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厂事故案例汇总
水泥行业安全事故——物体打击伤害事故案例

水泥行业安全事故——物体打击伤害事故案例案例1 某水泥厂“1.7”钢廊架挤压伤害事故一、事故概况2008年1月7日5时左右,维修工凃XX,安排班组成员检修桥架,但检修桥架需将连接窑门和窑口的钢件廊道吊装移开。
钢廊道由两节组成,中间用螺栓(上部2颗,下部7颗)联接。
吊装分两道作业。
第一道:先用汽车吊将钢廊道整体吊到窑头平台后;第二道:拆除钢廊道上的整体桥架,将联接螺栓分成两节,以便吊进窑门。
在第二道作业拆除廊道底部联接螺栓时,先是钻到廊道底部用扳手拆掉下部的6颗联接螺栓(上部2颗未拆),另一颗用扳手无法拆,需用气割拆除。
早上7时左右,临近下班,凃XX就安排几人先到食堂吃早餐,等待白班维修人员过来接班继续检修。
此时(约7:08),检修人员梁XX想把最后的一点工作做完,自己钻入钢制廊道的底部,对底部的最后一颗连接螺栓进行切割。
当梁XX把底部最后一颗螺栓切割完时,钢廊道突然落下,把梁XX重重的压在廊道底下。
凃XX发现后,立即组织人员,撬(顶)起钢廊道把伤者抬出来。
7:40时,伤者被送往医院进行抢救。
事故造成梁XX的右侧锁骨外侧粉碎性骨折,右胸第一后肋横断性骨折,右肺挫伤气肿,右侧耻骨斜形骨折,颅抵骨裂伤。
事故造成1人重伤。
二、事故原因分析1直接原因:1.1在拆除钢廊道的联接螺栓前,没有将悬空部分进行支撑,也没有将吊住钢廊道的手拉葫芦拉紧就进行拆除2.2梁XX在切割时未考虑到钢廊道底部只剩一个连接点,在既没有对钢廊道增加支撑点的安全防范措施的情况下,钻入钢廊道底部进行切割作业。
致使钢廊道悬空下坠,压住梁XX,导致事故的发生。
2间接原因:3.1维修人员,特别是伤者梁XX安全意识淡薄,对现场的安全因素辨识、重视不够,对进入廊道下面作业可能发生的安全状况没有预判4.2现场组织者作业危险性认识不足,没有采取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5.3部门、工段和班组日常对员工的安全教育不够,记录不完善案例2 某水泥厂“3.29”管钳打击伤害事故三、事故概况2018年3月29日7:40 夜班机修工将篦冷机1段冷却风机故障处理完毕,试机发现风机叶轮侧端盖漏油。
水泥厂事故案例汇总

水泥厂事故案例汇总水泥公司矿渣库内清理矿渣坍塌事故一、事故发生2009年5月4日上午福州某水泥公司发现矿渣库仓严重堵塞,该公司总经理联系外包工王某负责处理;5月4日18时30分由王某带4名工人进入矿渣仓清理,至19时15分左右,5名工人在矿渣内壁清理矿渣过程中被坍塌下的废渣掩埋,经过现场近三个小时的紧急抢救,至21时30分左右5名被掩埋人员全部挖出,但为时已晚,均已死亡。
二、事故原因分析(一)直接原因:、业主在矿渣库安全状况不明和隐患不明,未制订相关的安全1措施方案的情况下,即安排人员进行高危作业。
(违章作业行为)2、业主对该高危作业承包给无资质的人员进行盲目作业;作业过程中对作业人员作业方式、方案,使用的工具、安全防护措施、作业进度等未进行全程的跟踪监督检查。
(以包代管行为和重生产、轻安全的行为)3、业主及相关管理人员未对矿渣库进行安全评估确认,同时,未对相关作业人员进行必要的安全培训。
(玩忽职守行为)4、承包实施方对下库作业人员多人同时入库清理作业,无人监护;同时,作业人员未采取有效的安全防护(如系安全带、一人作业一人监护)等措施。
(盲目作业行为)(二)间接原因:现场作业管理混乱,无安全管理人员指挥、监护作业,同时,既没有作业设计,也没有安全防护措施和安全技术监督制度,以致重大事故隐患,业主未能及时发现和制止。
(三)教训:1、业主要执行严格的市场准入制度,对承包单位或个人的施工资质必须进行严格的审查。
所有特殊作业人员必须持证上岗;同时严禁超范围、超资质承包项目,要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原则,有效减少施工作业过程中伤害事故发生。
2、高危作业施工项目承包单位或个人必须对项目的实施方案经过科学认证和周密测定,严格执行审核、审批程序。
在施工作业过程中,必须按照已审核通过的作业方案和规定程序和要求组织安全作业施工,确保各项安全技术措施落到实处;同时,要跟踪监督作业施工进度和表明进度中危险程度。
(四)应采取的防范措施:1、业主要加强对停工作业现场的监督和管理,落实专人监管。
水泥行业安全事故——爆炸伤害事故案例

案例1 某水泥厂“1.24” 一氧化碳爆炸事故一、事故概况2010 年 1 月 24 日 14:22,XX 水泥厂 6 名检修工人在检修煤磨袋式收尘器时,其中 4 名工人来到楼顶,打开袋式收尘器检修门卡扣时,因收尘器一氧化碳浓度异常,与空气混合发生爆炸,造成 4 名工人因爆炸冲击摔落当场死亡。
事故造成 4 人死亡。
二、事故原因分析1 直接原因这起事故直接原因是该厂烧成工段作业人员进行检修作业时,违反操作规程,在主机未完全停止运行的情况下,违章操作,提前打开袋式收尘器检修门卡扣,致使新鲜空气进入含有一氧化碳的煤磨防爆袋式收尘器,遇明火发生爆炸。
2 间接原因2.1 通风机和电动机未选用防爆型设备,未在适当部位设置符合要求的防爆阀;2.2 除尘系统内积灰未及时清除;2.3 检修作业未落实有效的安全措施。
案例 2 某金属制品公司“8.2” 铝粉爆炸事故一、事故概况2014 年 8 月 2 日 7 时,昆山 XX 金属制品公司抛光轮毂车间员工上班。
7:10,除尘风机开启,员工开始作业。
7:34,1号除尘器发生爆炸。
爆炸冲击波沿除尘管道向车间传播,扬起的除尘系统内和车间集聚的铝粉尘发生系列爆炸。
当场造成 47 人死亡、当天经送医院抢救无效死亡 28 人,185 人受伤,事故车间和车间内的生产设备被损毁。
事故造成 75 死亡,185 人受伤,经济损失 3.51 亿元。
二、事故原因分析1 直接原因1.1事故车间、除尘系统未按规定清理,铝粉尘沉积。
1.2粉尘云,除尘系统风机启动后,在除尘器灰斗和集尘桶上部空间形成爆炸性粉尘云。
1.3引火源,抛光铝粉吸湿受潮,与水及铁锈发生放热反应。
除尘风机开启后,在集尘桶上方形成一定的负压,加速了桶内铝粉的放热反应,温度升高达到粉尘云引燃温度。
1.4助燃物,在除尘器风机作用下,大量新鲜空气进入除尘器内,支持了爆炸发生。
1.5空间受限。
除尘器本体为倒锥体钢壳结构,内部是有限空间,容积约 8 立方米。
水泥行业安全事故——机械伤害事故案例

水泥行业安全事故——机械伤害事故案例案例1 某水泥厂“9.4”篦床夹击伤害事故一、事故概况2012年9月4日上午10:45分左右XX水泥厂烧成工段陈XX联系岗位工黄XX、劳务工廖XX、袁XX共四人一同清理1#线篦冷机风室漏料,清料之前告知中控操作员开始清料。
随后黄XX、廖XX穿戴好劳保用品进入篦冷机,由黄XX负责检查篦冷机螺栓,廖XX负责清理漏料,陈XX、袁XX两人在外面观察口监护及负责放料。
现场发现部分脱落的螺帽,岗位工黄XX立即检查螺帽脱落的具体位置,11:20左右黄XX在查找过程中不慎被来回运动的篦床与风室隔板夹击头部,当场倒在风室地上。
陈XX发现后立即通知中控操作员关闭风室风机,并让他通知调度员协助救援。
11:50,伤者被救出后送往医院救治。
但抢救无效死亡。
事故造成1人死亡。
二、事故原因分析1直接原因:1.1黄XX在篦床运行中对其进行近距离检查,导致头部被来回运动篦床端部与风室隔板夹击造成死亡2.2设备主体安全防护措施不到位,对存在安全隐患部位未有效隔离2间接原因:3.1公司劳动组织不合理,现场职工为“三班三倒”,因同岗位有1名职工请病假,黄XX在8月中下旬连续半个月每天上12时的夜班,8月份累计加班多达17天4.2公司对1#熟料生产线实施重大技术改造,但未进行安全性能评估;新设备安全操作规程未及时更新、张贴上墙,未及时开展安全培训5.3篦冷机作业未办理有限空间作业许可,未进行检修风险分析和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6.4篦冷机验收不严谨,导致试生产过程中存在较多问题,致使巡检人员对篦冷机风室内部检查频繁案例2 某水泥厂“1.13”气动闸阀挤压伤害事故三、事故概况2017年1月13日2:00,中控操作员由D线7#、8#磨的石灰石仓满,转入C线5#、6#磨石灰石仓,但中控操作画面未显示关闭信号,判断阀门未能关闭,随后联系陈XX 到现场检查情况。
2:10,陈XX反馈C线气动闸阀现场无法驱动,气动闸板卡有大块石头,需要处理。
水泥行业安全事故——起重伤害事故案例

水泥行业安全事故——起重伤害事故案例案例1 某水泥厂“9.14”减速机碰撞伤害事故一、事故概况2014年9月10日至10月20日,XX水泥厂大修技改。
技改项目起吊工作整体承包给XX公司,但未经我方同意,又将起重工作转包给XX搬运服务部。
9月14日早上8点,维修工段周XX安排维修班组4人(组员:黄XX、曹XX、张XX、谭XX)负责入磨提升机的减速机和链条的拆除工作,起重工曹XX主要负责减速机和链条的吊运工作,外包单位提供吊车配合起吊工作(李XX、张XX、晏XX)。
黄XX、张XX和曹XX上到入磨提升机的头轮减速机平台,谭XX在入磨提升机附近地面,周XX在地面监控,此时减速机、电机各螺栓已拆除。
10点左右,黄XX、曹XX用钢丝绳分别将上下方料斗吊住后,黄XX通知谭XX切割链条。
谭XX切割完下方链条后,安排张XX先后切割挂在齿轮上的链条。
10:50左右,张XX切割开最后1条,将链条从齿轮上撬下来,悬挂链条的齿轮受力不均,带动齿轮转运,带动轴承座和减速机向上料斗方向翻转,在通道方向右侧的减速机碰撞站在减速机附近的曹XX,左侧减速机辅助电机砸压外包单位晏XX的左脚掌。
现场人员立即开展救援,将曹XX晏XX救出。
事故造成2人轻伤。
二、事故原因分析1直接原因违反《提升机检修方案》,未按规定步骤进行,切割斗提机链条前两侧未使用葫芦拉紧,起吊旧链条前拆卸减速机。
2间接原因1.1该检修项目负责人和现场负责人周XX在设备吊装和拆卸作业时,未能在第一现场(减速机平台)进行指挥和检查督促项目,工器具检查和使用督促不到位,拆卸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风险和隐患未及时发现和制止2.2制造部机修工段检修安全技术交底不完全,交底时未要求相关方单位和人员参加3.3公司未对危险吊装拆卸作业进行现场安全监控,对项目安全方案未进行审核,未与第三方单位签订安全协议,未进行入厂培训及资质审查4.4吊装作业外包招标机电部未按水泥控股招标流程对相关方单位和人员资质进行审查,中标审批各节点未进行严格的审核5.5在转包过程中相关方向水泥公司隐瞒了转包的事实,且两家单位营业执照均没有设备高空吊装资质。
水泥厂安全事故案例

水泥厂安全事故案例【篇一:水泥厂安全事故案例】水泥企业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散文吧>>,>水泥企业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水泥企业安全生产事故案例汇编一、中材汉江8.08事故1、事故经过2007年8月7日13时33分,生产部一车间回转窑系统一次风机电机轴承突发故障,迫使系统紧急停车,系统止料止煤。
为了消除因四通道喷煤枪火焰形状异常而引发的窑筒体一档轮带及14米左右处局部温度超高及窑头排风机震动日趋加大隐患,经相关方面协商汇报,本着节约时间考虑,将计划次日(即8月8日)进行16小时定检项目提前进行。
其中对窑四通道喷煤喷管更换项目一车间中班(四班)按照车间安排进度提前完成,8日夜班(一班)接班后,当班班长李德兴只带七名员工到窑头平面进行三通道喷煤管三个接头安装的扫尾工作。
约凌晨1点37分左右,工作基本结束时,窑内突然发生爆燃,**的炙热气流夹杂着熟料小块和灰尘造成正在工作的窑头巡检工吴某、张某和班长李德兴一人重伤两人轻伤。
2、事故原因分析1、员工的安全意识不强,对煤粉存在的不安全因素缺乏应有的知识及认识,存在一定的麻痹大意思想。
2、在现场校秤工作中欠缺有效的信息沟通协调。
3、技术管理不完善。
3、启示及整改措施:加大员工安全生产知识培训力度,防患于未然。
二、中材亨达7.12事故1、事故经过2007年7月12日上午,因篦冷机破碎吹头质量不过关,必须维修更换。
烧成车间按计划要求停窑检修,黄某与罗某进行作业,在检修过程中,三次封官发生突发瞬时塌料,整个篦冷机大量高温粉尘外冒,黄某从检修平台跳下,罗某全身衣服着火跑出来滚倒在地,事故发生后,伤者立即送往医院抢救。
黄某左脚跟粉碎性骨折,罗某烧伤面积达96%,伤势过重,抢救无效死亡。
2、事故原因直接原因—存在设计隐患:回转窑烧成系统三次风管设计角度过大,几何角度达到23度,因下端入回转窑口(距地面15米)和上端入预燃炉口(距地面40米)的高度落差转大,管长约50余米,无法对管内的煅烧积尘情况进行检查,且国内5000t/年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产线三次风管如此设计的仅有中材亨达一家。
水泥厂化验室安全事故案例

事故经过:某新建厂化验室刚竣工,由于室内地砖上存在建筑污垢,用普通方法难以清除干净,于是有人提议用浓硝酸,有些同志就用拖布蘸弄硝酸擦污垢,很快将污垢处理干净,但是室内弥漫大量刺激性气味使在场的人马上离开。
大约一小时后,有人发现室内冒出浓烟,蘸有浓硝酸的拖布化为灰烬。
幸亏室内没有家具和其他可燃物,否则将出现一次重大的火灾事故。
事故原因:因为浓硝酸具有强氧化性,与易燃物和有机物(如糖、纤维素、木屑、棉花、稻草或废纱头等)接触会发生剧烈反应,甚至会引起燃烧。
案例二: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爆炸事故事故经过:某化验室新进一台独3200型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可该仪器在分析人员调试过程中发生爆炸,爆炸产生的冲击波将窗户内层玻璃全部震碎,仪器上的盖崩起2米多高后崩离3 米多远。
当场炸到3 人,其中2人轻伤,另1 人由于一块长约0.5 厘米的玻璃射入眼内,而住进医院治疗。
事故原因:分析认为仪器内部用聚乙烯管连接燃气乙炔,可接头处漏气,分析人员在使用过程中安全检查不到位。
查明原因后,厂家更换一台新的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并把仪器内部的连接管全部换成不锈钢管。
案例三:润滑油开口闪点分析燃烧事故某厂化验室做润滑油开口闪点分析,当班化验员做实验时加热速度过快,使润滑油很快达到燃烧温度,遇火发生爆炸。
化验员当时慌了手脚,没有采用旁边的灭火器灭火,而是大叫起来,结果在通风橱风力作用下,火焰更大、烟雾弥漫,其他人听到喊叫声冲进化验室,及时用灭火器将大火扑灭。
灭火后发现整个木制通风橱被烧的面目全非,玻璃都被烧变了形。
事故原因:化验员经验少,升温速度过快,发生事故慌做一团,放在附近的灭火器忘记使用,主要是平常演习次数少,遇事不冷静。
水泥行业安全事故——窒息伤害事故案例

水泥行业安全事故——窒息伤害事故案例案例1 某水泥厂“5.5”水泥粉掩埋窒息伤害事故一、事故概况2016年5月5日8:40左右,XX水泥厂相关方XX公司2 名作业人员在2#水泥库底部减压锥内进行清库作业,水泥库壁上一块积料突然垮塌,其中1 名作业人员在躲避时不慎踩空,掉入水泥库底部排料口内,被水泥粉掩埋,后经抢救无效死亡。
事故造成1人死亡。
二、事故原因分析1直接原因1.1作业人员违章作业,进入水泥库内清库作业没有使用安全引绳、佩戴安全带。
1.2作业人员在库内清理作业时,未按要求从上往下逐步清理库壁悬挂物料、库内清料没有防止人员塌陷安全防护措施。
2间接原因水泥库北面内壁局部突然发生积料滑落,物料进入减压锥内,导致作业人员后退躲避坠落排料口,是事故发生的诱因。
2.1相关方XX公司未针对2#水泥库的清库作业流程实际有针对性的风险识别,安全技术措施存在缺陷,未针对人员坠落排料口风险采取相应安全防护措施。
2.2相关方没有严格执行清库作业前安全培训和安全交底工作要求,现场安全监护不到位,没有督促入库作业人员落实安全措施。
2.3相关方清库应急措施落实不到位,作业人员未设置安全引绳,库底出料口料斗积料未排清,排料口未全部打开,应急通道不畅,应急准备不充分。
2.4对相关方管理不到位。
未按要求对相关方进行入场前安全培训和施工方案审核,未发现施工方案与不符合清库作业安全规程;对外包方作业现场安全监管不到位,没有及时发现不规范的操作行为并加以制止。
2.5公司在管理存在的不足:2.5.1公司清库领导小组对施工方案把关不严,发现方案存在与公司操作规程不符的现象。
2.5.2公司对相关方现场作业安全监管不到位,没有进行清库排班,明确具体监管人员,在相关方入库作业时没有人在现场监管,督促相关方落实安全措施。
案例2 某水泥厂“1.9”水泥粉掩埋窒息伤害事故一、事故概况2018年1月7日晚,XX工程公司雇佣庄XX进行夜间清库作业。
8日,庄XX临时雇佣赵XX等共9人于19:05组织夜间清库作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泥公司矿渣库内清理矿渣坍塌事故一、事故发生2009年5月4日上午福州某水泥公司发现矿渣库仓严重堵塞,该公司总经理联系外包工王某负责处理;5月4日18时30分由王某带4名工人进入矿渣仓清理,至19时15分左右,5名工人在矿渣内壁清理矿渣过程中被坍塌下的废渣掩埋,经过现场近三个小时的紧急抢救,至21时30分左右5名被掩埋人员全部挖出,但为时已晚,均已死亡。
二、事故原因分析(一)直接原因:1、业主在矿渣库安全状况不明和隐患不明,未制订相关的安全措施方案的情况下,即安排人员进行高危作业。
(违章作业行为)2、业主对该高危作业承包给无资质的人员进行盲目作业;作业过程中对作业人员作业方式、方案,使用的工具、安全防护措施、作业进度等未进行全程的跟踪监督检查。
(以包代管行为和重生产、轻安全的行为)3、业主及相关管理人员未对矿渣库进行安全评估确认,同时,未对相关作业人员进行必要的安全培训。
(玩忽职守行为)4、承包实施方对下库作业人员多人同时入库清理作业,无人监护;同时,作业人员未采取有效的安全防护(如系安全带、一人作业一人监护)等措施。
(盲目作业行为)(二)间接原因:现场作业管理混乱,无安全管理人员指挥、监护作业,同时,既没有作业设计,也没有安全防护措施和安全技术监督制度,以致重大事故隐患,业主未能及时发现和制止。
(三)教训:1、业主要执行严格的市场准入制度,对承包单位或个人的施工资质必须进行严格的审查。
所有特殊作业人员必须持证上岗;同时严禁超范围、超资质承包项目,要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原则,有效减少施工作业过程中伤害事故发生。
2、高危作业施工项目承包单位或个人必须对项目的实施方案经过科学认证和周密测定,严格执行审核、审批程序。
在施工作业过程中,必须按照已审核通过的作业方案和规定程序和要求组织安全作业施工,确保各项安全技术措施落到实处;同时,要跟踪监督作业施工进度和表明进度中危险程度。
(四)应采取的防范措施:1、业主要加强对停工作业现场的监督和管理,落实专人监管。
2、业主和承包方必须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办理必要手续。
必须坚持以科学严谨态度把安全生产提高到战略角度上来,彻底打消因片面追求进度、经济利益而忽视安全生产的现象。
3、业主必须对作业施工单位或个人加强监督和管理,要求作业单位建立规范的作业施工安全规程和质量保证体系。
对作业施工人员进行岗前培训,教育作业施工人员严格遵守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强调违章指挥、违章作业、凭经验办事后果的严重性。
对危险性较大的项目实施,要建立完善的组织指挥系统,明确各方职责,并落实到人。
4、要进一步完善企业内部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安全生产管理办法及相应的规章制度。
做到凡事有章可遵、凡事有据可查。
同时,杜绝企业领导“重生产、轻安全,重效益、轻管理”的错误思想意识。
水泥厂塌落事故一、事故概况及经过1992年10月l0日13时50分,湖南省某镇水泥厂熟料堆棚在浇灌混凝土时塌落,造成死亡9人,伤12人的重大事故。
1991年12月20日,某镇水泥厂扩建工程破土动工,至1992年9月底,主体工程基本完成后将熟料堆棚这一单项工程交给良田镇建筑公司张某某,并要求尽快安排施工队进场施工。
1992年9月24日,张某某与镇水泥厂施工工地负责人王某某协商将熟料堆棚工程交由施工组段某某承担。
段某某接受任务后征得王某某、张某某同意,自行布筋绘图,钢筋下料,自行购进松原条作屋面模板支撑并将屋面支撑架及模板工程以每平方米23元包给从未做过这类工程的木工李某某。
9月25日,李某某开始搭设支撑架,10月5日建筑公司副经理张某某现场检查时,发现支撑架不合规范要求,于当日下达了《整改通知书》,10月7日又向李某某提了整改意见。
10月10日上午8时许,由扩建工程指挥部工地现场管理员王某某和建筑公司见习施工员胡某某对隐蔽工程进行了验收。
王、胡两在验收屋面钢筋模板后,就在《隐蔽工程质量检查记录》单中签字同意下道工序施工。
迟到工地的张某某也未提出异议,默认下道工序施工。
上午9时左右,民工全部到齐后开始浇注混凝土。
李某某在施工过程中发现大梁模板下沉的前期预兆,便对支撑架进行了局部加固,在浇注混凝土的施工中震动器突然发生故障,挑运混凝土的民工17人集中在屋面,加大了支撑架的压力,从而导致支撑屋面模板倒塌约14.5平方米,倾斜面积约35平方米,造成9人死亡,5人重伤,7人轻伤的严重后果。
二、事故原因分折对这起坍塌事故的原因,有关部门作了鉴定:熟料堆棚屋面长25米、宽10米、建筑面积250平方米,离地10米,无设计图纸,未办理报建质监、施工许可证。
屋面模板支撑不符合要求,搭设方法严重违背施工及验收规范。
其强度、刚度和稳定性不够,是造成这次人为的重大事故最主要、最直接的原因。
段某某接受熟料堆棚任务后,自行布筋、钢筋下料,自购不合格的生杉条作模板支撑架材料;施工过程中未编制安全施工方案,也未制定安全施工措施,在发现支撑架不合要求时,仍未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熟料堆棚工程在未经甲、乙双方验收时就擅自先行浇注混凝土。
李某某,在不具备木板支撑工程知识的情况下,盲目接受高达19米的熟料堆棚支撑工程,冒险作业,偷工减料,在接到整改通知时,只作了局部加固,未按要求彻底整改,尤其是当发现事故预兆时,未能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事故发生。
上述二人盲目施工,冒险指挥,其行为已触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114条规定,构成重大责任事故罪。
王某某身为技改工程指挥部工地管理负责人,在熟料堆棚单项施工中,对支撑架不符规范有察觉,口头上要求施工组加固支撑,但在检查验收堆棚隐棚工程准备下道工序施工时,未对堆棚支架进行检查的情况下,就盲目在《隐蔽工程质量检查记录单》中签字,同意下道工序施工。
张某某身为镇建筑公司副经理,主管该项工程的施工,在熟料堆棚建筑项目没有正式设计图纸,没有签订合同的情况下,盲目接受施工任务,安排施工,发现木板支撑不合规范要求,虽然下了整改通知,但没有检查落实,致使事故隐患没有消除,在木桩支架验收时,又默认下道工序施工。
上述二人对工作严重不负责任,其行为触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187条规定,构成玩忽职守罪。
水泥厂回转窑事故一、事故概况1、2008年10月7日,车间巡检发现回转窑用液压挡轮的轮盘侧偏,经判断是挡轮轴承损坏。
于10月8日晚班23:30止料,停窑检修,检修时,发现液压挡轮的22344CCk/W33型调心轴承已经损坏,此轴承的外圈滚道有三分之一圈磨损严重(磨蚀深度3-6mm),且轴承座腔内充满了金属片状物、金属粉状物、润滑油的混合物。
2、该损坏的轴承是2008年8月23日由机电工程部组织更换的,更换前便发现此轴承表面无型号及厂家标识,但由于生产紧张,且无第二只轴承可代替,不得已才换上该轴承。
3、刚换上该轴承试车时,液压挡轮转动平稳,无任何部正常情况。
4、在液压挡轮安装过程中,10月9日17:30熟料二车间秦主任交代了机电公司安装人员不能在新轮带复位之前转窑。
但因是穿插作业,2#轮带焊挡块需要转窑,机电公司焊挡块的人员直接通知熟料二车间的岗位人员转了窑,造成回转窑整体下串,液压挡轮无法正常安装,从而不得以采取顶窑、割基座螺栓孔的方法安装,影响检修进度约14个小时。
事故前设备状况:事故前,液压挡轮轴承的润滑情况较好。
但是由于液压系统溢流阀故障,液压挡轮无法将窑顶到上限位,窑长期在下限位带负荷运转。
二、原因分析1、液压挡轮的22344CCk/W33型轴承从2008年8月23日更换到2008年10月7日损坏,总共使用了一个半月。
这起设备事故的主要原因是轴承本身的质量问题。
2、安装过程中,机电公司在有人事先提醒的情况下擅自转窑是造成延长维修时间,影响检修进度的直接原因。
三、事故责任及处理1、此液压挡轮轴承质量不好而引起这次设备事故,因此轴承的供应商、生产厂家应负主要责任,供应部负连带责任。
建议由供应商赔偿损失。
2、维修过程中,机电公司擅自转窑,影响了检修进度,在这起维修责任事故中负有一定的责任。
水泥厂破碎机事故一,事故概况2008年9月8日岗位工夏当班,上午10点钟检查发现"新二破"的电机碳刷架抖动得厉害,中午12点钟左右更换碳刷完成.在此前后,检查了破碎机的轴承的运行情况,东面轴承温度偏高(65摄氏度左右),比西面轴承高10摄氏度,但仍在正常的温度范围内.下午五点左右岗位工夏在未得到工段允许的情况下,擅自脱岗回家,一直未归.副工段长在下午六点半左右通知岗位工夏马上到岗位上班,但夏不听,一直未到岗."新二破"在此期间一直处于无人看管的状态,致使发生故障时不能及时发现.晚上11点钟左右,副工段长赶到现场的时候,才发现东面的轴承座已经冒烟,负荷表指示很高.打电话通知夏道珑,但夏仍未赶赴现场.停机后,拆开轴承座发现此轴承已经严重损坏,弹子破碎,弹子架熔化,破碎机转子轴在轴承位置被犁出了一道较深的沟槽,并且,因为高温和非正常状况下的受力,此轴已经扭曲变形严重."新二破"停产六天以上.事故前设备状况:事故前设备状况:此破碎机的转子轴于今年五月份新换,轴承位的尺寸偏小(比轴承内径约小0.1mm),使用轴承固持胶的方法进行了装配.事故前此设备运转正常,润滑情况较好,按照每半个月加一次油的规程,2008年8月25日新加了润滑脂.二,原因分析破碎机的传动轴本身有缺陷,现场粉尘大,易造成机构的磨损,是这起设备事故的直接原因;岗位工夏脱岗,设备长时间处于无人看管状态下运行,是造成这起设备事故的主要原因;工段明知岗位上没有人,但没有采取措施派人顶班,或者自己前去巡检,是这起设备事故的间接原因;三,事故责任及处理1,岗位工夏严重缺乏责任心,当班脱岗造成设备无人看管,设备损坏加剧,承担主要责任;建议给予夏解除劳动合同的处理;2,工段疏于对班组职工的监督管理,知道岗位上没有人,但没有马上派人顶班,或者自己前去巡检,工段长应承担次要责任;3,车间领导疏于管理,对事故的发生负领导责任;4,技术部作为设备管理职能部门,监管不到位.部长负领导责任.四,采取措施加强车间管理力度,强化员工的工作责任心,严格执行操作规程。
水泥厂风机事故2009年5月18日夜班,宝轮水泥厂生烧车间,李某班组接班后正常运行至5月19日早上2点30分,因石灰石缺料停机。
待原材料至4点50分时开机,开机前,因未对设备作静态检查,在启动2号生料磨主收尘器风机时,发现电流异常,后经检查发现电机联轴器损坏,电机底座断裂,导致了风机事故发生。
案例分析:这次事故的主要原因有四点:一是操作员工对使用的设备未严格按照《设备管理实施细则》的要求进行认真仔细点检。
二是在开机前未对设备进行检查,没有严格按照《安全技术操作规程》进行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