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北京中考数学压轴题的9种出题形式

合集下载

2019届中考数学压轴题及解题技巧

2019届中考数学压轴题及解题技巧

2019届中考数学压轴题及解题技巧压轴类型一、相似图形综合题1、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O为原点,四边形ABCO是矩形,点A,C的坐标分别是A(0,2)和C(2,0),点D是对角线AC上一动点(不与A,C重合),连结BD,作DE⊥DB,交x轴于点E,以线段DE,DB为邻边作矩形BDEF.(1)填空:点B的坐标为(2,2);(2)是否存在这样的点D,使得△DEC是等腰三角形?若存在,请求出AD的长度;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①求证:=;②设AD=x,矩形BDEF的面积为y,求y关于x的函数关系式(可利用①的结论),并求出y的最小值.【分析】(1)求出AB、BC的长即可解决问题;(2)存在.连接BE,取BE的中点K,连接DK、KC.首先证明B、D、E、C四点共圆,可得∠DBC=∠DCE,∠EDC=∠EBC,由tan∠ACO==,推出∠ACO=30°,∠ACD=60°由△DEC是等腰三角形,观察图象可知,只有ED=EC,推出∠DBC=∠DCE=∠EDC=∠EBC=30°,推出∠DBC=∠BCD=60°,可得△DBC是等边三角形,推出DC=BC=2,由此即可解决问题;(3)①由(2)可知,B、D、E、C四点共圆,推出∠DBC=∠DCE=30°,由此即可解决问题;②作DH⊥AB于H.想办法用x表示BD、DE的长,构建二次函数即可解决问题;【解答】解:(1)∵四边形AOCB是矩形,∴BC=OA=2,OC=AB=2,∠BCO=∠BAO=90°,∴B(2,2).故答案为(2,2).(2)存在.理由如下:连接BE,取BE的中点K,连接DK、KC.∵∠BDE=∠BCE=90°,∴KD=KB=KE=KC,∴B、D、E、C四点共圆,∴∠DBE=∠DCE,∠EDC=∠EBC,∵tan∠ACO==,∴∠ACO=30°,∠ACB=60°①如图1中,当E在线段CO上时,△DEC是等腰三角形,观察图象可知,只有ED=EC,∴∠DBE=∠DCE=∠EDC=∠EBC=30°,∴∠DBC=∠BCD=60°,∴△DBC是等边三角形,∴DC=BC=2,在Rt△AOC中,∵∠ACO=30°,OA=2,∴AC=2AO=4,∴AD=AC﹣CD=4﹣2=2.∴当AD=2时,△DEC是等腰三角形.②如图2中,当E在OC的延长线上时,△DCE是等腰三角形,只有CD=CE,∠DBC=∠DEC=∠CDE=15°,∴∠ABD=∠ADB=75°,∴AB=AD=2,综上所述,满足条件的AD的值为2或2.(3)①由(2)可知,B、D、E、C四点共圆,∴∠DBE=∠DCO=30°,∴tan∠DBE=,∴=.②如图2中,作DH⊥AB于H.在Rt△ADH中,∵AD=x,∠DAH=∠ACO=30°,∴DH=AD=x,AH==x,∴BH=2﹣x,在Rt△BDH中,BD==,∴DE=BD=•,∴矩形BDEF的面积为y=[]2=(x2﹣6x+12),即y=x2﹣2x+4,∴y=(x﹣3)2+,∵>0,∴x=3时,y有最小值.【点评】本题考查相似形综合题、四点共圆、锐角三角函数、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勾股定理、二次函数的性质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学会添加辅助线,证明B、D、E、C四点共圆,学会构建二次函数解决问题,属于中考压轴题.2、我们知道,三角形的内心是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过三角形内心的一条直线与两边相交,两交点之间的线段把这个三角形分成两个图形.若有一个图形与原三角形相似,则把这条线段叫做这个三角形的“內似线”.(1)等边三角形“內似线”的条数为 3 ;(2)如图,△ABC中,AB=AC,点D在AC上,且BD=BC=AD,求证:BD是△ABC的“內似线”;(3)在Rt△ABC中,∠C=90°,AC=4,BC=3,E、F分别在边AC、BC上,且EF是△ABC 的“內似线”,求EF的长.【分析】(1)过等边三角形的内心分别作三边的平行线,即可得出答案;(2)由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得出∠ABC=∠C=∠BDC,∠A=∠ABD,证出△BCD∽△ABC,再由三角形的外角性质证出BD平分∠ABC即可;(3)分两种情况:①当==时,EF∥AB,由勾股定理求出AB==5,作DN⊥BC于N,则DN∥AC,DN是Rt△ABC的内切圆半径,求出DN=(AC+BC﹣AB)=1,由几何平分线定理得出=,求出CE=,证明△CEF∽△CAB,得出对应边成比例求出EF=;②当==时,同理得:EF=即可.【解答】(1)解:等边三角形“內似线”的条数为3条;理由如下:过等边三角形的内心分别作三边的平行线,如图1所示:则△AMN∽△ABC,△CEF∽△CBA,△BGH∽△BAC,∴MN、EF、GH是等边三角形ABC的內似线”;故答案为:3;(2)证明:∵AB=AC,BD=BC=AD,∴∠ABC=∠C=∠BDC,∠A=∠ABD,∴△BCD∽△ABC,又∵∠BDC=∠A+∠ABD,∴∠ABD=∠CBD,∴BD平分∠ABC,即BD过△ABC的内心,∴BD是△ABC的“內似线”;(3)解:设D是△ABC的内心,连接CD,则CD平分∠ACB,∵EF是△ABC的“內似线”,∴△CEF与△ABC相似;分两种情况:①当==时,EF∥AB,∵∠ACB=90°,AC=4,BC=3,∴AB==5,作DN⊥BC于N,如图2所示:则DN∥AC,DN是Rt△ABC的内切圆半径,∴DN=(AC+BC﹣AB)=1,∵CD平分∠ACB,∴=,∵DN∥AC,∴=,即,∴CE=,∵EF∥AB,∴△CEF∽△CAB,∴,即,解得:EF=;②当==时,同理得:EF=;综上所述,EF的长为.【点评】本题是相似形综合题目,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三角形的内心、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的内切圆半径等知识;本题综合性强,有一定难度.3、已知正方形ABCD,点M边AB的中点.(1)如图1,点G为线段CM上的一点,且∠AGB=90°,延长AG、BG分别与边BC、CD 交于点E、F.①求证:BE=CF;②求证:BE2=BC•CE.(2)如图2,在边BC上取一点E,满足BE2=BC•CE,连接AE交CM于点G,连接BG 并延长CD于点F,求tan∠CBF的值.【分析】(1)①由正方形的性质知AB=BC、∠ABC=∠BCF=90°、∠ABG+∠CBF=90°,结合∠ABG+∠BAG=90°可得∠BAG=∠CBF,证△ABE≌△BCF可得;②由RtABG斜边AB中线知MG=MA=MB,即∠GAM=∠AGM,结合∠CGE=∠AGM、∠GAM=∠CBG知∠CGE=∠CBG,从而证△CGE∽△CBG得CG2=BC•CE,由BE=CF=CG可得答案;(2)延长AE、DC交于点N,证△CEN∽△BEA得BE•CN=AB•CE,由AB=BC、BE2=BC•CE知CN=BE,再由==且AM=MB得FC=CN=BE,设正方形的边长为1、BE=x,根据BE2=BC•CE求得BE的长,最后由tan∠CBF==可得答案.【解答】解:(1)①∵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AB=BC,∠ABC=∠BCF=90°,∴∠ABG+∠CBF=90°,∵∠AGB=90°,∴∠ABG+∠BAG=90°,∴∠BAG=∠CBF,∵AB=BC,∠ABE=∠BCF=90°,∴△ABE≌△BCF,∴BE=CF,②∵∠AGB=90°,点M为AB的中点,∴MG=MA=MB,∴∠GAM=∠AGM,又∵∠CGE=∠AGM,∠GAM=∠CBG,∴∠CGE=∠CBG,又∠ECG=∠GCB,∴△CGE∽△CBG,∴=,即CG2=BC•CE,由∠CFG=∠GBM=∠BGM=∠CGF得CF=CG,由①知BE=CF,∴BE=CG,∴BE2=BC•CE;(2)延长AE、DC交于点N,∵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AB∥CD,∴∠N=∠EAB,又∵∠CEN=∠BEA,∴△CEN∽△BEA,∴=,即BE•CN=AB•CE,∵AB=BC,BE2=BC•CE,∴CN=BE,∵AB∥DN,∴==,∵AM=MB,∴FC=CN=BE,不妨设正方形的边长为1,BE=x,由BE2=BC•CE可得x2=1•(1﹣x),解得:x1=,x2=(舍),∴=,则tan∠CBF===.【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相似形的综合问题,熟练掌握正方形与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是解题的关键.4、阅读理解:如图①,在四边形ABCD中,AB∥DC,E是BC的中点,若AE是∠BAD的平分线,试判断AB,AD,DC之间的等量关系.解决此问题可以用如下方法:延长AE交DC的延长线于点F,易证△AEB≌△FEC,得到AB=FC,从而把AB,AD,DC转化在一个三角形中即可判断.AB、AD、DC之间的等量关系为AD=AB+DC ;(2)问题探究:如图②,在四边形ABCD中,AB∥DC,AF与DC的延长线交于点F,E 是BC的中点,若AE是∠BAF的平分线,试探究AB,AF,CF之间的等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3)问题解决:如图③,AB∥CF,AE与BC交于点E,BE:EC=2:3,点D在线段AE上,且∠EDF=∠BAE,试判断AB、DF、CF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分析】(1)延长AE交DC的延长线于点F,证明△AEB≌△FEC,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到AB=FC,根据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得到DF=AD,证明结论;(2)延长AE交DF的延长线于点G,利用同(1)相同的方法证明;(3)延长AE交CF的延长线于点G,根据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得到△AEB∽△GEC,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得到AB=CG,计算即可.【解答】解:(1)如图①,延长AE交DC的延长线于点F,∵AB∥DC,∴∠BAF=∠F,∵E是BC的中点,∴CE=BE,在△AEB和△FEC中,,∴△AEB≌△FEC,∴AB=FC,∵AE是∠BAD的平分线,∴∠DAF=∠BAF,∴∠DAF=∠F,∴AD=DC+CF=DC+AB,故答案为:AD=AB+DC;(2)AB=AF+CF,证明:如图②,延长AE交DF的延长线于点G,∵E是BC的中点,∴CE=BE,∵AB∥DC,∴∠BAE=∠G,在△AEB和△GEC中,,∴△AEB≌△GEC,∴AB=GC,∵AE是∠BAF的平分线,∴∠BAG=∠FAG,∵AB∥CD,∴∠BAG=∠G,∴∠FAG=∠G,∴FA=FG,∴AB=CG=AF+CF;(3)AB=(CF+DF),证明:如图③,延长AE交CF的延长线于点G,∴△AEB∽△GEC,∴==,即AB=CG,∵AB∥CF,∴∠A=∠G,∵∠EDF=∠BAE,∴∠FDG=∠G,∴FD=FG,∴AB=CG=(CF+DF).【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正确作出辅助性、灵活运用相关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是解题的关键.压轴类型二、二次函数综合题1、已知直线y=kx+b与抛物线y=ax2(a>0)相交于A、B两点(点A在点B的左侧),与y轴正半轴相交于点C,过点A作AD⊥x轴,垂足为D.(1)若∠AOB=60°,AB∥x轴,AB=2,求a的值;(2)若∠AOB=90°,点A的横坐标为﹣4,AC=4BC,求点B的坐标;(3)延长AD、BO相交于点E,求证:DE=CO.【分析】(1)如图1,由条件可知△AOB为等边三角形,则可求得OA的长,在Rt△AOD 中可求得AD和OD的长,可求得A点坐标,代入抛物线解析式可得a的值;(2)如图2,作辅助线,构建平行线和相似三角形,根据CF∥BG,由A的横坐标为﹣4,得B的横坐标为1,所以A(﹣4,16a),B(1,a),证明△ADO∽△OEB,则,得a的值及B的坐标;(3)如图3,设AC=nBC由(2)同理可知:A的横坐标是B的横坐标的n倍,则设B(m,am2),则A(﹣mn,am2n2),分别根据两三角形相似计算DE和CO的长即可得出结论.【解答】解:(1)如图1,∵抛物线y=ax2的对称轴是y轴,且AB∥x轴,∴A与B是对称点,O是抛物线的顶点,∴OA=OB,∵∠AOB=60°,∴△AOB是等边三角形,∵AB=2,AB⊥OC,∴AC=BC=1,∠BOC=30°,∴OC=,∴A(﹣1,),把A(﹣1,)代入抛物线y=ax 2(a>0)中得:a=;(2)如图2,过B作BE⊥x轴于E,过A作AG⊥BE,交BE延长线于点G,交y轴于F,∵CF∥BG,∴,∵AC=4BC,∴=4,∴AF=4FG,∵A的横坐标为﹣4,∴B的横坐标为1,∴A(﹣4,16a),B(1,a),∵∠AOB=90°,∴∠AOD+∠BOE=90°,∵∠AOD+∠DAO=90°,∴∠BOE=∠DAO,∵∠ADO=∠OEB=90°,∴△ADO∽△OEB,∴,∴,∴16a2=4,a=±,∵a>0,∴a=;∴B(1,);(3)如图3,设AC=nBC,由(2)同理可知:A的横坐标是B的横坐标的n倍,则设B(m,am2),则A(﹣mn,am2n2),∴AD=am2n2,过B作BF⊥x轴于F,∴DE∥BF,∴△BOF∽△EOD,∴==,∴,∴=,DE=am2n,∴=,∵OC∥AE,∴△BCO∽△BAE,∴,∴=,∴CO==am2n,∴DE=CO.【点评】本题是二次函数的综合题,考查了利用三角形相似计算二次函数的解析式、三角形相似的性质和判定、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与解析式的关系、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要注意第三问不能直接应用(1)(2)问的结论,第三问可以根据第二问中AC=4BC,确定A、B两点横坐标的关系,利用两点的纵坐标和三角形相似列比例式解决问题.2、已知函数y=﹣x2+(m﹣1)x+m(m为常数).(1)该函数的图象与x轴公共点的个数是 D .A.0B.1C.2D.1或2(2)求证:不论m为何值,该函数的图象的顶点都在函数y=(x+1)2的图象上.(3)当﹣2≤m≤3时,求该函数的图象的顶点纵坐标的取值范围.【分析】(1)表示出根的判别式,判断其正负即可得到结果;(2)将二次函数解析式配方变形后,判断其顶点坐标是否在已知函数图象即可;(3)根据m的范围确定出顶点纵坐标范围即可.【解答】解:(1)∵函数y=﹣x2+(m﹣1)x+m(m为常数),∴△=(m﹣1)2+4m=(m+1)2≥0,则该函数图象与x轴的公共点的个数是1或2,故选D;(2)y=﹣x2+(m﹣1)x+m=﹣(x﹣)2+,把x=代入y=(x+1)2得:y=(+1)2=,则不论m为何值,该函数的图象的顶点都在函数y=(x+1)2的图象上;(3)设函数z=,当m=﹣1时,z有最小值为0;当m<﹣1时,z随m的增大而减小;当m>﹣1时,z随m的增大而增大,当m=﹣2时,z=;当m=3时,z=4,则当﹣2≤m≤3时,该函数图象的顶点坐标的取值范围是0≤z≤4.【点评】此题考查了抛物线与x轴的交点,以及二次函数的性质,熟练掌握二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是解本题的关键.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抛物线y=x2﹣4x+3与x轴交于点A、B(点A在点B的左侧),与y轴交于点C.(1)求直线BC的表达式;(2)垂直于y轴的直线l与抛物线交于点P(x1,y1),Q(x2,y2),与直线BC交于点N (x3,y3),若x1<x2<x3,结合函数的图象,求x1+x2+x3的取值范围.【分析】(1)利用抛物线解析式求得点B、C的坐标,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得直线BC的表达式即可;(2)由抛物线解析式得到对称轴和顶点坐标,结合图形解答.【解答】解:(1)由y=x2﹣4x+3得到:y=(x﹣3)(x﹣1),C(0,3).所以A(1,0),B(3,0),设直线BC的表达式为:y=kx+b(k≠0),则,解得,所以直线BC的表达式为y=﹣x+3;(2)由y=x2﹣4x+3得到:y=(x﹣2)2﹣1,所以抛物线y=x2﹣4x+3的对称轴是x=2,顶点坐标是(2,﹣1).∵y1=y2,∴x1+x2=4.令y=﹣1,y=﹣x+3,x=4.∵x1<x2<x3,∴3<x3<4,即7<x1+x2+x3<8.【点评】本题考查了抛物线与x轴的交点.解答(2)题时,利用了“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降低了解题的难度.4、某超市销售一种商品,成本每千克40元,规定每千克售价不低于成本,且不高于80元,经市场调查,每天的销售量y(千克)与每千克售价x(元)满足一次函数关系,部分数据如下表:售价x(元/千克)50 60 70销售量y(千克)100 80 60(1)求y与x之间的函数表达式;(2)设商品每天的总利润为W(元),求W与x之间的函数表达式(利润=收入﹣成本);(3)试说明(2)中总利润W随售价x的变化而变化的情况,并指出售价为多少元时获得最大利润,最大利润是多少?【分析】(1)根据题意可以设出y与x之间的函数表达式,然后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即可求得y与x之间的函数表达式;(2)根据题意可以写出W与x之间的函数表达式;(3)根据(2)中的函数解析式,将其化为顶点式,然后根据成本每千克40元,规定每千克售价不低于成本,且不高于80元,即可得到利润W随售价x的变化而变化的情况,以及售价为多少元时获得最大利润,最大利润是多少.【解答】解:(1)设y与x之间的函数解析式为y=kx+b,,得,即y与x之间的函数表达式是y=﹣2x+200;(2)由题意可得,W=(x﹣40)(﹣2x+200)=﹣2x2+280x﹣8000,即W与x之间的函数表达式是W=﹣2x2+280x﹣8000;(3)∵W=﹣2x2+280x﹣8000=﹣2(x﹣70)2+1800,40≤x≤80,∴当40≤x≤70时,W随x的增大而增大,当70≤x≤80时,W随x的增大而减小,当x=70时,W取得最大值,此时W=1800,答:当40≤x≤70时,W随x的增大而增大,当70≤x≤80时,W随x的增大而减小,售价为70元时获得最大利润,最大利润是1800元.【点评】本题考查二次函数的应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题意,求出相应的函数解析式,利用二次函数的性质和二次函数的顶点式解答.5、已知直线y=2x+m与抛物线y=ax2+ax+b有一个公共点M(1,0),且a<b.(Ⅰ)求抛物线顶点Q的坐标(用含a的代数式表示);(Ⅱ)说明直线与抛物线有两个交点;(Ⅲ)直线与抛物线的另一个交点记为N.(ⅰ)若﹣1≤a≤﹣,求线段MN长度的取值范围;(ⅱ)求△QMN面积的最小值.【分析】(Ⅰ)把M点坐标代入抛物线解析式可得到b与a的关系,可用a表示出抛物线解析式,化为顶点式可求得其顶点坐标;(Ⅱ)由直线解析式可先求得m的值,联立直线与抛物线解析式,消去y,可得到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再判断其判别式大于0即可;(Ⅲ)(i)由(Ⅱ)的方程,可求得N点坐标,利用勾股定理可求得MN2,利用二次函数性质可求得MN长度的取值范围;(ii)设抛物线对称轴交直线与点E,则可求得E点坐标,利用S△QMN=S△QEN+S△QEM可用a表示出△QMN的面积,再整理成关于a的一元二次方程,利用判别式可得其面积的取值范围,可求得答案.【解答】解:(Ⅰ)∵抛物线y=ax2+ax+b过点M(1,0),∴a+a+b=0,即b=﹣2a,∴y=ax2+ax+b=ax2+ax﹣2a=a(x+)2﹣,∴抛物线顶点Q的坐标为(﹣,﹣);(Ⅱ)∵直线y=2x+m经过点M(1,0),∴0=2×1+m,解得m=﹣2,联立直线与抛物线解析式,消去y可得ax2+(a﹣2)x﹣2a+2=0(*)∴△=(a﹣2)2﹣4a(﹣2a+2)=9a2﹣12a+4,由(Ⅰ)知b=﹣2a,且a<b,∴a<0,b>0,∴△>0,∴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直线与抛物线有两个交点;(Ⅲ)联立直线与抛物线解析式,消去y可得ax2+(a﹣2)x﹣2a+2=0,即x2+(1﹣)x﹣2+=0,∴(x﹣1)[x﹣(﹣2)]=0,解得x=1或x=﹣2,∴N点坐标为(﹣2,﹣6),(i)由勾股定理可得MN2=[(﹣2)﹣1]2+(﹣6)2=﹣+45=20(﹣)2,∵﹣1≤a≤﹣,∴﹣2≤≤﹣1,∴MN2随的增大而减小,∴当=﹣2时,MN2有最大值245,则MN有最大值7,当=﹣1时,MN2有最小值125,则MN有最小值5,∴线段MN长度的取值范围为5≤MN≤7;(ii)如图,设抛物线对称轴交直线与点E,∵抛物线对称轴为x=﹣,∴E(﹣,﹣3),∵M(1,0),N(﹣2,﹣6),且a<0,设△QMN的面积为S,∴S=S△QEN+S△QEM=|(﹣2)﹣1|•|﹣﹣(﹣3)|=﹣﹣,∴27a2+(8S﹣54)a+24=0(*),∵关于a的方程(*)有实数根,∴△=(8S﹣54)2﹣4×27×24≥0,即(8S﹣54)2≥(36)2,∵a<0,∴S=﹣﹣>,∴8S﹣54>0,∴8S﹣54≥36,即S≥+,当S=+时,由方程(*)可得a=﹣满足题意,∴当a=﹣,b=时,△QMN面积的最小值为+.【点评】本题为二次函数的综合应用,涉及函数图象的交点、二次函数的性质、根的判别式、勾股定理、三角形的面积等知识.在(1)中由M的坐标得到b与a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在(2)中联立两函数解析式,得到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是解题的关键,在(3)中求得N点的坐标是解题的关键,在最后一小题中用a表示出△QMN的面积是解题的关键.本题考查知识点较多,综合性较强,难度较大.6、如图,已知抛物线y=ax2﹣2ax﹣9a与坐标轴交于A,B,C三点,其中C(0,3),∠BAC的平分线AE交y轴于点D,交BC于点E,过点D的直线l与射线AC,AB分别交于点M,N.(1)直接写出a的值、点A的坐标及抛物线的对称轴;(2)点P为抛物线的对称轴上一动点,若△PAD为等腰三角形,求出点P的坐标;(3)证明:当直线l绕点D旋转时,+均为定值,并求出该定值.【分析】(1)由点C的坐标为(0,3),可知﹣9a=3,故此可求得a的值,然后令y=0得到关于x的方程,解关于x的方程可得到点A和点B的坐标,最后利用抛物线的对称性可确定出抛物线的对称轴;(2)利用特殊锐角三角函数值可求得∠CAO=60°,依据AE为∠BAC的角平分线可求得∠DAO=30°,然后利用特殊锐角三角函数值可求得OD=1,则可得到点D的坐标.设点P 的坐标为(,a).依据两点的距离公式可求得AD、AP、DP的长,然后分为AD=PA、AD=DP、AP=DP三种情况列方程求解即可;(3)设直线MN的解析式为y=kx+1,接下来求得点M和点N的横坐标,于是可得到AN 的长,然后利用特殊锐角三角函数值可求得AM的长,最后将AM和AN的长代入化简即可.【解答】解:(1)∵C(0,3).∴﹣9a=3,解得:a=﹣.令y=0得:ax2﹣2 x﹣9a=0,∵a≠0,∴x2﹣2 x﹣9=0,解得:x=﹣或x=3.∴点A的坐标为(﹣,0),B(3,0).∴抛物线的对称轴为x=.(2)∵OA=,OC=3,∴tan∠CAO=,∴∠CAO=60°.∵AE为∠BAC的平分线,∴∠DAO=30°.∴DO=AO=1.∴点D的坐标为(0,1)设点P的坐标为(,a).依据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可知:AD2=4,AP2=12+a2,DP2=3+(a﹣1)2.当AD=PA时,4=12+a2,方程无解.当AD=DP时,4=3+(a﹣1)2,解得a=0或a=2(舍去),∴点P的坐标为(,0).当AP=DP时,12+a2=3+(a﹣1)2,解得a=﹣4.∴点P的坐标为(,﹣4).综上所述,点P的坐标为(,0)或(,﹣4).(3)设直线AC的解析式为y=mx+3,将点A的坐标代入得:﹣m+3=0,解得:m=,∴直线AC的解析式为y=x+3.设直线MN的解析式为y=kx+1.把y=0代入y=kx+1得:kx+1=0,解得:x=﹣,∴点N的坐标为(﹣,0).∴AN=﹣+=.将y=x+3与y=kx+1联立解得:x=.∴点M的横坐标为.过点M作MG⊥x轴,垂足为G.则AG=+.∵∠MAG=60°,∠AGM=90°,∴AM=2AG=+2=.∴+=+=+===.【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二次函数的综合应用,解答本题主要应用了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二次函数的解析式,分类讨论是解答问题(2)的关键,求得点M的坐标和点N的坐标是解答问题(3)的关键.7、我们知道,经过原点的抛物线可以用y=ax2+bx(a≠0)表示,对于这样的抛物线:(1)当抛物线经过点(﹣2,0)和(﹣1,3)时,求抛物线的表达式;(2)当抛物线的顶点在直线y=﹣2x上时,求b的值;(3)如图,现有一组这样的抛物线,它们的顶点A1、A2、…,A n在直线y=﹣2x上,横坐标依次为﹣1,﹣2,﹣3,…,﹣n(n为正整数,且n≤12),分别过每个顶点作x轴的垂线,垂足记为B1、B2,…,B n,以线段A n B n为边向左作正方形A n B n C n D n,如果这组抛物线中的某一条经过点D n,求此时满足条件的正方形A n B n C n D n的边长.【分析】(1)把点(﹣2,0)和(﹣1,3)分别代入y=ax2+bx,得到关于a、b的二元一次方程组,解方程组即可;(2)根据二次函数的性质,得出抛物线y=ax2+bx的顶点坐标是(﹣,﹣),把顶点坐标代入y=﹣2x,得出﹣=﹣2×(﹣),即可求出b的值;(3)由于这组抛物线的顶点A1、A2、…,A n在直线y=﹣2x上,根据(2)的结论可知,b=4或b=0.①当b=0时,不合题意舍去;②当b=﹣4时,抛物线的表达式为y=ax2﹣4x.由题意可知,第n条抛物线的顶点为A n(﹣n,2n),则D n(﹣3n,2n),因为以A n 为顶点的抛物线不可能经过点D n,设第n+k(k为正整数)条抛物线经过点D n,此时第n+k条抛物线的顶点坐标是A n+k(﹣n﹣k,2n+2k),根据﹣=﹣n﹣k,得出a==﹣,即第n+k条抛物线的表达式为y=﹣x2﹣4x,根据D n(﹣3n,2n)在第n+k条抛物线上,得到2n=﹣×(﹣3n)2﹣4×(﹣3n),解得k=n,进而求解即可.【解答】解:(1)∵抛物线y=ax2+bx经过点(﹣2,0)和(﹣1,3),∴,解得,∴抛物线的表达式为y=﹣3x2﹣6x;(2)∵抛物线y=ax2+bx的顶点坐标是(﹣,﹣),且该点在直线y=﹣2x上,∴﹣=﹣2×(﹣),∵a≠0,∴﹣b2=4b,解得b1=﹣4,b2=0;(3)这组抛物线的顶点A1、A2、…,A n在直线y=﹣2x上,由(2)可知,b=4或b=0.①当b=0时,抛物线的顶点在坐标原点,不合题意,舍去;②当b=﹣4时,抛物线的表达式为y=ax2﹣4x.由题意可知,第n条抛物线的顶点为A n(﹣n,2n),则D n(﹣3n,2n),∵以A n为顶点的抛物线不可能经过点D n,设第n+k(k为正整数)条抛物线经过点D n,此时第n+k条抛物线的顶点坐标是A n+k(﹣n﹣k,2n+2k),∴﹣=﹣n﹣k,∴a==﹣,∴第n+k条抛物线的表达式为y=﹣x2﹣4x,∵D n(﹣3n,2n)在第n+k条抛物线上,∴2n=﹣×(﹣3n)2﹣4×(﹣3n),解得k=n,∵n,k为正整数,且n≤12,∴n1=5,n2=10.当n=5时,k=4,n+k=9;当n=10时,k=8,n+k=18>12(舍去),∴D5(﹣15,10),∴正方形的边长是10.【点评】本题是二次函数综合题,其中涉及到利用待定系数法求抛物线的解析式,二次函数的性质,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正方形的性质等知识,有一定难度.设第n+k(k为正整数)条抛物线经过点D n,用含n的代数式表示D n的坐标以及用含n、k的代数式表示第n+k条抛物线是解题的关键.压轴类型三、多边形综合题1、如图,在矩形ABCD中,E是AD上一点,PQ垂直平分BE,分别交AD、BE、BC于点P、O、Q,连接BP、EQ.(1)求证:四边形BPEQ是菱形;(2)若AB=6,F为AB的中点,OF+OB=9,求PQ的长.【分析】(1)先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证明QB=QE,由ASA证明△BOQ≌△EOP,得出PE=QB,证出四边形ABGE是平行四边形,再根据菱形的判定即可得出结论;(2)根据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可得AE+BE=2OF+2OB=18,设AE=x,则BE=18﹣x,在Rt△ABE中,根据勾股定理可得62+x2=(18﹣x)2,BE=10,得到OB=BE=5,设PE=y,则AP=8﹣y,BP=PE=y,在Rt△ABP中,根据勾股定理可得62+(8﹣y)2=y2,解得y=,在Rt△BOP中,根据勾股定理可得PO==,由PQ=2PO即可求解.【解答】(1)证明:∵PQ垂直平分BE,∴QB=QE,OB=OE,∵四边形ABCD是矩形,∴AD∥BC,∴∠PEO=∠QBO,在△BOQ与△EOP中,,∴△BOQ≌△EOP(ASA),∴PE=QB,又∵AD∥BC,∴四边形BPEQ是平行四边形,又∵QB=QE,∴四边形BPEQ是菱形;(2)解:∵O,F分别为PQ,AB的中点,∴AE+BE=2OF+2OB=18,设AE=x,则BE=18﹣x,在Rt△ABE中,62+x2=(18﹣x)2,解得x=8,BE=18﹣x=10,∴OB=BE=5,设PE=y,则AP=8﹣y,BP=PE=y,在Rt△ABP中,62+(8﹣y)2=y2,解得y=,在Rt△BOP中,PO==,∴PQ=2PO=.【点评】本题考查了菱形的判定与性质、矩形的性质,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与性质、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勾股定理等知识;本题综合性强,有一定难度.2、如图,矩形ABCD中,AB=6,AD=8,P,E分别是线段AC、BC上的点,且四边形PEFD为矩形.(Ⅰ)若△PCD是等腰三角形时,求AP的长;(Ⅱ)若AP=,求CF的长.【分析】(Ⅰ)先求出AC,再分三种情况讨论计算即可得出结论;(Ⅱ)方法1、先判断出OC=ED,OC=PF,进而得出OC=OP=OF,即可得出∠OCF=∠OFC,∠OCP=∠OPC,最后判断出△ADP∽△CDF,得出比例式即可得出结论.方法2、先判断出∠CEF=∠FDC,得出点E,C,F,D四点共圆,再判断出点P也在此圆上,即可得出∠DAP=∠DCF,此后同方法1即可得出结论.【解答】解:(Ⅰ)在矩形ABCD中,AB=6,AD=8,∠ADC=90°,∴DC=AB=6,∴AC==10,要使△PCD是等腰三角形,①当CP=CD时,AP=AC﹣CP=10﹣6=4,②当PD=PC时,∠PDC=∠PCD,∵∠PCD+∠PAD=∠PDC+∠PDA=90°,∴∠PAD=∠PDA,∴PD=PA,∴PA=PC,∴AP=AC=5,③当DP=DC时,如图1,过点D作DQ⊥AC于Q,则PQ=CQ,∵S△ADC=AD•DC=AC•DQ,∴DQ==,∴CQ==,∴PC=2CQ=,∴AP=AC﹣PC=10﹣=;所以,若△PCD是等腰三角形时,AP=4或5或;(Ⅱ)方法1、如图2,连接PF,DE,记PF与DE的交点为O,连接OC,∵四边形ABCD和PEFD是矩形,∴∠ADC=∠PDF=90°,∴∠ADP+∠PDC=∠PDC+∠CDF,∴∠ADP=∠CDF,∵∠BCD=90°,OE=OD,∴OC=ED,在矩形PEFD中,PF=DE,∴OC=PF,∵OP=OF=PF,∴OC=OP=OF,∴∠OCF=∠OFC,∠OCP=∠OPC,∵∠OPC+∠OFC+∠PCF=180°,∴2∠OCP+2∠OCF=180°,∴∠PCF=90°,∴∠PCD+∠FCD=90°,在Rt△ADC中,∠PCD+∠PAD=90°,∴∠PAD=∠FCD,∴△ADP∽△CDF,∴,∵AP=,∴CF=.方法2、如图,∵四边形ABCD和DPEF是矩形,∴∠ADC=∠PDF=90°,∴∠ADP=∠CDF,∵∠DGF+∠CDF=90°,∴∠EGC+∠CDF=90°,∵∠CEF+∠CGE=90°,∴∠CDF=∠FEC,∴点E,C,F,D四点共圆,∵四边形DPEF是矩形,∴点P也在此圆上,∵PE=DF,∴,∴∠ACB=∠DCF,∵AD∥BC,∴∠ACB=∠DAP,∴∠DAP=∠DCF,∵∠ADP=∠CDF,∴△ADP∽△CDF,∴,∵AP=,∴CF=.【点评】此题是四边形综合题,主要考查了矩形的性质,勾股定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解(Ⅰ)的关键是分三种情况讨论计算,解(Ⅱ)的关键是判断出△ADP∽△CDF,是一道中考常考题.压轴类型四、圆综合题如图,AB是⊙O的直径,AB=4,点E为线段OB上一点(不与O,B重合),作CE⊥OB,交⊙O于点C,垂足为点E,作直径CD,过点C的切线交DB的延长线于点P,AF ⊥PC于点F,连接CB.(1)求证:CB是∠ECP的平分线;(2)求证:CF=CE;(3)当=时,求劣弧的长度(结果保留π)【分析】(1)根据等角的余角相等证明即可;(2)欲证明CF=CE,只要证明△ACF≌△ACE即可;(3)作BM⊥PF于M.则CE=CM=CF,设CE=CM=CF=4a,PC=4a,PM=a,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求出BM,求出tan∠BCM的值即可解决问题;【解答】(1)证明:∵OC=OB,∴∠OCB=∠OBC,∵PF是⊙O的切线,CE⊥AB,∴∠OCP=∠CEB=90°,∴∠PCB+∠OCB=90°,∠BCE+∠OBC=90°,∴∠BCE=∠BCP,∴BC平分∠PCE.(2)证明:连接AC.∵AB是直径,∴∠ACB=90°,∴∠BCP+∠ACF=90°,∠ACE+∠BCE=90°,∵∠BCP=∠BCE,∴∠ACF=∠ACE,∵∠F=∠AEC=90°,AC=AC,∴△ACF≌△ACE,∴CF=CE.(3)解:作BM⊥PF于M.则CE=CM=CF,设CE=CM=CF=3a,PC=4a,PM=a,∵△BMC∽△PMB,∴=,∴BM2=CM•PM=3a2,∴BM=a,∴tan∠BCM==,∴∠BCM=30°,∴∠OCB=∠OBC=∠BOC=60°,∴的长==π.【点评】本题考查切线的性质、角平分线的判定、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锐角三角函数、弧长公式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学会添加常用辅助线,属于中考常考题型.2、如图,AB是⊙O的直径,=,AB=2,连接AC.(1)求证:∠CAB=45°;(2)若直线l为⊙O的切线,C是切点,在直线l上取一点D,使BD=AB,BD所在的直线与AC所在的直线相交于点E,连接AD.①试探究AE与AD之间的是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②是否为定值?若是,请求出这个定值;若不是,请说明理由.【分析】(1)由AB是⊙O的直径知∠ACB=90°,由=即AC=BC可得答案;(2)分∠ABD为锐角和钝角两种情况,①作BF⊥l于点F,证四边形OBFC是矩形可得AB=2OC=2BF,结合BD=AB知∠BDF=30°,再求出∠BDA和∠DEA度数可得;②同理BF= BD,即可知∠BDC=30°,分别求出∠BEC、∠ADB即可得;(3)分D在C左侧和点D在点C右侧两种情况,作EI⊥AB,证△CAD∽△BAE得= =,即AE=CD,结合EI=BE、EI=AE,可得BE=2EI=2×AE=AE=×CD=2CD,从而得出结论.【解答】解:(1)如图1,连接BC,∵AB是⊙O的直径,∴∠ACB=90°,∵AC=BC,∴∠CAB=∠CBA==45°;(2)①当∠ABD为锐角时,如图2所示,作BF⊥l于点F,由(1)知△ACB是等腰直角三角形,∵OA=OB=OC,∴△BOC为等腰直角三角形,∵l是⊙O的切线,∴OC⊥l,又BF⊥l,∴四边形OBFC是矩形,∴AB=2OC=2BF,∵BD=AB,∴BD=2BF,∴∠BDF=30°,∴∠DBA=30°,∠BDA=∠BAD=75°,∴∠CBE=∠CBA﹣∠DBA=45°﹣30°=15°,∴∠DEA=∠CEB=90°﹣∠CBE=75°,∴∠ADE=∠AED,∴AD=AE;②当∠ABD为钝角时,如图3所示,同理可得BF=BD,即可知∠BDC=30°,∵OC⊥AB、OC⊥直线l,∴AB∥直线l,∴∠ABD=150°,∠ABE=30°,∴∠BEC=90°﹣(∠ABE+∠ABC)=90°﹣(30°+45°)=15°,∵AB=DB,∴∠ADB=∠ABE=15°,∴∠BEC=∠ADE,∴AE=AD;(3)①如图2,当D在C左侧时,由(2)知CD∥AB,∠ACD=∠BAE,∠DAC=∠EBA=30°,∴△CAD∽△BAE,∴==,∴AE=CD,作EI⊥AB于点I,∵∠CAB=45°、∠ABD=30°,∴BE=2EI=2×AE=AE=×CD=2CD,∴=2;②如图3,当点D在点C右侧时,过点E作EI⊥AB于I,由(2)知∠ADC=∠BEA=15°,∵AB∥CD,∴∠EAB=∠ACD,∴△ACD∽△BAE,∴==,∴CD,∵BA=BD,∠BAD=∠BDA=15°,∴∠IBE=30°,∴BE=2EI=2×AE=AE=×CD=2CD,∴=2.【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圆的综合问题,熟练掌握切线的性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圆心角定理及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是解题的关键.3、如图,AB是⊙O的直径,弦CD⊥AB,垂足为H,连结AC,过上一点E作EG∥AC 交CD的延长线于点G,连结AE交CD于点F,且EG=FG,连结CE.(1)求证:△ECF∽△GCE;(2)求证:EG是⊙O的切线;(3)延长AB交GE的延长线于点M,若tanG=,AH=3,求EM的值.【分析】(1)由AC∥EG,推出∠G=∠ACG,由AB⊥CD推出=,推出∠CEF=∠ACD,推出∠G=∠CEF,由此即可证明;(2)欲证明EG是⊙O的切线只要证明EG⊥OE即可;(3)连接OC.设⊙O的半径为r.在Rt△OCH中,利用勾股定理求出r,证明△AHC∽△MEO,可得=,由此即可解决问题;【解答】(1)证明:如图1中,∵AC∥EG,∴∠G=∠ACG,∵AB⊥CD,∴=,∴∠CEF=∠ACD,∴∠G=∠CEF,∵∠ECF=∠ECG,∴△ECF∽△GCE.(2)证明:如图2中,连接OE,∵GF=GE,∴∠GFE=∠GEF=∠AFH,∵OA=OE,∴∠OAE=∠OEA,∵∠AFH+∠FAH=90°,∴∠GEF+∠AEO=90°,∴∠GEO=90°,∴GE⊥OE,∴EG是⊙O的切线.(3)解:如图3中,连接OC.设⊙O的半径为r.在Rt△AHC中,tan∠ACH=tan∠G==,∵AH=3,∴HC=4,在Rt△HOC中,∵OC=r,OH=r﹣3,HC=4,∴(r﹣3)2+(4)2=r2,∴r=,∵GM∥AC,∴∠CAH=∠M,∵∠OEM=∠AHC,∴△AHC∽△MEO,∴=,∴=,∴EM=.【点评】本题考查圆综合题、垂径定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锐角三角函数、勾股定理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学会添加常用辅助线,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正确寻找相似三角形,构建方程解决问题吗,属于中考压轴题.。

北京市2019年度中考数学总复习 题型突破(二)填空压轴题型课件

北京市2019年度中考数学总复习 题型突破(二)填空压轴题型课件
[答案] 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 的距离相等;圆的定义;经过
图Z2-21
半径的外端,并且垂直于这 条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
图Z2-22
类型2 图(表)信息综合类(针对2018 16题)
12.[2017· 海淀二模] 在一次飞镖比赛中,甲、乙两位选手各扔 10 次飞镖,如图 Z2-23 记录了他们的比赛结果.你认为两人中技 术更好的是 ,你的理由是 .
[答案] 三边分别相等的两 个三角形全等;全等三角形 的对应角相等;同位角相等,
图Z2-11
两直线平行;两点确定一条 直线.
图Z2-12
类型1 作图说理类问题(针对2017 16题,2016 16题,2015 16题)
7.[2017· 朝阳一模] 阅读下面材料:数学课上,老师提出如下问题: 尺规作图:作一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已知:如图 Z2-13,线段 AB.求作:线段 AB 的垂直平分线. 小红的作法如下:如图 Z2-14, (1)分别以点 A 和点 B 为圆心,大于 AB 的长为半径作弧,两弧相交于点 C;
图(表)信息类试题也是中考填空压轴题的热点命题题型,一类是根据统计图表获取信息 填空,由已知的变化趋势来预估尚未发生的结果,解决预估尚未发生的结果的问题,预估结 果的方法有很多,无论从趋势、平均数、众数、中位数还是部分区间的变化规律等,都能预 估得到一个较为科学的数据,答案是不唯一的;另一类是寻找规律题,解决这类问题通常是 通过列表法去发现结果(这个结果一定要体现与前面的变化情况,而这个变化情况就是变化
[答案] 斜边和一条直角边 分别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 形全等;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 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图Z2-17
.
图Z2-18
类型1 作图说理类问题(针对2017 16题,2016 16题,2015 16题)

北京市中考数学压轴题梳理

北京市中考数学压轴题梳理

北京市2019年中考数学压轴题梳理
1.23题代数综合:
常考一元二次方程根的问题, 其中最常见的是已知含参数
方程有相同根、相反根、有理根或整数根等的情况下, 求参数的值以及该方程的根, 题目解题核心就是方程思想, 此
时要求同学们从相应的条件中提炼出可列方程的等量关系。

另一个常考的内容是二次函数与方程不等式的结合, 这里
考到的就是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 其中西城区近年常考代
数式的整体代换, 西城的考生要特别注意。

2、24题几何综合:
考查初中阶段的三大几何变换-平移、旋转、轴对称。

平移: 多用于将零散的条件集中在一起, 可平移条件、平移结论、平移线段、平移图形, 平移线段既出平行四边形, 这里同学们需要注意平移后即可用平行四边形的各项性质。

旋转:旋转中模型较多, 而且较好辨别一道题是否属于旋转, 此类题需要同学们总结记忆, 会大大提高考场答题效率。

轴对称:条件给出已知角平分线时, 较容易用到轴对称, 目的是构造角平分线所在直线两侧的全等三角形, 继而转换
边角条件。

3.25题代几综合:
题目问法常见:求图形面积最大值、求线段长之和的最值、动点问题构造等腰三角形或直角三角形或平行四边形或与
已知三角形相似的三角形。

这类问题的解题核心在于先要根据题目问题找到所需图形;挖掘图形性质并根据性质列出方
程(比如构造等腰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就是两腰相等, 故根据两腰相等列出方程便可解得满足这种情况的未知数
的值), 一般情况下根据线段关系列方程时需要注意, 表示
线段是关键, 这里的通法是设出点坐标, 再根据点坐标表
示出线段长, 接下来就可以列方程求解了。

北京中考数学几何压轴题

北京中考数学几何压轴题

北京中考数学几何压轴题北京中考数学几何压轴题会根据具体年份的考试题目而有所不同。

但通常来说,几何压轴题会涉及三角形的面积、相似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等知识点。

下面是一个可能的压轴题示例:已知直角三角形ABC,其中∠B=90°,AB=3 cm,BC=4 cm。

点D在边AC上,且AD=2 cm。

连接BD,交AC于点E。

求证:△BDE与△ABC相似,且比例因子为1:2。

解题思路如下:1. 证明△BDE和△ABC的对应角等于90°。

由题意知△ABC是直角三角形,所以∠A+∠B+∠C=180°,即∠A+90°+∠C=180°,得∠A+∠C=90°。

而根据直角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可知∠BDE=∠A,故∠BDE+∠C=90°,证明了△BDE和△ABC的对应角等于90°。

2. 证明△BDE和△ABC的对应边比例为1:2。

首先,根据BD的定义可知△BDE是直角三角形,所以BD 为√(BE²+DE²)。

根据勾股定理可知AB²+BC²=AC²,即3²+4²=AC²,得AC=5 cm。

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当两个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时,它们的对应边的比例相等,所以AB/BE=BC/DE=AC/BD。

代入已知值可得3/BE=4/2=5/BD,解得BE=3/5 cm,BD=6/5 cm。

于是,BD/AB=(6/5)/3=2/5,即△BDE和△ABC的对应边比例为1:2。

综上所述,△BDE与△ABC相似,且比例因子为1:2。

2019年中考数学常见的九种出题形式

2019年中考数学常见的九种出题形式

2019年中考数学常见的九种出题形式在初中数学知识点当中,学生们掌握情况比较欠缺的主要是列方程组解应用题,函数特别是二次函数,四边形以及相似,还有圆。

这些知识点如果分块学习学生还易接受,关键在于知识的综合。

下面教育频道小编为学生们详细介绍压轴题常见的八种出题形式!中考数学知识出题的综合形式1、线段、角的计算与证明问题中考的解答题一般是分两到三部分的。

第一部分基本上都是一些简单题或者中档题,目的在于考察基础。

第二部分往往就是开始拉分的中难题了。

对这些题轻松掌握的意义不仅仅在于获得分数,更重要的是对于整个做题过程中士气,军心的影响。

2、图形位置关系中学数学当中,图形位置关系主要包括点、线、三角形、矩形/正方形以及圆这么几类图形之间的关系。

在中考中会包含在函数,坐标系以及几何问题当中,但主要还是通过圆与其他图形的关系来考察,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圆与三角形的各种问题。

3、动态几何从历年中考来看,动态问题经常作为压轴题目出现,得分率也是最低的。

动态问题一般分两类,一类是代数综合方面,在坐标系中有动点,动直线,一般是利用多种函数交叉求解。

另一类就是几何综合题,在梯形,矩形,三角形中设立动点、线以及整体平移翻转,对考生的综合分析能力进行考察。

所以说,动态问题是中考数学当中的重中之重,只有完全掌握,才有机会拼高分。

4、一元二次方程与二次函数在这一类问题当中,尤以涉及的动态几何问题最为艰难。

几何问题的难点在于想象,构造,往往有时候一条辅助线没有想到,整个一道题就卡壳了。

相比几何综合题来说,代数综合题倒不需要太多巧妙的方法,但是对考生的计算能力以及代数功底有了比较高的要求。

中考数学当中,代数问题往往是以一元二次方程与二次函数为主体,多种其他知识点辅助的形式出现的。

一元二次方程与二次函数问题当中,纯粹的一元二次方程解法通常会以简单解答题的方式考察。

但是在后面的中难档大题当中,通常会和根的判别式,整数根和抛物线等知识点结合5、多种函数交叉综合问题初中数学所涉及的函数就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以及二次函数。

中考数学压轴题9种题型

中考数学压轴题9种题型

中考数学压轴题9种题型中考数学频道为大家提供中考数学压轴题9种题型,一起来复习一下这9种题型吧,这样在考试中碰到的话就心有成竹了!中考数学压轴题9种题型1、线段、角的计算与证明问题中考的解答题一般是分两到三部分的。

第一部分基本上都是一些简单题或者中档题,目的在于考察基础。

第二部分往往就是开始拉分的中难题了。

对这些题轻松掌握的意义不仅仅在于获得分数,更重要的是对于整个做题过程中士气,军心的影响。

线段与角的计算和证明,一般来说难度不会很大,只要找到关键“题眼”,后面的路子自己就“通”了。

2、图形位置关系中学数学当中,图形位置关系主要包括点、线、三角形、矩形/正方形以及圆这么几类图形之间的关系。

在中考中会包含在函数,坐标系以及几何问题当中,但主要还是通过圆与其他图形的关系来考察,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圆与三角形的各种问题。

3、动态几何从历年中考来看,动态问题经常作为压轴题目出现,得分率也是最低的。

动态问题一般分两类,一类是代数综合方面,在坐标系中有动点,动直线,一般是利用多种函数交叉求解。

另一类就是几何综合题,在梯形,矩形,三角形中设立动点、线以及整体平移翻转,对考生的综合分析能力进行考察。

所以说,动态问题是中考数学当中的重中之重,只有完全掌握,才有机会拼高分。

4、一元二次方程与二次函数在这一类问题当中,尤以涉及的动态几何问题最为艰难。

几何问题的难点在于想象,构造,往往有时候一条辅助线没有想到,整个一道题就卡壳了。

相比几何综合题来说,代数综合题倒不需要太多巧妙的方法,但是对考生的计算能力以及代数功底有了比较高的要求。

中考数学当中,代数问题往往是以一元二次方程与二次函数为主体,多种其他知识点辅助的形式出现的。

一元二次方程与二次函数问题当中,纯粹的一元二次方程解法通常会以简单解答题的方式考察。

但是在后面的中难档大题当中,通常会和根的判别式,整数根和抛物线等知识点结合5、多种函数交叉综合问题初中数学所涉及的函数就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以及二次函数。

2019中考数学压轴题:9种题型+5种策略

2019中考数学压轴题:9种题型+5种策略

2019中考数学压轴题:9种题型+5种策略数学压轴题不会做,没思路,怎么破?中高考的设立是为了高一级学校选拔优秀人才提供依据,其中中高考压轴题更是为了考查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而设计的题型,具有知识点多、覆盖面广、条件隐蔽、关系复杂、思路难觅、解法灵活等特点。

因此,如何解中高考数学压轴题成了很多同学关心话题。

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压轴题的九种形式和解题策略,供大家参考学习!九种题型1线段、角的计算与证明问题中考的解答题一般是分两到三部分的。

第一部分基本上都是一些简单题或者中档题,目的在于考察基础。

第二部分往往就是开始拉分的中难题了。

对这些题轻松掌握的意义不仅仅在于获得分数,更重要的是对于整个做题过程中士气,军心的影响。

线段与角的计算和证明,一般来说难度不会很大,只要找到关键“题眼”,后面的路子自己就“通”了。

2图形位置关系中学数学当中,图形位置关系主要包括点、线、三角形、矩形/正方形以及圆这么几类图形之间的关系。

在中考中会包含在函数,坐标系以及几何问题当中,但主要还是通过圆与其他图形的关系来考察,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圆与三角形的各种问题。

3动态几何从历年中考来看,动态问题经常作为压轴题目出现,得分率也是最低的。

动态问题一般分两类,一类是代数综合方面,在坐标系中有动点,动直线,一般是利用多种函数交叉求解。

另一类就是几何综合题,在梯形,矩形,三角形中设立动点、线以及整体平移翻转,对考生的综合分析能力进行考察。

所以说,动态问题是中考数学当中的重中之重,只有完全掌握,才有机会拼高分。

4一元二次方程与二次函数在这一类问题当中,尤以涉及的动态几何问题最为艰难。

几何问题的难点在于想象,构造,往往有时候一条辅助线没有想到,整个一道题就卡壳了。

相比几何综合题来说,代数综合题倒不需要太多巧妙的方法,但是对考生的计算能力以及代数功底有了比较高的要求。

中考数学当中,代数问题往往是以一元二次方程与二次函数为主体,多种其他知识点辅助的形式出现的。

北京中考数学压轴题解题方法突破

北京中考数学压轴题解题方法突破

【北京中考数学压轴题解题方法突破】北京中考数学压轴题一直是考生们备战中考时最担心的部分,尤其是数学这一科目,在考试中所占比重较大,也往往是考生的“硬伤”。

那么,如何在备战北京中考数学压轴题时,突破难关呢?接下来,我将从解题方法的角度出发,一一为大家详细分析。

1. 理清思路,逐步分析在面对北京中考数学压轴题时,首先要学会理清解题思路。

在解题的过程中,一定要逐步分析,不能急躁。

将题目中给出的条件和要求理清楚,逐一进行分析,找到解题的突破口,这样才能更好地解题。

2. 聚焦重点,挖掘规律对于数学题来说,很多时候都会涉及到一些规律和特殊情况,因此在解题过程中,要学会聚焦重点,挖掘规律。

通过对题目中的数字、符号、关系等进行深入的挖掘和分析,找出其中的规律和特点,这样才能更好地解题。

3. 多维思维,综合运用在面对北京中考数学压轴题时,一定要学会多维思考,综合运用所学知识。

有时候,解题并不仅仅只需要单一的知识点,而是需要综合运用多种知识,因此要学会将所学的各种知识点进行综合运用,这样才能更好地解题。

4. 考前训练,熟练应对面对北京中考数学压轴题,最重要的还是要在考前进行训练,熟练应对。

在考前,要多做一些相关的模拟题和真题,这样既能够提高解题的速度,也能够更好地适应考试的环境和氛围,这样才能在考试中更好地发挥。

总结回顾:北京中考数学压轴题,固然具有一定的难度,但只要我们掌握了正确的解题方法,理清了思路,聚焦重点,充分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并在考前进行了充分的训练,相信都能够突破解题难关,取得好成绩。

个人观点:在备战北京中考数学压轴题时,正确的解题方法是至关重要的。

通过理清思路,聚焦重点,多维思维,考前训练等方法的综合运用,我们一定能够在数学这一科目上取得优异的成绩。

在备战北京中考数学压轴题时,正确的解题方法是至关重要的。

通过理清思路,聚焦重点,多维思维,考前训练等方法的综合运用,我们一定能够在数学这一科目上取得优异的成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北京中考数学压轴题的9种出题形式
中考数学压轴题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线段、角的计算与证明问题
中考的解答题一般是分两到三部分的。

第一部分基本上都是一些
简单题或者中档题,目的在于考察基础。

第二部分往往就是开始拉分
的中难题了。

对这些题轻松掌握的意义不但仅在于获得分数,更重要
的是对于整个做题过程中士气,军心的影响。

图形位置关系
中学数学当中,图形位置关系主要包括点、线、三角形、矩形/
正方形以及圆这么几类图形之间的关系。

在中考中会包含在函数,坐
标系以及几何问题当中,但主要还是通过圆与其他图形的关系来考察,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圆与三角形的各种问题。

动态几何
从历年中考来看,动态问题经常作为压轴题目出现,得分率也是
最低的。

动态问题一般分两类,一类是代数综合方面,在坐标系中有
动点,动直线,一般是利用多种函数交叉求解。

另一类就是几何综合题,在梯形,矩形,三角形中设立动点、线以及整体平移翻转,对考
生的综合分析水平实行考察。

所以说,动态问题是中考数学当中的重
中之重,只有完全掌握,才有机会拼高分。

一元二次方程与二次函数
在这个类问题当中,尤以涉及的动态几何问题最为艰难。

几何问
题的难点在于想象,构造,往往有时候一条辅助线没有想到,整个一
道题就卡壳了。

相比几何综合题来说,代数综合题倒不需要太多巧妙
的方法,但是对考生的计算水平以及代数功底有了比较高的要求。


考数学当中,代数问题往往是以一元二次方程与二次函数为主体,多
种其他知识点辅助的形式出现的。

一元二次方程与二次函数问题当中,
纯粹的一元二次方程解法通常会以简单解答题的方式考察。

但是在后
面的中难档大题当中,通常会和根的判别式,整数根和抛物线等知识
点结合。

多种函数交叉综合问题
初中数学所涉及的函数就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以及二次函数。

这类题目本身并不会太难,很少作为压轴题出现,一般都是作为一道
中档次题目来考察考生对于一次函数以及反比例函数的掌握。

所以在
中考中面对这类问题,一定要做到避免失分。

列方程(组)解应用题
在中考中,有一类题目说难不难,说不难又难,有的时候三两下
就有了思路,有的时候苦思冥想很久也没有想法,这就是列方程或方
程组解应用题。

方程能够说是初中数学当中最重要的部分,所以也是
中考中必考内容。

从近年来的中考来看,结合时事热点考的比较多,
所以还需要考生有一些生活经验。

实际考试中,这类题目几乎要么得
全分,要么一分不得,但是也就那么几种题型,所以考生只需多练多
掌握各个题类,总结出一些定式,就能够从容应对了。

动态几何与函数问题
整体说来,代几综合题大概有两个侧重,第一个是侧重几何方面,利用几何图形的性质结合代数知识来考察。

而另一个则是侧重代数方面,几何性质仅仅一个引入点,更多的考察了考生的计算功夫。

但是
这两种侧重也没有很严格的分野,很多题型都很类似。

其中通过图中
已给几何图形构建函数是重点考察对象。

做这类题时一定要有“减少
复杂性”“增大灵活性”的主体思想。

几何图形的归纳、猜想问题
中考增大了对考生归纳,总结,猜想这方面水平的考察,但是因
为数列的系统知识要到高中才会正式考察,所以大多放在填空压轴题
来出。

对于这类归纳总结问题来说,思考的方法是最重要的。

阅读理解问题
如今中考题型越来越活,阅读理解题出现在数学当中就是的一个亮点。

阅读理解往往是先给一个材料,或介绍一个超纲的知识,或给出针对某一种题目的解法,然后再给条件出题。

对于这种题来说,如果考生为求快速而完全无视阅读材料而直接去做题的话,往往浪费大量时间也没有思路,得不偿失。

所以如何读懂题以及如何利用题就成为了关键。

为方便大家即时获取2018年中考试题、成绩、分数线信息,###为广大考生整理了《全国2018年中考试题答案、成绩、分数线专题》考生可直接点击进入以下专题实行信息查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