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强侵华方式、特点与影响(汇编)
近代列强对中国发动了多少侵略战争有何影响

近代列强对中国发动了多少侵略战争有何影响关键词:西方列强;侵略战争;影响从1840年—1919年,帝国主义列强先后对中国发动过多次大规模的侵略战争,通过这些战争,列强迫使中国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严重地损害了中国的领土完整和国家主权,使中国从一个独立的主权国家逐渐变成了半殖民地国家。
这些侵略战争主要有:鸦片战争(1840~1842年):英国发动的侵华战争。
通过这场战争,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中英南京条约》及其附件、《中法黄埔条约》、《中美望厦条约》等中国近代第一批不平等条约,使中国历史发生了巨变,中国开始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为扩大侵华权益,英法联合侵华,攻占了北京,进行野蛮的洗劫。
清政府被迫再次大肆出卖国家权益,签订了《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使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程度进一步加深。
中法战争(1883~1885年):法国以越南为跳板发动的对华侵略战争。
由于清政府的腐败,以胜求和,签订了《中法新约》,法国打开了中国西南的门户。
中日甲午战争(1894~1895年):新兴的帝国主义国家日本为实现其"侵韩征华"的狂妄计划而发动的侵华战争。
清政府被迫签订了《马关条约》,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大大加深。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1901年):是多个西方列强共同参与的侵华战争。
为了镇压中国人民反抗斗争,瓜分中国,帝国主义国家勾结起来,共同侵华,清政府被迫签订了《辛丑条约》,中国半殖民地社会完全形成。
从结果来看,历次侵略战争都是以中国的失败宣告结束,失败的基本原因是社会制度、生产技术的落后和政治的腐败以及中国综合国力太弱。
而每一次侵华战争,都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但另一方面,也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
列强对中国发动的侵略战争给中国造成的影响是多方面多层次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首先,破坏中国领土与主权的完整,使中国逐步沦为列强的半殖民地。
专题一 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

专题一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一列强对中国侵略的五个阶段1.第一阶段(19世纪40年代~60年代)(1)背景:中国实行闭关锁国政策,自认为是天朝大国,夜郎自大。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行了工业革命,迫切需要打开中国市场,掠夺原料和倾销商品。
(补:英1840年前后进本完成工业革命,第一个工业国家;法19世纪中期基本完成工业革命,仅次于英国;美19世纪中期完成工业革命;德19世纪早期开始,因政治分裂阻碍工业革命进程;俄、奥地利、日19世纪中期开始进行工业革命。
)(2)特征:列强侵华和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开始形成。
侵略中国的主要有英、法、美、俄等国,以勾结为主。
只要侵略形式是商品输出。
(3)表现:两次鸦片战争。
(4)影响:中国由封建社会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随着社会性质的改变,只要矛盾、革命任务、革命性质也发生变化。
清政府改变闭关锁国政策,对西方列强态度由蔑视、疑惧到勾结。
中国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洋务运动兴起,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西学思潮的萌发。
2.第二阶段(19世纪70年代~20世纪初)(1)背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下,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过渡到帝国主义阶段,加紧对外侵略扩张。
(补: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德、英、法、日、俄相继进入帝国主义阶段)(2)特征:经济上,帝国主义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以资本输出为主;政治上,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形成帝国主义割宰中国的同盟;军事上,列强联合发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国民族危机加深,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表现:中法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帝国主义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
(4)影响: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危机加深;中国资产阶级掀起维新变法运动,农民开展义和团运动;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初步发展;从学习西方技术到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
近代西方列强对中国侵略的主要方式及表现

近代西方列强对中国侵略的主要方式及表现
①军事侵略:包括六次大规模的侵华战争(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日本全面侵华战争),19世纪中后期的边疆危机(美日侵略台湾、俄英侵入新疆,俄国侵占伊犁、英军入侵西藏)。
②政治侵略:包括《南京条约》附件“领事裁判权”的规定,《天津条约》规定外国公使进驻北京,1861年总理衙门的设立(清朝中央机构开始半殖民地化的标志),19世纪末瓜分中国,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扶植军阀和寻找代理人(慈禧太后→袁世凯→段祺瑞→蒋介石),20世纪初对中国的侵略(俄国支持外蒙独立、英国企图分裂西藏,制造“麦克马洪线”、日本出兵山东、提出“二十一条”)等。
③经济侵略:英国向中国进行鸦片走私(使中国对外贸易由出超变为入超),《南京条约》规定“协定关税”和“片面最惠国待遇”,开埠通商,甲午战后的侵略(开设银行、强迫贷款、投资铁路、开矿设厂)等。
④镇压革命:包括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中外反动势力勾结起来镇压中国人民的革命运动),破坏辛亥革命。
列强侵略中国史实归纳[整理]
![列强侵略中国史实归纳[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2eab4bc6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8500514.png)
列强侵华史(1840~1953)一、列强侵略中国的史实归纳列强侵华手段多种多样。
(一)军事侵略——发动侵华战争和制造军事侵华事变:掌握:每次战争的起止时间及标志、原因、过程、结果及影响等。
1、发动战争①鸦片战争(1840.6-1842.8):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②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0-1860.10):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③甲午中日战争(1894.7-1895.4):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⑤20世纪30年代日本侵华战争(1937.7-1945.8):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胜利。
(二)政治侵略:1、强签不平等条约:掌握各条约内容及危害并能根据各条约内容进行归纳分类,如涉及割地、涉及通商口岸、涉及赔款、涉及关税和贸易、涉及传教的条约分别有哪些。
1)各时期列强强迫中国签定的条约(1)第一次鸦片战争:中英《南京条约》、《五口通商章程》、《虎门条约》、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2)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俄中美中英中法《天津条约》、中俄《爱珲条约》、中英中法《北京条约》、中俄《北京条约》(3)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4)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辛丑条约》(5)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二十一条”(6)解放战争时期:《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2)各个列强签定的条约(1)英国:《南京条约》(1842)、《南京条约》附件(1843)、《天津条约》(1858)、《北京条约》(1860)、《辛丑条约》(1901)(2)法国:《黄埔条约》(1844年)、《天津条约》(1858)、《北京条约》(1860)、《辛丑条约》(1901年)(3)美国:《望厦条约》(1844年)、《天津条约》(1858)、《辛丑条约》(1901年)、《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1946)(4)日本:《马关条约》(1895)、《辛丑条约》(1901)、《二十一条》(1915年)、(5)沙俄:《爱珲条约》(1858)、《天津条约》(1858)、《北京条约》(1860年)、《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1864)、《中俄改订条约》(1881)、《辛丑条约》(1901)、3)近代不平等条约的类型:(1)割地类条约。
近代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及其影响

近代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及其影响目录一、近代列强侵略概述 (2)1. 英国侵略 (3)1.1 鸦片战争 (5)1.2 扩张贸易与掠夺资源 (5)1.3 势力范围及政治干预 (7)2. 其他欧洲列强侵略 (8)2.1 法国侵略 (9)2.2 俄国侵略 (11)2.3 美国及日本侵略 (12)二、列强侵略的主要方式 (13)1. 武力侵略 (14)1.1 战争与军事占领 (16)1.2 强迫签订不平等条约 (17)2. 经济侵略 (18)2.1 贸易扩张与关税控制 (20)2.2 资本输出与投资设厂 (21)2.3 银行业与金融控制 (22)三、政治与文化影响 (23)1. 政治影响 (24)1.1 破坏中国领土完整和主权 (25)1.2 加深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25)1.3 影响中国政治体制变革 (26)2. 文化影响 (28)2.1 传播西方文化价值观 (29)2.2 教育领域的渗透与改造 (30)四、经济影响与社会变革驱动因素的分析与探讨 (31)一、近代列强侵略概述自19世纪中叶以来,随着西方列强的殖民扩张和工业化进程的推进,中国逐渐成为列强争夺的对象。
从鸦片战争开始,近代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包括领土侵占、资源掠夺、不平等条约签订等。
这些侵略行为严重削弱了中国的国力,使中国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境地,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鸦片战争:1840年,英国为了推广鸦片贸易,发动了鸦片战争。
战争结束后,中国被迫割让香港岛,开放五个通商口岸,并签订了《南京条约》。
这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开始。
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英法联军在美俄支持下,攻占了北京,烧毁了圆明园。
清政府被迫签订了《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进一步割让领土,开放更多通商口岸。
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年):日本为了扩大在朝鲜半岛的势力范围,发动了对清朝的侵略战争。
西方列强对中国侵略历程分析

西方列强对中国侵略历程分析1840年,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用大炮轰开了中国的大门。
随后,西方列强接踵而至,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政治上发动侵华战争、签订不平等条约、割占领土、扶植侵华代理人、镇压破坏中国人民革命,在经济上进行商品输出、资本输出、甚至日本对沦陷区进行直接经济掠夺,在思想上利用传播宗教、开办学校、推行奴化教育进行文化侵略,他们采取了各种各样的手段和形式侵略中国。
我们在学习中不仅要注意到西方列强侵华的手段和形式,还要结合世界历史发展的规律看到西方列强的侵华明显的阶段性。
一、列强侵华阶段第一阶段:鸦片战争到甲午中日战争前(1840~1894)。
工业革命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自由资本主义时期。
19世纪中期英、法、美等国相继完成工业革命,资本主义迅速发展,英国成为世界工厂,各国资产阶级急切需要在世界范围内开拓广阔的商品市场、抢占更多的廉价原料产地。
所以西方列强侵华发生新的变化。
以商品输出取代直接抢掠为主要方式,以相互勾结、发动战争打开中国国门为主要手段,发动了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通过不平等条约,巩固和扩大侵略成果,打开中国市场向中国倾销商品,商品输出成为这一时期列强对华经济侵略的主要方式。
列强在对华进行政治经济侵略的同时,还侵占了中国大片领土。
侵华的主要国家是英法美等资本主义工业强国和相对落后但侵略成性的封建俄国。
英国在对中国的侵略中占优势地位。
第二阶段: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884~1901)19世纪80年代--20世纪早期,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和垄断组织的形成,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
美德迅速发展,英法发展相对缓慢,帝国主义各国加紧对外侵略扩张,争夺殖民地和势力范围的斗争更加激烈。
这一时期帝国主义侵华与其自身的发展变化相适应。
经济上,以商品输出为主到以资本输出为主;政治上掀起瓜分中国狂潮;军事上,列强趋向联合,发动了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列强侵华

第一,列强侵华的双重性影响:列强侵华,一方面破坏了中国的领土、主权完整,造成了中国日益贫困和落后的社会根源;另一方面,列强在侵华的同时,也带来了西方先进的技术、制度与思想观念,同时,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解体,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条件,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第二,列强侵华,是世界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产物,是资本主义国家争夺殖民地与世界霸权的重要组成部分,西方列强侵华方式特点的变化与整个资本主义的发展变化是密切相关,互相一致的。
第三,西方资本主义、帝国主义对华侵略的过程,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发抗侵略与探索中国的解放与发展道路的过程。
第四,列强与中国反动势力相互勾结,中国革命必须完成反帝反封建(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任务,这两个任务是相互关联的,如果只反一面或者不彻底都不可能取得革命的胜利,所以,中国人民的革命任务是双重而艰巨的。
一、鸦片战争: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40年,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并最终迫使清政府签订中英《南京条约》。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9世纪50年代爆发的第二次鸦片战争,列强与清政府签订了《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等不平等条约,使中国丧失了大片领土和更多主权,并且中外反动势力公开勾结,共同镇压太平天国运动。
在经济上,外国侵略势力扩张到沿海各省,并伸向内地,方便了它们倾销商品,掠夺廉价的原料和劳动力,使中国难以抵挡资本主义经济侵略的冲击。
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了。
鸦片战争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扩大了对华商品输出,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这种经济上的侵略进一步扩大。
鸦片战争后,中国人民肩负起反对外国侵略和本国封建统治的双重任务。
二、甲午中日战争: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了《马关条约》的签订,反映了帝国主义资本输出,分割世界的侵略要求。
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侵略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了。
6 近代西方列强侵华的阶段性特征及影响 课件(共21张PPT

影响:
政治上,中国由封建社会开始出现民族危机。 随着社会性质巨变,主要矛盾、革命任务、革 命性质也发生变化。 经济上,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自然 经济开始解体。洋务运动兴起。 思想文化上,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萌发。
第二阶段:甲午战争到一战结束 (19世纪70年代~1918年)
背景:19世纪末20世纪初,第二次科技革命推动
(工业革命的进行和自由资本主义的发展)
表现:英法等国先后发动了两次鸦片战争,强迫
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使中国丧失 了独立、自主地位,民族危机逐步加深,成为 列强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的场地。俄国通过一 系列不平等条约侵占中国大片领土。
阶段特征:以商品输出为主要方式,以相互勾结、
发动战争打开中国国门为主要手段。侵华的主 要国家是英法美等资本主义工业强国和相对落 后但侵略成性的俄国。英国充当先锋,法美是 帮凶。
阶段特征:侵华的主要国家是美国。侵华的方式主
要是:‚以华制华‛,奉行扶蒋反共政策;干 涉中国内政。
影响:威胁中国安全。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推
翻国民党反动统治,建立新中国。新中国成立 初期又取得抗美援朝战争胜利,巩固了新生政 权,提高了国际地位。
中国近代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及的认识
一、近代列强强迫中国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
阶段特征:侵华的主要方式是从‚以华制华‛到独
占中国。侵华的主要国家是美日两国,它们展 开了激烈争夺。
影响:民族危机加深,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
日本大规模侵华给中国带来巨大灾难,国共两 党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最终取得了抗 战的伟大胜利,为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最后胜 利创造了条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列强侵华方式、特点与影响
广东省佛山市三水实验中学夏克传邮码:528100
一、近代资本主义列强主要侵华方式
1、主要侵华方式
(1)发动侵华战争:如两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日本法西斯侵华战争。
(2)强签不平等条约:如中英《南京条约》、中日《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等。
(3)侵犯中国主权:如开辟租界、控制关税、破坏司法权(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强占租界地、划分势力范围等。
(4)干涉中国内政、操纵中国政权:如控制清政府、操纵北洋军阀政府、扶植蒋介石等。
(5)割占中国领土:主要有英国、俄国、日本割占了中国的香港、东北、西北、台湾、山东等地区的大片领土。
(6)镇压中国人民的革命:如帮助镇压太平天国运动、镇压义和团运动、破坏辛亥革命、阻挠北伐战争、支持反革命政变、帮助蒋介石进攻解放区等。
(7)经济侵略:如勒索赔款、倾销商品、掠夺原料、输出资本以及掠夺土地、劳动力、资源等。
(8)精神文化侵略:如传教、办学校、实行奴化教育等。
2、侵华方式阶段性特征
(1)1840年到甲午中日战争前:这时期英国率先完成了工业革命,法美继之,所以这时期侵华的主要国家是英、法、美等国。
他们侵华的目的主要是打开中国大门,把中国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俄国因为是落后的农奴制国家,侵华的主要目的是满足沙皇扩张领土的野心)。
这一时期,列强侵华的主要手段是发动战争、强占领土、开辟商阜、建立租界、控制航运等。
(2)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资本主义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这时期侵华的国家除了英、法、美外,德、日、意等国进入帝国主义阶段,也加入了侵华行列。
由于帝国主义之间力量对比的变化,美国有了自己独立的侵华政策。
这期间,列强侵华的形式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在经济上,资本输出成了主要的侵略形式,与经济侵略相适应,在政治上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3)辛亥革命后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时期,国际形势发生了巨变,一战中,英法实力遭到削弱,德奥战败,俄国发生十月革命,美国成为世界首富,日本的实力也发展起来,因此侵华的主要国家是美国和日本。
侵略形式也发生了变化,清政府倒台后,美日等国在中国物色新的侵略工具,利用袁世凯、段祺瑞、汪精卫、蒋介石等派系之间的矛盾,争夺对中国的控制权,维持其在中国的殖民统治秩序。
二、侵华的特点
1、列强侵华的特点与整个资本主义发展过程关系密切,如两次鸦片战争体现了资本主义处于上升时期,对商品输出的需求;而甲午战争后列强的侵华则体现了过渡到帝国主义阶段对资本输出侵略要求的基本特征。
2、列强侵华的特点;与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关系密切,侵华过程能明显反映出他们的争夺和在华势力的消长。
3、列强在侵华进程中既相互勾结又相互斗争,其根本出发点是最大限度地满足本国资产阶级的利益。
4、列强侵华过程中与中国反动政府既勾结又矛盾,其中勾结为主,其根本原因是它们共同的反革命利益的需要,镇压中国革命的需要。
列强先后扶植清政府、北洋军阀、国民党新军阀作为其侵华工具。
三、列强侵华的影响
1、从政治、经济、文化角度分析
近代以来,列强对华从政治上加强控制,经济上大肆掠夺,文化上逐步渗透,使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列强对华的政治侵略主要表现在对华主权的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的侵犯。
①破坏中国领土主权的完整;②破坏中国的国防主权;③控制中国海关;④破坏中国的司法主权;
⑤破坏外贸自主权;⑥干涉中国内政,以华治华。
列强对华以经济侵略为主,政治、文化侵略是为经济侵略服务的。
近代前期,列强对华经济侵略以甲午战争为界:前一个时期以商品输出为主;后一个时期以资本输出为主。
近代后期,可分为三个阶段:国民政府统治前期,帝国主义对华投资急剧增长,并向中国倾销商品,1932年出现中国外贸史上入超的最高记录;日本侵华战争期间,在沦陷区疯狂掠夺;解放战争期间,美国商品在中国市场形成独占局面。
列强对华的文化侵略主要通过教会、学校、报刊书籍等途径,传教布道、兴办慈善事业等方式进行渗透,还包括强制性地进行文化移植、推行奴化教育、传播“中国人中西来论”等谬论,等等。
文化侵略具有隐蔽性强、影响深远的特点,其主要目的是丑化淡化中国人民的反帝爱国思想,配合政治、经济和军事侵略,以巩固和扩大在华既得利益。
2、辩证分析列强侵华
马克思在谈及英国对印度的殖民统治时,曾提出了殖民主义具有双重历史使命的著名论断,即“英国在印度要完成双重的使命:一个是破坏性的使命,即消灭旧的亚洲式的社会;另一个是建设性的使命,即在亚洲为西方式的革命奠定物质基础。
”这一论断基本上也适用于整个资本主义的殖民统治。
从世界范围看,殖民扩张实质上体现了西方国家以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征服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为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原料产地和销售市场,但同时也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
对中国而言,列强侵华破坏了中国的领土、主权完整独立,是造成中国近代日益贫穷和落后的根源;另一方面,他们把西方技术带入中国,对中国旧制度、旧观念以前所未有的冲击,同时也促进了自然经济的解体,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条件,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但在客观、辩证地分析列强侵华对中国的影响时,应强调西方列强只是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
就其主观动机而言,列强不希望中国成为独立自主的近代化国家,发展自己的经济,因此他们千方百计压制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阻挠和破坏中国社会的向前发展。
相对于它对中国社会产生的消极作用来看,其在客观上的积极作用无疑是处于次要和从属地位的。
历史的结论是只有推翻帝国主义压迫,中国才能富强起来。
3、列强侵华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
在中国近代,近代化也就是工业化和与工业化相随着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变化。
经过鸦片战争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势力进入中国以后,要原封不动地保持封建社会已不可能。
帝国主义不允许中国统治势力闭关自守,也不允许它一切保持原样。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近代化出现两种倾向,一种是在帝国主义允许范围内的近代化,即不根本改变封建政治经济制度,只在某些方面有限的程度内进行向资本主义制度靠拢的改变。
洋务派官僚是其最早的代表。
一种是突破帝国主义许可的范围,争取实现民族独立自主,从而实现现代化。
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是其先驱。
中国封建社会内部的资本主义萌芽之所以没有正常发展起来,使中国进入资本主义社会,原因就在于帝国主义控制了中国的政治和经济命脉。
固然,外国资本主义的侵入对中国自然经济起了破坏作用,从而促进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因素的发展;但中国民族资本不但遭到具有特权的外国资本的排挤,而且无力抗拒在中国社会中居于统治地位的前资本主义的剥削制度。
帝国主义支持一个个代表地主阶级和买办官僚资本利益的军阀官僚势力。
封建的土地关系、商业高利贷资本和一切前资本主义的剥削制度及上层建筑,由于受到帝国主义的维护而得以继续存在。
帝国主义的侵略阻断了中国的工业化、民主化的独立发展的道路,使中国在成为半殖民地的同时,又处于半封建的境地。
因此,近代中国面临两个问题:即如何摆脱帝国主义统治和压迫,成为一个独立的国家:如何使中国近代化·两者密切相关。
因为落后就要挨打,因为不断挨打,所以更落后。
以首先解决近代化问题为突破口显然是不可能的,中国近代史的事实说明了这一点,因为有帝国主义及其代理人的阻力。
只有首先解决民族独立问题,才能谈得到近代化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