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民间游戏串联教案

合集下载

幼儿园中班游戏教案《民间游戏串串串》

幼儿园中班游戏教案《民间游戏串串串》

幼儿园中班游戏教案《民间游戏串串串》
教学目标
1.培养孩子们的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2.培养孩子们的观察能力和基本语言表达能力;
3.健康体育活动练习。

教学前准备
1.宣传和介绍游戏的规则和玩法;
2.准备好游戏器材:长绳子。

教学过程
第一步:游戏介绍
教师向孩子们宣传《民间游戏串串串》的规则和玩法,并简要讲解游戏的目的和意义。

引导孩子们理解游戏中的合作、团队精神,培养孩子们在互相协作的过程中萌发出乐观、积极、创造性、自主的意识和精神,促进孩子们心理和身体的健康发展。

第二步:指导示范
教师向孩子们示范游戏的步骤和规则,让孩子们了解游戏的顺序,以及如何操作。

第三步:组队游戏
1.将孩子们分为两个小组,每个小组人数应不小于五人;
2.每个小组挑选一位“游戏领袖”,由领袖带领队员们顺序排列;
3.游戏开始时,领袖向队员们讲解游戏的规则和玩法;
4.接着,领袖手持一条长绳子,将其绕在自己的身体上,然后依次沿顺
序将绳子拧在每位队员的身上;
5.所有绳子都完成之后,领袖放下绳子,带领队员们同时尽可能多的解
开绳子,直到所有队员都解开绳子。

第四步:游戏总结
游戏结束后,让领袖和队员们一起回忆游戏中的趣味和困难,总结游戏历程中互相合作、团结的经验和体会。

教学评价
本游戏比较适合幼儿园中班的孩子,能够让孩子们在游戏中锻炼协作和团队意识,提高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游戏也需要注意孩子的安全问题,要提前检查游戏器材,确保没有任何锐利的边缘,保证孩子的身体健康和安全。

《民间游戏串串串》幼儿园中班游戏活动教案

《民间游戏串串串》幼儿园中班游戏活动教案

《民间游戏串串串》幼儿园中班游戏活动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了解和体验民间游戏的魅力,知道民间游戏的特点和价值。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幼儿的反应能力、协调能力和创新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对民间游戏的兴趣,激发幼儿热爱民间文化的情感。

二、教学内容:1. 民间游戏介绍:让幼儿了解民间游戏的概念、特点和价值。

2. 游戏串串串:学习并体验民间游戏“串串串”,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民间游戏的概念、特点和价值。

2. 示范法:教师示范游戏串串串的玩法。

3. 实践法:让幼儿亲身体验游戏串串串,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四、教学准备:1. 教具:民间游戏介绍PPT、游戏串串串道具。

2. 场地:宽敞的户外活动场地。

五、教学过程:1. 导入:讲解民间游戏的概念、特点和价值,引起幼儿兴趣。

2. 教学游戏串串串:示范游戏串串串的玩法,让幼儿跟随教师学习。

3. 实践环节:分组进行游戏串串串,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5. 结束活动:带领幼儿做适当的放松运动,结束本次活动。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游戏中的表现,评价幼儿对民间游戏的掌握程度。

2. 关注幼儿在团队合作中的反应能力、协调能力和创新能力。

3. 搜集幼儿对民间游戏的反馈意见,了解幼儿对教学活动的满意度。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幼儿参观民间文化展览,让幼儿更深入地了解民间文化。

2. 开展民间游戏主题班会,让幼儿展示自己的游戏才艺。

3. 邀请家长参与民间游戏活动,增进亲子关系。

八、教学注意事项:1. 确保游戏环节的安全性,避免幼儿在游戏中受伤。

2. 关注每个幼儿在游戏中的参与程度,尽量让每个幼儿都能得到锻炼。

3. 注重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精神,引导幼儿相互尊重、相互帮助。

九、教学反思:2. 根据幼儿的反馈意见,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3. 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了解幼儿在家庭中的表现,为教学活动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指导。

幼儿园民间游戏教案(15篇)

幼儿园民间游戏教案(15篇)

幼儿园民间游戏教案(15篇)幼儿园民间游戏教案1一、活动目标:1、练习钻的动作,发展动作的灵敏性与力量。

2、培养幼儿喜欢民间游戏的情趣。

二、活动准备:苹果、香蕉的头饰若干、布置游戏场地(城门、城墙)中间画一个直径约5米的`圆圈若干个、选择民乐作活动背景及准备操三、活动过程:1)开始部分:2)教师和幼儿骑大马念民谣,一个个从“城门”钻过到城里去玩。

3)教师请幼儿两人一组用手来搭一搭城门并边念民谣边学习游戏的开门关门规则。

4)基本部分:5)教师请一位幼儿面对墙,搭成拱形城门,其余幼儿依次钻过城门。

6)教师提出游戏规则:当念到“瞧一瞧”时,做城门者下蹲放下手关城门,并问被关住的人选择要“苹果”还是“香蕉”,幼儿选择好以后,把头饰挂在脖子上,站到城门的队伍做城门。

7)幼儿第2次做钻城门的游戏一次。

8)教师继续提出游戏玩法及规则:“苹果”和“香蕉”站在场地的一个圆圈内,相互用肩膀、臀部把对方挤出圆圈外,看圆圈外“苹果”多还是“香蕉”多就哪对胜。

9)幼儿在音乐的伴奏下做游戏一次。

10)增加城门的高度再次游戏。

11)教师小结游戏并告诉幼儿此游戏是我国的一个民间游戏,以后小朋友可以和家人、邻居玩。

四、结束部分:做放松活动,带幼儿回教室。

幼儿园民间游戏教案2【内容与要求】1.尝试运用分类的经验整理民间游戏,提高观察、比较事物异同的能力。

2.增进对民间游戏的了解,激发幼儿乐于与他人分享游戏快乐的情感。

【材料与环境创设】1、教师:幼儿自己绘画的民间游戏广告、标记2、幼儿:幼儿玩过较多的民间游戏操作材料:固体胶、水笔、民间游戏小广告【活动背景】三月初,孩子们三三两两的围在一起拿着一根绳子摆弄。

吴昕钥说:“这是飞机,这个很难的,我来教你们……”翻花绳的游戏在孩子们中间引起了高潮。

回想小时候,一个沙包,一根绳子甚至一颗石子,都会让童年的我们玩上大半天,童年那快乐、美好的民间游戏现在回忆起来仍觉得那么有趣。

如今,随着现代化、高科技玩具的出现,民间游戏对于我们的孩子来讲逐渐陌生。

《民间游戏串串串》幼儿园中班游戏活动教案

《民间游戏串串串》幼儿园中班游戏活动教案

《民间游戏串串串》幼儿园中班游戏活动教案一、活动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了解和认识我国的民间游戏,知道民间游戏的特点和价值。

2. 技能目标:通过游戏活动,培养幼儿的手眼协调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创造力。

3. 情感目标:让幼儿体验民间游戏的乐趣,增强对民间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二、活动准备1. 物质准备:民间游戏道具(如沙包、跳绳、毽子等)、音乐播放设备、游戏场地。

2. 经验准备:幼儿已有一定的民间游戏经验。

三、活动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讲解和示范,介绍本次活动内容,引发幼儿的兴趣。

2. 游戏一:沙包接力赛a. 幼儿分成两组,进行沙包接力赛。

b. 教师指导幼儿掌握沙包传递的技巧,注意安全。

3. 游戏二:跳绳拼图a. 幼儿分成两组,利用跳绳进行拼图游戏。

b. 教师引导幼儿发挥想象力,完成有趣的拼图。

4. 游戏三:毽子舞蹈a. 幼儿分成两组,用毽子进行舞蹈比赛。

b. 教师教会幼儿简单的毽子舞蹈动作,鼓励幼儿大胆表现。

5. 游戏四:民间游戏大会a. 幼儿自由选择民间游戏,进行比赛。

b.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动作不规范的地方。

6. 结束活动:教师总结本次活动的收获,对幼儿进行适当的表扬和鼓励。

四、活动延伸1. 家园共育:请家长协助,在家中开展民间游戏活动,让幼儿感受民间游戏的乐趣。

2. 环境创设:在班级环境中布置民间游戏主题墙,展示幼儿活动的照片和作品。

五、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游戏中的表现,评价其手眼协调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创造力。

2. 收集幼儿在活动中的作品,评价其对民间游戏的认知和喜爱程度。

3. 家长反馈:了解幼儿在家庭中参与民间游戏的情况,评价活动对幼儿的影响。

六、活动注意事项1. 确保活动场地安全,无障碍物,避免幼儿在游戏中受到伤害。

2. 游戏道具要质量合格,保证幼儿使用的安全性。

3. 教师在活动中要密切注意幼儿的行为,防止发生意外。

七、活动资源配置1. 民间游戏道具:沙包、跳绳、毽子等。

2. 音乐设备:音响、音乐光盘等。

中班游戏活动教案《民间游戏串串串》2篇

中班游戏活动教案《民间游戏串串串》2篇

中班游戏活动教案《民间游戏串串串》中班游戏活动教案《民间游戏串串串》精选2篇(一)活动名称:民间游戏串串串活动目标:1. 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意识和集体观念。

2. 提高幼儿的运动协调能力和观察能力。

活动准备:1. 游戏道具:绳子、彩色布条(长度适中)2. 标记:将彩色布条剪成适当长度的小段。

3. 活动场地:室内或室外空旷的场地。

活动过程:引入:1. 在整理活动前,可以先让幼儿们坐成圆形,对游戏进行简单的介绍,例如:“今天我们要一起参加一个有趣的游戏,叫做『民间游戏串串串』,大家都知道串珠子吗?今天我们要用绳子和彩色布条进行串串串游戏,需要大家一起合作哦!”游戏步骤:1. 将幼儿分成数个小组,每个小组人数合适数量(最多不超过6人),并确保每个小组中有一个指导员负责协调组织。

2. 每个小组站成一列,让前面的幼儿拿住绳子的一端,后面的幼儿拿住一个彩色布条。

3. 在指导员示范下,前面的幼儿紧紧握住绳子的一端,后面的幼儿慢慢用彩条穿过绳子的环,在绳子上用彩色布条串成一个长串。

4. 当每个小组完成串成一条长串后,让他们保持一致性节奏,一齐缓慢往前走,途中要求幼儿保持绳子的紧绷和线条的整齐。

5. 当绳子上的彩色布条串完或最后一个幼儿经过终点线时,游戏结束。

总结:1. 让幼儿对游戏体验进行分享,让他们感受到合作和团队的重要性。

2. 回顾游戏中可能出现的合作问题,并引导幼儿思考如何解决问题。

3. 比较各小组串成的长串,让幼儿讨论长串的美丽程度,并展示每个小组的成果。

注意事项:1. 指导员要对幼儿的安全进行保护,确保游戏过程中不会发生意外。

2. 游戏过程中要提醒幼儿保持队形整齐,避免混乱。

3. 为了保证每个幼儿的参与度,可以适当调整小组人数,保持小组人数合适。

中班游戏活动教案《民间游戏串串串》精选2篇(二)教案标题:游戏老鹰捉小鸡教案目标:1. 培养幼儿团队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2. 提高幼儿的身体协调能力和运动技能。

幼儿园民间游戏教案8篇

幼儿园民间游戏教案8篇

幼儿园民间游戏教案8篇这是幼儿园民间游戏教案8篇,是优秀的幼儿园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第1篇、中班民间游戏活动教案:石头剪刀布教案(附教学反思)游戏目标1、学习用脚玩石头、剪刀、布的方法。

2、训练幼儿反应的灵敏性,体验与同伴游戏的乐趣。

3、提高动作的协调性与灵敏性。

4、发展走、跑、跳等基本动作及动作的灵敏性、协调性。

5、乐于参与体育游戏,体验游戏的乐趣。

游戏过程一、介绍游戏名称和玩法1、小朋友有没有玩过石头、剪刀、布的游戏,怎么玩的?(引导幼儿复习游戏规则:石头赢剪刀,剪刀赢布,布赢石头)2、今天我们又要来玩石头剪刀布的游戏,不过今天要用脚来做石头、尖刀和布。

3、带领幼儿学习动作:两脚左右开立是布,两脚并立是石头,两脚前后开立是剪刀。

4、交代游戏规则:两个人一起玩,在起点处面对面。

先原地一边跳一边喊:“石头、剪刀、布”。

喊到最后一个字是就各自做动作,如果两人动作一样就重来。

谁赢了就向终点处跨一步,谁先到终点就是谁赢。

二、引导幼儿两两结伴游戏。

三、评价游戏结果,结束游戏。

游戏反思:《石头、剪刀、布》是一个非常传统的游戏,很多孩子都爱玩。

本节课石头、剪刀、布是孩子们非常喜欢的游戏,趣味性强,不仅能锻炼幼儿肢体动作的协调性,还能训练幼儿快速的反应能力。

他们多习惯于用手来完成,但如果用脚来做这个游戏,却比较陌生。

活动符合孩子的年龄特点且贴近幼儿的生活,孩子们都能积极、踊跃的参与到活动中来,活动不但锻炼了幼儿肢体动作的协调性,训练了幼儿反应的灵敏性,同时使他们体验到了与同伴一起活动的乐趣。

第2篇、小班民间游戏老鹰抓小鸡教案游戏玩法:鸡妈妈后面依次是小鸡仔,老鹰不抓鸡妈妈,只能突破鸡妈妈的防线,抓住最后面的小鸡后,老鹰为胜。

鸡妈妈为了防止老鹰抓住自己身后的小鸡仔,可以张开双臂,尽量拦住老鹰,不要抓捕住自己身后的小鸡仔们。

鸡妈妈在拦的同时,可以大声喊着老鹰从哪边过来了等话语,告诉自己身后的小鸡仔们。

《民间游戏串串串》教案

《民间游戏串串串》教案

《民间游戏串串串》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体验民间游戏的乐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竞争意识。

2. 通过民间游戏的学习,使学生能够锻炼身体,提高动作协调能力。

3. 培养学生对民间文化的认同感,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民间传统。

二、教学内容:1. 游戏一:跳房子2. 游戏二:弹珠子3. 游戏三:抖空竹4. 游戏四:抖嗡嗡5. 游戏五:踢毽子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各个民间游戏的基本玩法和技巧。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和在游戏中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学场地:宽敞的操场或室内活动室。

2. 教学器材:跳房子模具、弹珠子、空竹、嗡嗡、毽子等。

3. 教学资源:民间游戏教学视频、图片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讲解民间游戏的来历和意义,引起学生对民间游戏的兴趣。

2. 基本技能训练:教师示范并讲解每个游戏的基本玩法和技巧,学生跟随教师进行练习。

3. 游戏环节:学生分组进行游戏,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动作不规范的地方。

4. 比赛环节:设置比赛规则,学生进行比赛,教师评选出优胜者并给予奖励。

5. 总结与反思: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自己在游戏中的收获和不足,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参加民间游戏,锻炼身体。

6. 布置作业:让学生回家后向家人传授今天学会的民间游戏,并记录下家人的反馈意见。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民间游戏的了解和掌握程度。

2. 学生在游戏中的团队协作能力和竞争意识。

3. 学生对民间文化的认同感和传承意识。

七、教学拓展:1. 邀请民间游戏传承人来进行课堂教学,增加学生的直观感受。

2. 组织学生参观民间游戏展览,加深学生对民间游戏的了解。

3. 开展民间游戏主题的班会,让学生分享自己学会的民间游戏。

八、教学反思:1. 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在游戏中的表现,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

2.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竞争意识。

3. 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对民间文化进行传承和弘扬,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民间游戏串串串》幼儿园中班游戏活动教案

《民间游戏串串串》幼儿园中班游戏活动教案

《民间游戏串串串》幼儿园中班游戏活动教案一、活动目标1. 了解民间游戏的基本玩法和规则,培养幼儿对民间游戏的兴趣。

2. 通过参与游戏,提高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让他们在游戏中学会遵守规则,公平竞争。

4. 传承和弘扬我国民间文化,丰富幼儿的园内外生活。

二、活动重难点1. 活动重点:让幼儿了解并掌握民间游戏的基本玩法和规则。

2. 活动难点:培养幼儿在游戏中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活动准备1. 民间游戏材料:如跳绳、沙包、毽子等。

2. 游戏场地:宽敞的户外活动场地。

3. 教学课件:关于民间游戏的图片和视频。

4. 记录表格:用于记录幼儿在游戏中的表现。

四、活动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讲解和展示课件,向幼儿介绍民间游戏的历史和意义,引发幼儿对民间游戏的兴趣。

2. 教学演示:教师展示民间游戏的基本玩法和规则,让幼儿观看并理解。

3. 实践操作:幼儿在教师的指导下,分组进行民间游戏,体验游戏的乐趣。

五、活动延伸1. 家园共育:教师与家长沟通,鼓励家长带领幼儿在家中进行民间游戏,培养幼儿的家庭游戏习惯。

2. 社区参与:教师组织幼儿参观社区民间游戏活动,让幼儿深入了解民间游戏在社区中的传承与发展。

3. 创意展示:鼓励幼儿用自己的方式(如绘画、手工制作等)展示对民间游戏的理解和喜爱。

六、教学评价1. 教师观察幼儿在游戏中的表现,评价幼儿对民间游戏规则的掌握和遵守情况。

2. 教师通过与幼儿的互动,了解幼儿对民间游戏的理解和喜爱程度。

3. 家长反馈:教师向家长了解幼儿在家庭中进行民间游戏的情况,评价幼儿在家庭游戏中的表现。

七、教学内容1. 民间游戏:抖空竹、踢毽子、跳大绳等。

2. 游戏规则:讲解各个游戏的规则,让幼儿掌握并遵守。

3. 游戏技巧:教授幼儿各个游戏的技巧,提高幼儿的游戏水平。

八、教学方法1. 讲解法:教师讲解民间游戏的历史、规则和技巧。

2. 示范法:教师示范民间游戏的玩法,让幼儿观看并模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儿园民间游戏串联教案
《跨大步》
活动名称:猜拳跨步
活动目标:
1、锻炼幼儿下肢力量及灵活性,培养幼儿合作精神。

2、教会幼儿跨大步的传统玩法,培养幼儿竞争意识。

活动准备:50米场地起跑线终点线
活动过程:
一、带幼儿入场地。

二、讲解游戏玩法,认识起跑线、终点线。

三、教师与幼儿做示范
1、两个幼儿猜拳分胜负,胜者同伴向前跨越(步数提前讲好)
2、哪组幼儿提前到终点为获胜方。

3、以后依次进行,直到幼儿全部跨越完毕。

四、幼儿游戏、教师随场指导。

五、游戏结束,整理场地。

生成的新玩法活动名称:趣味运动会
活动目标:
1、进行各种跳跃游戏比赛的练习。

2、通过各种跳跃活动,发展跳跃能力,提高灵敏及协调性,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

3、培养良好的合作能力,促进相互的交流与协作,激发幼儿主动参与体育的兴趣。

活动准备:蛇形跑、模仿跳
活动过程:
一、教师带领,成一队行进教师引导幼儿进行小动物模仿
(一)、袋鼠跳重点:双脚用力蹬地跃起,双手抓紧布袋,双脚轻巧落地难点:动作协调连贯把游戏者分成四队,每队第一名幼儿站在袋子里,双手抓住袋子边,向前跳出,往返接力,最先跳完组胜利,先练习再比赛。

(二)、小青蛙运球重点:双腿用力夹球向前跃起。

难点:球不掉,动作连贯把游戏者分成四队,每队第一名幼儿站在袋子里,双手抓住袋子边,向前跳出,往返接力,最先跳完组胜利,先练习再比赛。

(三)、渡河重点:双脚连续跳跃难点:动作连续把游戏者分成人数相等的四队,成纵队面对面分别站在两端平行线后。

先由一端各队第一个幼儿开始跳,从一个圈跳到另一个圈里,跳到对岸与第一人拍手,则对岸第一人跳回,如此依次进行,最后以先渡过河的队为胜。

活动名称:跨越障碍
活动目标:
1.鼓励幼儿大胆运用多种材料建构游戏环境,培养幼儿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幼儿从中体验自主练习和成功的快乐。

2.练习跨跳等动作,发展幼儿下肢的肌肉力量和动作的协调性。

活动准备:教师用三把椅子和两根皮筋搭成两个障碍,一个高一些,另一个低一些;师幼共同准备活动材料,如短的粗绳、积木、塑料板、易拉罐、可乐瓶、油桶、大沙包、纸盒等。

活动过程
1.做准备活动幼儿跟随教师的口令,在活动场地上做伸展、下蹲、腹背、绕膝、绕脚腕、跳跃等动作。

2.引入主题
(1)、教师将幼儿带到事先搭好的两个障碍处,请幼儿排好队,
依次练习从障碍上跳过去的动作。

(2)、提问:"你们在跳老师搭的障碍时有什么感觉?"(难易不同)
(3)、引出主题:"老师搭的障碍不能让每个小朋友都满意,想一想,怎样做才能让大家都满意?"(自己来搭障碍)
3.启发和鼓励幼儿自己想办法搭障碍、过障碍
(1)、请幼儿观察教师提供的多种材料,想一想:自己选什么材料,怎样搭障碍?
(2)、鼓励幼儿用自己想的方法尝试搭障碍,过障碍。

(3)、教师进行观察,给予适宜的指导。

4.师幼进行交流和总结将幼儿集中起来,相互交流自的做法,并尝试着总结一些经验,如,障碍的高矮要适合自己,随时调整;跳较
高的障碍时要有一段助跑;跳连续障碍时,材料之间要有适当的间隔等。

5.鼓励幼儿尝试跳他人搭建的障碍鼓励幼儿把每个小朋友搭的障碍都跳一遍。

6.收拾和搬运材料教师带领幼儿一起做整理和放松运动。

活动结束,大家一起收拾和搬运活动材料。

《民间游戏串串串》
游戏目的
1、发展幼儿间合作与比赛并重的能力。

2、能与同伴一起进行集体舞表演,从中感受合作的乐趣。

3、通过游戏提高幼儿追赶奔跑能力及反应的灵敏性。

4、增强幼儿的规则意识,提高自己的自控能力。

游戏准备(材料)
1、苹果、生梨头饰各一个
2、手绢一块,小圆垫与游戏人数一样多。

游戏人数
中班幼儿11—13人。

游戏过程:
一、准备运动
幼儿排成四组,跟随教师的口令进行活动前的一系列活动准备。

然后交代游戏规则:幼儿自由组队,每组自选一名有能力的幼儿当
组长,进行游戏指导。

二、大串烧
幼儿自由结伴组队,围成一个圆圈,边拍手边念:“乒呀乒头噶”,连续三次,以最后一次为准,出手心的幼儿为一组,出手背
的幼儿为一组,两组进行拔河比赛,赢的那组上的幼儿自由推选出
两名幼儿,一名幼儿做苹果,一名幼儿做生梨,其余幼儿手拉手边
念《苹果、生梨》儿歌边进行游戏,当念到"你想吃啥"时当苹果、
生梨的两名幼儿用手套住一名幼儿,问他:“苹果、生梨你想吃啥?”该幼儿自由选择,游戏依次类推。

游戏结束后,两组幼儿进行拔河
比赛,赢的那组上的幼儿自由推选出一名幼儿做丢手绢的人,其余
幼儿围成圆圈蹲下,大家一起和丢手绢人唱丢手绢歌,唱到:"轻轻
地放在小朋友的后面"时,丢手绢人把手绢放在其中的一名幼儿后面,该幼儿发现手绢后马上去追丢手绢人,抓住后两人在圆圈中间进行《石头、剪子、布》游戏,赢的幼儿做丢手绢人,游戏依次类推,
直到每个幼儿都能轮到为止。

三、游戏小结
教师用奖励小红花的方法表扬做游戏认真的幼儿,鼓励没有得到大红花的幼儿下次继续努力。

《捉小马》
活动主题的选择:
人人都喜欢活泼、可爱的孩子,特别是对聪明、懂事、明事理、且能与人大胆交往的孩子尤为如此。

天下的父母哪一个不爱自己的
孩子?哪一个父母不在为孩子处处着想?他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聪明、能干、懂事、能健康地成长。

而幼儿的个别差异是在所难免的。


父母看到自己的孩子比别人家的孩子不会说话、不够活泼时,心中
甚为着急,但缺乏如何培养的方法。

在开展幼儿民间游戏中,我感到,民间游戏中的儿歌、童谣确是一把开启幼儿说话的"金钥匙"。

民间游戏有利于幼儿活泼开朗性格的形成情绪是对客观事情与人的
需要之间关系的反映。

情绪障碍是个体想达到本身需求时遭到外界
的阻碍或个体本身的心理冲突,是个体陷于一种挫折情境的情绪状态。

言语、语言病理学家认为,这种情绪状态会导致个体的言语和
语言问题。

反之,良好的情绪有利于幼儿活泼开朗性格的形成。

游戏目标:
1、锻炼幼儿动作敏捷性;
2、提高幼儿快速跑的能力提高幼儿参与集体游戏的兴趣。

活动准备:场地准备
游戏玩法:
玩法1:游戏开始前,大家先选一人暂时当"老虎",由"老虎"在
场地上划一个大圆圈做房子,其余的人当"小马"站在圆圈里面。


戏开始,"老虎"念儿歌"小马小马快快跑,摸摸××就回槽"。

并在
儿歌中具体指定"××"是指什么物体,所指定的物体必须是在附近
50米之内的。

儿歌念完后。

"小马"们应很快向指定地点跑去并触摸
所指定的物体,触摸后要立即往回跑。

当"小马"们全部触摸过所指
定的物体往回跑时,"老虎"便开始追捉"小马",跑回圆圈里面的"小马"就算安全回到了家,"老虎"不能再捉。

如果有"小马"被捉住,此
轮游戏结束,由被捉住的"小马"当下一轮游戏的"老虎";如果"小马"
们全部逃回圆圈,则还由原来的人发令和当"老虎",游戏继续进行。

玩法2:在原有的游戏中规定小马跑的路线及他们所用的步法,
在回到圆圈时增加难度。

附儿歌:捉小马
小马小马快快跑,摸摸××就回槽。

看了“幼儿园民间游戏串联教案”的人还看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