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成长(教案)-语文S版-四年级语文上册

合集下载

最新小学语文S版四年级上册《成长》教学设计(精品教案).doc

最新小学语文S版四年级上册《成长》教学设计(精品教案).doc

教学要求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从小就要培养独立生活的能力。

2.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能正确、规范地书写。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抓住课文的重点部分,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重点 难点 1.学习约翰懂得从小就要培养独立生活的能力。

2.体会到生活能力强有利于孩子的成长。

教学课时两课时1成 长我在意大利的一个面包房里干过两个月,认识了很多意大利孩子。

其中有一个叫约翰(h àn)的男孩儿,长得虎头虎脑的,一双蓝色的大眼睛老是忽闪忽闪的,十分可爱。

2[①对约翰的外貌描写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段导读:这一自然段主要是讲“我”在意大利一个面包房里认识了一个叫约翰的男孩儿。

约翰每次来面包房,总是亲昵(n ì)地拖长声音,冲[ch òn ɡ]着我说:“您好——”等我回答后,他便从口袋里掏出两元钱,要买意大利香肠。

3[②“每次”和“总是”说明了什么?]1 知识点详解 ☜2①他是一个漂亮的、可爱的男孩儿。

3 ②他经常这样做,说明他非常有礼貌。

段导读:这一自然段讲的是约翰经常来买香肠,并且很有礼貌。

45他的大眼睛忽闪忽闪地盯着香肠,用手取了一根,自言自语地说:“不够买两根的。

”这句话,他几乎❶天天重复着,好像他的口袋里只允许装两元钱。

[③你从“不够买两根的”“几乎天天重复着”中读懂了什么?]段导读:这一自然段主要讲小约翰买过香肠后总要重复一句话“不够买两根的”,这就给我们留下了悬念,这是为什么呢?有一次,我拿了两根香肠给他:“你拿去吃好了。

”他那双大眼睛闪了又闪,用手推让说:“不要。

两块钱买一根,还可以喝一听可乐。

”6[④从这段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段导读:这一自然段讲当“我”表示要多给他一根香肠时,他拒绝了。

听了他的话,我琢磨(zuómo):也许❷他的父母不太喜欢他,也许他的家庭经济情况不太好。

7[⑤“也许”表明这是“我”的猜测。

那么“我”的猜测是什么?]段导读:这一自然段是讲“我”对约翰家庭情况的猜测。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1成长语文S版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1成长语文S版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1成长语文S版深度解教材:本文讲述了意大利小男孩约翰坚持用休息来挣自己的零花钱的故事。

通知先生:只要在休息中磨练自己,才有利于生长。

选编这篇课文是为了让先生懂得珍惜自己和他人的休息效果,学会自食其力。

先生在学习这篇课文时,会对约翰家里很有钱,但是家人却让他靠卖报纸来挣钱买东西这一理想存有疑虑。

教员可以引导先生从约翰在这些事中失掉的收获来剖析,感受自食其力的肉体在生长中的重要性。

同时,教员还要引导先生结合生活实践,体会在生出息程中练就一身生活身手的重要性。

知识与才干:1、会认〝裹、挎、酬、圣、诞〞5个生字,会写〝肠、够、驶、辆、箱、胖、窝、圣、诞、悟〞10个生字。

积聚词语〝虎头虎尾、穿戴、纷繁扬扬、漫不经心〞。

2、能有感情地朗诵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懂得珍惜他人的休息效果,培育自食其力的肉体。

打破重难点:重点:培育自食其力的肉体。

打破方法:引导先生从约翰的言语和行为入手,剖析他懂得合理布置自己的花销和浪费的行为。

让先生经过角色扮演来切身体会约翰的心思活动,以及从中所遭到的教益。

难点:体会生活才干有助于人的生长。

打破方法:经过朗诵,对课文中人物的行为停止剖析,切身体会生活才干关于人生长的重要作用。

教法与学法引荐:教法:经过火析人物笼统,感受约翰合理应用金钱的行为关于生长的重要意义;经过提问法,引导先生理清课文头绪,剖析人物笼统,加深对中心思想的感受。

学法:经过朗诵法,了解课文内容;经过角色体验法,感受生活才干关于生长的重要作用。

师生齐预备:教员:生字词卡片。

先生:回想自己生出息程中有意义的事情。

课时巧布置:2课时。

第一课时课时目的:1、掌握本课的生字,了解新词的意思。

2、读懂课文,了解约翰独立自主的生活才干的表达。

3、能有感情地朗诵课文,初步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进程:一、说话导入。

说话导入:从嫩芽到苍天大树,需求沐浴多少阳光,历经多少风寒?〝生长〞是一场必经的苦旅,它既是一段进程,也是最终的目的地。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1《成长》语文S版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1《成长》语文S版

《成长》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从小锻炼自己的生活能力,更利于成长”的道理。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抓住课文的重点部分,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教学重难点:抓住课文的重点部分阅读,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从小锻炼自己的生活能力,更利于成长”的道理。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前面我们已经学过两篇有关“成长”的课文,你从中受到了哪些启发呢?想不想知道今天这个成长故事要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好,下面我们就来读读这个故事吧。

【复习前面课文内容,引出新课。

】(二)初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1、默读课文,圈出自己不认识的字,运用自己学过的识字方法学习生字。

2、画出自己不理解的词语,结合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词义,还不能理解的在集体交流中提出来。

3、自由读课文,你能知道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吗?哪些地方让你产生了疑问?你想让老师、同学帮助你解决什么问题?【引导学生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了解故事大意,提出问题,培养归纳、质疑能力。

】(三)检测识字情况,指导易错字的写法(1)用“开火车”的方式,以小组为单位,听写生字。

(2)反馈比赛情况,将写错的字正确的写法展示在黑板上,请同学介绍你是如何记住这些字的。

(3)区分形近字:你能给这些生字找个伙伴吗?再分别组个词。

(4)重点指导“驶、酬、诞”这3个字的写法,教师板书指导。

【以比赛的方式,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以学生传授经验的方式更利于学生接受知识。

】(四)集体交流,把握课文大意,质疑1、《成长》这篇课文写了谁的一件什么故事?2、读过课文之后,你有什么想法吗?3、你有哪些问题需要大家帮助你解决?(学生边说,教师边分类归纳板书。

)4、梳理学生所提问题,提出本课学习的重点内容。

【从整体入手,整体把握课文内容,从学生的质疑中来,抓住课文的重点内容,以便于第二课时有目的地学习。

】(五)作业1、抄写生字、词语,熟读课文。

2018-2019语文S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11成长教案设计

2018-2019语文S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11成长教案设计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初读课文,了解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生字、词语卡片。

一 导入我们每个人都在渐渐长大。

这就意味着我们要学会生活,那么我们在生活中是靠自己还是靠家长呢?让我们一起学习课文,了解约翰的成长故事吧。

二初读课文1.自读课文,根据生字表自学生字、新词。

2.小组交流:学会了哪些生字、新词?3.反馈学习情况。

(1)指名读生字,随时纠正读音。

肠够驶辆箱胖窝圣诞悟(2)结合生活理解本课的词语,多种形式认读。

香肠——肠“肠”的部首是“月”,表示和什么有关?行驶——驶谁能描述一下“行驶”这个动作?胖乎乎——胖你还知道哪些“ABB”式的词语?圣诞——圣、诞(3)书写指导。

①驶:右半部分是“史”,不是“吏”。

②酬:左半部分不要丢掉“酉”里的“横”,右半部分的“州”注意三个“点”的方向。

③诞:右半部分注意和“廷”的区别。

(4)小组内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三整体感知课文内容1.默读课文,试着理清课文的层次。

2.交流课文可以分几部分的情况。

第一部分(第1~6自然段):“我”在面包房工作时,认识了一个叫约翰的孩子。

约翰每次到面包房来都只买一根香肠,“我”要送给他一根,他却不要。

第二部分(第7~13自然段):大雪下了三天,第四天“我”看见一个穿红大衣的男孩子在投送报纸,第五天“我”知道那是约翰。

第三部分(第14自然段):“我”终于明白约翰天天投送报纸是他的父母在培养他的生活能力。

3.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4.你觉得约翰是个什么样的孩子?1.如何使学生对课文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呢?教师应该首先布置学生这样预习课文:充分朗读课文,思考你喜不喜欢文中的约翰,喜欢他什么,然后小组内发表演说。

2.引导学生深入学习课文时,教师引导学生抓住本文描写人物的外貌和语言的句子,通过品读和有感情地朗读来体会约翰所具备的良好习惯和独立生活能力。

教师可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出约翰在雪中送报的情景,带领学生走进文本,走近约翰,使学生对文本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小学语文S版四年级上册11《成长》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小学语文S版四年级上册11《成长》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小学语文S版四年级上册11《成长》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小学语文S版四年级上册11《成长》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1教学目标1、巩固本课生字新词。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从小锻炼自己的生活能力,更利于成长的道理。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抓住课文的重点部分,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2教材分析《成长》一课是小学语文S版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

这篇课文写一个可爱的意大利男孩约翰每天到“我”工作的店里,只要2块钱买一根香肠和一听可乐,虽然很想却从不多花钱买两根香肠。

后来我发现他每天给人送报纸挣钱,并不是他家经济情况不好,也不是他的父母不爱他,而是从小培养他的生活能力。

这样更利于他的成长,这才是父母对孩子真正的爱。

3重点难点重点:抓住课文重点,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难点:通过课文内容,懂得从小锻炼自己的生活能力,更利于成长的道理。

4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4.1.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孩子们,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11课成长的第一课时,我们初读了课文,学习了字词,了解了文章的大致内容,现在老师就要考考大家的实际速写能力,打开听写本,准备听写。

出示:香肠不够一辆行驶信箱酒窝圣诞节胖乎乎恍然大悟1、对照大屏幕,核查字词2、学生指出错字,教师示范3、回忆课文的主人公,并且思考课文具体通过哪几件事写他的成长经历的?4、学生汇报。

4.1.2细读课文,理解感悟活动一出示自学提示一:1、自由朗读课文1—6自然段并思考:在面包店里小约翰有什么表现引起了“我” 的注意?因此作者有怎样的推断呢?2、从小约翰的与众不同可以看出他是个怎样的孩子?(用“——”画一画,并写上你的感受)。

最新小学语文版S版四年级语文上册 11 成长 优质教案

最新小学语文版S版四年级语文上册 11 成长 优质教案

1成长我在意大利的一个面包房里干过两个月,认识了很多意大利孩子。

其中有一个叫约翰(hàn)的男孩儿,长得虎头虎脑的,一双蓝色的大眼睛老是忽闪忽闪的,十分可爱。

2[①对约翰的外貌描写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段导读:这一自然段主要是讲“我”在意大利一个面包房里认识了一个叫约翰的男孩儿。

约翰每次来面包房,总是亲昵(nì)地拖长声音,冲[chònɡ]着我说:“您好——”等我回答后,他便从口袋里掏出两元钱,要买意大利香肠。

3[②“每次”和“总是”说明了什么?]段导读:这一自然段讲的是约翰经常来买香肠,并且很有礼貌。

45他的大眼睛忽闪忽闪地盯着香肠,用手取了一根,自言自语地说:“不够买两根的。

”这句话,他几乎❶天天重复着,好像他的口袋里只允许装两元钱。

[③你从“不够买两根的”“几乎天天重复着”中读懂了什么?]段导读:这一自然段主要讲小约翰买过香肠后总要重复一句话“不够买两根的”,这就给我们留下了悬念,这是为什么呢?6有一次,我拿了两根香肠给他:“你拿去吃好了。

”他那双大眼睛闪了又闪,用手推让说:“不要。

两块钱买一根,还可以喝一听可乐。

”7[④从这段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段导读:这一自然段讲当“我”表示要多给他一根香肠时,他拒绝了。

听了他的话,我琢磨(zuómo):也许❷他的父母不太喜欢他,也许他的家庭经济情况不太好。

8[⑤“也许”表明这是“我”的猜测。

那么“我”的猜测是什么?]1☜2①他是一个漂亮的、可爱的男孩儿。

3②他经常这样做,说明他非常有礼貌。

4❶几乎:接近于;差不多。

5③小约翰非常渴望得到两根香肠,但他从不多拿出钱来买。

“好像他的口袋里只允许装两元钱”这句话给人留下了悬念,也留下了想象的空间。

6④约翰很懂事,不随便要别人的东西,约翰的两元钱花得很有计划。

7❷也许:或者,可能,恐怕(表示不很肯定)。

大雪纷纷扬扬,接连下了三天。

约翰也有三天没来买香肠了。

10段导读:这一自然段写大雪一连下了三天,阻碍了交通,约翰也没来买香肠。

最新小学语文版S版四年级语文上册 11 (教案)成长教案2

时间课型新授课时3教学内容11成长教学重点学习抓住课文重点部分,读懂文章内容,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是怎样把重点部分写具体,又是怎样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教法以读代讲法、引导点拨法、指导朗读法学法朗读理解法、合作探究法、自学法、知识目标1、自学本课生字新词,准确理解词句的意思。

认识本课生字新词,读准生字,积累词汇。

能力目标2、抓住课文重点部分,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目标情感目标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从小锻炼自己的生活能力,更利于成长的道理。

教具准备挂图、生字卡第一课时一、启发谈话我们每个人都要经历婴幼儿—儿童少年—青年---成年的成长过程,能在这个过程中健康成长,最后成才,在自己的事业上取得成功,这是每个人最美好的愿望。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成长》为我们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我们从中能得到什么启示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

二、自读课文,自学生字。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把课文读熟。

2、默读思考:(1)在面包店里小约翰的什么表现引起了“我”的注意?“我”对他的表现产生了什么想法?(2)后来因为什么情况改变了“我”的看法?(3)“我”为什么恍然大悟?1、学习生字交流记忆的方法。

2、学生自读课文,然后指名朗读。

要求读准字音,不加注音或查字典,也可以问同学。

3、指定学生朗读,评估朗读效果。

抽几个学生分段读课文,看他们是否读得正确,有没有读不准的字词,帮助纠正朗读的错误。

请同学们提出不理解的地方。

1、学生默读全文(默读时要结合“泡泡框”中的提示来思考。

)2、然后议论课前收集有关知识对文章的学习和理解是必要的,同时也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让学生自主地选择自己喜欢的朗读方式,初步了解课文内容,为学生后面的学习奠定基础。

了解学生对本课生字的认读情况,培养学生在朗读中主动认字的习惯。

第二课时一、细读课文,理解感情。

讨论、探究1、在小组里讨论前面的三个思考题,可以边读边理解边谈自己的看法。

2、在全班进行交流3、探究:课文最后写到:“这样更利于他的成长”你同意这个看法吗?结合课文内容和自己的经历,谈谈自己的见解。

最新语文S版四年级上《成长》教学设计(精品)

语文S版四年级上《成长》教学设计教案包括教材简析和学生分析、教学目的、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及练习设计等。

以下仅供参考!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从小锻炼自己的生活能力,更利于成长的道理。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抓住课文的重点部分,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3、本课要求认识的字有:裹、挎、酬、圣、诞、;要求会写的字有:肠、够、驶、辆、箱、胖、窝、圣、诞、悟;要求掌握的词语有:香肠、一辆汽车、信箱、胖乎乎、酒窝、圣诞节、恍然大悟。

教学重点:抓住课文的重点部分阅读,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从小锻炼自己的生活能力,更利于成长的道理教学准备:小黑板、教学挂图、课文朗读录音或者课件教学过程:个性修改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理清课文脉络。

2、学会生字新词。

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前面我们已经学过两篇有关“成长”的课文,你从中受到了哪些启发呢?想不想知道今天这个成长故事要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好,下面我们就来读读这个故事吧。

【复习前面课文内容,引出新课。

】二、初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1、默读课文,圈出自己不认识的字,运用自己学过的识字方法学习生字。

2、画出自己不理解的词语,结合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词义,还不能理解的在集体交流中提出来。

3、自由读课文,你能知道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吗?哪些地方让你产生了疑问?你想让老师、同学帮助你解决什么问题?【引导学生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了解故事大意,提出问题,培养归纳、质疑能力。

】三、检测识字情况,指导易错字的写法。

1、用“开火车”的方式,以小组为单位,听写生字。

2、当时反馈比赛情况,将写错的'字正确的写法展示在黑板上,请同学介绍你是如何记住这些字的。

3、区分形近字:你能给这些生字找个伙伴吗?再分别组个词4、重点指导“驶、酬、诞”这3个字的写法,教师板书指导【以比赛的方式,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以学生传授经验的方式更利于学生接受知识。

语文S版四上《成长》说课稿

一、说教材《成长》是小学语文S版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1课,这是一篇精读课文。

二、说学情1、学生已有知识与技能进入中年段,学生自主分析、理解课文的能力有所提高。

在上一学年运用批注的基础上,学生能针对重点字、词、句等方面记录自己的感悟。

在生本理念的课堂下,学生的主动性得到提升,课堂上学生乐于交流,他们愿意将自己的观点在课堂上展示给其他同学,且交流的形式多样。

这些都有利于学生分析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2、学生学习本课可能遇到的问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文章的理解不够深入,思维有局限性。

也许只会关注到三、教学目标结合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依据新课标中“知、过、情”三个维度,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1、指导学生结合重点词句作批注,体会人物性格特征以及文章要表达的思想感情2、通过圈画描写人物外貌的句子,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3、通过理解课文,懂得从小锻炼自己的生活能力,更利于成长的道理本课时的教学重点为:指导学生结合重点词句作批注,体会人物性格特征以及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

四、说教法和学法四年级的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自主分析与理解课文的能力,因此在教学中,继续运用生本的理念,结合单元训练重点以及教学目标设计出适合学生且具有导向性的前置作业(课件)。

在课堂上,将课堂最大限度的交给学生。

而教师只需在课堂上起到的倾听、点拨、引领的作用。

在学法上,学生运用批注的方式圈画重点词句。

再结合批注完成前置作业,记录自己的所感所悟。

课堂上继续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同时要促进学生之间的朗读指导与评价。

五、说教学过程总述: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课堂教学我准备按以下五个环节展开:课文回顾、小组探究、汇报交流、教师引领以及拓展生成分述:环节1课文回顾:我设计的导语是“上一节课我们已经熟悉了发生在约翰身上的成长故事,有谁能为我们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此环节的设计一是让学生巩固概括能力,二是带领学生回顾文本,唤起学生对课文的记忆。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1《成长》 语文S版

11《成长》教案深度解教材:本文讲述了意大利小男孩约翰坚持用劳动来挣自己的零花钱的故事。

告诉学生:只有在劳动中磨练自己,才有利于成长。

选编这篇课文是为了让学生懂得珍惜自己和他人的劳动成果,学会自食其力。

学生在学习这篇课文时,会对约翰家里很有钱,但是家人却让他靠卖报纸来挣钱买东西这一事实存有疑虑。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约翰在这些事中得到的收获来分析,感受自食其力的精神在成长中的重要性。

同时,教师还要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体会在成长过程中练就一身生存本领的重要性。

知识与能力:1、会认“裹、挎、酬、圣、诞”5个生字,会写“肠、够、驶、辆、箱、胖、窝、圣、诞、悟”10个生字。

积累词语“虎头虎尾、穿戴、纷纷扬扬、漫不经心”。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懂得珍惜他人的劳动成果,培养自食其力的精神。

突破重难点:重点:培养自食其力的精神。

突破方法:引导学生从约翰的语言和行为入手,分析他懂得合理安排自己的花销和节约的行为。

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来切身体会约翰的心理活动,以及从中所受到的教益。

难点:体会生活能力有助于人的成长。

突破方法:通过朗读,对课文中人物的行为进行分析,切身体会生活能力对于人成长的重要作用。

教法与学法推荐:教法:通过分析人物形象,感受约翰合理利用金钱的行为对于成长的重要意义;通过提问法,引导学生理清课文脉络,分析人物形象,加深对中心思想的感受。

学法:通过朗读法,理解课文内容;通过角色体验法,感受生活能力对于成长的重要作用。

师生齐准备:教师:生字词卡片。

学生:回想自己成长过程中有意义的事情。

课时巧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掌握本课的生字,理解新词的意思。

2、读懂课文,了解约翰独立自主的生活能力的体现。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

谈话导入:从嫩芽到苍天大树,需要沐浴多少阳光,历经多少风寒?“成长”是一场必经的苦旅,它既是一段过程,也是最终的目的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品】四年级上语文同步备课资料包(教
案)
语文S版
11.树叶都是绿色的吗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掌握本课的10个认知生字,会写5个生字。

过程与方法
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学习,培养孩子的自立能力,更好地适应社会。

【教学重点】
掌握本课的10个认知生字,会写5个生字。

【教学难点】
通过学习,培养孩子的自立能力,更好地适应社会。

【教学方法】
演示法、合作、探究、交流。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相关音频。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趣味导课
1.播放歌曲《成长的岁月》
2.同学们,在成长的过程中,有快乐、有忧愁……那么,约翰在成长过程中快乐吗?好,今天,我们一起看看约翰是怎样生活的。

学习课文《成长》
3.出示课题:《成长》。

二、初读课文,感知理解
1.自读课文朗读,完成下列任务:
①认读课后生字,在课文中圈出与课后生字相关的词语。

②借助字典等工具书,理解文章中生词的意义。

出示词语:琢磨大挎包报酬圣诞节脸颊香肠亲昵
(1)学生自学生字词。

(2)开火车读词语,集体纠正。

(3)同桌之间互读,互相检查朗情况。

(4)找学生领读生词,检查对生词识记情况。

2.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意大利小男孩约翰虽然生活在一个优越的环境中,却坚持用劳动——为居民点送报纸,的自己的零用钱。

三、精读领悟
1.课文的主人公是谁?
约翰
2.学习第1自然段,回答问题。

(1)找出描写约翰外貌的句子?
长得虎头虎脑的,一双蓝色的大眼睛老是忽闪忽闪的,十分可爱。

(2)约翰给你的印象怎样?
十分可爱。

3.学习第2自然段,回答问题。

约翰每次来到面包房做什么?
掏出两元钱,要买意大利香肠。

4.学习3-6自然段,回答问题。

(1)他口袋里只装两元钱,我内心猜测的是什么?
也许他的父母不太喜欢他,也许他的家庭经济情况不太好。

(2)我拿了两根香肠给他:“你拿去吃好了。

约翰如何回答的?
不要。

两块钱买一根,还可以喝一听可。

这说明了什么?
说明他非常懂事。

5.学习7-14自然段,回答问题。

(1)“大雪纷纷扬扬,接连下了三天。

”这句话是什么描写?
环境描写。

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为后文写约翰雪中送报做铺垫。

(2)下雪的第4天,我发现了什么?
妈妈开着汽车陪一个穿着红大衣、戴着红帽子的男孩儿到每家每户的信箱前,投送着一份份报纸。

(3)当约翰又来买香肠的时候,我明白了什么?
A.约翰家不是没有钱。

B.约翰的妈妈很爱约翰。

C.约翰每月送报可挣八十元。

圣诞节时报纸多,可以拿一百多元。

(4)约翰每月能挣八十元,为什么面对自己爱吃的香肠,却又不舍得买呢?
说明约翰很节俭。

(5)我明白了什么?
约翰家不是没有钱,他的父母也不是不爱他,而是为了从小培养他的生活能力,因为这样更有利于他的成长。

三、课堂总结
通过学习,我们懂得:让孩子在劳动中磨炼自己,更有利于他们的成长。

四、课堂练习
1.组词
疆()析()
僵()晰( )
2.缩写句子
小小的争论打断了爸爸的思路。

五、作业布置
1.抄写课文中生字、生词。

2.把这个故事讲给父母听。

【板书设计】
成长
不舍得买香肠
家不是没有钱培养生活能力有利于成长
约翰妈妈很爱他
每月送报可挣八十元
圣诞节时可以拿一百多元
【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通过小约翰雪天送报纸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从小锻炼自己的生活能力,更有利于成长的道理。

作为教师,我们有责任让我们的学生在童年中独立成长,快乐成长,养成良好的生活能力。

在教学时,我采取阅读、理解、感悟的方法,让学生明白了约翰有良好的家庭条件、父母很疼爱,而约翰却仍然送报争钱,而且,连自己最爱的香肠都舍不得吃,从小养成了良好的品质,懂事、节俭的优秀品质。

以此激发学生思想情感,从中受到教育,得到启发。

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