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宾市叙州区双龙中学校20级物理第一章《机械运动》试题
2020年人教版中考物理第一章机械运动复习训练(含答案)

中考物理第一章机械运动复习训练一、选择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普通中学生使用的课桌高度约为1.8 mB.普通中学生身高约为2 mC.一元硬币的直径约为2.5 cmD.一支铅笔的长度约为15 dm2.新型飞机的研制都需要进行“风洞”试验,将飞机放在风洞中固定不动,让模拟气流迎面吹来,便可以模拟飞机在空中的飞行情况,此时飞机里的飞行员感觉飞机在飞行,则所选的参照物是()A.飞机B.地面C.飞行员D.模拟气流3.测量金属块的长度,如图所示的四种方法中,正确的是()A B C D4.小明利用最小分度值为1mm的刻度尺测量一个物体的长度,五次测量的数据分别为2.35cm、2.36cm、2.3cm,2.35cm 、2.36cm则测量结果应记为()A.2.34cmB.2.355cmC.2.36cmD.2.344cm5、一辆汽车在一座长为600米的桥上做匀速直线运动。
已知前4秒的路程为40米。
那么在第8秒时的速度是()A、5m/sB、10m/sC、12.5SD、62.5m/s6.甲、乙、丙三辆小车同时、同地向同一方向运动,它们运动的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车的速度最大B.甲车和丙车运动速度相同C.乙车的速度最少D.经过5s,跑在最前面的小车是丙7.甲乙二人同时从同一地点出发到达另一相同的地方,其中甲在前一半路程内跑步,后一半内走;乙在前一半时间内跑步,后一半时间内走,假设甲乙二人跑的速度相等,走的速度也相等,则()A.二人同时到达终点B.甲先到达终点C.乙先到达终点D.无法判断8、甲乙两车在某一平直公路上。
从同一地点同时向东运动。
他们的s-t图像。
如图所示。
做下列判断错误的是()A、甲乙两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B、甲车的速度小于乙车的速度。
C、若以乙车为参照物,甲向东运动。
D、经过4秒,甲乙相距8米。
9、为了检验人躺着和站立时身体长度是否有差异,选用下列哪种尺最合适()A. 量程3m,分度值1mmB. 量程10m,分度值1dmC. 量程30cm,分度值1mmD. 量程15cm,分度值0.5mm10、甲图是某物体运动的s-t图像,则图(乙)中能与之相对应的v-t图像是()11、一著名运动员在100米赛跑中,起跑时速度是9m/s,中途的速度是7m/s,最后冲刺的速度是11m/s,如果他的成绩是10s,则他全程的平均速度是()A、7m/sB、9m/sC、10m/sD、11m/s12.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甲、乙两个物体,甲所用时间是乙的6/5倍,甲行驶的路程是乙的3/5倍,则甲的速度是乙的()A.1/2倍B.18/25倍C.2倍D.25/18倍13.某同学在测量圆柱体周长时,采用了如下方法:把一张矩形纸条紧紧包在圆柱体的外面(纸条的边没有与圆柱体的轴垂直,如图所示),然后在纸条的重叠处用针扎个孔,再把纸条展开,用刻度尺测出两孔之间的距离,即为圆柱体的周长。
八年级物理第一章 《机械运动》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一章《机械运动》单元测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2分)1.如图是穿行在餐厅的机器人端着托盘送餐的情景。
若认为托盘是静止的,则所选择的参照物是 ( )A .地面B .机器人C .餐桌D .墙壁2.下列估测中,最接近实际的是( )A . 正常人脉搏的跳动是每秒65次B . 适合人们洗澡的水温为70℃C . 一元硬币的厚度约为0.5dmD . 教室门的高度约为2m3.“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诗句中描述“轻舟”在运动,所选择的参照物是 ( ) A. 轻舟 B. 万重山 C. 坐在轻舟上的人 D. 以上说法都不对 4.两列火车并排停在站台上,你坐在车厢中向另一列车厢观望。
突然,你觉得自己的列车缓慢向东运动。
则下列运动情况不可能发生的是( ) A .自己的车向东运动,另一列车没有运动 B .自己的车没有运动,另一列车向西运动 C .两列车都向东运动,但自己车的速度较快 D .两列车都向西运动,但另一列车的速度较慢 5.鲁迅的《社戏》中有这样的描写:“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其中“山……向船尾跑去了”所选的参照物是( ) A. 河岸 B. 山 C. 船 D. 岸边树木 6.小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运动时的位移—时间图像如图所示,则小汽车的运动情况是( ) A .在第一个10s 内以10m/s 做匀速运动 B .在第二个10s 内速度大小不变 C .在第三个10s 内前进了300mD .在前30s 内的平均速度为15m/s7.关于机械运动的概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平常所说的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于参照物来说的B .所谓参照物就是我们假设不动的物体,以它作为参考研究其它物体运动情况C .选取不同的参照物来描述同一物体的运动,其结果可以是不同的D .研究物体运动,选择地面做参照物最适宜,因为地面是真正不动的物体8.对于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v=,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运动的速度v越大,通过的路程s越长B.物体运动的速度v越大,所用的时间t越少C.物体运动的速度与路程成正比,与时间成反比D.v的大小不变,与s、t的大小无关9.某同学用同一把刻度尺对同一物体的长度进行了4次测量,结果如下:12.34cm、12.36cm、12.35cm、12.75cm,则该物体的长度应记为()A. 12.45cm B. 12.34cm C. 12.35cm D. 12.36cm10.一辆汽车以30m/s的速度从A地开往B地,然后立即返回,速度是20m/s.则汽车往返的平均速度是() A.24m/s B.25 m/s C.26 m/s D.无法判断11.若某一物体长度测量值的正确记录为1.175 m,则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为( )A. 1 m B. 1 cm C. 1 mm D. 1 dm12.下列关于误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测量时出现误差,则说明一定是出了错误B.误差是难以避免的,所以减小误差是不可能的C.在测量时,多测量几次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D.改进实验方法和采用精密的测量工具不能减少误差13.甲、乙两同学沿平直路面步行,他们运动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所示,下面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八年级物理第一章《机械运动》测试题及答案

八年级物理(wùlǐ)第一章《机械运动》测试题姓名(xìngmíng)分数(fēnshù)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xiàliè)估测中,最接近实际的是A.正常人脉搏(màibó)的跳动是每秒65次B.适合人们洗澡的水温为70℃C.一元硬币的面积约为5.0mm2 D.教室门的高度约为2m( )2.2011年11月9日,我国第一个火星探测器“萤火一号”与俄罗斯“火卫一”探测器捆绑发射。
在捆绑发射升空的过程中,以下列哪个物体为参照物,“萤火一号”是静止的A.地球B.“火卫一”探测器C.太阳D.火星( )3.甲、乙两列火车在两条平行的铁轨上匀速行驶,两车交汇时,甲车座位上的乘客从车窗看到地面上的树木向北运动,看到乙车向南运动.由此可判断A.甲、乙两车都向南运动B.甲、乙两车都向北运动C.甲车向南运动,乙车向北运动D.甲车向北运动,乙车向南运动( )4.为了检验人躺着和站立时身体长度是否有差异,选用下列哪种尺最合适A.量程3m,分度值1mm B.量程10m,分度值1dmC.量程30cm,分度值1mm D.量程15cm,分度值0.5mm( )5、一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3秒内通过36米的路程,则它在前2秒内的速度一定是A、9米/秒B、12米/秒C、4.5米/秒D、无法确定( )6.我们可以用路程来描述物体的运动,还可以从初位置到末位置作出一条线段来表示物体位置的变化.如图,某物体分别沿两条路径从M点运动到N点:第一次先从M到P,再从P到N;第二次直接从M到N.则物体的两次运动A.路程相等,位置的变化相同B.路程不等,位置的变化不同C.路程相等,位置的变化不同D.路程不等,位置的变化相同( )7.甲、乙两人同时从同一起跑线出发,同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某时刻他们的位置如图3所示,图4中能正确反映两人运动距离与时间关系的是二.填空题8.传送带正在运送货物,若选择为参照物,货物是静止的.9.早晨(z ǎo chen),“太阳从东方(D ōngf āng)升起”,这句话是以 为参照物的,“地球(d ìqi ú)又自转又公转”,是以 为参照物的.10.世界(sh ìji è)上一切物体都在 ,绝对(ju édu ì)静止的物体是 的.11.一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2 min 内通过了300 m 的路程,它运动的速度是 m/s ,这个物体在前10 s 内的速度是 m/s.12.火车的速度是54 km/h ,子弹的飞行速度为100 m/s ,那么 的速度大.13.甲、乙两车做匀速直线运动,若两车在相同时间内经过的路程之比是2∶1,则速度之比是 ,若两车经过相同路程所用的时间之比是1∶2,则速度之比是 . 14、某学习小组对一辆在平直公路上做直线运动的小车进行观测研究。
宜宾市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测试题(包含答案解析)(1)

一、选择题1.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时,下列要求错误的是()A.测量时,刻度尺要放正,有刻度的一边要紧贴被测物体B.读数时,视线应与尺面垂直C.记录测量结果时,必须在数字后面写上单位D.测量时,必须从刻度尺的零刻度线处量起2.小明骑自行车上学,先用10km/h的速度匀速骑行了前一半路程,接着用15km/h的速度匀速骑行了剩下的一半路程。
小明骑行全程的平均速度是()A.12km/h B.12.5km/h C.13km/h D.13.5km/h3.甲、乙是两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
若甲、乙两物体的速度之比为2∶3,运动所用的时间之比是2∶1,则甲、乙的通过路程之比是()A.3∶1B.3∶2C.4∶3D.3∶44.王瑞同学水平推动地面上的物体运动,物体的v t-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①物体0~1s处于静止状态②物体在第1~4s做匀速直线运动③物体在4~6s通过的路程是2.4m④物体在0~6s的平均速度是0.7m/sA.只有①正确B.只有②③正确C.只有①②③正确D.①②③④都正确5.甲、乙两小车同时同地沿同一直线匀速运动,它们的s t-图象分别如图所示,根据图象分析可知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0.6m/s v =甲,0.2m/s v =乙B .经过6s 两小车可能相距6.0mC .经过6s 两小车可能相距4.8mD .经过6s 两小车可能相距2.4m6.汽车后刹车灯的光源,若采用发光二极管LED ,则通电后亮起的时间会比采用白炽灯大约快0.5s ,故有助于后车驾驶员提前作出反应,即遇到情况时可提前0.5s 刹车。
在限速为110km/h 的高速公路上,行车安全距离约可以减少( ) A .55mB .25mC .15mD .5m7.关于运动和静止,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以同样的速度前进时,以拖拉机为参照物,联合收割机是静止的B .站在上升的观光电梯上的乘客认为电梯是静止的,是因为他以身边的乘客为参照物C .站在地球上的人认为地球同步卫星在空中静止不动,是因为他以自己为参照物D .飞机在空中加油时,若以受油机为参照物,加油机是运动的8.在《与朱元思书》中有这样一句诗句“风烟俱静,天山共色。
四川宜宾市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经典题(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1.某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由速度公式sv t=可知物体的( ) A .速度与路程成正比B .速度与时间成反比C .速度与路程成正比、与时间成反比D .速度恒定不变,与路程及时间无关2.下列有关估测中,最符合实际的是( ) A .声音在15℃的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310m /s ⨯ B .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20m /s C .橡皮从课桌掉到地上的时间的5s D .教室内课桌的高度约为80cm3.甲、乙两辆车沿着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时,它们行驶的路程s 随时间t 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
根据图像提供的信息,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甲车在做加速直线运动B .前3s 内,甲车的速度等于乙车的速度C .当t =3s 时,乙车通过的路程是90mD .当t =5s 时,甲、乙两车相距40m4.晓燕在学校春季运动会百米赛跑中以16s 的成绩获得冠军,测得她在50m 处的速度是5m/s ,到终点时的速度为7m/s ,则全程内的平均速度是( ) A .5m/sB .6m/sC .6.25m/sD .7m/s5.如图所示,甲、乙两人同时从同一地点出发,同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某时刻他们的位置如图甲所示,图中能正确反映两人运动与时间关系的是( )A .B .C .D .6.小明同学骑自行车从家到学校,他通过前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为7m/s ,通过后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为3m/s ,则他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 A .4.2m/sB .5m/sC .4.8m/sD .4.5m/s7.如图是一辆汽车做直线运动的s﹣t图象,对线段OA、AB、BC、CD所表示的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C段汽车运动的速度为15km/h B.AB段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C.CD段汽车的运动方向与OA段汽车的运动方向相同D.汽车在4h内运动的路程为30km8.某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已知它在前14路程的平均速度为1m/s,后34路程的平均速度2m/s,那么它在整个路程中的平均速度是()A.1m/s B.1.5m/s C.1.6m/s D.2m/s9.甲、乙两物体都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路程之比是1:2,它们通过时间之比是3:2,则甲、乙两物体的速度之比是()A.2:1B.1:1C.1:3D.4:110.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甲、乙两物体,它们通过的路程之比为2:3,所用的时间之比为1:2,则它们的速度之比为()A.3:4 B.4:3 C.1:1 D.1:311.为宣传“绿色出行,低碳生活”理念,三个好朋友在某景点进行了一场有趣的运动比赛。
【单元练】宜宾市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经典测试卷(含答案)(1)

一、选择题1.关于误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测量时为了减小误差可以多估读几位B .测量时通过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可以减小误差C .测量的数值和真实值可能完全相同,所以误差是可以避免的D .测量时所用的测量仪器越精密,测量结果错误越小B解析:B【详解】A .估计值只估读一位,故A 错误;B .测量时通过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可以减小误差,故B 正确;C .误差是不可避免的,故C 错误;D .测量时所用的测量仪器越精密,测量结果误差越小,故D 错误。
故选B 。
2.甲、乙两辆车沿着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时,它们行驶的路程s 随时间t 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
根据图像提供的信息,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甲车在做加速直线运动B .前3s 内,甲车的速度等于乙车的速度C .当t =3s 时,乙车通过的路程是90mD .当t =5s 时,甲、乙两车相距40m D解析:D【详解】 A .由s -t 图象可知,甲、乙两车运动的图象都是一条斜线,表示其运动的路程与时间成正比,所以甲、乙两车都在做匀速直线运动。
故A 错误;BC .由s -t 图象可知,前3s 内,甲车运动的路程s 甲=90m ,乙车运动的路程为s 乙=90m-60m=30m则甲车的速度90m 30m/s 3ss v t ===甲 乙车运动的速度 30m 10m/s 3ss v t ===乙乙 比较可知,前3s 内,甲车的速度大于乙车的速度,故BC 错误;D.当t=5s时,甲车通过的路程s甲=v甲t=30m/s×5s=150m乙车通过的路程s乙=v乙t=10m/s×5s=50m由s-t图象可知,两车同时运动,且开始运动时两车相距s0=60m,故甲、乙两车相距0150m60m50m40ms s s s∆=--=--=甲乙故D正确。
故选D。
3.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传统体育项目,运动员奋力划浆,龙舟飞速前进。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以龙舟上的运动员为参照物,该龙舟是运动的B.以龙舟上的运动员为参照物,河岸是运动的C.以龙舟为参照物,河岸是静止的D.以河岸为参照物,龙舟是静止的B解析:B【详解】A.以龙舟上的运动员为参照物,龙舟相对运动员的位置没有变化,该龙舟是静止的,故A错误;B.以龙舟上的运动员为参照物,河岸相对运动员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河岸是运动的,故B正确;C.以龙舟为参照物,河岸相对龙舟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河岸是运动的,故C错误;D.以河岸为参照物,龙舟相对河岸的位置发生了变化,龙舟是运动的,故D错误。
宜宾市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经典测试卷(含答案)(1)

一、选择题1.如图所示,小学从“东外环怪坡”上骑自行车下来,他并没有蹬踏板,却发现自行车越越快,根据这一生活现象,同学们提出的最有探究价值的科学问题是()A.自行车从山坡上向下运动的速度是否越来越大?B.物体沿斜面向下运动通过的路程是怎样变化的?C.自行车从山坡上向下运动的速度与那些因素有关?D.物体沿斜面向下运动的过程中速度是怎样变化的?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只要测量方法正确就不会有误差B.误差是难免的,所以减少误差是不可能的C.选用精密的仪器,改进测量方法,可减少误差D.如果测量次数非常多,取平均值,误差就不存在了3.甲、乙两同学从同一地点同时向相同方向做直线运动,他们通过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A.在0~10s内,乙同学的速度为10m/sB.在0~20s内,两同学的平均速度相筝C.两同学在0~15s内都做匀速直线运动D.在0~15s内,乙同学追上甲同学并在100m处相遇4.两个做匀速直线的物体甲、乙,它们的速度之比是2:3,通过的路程之比为是3:5,那么甲、乙两物体的运动时间之比是()A.2:5B.5:2C.9:10D.5:85.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传统体育项目,运动员奋力划浆,龙舟飞速前进。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以龙舟上的运动员为参照物,该龙舟是运动的B.以龙舟上的运动员为参照物,河岸是运动的C .以龙舟为参照物,河岸是静止的D .以河岸为参照物,龙舟是静止的6.一段路程长为s ,一辆汽车通过前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为v 1,通过后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为v 2,则汽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A .122v v +B .123v v C .12122v v v v + D .121232v v v v + 7.2020年10月1日,百度自动驾驶出租车服务在北京全面开放,妈妈带小明在手机上下单免费试乘,车在行驶过程很平稳,小明认为自己是运动的,则他选择的参照物可能是( )A .妈妈B .车玻璃C .汽车座椅D .路旁的树木 8.图为某高速公路上区间测速的警示牌,“区间测速”是指在某一段路程中进行全程测量平均速度,根据这两块警示牌,小汽车通过这个区间的时间( )A .不应超过12minB .不应短于12minC .不应超过20minD .不应短于20min 9.甲、乙两物体,同时从同一地点沿直线向同一方向运动,它们的s -t 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2~4s 内乙做匀速直线运动B .第3s 时乙的速度比甲快C .0~4s 内乙的平均速度为2m/sD .甲、乙相遇时,他们速度相等10.如图所示是甲、乙两个物体做直线运动时的速度与时间图象,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甲做匀速直线运动B.乙做加速直线运动C.第20s 末,甲、乙速度相同D.0~20s,两个物体所走的路程相同11.在一年一度的四会市“端午龙舟赛”中,有人对某组在平行赛道上比赛的甲乙两队龙舟的速度与时间关系进行了仔细研究,得出了甲乙的速度与时间关系图像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0-t1时刻,甲队在做匀速直线运动B.0-t1时刻甲队与乙队运动的距离相等C.t1时刻甲乙两队的速度相等D.t1时刻甲运动速度比乙运动速度大12.用斜面和滑块做“测物体的平均速度”实验,当滑块自顶端出发时开始计时,滑至斜面底端时停止计时,如图所示。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1章《机械运动》测试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1章《机械运动》测试试题(含答案)第1章《机械运动》测试题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下列现象中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A.一江春水向东流B.五四运动C.海水奔腾D.春风拂面2.下列长度测量的数据用的是同一刻度尺测量的是()①0.39dm ②6.85cm ③11.0mm ④2.76m ⑤8.26mm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④⑤3.某次体检时测得小明的身高是1.650 m,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毫米 B.测量结果准确到厘米C.0.650m是估读值 D.末位数字零可以省去不写4.下列有关误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选用精密的仪器测量可以避免误差 B.误差就是测量中产生的错误C.只要认真测量,就可以避免误差 D.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5.甲、乙两物体都做匀速直线运动,甲、乙路程之比为1:2,时间之比为2:3,则通过的速度之比是()A.1:1 B.1:2 C.4:3 D.3:46.PM2.5是指空气中直径很小的颗粒,其直径还不到人的头发丝粗细的二十分之一。
PM2.5中的“2.5”是表示颗粒直径的数值,关于它的单位,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A.米 B.分米 C.厘米 D.微米7.下列物体的长度最接近2m的是()A.铅笔的长度B.课桌的高度C.黑板的长度D.教室门的高度8.描述宇宙天体间的距离,最常用的单位是()A.年B.光年C.纳米 D.千米9.5月31日,牙买加短跑运动员博尔特在纽约锐步田径大奖赛上创造了9秒72的最新100m世界纪录,他在100m决赛时的最快速度大约为()A.l0cm/s B.10dm/s C.l0m/s D.10km/s10.第17届亚运会10月4日在韩国仁川胜利闭幕,我国体育代表团以151枚金牌轻松实现亚运金牌榜九连冠.中国选手吴敏霞、施廷懋以总分318.60获得女子双人3米板冠军.如图所示的是她们比赛时的场景,说她们同步,是指()1 / 5A.她们相对于跳台始终是静止的B.吴敏霞相对于施廷懋始终是静止的C.施廷懋相对于吴敏霞始终是运动的D.她们相对于水面始终是静止的11.物体沿直线运动,前一半路程用时为6s,平均速度为20m/s,后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为30m/s,则物体在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为()A.25m/s B.10m/s C.50m/s D.24m/s二、多选题(每小题至少有两个正确答案)12.观察身边的物理现象——下列估测与实际不相符的是()A.演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所需的时间约为47sB.我们所用物理教材的宽度约为25cmC.初中物理课本一页纸的厚度约为0.008mmD.课桌的高度约为1.5 m13.鲁迅的《社戏》中有他乘船的描写“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其中“山……向船尾跑去了”所选择的参照物是()A.山 B.船 C.河岸 D.流水14.关于误差,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误差是测量中的错误B.只要方法正确,仪器精良,误差就可以消除C.选用精密的仪器,改进实验方法,可减小误差D.误差是测量时态度不认真而引起的15.观察图的烟和小旗,关于甲、乙两车相对于房子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宜宾市叙州区双龙中学校20级《机械运动》试卷
出题人:李光怀 班级 : 姓名: 总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24分)
1.下列估测中,最接近实际的是( )
A.正常人脉搏的跳动是每秒65次
B.适合人们洗澡的水温为70℃
C.一元硬币的厚度约为0.5dm
D.教室门的高度约为2m 。
2. 2017年4月,我国的“天舟一号“货运飞船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成功对接,首次完成推进剂在轨补加试验,实现了空间推进领域的一次重大技术跨越。
如图是它们成功对接时的情形。
此时若认为“天宫二号“是静止的,则所选的参照物是( )A .太阳 B .月亮 C .天宫二号 D .天舟一号
3. 机械运动是自然界最普遍的一种运动,如图所示的各种运动中,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
A .行星转动
B .鲜花怒放
C .骏马奔腾
D .枯叶飘落 4. 如图所示,岸上旗子和甲、乙两船上的旗子随风飘动,下列说法正确的( ) A .甲一定向左运动 B .乙一定向右运动 C .甲一定静止 D .乙一定向左运动
5.
对于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
v=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物体运动的速度v 越大,通过的路程s 越长
B .物体运动的速度v 越大,所用的时间t 越少
C .物体运动的速度与路程成正比,与时间成反比
D .v 的大小不变,与s 、t 的大小无关
6. 某同学用同一把刻度尺对同一物体的长度进行了4次测量,结果如下:12.34cm 、12.36cm 、12.35cm 、12.75cm ,则该物体的长度应记为( ) A . 12.45cm B . 12.34cm C . 12.35cm D . 12.36cm
7. 一辆汽车以30m/s 的速度从A 地开往B 地,然后立即返回,速度是20m/s .则汽车往返的平均速度是( )
A .24m/s
B .25 m/s
C .26 m/s
D .无法判断。
8. 下列四个成语都是描述物体的运动快慢,其中物体运动快慢最明确的是( ) A .一日千里 B .离弦之箭 C .姗姗来迟 D .风驰电掣
二、不定项选择题(每题3分,选不全得2分扣1分,有错误选项不得分,共6分) 9. 下列关于误差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 . 测量时出现误差,则说明一定是出了错误 B . 误差是难以避免的,故减小误差是不可能的
C . 在测量时,多测量几次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
D . 改进实验方法不能减少误差 10. 如图所示的图象中,描述的不是同一种运动形式的是( )
A . A 与
B B . A 与
C C . C 与
D D . B 与C 三、填空题(每空2分,共32分)
11.诗人用语言的韵律和意境赞美运动;画家用形态和色彩描绘运动;音乐家用旋律和节奏表现运动。
物理学中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__________的改变称为机械运动,这里所说的另一个物体,即事先选定的标准物体,叫做___________。
12. 单位换算:(1)2.54m= μm . (2)15m/s= km/h . 13. 小明用刻度尺测物体的长度,如图所示 ,他所用的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物体 的长度是 .
14. 成绵乐高铁开通两年来,极大地促进了沿线经济发展。
列车启动后,坐在车上的小明同学觉得站在站台上的安全员在向后运动,他所选择的参照物是______________(写出一个即可);行李架上的物品相对于列车是__________(选填“静止”或“运动”)的。
15. “龟兔赛跑”中,在比赛开始后,“观众”通过相同时间比较路程,认为跑在前面的兔子运动快;由于兔子麻痹轻敌,中途睡了一觉,“裁判员”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判定最先到达终点的乌龟运动快。
物理学中用__________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程度。
16. 小车拖动纸带沿长木板做直线运动,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分别打出如图所示的点,
图中表示小车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图:____ ____,变速运动的是: 。
17. 在北京四环路某处有如上右图所示的两个交通标志牌,其中方牌的含义是__ __ _,圆牌的含义是_____.请根据图中两个交通标志牌的含意,计算一下,在遵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汽车从标志牌到该出口最快需要______ s .
18.车速为80Km/h 的意思: 。
四、探究实验题(每空2分,共16分)
19. 实验题:某课外小组的同学为了研究蜗牛的运动情况,将蜗牛放在刻度尺上让其沿着刻度尺爬行,并每隔10s 拍摄记录蜗牛的位置,拼成如图所示的图片。
同学们依据此图片的情景,列表如下。
(1)请你根据图,把表格中的内容补充完整:
(2)根据上表的数据,你可得出蜗牛是做__________运动,(填“匀速”或“变速”)蜗牛在前30s 内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cm/s ,整个50s 内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cm/s 。
20.实验题:某同学用如图所示的方法测量正方体木板的边长。
他在测量中的错误有: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计算题(21题、22题7分,23题8分,共22分)
21.甲乙两地的距离是900km ,一列火车从甲地早上7:30出发,在当日16:30到达乙地.列车行驶途中以90km/h 的速度匀速通过长度为1.2km 的桥梁,列车全部通过桥梁的时间是1min . 求:
(1)火车从甲地开往乙地的平均速度是多少km/h ? (2)火车的长度是多少米?
22.“区间测速”目前在全国大部分高速路实行。
所谓的“区间测速”,就是在两监测点安装监控和测速探头,测出同一辆车通过两个监测点的时间,再根据两点间的距离算出该车在这一区间路段的平均车速,如果这个平均车速超过了该路段的最高限速,即被判为超速。
若监测点A 、B 相距30 km,一辆轿车通过监测点A 的速度为100 km/h,通过监测点B 的速度为110 km/h,通过两个监测点的时间如图所示,该路段最高限速120 km/h 。
(1)原来检测的方法是监控探头判断通过监测点时的车速。
如果按原来的方法,该轿车通过监测点A 、B 时会不会判为超速?
(2)通过计算说明,采用“区间测速”,这辆轿车会不会被判为超速?
(3)据统计,全国发生的车祸中,有超过四分之一是超速引起的。
为劝导驾驶员不要超速行驶,请你设计一条劝导语。
23. 汽车遇到意外情况时,紧急停车要经历司机的反应和制动两个过程,汽车在司机的反应过程中作匀速直线运动,在制动过程做变速直线运动,如图所示。
若汽车以72km/h 的速度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紧急停车时,在反应过程中所用的时间为0.7s ,制动过程中所用的时间为2.3s ,制动过程中通过的距离为16m 。
(1)汽车在反应过程中汽车行驶的距离为多少m ?
(2)汽车在制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为多少m/s ?(保留两位小数) (3)紧急停车全程的平均速度为多少m/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