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中常见元素存在的影响
钢铁材料中主要元素及其对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Nb(铌)
为常用的脱氧剂。对铁素体的固溶强化作用仅次於磷,提高钢的电阻率,降低磁滞损耗,对磁导率也有所改善,为硅钢片的主要合金化元素。提高钢的淬透性和抗回火性,对钢的综合力学性能,特别是弹性极限有利。还可增强钢在自然条件下的耐蚀性。为弹簧钢和低合金高强度钢中常用的合金元素。含量较高时,对钢的焊接性不利,因焊接时飞溅较严重,有损焊缝质量,并易导致冷脆;对中、高碳钢回火时易产生石墨化
W(钨)
缩小γ相区,形成γ相圈,在a铁和γ铁中的最大溶解度分别为33%及%。强碳化物形成元素,碳化钨而耐磨
含钨高有二次硬化作用,以及增加耐磨性。其对钢淬透性、回火稳定性、力学性能及热强性的影响均与钼相似,但按重量百分数比较,其作用较钼为弱。对钢抗氧化性不利
Mo(钼)
缩小γ相区,形成γ相圈;在a铁及γ铁中的最大溶解度分别约4%及%。强碳化物形成元素
阻抑奥氏体到珠光体转变的能力最强,从而提高钢的淬透性,并为贝氏体高强度钢的重要合金化元素之一。含量约%时,能降低或抑止其他合金元素导致的回火脆性。在较高回火温度下,形成弥散分布的特殊碳化物,在二次硬化作用。提高钢的热强性和蠕变强度,含Mo2%~3%能增加耐蚀钢抗有机酸及还原性介质腐蚀的能力
当含量超过%时,经固溶处理和时效后可产生时效强化作用。含量低时,其作用与镍相似,但较弱。含量较高时,对热变形加工不利,如超%,在氧化气氛中加热,由於选择性氧化作用,在表面将形成一富铜层,在高温熔并侵蚀钢表面层的晶粒边界,在热变形加工时导致高温铜脆现象。如钢中同时含有超过铜含量1/3的镍,则可避免此种铜脆的发生,如用於铸钢件则无上述弊病。在低碳低合金钢中,特别与磷同时存在时,可提高钢的抗大气腐蚀性能。Cu2%~3%在奥氏体不锈钢中可提高其对硫酸、磷酸及盐酸等的抗腐蚀性及对应力腐蚀的稳定性
钢铁中的元素及作用

各种元素在钢铁中的作用钢铁是铁与C(碳)、Si(硅)、Mn(锰)、P(磷)、S(硫)以及少量的其他元素所组成的合金。
其中除Fe(铁)外,C的含量对钢铁的机械性能起着主要作用,故统称为铁碳合金。
它是工程技术中最重要、用量最大的金属材料。
各种元素在钢铁中有什么作用碳(Carbon)存在于所有的钢材,是最重要的硬化元素。
有助于增加钢材的强度,我们通常希望刀具级别的钢材拥有0.6%以上的碳,也成为高碳钢。
铬(Chromium)增加耐磨损性,硬度,最重要的是耐腐蚀性,拥有13%以上的认为是不锈钢。
尽管这么叫,如果保养不当,所有钢材都会生锈锰(Manganese)重要的元素,有助于生成纹理结构,增加坚固性,和强度、及耐磨损性。
在热处理和卷压过程中使钢材内部脱氧,出现在大多数的刀剪用钢材中,除了A-2,L-6和CPM 420V。
钼(Molybdenum)碳化作用剂,防止钢材变脆,在高温时保持钢材的强度,出现在很多钢材中,空气硬化钢(例如A-2,ATS-34)总是包含1%或者更多的钼,这样它们才能在空气中变硬。
镍(Nickle)保持强度、抗腐蚀性、和韧性。
出现在L-6\AUS-6和AUS-8中。
硅(Silicon)有助于增强强度。
和锰一样,硅在钢的生产过程中用于保持钢材的强度。
钨(Tungsten)增强抗磨损性。
将钨和适当比例的铬或锰混合用于制造高速钢。
在高速钢M-2中就含有大量的钨。
钒(Vanadium)增强抗磨损能力和延展性。
一种钒的碳化物用于制造条纹钢。
在许多种钢材中都含有钒,其中M-2,Vascowear,CPM T440V和420V A含有大量的钒。
而BG-42与ATS-34最大的不同就是前者含有钒按钢的用途分类一、结构钢(1)建筑及工程用结构钢简称建造用钢,它是指用于建筑、桥梁、船舶、锅炉或其他工程上制作金属结构件的钢。
(2)机械制造用结构钢--是指用于制造机械设备上结构零件的钢。
这类钢基本上都是优质钢或高级优质钢,主要有优质碳素结构钢、合金结构钢、易切结构钢、弹簧钢、滚动轴承钢等根据含碳量和用途的不同﹐这类钢大致又分为三类﹕1. 小于0.25%C为低碳钢﹐其中尤以含碳低于0.10%的08F﹐08Al等﹐由于具有很好的深冲性和焊接性而被广泛地用作深冲件如汽车﹑制罐……等﹐20G则是制造普通锅炉的主要材料﹐此外﹐低碳钢也广泛地作为渗碳钢﹐用于机械制造业﹐2. 0.25~0.60%C为中碳钢﹐多在调质状态下使用﹐制作机械制造工业的零件。
钢中常见元素对钢的各种性能影响

1、 SiSi的熔点1410℃,是缩小γ相区、形成γ相圈的元素,在α铁和γ铁中的溶解度分别为18.5%及2.15%。
Si是钢中常见元素之一,Si和氧的亲和力仅次于铝和钛,而强于Mn、Cr、V。
所以在炼钢中为常用的还原剂和脱氧剂。
为保证质量,除沸腾钢的半镇静钢外,Si在钢中含量应不小于0.10%,作为合金元素一般不低于0.4%Si在钢中不形成碳化物,而是以固溶体的形态存在于铁素体或奥氏体中。
Si固溶于铁素体和奥氏体中可起到提高它们的硬度和强度的作用,在常见元素中仅次于P,而较Mn、Ni、Cr、W、Mo、V等为强。
但Si量超过3%,将显著降低钢的塑性、韧性和延展性。
低Si含量对钢的抗腐蚀性能有显著增强作用。
Si含量为15~20%的Si铁是很好的耐酸材料,对不同温度和浓度的硫酸、硝酸都很稳定。
但在盐酸和王水的作用下稳定性很小,在HF酸中则不稳定。
高Si铸铁之所以抗腐蚀,是由于当开始腐蚀时,在其表面形成致密的SiO2薄层,阻碍着酸的进一步向内侵蚀。
含Si的钢在氧化气氛中加热时,表面也形成SiO2薄层,从而提高钢在高温时的抗氧化性。
在Cr、Cr-Al、Cr-Ni、Cr-W等钢中加Si,都将提高它们的高温抗氧化性能。
各种奥氏体不锈钢中加入约2%的Si,可以增强它们的高温不起皮性。
Mn钢加Si也可以提高它的抗氧化性。
但Si含量高时,钢的表面脱碳倾向加剧。
Si提高钢中固熔体的硬度和强度,从而提高钢的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
在普通低合金钢中,Si还可以增强钢在自然条件下的耐腐蚀性,特别时增高局部腐蚀的抗力。
Si含量较高时,对焊接性不利,并易导致冷脆,还降低钢的被切削性;对中高碳钢回火时易产生石墨化。
2、 MnMn的熔点1244℃,扩大γ相区,形成无限固熔体。
Mn与硫形成MnS,是良好的脱氧剂和脱硫剂,可防止因硫而导致的热脆现象,从而改善钢的热加工性能。
在工业用钢中一般都含有一定数量的Mn。
Mn与Fe形成固溶体,提高钢中铁素体和奥氏体的硬度和强度;同时又是碳化物的形成元素,进入渗碳体中取代一部分铁原子。
各种元素对钢材性能的影响

1、碳(C):钢中含碳量增加,屈服点和抗拉强度升高,但塑性和冲击性降低,当碳量0.23%超过时,钢的焊接性能变坏,因此用于焊接的低合金结构钢,含碳量一般不超过0.20%。
碳量高还会降低钢的耐大气腐蚀能力,在露天料场的高碳钢就易锈蚀;此外,碳能增加钢的冷脆性和时效敏感性。
2、硅(Si):在炼钢过程中加硅作为还原剂和脱氧剂,所以镇静钢含有0.15-0.30%的硅。
如果钢中含硅量超过0.50-0.60%,硅就算合金元素。
硅能显著提高钢的弹性极限,屈服点和抗拉强度,故广泛用于作弹簧钢。
在调质结构钢中加入1.0-1.2%的硅,强度可提高15-20%。
硅和钼、钨、铬等结合,有提高抗腐蚀性和抗氧化的作用,可制造耐热钢。
含硅1-4%的低碳钢,具有极高的导磁率,用于电器工业做矽钢片。
硅量增加,会降低钢的焊接性能。
3、锰(Mn):在炼钢过程中,锰是良好的脱氧剂和脱硫剂,一般钢中含锰0.30-0.50%。
在碳素钢中加入0.70%以上时就算“锰钢”,较一般钢量的钢不但有足够的韧性,且有较高的强度和硬度,提高钢的淬性,改善钢的热加工性能,如16Mn钢比A3屈服点高40%。
含锰11-14%的钢有极高的耐磨性,用于挖土机铲斗,球磨机衬板等。
锰量增高,减弱钢的抗腐蚀能力,降低焊接性能。
4、磷(P):在一般情况下,磷是钢中有害元素,增加钢的冷脆性,使焊接性能变坏,降低塑性,使冷弯性能变坏。
因此通常要求钢中含磷量小于0.045%,优质钢要求更低些。
5、硫(S):硫在通常情况下也是有害元素。
使钢产生热脆性,降低钢的延展性和韧性,在锻造和轧制时造成裂纹。
硫对焊接性能也不利,降低耐腐蚀性。
所以通常要求硫含量小于0.055%,优质钢要求小于0.040%。
在钢中加入0.08-0.20%的硫,可以改善切削加工性,通常称易切削钢。
6、铬(Cr):在结构钢和工具钢中,铬能显著提高强度、硬度和耐磨性,但同时降低塑性和韧性。
铬又能提高钢的抗氧化性和耐腐蚀性,因而是不锈钢,耐热钢的重要合金元素。
钢的五大元素

钢的五大元素引言钢是一种重要的金属材料,广泛应用于建筑、交通、机械制造等领域。
它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和耐腐蚀性,被誉为现代工业文明的基石之一。
钢的组成主要包括铁和碳,但除此之外,还存在着其他几个重要的元素对钢材的性能产生着深远影响。
这些元素被称为钢的五大元素,分别是碳、硅、锰、磷和硫。
本文将详细介绍每个元素在钢中的作用及其对钢材性能的影响。
1. 碳(C)碳是构成钢材最重要的元素之一,它可以通过控制含碳量来调节钢材的硬度和强度。
在低碳钢中,碳含量通常在0.05%以下;而高碳钢中,碳含量可以达到0.6%以上。
•硬度:增加碳含量可以提高钢材的硬度。
这是因为碳原子可以在晶格中形成固溶体,并增加晶格间距离,使得晶体结构更加紧密,从而增加了钢材的硬度。
•强度:碳的存在可以增加钢材的强度。
碳原子可以与铁原子形成固溶体,并生成强化相,如Fe3C(渗碳体),从而增加钢材的强度。
•韧性:适量的碳含量可以提高钢材的韧性。
过高或过低的碳含量都会降低钢材的韧性。
2. 硅(Si)硅是一种常见的合金元素,在钢中起到多种作用。
•脱氧剂:硅可以作为脱氧剂,与氧反应生成SiO2,有效地除去钢中的氧化物。
这有助于提高钢材的纯净度和耐蚀性。
•弥散剂:硅能够与其他合金元素形成固溶体,改善晶界结构,提高钢材的强度和韧性。
•抑制晶粒长大:适量添加硅可以抑制晶粒长大,细化晶粒尺寸,从而提高钢材在高温下的力学性能。
3. 锰(Mn)锰是一种重要的合金元素,在钢中起到多种作用。
•强化剂:锰能够与铁形成固溶体,并生成强化相,如MnS(硫化锰)和Mn3N (氮化锰),从而提高钢材的强度和硬度。
•脱氧剂:锰可以作为脱氧剂,与氧反应生成MnO,有效地除去钢中的氧化物。
这有助于提高钢材的纯净度和耐蚀性。
•抑制晶粒长大:适量添加锰可以抑制晶粒长大,细化晶粒尺寸,从而提高钢材在高温下的力学性能。
4. 磷(P)磷是一种常见的合金元素,在钢中起到多种作用。
•强化剂:适量添加磷可以提高钢材的强度和硬度。
各种合金元素对钢性能的影响

三、各种合金元素对钢性能的影响目前在合金钢中常用的合金元素有:铬(Cr),锰(Mn),镍(Ni),硅(Si),硼(B),钨(W),钼(Mo),钒(V),钛(Ti)和稀土元素(Re)等。
五大元素:硅、锰、碳、磷、硫。
五大杂质元素:氧、氮、磷、硫、氢。
1、碳(C):钢中含碳量增加,屈服点和抗拉强度升高,但塑性和冲击性降低,当碳量0.23%超过时,钢的焊接性能变坏,因此用于焊接的低合金结构钢,含碳量一般不超过0.20%。
碳量高还会降低钢的耐大气腐蚀能力,在露天料场的高碳钢就易锈蚀;此外,碳能增加钢的冷脆性和时效敏感性。
2、硅(Si):在炼钢过程中加硅作为还原剂和脱氧剂,所以镇静钢含有0.15-0.30%的硅。
如果钢中含硅量超过0.50-0.60%,硅就算合金元素。
硅能显著提高钢的弹性极限,屈服点和抗拉强度,故广泛用于作弹簧钢。
在调质结构钢中加入1.0-1.2%的硅,强度可提高15-20%。
硅和钼、钨、铬等结合,有提高抗腐蚀性和抗氧化的作用,可制造耐热钢。
含硅1-4%的低碳钢,具有极高的导磁率,用于电器工业做矽钢片。
硅量增加,会降低钢的焊接性能。
硅可提高强度、高温疲劳强度、耐热性及耐H2S等介质的腐蚀性。
硅含量增高会降低钢的塑性和冲击韧性。
3、锰(Mn):在炼钢过程中,锰是良好的脱氧剂和脱硫剂,一般钢中含锰0.30-0.50%。
在碳素钢中加入0.70%以上时就算“锰钢”,较一般钢量的钢不但有足够的韧性,且有较高的强度和硬度,提高钢的淬性,改善钢的热加工性能,如16Mn钢比A3屈服点高40%。
含锰11-14%的钢有极高的耐磨性,用于挖土机铲斗,球磨机衬板等。
锰量增高,减弱钢的抗腐蚀能力,降低焊接性能。
锰可提高钢的强度,增加锰含量对提高低温冲击韧性有好处。
4、磷(P):在一般情况下,磷是钢中有害元素,增加钢的冷脆性,使焊接性能变坏,降低塑性,使冷弯性能变坏。
因此通常要求钢中含磷量小于0.045%,优质钢要求更低些。
钢铁材料中 49种元素对钢铁性能的影响

Si(硅)
Si是炼钢过程中重要的还原剂和脱氧剂:对于碳钢中的很多材质来说,都含有0.5%以下的Si,这些Si一般是由于炼钢过程中作为还原剂和脱氧剂而带入的。
硅能溶于铁素体和奥氏体中提高钢的硬度和强度,其作用仅次于磷,较锰、镍、铬、钨、钼、钒等元素强。但含硅量超过3%时,将显著降低钢的塑性和韧性。硅能提高钢的弹性极限、屈服强度和屈服比(σs/σb),以及疲劳强度和疲劳比(σ-1/σb)等。这是硅或硅锰钢可作为弹簧钢种的缘故。
P(磷)
磷是由矿石带入钢中的,一般说磷也是有害元素。磷虽能使钢材的强度、硬度增高,但引起塑性、冲击韧性显著降低。特别是在低温时,它使钢材显著变脆,这种现象称“冷脆”。冷脆使钢材的冷加工及焊接性变坏,含磷愈高,冷脆性愈大,故钢中对含磷量控制较严。高级优质钢:P<0.025%;优质钢:P<0.04%;普通钢:P<0.085%。
随着含碳量的增加,钢材的焊接性能变差(含碳量大于0.3%的钢材,可焊性显著下降),冷脆性和时效敏感性增大,耐大气锈蚀性下降。
N(氮)
氮对钢材性能的影响与碳、磷相似,随着氮含量的增加,可使钢材的强度显著提高,塑性特别是韧性也显著降低,可焊性变差,冷脆性加剧;同时增加时效倾向及冷脆性和热脆性,损坏钢的焊接性能及冷弯性能。因此,应该尽量减小和限制钢中的含氮量。一般规定氮含量应不高于0.018%。
中碳碳素钢中加硼,由于提高了淬透性,可使厚20mm以上的钢材调质后性能大为改善,因此,可用40B和40MnB钢代替40Cr,可用20Mn2TiB钢代替20CrMnTi渗碳钢。但由于硼的作用随钢中碳的含量的增加而减弱,甚至消失,在选用含硼渗碳钢时,必须考虑到零件渗碳后,渗碳层的淬透性将低于芯部的淬透性的这一特点。
Mo,Al,Cu,W对钢铁性能的影响

Mo,Al,Cu,W对钢铁性能的影响MO元素1、可明显的提高钢的淬透性和热强性,防止回火脆性,提高剩磁和娇顽力;2、钼能使钢的晶粒细化,提高淬透性和热强性能,在高温时保持足够的强度和抗蠕变能力(长期在高温下受到应力,发生变形,称蠕变)。
结构钢中加入钼,能提高机械性能。
还可以抑制合金钢由于火而引起的脆性。
在工具钢中可提高红性。
3、钼可增加钢之最大强度及硬度,因此在合金钢中也颇为重要。
a.能改善钢在高温之抗拉及潜变强度。
b.在工作红热情况下,能使钢之硬度保持不变。
c.高速工具钢含钼,可予以较佳之切割性能。
d.合金钢中加入钼可去除回火脆性。
4、提高钢的淬透性,含量0.5%时,能降低回火脆性,有二次硬化作用。
提高热强性和蠕变强度,含量2%~3%时,提高抗有机酸及还原性介质腐蚀能力;5、钼的良好作用是:1)细化晶粒的作用比W更强,所以可降低钢的过热倾向性,提高强度、硬度、热稳定性。
2)Mo在钢中会使锻件σb、σs、HB↑,而使δ、ψ、αk↓。
提高M体回火稳定性,与Cr、Ni结合可大大提高淬透性,可细化晶粒,提高韧性,使锻造加工容易。
3)降低回火脆性,对某些结构钢可消灭回火脆性(如24CrMoV5),所以可提高强度而塑性并不降低,钼可提高钢的冲击韧性。
①又一说是合金元素(包括Mo在内)均只有抑制回火脆性的作用而不能达到消除回火脆性。
Mo的影响是:含量达0.2%即有良好作用。
所以普通合金结构钢含Mo0.25~0.4%对放置回火脆性温度范围550~600℃长期工作的钢才规定含Mo为0.5~0.6%,当含Mo量超过一定值时(对低碳钢此限为1.0%),则反而会使高温回火水冷钢变脆。
Mo钢长时间回火易变脆。
②当含P和Mo较高时,即使有Mo或W等也仍不能避免回火脆性产生。
③附带说说降低回火脆性的方法(见上段)。
4)提高钢的的矫顽力,改善磁性。
5)其碳化物也很稳定,它并阻止其它碳化物析出。
高温也很难向固溶体转移。
6)钼可代钨(因为原子量成半关系,所以可用1%Mo 代替2%W)。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碳
碳是钢铁中重要元素,它对钢铁的性能起决定性作用,由于碳的存在,才能对钢进行热处理,才能调节和改变其机械性能,碳含量高时,脆性和硬度增大,含碳低的钢韧性较好;在决定钢的品级时,往往注意到碳的含量,对碳的测定来说,炉前比炉后分析更有意义。钢中碳主要以Fe3C状态及合金元素的碳化物状态而存在,例如Mn3C、Cr3C、WC、W2C、VC等,这些统称化合碳;在铁中碳大部分呈铁的固溶体,如无定形碳、退火碳、石墨碳等,统称游离碳。碳化铁不溶于冷的和稀的非氧化性酸(硫酸、盐酸),大部分碳化物以黑色或深褐色的沉淀而沉降下来。大多数合金元素的碳化物难溶于酸内,为使其完全溶解,需采取适当的措施,例如:
2、硫
以硫化物状态存在于钢中,它易使钢产生热脆,使钢的机械性能降低,同时对钢的耐蚀性、可焊性也不利,故硫也是钢中有害元素之一;普通钢中硫不超过0.05%,优质结构钢、工具钢中不超过0.04或0.03%,高级优质钢不超过0.02%,但在易切削钢与高锰钢中可以高些;硫在钢中易偏析,因此取样时要注意代表性,硫化物在1250~1350度通氧燃烧生成SO2气体;
4、锰
在钢中主要以MnS状态存在,锰在冶炼钢铁过程中通常作为脱硫剂和脱氧剂而特意加入,锰和硫作用可防止热脆,从而提高钢的可锻性;在钢中一般含量为0.3~0.8%,含量超过0.8%即为锰合金钢,在生铁中一般为0.5~2%。高锰钢可达到13~15%,锰可溶于稀酸中,生成二价锰离子。锰含量高时在低酸度解质中遇强氧化剂易产生棕色混浊,二是含量高使溶液中其他元素的氧化难于完全,如在高锰钢中的磷;
5、磷
在钢中主要以固溶态及磷化物(Fe2P、Fe3P等)状态存在,常呈析离状态,Fe3P是一种很硬的物质,易发生冷脆现象,从而影响钢的锻接;磷是钢中有害元素之一,一般含量在0.06%以下,优质钢在0.04或0.03以下,特殊情况也有0.1%以上(如易切削结构钢);钢中绝大部分磷化物能溶于酸,但在用非氧化性酸溶解会以PH3逸出,在氧化性酸中,则生成H3PO4及H3PO3,因此在分析磷时一定要用氧化性酸溶样,并再用强氧化剂氧化H3PO3,使全部磷生成H3PO4,方能测定磷;
9、稀土
稀土是很强的脱氧剂、脱硫剂,它能消除或减弱钢中许多有害杂质的影响,钢中加入少量稀土,能提高钢的流动性,从而改善钢的质量,能显著提高不锈耐热钢的热加工塑性,结构钢中加入能提高塑性和韧性,减弱可逆回火脆性等,稀土元素性质极其相似,不易相互分离,易溶于酸中,在分析中影响主要是高价具有氧化性,对氧化还原反应有一定影响。
3、硅
在钢中主要以固溶态存在,主要以Fe2Si、FeSi或更复杂的化合物FeMnSi存在,硅和氧的亲和力仅次于铝和钛,而强于铬、锰、钒,在炼钢过程中,用作还原剂和脱氧剂。硅能增强钢的抗张力、弹性、耐酸性和耐热性,又能增大钢的电阻系数,故钢中硅一般不小于0.1;作为合金元素,一般不低于0.6%;耐酸耐热钢及弹簧钢中硅较高,而硅钢含硅量可高达4%以上;
8、铜
在钢中主要以固溶体或极微细的合金夹杂物状态存在,铜在钢中的含量一般在0.2%以下,通常它是害中有害杂质,使钢的机械性能降低,并自加热时导致金属表面氧化,影响钢的质量,但有时也特意往钢中加铜代替部分镍,如钢中加入2%以下的铜能提高退火钢的硬度,含铜0.15~0.25%的钢能提高耐大气腐蚀性,不锈钢中加入铜能提高对HCL的抗蚀性;铜不易溶于稀的HCL中,但易溶于硝酸和热的浓硫酸中,铜在比色分析中影响主要是在铜含量高时有色泽影响;
A)在加热的情况下,将钢样用盐酸或硫酸处理,直至金属部分完全溶解,然后小心加入硝酸使碳化物破坏;
B)钢样内如含有稳定的碳化物时,在用硝酸氧化之前,先行蒸发至冒硫酸烟,而后加入硝酸;
C)如钢中含有极稳定的碳化物,用上述方法不能溶解时,可将钢样用热盐酸或硝酸处理,然后与高氯酸一起在高氯酸蒸发温度下(约200度)加热,这时全部碳化物即会分解;
南京蛟龙仪器科技有限公司
中含量在0.3%以下,主要是废钢带入,不起合金元素作用,含量在0.8%以上的钢可算为镍钢,镍作为合金元素能使钢具有高级的机械性能,即可使钢具有韧性、防腐抗酸、高导磁性并使晶粒细化,提高淬透性,增加硬度等;
镍在钢中主要以固溶体和碳化物存在,与HCL或稀硫酸反应较慢,但在热浓硫酸中及稀硝酸中溶解较快,浓硝酸易使镍钝化,所以溶解低镍钢中用硝酸(1+3)或盐酸(1+1),高镍铬钢用HCL、硝酸混合酸(王水)或高氯酸,高镍钢用稀硝酸。镍在化学分析中影响主要是离子有色对比色有影响,含量高时应考虑色泽空白。
6、铬
能增强钢的机械性能和耐腐性,也可以增加钢的淬透性及淬火后的抗变形能力,从而增加钢的硬度、弹性、抗磁性、抗张力、耐蚀性、耐热性;铬能溶于热的HCL及稀H2SO4中,与浓硝酸作用由于表面生成一层氧化膜而钝化不能溶解,一般处于固溶体中的铬易溶于HCL及稀H2SO4或高氯酸中,但铬的碳化物或氮化物,一般用浓硝酸处理或经硫酸、高氯酸加热至冒烟处理才能破坏,有的甚至在H2SO4冒烟时滴加硝酸才能破坏。铬对化学分析影响:一是铬离子有色(三价为绿色,六价为金黄色),在比色时,要考虑色泽空白,二是高价铬离子有氧化剂,对某些有机显色剂有氧化作用,遇此情况应将其还原到低价,亦可用高氯酸冒烟加HCL使铬生成CrO2CL2驱除,以消除其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