删除、平滑或者替换等方式进行处理;对于重复值和错误值,可以直接删除或者进行修正处理。
其次,数据转换也是数据预处理的重要环节。
数据转换主要是指对原始数据进行变换,以便为后续的分析建模工作提供更加合适的数据形式。
常见的数据转换包括标准化、归一化、离散化和数据变换等。
标准化和归一化是将数据按比例缩放,以便使其落入特定的范围;离散化是将连续型数据转换为离散型数据;数据变换是对原始数据进行函数变换,以便使其满足分析建模的要求。
另外,数据集成也是数据预处理的重要环节。
数据集成是指将多个数据源的数据合并为一个一致的数据集的过程。
在实际的数据分析工作中,数据往往来自不同的数据源,因此需要进行数据集成以便为后续的分析建模工作提供统一的数据形式。
数据集成的主要工作包括数据清洗、数据转换和数据合并等。
最后,数据规约也是数据预处理的重要环节。
数据规约是指通过选择、投影、聚集和归约等方式对原始数据进行简化,以便为后续的分析建模工作提供更加高效的数据形式。
常见的数据规约包括属性选择、数据投影、数据聚集和数据归约等。
综上所述,数据的预处理包括数据清洗、数据转换、数据集成和数据规约等几个方面。
通过对原始数据进行清洗、转换和集成等操作,可以为后续的分析建模工作提供高质量的数据,从而提高数据分析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因此,数据的预处理是数据分析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交通监控系统的实时数据处理与分析策略

交通监控系统的实时数据处理与分析策略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交通需求不断增加,交通拥堵、行车安全等问题日益凸显。
为了缓解交通压力,提高道路通行效率,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我国政府高度重视交通监控系统建设。
本文将探讨如何通过实时数据处理与分析策略,优化交通监控系统,提升交通管理效能。
一、交通监控系统简介交通监控系统是由监控设备、通信网络、数据处理与分析平台等组成的一种智能化交通管理设施。
通过对道路车辆行驶状况的实时监控,采集各类交通数据,为交通管理部门提供决策依据。
交通监控系统的主要功能包括:1.实时监控:通过摄像头、雷达、地磁传感器等设备,实时捕捉道路交通状况。
2.数据采集:收集车辆速度、流量、违法行为等交通信息。
3.数据处理与分析:对采集到的交通数据进行处理、分析,为交通管理提供决策支持。
4.信息发布:通过显示屏、广播、手机APP等方式,向公众实时发布交通信息。
二、实时数据处理与分析策略1.数据预处理在实时数据处理与分析之前,需要对采集到的原始数据进行预处理。
预处理主要包括数据清洗、数据整合、数据规范化等步骤。
数据清洗是为了去除无效、异常、重复等数据,保证数据质量。
数据整合是将不同来源、不同格式的数据进行统一,便于后续分析。
数据规范化是对数据进行归一化处理,消除数据量纲,提高数据分析的准确性。
2.实时数据分析(1)交通流量分析:通过分析道路各个路段的车辆通行数量,掌握交通流量变化规律,为交通管制提供依据。
(2)车辆速度分析:评估道路车辆行驶速度,分析速度分布状况,确保道路安全。
(3)违法行为分析:识别并统计道路违法行为,如闯红灯、违章停车等,提高交通违法行为的查处率。
(4)事故预警分析:通过对历史事故数据的挖掘,找出事故易发路段和时间段,提前预警,降低事故发生率。
3.智能算法应用为了提高数据处理与分析的准确性,可以引入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等智能算法。
例如,利用卷积神经网络(CNN)对交通图像进行识别,准确判断车辆类型、行驶状态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路网数据预处理(拓扑检查非常重要)
一、路网数据预处理
利用arcgis 进行路网预处理,具体流程如下:
1.在路网相交处打断:Editor-->More Editing tool-->Advanced editing 弹出Advanced editing 工具条,选择palanirilize line 工具
2.在地理数据库中新建Dataset ,导入import 打断后的线,建立NetworkDataset ,生成junction ,具体如下:
在dataset 中右键,选择New->NetworkDataset 变生成节点,如图
3.拓扑检查:生成的junction 以及打断后的线导入dataset 中,建立topology ,并进行拓扑检查
在进行点与线的拓扑检查时需要注意以下问题(深刻的经验教训):
(1) 拓扑检查时的cluster parameter (聚集参数)足够要合适(进行拓扑
检查,一般设置0.5米范围内悬挂点作为相交点处理,1秒代表30米)
;
2 cluster tolerance 设置为:一般设置为小数点后6位,即在原有数的基础上去掉两个零;
(2) 要进行点与线的多次拓扑检查:拓扑检查条件要设置严格,不仅点要被线的端点压盖,而且线的端点要被点压盖或者再设置其他拓扑条件(教训),至少要设置这两个条件;
拓扑规则设置窗口如下:
(3) 拓扑检查之后,原来不相交的线(两者由于手工操作原因,不相交,比
如相距1米,而此时进行拓扑检查后使其交于一点,但在此交点处线并没有打断)可能相交,需要再次将线打断处理,以构建正确拓扑(教训) 拓扑检查操作流程如下:
startEditing –error inspector 检查错误,error inspector 操作界面如下
4.如果线只是相交自动打断,即没有间隔,从表面上看是相连的一条(其实是两条),可以用
Arctoolbox 里的工具
DataManagement
Tools-Generalization-Dissolve工具来做融合,可以设置融合的参考字段,字段名称内容一致的自动融合成一条。
融合后的图层保留参考字段属性,其他属性字段删除。
在对路网进行融合时,设置融合的字段名为:Name and Property,通过此步骤,线段中间可能被打断成多条路段的情况合并成为一条路段;
5.重复1到3步骤,即可完成拓扑,步骤4一般不用,路网拓扑最终构建结
束;
二、路网数据序列化
序列化点文件与线文件
1.点文件中添加字段,NODEID,并编号;如图
2.线文件中添加字段,LINKID,并编号;
3.设置堆栈:-Xss100m -Xmx1024m -Xms256m
其他问题总结:
打断公路网络,使每个公路段都有明确的县级归属,操作:Arc toolbox -- analysis tool -- overlay -- intersect,出现对话框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