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含泪活着》影评观后感
含泪活着观后感_1

含泪活着观后感篇一:《含泪活着》观后感《含泪活着》观后感——对于爱和人生的思考专业班级:无机非02姓名:潘红星学号:1002010211 “因为爱著你的爱/因为梦著你的梦/所以悲伤著你的悲伤/幸福著你的幸福/因为路过你的路/因为苦过你的苦/所以快乐著你的快乐……”这是丁尚彪通过写信到上海广播电台,通过收音机向女儿送上的生日祝福。
他向女儿传递了他对女儿的期望与父爱。
女儿把这段生日祝福通过录音保存起来了,以便经常可以听到来自父亲的教诲。
《含泪活着》——一部纪录片,一个关于家,关于幸福,关于人生的故事!故事里每一个人都是真实的,每一种痛苦与快乐的感觉都是真切的,每一滴眼泪都是饱含深情的,每一种感动都是不动声色的——怀着通过留学改变自己命运的念头,带着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1989年,35岁的中国上海男人丁尚彪背负着42万日元的借债挥泪告别妻女,只身来到了日本北海道地区的阿寒镇。
然而小镇的偏僻、荒芜、萧条很快就打破了他试图边工作边还债求学的梦想。
不得已之下他逃离了小镇辗转来到东京,却因丧失了求学身份而无法继续获得签证。
借债未还,求学未成,现实逼迫他不得不在日本“黑”了下来。
此后虽然经过艰辛的劳动还完借债,但留学之梦却离他远去。
于是他调整了自己的奋斗目标,将自己的求学之梦寄托在女儿身上,开始为了实现送女儿去国外著名学府留学的梦想挥洒血汗。
由于丧失了合法身份,15年来他从未返回过中国,只是一味地在日本拼命工作赚钱。
可喜的是,在他离开中国的第8个年头,女儿如愿考上了纽约州立大学,在飞赴美国的转机途中得以在东京父女相见。
第13个年头,妻子前往美国看望女儿的途中又得以同样的方式夫妻重逢。
记录片的结局是在老丁离开上海后的第15年。
异乡漂泊奋斗15年后,老丁终于踏上了回国的路程。
因为他已经完成了把女儿培养成材的愿望。
飞机上老丁泪盈满面,这眼泪,饱含生活的五味,归乡的喜悦,女儿成才的骄傲……15年,稀疏了老丁的发,刻深了老丁的皱纹。
《含泪活着》观后感(精选11篇)

《含泪活着》观后感(精选11篇)《含泪活着》观后感(精选11篇)品味完一部作品后,这次观看让你有什么领悟呢?这时我们很有必要写一篇观后感了。
现在你是否对观后感一筹莫展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含泪活着》观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含泪活着》观后感篇1流着眼泪看完了《含泪活着》这部纪录片,那位父亲做人的精神和品质深深地感动了我们全家。
在家庭教育方面,我们最深的体会和收获有三点:一、父母恩爱,孩子健康。
虽然老丁和他的妻女远隔千里,但是我们从影片中可以看出,他们非常恩爱。
离家十几年,老丁始终珍藏着妻子为他绣的枕套。
而妻子在丈夫不在身边时学会了坚强,这种坚强,来自她对丈夫深深的爱。
女儿在这种爱的熏陶下,也学会了坚强,学会了独立,直到她后来获得学业上的成功。
经过调查研究,我发现很多学习或行为上有问题的孩子,他们父母的关系通常很不和谐。
而父母恩爱的孩子,通常拥有良好的性格和行为习惯。
因为,爱,是最好的教育。
这一点是值得做父母的深思的。
二、目标统一,长期坚持。
老丁在异国他乡以“黑户”打工赚钱,虽然过着艰辛的生活,但他有朴实却并不平凡的坚定的生活目标,为了建设好家庭,为了女儿能上海外一流的大学,在新老交替的“接力赛”中传好自己的这一棒!作为母亲的老丁的妻子,和丈夫有着一样的奋斗目标。
她辛苦劳作,省吃俭用,为的是能够存足孩子上大学的费用。
而懂事的女儿,为了考上理想的大学,学习非常勤奋。
他们一家人的目标是一致的,因为有了共同的目标和追求,生活也就有了奋斗的力量!也才能在长期的艰苦生活中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才会在困顿无助的时候懂得坚持再坚持。
三、成功无法复制,盲从十分可悲。
看了这部影片,很多人不免会给自己孩子定下目标,也想仿效老丁教育培养女儿的方式,指望“学习改变整个家庭的命运”。
对此,我认为每个人的成功有着很多因素,如出生的年代、所处的家庭环境、父母的性格等等非常复杂。
在别人身上获得成功的经验,在自己身上可能毫无用处。
含泪活着观后感

含泪活着观后感第一篇范文:含泪活着观后感这是一部纪录片,讲述了一个经历过文革的上海男人为了家庭和女儿的未来,借下巨额债款只身去日本生活15年,在日本一天打三份工,深夜才回家,由于护照过期,15年一次也不能够回国与家人团聚,为了把女儿送入世界最高学府,忍受着孤单,背井离乡的生活着,一家三口都忍受着常人无法想象的思念、牵挂和辛酸,只为了明天的希望。
我很怕看老丁那双含着泪时的眼睛,太多的辛酸太多的过往不能追述,只有活下去才有希望,即使含着泪,也要活下去的坚韧。
我相信这世上每个人的生活都不尽相同,但我不能想象,这样的一对夫妻,这样的一对父女,是怎样熬过这漫长的15年的,女儿对父亲的印象就只有照片里的样子,父亲对女儿的思念也只能借着那张还在怀抱里的女儿的照片,妻子对丈夫的思念,丈夫对妻子的牵挂,所有所有的感情漫长又无法宣泄,这15年对这一家三口来说是压抑的,三个人的生活里只有希望,只能有希望,只有它是光明的,所以就只能朝着这光亮走,只有这样才能走出晴天。
老丁说他从没后悔过,一家人都从没有后悔过,给我印象很深的一幕是,妻子终于拿到护照可以去探望在美国上学的女儿,她将在日本转机,将有72小时的时间可以和丈夫相处,临行前一向节俭的她特地去做了身新衣服,理了头发,她很开心。
老丁也是一样,他把结婚时用的枕巾拿出来,小心翼翼的铺好。
时代和生活赋予了他们含蓄而深沉的爱,见面的时候两个人好像都很平静,老丁带妻子去逛日本,吃东西,他们都很开心,但是时间真的很短暂,离别的时候他们都哭了,背对着对方,那是不舍。
上面的图片就是在地铁里的这一幕。
不过只要坚持下去,总有苦尽甘来的那一刻,他们等了15年,老丁终于坐上了回国的飞机。
“在连续3年每年有3万人自杀的日本,有这样一位中国人顽强地含泪活着!”这是电影里的话。
第二篇范文:含泪活着观后感刚刚看完张丽玲的记录片含泪活着。
影片历时十余年,用影音记录下老丁在东京15年的责任与坚持、孤独与忍耐。
含泪活着观后感三篇

含泪活着观后感三篇含泪活着怎么写?下面是整理的关于含泪活着观后感范文,欢迎阅读参考!含泪活着观后感范文一刚刚看完张丽玲的记录片《含泪活着》。
影片历时十余年,用影音记录下老丁在东京2019年的责任与坚持、孤独与忍耐。
作为一名被大时代所耽误的下乡回城知青,1996年,时值35岁的丁尚彪举巨债,只身来到日本。
他怀揣着对自己的梦想与要求来到日本,本计划上完语言学校后,继续读大学,并由此一路在日本发展下去。
谁知命运到了日本依然跟他开残酷的玩笑,个人的选择在命运安排下显得脆弱,到日本后他们才发现语言学校设在非常偏僻的小乡村。
为了生活,他对学校,也是对命运选择了再一次的逃亡,逃亡的目的地是充满机会的东京,逃亡的副产品是他成了一名“黑户”,从此将许多机会堵死,包括回国与妻女相见。
老丁的人生目标由读大学转变为一心一意挣钱给女儿缴学费。
在接下来的2019年里,头发疏了、牙齿掉了,老丁一人拼了命地干着东京最底层的工作,将所有的钱寄回家,只为了女儿能到国外一流大学留学的愿望。
这是他认为的对家庭的责任与担当。
这期间他与家人仅有二次会面,一次是与女儿的24小时,女儿懂事地对着镜头说她在父亲面前尽量表现得无所谓,因为怕自己伤心的表情使父亲更加难过。
与妻子相聚的72小时发生在他到东京后的整整13个年头,当他拿出结婚用的红枕套时,真想不出这十几年间他是如何排解心中那份孤独与思念。
记录片的结局是在老丁离开上海后的2019年。
异乡漂泊奋斗2019年后,他终于踏上回国的飞机。
因为他已经完成把女儿培养成材的愿望,女儿在美国成为一名医生。
飞机上老丁泪盈满面,这使我想到《北京人在纽约》中博士在聚会时失声痛哭的场景,那是个人奋斗成功后压抑许久的情绪的迸发,而老丁,则不单是个人坚持、年华老去,还有对于家庭责任的担当。
当命运回过头来时,所有的选择都没有了对错,只留下种种可能,与一个个无法预设的结果。
有人评论老丁“傻”,2019年的孤独及家庭生活缺失,换来给女儿的学费。
含泪活着观后感500字

含泪活着观后感500字含着泪看完《含泪活着》,这是一部震撼心灵的影片!个父爱的故事,两个国家的界限,阻挡不了一份挂念;三口之家,却彼此忍受着爱的煎熬,爱的思念……如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含泪活着观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作用。
含泪活着观后感篇【一】这是一部纪录片,讲述了一个经历过文革的上海男人为了家庭和女儿的未来,借下巨额债款只身去日本生活15年,在日本一天打三份工,深夜才回家,由于护照过期,15年一次也不能够回国与家人团聚,为了把女儿送入世界最高学府,忍受着孤单,背井离乡的生活着,一家三口都忍受着常人无法想象的思念、牵挂和辛酸,只为了明天的希望。
我很怕看老丁那双含着泪时的眼睛,太多的辛酸太多的过往不能追述,只有活下去才有希望,即使含着泪,也要活下去的坚韧。
我相信这世上每个人的生活都不尽相同,但我不能想象,这样的一对夫妻,这样的一对父女,是怎样熬过这漫长的15年的,女儿对父亲的印象就只有照片里的样子,父亲对女儿的思念也只能借着那张还在怀抱里的女儿的照片,妻子对丈夫的思念,丈夫对妻子的牵挂,所有所有的感情漫长又无法宣泄,这15年对这一家三口来说是压抑的,三个人的生活里只有希望,只能有希望,只有它是光明的,所以就只能朝着这光亮走,只有这样才能走出晴天。
老丁说他从没后悔过,一家人都从没有后悔过,给我印象很深的一幕是,妻子终于拿到护照可以去探望在美国上学的女儿,她将在日本转机,将有72小时的时间可以和丈夫相处,临行前一向节俭的她特地去做了身新衣服,理了头发,她很开心。
老丁也是一样,他把结婚时用的枕巾拿出来,小心翼翼的铺好。
时代和生活赋予了他们含蓄而深沉的爱,见面的时候两个人好像都很平静,老丁带妻子去逛日本,吃东西,他们都很开心,但是时间真的很短暂,离别的时候他们都哭了,背对着对方,那是不舍。
上面的图片就是在地铁里的这一幕。
不过只要坚持下去,总有苦尽甘来的那一刻,他们等了15年,老丁终于坐上了回国的飞机。
“在连续3年每年有3万人自杀的日本,有这样一位中国人顽强地含泪活着!”这是电影里的话。
含泪活着观后感

含泪活着观后感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篇一:含泪活着《含泪活着》的观后感《影视艺术》期中作业《浮士德》中说:“坎坷是一把犁刀,一方面割破了你的心,一方面掘出了生命新的水源。
”这部纪录片《含泪活着》给我们讲述了一个关于信念的力量的故事。
十年文革让很多青年人失去了上学求知的机会,文革结束后,这些青年人,尤其对生活在大城市的人来说,面临着一种很尴尬的局面----知识的贫乏使他们适应不了社会的发展的需求。
于是,许多上海青年怀揣着梦想来到日本,开始了他们的为更好地生活而奋斗的历程。
丁尚彪便是其中的一员。
1989年6月,丁尚彪阔别了家人只身一人来到了北海道阿寒镇,梦想着在那里学了日语,再考上大学,工作稳定后就把家人接到日本来。
可是事与愿违,偏僻的日语学校不仅没有给他带来更多的知识,人烟稀少的环境让他没有办法找到兼职,也不能偿还债务。
于是,他来到了日本最繁华的城市---东京,他只希望通过做一些体力劳动来接济家里。
他做过洗碗工、当过厨师、清洁工,在车床厂工作过;白天做完一份工作,晚上还做了一份兼职;为了不失业,他自己学习、考取了很多技术资格证;他这么拼命的工作,只想让自己的女儿读书、留学,成为一个有文化的人。
而他的女儿也在97年考上了梦寐以求的纽约州立大学,又当了医生,实现了全家人的梦想。
这是一个很好的结局,这是对父亲丁尚彪最好的报答。
也许有人会想,这么做值得吗?十五年的异乡生活,伶仃一人,靠着廉价的体力劳动来支撑着一个金光灿烂却又沉重无比的梦想。
他可以退而选其次,不让女儿留学,哪怕只是读一所国内普普通通的大学。
也许是上海人与生俱来的精明能干、不甘心落后,也许是受文革后没有文化而遭遇不公的影响,也许是受上海当时对留学的一种崇尚的风气的影响,也许是丁尚彪内心的坚持、坚定、顽强,或者更准确地说是心灵深处对理想生活的无比向往,让丁尚彪毫无退路,没有选择,天天像上足了劲的发条,不知疲倦地发奋工作,努力赚钱,偿还债务,积攒学费,供女儿留学。
含泪活着影评

含泪活着影评《含泪活着》影评《含泪活着》是一部触动人心的纪录片,它以真实的镜头语言和深沉的情感力量,展现了普通人在困境中坚韧不拔、追求梦想的历程。
这部影片没有华丽的特效,没有跌宕起伏的剧情,却凭借着那份质朴和真挚,深深打动了每一位观众的心。
影片的主人公老丁,为了给家人创造更好的生活条件,背井离乡前往日本打拼。
他所面临的困难是常人难以想象的。
初到日本,语言不通、文化差异、身份的不合法,让他举步维艰。
但他没有丝毫退缩,凭借着顽强的毅力,默默承受着一切。
老丁在日本的生活充满了艰辛。
他住在狭小简陋的房间里,打着几份辛苦的工。
白天在工厂劳作,晚上还要去餐馆洗碗,几乎没有休息的时间。
他的身体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但他的内心始终充满着希望,那就是让家人过上幸福的生活。
这种为了家庭无私奉献的精神,让人不禁为之动容。
影片中,老丁与家人的分离也是令人心痛的一幕。
多年来,他与妻子和女儿聚少离多,只能通过电话和信件传递思念。
然而,距离并没有削弱他们之间的亲情,反而让这份情感变得更加深厚和珍贵。
女儿在信中对父亲的关心和鼓励,妻子在家中默默坚守的等待,都成为了老丁坚持下去的动力。
老丁的女儿也是影片中的一个亮点。
她深知父亲的辛苦和付出,努力学习,最终考上了美国的大学。
她的成功不仅仅是个人的努力,更是父亲多年来辛勤工作的成果。
这种父女之间相互支持、共同奋斗的情节,让我们看到了家庭的力量和亲情的伟大。
《含泪活着》不仅仅是老丁个人的奋斗史,更是千千万万为了生活、为了梦想而努力拼搏的人的缩影。
它让我们看到了生活的不易,也让我们感受到了人类在困境中所展现出的坚韧和勇气。
这部影片没有刻意去渲染悲伤和苦难,而是以一种平静而真实的方式,将生活的酸甜苦辣展现得淋漓尽致。
从拍摄手法上来看,导演运用了大量的纪实镜头,真实地记录了老丁在日本的生活点滴。
这些镜头没有过多的修饰和剪辑,却充满了生活的质感。
观众仿佛跟随老丁一起经历了那些艰难的岁月,感同身受。
含泪活着影评

含泪活着影评《含泪活着》是一部根据余华小说改编的电影,由张艺谋执导,景润编剧,于1994年上映。
影片讲述了一个从中国北方村庄走向城市创业,经历了失败和苦难的农民,最终在失去了儿子之后找到自我救赎的故事。
影片以农民福贵的视角来展现了当时中国的农村生活和城市化进程。
农民福贵和他的妻子远离家乡,到城市北平(今北京)寻找机会。
影片对于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到八十年代中国社会历史进行了深刻的描绘。
多次的战乱和政治运动,让福贵经历了不少苦难,包括丧失头几个孩子,儿子婚姻的破裂,儿子自杀等。
他的儿子殉情的悲剧,也象征着中国社会的苦难和挣扎。
电影中的福贵是一个散漫,易冲动的人物。
在失去儿子之后,他经历了一段深度的自我审视,意识到了自己的缺点和错误。
他开始忏悔,决定在城市中重新开始生活。
他像一个只有经历过人性的磨砺,才能变得成熟稳重的人物。
通过福贵的经历,导演张艺谋传递出了一种关于心灵重生的信息,尽管生命往往会给我们带来苦难和挣扎,我们也不能忘记生命的意义。
与其他张艺谋的作品相比,《含泪活着》侧重于人性、生命和情感。
影片用真实的故事来表达出中国农村普遍存在的问题。
在片中,福贵儿子的死,代表了整个中国农村历史中的悲剧。
这个形象是存在于许多中国农村家庭中的,这种悲剧的重演让人触目惊心。
福贵是一个强大的生命体,他在遭受挫折和打击的时候表现出了巨大的生命力,这种抗争意志体现了中国人民的本质品质。
这也是中国社会由农业社会向市场经济社会转型时期所面临的问题。
在电影的拍摄过程中,导演张艺谋和其团队成功地体现了影片的深刻性和内涵。
影片的画面在把握着原小说的质感的同事,保持了其电影视觉的魅力。
影片的配乐与画面相得益彰,达到了情感上的极致效果。
这种富有描述性的视觉表现方式和现代电影的情感化表现方式相互结合,产生出了让人难以忘怀的感受力。
在这个电影里, 张艺谋使用了一个古老的故事告诉我们当今的社会需要我们去呈现生命的精神和生存的意义。
他通过表达爱、道德和家庭的价值,阐述了生命和死亡之间的微妙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希望
——评析电影《含泪活着》
“只要心中不失去希望,一切都是有可能的。
”这是我观
赏了这部影片后最大的感想。
当然影片中血浓于水的情
感更是让人潸然泪下,悲怀从中起,不觉泪沾身。
影片
在日本引起很大轰动,这也是对摄制组呕心沥血拍摄影
片的肯定。
丁尚彪是一个勇于上进的人物,但是他正是赶上文化
大革命的动荡,一个社会小人物的命运悲剧折射的是一
个国家所经历的辛酸,丁尚彪抱着过好日子的信心,可
以说是倾家荡产赴日留学,不料现实却是如此残酷,就
像被生活欺骗了一样,出人头地的梦想破碎了,但是生
活还是要继续,留日的户口也到了期,我想如果我是老
丁,我肯定觉得这是世界末日,如果再给老丁一次选择
的机会,我肯定老丁不会选择去日本。
然而生活还是要继续的,还得活着,但这样的活着或许
已经没有的尊严,连最基本的户口问题都无法解决,连
机场的入口都不能靠近,丝毫没有存在感,孤身一人,
颠沛流离,还有远在异国他乡的妻子和女儿,这是一种
怎样的痛苦,或许只有经历过的人才能有最真实的体会,
我们这些看客永远无法想象他们内心的苦楚。
老丁是个
好人,是一个老实人,他最基本的想法就是生存,尽最
大的可能攒钱供女儿出国留学,和妻子女儿团聚,他用
一生来信守着这些信念。
老丁的女儿也是很争气的,考上了美国的世界名校,没
有辜负老丁的期望,她身上肯定也背负着很大的担子,毕竟父母困苦的活着就是为了她出国留学,如果她不争气或是被压力压垮了,我不敢想象老丁和他的妻子会怎么面对自己,女儿身上背负的是老丁一生未完成的梦想,背负的是老丁对于生活的希望,背负的是整个家庭的明天。
老丁是幸运的,像老丁这样的偷渡客滞留在国外,和家人天各一方的又很多,但他们终究没老丁这么幸运,他们的命运又是怎么样的呢,我想起来了一部电影《新宿事件》,背景就是文革期间偷渡到日本的华人的生活,进而展开的故事。
这些滞留人员也是中国人,但他们进退两难,他们的状况目前也得到了国内和国际的一些关注,但目前还没用很好的解决办法。
老丁最终一家三口团聚是让很多滞留人员羡慕的。
《含泪活着》的结局让人欣慰,因为有情人终成眷属,否则就会是让人难以接受的人生悲剧,或许这也是剧组选择老丁这个家庭的原因,告诉人们,尤其是告诉像老丁这样的家庭,生活还是有希望的,只要内心不放弃,阳光总会出现在雨后,虽然可能风雨的摧毁力我们不知道,但是只要有一颗坚强的心,没有什么坎是过不去的。
抛开感情因素,其实老丁的做法还是有不佳的地方,比如他把希望全部放在女儿身上,这是对女儿,也是对自己的不负责,是一种逃避的表现,是一种懦弱,女生为什么要承担父亲的梦想,她又她自己的梦想,她没有义务去完成两个人的梦。
现在社会上这种现象很普遍,家长强迫孩子学自己不喜欢的东西,高考报自己不喜欢的专业,这都是家长的不对,同时也酿成了一些悲剧。
但
老丁的女儿显然是愿意承担的,并且实现了,这是让人欣慰的。
《含泪活着》表现出了小人物不屈服现实的精神,是社会的一剂良药,尤其是不断对自己国家失去信心的日本国民。
影片的成功符合大众的心里,符合现实社会的需求,更是对人们情感的弥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