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律.长征》练习题

合集下载

六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课时练《长征·七律》(试卷+答案版)

六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课时练《长征·七律》(试卷+答案版)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5.七律·长征课时练一、选择题1.下列诗句朗读节要划分错误的一项是()A.五岭透迤/腾/细浪B.乌蒙磅礴/走/泥丸C.金沙水/拍云/崖暖D.大渡桥横/铁索/寒2.下列加点字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A.择.菜(zé)B.洗漱.(shù)C.过瘾.(yǐn)D.粗糙.(cāo) 3.下列句子中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要想取得成绩,不刻苦学习怎么行?B.要想取得成绩,必须刻苦学习。

C.要想取得成绩,不刻苦学习不行?D.要想取得成绩,不能不刻苦学习。

4.对这首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诗的首联总领下文,把红军顶天立地的高大形象树立在读者面前。

B.诗的颔联描写红军翻山越岭,用“腾细浪”和“走泥丸”两个极其生动的比喻,把中国工农红军蔑视一切艰难险阻,敢于征服困难、压倒敌人的伟大气魄鲜明地烘托出来了。

C.诗的颈联描写红军渡江涉水,扣“万水”来写。

一个“暖”字、一个“寒”字巧妙地交代巧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的这两场战斗的时令。

D.红军长征途中,经过许多高大的雪山,诗中写“眠山千里雪”,实际是概括所有过雪山的艰苦斗争。

5.下列没有运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B.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C.今日长缨在手D.一唱雄鸡天下白。

6.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七律长征》这首词是毛泽东同志在长征结束的情况下写的。

B.红军对待困难大无畏的精神值得大家感动。

C.党中央大力重视并支持科学事业的发展。

D.他这种违反错误的做法,受到了大家的批评。

二、填空题7.给加点字注音。

逶迤..(_____)岷.山(_____)..(_____)磅礴8.解释《七律·长征》中的词语。

逶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走泥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铁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磅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查字典填空。

七律长征练习题

七律长征练习题

七律长征练习题本页仅作为文档页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七律长征》练习题一、选择题1.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七律(lù) 铁锁(suǒ)B. 岷山(mín)云崖(yá)C.逶迤(yí)迤逦(yǐ)D. 磅秤(bànɡ) 磅礴(pánɡ)【答案】A。

【解析】A项中“律”应读lǜ。

2.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逶迤:弯曲绵延的样子。

B.磅礴:气势雄伟的样子。

C.泥丸:用泥制成的小球。

D.云崖:高耸入云的山崖。

【答案】C。

【解析】C项泥丸在这里的意思是“像小泥丸一样地滚动。

”故选B。

3. 下列每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1)A风尘仆仆 B平易近人 C戒骄戒躁 D只等闲(2)A风烛残年 B无边无际 C来龙去脉 D云涯暖(3)A围追堵截 B巍峨高大 C翻山越岭 D腾细浪(4)A艰苦卓绝 B水流湍急 C气势磅礴 D尽开颜【答案】B。

【解析】B项中“云涯暖”应为“云崖暖”。

4.给下列诗句断句不正确的一项是()。

A.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B.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C.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D.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答案】A。

【解析】A项断句应为: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5.律诗中总有两联诗句运用了对偶的手法,使得句式整齐对称,读来朗朗上口,富有音乐美。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这两联诗句是()A.首联和颔联。

B.颔联和颈联。

C.首联和尾联。

D.颈联和尾联。

【答案】A。

【解析】律诗八句,两两成联,从前到后依次为分为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

故选A。

6.对下列句子修辞方法判断错误的一项是()A.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七律长征练习题

七律长征练习题

七律长征练习题一、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七律长征》是毛泽东在长征期间创作的著名诗篇,其中“金沙水拍云崖暖”中的“金沙”指的是____。

2. 诗中“大渡桥横铁索寒”一句,描述的是红军在长征途中渡过的____。

3. “更喜岷山千里雪”中的“岷山”位于中国的____地区。

4. “三军过后尽开颜”中的“三军”指的是____。

5. 诗中“五岭逶迤腾细浪”中的“五岭”是指____。

6. “乌蒙磅礴走泥丸”中的“乌蒙”指的是____。

7. “万水千山只等闲”中的“万水千山”形容的是长征途中的____。

8. “红军不怕远征难”中的“远征”指的是____。

9. “万水千山只等闲”中的“只等闲”表达了红军____的精神。

10. 诗中“三军过后尽开颜”中的“开颜”意味着____。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七律长征》的作者是谁?A. 朱德B. 毛泽东C. 周恩来D. 邓小平2. “金沙水拍云崖暖”中“金沙”是指:A. 金沙江B. 金沙河C. 金沙县D. 金沙洲3. “大渡桥横铁索寒”中“大渡桥”位于:A. 四川B. 云南C. 贵州D. 陕西4. “更喜岷山千里雪”中的“岷山”位于:A. 四川B. 云南C. 贵州D. 陕西5. “三军过后尽开颜”中的“三军”是指:A. 红军、八路军、新四军B. 红军、国民党军、日军C. 红军、白军、蓝军D. 红军、绿军、黄军6. “五岭逶迤腾细浪”中的“五岭”是指:A. 五座山岭B. 五个省份C. 五种植物D. 五条河流7. “乌蒙磅礴走泥丸”中的“乌蒙”是指:A. 乌蒙山B. 乌蒙县C. 乌蒙地区D. 乌蒙族8. “万水千山只等闲”中的“万水千山”形容的是:A. 长征的艰难B. 长征的遥远C. 长征的壮丽D. 长征的曲折9. “红军不怕远征难”中的“远征”指的是:A. 长征B. 抗日战争C. 解放战争D. 抗美援朝10. “三军过后尽开颜”中的“开颜”意味着:A. 笑容满面B. 心情舒畅C. 精神振奋D. 士气高昂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请简述《七律长征》的创作背景及其历史意义。

五年级语文上册《七律长征》练习题

五年级语文上册《七律长征》练习题

25七律.长征基础过关一、看拼音,写词语,看谁写得漂亮。

wēi yíshān yá证( ) 涯( )岷( ) 丸( )眠( ) 执( )三、按要求填空。

1.“丸”字按音序查字法应先查大写字母________,再查音节2画,是3________。

只等闲腾细浪走泥丸尽开颜探究应用1(1)A.比喻(2)ABC2AA.天气寒冷,连铁索也寒光闪闪。

B.夺取泸定桥时的惊心动魄。

六、读诗歌,完成练习。

七律·长征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仿照例句的标示,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例: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A.五岭/逶迤/腾/细浪B.乌蒙/磅礴/走/泥丸C.金沙水/拍云/崖暖D.大渡/桥横/铁索/寒2.这首诗是围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展开叙事抒情的。

向我们展示了五幅红军“征难图”,你能仿照下面的例子加以概括吗①攀(五岭) ②越( ) ③渡( )④夺( ) ⑤翻( )3.第____和第____句是写:“万水千山”中的“山”;第____句和第____句是写“万水千山”中的“水”。

其中________和________是“千山”的代表,________和________是“万水”的代表。

“万水千山”在诗中的意思是( )A.千座山,万条河。

“千”“万”是实数。

句的意思是,征是以我们胜利、敌人失败的结果而宣告结束。

谁使长征胜利的呢是共产党。

没有共产党,这样的长征是不可能设想的。

中国共产党,它的领导机关,它的干部,它的党员,是不怕任何艰难困苦的。

谁怀疑我们领导革命战争的能力,谁就会陷进机会主义的泥坑里去。

长征一完结,新局面就开始。

1.请把反问句“不因此一举,那么广大的民众怎会如此迅速地知道世界上还有红军这样一篇大道理呢”改为陈述句。

七律长征同步练习试题(原卷板+解析版)

七律长征同步练习试题(原卷板+解析版)

七律长征同步练习试题(原卷板+解析版)5.七律长征同步练习试题-2023-2024学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1.对下列词语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远征"指红军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B.“等闲”的意思是等到空闲的时候。

C.“逶迤"形容山脉、河流等弯弯曲曲、延续不绝的样子。

D.“走泥丸”的意思是斜坡上滚下泥丸来,跳动得快,看上去像一条起伏的线条。

2.下面诗句中的“尽"与“三军过后尽开颜”中的“尽"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B.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C.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D.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给下面诗句中的加点字词选择恰当的解释。

3.万水千山只等闲()A.平常B.空闲C.无端,平白地4.乌蒙磅礴走泥丸()A.通过B.跑C.滚动仔细推敲。

(给下面的词语选择比较恰当的解释)5.只等闲()A.只要等到空闲的时候。

B.只不过是随随便便的事罢了。

C.只不过是平平常常的事罢了。

6.万水千山()A.一万条河,一千座山。

B.无数的山和无数的水,实指长征中遇到的无数艰难困苦。

7.三军()A.前军、中军、后军。

B.陆军、海军、空军。

C.对军队的统称。

特指中国工农红军。

8.尽开颜()A.大家全都笑了。

B.脸上都有了红润的颜色。

C.所有的人脸上都现出高兴的样子。

9.对这首《七律·长征》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诗中既有高度的概括,又有典型生动的事例。

B.诗中既写了闻所未闻的险山恶水,又写了惊天动地的伟大战斗。

C.这首诗气势雄伟,对仗工整,巧用拟人,写的细腻委婉有声有色。

D.这首诗赞颂了红军战士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概。

二、填空题10.请将诗句补充完整。

七律·长征毛泽东红军不怕远征难,___ 。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七律长征(练习题)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七律长征(练习题)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七律长征(练习题)《七律·长征》同步练一、基础知识达标1.带着问题来读书。

《七律·长征》是__________在红军长征胜利结束时写下的一首诗,全诗生动地概括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艰难历程,赞颂了红军的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精神。

2.拼读写字看谁棒。

wēi XXX XXX bó()()()3.我会正确识记汉字。

(1)“丸”按音序查字法,应先查音序______,再查音节______,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

(2)“礴”按部首查字法,应先查____部,再查______画,结构是________,“磅礴”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比比快来组词语。

征()磅()闲()证()傍()闭()症()谤()门()5.补充诗句,再回答问题。

(1)红军不怕远征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远征”是指()A.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

B.向远方征战。

C.长途征战。

(2)五岭逶迤腾细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两句诗应用的修辞手法是()A.比喻B.拟人C.夸张6.我能给加点字选择正确解释。

(1)尽:①完;②全部用出;③都,全。

尽开颜()用尽力气()取之不尽()(2)开:①展开;②写出,说出;③使显露出来;④举行;⑤发动,操纵。

开车()开会()尽开颜()开价()7.根据意思写词语,不正确的一项是()A.形容弯曲绵延的样子。

(连绵)B.气势盛大的样子。

(磅礴)C.脸上现出高兴的模样。

(开颜)D.寻常。

(轻易)8.仿按例句的标示,选出朗诵节奏分别不精确的一项()。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 5 七律·长征 同步练习题(有答案)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 5  七律·长征 同步练习题(有答案)

5 七律·长征课时1一、读拼音,写词语。

wǔ lǐnɡ ní wán pánɡ bó yǘn yá tiě suǒ()()()()()二、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诗句。

1.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2.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三、选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A.《长征》是一首七言律诗。

共八句、四联,其中第二联,第三联对仗(对偶)。

B.“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一联中的“腾细浪”写水,“走泥丸”写山,都采用夸张手法。

C.“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一联写巧渡金沙江和飞夺泸定桥。

D.《长征》写于1935年10月,作者是毛泽东。

四、给下列诗句断句不正确的一项是()。

A.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B.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C.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D.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五、填空。

1.《长征》是一首律诗,作者是,写于1935年10月,即。

2.作者不仅是一位家、家,还是一位伟大的。

这首诗生动地描述了在途中战胜的过程,热情地歌颂了红军战士的精神。

3.“三军过后尽开颜”中三军古代指:后来通常用“三军”指。

4.这首诗为我们具体展示的红军长征途中威武雄壮的“征难图”分别有。

六、写出下列诗句的修辞手法。

1.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2.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3.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4.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课时2一、课文理解。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

金沙水拍,大渡桥横。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

1.先将诗句补充完整。

2.诗句中用“细浪”来比喻;用“泥丸”来比喻。

这两个比喻句歌颂了红军战士的英雄气概。

3.诗句中“暖”和“寒”是一对反义词。

“暖”字表达了红军“寒”字表现了。

4.诗句中告诉我们红军长征取得胜利前的最后一个难关是:;“”一词表达了红军历尽艰难险阻取得长征胜利时的喜悦之情。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五课《七律·长征》阅读训练1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五课《七律·长征》阅读训练1

5.《七律·长征》一、阅读提升1. 阅读诗歌,完成练习。

七律·长征红军不怕远征难,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____________________。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将诗歌补充完整。

(2)这首诗围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展开叙事抒情。

(3)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只等闲”表现了红军战士藐视困难、从容不迫的自豪感B.第三、四句和第五、六句都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C.“逶迤”“磅礴”“细浪”“泥丸”突出了长征路上的艰难D.从“尽开颜”中可以感受到红军翻越雪山后的喜悦心情(4)这首诗为我们具体展示了五幅红军长征途中威武雄壮的“征难图”。

请你参照例子,概括诗歌内容,并完成练习。

①A.腾越五岭 B.疾跨乌蒙 C.__________ D.__________ E.喜踏岷山②这五幅“征难图”中,我最喜欢__________(填序号),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中的“云崖”,原是“悬崖”,后才改为“云崖”。

你觉得这个修改好吗?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课后练笔2.句子模仿秀。

(选做题)长征是什么?在魏巍的笔下,长征是地球的红飘带。

在毛泽东的笔下,长征是宣言书,是宣传队,是播种机。

在我的笔下,长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点亮思维三、思维拓展3.对联形式短小,文辞精练,既是一种生动的艺术表现形式,又是一种优秀的文化遗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律.长征》练习题
一、根据注音书写词语
1.wēi yí________ 2.páng bó________
二、根据上句填下句或根据下句填上句
1.红军不怕远征难,________________。

2.更喜岷山千里雪,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乌蒙磅礴走泥丸。

4.________________,大渡桥横铁索寒。

三、翻译“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四、读《七律长征》,回答文后问题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解释下列词语。

等闲——逶迤——
磅礴——云崖——
2.这首诗的中心句是________________。

3.这首诗为我们具体展示了哪几幅红军长征途中威武雄壮的“征难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4.这首诗从表达方式的角度看,属于________诗;从体裁的角度看,属于________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