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混凝土柱低周疲劳损伤后的静力性能试验
《钢筋混凝土简支梁静力试验》

《钢筋混凝土简支梁静力试验》在建筑结构领域,钢筋混凝土简支梁是一种常见且重要的结构构件。
为了深入了解其力学性能和承载能力,进行静力试验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钢筋混凝土简支梁静力试验的目的主要是测定梁在各种静力荷载作用下的变形、应力分布以及破坏模式等关键参数。
通过这些数据,可以评估梁的设计合理性、验证计算理论,并为实际工程应用提供可靠的依据。
在进行试验之前,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准备工作。
首先是试件的设计与制作。
试件的尺寸、配筋等应根据试验目的和相关规范进行确定。
钢筋的规格、数量和布置要严格按照设计要求,混凝土的配合比也要精心调配,以保证其强度和性能符合预期。
制作过程中,要确保混凝土的浇筑质量,避免出现蜂窝、麻面等缺陷。
试验所采用的加载装置也是至关重要的。
常见的加载方式有液压千斤顶加载、重物堆载等。
加载装置要能够提供稳定、准确的荷载,并能够进行精确的控制和测量。
同时,还需要安装各种测量仪器,如位移计、应变片等,用于测量梁的变形和应变。
当一切准备就绪,试验就可以正式开始了。
加载过程一般按照预先制定的加载方案逐步进行。
加载初期,梁处于弹性阶段,变形较小,应力与应变呈线性关系。
随着荷载的增加,梁逐渐进入弹塑性阶段,变形开始明显增大,混凝土出现裂缝。
在加载过程中,要密切观察梁的裂缝开展情况。
裂缝的出现位置、宽度和发展趋势都是重要的观测指标。
当裂缝宽度达到一定限值或者梁的变形过大时,需要减缓加载速度,以确保试验的安全进行。
随着荷载的继续增加,梁最终可能会发生破坏。
破坏模式通常有受弯破坏、受剪破坏等。
受弯破坏时,梁的底部受拉钢筋屈服,混凝土受压区被压碎;受剪破坏则表现为梁的剪跨区出现斜裂缝,最终导致梁的剪切破坏。
通过对试验数据的分析,可以得到梁的荷载位移曲线、荷载应变曲线等。
这些曲线能够直观地反映梁的力学性能和承载能力。
例如,从荷载位移曲线中可以确定梁的屈服荷载、极限荷载以及相应的位移值。
此外,根据应变片测量的数据,可以分析梁在不同部位的应力分布情况,从而验证设计计算中的假定是否合理。
钢筋混凝土压弯构件低周疲劳损伤的抗力衰减试验研究

钢筋混凝土压弯构件低周疲劳损伤的抗力衰减试验研究
李洪泉;雷立宏
【期刊名称】《南京建筑工程学院学报》
【年(卷),期】1998(000)003
【摘要】通过钢筋混凝土压弯构件的低周疲劳损伤试验,应用损伤力学理论建立构件强度退化计算模型;根据本文有国内已有的压弯构件试验数据统计分析,得到了钢筋混凝土压弯构件循环位移与卸载至零时残余变形的回归公式;给出了强度退化公式中的参数计算方法;在此基础上,计算钢筋混凝土框架地震损伤后的层间剩余强度,为地震后损伤结构修复及抗震能力评定提供理论基础。
【总页数】8页(P10-16,32)
【作者】李洪泉;雷立宏
【作者单位】不详;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312.3
【相关文献】
1.基于概率疲劳累积损伤理论的构件抗力衰减分析 [J], 段忠东;欧进萍
2.构件低周疲劳损伤的金属磁记忆检测试验研究 [J], 刘昌奎;陈星;张兵;任吉林;董世运;陶春虎
3.考虑低周疲劳损伤效应的钢筋混凝土柱Park-Ang损伤修正模型 [J], 朱汉波;缪长青;白六涛;邵越风
4.预应力钢丝的常温蠕变与低周疲劳抗力的研究 [J], 刘云旭;朱启惠;刘澄
5.钢筋混凝土柱低周疲劳性能的试验研究 [J], 刘伯权;白绍良;徐云中;黄宗明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低周反复静力加载试验

4、试验完成阶段 (Action)
(1)试验数据处理 因为从各个仪表获得的测量数据和记录曲线一般不能直接 解答试验任务所提出的问题,它们只是试验的原始数据,需对 原始数据进行科学的运算处理才能得出试验结果。 (2)试验结果分析 试验结果分析内容是分析通过试验得出了哪些规律性的 东西,揭示了哪些物理现象。最后,应对试验得出的规律和一 些重要现象作出解释,分析它们的影响因素,将试验结果和理 论值进行比较,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并作出结论,写出试验 总结报告。总结报告中应提出试验中发现的新问题及进一步的 研究计划。
三、PDCA循环的存在范围和特点
1、存在的范围:无处不在处处在,无时不存时时存 2、特点:有序性、嵌套性、关键性、重复性 PDCA循环的关键是在A阶段,即处理阶段。它是标准化的 基础,是指导同级其它环节的关键。
四、结构试验组织计划的内容
1、试验设计阶段 (Plan) (1)反复研究试验目的,充分了解体会试验的具体任务, 进行调查研究,搜集有关资料; (2)确定试验的性质与规模。对于研究性试验,应提出本试验 拟研究的主要参量以及这些参量在数值上的变动范围,并 根据试验室的设备能力确定试件的尺寸和量测项目及量测 要求; (3)提出试验大纲
的记录及描述。这些容易被初作试验者忽视,而把主要注意力 集中在仪表读数或记录曲线上,因此应分配专人负责观察结构 的外观变化。 试件破坏后要拍照和测绘破坏部位及裂缝简图,必要时, 可从试件上切取部分材料测定力学性能,破坏试件在试验结果 分析整理之前不要过早毁弃,以备进一步核查。 (2)试验资料整理 试验资料整理是将所有的原始资料整理完善,其中特别要 注意的是试验量测数据记录和记录曲线,都作为原始数据经负 责记录人员签名后,不得随便涂改。经过处理后得到的数据不 能和原始数据列在同一表格内。 一个严格认真的科学试验,应有一份详尽的原始数据记录, 连同试验过程中的观察记录,试验大纲及试验过程中各阶段的 工作日志,作为原始资料,在有关的试验室内存档。
钢筋混凝土构件的疲劳试验研究

钢筋混凝土构件的疲劳试验研究一、研究背景钢筋混凝土构件是目前建筑结构中应用最广泛的结构形式之一,但在长期使用过程中,由于受到不同程度的外力作用,会引起构件内部的应力和位移的变化,进而导致构件产生疲劳损伤,严重影响结构的安全性和使用寿命。
因此,对于钢筋混凝土构件的疲劳性能进行研究,对于提高建筑结构的抗震性和耐久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研究方法1.试验对象的选择本研究采用的试验对象为常见的钢筋混凝土构件,如梁、柱、板等。
在选择试验对象时,应考虑其实际应用情况和受力状态,以保证试验结果的可靠性和代表性。
2.试验方案的设计试验方案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试验载荷的选择、试验频率的选择、试验温度的控制、试验样品数量的确定等。
试验载荷应根据实际应用情况和构件的受力状态进行选择,试验频率应根据实际使用情况进行确定,试验温度应根据构件的实际使用环境进行控制,试验样品数量应根据试验要求和经济效益进行确定。
3.试验数据的采集和处理试验数据的采集和处理应使用专业的试验设备和软件,如应变计、位移计、荷载仪等。
试验数据采集完成后,应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包括数据清洗、数据统计和数据分析等。
三、研究结果1.钢筋混凝土构件的疲劳性能试验结果表明,钢筋混凝土构件的疲劳性能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试验载荷、试验频率、试验温度等。
在试验载荷相同的情况下,试验频率越高,构件的疲劳寿命越短;在试验频率相同的情况下,试验载荷越大,构件的疲劳寿命越短;在试验温度较高的情况下,构件的疲劳寿命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
2.钢筋混凝土构件的疲劳寿命预测通过试验数据的分析和处理,可以预测钢筋混凝土构件的疲劳寿命。
其中,常用的预测模型有直接线性回归模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岭回归模型等。
通过对不同模型的比较和分析,可以确定最适合钢筋混凝土构件疲劳寿命预测的模型。
四、研究意义本研究对于提高钢筋混凝土构件的抗震性和耐久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试验研究,可以了解钢筋混凝土构件在不同条件下的疲劳性能和疲劳寿命,为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参考;通过预测模型的建立,可以对钢筋混凝土构件的疲劳寿命进行预测,为工程使用和维护提供依据。
钢筋混凝土柱的伪静力试验设计1101

钢筋混凝土柱的伪静力试验设计颜超 S2009041141.原型结构1.1原型图及设计参数试验原型为一钢筋混凝土柱,高度3.6m;矩形截面,截面尺寸为:800mm×800mmm, 圆形截面,直径900mm.混凝土强度C30(22/43.1,/3.14mmNfmmNftc==);纵向受力钢筋为热轧HRB435级钢(22/360,/360mmNfmmNfyy='=),直径25mm;箍筋为HPB235级钢筋,直径为12mm,间距200mm。
按1/4缩尺进行试验。
SW1 SW2图1 原形图1.2试验目的该柱位置处在建筑角点,主体建筑和裙楼交点处。
本次试验目的是研究该柱的:(1)破坏现象;(2)荷载—位移曲线;(3)混凝土、钢筋的应变等。
分析该柱的承载力是否足够,截面形式哪种最优。
2.模型设计试验模型高900mm;矩形截面,截面尺寸为:200mm×200mmm;圆形截面,直径450mm.混凝土强度C20;纵向受力钢筋为热轧HPB235级钢,直径12mm;箍筋为HPB235级钢筋,直径为6mm,间距25mm。
SW1SW2图2模型的尺寸和配筋图3.加载设备:图3加载示意图4.加载过程设计:试验加载按结构低周反复荷载静力试验的标准加载方法――荷载位移混合控制的加载方法进行.试验中,用联机数据采集系统采集钢筋应变、梁跨中点位移及竖向荷载,并用其绘制滞回曲线,与此同时,用X-Y函数记录仪绘制并监控加载。
加载过程如下:正式加载前,要先预加反复荷载两次,并控制预加载值不超过开裂荷载的30%。
施加试件预计开裂荷载的50%,并重复2次,再逐步加至100%开裂荷载;时刻关注开裂荷载的实测值,并注意观察试件的开裂情况。
试验过程中,保持反复加载的连续性、均匀性及加载或卸载速度的一致性。
采用荷载—变形双控方法加载,即试件屈服前采用荷载控制并分级(级差设计为10 KN )加载,接近开裂荷载时,级差减小为5 KN ;试件屈服后,采用变形控制加载,变形值取为屈服时试件的最大位移,并以该位移的倍数为级差加载。
钢筋混凝土用钢材轴向疲乏试验原理及方法

钢筋混凝土用钢材轴向疲乏试验原理及方法一、试验原理轴向疲乏试验是试样在弹性变形范围内,使之经受一个呈固定频率f正弦曲线周期更改的轴向拉力的作用,并使试验始终进行到试样破坏或者实现相关产品标准规定的循环周次且试样没有破坏为止。
二、试样试样符合第5章的一般规定。
在夹持部位之间的平行长度的表面不应进行任何形式的表面处理,且不应包含产品标识。
平行长度应至少为140mm或14d(二者取较大者)。
三、试验设备疲乏试验机的力值检测系统应依据GB/T16825.1校准,其静态精度等级至少应为1级,试验机应能确保最大力Fup误差范围在规定值的±2%之内,力的范围Fr误差范围在规定值的±4%之内。
四、试验程序1、与试样有关的准备工作试样夹持在试验设备中时,应确保力沿轴向传送,且没有任何弯曲力矩。
2、最大力(Fup)和力的范围(Fr)最大力(Fup)和力的范围(Fr)应在相关产品标准中给出,若相关产品标准中未给出最大力(Fup)和力的范围(Fr)的数值,可按以下参数进行试验:注:Fup和Fr,能从相关产品标准给出的最大应力(σmax)和应力范围(2σ)依照公式Fup=σmaxX Sn和公式Fr=2σa×Sn推导出来,式中:Sn是钢筋的公称横截面积。
当应力循环的最大值不大于0.6ReL(ReL为产品标准规定特征值)时,对于直径不大于28mm的钢筋,应力范围2σa=175MPa;对于直径大于28mm的钢筋,应力范围2σa=145MPa。
疲乏循环次数N 一般为200万次,也可由供需双方协商确定。
3、力和频率的稳定性试验应在恒定的最大力(Fup)、力的范围(Fr)和频率(f)下进行。
在整个试验过程中,循环载荷不应显现停止,但试验因意外而停止也允许连续试验,全部停止应在试验报告中注明;停止试验可视作无效。
4、循环周次的记录加载循环周次应当从第一个完整的循环开始记录。
5、频率在试验过程中和系列试验过程中,循环频率应保持恒定。
混凝土结构的疲劳性能评估方法

混凝土结构的疲劳性能评估方法一、前言混凝土结构是建筑中常见的结构之一,而疲劳是混凝土结构在使用过程中常见的问题之一。
疲劳会导致混凝土结构的损坏和失效,因此评估混凝土结构的疲劳性能是必要的。
本文旨在介绍混凝土结构疲劳性能评估的方法。
二、疲劳的概念和分类疲劳是指材料或结构在受到交替或周期性荷载作用下,经过一定次数的循环荷载后产生的变形和损伤。
混凝土结构的疲劳主要分为高周疲劳和低周疲劳两种。
1.高周疲劳高周疲劳是指在频率较高(大于10Hz)的循环荷载下,混凝土结构受到的疲劳损伤。
高周疲劳对混凝土结构的影响主要是引起裂缝的产生和扩展。
2.低周疲劳低周疲劳是指在频率较低(小于10Hz)的循环荷载下,混凝土结构受到的疲劳损伤。
低周疲劳对混凝土结构的影响主要是引起变形和破坏。
三、疲劳性能评估方法评估混凝土结构的疲劳性能需要进行疲劳试验和分析。
下面分别介绍疲劳试验和分析的具体方法。
1.疲劳试验疲劳试验是评估混凝土结构疲劳性能的重要手段。
疲劳试验需要在实验室中进行,其具体方法如下:(1)试件制备:按照规定的尺寸、材料和配合比制备试件。
(2)荷载加载:按照规定的荷载幅值、频率和循环次数进行荷载加载。
(3)观察记录:观察记录试件的变形和损伤情况,包括裂缝产生和扩展、变形增量等。
(4)分析结果:根据试验结果,分析试件的疲劳性能,包括疲劳寿命、疲劳裂缝扩展速率等指标。
2.疲劳分析疲劳分析是评估混凝土结构疲劳性能的重要手段。
疲劳分析需要进行理论分析和计算,其具体方法如下:(1)建立模型:建立混凝土结构的有限元模型,并根据荷载幅值、频率和循环次数进行模拟加载。
(2)分析结果:根据模拟结果,分析结构的疲劳性能,包括疲劳寿命、疲劳裂缝扩展速率等指标。
(3)修正参数:根据试验结果和分析结果,对模型进行修正和调整,以提高分析精度。
四、疲劳性能评估指标疲劳性能评估需要依据一定的指标进行。
下面介绍常用的疲劳性能评估指标。
1.疲劳寿命疲劳寿命是指混凝土结构在循环荷载下能够承受的循环次数。
钢筋混凝土柱疲劳损伤性能研究

钢筋混凝土柱疲劳损伤性能研究摘要:混凝土是现代建筑工程中最重要的结构材料之一。
许多混凝土结构除受静力荷载作用外,还受到循环荷载的作用,这使得混凝土结构的疲劳破坏成为一个广泛关注的问题。
所以研究混凝土结构在循环荷载作用下的疲劳损伤规律,为混凝土结构的疲劳设计、检测与加固提供方法与依据,保证混凝土结构的疲劳安全,是一项很重要的课题。
关键词:混凝土疲劳1、国内外研究现状混凝土结构是当今世界上使用最为广泛的结构形式之一。
有些混凝土结构如桥梁、高速公路路面、飞机跑道、核电站安全壳、重力式采油平台等大型混凝土结构,除承受静力荷载作用外还受到车辆、飞机、核动力以及风、波浪、水流等周期性或非周期性交变荷载的反复作用。
试件或构件在反复荷载的作用下,材料内部产生随时间变化的交变应变与交变应力。
经足够的应变或应力循环后,损伤累积可使试件或结构材料产生裂纹,并使裂纹扩展,形成小片脱落或断裂形式的低于静强度的疲劳破坏。
当前混凝土结构疲劳研究的主要问题可分为三个方面。
从荷载方面,建立吊车梁、火车车辆、海洋平台等的荷载谱是进行可靠度分析的基础。
目前这方面的工作正在进行。
材料方面,研究混凝土的多轴疲劳强度是一个热点。
因为工程实际中,混凝土的疲劳不仅在一个方向,有时两个方向,甚至三个方向均受到疲劳作用。
国际上,一些文献进行了双轴压及双轴拉压疲劳。
国内,大连理工大学进行了系统的双轴及三轴定侧压下的疲劳试验。
另外变幅疲劳和随机变幅疲劳也是材料疲劳特性的研究热点。
从分析理论方面,随着疲劳全过程分析和变幅疲劳的发展,产生了疲劳本构模型、疲劳累计损伤本构模型、概率理论和可靠度理论的应用。
近几十年,超声无损检测技术在检测混凝土强度、厚度、材料疲劳损伤和材料内部缺陷等方面有了更多的应用。
国内,采用超声波法、敲击法以及钻孔渗水试验相辅验证的综合检测方法,定量评价钢管混凝土的钢管内壁与混凝土之间是否密贴或者脱粘的程度。
用超声波检测不同龄期的混凝土强度,用超声波对测法对受硫酸盐腐蚀的混凝土强度进行了检测,建立了超声声速与受腐蚀混凝土强度之间的函数关系,为用超声波法检测受腐蚀混凝土强度提供了数学依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4卷 第2期2011年3月中 国 公 路 学 报China Journal of Hig hw ay and T ransportVol.24 No.2M ar.2011文章编号:1001-7372(2011)02-0062-08收稿日期:2010-07-04基金项目: 十一五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06BAJ 27B02);国家西部交通建设科技项目(2009318223093)作者简介:韩 冰(1973-),男,黑龙江双城人,副教授,工学博士,E -mail:bhan@ 。
钢筋混凝土柱低周疲劳损伤后的静力性能试验韩 冰1,钟 铭2,王元丰1(1.北京交通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北京 100044; 2.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北京 100013)摘要:针对当前公路混凝土桥梁中普遍采用的柱式桥墩的典型情况和地震作用形式,设计了试验模型和试验方法。
首先进行了低周疲劳试验,低周循环分为4个阶段,分别为弹性开裂阶段、屈服阶段和2类屈服后阶段。
然后在循环完成后分别进行静力推倒和轴心受压破坏试验,研究了柱式桥墩模型在反复荷载作用下的损伤发展以及循环完成后的承载能力和变形能力,并分析了剪跨比、轴压比和纵筋配筋率等对钢筋混凝土柱损伤发展的影响。
结果表明:水平低周疲劳效应对钢筋混凝土柱水平承载力的降低影响较大,对轴压承载力影响较小。
研究结论可为震后桥梁性能评估、加固提供理论支持。
关键词:桥梁工程;钢筋混凝土柱;模型试验;静力性能;低周疲劳;损伤;承载力中图分类号:U 448.34 文献标志码:AExperiment on Static Characteristic of Reinforced Concrete ColumnAfter Low -cyclic Fatigue DamageH AN Bing 1,ZH ONG M ing 2,WANG Yuan -feng1(1.Schoo l of Civ il Eng ineering,Beijing Jiaotong U niversity,Beijing 100044,China;2.China A cademy o f Building Resea rch,Beijing 100013,China)Abstract:Aimed at gener al sty le of pier w hich w as applied to highw ay co ncrete bridg e and acting feature of earthquake,test m odel and exper im ental method w ere desig ned.Firstly,low -cy cle fatigue test w hich inclued fo ur stages w as carried out.Fo ur steps of low -cycle lo ading w er e set inacco rdance w ith elastical cracking phase,yielding phase,and tw o phases after y ielding.A fter low -cy cle loading,static push -ov er tests and ax ial compressio n tests of the damag ed columns w ere carried out.Damage state,horizontal load -deformation and residual bearing capacity of column piers under iterative loading w ere studied.Based on the wo rk mentioned in abo ve,effects of shear -span r atio,ax ial load ratio and longitudinal reinforcement ratio on dam ag ed state of reinforced concr ete co lum ns w ere analyzed.Results sho w that the degeneration of horizo ntal bearing capacity of the column is sig nificantly influenced by ho rizontal low -cy cle fatigue effect after low -cy cle lo ading ,w hile the degener ation of v ertical bear ing capacity is little influenced by it.Research conclusions can pro vide theoretical suppo rt for evaluation and r einfor cement of bridge after seism.Key words:bridg e engineering;reinfo rced concr ete co lum n;model test;static characteristic;low -cycle fatigue;dam age;bear ing capacity0引 言各国学者进行了大量反复荷载作用下钢筋混凝土墩柱滞回试验,分别讨论了低周疲劳作用下柱的损伤发展和滞回特性[1-3],分析了轴压比[4]、抗力衰减规律[5]、裂面效应[6]、不同截面形状[7-8]的影响等,并通过所建立的恢复力计算模型[9-11]反映实际结构强度和刚度退化的力学性能。
在反复荷载试验的基础上,形成了多个钢筋约束混凝土滞回模型[12-20],用于对低周疲劳构件进行分析,并对低周疲劳作用下钢筋混凝土柱的破坏准则[21]进行了研究。
王敏[22]完成了不同轴压比下钢筋混凝土柱在固定正负位移界限之间的重复水平加载试验,并证实在柱的抗侧向力刚度随循环次数的增加而不断退化的同时,柱截面某个混凝土纤维在各个循环中所达到的压应变也随循环次数的增加而逐步有所增大。
但上述试验研究对损伤产生后钢筋混凝土柱静力性能的研究极少,而这恰恰是钢筋混凝土桥梁在地震损伤后评估、加固分析中所迫切需要的。
针对当前公路混凝土桥梁中普遍采用的典型柱式桥墩,本文中设计了试验模型,通过低周疲劳试验以及低周疲劳损伤后的静力推倒和轴心受压破坏试验,分析模型柱在反复荷载作用下的损伤性能及循环完成后的静力性能,为震后桥墩的评估、加固奠定基础。
1试验概况1.1试验目的本试验的主要目的是: 研究钢筋混凝土柱在反复荷载作用下的损伤发展; 研究钢筋混凝土柱水平滞回损伤对柱水平变形性能及承载力的影响;的影响。
1.2试验模型设计墩,其截面形式通常为矩形、圆形或矩形带圆等,纵向钢筋一般采用 级和 级(H H RB335)钢筋,配筋率通常在0.8%~4%之间,用的配筋率为1%~3%,在C20~C40之间,轴压比常在10%~30%之间,向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净厚度不小于25m m 。
根据实际的典型柱式桥墩情况,试验条件,把模型截面选为200m m 200m m 方形,墩高定为950、450mm 两种,考虑水平加载点的布置,实际墩高分别为1100、600mm 。
图1为墩高950mm 、配筋H RB335 12的试验模型大样和配筋布置,H RB400 18配筋方式与此相同。
试验中墩柱模型的实际剪跨比为4.75和2.25,属于典型的弯曲破坏型和剪弯混合破坏型桥墩。
图1试验模型大样及配筋布置(单位:mm)Fig.1Configuration of Test Model andLayout of Reinforcement (Unit:mm)本次试验重点研究不同滞回损伤对墩柱承载力和变形性能降低的影响,在固定了混凝土强度和箍筋间距的条件下,选择剪跨比、轴压比、纵筋配筋率和强度作为试验研究的基本参数。
根据试验研究要求,制作了2个短柱模型和10个钢筋混凝土墩柱模型,分别用于测试柱的实际轴压破坏荷载和低周疲劳损伤后的静力性能。
模型的具体设计参数和试验类型见表1(No.1、No.2柱为短柱模型,其余为墩柱模型)。
10个钢筋混凝土墩柱模型截面尺寸相同:高为600mm 的试件6个,包括纵筋配筋率1.356%的4个,纵筋配筋率2.545%的2个;高为1100m m 的试件4个,包括纵筋配筋率1.356%的3个,纵筋配筋率2.545%的1个。
表1模型设计参数及试验类型Tab.1Design Parameters of Model and Test Types63第2期 韩 冰,等:钢筋混凝土柱低周疲劳损伤后的静力性能试验1.3材料参数(1)混凝土强度设计等级C30,其配合比如表2所示。
表2混凝土配合比Tab.2Mixture Ratio of C oncrete材料水泥水砂石粉煤灰 级外加剂用量/(kg m-3)290175842988908.0注:水泥品种及强度等级为P.O42.5;坍落度为(170 10)mm;砂产地为河北涿州,为河砂;石产地为河北涿州,为碎卵石(粒径5~25mm);依据GB/T50081-2002,标准养护28d后,边长100mm的立方体平均抗压强度为44.7M Pa,折合为边长150mm的立方体抗压强度为42.5M Pa。
(2)钢筋的力学性能如表3所示,其中,纵筋选用H RB335 12筋和H RB400 18筋,箍筋选用Q235 6筋;柱箍筋间距100mm。
表3钢筋材料力学性能Tab.3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Steel Bar型号直径/mm屈服强度/M Pa抗拉强度/M Pa断后延伸率/% HRB4001850067523.0HRB3351240061227.5Q235632548028.01.4试验加载方案对纵筋配筋率分别为1.356%、2.545%的2个无损伤短柱(No.1、No.2柱),在3000kN微机控制自动试验压力机(YW-3000型,上海申克试验机有限公司生产)上逐步加载直至破坏。
No.1、No.2柱的轴压峰值荷载分别为1263.2、1467.6kN,可作为No.3~No.12模型柱的实际轴压破坏承载力。
对No.3柱进行静力推倒试验,N o.4~No.12柱进行周期性反复加载,横向加载装置为美国M T S公司生产的电液伺服加载系统。
低周循环情况分为4个阶段,分别为弹性开裂阶段(阶段1)、屈服阶段(阶段2)、2类屈服后阶段(阶段3、阶段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