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护理-辨证施护ppt课件
中医辨证施护ppt课件

证型 寒热 其他症状 二便 舌象
表 同时 常伴有头身 二便多
出现 疼痛,鼻塞
证
流涕内脏证 候不明显
如常
里 但寒 内脏证候突 便秘或
不热 出(如咳喘、 溏泻;
证
但热 不寒
心悸等)
尿短赤 或清长
苔 薄白
色苔 均有 变化
脉象 浮 沉
.
二、寒热辨证
• 寒热是辨别疾病性质的纲领
• 寒证与热证反应机体的偏盛与偏衰,病邪 属性的属阴属阳,辨寒热就是辨阴阳之盛 衰。
气盛实,虚主要指正气不足。 • 是治疗时确定扶正或者驱邪的依据
.
(一)实证
(1)人体感受外邪; (2)脏腑功能失调以致痰饮、水湿、淤血、
宿食等病理产物蓄积。所形成的各种临床 证候的概括
临床上一般是新病,暴病多为实证,病情激 烈者和体制壮实者多为实证。
.
临床表现
由于感邪性质的差异,致病的病理产物不 同,及病邪侵袭、停留部位的不主要同, 证候也变现不宜
主要变现为:发热,腹胀痛拒按,胸闷烦躁, 甚至神晕谵语,呼吸气粗,痰液壅盛,大 便秘结,小便不利,脉实有力,舌苔厚腻 等症
.
(二)虚证
• 是指人体正气虚弱,抵抗力下降,功能减 退所致的一类病症。
• 人体的正气包括阳气、阴液、气、血、精、 津、液等,故阳虚,阴虚,血虚,津液亏 虚,精髓亏虚等,都属于虚证的范畴。
.
(一)阴证
因体内精血津液等阴液亏少 致滋润濡养、制阳等作用减退 所变现的虚热证候
.
临床表现
1、恶寒畏冷,喜温;食少乏味,不渴或喜热饮,小 便清长或短少,大便溏泻气腥
• 辨证施护是中医护理的精华 • 辨证施护——同病异护,异病同护
中医护理-辨证施护PPT课件

.
内容
• 中医护理 • 辩证施护
.
中医护理 是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
以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护为特点的护理, 历史悠久,博大精深,内涵丰富,在生 活起居护理、情志护理、临证护理、饮 食护理、技术操作以及卫生保健、预防、 消毒隔离等方面有着丰富的内容和宝贵 的经验,基本上涵盖了护理工作的各个 领域。
• 施护是在辨证的基础上,确立相应的 施护原则和方法。
.
辨证施护的一般方法
运用四诊方法收集辨证资料
• 运用望诊了解疾病的本质 • 运用闻诊辨别疾病的虚实 • 运用问诊全面了解病情 • 运用切诊探明疾病的性质
.
运用望诊了解疾病的本质
• 观察病人的神志、形态、皮肤、五官、 舌苔以及分泌物、排泄物的异常变化,测 知内脏病变的情况,了解疾病的本质。
.
中医护理发展史
• 中医护理的起源:夏-春秋 “头有疮则沐,身有疡则浴” “饮食必时”、 “洒扫庭内”、 “土厚水深,居之不疾”、 “男女同姓,其生不蕃”、喜怒忧思悲恐惊
• 初步形成:战国-东汉 《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伤寒杂病论》
张仲景 华佗
.
中医护理发展史
• 发展阶段:魏晋南北朝至隋唐五代 孙思邈《千金方》首葱管导尿法、灌肠 等
.
结语
• 运用辨证施护,以中医整体观为指导, 发挥中医护理的理论和技术特色。
• 在实践中完善,尊重中医学自身的规 律,积极吸取并融汇现代科学技术成 果,中西医并重,不断创新提高。
.
.
1、中医护理评估
“评估”是通过对护理对象和相关事 物进行全面的了解,作出准确的推断, 为护理活动提供可靠的依据。中医护理 的评估方法须在掌握中医基本理论的基 础上,通过“四诊”的手段,收集与病 因、病位、病性有关的资料,为辨证施 护提供依据。
辨证施护在中医临床护理中的应用课件(一)

辨证施护在中医临床护理中的应用课件(一)随着人们对医疗的要求的提高,中医护理作为一种有着悠久历史的传统医学,正逐步被人们广泛认可和采纳。
在中医护理中,辨证施护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方法,本文将就辨证施护在中医临床护理中的应用进行探讨。
一、什么是辨证施护辨证施护是一种中医护理术语,它是将中华医学文化博大精深的理论系统化,总结出一套辨明病因,施以对症护理方法的理论体系。
辨证施护与中医辨证论治同样重要,它主要是指临床护理人员在对病人进行综合性辨证之后,对于不同的证候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二、辨证施护在中医临床护理中的应用1. 辨证施护针对不同证候辨证施护根据患者不同的证候特点,可分为五个方面:气血阴阳失调、表里不调、“五脏”功能失常、经络气血淤滞和心理情志方面的不平衡。
因此,在实施护理时,临床护理人员就需要辨识不同的证候,然后针对不同的证候,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
2. 辨证施护特别注重预防中医辨证施护的特点在于特别注重预防,并且对于常见病、多发病和高发病,也有一些常见预防措施。
比如,预防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需要注意饮食、保持心情愉快、适量运动、避免过度劳累等,以及中医治疗中常用的按揉穴位、调理气血阴阳等保健方法。
3. 辨证施护能够调理患者心情作为一种非常重要的中医护理术语,辨证施护除了对病因进行研究之外,还能够很好地调理患者的心情。
临床护理人员通过熟悉患者的情况,增强患者自信心,减轻患者的不适症状,调节患者的心理状态,缓解患者的压力等,都是辨证施护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三、总结总之,辨证施护是中医护理的重要术语之一,它的存在能够更好地发挥中医护理的疗效优势。
在实际中医临床护理中,临床护理人员需要熟悉辨证施护的理论知识,为患者提供更为丰富的护理措施,增强患者的对中医护理的信任,最终达到治疗患者疾病、缓解痛苦的目的。
中医辨证施护介绍护理课件

中医护理强调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注重调节人体内部环境, 强调预防和保健;西医护理则更注重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强 调对症状的缓解和治疗的配合。
联系
中医和西医护理在实践中可以相互补充,针对不同疾病和患 者情况,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护理方法,以提高护理效果。
中医辨证施护的基本原则
整体观念
整体观念是中医护理的基本原则之一,它强调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各个部分 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在护理过程中,需要全面考虑患者的生理、心理、社 会等因素,采取综合性的护理措施,以达到最佳的护理效果。
针对不同类型的证候,需要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例如,对 于气滞证的患者,应注重调节情绪、保持心情舒畅;对于湿 热证的患者,应注重饮食调理、避免过度劳累等。
三因制宜
三因制宜原则是指因人、因地、因时制宜的护理 原则。在中医护理中,需要考虑到患者的个体差 异、地域差异和季节时令等因素,制定适宜的护 理方案。
因地制宜是指根据地域的气候、环境、饮食习惯 等因素制定适宜的护理方案。例如,南方地区气 候潮湿、多雨,需注意防潮防湿;北方地区气候 干燥、寒冷,需加强保暖措施等。
因人制宜是指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体质等因 素制定个性化的护理方案。例如,老年人阳气虚 弱、易感风寒,需加强保暖措施;女性患者需关 注月经周期和生育情况等。
因时制宜是指根据季节时令的变化制定适宜的护 理方案。例如,春季万物复苏、阳气生发,需注 意调节情志、保持心情舒畅;夏季气候炎热、潮 湿,需注意饮食调理、保持室内通风等。
预防为主
预防为主是中医护理的重要原则之一,它强调在疾病未发生或未加重之前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以达到预防疾病的目的。在 中医护理中,预防为主的原则贯穿于整个护理过程。
完善相关政策和法规
中医护理第六章 辩证施护

辨证要点
(二)阳证 临床表现
辨证要点
四、阴阳辨证与护理
(三)亡阴证和亡阳证 临床表现 辨证要点
四、阴阳辨证与护理
【护理措施】
1.病情观察 2.生活起居护理 3.情志护理 4.饮食护理:高热量、高维生素的流质饮食,不 能进食者或给予鼻饲。
【思考与训练】 1.虚证的临床表现。 2.亡阴证和亡阳证的辨证要点。
第二节 脏腑辨证与护理
【学习目标】
熟悉脏腑辨证各证型的辨证要点与护理措施
。
第二节 脏腑辨证与护理
【预习案例】
顾某,女,42岁。
胸胁胀痛,善太息,胸闷,纳呆,腹胀,便溏不
爽,肠鸣矢气,苔白腻,脉弦。
思考
1.试用脏腑辨证分析判断其证型。 2.如何护理该病人?
• 答案: 1.是指由情志不遂,郁怒伤肝,或饮食不节,劳倦伤脾而引 起肝失疏泄,脾失健运所表现的证候 。属肝脾不调证 。 2. 保持心情舒畅,忌思虑过度,慎防郁怒伤肝,横犯脾胃。
【护理措施】
1.生活起居护理 2.饮食护理 3.其他:根据具体证候,配合针灸、推拿 等调护方法以增强疗效。
三、虚实辨证与护理 (二)实证 临床表现 辨证要点
护理措施
三、虚实辨证与护理
(二)实证
【护理措施】
1.病情观察
2.生活起居、用药及饮食护理
三、虚实辨证与护理 (二)虚证与实证的鉴别
四、阴阳辨证与护理
(一)脾气虚 (二)脾阳虚 (三)胃火炽盛 (四)食滞胃脘 (五)护理
第二节 脏腑辨证与护理 三、脾与胃病辨证与护理 (一)脾气虚 临床表现 辨证要点 (二)脾阳虚 临床表现 辨证要点
第二节 脏腑辨证与护理 三、脾与胃病辨证与护理 (三)胃火炽盛 临床表现
中医辩证施护ppt课件

完整版ppt课件
17
脏腑辨证
▪ 定义:以脏象学说为基础,以八纲辨证为原则,结合病因
病机等基本理论,对病情资料进行分析、归纳,以辨明病 因、病位、病性、邪正盛衰的辨证方法。 ▪ 适应于内伤杂病的诊断,也是临床各科疾病辨证的基础。 ▪ 是八纲辨证的具体和深入,具有更强的针对性。
完整版ppt课件
18
脏腑辨证
2、穴位按摩 4、耳穴贴压 6、中药灌肠 8、中药离子导入 10、穴位注射
完整版ppt课件
30
04
以心系病证为例谈辨证护理实施
完整版ppt课件
31
(一)辨证概要
1、生理病理与显症特点 心病特征性表现: 心居胸中----胸闷、胸痛 心主血脉----心悸、怔仲 心主神志----失眠、多梦、健忘、神昏
完整版ppt课件
寒
热 温 凉 平 27
饮食调护宜忌
1、肺系病证 宜食清淡、水果。忌辛辣、烟酒、油腻、甜粘之品。 2、心系病症 主要以血脂指数来选择,高以清淡为主少吃瘦肉、鱼类, 忌食动物内脏、烟酒、 茶、咖啡。 3、脾胃系病证 宜营养丰富、软。烂。热、易消化 4、肝胆病证 宜食清淡蔬菜及瘦肉、鸡、鱼,忌辛辣、烟酒刺激之品, 少进动物脂肪 5、肾系病证 宜营养丰富、清淡及多种动物补养类食物。忌食盐、碱过 多和酸辣太过的饮食
----注意午休 因为心活动最活跃的时候是在午时,也就是上午的11点到下午的1点 如果是练功,这个时候练功效果非常好;如果不懂得练功,你就午 睡,睡好“子午觉”,就会在阴阳交接的时候保持住心气 子时要睡,阳气开始升
完整版ppt课件
43
总结 中医护理两大主要特点:整体观念 辨证施护 辨证是施护的前提和依据,施护是护理疾病的方法,同时也是检验 辨证的手段。辨证施护的过程就是认识和护理疾病的过程,辨证和 施护在诊断和护理疾病的过程中,相互联系、相互依赖,是中医护 理的基本法则 。 辨证护理不同于对症护理,主要特点是能辨证地看待病和证的关系, 既可以看见一个病可以出现几种不同的证,又能认识到不同的病在 发展中可以出现同一种证,从而对各种疾病采取灵活的护理方法、 因时、因地、因人制宜是中医辨证施护的关键。
辩证及施护PPT课件

.
2
第一节 八纲辩证及施护
• 八纲,即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八纲辩证是中医辩证的纲领,它是将 四诊取得的疾病资料,进行综合分析,把病变的部位、疾病的性质、正邪盛 衰等情况,归纳为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八类基本证候的一种辩证方法。
• 疾病的表现基本都可以用八纲加以归纳。 • 疾病的类别 阴证和阳证 • 疾病的深浅 表证和里证 • 疾病的性质 寒证和热证 • 邪正的盛衰 实证和虚证
2019/11/27
.
3
第一节 八纲辩证及施护
• 因此,运用八纲辩证能将错综复杂的临床表现,归纳为阴阳、表里、寒热、 虚实四对纲领性证候,从而找出疾病的关键,确定其类型,指导治疗。
• 其中阴阳两纲又可概括其它六纲,及表、热、实证为阳 • 里、寒、虚为阴,故阴阳又是八纲中的总纲。
• 八纲是分析疾病共性的辩证方法,是各种辩证的总纲,在疾病诊断的过程中, 有提纲挈领的作用,适用于临床各科的辩证
2019/11/27
.
11
寒证
• (一)寒证是感受寒邪,或阴盛阳虚所表 现的证候, 表现为具有一组寒象的症状和 体征。包括表寒、 里寒、虚寒、实寒等。 多因外感寒邪,或过食生 冷,或内伤久病, 耗伤阳气,阴寒内盛所致。
2019/11/27
.
12
寒证
• 临床表现】常见证候:恶寒喜暖,面 色苍 白,肢冷蜷卧,口淡不渴, 痰、涕清稀, 小便清长,大便稀 溏,舌淡苔白而润滑, 脉迟或紧
脉沉迟无力。 【辨证要点】气虚证伴畏寒
肢冷寒象为临床特征 【治疗与护理方法】
温补阳气
2019/11/27
.
29
亡阴证
• (五)亡阴证是疾病发展过程中,机体阴
液衰竭而出现一 种危重证候。其因或是高
辩证施护课件

辨疾病的症状进行护理
辨疾病的症状进行护理,是中医护理特点、特色之一 。症状,即患者的自我主观感觉,如发热、疼痛、咳嗽、 呕吐等。在护理时,针对症状,给予对症的护理措施。如 发热者给予退热:疼痛者给予止痛:咳嗽者给予止咳:呕 吐者给予止呕。可消除患者的不适。因此,辨疾病的症状 进行护理(与辨病因、辨证型密切相关),能及时消除症状 、解决病人的痛苦,也是中医辨证施护的又一项重要内容 。
已缓解,采用护本的原则,祛除致病原因,调补人体正气,如做好精
神情志的调摄,加强锻炼,增强体质,适当的食补,预防外邪等,以 解除病症病因的护本措施,当本证已治愈,标证则自然消失。
• 4、标本同护
•
标本缓急的原则,既有原则性,又有灵活性。具体运用时应视病
情变化适当掌握。若标证、本证兼见,且病势都危急或都不急时,可
,少汗、多尿。因此,我们应根据季节发病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措施,做好
护理病人和预防丁作。
•
2、因地制宜护理
•
根据不同地区的地理特点,气候条件以及人们生活习惯的差异来制定适
宜的护理原则和措施就叫因地制宜护理。由于地理位置、环境不同,生活习
惯和气候条件的差异,对疾病有一定的影响。因此,在治疗疾病和护理病人
(5)补益法 补益法是补益人体阴阳气血不足,或补益某一脏之虚损的治法,对称 补法。根据虚损病证不同,常采用补气、补血、补阴、补阳的方法, 适用于以正虚为主的病症。
(6)温里法 温里法是祛除寒邪和补益刚气的—种治法,常采用温中祛寒、温中散 寒,回阳救逆的方法,适用于寒邪直中脏腑或阳虚内寒;寒邪凝滞经 络,血行不畅或阳气衰微,阴寒内盛所致的病证。
扶正与祛邪,虽然是具有不同内容的两种护理方法,但它们是相互为用,相辅相 成的。因而护理疾病,扶正祛邪措施不能截然分开,首先要辨明邪正虚实,然后给予 施护。 2、调整阴阳的辨证护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包用一生的观念,学习中医知识绝非一日之 功。 • 临床护理中要勤于思考,勤于观察。 • 要有整体护理统一性和整体性的思维方式。 • 建立中医护理的学习和应用氛围。
精品课件
结语
• 运用辨证施护,以中医整体观为指导 ,发挥中医护理的理论和技术特色。
• 病人遵医嘱的自我护理 • 儿女和家属的看护 • 专业的护理人员的看护
精品课件
中医护理的基本特点
• 整体观念 • 辨证施护
精品课件
整体观念
• 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以五脏为中心,配以六腑,通过经络系
统“内属以脏腑,外络于肢节” • 人与自然界的统一性
四时气候与人体 地区方域与人体 昼夜晨昏与人体
精品课件
运用问诊全面了解病情
• 详细询问病人的主诉、现病史、既往史 、治疗情况、生活习惯、饮食爱好、情 志状态等,为辨证施护提供可靠的依据 。
• 如疼痛的程度和性质,只能由问诊得到 资料。
精品课件
运用切诊探明疾病的性质
包括脉诊、按诊两个方面,判断 疾病的部位、性质和邪正盛衰以及 病变局部的部位、性质、大小等。
精品课件
2、中医护理诊断
护理人员运用评判性思维,分析和综 合护理评估获得的资料,以确定健康问题, 作出护理诊断,这一分析和综合评估的过程 叫做护理诊断。 (1)以中医学的基本理论为指导; (2)运用中医术语描述病情 (3)遵循中西医结合的原则
精品课件
3、中医护理计划
护理计划应包括护理诊断的陈述、 预期达到的目标、准备实施的措施和健康 教育,制定一份具有中医特色的护理计划 。
辨证施护在中医临床 护理中的应用
精品课件
内容
• 中医护理 • 辩证施护
精品课件
中医护理 是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
以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护为特点的护理, 历史悠久,博大精深,内涵丰富,在生 活起居护理、情志护理、临证护理、饮 食护理、技术操作以及卫生保健、预防 、消毒隔离等方面有着丰富的内容和宝 贵的经验,基本上涵盖了护理工作的各 个领域。
精品课件
中医护理发展史
• 中医护理的起源:夏-春秋
“头有疮则沐,身有疡则浴” “饮食必 时”、 “洒扫庭内”、 “土厚水深,居之不疾”、“男女同姓,其不蕃”、喜怒忧思悲恐惊
• 初步形成:战国-东汉
《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伤寒杂病论
》
张仲景 华佗
精品课件
中医护理发展史
• 发展阶段:魏晋南北朝至隋唐五代 孙思邈《千金方》首创葱管导尿法、灌肠
包括:生活起居护理、情志护理、 饮食护理、药物应用护理及特殊护理等。
精品课件
4、中医护理实施与评价
• 护理计划的实施就是辩证施护的过程, 就是护理人员按照护理计划制定的预期目标 和护理措施对病人进行系统化的整体护理。
• 评价就是经过一些了有计划的护理后,病 人的健康问题是否得到解决。
精品课件
运用好辨证施护方法的几个条件
精品课件
运用望诊了解疾病的本质
• 观察病人的神志、形态、皮肤、五官 、舌苔以及分泌物、排泄物的异常变化, 测知内脏病变的情况,了解疾病的本质。
• 如观察病人的精神状态、面部表情、 目光神态以判断病情的轻重和预后的好坏 。
精品课件
运用闻诊辨别疾病的虚实
通过听声音、嗅气味两个 方面辨别病证的寒热虚实, 病位深浅。
等 • 充实阶段:宋金元 食疗养生、调护 • 成熟阶段:明清 李时珍《本草纲目》 • 当代护理学的蓬勃发展
1959《中医护病学》第一本中医护理专 著
精品课件
中医护理优势
• 理论特色 • 中医护理方法优势 • 中医养生保健优势 • 护理操作优势
精品课件
三分治疗、七分护理
疾病的转归与治疗以及护理得当密切 相关
精品课件
辨证施护
• 辨证是将四诊(望、闻、问、切)所收 集的有关资料、症状和体征,通过分析 辨清病因、病位、病性以及邪正之间的 关系,概括判断为何病、何证。
• 施护是在辨证的基础上,确立相应 的施护原则和方法。
精品课件
辨证施护的一般方法
运用四诊方法收集辨证资料
• 运用望诊了解疾病的本质 • 运用闻诊辨别疾病的虚实 • 运用问诊全面了解病情 • 运用切诊探明疾病的性质
精品课件
中医护理的基本原则 • 扶正祛邪 • 护病求本 • 标本缓急 • 三因制宜 • 预防为主
精品课件
运用护理程序实施辨证施护
• 1、中医护理评估 • 2、中医护理诊断 • 3、中医护理计划 • 4、中医护理实施与评价
精品课件
1、中医护理评估
“评估”是通过对护理对象和相 关事物进行全面的了解,作出准确的推 断,为护理活动提供可靠的依据。中医 护理的评估方法须在掌握中医基本理论 的基础上,通过“四诊”的手段,收集 与病因、病位、病性有关的资料,为辨 证施护提供依据。
• 在实践中完善,尊重中医学自身的规 律,积极吸取并融汇现代科学技术成 果,中西医并重,不断创新提高。
精品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