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地狱_中的兔子_厄普代克_兔子_跑吧_主人公的生存困境解读
从虚无快乐到痛苦地回归

从虚无的快乐到痛苦地回归摘要:美国小说家约翰·厄普代克的“兔子系列小说”以哈利·安斯特朗(绰号“兔子”)的成长经历为主线,深刻探讨了宗教、道德、性、家庭等社会问题。
出现在第一、三、四部书中的鲁丝是唯一使哈利难以忘怀的人物。
本文将以第一部《兔子,跑吧》为重点,从精神分析层面探讨鲁丝这一形象,诠释女性在当时美国社会中的生存状态。
关键词:《兔子跑吧》鲁丝虚无回归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识码:a从故事主题和创作过程来看,美国小说家约翰·厄普代克的“兔子系列小说”:《兔子,跑吧》(1960)、《兔子归来》(1971)、《兔子富了》(1981)、《兔子安息》(1990)、《兔子回忆》(2000),可以说是美国20世纪下半叶社会文化的蒙太奇。
40年来,读者们与主人公哈利·安斯特朗(绰号“兔子”)一起感受他的情感经历和事业沉浮;管窥这一时期错综复杂的社会现象;审视种种历史事件与社会变迁对美国人价值观的影响与调适。
丹尼卡·贝尔在《资本主义文化矛盾》中阐述:“现代主义的真正问题是信仰问题。
用不时兴的语言来说,就是一种精神危机,因为这种新生的意识本身充满了空幻,而旧的信念又不复存在了。
如此局势将我们带回到虚无。
由于既无过去又无将来,我们正面临着一种空白。
①”厄普代克在《兔子,跑吧》中见微知著地反映了上世纪50年代美国社会的信仰危机:传统的道德准则、价值观念和对前途的乐观情绪都受到了极大的冲击,酗酒、性自由和极端个人主义成为时尚,这使当时的社会状态及人们的思想意识混乱不堪。
在《兔子,跑吧》中,如主人公哈利一样,鲁丝也是在理想与现实的冲突中生活着。
作为一个妓女,她的生活失去了意义和价值,自我意识被忽略,只能在虚无的快乐中过活。
然而与哈利的相识打破了她波澜不惊的生活,鲁丝在与哈利的性爱及三个月的同居过程中开始找寻自我的重要性,其物质的、肉体上的追求甚至转化为爱与被爱的精神渴望,尽管这种渴望最终被证明是悲剧而徒劳的。
不能忘却的记忆——兔子形象浅析

上 体 现 出 来 的 时代 性 。
一
、
兔 子 哈 利 是 厄普 代 克 小说 《 子 四部 曲》 中 的主 人 公 , 兔 本 名 叫 哈利 ・ 斯特 朗 ,为什 么起 名 叫兔 子 呢 ,是 因为 兔子 安
本 身的性格就是 一个 矛盾体 ,兔 子分不清现实 与幻 想的不
一
是兔子 的形象本身,更重要 的原因则是兔子的精神和其身 我 实 现 ”。这 既 是 由兔 子 的 动物 个 性 决 定的 ,又 是 由于 兔 子 的现实情况和他 以前的 “ 辉煌历史 ”之 间有着巨大 的差异 ,
使 得 兔 子想 逃 脱现 实 。这 些都 表 现 出兔 子 的 矛盾 之 处 。兔 子
切成就了兔子形象 。
贯 穿在 《 子 四 部 曲》 之 中 的是 兔 子 哈利 始 终对 于 自由 兔 是能够改善的,但是另一方面,兔子觉得拥有清醒的自我意识 和 自我 的追 求 , 以及 在 这 个过 程 中他 遭 遇 到 的种 种 挫折 和 失 又 是 如此 的 困难 ,只 有 经济 上 的 满足 是 不 行 的 。 由此 ,我 们 败 。然 而 这 个 过 程 中呈 现 出 的兔 子 最 大 的性 格 特 点 就 是 矛 发现兔子本身就是 一个矛盾的存在 。 盾 ,表 现 为 自我 的矛 盾 、理 想 和 现实 的矛 盾 , 以及 理想 和 宗 教 的 矛盾 。
同 ,行 为和 性 格 总是 表 现 出 自相 矛 盾 的地 方 。一 方 面 兔子 会
以前是学校篮球队的篮球高手,善于奔跑,具有了兔子这种 选 择 逃 跑 ,避 免 自己所 追 求 的 “ 实 ” 与他 所 处 的真 正 的现 现 动物 自身的最重要的特点 ,所 以起名兔子 。兔子这一形象是 实 相 互碰 撞 ;另 一方 面 兔子 又 是 爱 家 的 ,当 兔子 逃 跑 后再 次
无法逃离的悲剧人生——析约翰·厄普代克的《兔子

成 宁 学 院 学 报
Journal of Xian n2 University
文章 编号 :1006—5342(2011)08—0051—02
பைடு நூலகம்Vo1.31,No.8 Aug.201l
无法逃离 的悲剧人生
析 约 翰 ·厄 普 代 克 的《兔 子 ,跑 吧》
个人的角色规定里逃跑 了。 生命 的意 义是 西方 著 名美 学 家尼 采 关注 的核心 。他
说 ,希腊人看到 了生命 的苦难 本质 ,他们懂得酒神狄俄 尼索 斯的老师和养育者西 诺勒 斯 的智慧——最好 是不要 降生 , 不要存在 ,成为虚无 ,次好是立刻就死——但是古希腊人并 没有 因为生命的悲剧性质 而厌 世 ,并 没有 因为存在 的荒诞 而陷入绝 望和佛教弃绝意 志 的涅 椠 之中 ,他们用艺 术来 自 卫 ,来 为 苦难 的、悲 剧 性 的 生命 寻 找 意义 和 存在 的理 由。 “日神精神 ”和 “酒 神精 神 ”则 是 古 希腊 悲剧 艺术 的核心 。 “日神精神 ”是一 种“梦 ”的精 神 ,它把 人带 人幻想 的世界 , 使人 沉浸 于世 界万物 的美 的外观 之 中 ,忘 却人生 的苦难 与
成年之前 ,兔子 的个 人潜 能 和 自我 价值 感有 承载 的媒 介—— 篮球 。这是兔 子 一 辈子 都 引 以为 傲 的资 本 和成 就 感 。所 以 ,兔子 的父 亲老安斯 特 朗对兔 子成 年之 前 的行为 是满 意的 ,兔子 自己也是 满意 的。他有 自我 ,能感受到 自己 的价值 和意义 。兔 子 的第 一 次抗 拒 是从 他 服兵 役 回来 之 后 ;人生 的规定性开始呈 现出它强大 的威力 。按 照常规 ,他 会 子承父业 ,进工厂做 工人 。而他父亲从事 的 ,从而他 也能 从 事的工作也是颇有 深意 的 :印刷厂 排版 工。最刻 板 没有
“地狱”中的兔子——厄普代克《兔子,跑吧》主人公的生存困境解读

到了极 大地 限制。 占主体地位的 “ 者” 以 自我 为 中心 , 他 必
处理一 切事情都 以 自我为 出发点 , 从而 造成 了人 与人 之间 的矛盾 和冲突的加深。由于“ ” “ 者” 间的冲突 , 我 与 他 之 小
寻梦生涯 , 寻找 曾经 打 篮球 时 才拥 有 的 “ 一流 ” 去 第 的感
一
都揭示 了美国社会 中的腐 败现象和成人世 界 中的堕落 、 宗
教、 、 性 金钱 的一 片混乱 , 广泛 而深刻 地探 讨 了宗 教、 它 道 德、 、 性 家庭 和
期社会 文化的浓缩 , 成名作 《 兔子 , 吧》 能体 现作者 的 跑 更
部作品再现了存在 主义这一 主题 。其 中 Ai n ent l eadK n e c h
H ml n和张维君基于存 在主义哲学家克尔凯郭 尔 以及神 a io t
学家卡尔 ・ 巴特 理论 , 宗教 和道德分 析 了这 一部 小 说 , 从 揭示 了主人公存在 困境。Whte a lt和 N a as i yB le n lt er sy 从 y 文本的形式美 学对 小说 的文本进 行 了研 究 。通 过 以上文 献综述的研究 , 我们 发现存 在 是小说 中的一 大主题 , 很多 学者都从这方面进行 了研 究。本文将另辟 蹊径 , 萨特 的 从
思想内涵。这部 小说 自从 发表 以来就受 到 了国 内外 各大
筹 的。 …他人不 只是 向我揭示 了我是什么 , ” 使我感觉 到 自己真实 的存在 , 他还在 一种可 以支撑一 些新 的定性 的新
学者的青睐 , 研究 大致 可以概括 为人 物形象 刻划 , 品 其 作 主题研 究以及作 品的叙事风格或者形式美学研究这 3大方
追寻平衡的兔子——评约翰·厄普代克的《兔子

一
、
强烈的本我
哈 里 强 烈 的 本 我 体 现 在 以 自我 为 中 心 的 自私 自利 的 性 格上 。他 的 自恋是构成其行为的 内因。下面我们从 哈里最 擅 长 的篮球和性 爱两方面来看他的强烈 的本我 。哈里有 过一段 辉煌 的篮球历 史,是校 内最优秀的球员之一 ,这段辉 煌的历 史使他产 生一种 自恋情结 。然而 ,贾尼丝在 生活 中懒 惰、愚 蠢 、嗜酒 如命 ,没有尽到家庭主妇 的职责 ,令兔 子对 其婚姻 状况极其 失望 , “ 他走到衣橱那里 ,把 刚才整齐 地挂 起来的 外 衣取 出来 。这好 像只 有他 才是讲 究整 洁 的人 。身后房 间 内,简直 一团糟— —装鸡尾酒 的杯子里满是污浊 的渣 滓,堆 得满满 的烟灰缸在椅臂上摇晃 ,地毯皱 巴巴的,纸面光滑 的 板纸 堆岌岌可危 ,小孩 的玩具 东放一个 ,西塞一个,有的破 旧不堪,这里露 出玩具娃娃身上 的腿 ,那里躺着一张折起来 的纸板 ,上面贴有剪下来 的早餐盒 上的图案 ,暖气片下灰尘 已经裹成绒 团,屋 内一片狼藉 。——这 一切恰似一张正收紧 的 网 , 附 在 他 的 背 上 。 ” (p ie 18 : 1) 种 混 乱 的生 U dk , 9 7 7这
到:哈里是个理想主义者 ,具有强烈 的个人 意识,然而现在 的 生 活 与 过 去 形 成 了极 大 的反 差 ,他 目前 的 生 活 处 于 抛 物 线 的下行阶段 ,从体验 “ 一流 的”感觉 到如今 生活的枯燥 。与 过去的完美生活相 比,现在 的状况 没有 让哈里感到任何 的满 足 感和成就感 。兔子有着成功 的过 去和 失败的现在 ,现在和 过 去 之 间 的 落 差 使 他 难 以满 足 现 状 。 这 种源 于 本 我 的 强 烈 自 恋 情 结 导 致 了兔 子 对 婚 后 生活 的 失 落 感 。 所 以哈 里 不 断 听 从 本我 ,凭借着本我寻 找 自己的梦想 ,他不断地逃跑 ,去追求 自由、追求新生活,实现 自我价值 。 这种强烈 的本我 意识还表现为哈里对性爱生活 的 自信 。 他 所认 为最 好 的性 爱 就应 该像 他 与初 恋情 人 玛丽 ・ 在一 安 起 时一样 : “ 他想 起 了个 玛丽 ・ ,每 当他打完球 ,感到疲 安 劳 、四肢僵直和疲 惫不堪时,总能看到她站在校训牌前 的台 阶上 ……她 总是怯 生生的样子,不敢有什么动作 ,他则大胆 得 多,必然 是个 胜利者。他 以进攻者 的姿态 出现在她面 前, 这 种 感 觉 打 那 以 后 就 不 再 有 了 。 同样 ,她 是 女 人 中最 令 他满 足 和 快 乐 的 , 因 为 她 给 予 他 的 最 多 ,云 雨 过 后 ,她 总 是 精 疲 力 尽 。 ” (p i e 18 :2 0 U dk , 9 7 6 ) 兔 子在玛 丽・ 安那里得 到的性 爱符合他追求 自我满 足、 以 自我为中心的 “自恋 ”心理 。他 的这种心理 导致 他的人生 就 是 为 了 要 满 足 他 自 己 的需 要 ,他 不 会 为 别人 想 太 多 , 不 考 虑 他 人 的 感 受 ,只 顾 自 己 的想 法 ,于 是 便 没 有 责任 感 , 随 心 所 欲地跑掉 或者归来 。他忍受不 了生活 中的不如意 ,觉得 自 己是最好的, 自然所做 的什么事情都 是最 好的 ,不然就会产 生 失 落 感 。所 以当 妻 子 贾 尼 丝 无 法 给 予他 想 要 的 激 情 生 活 的 时候 ,他完全不顾她 已怀孕在身 的情 况,选择离开她 ,跑去 妓 女 鲁 思 那 里 寻 找 刺 激 。强 烈 的本 我 中 蕴 藏 着 性 冲 动 和 自恋 情 结 ,并 驱 使 人 按 照 陕乐 原 则 ”办 事 , 因 而 主 人 公 哈 里 在 需要他承担责任 的时候 ,选择逃 跑,即一走 了之 的方式来面 对 问题,而非按照 “ 实原则 ”解决 问题 。 现
《兔子,跑吧》中的主题和意象分析

《兔子,跑吧》中的主题和意象分析约翰·厄普代克(1932-2009)是美国著名作家,在当代文坛占有重要席位。
他是一位集小说家、诗人、剧作家、散文家和评论家于一身的文学大师。
在五十余年的创作生涯中获得了众多文学奖项,包括:国家图书奖、欧·亨利奖、美国图书奖和全国书评家奖。
厄普代克以十年为间隔陆续发表“兔子系列”作品。
它们分别是《兔子,跑吧》(1960),《兔子回家》(1971),《兔子富了》(1981),《兔子安息》(1990),以及《记忆中的兔子》(2001)。
其中《兔子富了》和《兔子安息》分别荣获普利策奖。
代表作《兔子,跑吧》一经发表就引起了评论界的广泛兴趣。
通过对绰号为兔子的男主人公哈里·安格斯特罗姆的细致刻画,厄普代克在作品中成功展现了美国社会的物质精神风貌。
在这部作品中,性爱、宗教、艺术这三大秘密相互交织,主题和意象在作品中相互作用并且相得益彰,深刻地反映出战后美国人民的生活状况和精神困境:旧的价值体系早已在战争中土崩瓦解,而新的价值体系还没有最终形成。
一方面是空前繁荣的美国经济;另一方面是空前匮乏的精神信仰,美国陷入了一场前所未有的精神危机。
主人公哈里想逃离这令他窒息的环境以求寻找到生存的根本意义。
他寄希望于宗教、性爱和运动的尝试都以失败而告终。
他在精神的荒原苦苦寻求灵魂的救赎而无法自拔。
厄普代克深受丹麦神学家克尔恺郭尔的影响。
个人在寻求存在意义时,体会到的精神痛苦和无助状态被厄普代克在《兔子,跑吧》充分地展现了出来。
本文将以克尔恺郭尔的存在主义理论为基础,深入分析作品中包含的主题和意象。
全文共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简要介绍作家厄普代克的生平和他最有影响力的作品《兔子,跑吧》。
这一部分将集中介绍作者的生活、经历、主要作品,《兔子,跑吧》的基本情节以及文献综述。
第二部分是全文的理论。
将介绍丹麦神学家克尔恺郭尔的生平以及他的相关理论,包括对“孤独的个人”和绝望的定义,“存在的荒谬”的理解,三种人生阶段的划分:美学阶段、道德阶段和宗教阶段,最后是关于重复和回想的作用。
充满心理紧张的生活空间——对《兔子,跑吧》中兔子行为的心理分析

从克尔凯郭尔存在主义视角解读《兔子,跑吧》中哈里的自我救赎

从克尔凯郭尔存在主义视角解读《兔子,跑吧》中哈里的自我救赎约翰·厄普代克是当代美国著名作家,曾多次获诺贝尔文学奖提名。
在他的写作生涯中,他深受丹麦心理学家索伦·克尔凯郭尔存在主义哲学的影响,是存在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
他的作品以美国中产阶级为描写对象,展示他们作为个体在混乱、荒谬、缺乏信仰的社会里的生活和心理真实。
《兔子,跑吧》是厄普代克代表作“兔子四部曲”的第一部,主要讲述一个绰号为“兔子”的青年哈里·安斯特朗由于对生活现状不满,四次逃跑以摆脱社会制约追寻自我救赎的故事。
丹麦心理学家索伦·克尔凯郭尔通常被认为是“现代存在主义之父”。
他认为存在先于本质:人可以利用自己命定的存在,自由选择去改造自己的本质,即选择做自己想做的人和自己想做的事,这就是人的本质。
厄普代克小说《兔子,跑吧》中的“兔子”哈里在混乱的现实生活里孤独、绝望,他的个人主体性引发他逃离,抛下两岁的儿子和已怀孕6个月的妻子。
然而这一跨越并未让他找到真正理想的生活,他益发堕落,迷失了生活方向。
本论文正是从克尔凯郭尔存在主义的视角来解读哈里千方百计摆脱社会约束以求自我救赎。
论文的前言部分简要介绍了约翰·厄普代克的创作经历和成就,梳理了国内外对《兔子,跑吧》这部小说的研究现状,克尔凯郭尔的存在主义对厄普代克的影响,并且确立论文的整体结构。
论文的主体部分共分为三章。
第一章主要探讨“兔子”哈里自我救赎的个人动机。
由于深受克尔凯郭尔的存在主义影响,厄普代克分别从审美、伦理和宗教的角度呈现了哈里的自我救赎动机。
具体说来,哈里辉煌的过去、对性的沉迷以及宗教信仰的缺失构成了其自我救赎的三大个人动机。
第二章主要分析哈里自我救赎的社会原因,具体表现在美国的政治与经济背景、宗教背景、也包括了性与上帝之间的冲突,以及家庭施加给哈里的压力。
结合美国的政治、经济、社会与宗教背景和小说中的人物艾克尔斯、克鲁朋巴切与露丝的所作所为,本章着力表现哈利对现实生活的失望,对自我欲望的无原则追求,他内心的孤独、焦虑与挣扎以及在自我满足与责任道义和信仰之间的不断徘徊,从而把二战后美国国家繁荣外衣掩盖下广大民众缺乏信仰,行为混乱的荒诞世界表现得淋漓尽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卷第6期2010年12月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Theory and P ractice of Con t empo ra ry Educa tionV o.l 2No .6De c .2010地狱 中的兔子!∀∀∀厄普代克#兔子,跑吧∃主人公的生存困境解读谢兰伟(湖南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湖南湘潭411201)摘 要:约翰%厄普代克最有影响力的小说之一#兔子,跑吧∃,自1960年出版以来就获得如潮好评,小说中的存在问题一直是国内外学者探讨的主题。
从萨特的 他者 理论出发探讨了生活在 地狱 中的兔子的存在困境。
关键词:#兔子,跑吧∃;萨特; 他者 ;存在困境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5884(2010)06-0132-03约翰%厄普代克(John U pd i ke )是美国当代著名的小说家、诗人和评论家。
迄今为止,厄普代克已经有五十多部作品问世,以兔子四部曲最为出名,而且在四十余年的创作生涯中获得了众多的文学奖项。
厄普代克的作品大都揭示了美国社会中的腐败现象和成人世界中的堕落、宗教、性、金钱的一片混乱,它广泛而深刻地探讨了宗教、道德、性、家庭和社会等问题。
兔子 四部曲是美国各个时期社会文化的浓缩,成名作#兔子,跑吧∃更能体现作者的思想内涵。
这部小说自从发表以来就受到了国内外各大学者的青睐,其研究大致可以概括为人物形象刻划,作品主题研究以及作品的叙事风格或者形式美学研究这3大方向。
D av i d G a ll ow ay ,R obert D e t w e iler ,G eorge W.H unt 都从人物形象刻划这一视角分析了小说中主人公兔子形象,对其褒贬不一。
很多学者对作品中存在的艺术、宗教、性等一系列主题进行了研究,如金衡山教授。
多数学者认为这部作品再现了存在主义这一主题。
其中A lice and K enneth H a m ilton 和张维君基于存在主义哲学家克尔凯郭尔以及神学家卡尔%巴特理论,从宗教和道德分析了这一部小说,揭示了主人公存在困境。
W hitney Ba lli e tt 和N eary say s 从文本的形式美学对小说的文本进行了研究。
通过以上文献综述的研究,我们发现存在是小说中的一大主题,很多学者都从这方面进行了研究。
本文将另辟蹊径,从萨特的 他者 理论探讨兔子的存在困境和痛苦生活。
一 生活在 地狱 中的兔子萨特认为 我 与 他者 之间的关系是一种辩证关系。
一方面, 我 离不开 他者 。
萨特在论述我与他人的具体关系时提到: 他人注视我,而这样,他掌握了我的存在的秘密,他知道了我是什么;于是,我的存在的意义是在我之外的,是被限制在我不在场的情况之中的;故他人是胜我一筹的。
[1]他人不只是向我揭示了我是什么,使我感觉到自己真实的存在,他还在一种可以支撑一些新的定性的新的存在类型上构成了我。
简单地说,在他人的注视下,我变成了对象。
另一方面,萨特认为 我 与 他者 永远处在一种 冲突 状态当中。
他认为: 一切对我有价值的都对他人有价值。
然而我努力把我从他人的支配中解放出来,反过来力图控制他人,而他人也力图控制我。
这里关键完全不在于与自在对象的那些单方面的关系,而是互相的和运动的关系。
相应的描述因此应该以&冲突∋为背景被考察。
冲突时为他的存在的原始意义。
[1]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不管是 我 还是 他者 ,他们的主观性都是非常强的。
毫无疑问,在任何情况下,他们都把自己放在主体地位,而把 他者 看做客体。
他们之间存在着不可调和的矛盾和冲突。
从 他者 的眼中 我 了解了自己,但是同时也丧失了自己的主体性。
因为在这个过程中, 我 必然成为 他者 注视的对象。
当人处于客体地位时,他的自由也受132!收稿日期:2010-07-19作者简介:谢兰伟(1984-),女,湖南郴州人,硕士生,主要从事英语语言文学研究。
到了极大地限制。
占主体地位的 他者必以自我为中心,处理一切事情都以自我为出发点,从而造成了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和冲突的加深。
由于 我与 他者之间的冲突,小说#兔子,跑吧∃中的主人公兔子遭遇了许多困境。
兔子是个理想主义者,从故事一开始他就在寻找他一度丢失的梦,可是他的行为得不到 他者的理解。
于是他成了一位孤独的寻梦者。
同样,在爱情上,兔子也是被人奴役的对象,丧失了主体性。
他的爱情生活也是痛苦的。
(一)孤独的寻梦者在小说的开始,兔子穿着西装下班回来,参与了一群小孩的篮球比赛。
这让他再次体验到了自己上高中时的辉煌纪录。
在这群小孩的篮球比赛中,兔子感觉飘飘欲仙,忘记了现有的烦恼。
展现在读者面前的是一幅对幼时田径运动的怀念以及英雄崇拜的画面:一触到那熟悉的绷紧的皮革,他不由得全身紧绷,手臂也轻盈自如起来。
这种全身紧绷的感觉仿佛又将他带回到了多年以前。
[2]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篮球场上的兔子神清气爽,精神百倍。
穆志慧称这个时候的兔子为 自我实现的人[3]。
这种 手背轻盈自如的感觉完全不同于兔子工作时以及和他妻子在一起时的感觉。
兔子高中毕业参军回来之后,为生活所迫在一家商店里推销 魔力削皮器。
而这个工作在他眼中就是一种骗人的把戏,毫无意义。
兔子租着廉价的顶层公寓,开着从他岳父那里买来的二手汽车,想起高中时代篮球场上的辉煌时代,眼下的兔子不免觉得现在的生活令人窒息。
特别是当他有一天下班回家,看到已经怀孕的妻子一副邋里邋遢、醉醺醺的样子,什么事也不做只是看电视,家里乱成一团,这种感觉突然充溢着他整个头脑。
忽然间他感到 她已经变得不再漂亮[2],甚至对他木呆呆的妻子和脏乱的屋子产生了反感,他感觉自己被一张大网给网住了。
在这里兔子和他妻子之间已经发生了萨特所说的 我与 他者之间的冲突。
每个人都有他们自己的生活方式以及主观性。
兔子和他妻子也不例外。
兔子是个理想主义者,他认为家中环境应该保持干净整洁。
在兔子的 注视下,詹妮丝没有尽到家庭主妇该尽的职责。
她木呆,邋遢,不爱整洁,酗酒,吸烟,厨艺非常糟糕,整天看电视,办事草率,容颜日衰以及缺乏理解和关爱之心,这些都使兔子感到窒息,成为他逃跑的理由。
卡藤(K aten)曾经说过: 有这样一个事实,和他人之间的关系在大多数情况下都会对他人的自由造成威胁,并且有把对方作为客体,或者是一个物体的倾向。
这就是为什么萨特说&他人∋就是地狱。
[4]兔子不想成为这种 客体或是物体,更不想让他的妻子束缚他的自由,所以他开始了他的寻梦生涯,去寻找曾经打篮球时才拥有的 第一流的感觉。
当下兔子和詹妮丝一起生活的平庸乏味和他中学时在运动场上的春风得意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相比之下,兔子对这种 二流生活产生了极度不满。
和他妻子生活在一起,兔子得不到那种昔日拥有的 一流的感觉,所以他逃走了。
兔子的寻梦路程是长且孤独的,因为他的行为不为 他者所理解。
兔子曾经试图在家庭生活中寻找这种感觉。
他甚至天真地相信这种感觉会重新回到他的怀抱,只要他不断追求完美。
作为家中的顶梁柱,他毫无怨言地赚钱养家糊口。
在日常生活中,他注意整洁,尽量不吸烟喝酒,力做一个完美主义者。
可是当詹妮丝得知他戒烟时,她却一个劲地嘲笑他: 想做圣人?[2]詹妮丝嘲笑的话语证明兔子的戒烟行为不能为她所理解。
虽然同住一个屋檐下,却不能读懂对方的心,不觉让人觉得悲哀。
兔子的心灵是孤独的。
同样,当妻子得知他回家晚的原因是去打篮球时,她责备道: 而你那会儿却在巷子里,像个十二岁的小孩似的打球?[2]他们的关系虽然是丈夫和妻子,可是他们的内心却像两条平行线永远没有交点。
兔子的行为同样得不到托瑟罗和他父母的理解。
离家出走后,兔子求助于昔日带给他辉煌历史的篮球教练托瑟罗。
托瑟罗误认为兔子只是需要一个女人,于是把妓女鲁丝介绍了给他。
正是托瑟罗从自己的主观性出发,误以为兔子和他一样只是需要女人,才致使兔子进入痛苦生活的恶性循环当中。
兔子的父母也认为他的行为不可饶恕,令他们老人家的颜面扫地。
在牧师埃克尔斯拜访安斯特朗家时,他的父亲谈到兔子时非常气愤。
他说: 他就是我的敌人。
对不起。
一想起那小子的所作所为,我的肺就要气炸了。
他成了布鲁厄最没有出息的混混,如果让我这双大手逮住他,神父,哪怕他会杀了我,我也要把他揍扁![2]此处的兔子还是被注视和评价的对象,处于客体的地位。
他的父亲只是从自己的主观性出发来看兔子的行为,认为他的行为是不符合社会规范的。
(二)痛苦的爱情生活爱被萨特认为是对待他人的一种态度。
他解释到: 这种爱是一种占有模式;并且我们想占有他人的自由。
[1]我们不得不承认兔子曾经是非常喜欢詹妮丝的。
那时候他们两个都在克劳尔商场工作,下班之后他们总是在门厅会面,手牵着手,迎着回家的人流,拖着疲惫的脚步,心照不宣地朝目的地走去。
他们在黄昏的暮色中做爱。
后来詹妮丝怀孕了,于是他们不得不结婚,那时她高中毕业才两年。
从他们的恋爱关系来看,詹妮丝从一开始便占了主体地位。
她成功地让兔子挑起了家庭责任这一重担,并且使他一辈子都摆脱不了。
我们都清楚,20世纪13350年代以保守政治,经济繁荣,特别是服从社会规范为显著特点。
由于当时战后的美国国内经济高速发展,人民生活安定,生活在这个时候的中产阶级无需过分担忧自己的温饱问题。
这个时期的另外一个显著特点就是清教思想盛行,家庭观念牢固。
此时的社会提倡一种 维多利亚式的家庭观念,因此当时的离婚率很低。
即使夫妻之间出现了婚姻问题,出于社会道德和家庭观念的缘由,多数人拒绝离婚。
加上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阴影对人们的影响余波未平,生活在这个时期的人们,大多感到内心空虚、苦恼、困惑和焦虑不安。
他们觉得在精神上是极端痛苦的,找不到解决办法。
跟许多人一样,哈里也感受到了一种动荡和不安。
他意识到了自己生活的空虚,甚至感到迷惘和恐惧,不甘心沉沦下去,然而却找不到出路。
为了寻找昔日的 第一流的感觉,他抛弃妻子,踏上了漫长的寻梦路程。
可是不论他怎样努力,他总是受到社会责任和道德观念的束缚。
每当他为自己的自由而有所行动时,有个声音一直在告诫他不能弃社会道德和家庭责任不顾,他的行为应符合社会规范。
所以当时社会背景形成了一个强大的 他者束缚着兔子去寻求他的梦想。
在考察兔子与女人之间的关系时,兔子似乎总是处于客体地位。
当托瑟罗把妓女鲁丝介绍给他时,他就被鲁丝的美色给迷住了。
在兔子眼中,鲁丝 个子高,有五英尺八或五英尺九。
她的眼睛碧蓝,眼眶棱角分明。
她穿着一条浅绿色仿真丝长裙,两条大腿把裙子前面撑得满满的,即使站着也显得结实[2]。
在他们交谈中,兔子心里感到暖呼呼的。
比起詹妮丝五英尺六的身高以及偏黑的皮肤,在外貌上兔子更喜欢鲁丝。
除此之外,兔子还可以从鲁丝那里得到性欲的满足却无需负责任,因为她是个妓女。
萨特认为,每个人都会力图维护自己的主观性并且认为自己的利益大于 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