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全国及各地区科技进步统计监测结果(一)
全国科技进步统计监测简介

附录3:全国科技进步统计监测简介为了对全国及各地区科技活动,以及经济社会领域科技进步状况实施定期的监测,科学技术部发展计划司自1993年即开展了对全国科技进步统计监测及综合评价的研究。
特别是“九五”期间逐步形成了较为规范的监测及综合评价制度,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为进一步适应新世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科技领域改革与管理的需要,并与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的总体目标相结合,在总结“九五”期间监测及综合评价经验和征求专家意见的基础上,2003年对全国科技进步统计监测体系进行了较大幅度的修订。
今年,课题组又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对监测指标进行了一定的修改和完善,但监测指标体系的总体框架、监测方法未变。
一、科技进步监测体系由“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性质所决定,考察国家、地区或城市的科技进步状况需要与其外部的经济社会大系统相关联。
前者以后者为基础、为支撑,后者以前者为动力、为要素。
首先,科技进步离不开良好的外部环境和必要的物质技术条件,它包括:①有可能有条件从事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的人力资源;②科研物质条件,包括科研仪器设备的购置以及科技活动外部物质装备的支持;③科技意识,即政府、企业和社会公众对创新活动的积极性,以及对创新活动的认可和支持。
其次,科技进步的原动力是科技活动投入,它包括:①全社会以及工业企业科技活动人力投入的水平;②全社会、工业企业、地方政府对科技活动财力支持的力度。
第三,科技进步最为直接的表现为科技活动产出,它包括:①科技活动产出水平,即论文,课题和实用技术的产出水平;②技术成果的市场化程度,即技术成果在国内和国家间的流动状况。
第四,科技进步通过科技成果的转化而形成生产力,最为突出的表现即为高新技术产业化,它包括:①高技术产业和新产品的产出水平;②高新技术产业的劳动效率、附加价值水平、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等效益状况。
第五,科技进步的最终目标是为了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它包括:①科技进步发挥的与资本和劳动对经济发展不同的作用,即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②科技促进环境的改善;③科技促进社会生活信息化水平的提高。
2011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

2011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
2012年2月1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
2011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共授奖374个项目和10位科技专家。
其中,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2人;国家自然科学奖授奖项目36项,其中一等奖空缺、二等奖36项;国家技术发明奖授奖项目55项,其中一等奖2项、二等奖53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授奖项目283项,其中特等奖1项、一等奖20项、二等奖262项;授予8名外籍科学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2人: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原副所长谢家麟,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建筑与城市研究所所长吴良镛。
国家自然科学奖授奖一等奖空缺、二等奖36项。
国家技术发明奖授奖项目55项,其中一等奖2项、二等奖53项。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授奖项目283项,其中特等奖1项、一等奖20项、二等奖262项。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授予8名外籍科学家。
2011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奖励公告:
/ztzl/gjkxjsjldh/jldh2011/jldh11jlgg/。
2011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2011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2011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是我国政府为了表彰在科技领域做出杰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而设立的奖项。
而在这一年度,获得了二等奖的项目更是在科技创新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
在本次文章中,我们将全面评估并探讨2011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所涉及的项目,分析其深度和广度,以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这些项目所带来的重要意义。
1.项目背景2011年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的项目涉及领域广泛,包括但不限于信息技术、生物科学、环境科学等。
这些项目在各自领域取得的成果,不仅对我国的科技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也在全球范围内产生了重要影响。
其中有的项目涉及到新技术的研发,有的项目涉及到传统技术的创新,而有的则是在基础研究上取得了重要突破。
2.项目成果获得2011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的项目,在各自领域均取得了重要的成果。
在信息技术领域,某项目在云计算方面进行了重要研究,提出了一种先进的数据处理方式,极大地提高了计算效率;在生物科学领域,某项目则在基因编辑技术上取得了重大突破,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在环境科学领域,某项目在清洁能源领域进行了重要探索,提出了一种新型的能源利用方法,为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3.项目意义这些项目不仅在学术研究上取得了重要成果,更在产业应用和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
它们的成功研究和应用,推动了相关领域的技术革新和产业升级。
在信息技术领域,云计算等先进技术的应用,极大地提升了企业的运营效率和数据处理能力;在生物科学领域,基因编辑技术的突破,为疾病治疗和农业改良提供了新的可能性;在环境科学领域,清洁能源技术的应用,有助于减少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推动了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实践。
4.个人观点作为一位从事科技研究和创新的人士,我对这些获得2011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的项目充满敬意。
它们不仅在学术和技术上取得了重要成果,更在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2011年度省科技进步奖审定通过项目.doc-文山州科技信息网

心
云南省农 业厅
复杂难选高铁锌锡铜多 何庆浪,李晓阳,兰希雄,
地球科学 国土
昆明冶金 研究院 ,云南 华联锌 铟股份
7
金属矿选矿技术集成及 白荣林,简胜,朱国山,梁
文山州科 学技术 局
资源与利 用
有限公司 ,昆明 理工大 学
产业化
溢强,张 旭东, 童雄
卷烟烟气主要有害成分 缪明明,张承明,施红林,
化学及化 学工
查
唐天德, 亢俊
云南省卫 生厅
全麻下腹腔镜胆囊切除 麻伟青,杨云丽,董发团,
24 医疗卫生二组 术对机体生理功能影响 李棋,魏辉明,张承华,于 成都军区昆明总医院
的临床研 究
涛,王慧 明,李 文锋
成都军区 昆明总 医院
ARD1 基因的原核表达、抗 李琳,杨慧,余敏,谭德勇,
25 医疗卫生一组 体制备及其在临床肿瘤 龚军丽,许哲源,赖建华, 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云南大学 病理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王泽华,黄超
马剑雄, 王绍坤 ,罗华 元,
烟草(集团) 有限责 任公司, 云南省
云南高端卷烟原料差异 王洪云,王毅,常寿荣,常
3
农业
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资源研究所,云 云南中烟工业公司
化的研发 与应用
剑,李云 贵,李军 ,李金 平,
南省农产 品质量 安全检 验测试 综合
陈初
中心,昆 明金沙 烟草数 据设备 有限公
取水研究
张士杰,张建华,吴敏,刘 天津大学,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
明勘测设 计研究 院
晓青,孙 怀昆
院 ,河海大学
王惠萱, 吴乐斌 ,贾雄 飞,
九种生化诊断关键试剂 滕毅,佘文婕,唐建国,陈 成都军区昆明总医院,中生北控生物
2011年上海市科学技术奖名单

2011年上海市科学技术奖名单上海市科学技术奖是由上海市政府设立的一项表彰科技进步和科技创新的荣誉奖项。
每年评选一次,旨在奖励在自然科学、技术发明、科技进步、科学普及等方面作出突出贡献的个人和项目。
2011年,上海市科学技术奖揭晓,一批优秀的科技项目和人才脱颖而出,展现了上海市科技事业的发展成果。
在2011年上海市科学技术奖的评选中,涵盖了众多领域,如生物医药、信息技术、新材料、节能环保等。
部分获奖项目如下:1.上海交通大学教授陈丹阳领衔的“高效环保型轿车发动机研发与产业化”项目获科技进步一等奖。
该项目研发出的发动机具有高性能、低排放的特点,为我国轿车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关键技术支撑。
2.复旦大学教授高翔领衔的“石墨烯材料研究”项目获自然科学二等奖。
石墨烯作为一种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二维材料,复旦大学的研究团队在材料制备、性能研究等方面取得了世界领先成果。
3.上海电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单位参与的“百万千瓦级核电站核岛主设备研发及制造”项目获科技进步二等奖。
该项目突破了核岛主设备的关键技术,为我国核电站建设提供了重要保障。
4.上海科普教育发展基金会获科普奖。
基金会致力于普及科学知识,提高市民科学素养,举办了一系列富有成效的科普活动。
2011年获奖项目具有以下特点和亮点:1.聚焦国家战略需求。
获奖项目中,许多围绕国家重大科技任务和上海市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展开研究,体现了科技事业在服务国家大局中的作用。
2.突出创新能力。
获奖项目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前沿领域研究等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展示了上海市科技创新能力。
3.重视成果转化。
获奖项目中,一批具有产业化前景的技术成果得到了推广应用,为上海市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供了有力支持。
4.促进跨学科、跨领域合作。
获奖项目多涉及多学科、多领域的交叉融合,显示了上海市科技事业协同创新的优势。
总之,2011年上海市科学技术奖的评选结果充分体现了上海市科技事业的发展水平,展示了我国科技事业在创新、发展、应用等方面的优异成绩。
中国各省区科技进步水平发展的比较分析

1 88 1 .5 l 29 2 .9 161 l .8 1 18 1 _7 142 4 .1 1 74 2 .0
1 9 7 1 .l
1 O0 2 .3 1 90 2 .5 1 98 1 .7 l 58 2- 2 1 38 4 .2 1 05 3 .6
1 53 2 .6
21 0 1年第 1 期
Tl ANJ N S E I CI NCE &TE CHNOL OGY
党 亚茹
( 中国民航大学 民航科教评估中心 天津 300 ) 030
陈韦宏 彭丽娜 孟彩 红 高 峰
( 中国民 航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天津 300 ) 030
中国各省 区科 技进 步水 平发展 的比较分析
【 摘 要 】 2 0- 20 以 0 2 0 9年《 国科技进 步统计监测报告 》 全 为样本 , 构建 了科技进 步水平发展进程 的评 价
系数 , 8年 来 各 省 区科 技 进 步 环 境 、 时 科技 活 动 投 入 、 技 活 动 产 出 、 新 技 术 产 业 化 和 科 技 促 进 经 济 社 科 高
1 2 1 l 85 4 .3 1 .9 1 76 1 5 3 4 .4 2 .2 1 61 1 21 4 .4 2 .5 1 O9 5 .l 1 50 7 .1 193 7 _9
【 关冀词 】 科技进 步
水平监测指数
进程分析
发展 系数
表现 。 据 20-20 根 0 2 0 9年 《 国科 技 进 步统 计 监 测 报 告》, 技 全 科 进 步监 测体 系 由 5个 一 级 指 标 、2个 二 级 指 标 和 3 1 4个 三 级 指
自 l9 9 7年 全 国科 技 进 步 统 计 监 测 系 统 和 理 论 建 立 以 来 , 每年 的《 国科 技 进 步 统 计 监 测 报 告 》 展 示 了全 国及 各 地 区 的 全 … 综合 科技 进 步 水 平 以及 科 技 进 步 环 境 、 技 活 动 投 入 、 技 活 科 科 动产 出 、 高新 技 术 产 业 化 和 科 技 促 进 经 济 社会 发 展 等各 方 面 的
个二级指标科技进步统计监测指标体系

科技活动投入
27 27 27 25 24
科技活动产出
23 30 19 25 31
高新技术产业化
20 16 18 17 22
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19 20 15 23 15
科技进步环境由“十五”初期在全国排序的24位提升至第 10位,而科技活动产出由第23位降至全国末位,第31位。
我区万人专业技术人员 数是 “十五” 期间表 现最好的指标,在全国 一直排在第7-9位,
高技术产业就业人员劳动生产率(万元/人) 高技术产业增加值率(%) 高技术产业增长占经济增长份额(%) 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总收入利税率(%)
标准 30 40 40 100
14 50 20 50
一级指标
科 技 促 进 经 济 社 会 发 展
二级指标 经济增长 方式转变
环境 改善
社会生活 信息化
三级指标 就业人员劳动生产率(万元/ 人) 亿元投资新增GDP(亿元/ 亿元) 综合能耗产出率(元/千克标准煤)
标 准 5000
5 3
万 人 技 术 成 果 成 交 额 ( 万 元 /万 人 )
200
万 名 R&D活 动 人 员 向 国 外 转 让 专 利 使 用 费 和 特 许 费 (万 美 元 /万 人 ) 500
一级指标
高 新 技 术 产 业 化
二级指标 高新技术 产业化 水平
高新技术 产业化 效益
三级指标 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比重(%) 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占商品出口额比重(%) 新产品销售收入占产品销售收入比重(%) 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技术性收入占全部收入比重(%)
建议
科技立项中,对科技论文纳入中国科技论文统计 范围的内蒙古作者予以优先考虑。
2011年山西省科技进步统计监测结果分析

科技活动产出
2 0 - 3 3 2 4 . 1 O - 3 . 7 7 2 3
2 1
2 4 2 5
2 3
f 1 t 2
T 2
科技活动产出水平 2 1 . 4 6 3 1 . 0 1 - 9 . 5 5 2 3
技术成果市场化 1 8 . 6 4 1 3 . 7 4 4 . 9
I
指境
蓁 7 羹 。 ≤
监测值, %
位次
2 0 1 1 正 2 0 1 0正 增 幅 2 0 1 1 年 2 0 1 0 年 变 化
4 7 . 8 6 4 7 . 5 8 0 - 2 8
1 6
1 5
1
低于全 国平均水平 3 6 . 7 2个百分点 ( 见表 4 ) 。在各地 区科技活动
产 出指数提高百分点排序 中 , 位居全 国第 1 6位 , 比2 0 1 0年下降
9 位。在科技活动产 出指数的排序 中 , 北京 、 上海 、 天津 、 广东 、 江
苏排在前 5位 , 同时也是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 全 国科技 活动产 出
2 0 l 1 年山西高新技术产业化指数为 3 2 . 6 4 %, 比2 0 1 0年增长 了5 . 3 9 个百分点 , 居于全 国末位 , 比2 0 1 0年下 降了 1 位, 低于全 国平均水平 2 5 . 4 8 个百分点( 见表 5 ) 。 在各地区高新技术产业化指 数提高百允 排序 中位居全 国第 1 0位 , 比2 0 1 0年上升 1 1 位, 但 低于全国平均增长水平 0 . 5 4个百分点 。 在高新技术产业化指数的
动投入指数 的排序 中 , 上海 、 天津、 北京、 江苏 、 广东 、 浙江 、 山东 排在前 7位 , 同时也是 高于全国平均 水平 ( 全国科技活动投入 指 数为 6 0 . 5 4 %) 的地 区。 表3 2 0 1 1 年 山西科技活动投入水平监测指标 和位次与 2 0 1 0年 比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1全国及各地区科技进步统计监测结果(一)发布时间:2012-07-102010年,我国实施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一揽子计划,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在全球经济低迷的情况下,国民经济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的进步,科学研究与技术创新领域也取得了新进展。
一、全国科技进步基本状况评价1.研发经费投入继续保持稳定增长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力度进一步加大。
全国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总量已达7062.6亿元,比上年增加1260.5亿元,增长21.7%,高于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速度一倍多。
R&D经费投入强度也进一步提升,与国内生产总值(GDP)之比达到1.76%,再创历史最高水平。
按R&D活动人员(全时当量)计算的人均经费支出为28.4万元,比上年增加3.1万元。
从活动类型看,基础研究的经费投入为324.5亿元,比上年增长20.1%;应用研究经费893.8亿元,增长22.3%;试验发展经费5844.3亿元,增长21.7%。
其中代表原创性研究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经费所占比重为17.2%,连续三年保持稳定。
从执行部门看,企业投入R&D经费5185.5亿元,比上年增长22.1%;政府属研究机构投入1186.4亿元,增长19.1%;高等学校投入597.3亿元,增长27.6%,三者所占比重分别为73.4%、16.8%和8.5%。
近年来,随着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不断深化,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越来越稳固,体现在经费投入上所占比重越来越高。
与2000年相比,企业R&D经费在各执行部门中所占比重提高了13.4个百分点。
国家财政科技支出达4114.4亿元,比上年增长27.6%,占国家财政支出的比重为4.58%。
在国家财政科技支出中,中央财政科技支出为2046.4亿元,增长24.1%;地方财政科技支出为2068.0亿元,增长31.2%。
在科技活动经费投入显著增长的同时,科技人力投入也保持着稳步增长。
据统计,R&D活动人员折合全时当量达到255.4万人年,比上年增长11.5%,其中研究人员121.1万人年,占47.4%。
按活动类型分,基础研究人员全时当量17.4万人年,占6.8%;应用研究人员33.6万人年,占13.1%;试验发展人员204.5万人年,占80.1%。
企业研究人员占全社会比重为45.7%。
2.科技产出规模不断扩大我国专利战略的实施促进了专利数量的提高。
专利申请量达到122.2万件,比上年增长25.1%,授权量达到81.5万件,比上年增长40.0%,专利拥有量达到221.6万件,比上年增长45.8%。
其中发明专利申请量39.1万件,比上年增长24.4%,发明专利授权量13.5万件,比上年增长5.2%,发明专利拥有量56.5万件,比上年增长28.9%。
全国共发表科技论文53.06万篇,比上年增长1.8%。
SCI数据库2010年世界科技论文总数为142.1万篇,收录中国科技论文为14.8万篇,占世界份额的10.4%,比上年提高了1.6个百分点,仍排在世界第2位;EI数据库2010年收录期刊论文(核心部分)总数为48.0万篇,其中中国论文为12.4万篇,占世界论文总数的25.8%,超过第2位的美国将近6个百分点,排在世界第1位;CPCI-S数据库2010年收录世界重要会议论文30.2万篇,中国作者论文3.8万篇,占世界份额的12.5%,排在世界第2位。
排在世界前五位的分别是美国、中国、德国、英国、日本。
全国共登记重大科技成果42108项,比上年增长8.8%。
从完成单位的类型看,企业完成16704项,占39.7%,是主要的重大科技成果完成单位。
从应用重大科技成果的行业看,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业占18.1%,稳居第1位;制造业占17.9%,仍排在第2位;农林牧渔业占13.9%,仍排在第3位;科学研究和综合技术服务业占10.9%,仍排在第4位,反映了重大科技成果应用与经济社会重点发展方向的一致性。
据对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技术市场统计,2010年度共签订技术合同23.0万项,比上年增加了1.6万项。
合同成交金额3906.6亿元,比上年增长28.6%,平均每份技术合同成交金额增长迅猛,达到170.1万元,比上年增长19.7%。
3.高技术产业和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快速增长高技术产业规模不断扩大。
我国规模以上高技术产业增加值达到17757.7亿元,比上年增长21.7%。
高技术产业总产值达到74708.9亿元,比上年增长23.6%。
高技术产品出口额达到4923.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0.6%,占商品出口总额的31.2%。
新产品销售收入增长明显,总量达到72863.9亿元,比上年增长25.7%,占主营业务收入的16.8%。
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增加值达到45170.7亿元,比上年增长18.2%,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劳动生产率也显著提高,比上年增长7.4%。
4.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进一步提高劳动效率进一步提高。
全社会劳动生产率4.5万元/人,比上年提高1.0万元/人。
综合能耗产出率由上年的9.3元/千克标准煤提高到9.7元/千克标准煤。
环境质量有一定改善。
废水中化学需氧量实际排放量下降3.1%;二氧化硫实际排放量比上年减少29.3万吨,降幅达1.3%。
环境污染治理取得明显效果。
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由上年的94.2%上升至95.3 %;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量达到16.2亿吨,比上年增长17.1%。
社会生活信息化水平大幅提高。
百户居民计算机拥有量32.3台/百户,比上年增长13.4%;国际互联网络用户数45730.0万户,比上年增长19.1%;移动电话用户数85900.3万户,比上年增长15.0%。
5.科技进步人力资源和物质条件有所改善万人大专以上学历人数893.0人/万人,比上年增长22.5%;科研与综合技术服务业新增固定资产749.9亿元,比上年增长8.6%;科研与综合技术服务业人均工资56376.0元,比上年增长12.4%;从技术市场吸纳技术成果金额3906.6亿元,比上年增长28.5%。
在取得以上进步的同时,通过科技进步统计监测也反映出一些问题值得重视。
一是在近年来为应对全球金融危机,宏观领域大幅度扩大资本投入规模,且总体科技投入水平有所提高的态势下,从部分科技投入指标看,各地区表现良莠不齐。
有近一半地区的R&D经费支出与GDP比例、地方财政科技支出占地方财政支出比重、企业R&D 经费支出占企业主营业务收入比重、科研与综合技术服务业新增固定资产占全社会新增固定资产比重等指标出现不同程度下降,有20个地区科研与综合技术服务业平均工资与全社会平均工资比例系数出现不同程度下降,有26个地区每名R&D活动人员新增仪器设备费出现不同程度下降。
二是全国企业R&D经费支出与主营业务收入比重较上年降低了0.03个百分点,全国新产品销售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下降了0.52个百分点,15个地区的新产品销售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不同程度低于上年,全国企业技术引进经费支出比上年下降了2.15%,有21个地区企业技术引进和消化吸收经费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低于上年。
说明企业确实受到全球金融危机影响,企业创新能力和产品竞争力有所减弱。
三是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比重延续之前6年的下降态势,今年比上年又下降0.32个百分点,18个地区的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比重、21个地区的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低于上年,全国高技术产业增加值率下降了0.37个百分点。
四是在劳动生产率和综合能耗产出率普遍提高的同时,资本生产率全面下降。
全国只有广西、北京和黑龙江的资本生产率高于上年。
在中央和地方大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之时,这些现象应引起关注。
表1:全国科技进步统计监测主要指标与上年比较指标 2010年 2009年万人专业技术人员数(人/万人)256.85255.78万人大专以上学历人数(人/万人)893.00728.72万人R&D研究人员数(人/万人)9.038.63企业R&D研究人员占全社会R&D研究人员比重(%)45.7545.36R&D经费支出与GDP比例(%) 1.76 1.70国家财政科技支出占国家财政支出比重(%) 4.58 4.23地方财政科技支出占地方财政支出比重(%) 2.15 2.15企业R&D经费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0.930.96科研与综合技术服务业新增固定资产占全社会新增固定资产比重(%)0.690.72万名R&D活动人员科技论文数(篇/万人)2072.722270.04获国家级科技成果奖项数(项)①319.00337.00万名就业人员专利申请量(项/万人)14.5810.95万名就业人员发明专利授权量(项/万人) 1.050.75万名就业人员发明专利拥有量(项/万人) 3.39 2.02万人技术成果成交额(万元/万人)291.34227.68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比重(%)②8.809.12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11.2611.22高技术产品出口额占商品出口额比重(%)31.2131.37新产品销售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16.8217.34高技术产业劳动生产率(万元/人)12.1812.16高技术产业增加值率(%)23.7724.14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劳动生产率(万元/人)21.4219.94劳动生产率(万元/人) 4.50 3.49资本生产率(万元/万元)0.350.36综合能耗产出率(元/千克标准煤)9.679.29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95.3294.24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67.1467.76化学需氧量排放达标率(%)100.0099.63二氧化硫排放达标率(%)100.00100.00百户居民计算机拥有量(台/百户)32.3128.49百人固定电话和移动电话用户数(户/百人)86.0179.49万人国际互联网络用户数(户/万人)3410.372876.96①包括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和国家技术发明奖。
②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和工业增加值均为“规模以上”数据。
二、地区综合科技进步水平评价根据综合科技进步水平指数,可以将全国31个地区划分为四类(参见图1):第一类:为综合科技进步水平指数高于全国平均水平(60.05%)的地区,和去年的排序相同,仍为上海、北京、天津、广东和江苏。
第二类:为综合科技进步水平指数低于全国平均水平(60.05%),但高于50%的地区,包括辽宁、陕西、浙江、福建、湖北、山东、黑龙江和重庆。
第三类:为综合科技进步水平指数在50%以下,但高于40%的地区,包括吉林、四川、湖南、甘肃、内蒙古、河北、山西、安徽、青海、新疆、海南、江西和河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