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电站标准设计
35~110KV变电站设计规范

35~110KV变电站设计规范35-110千伏变电站设计规范一、前言35-110千伏变电站是供电系统的紧要构成部分,它是电网输电和配电的中心节点,对电网的运行安全和经济性起着至关紧要的作用。
因此,在变电站的设计、建设和运行中,必需进行规范和科学的管理。
本文提出了35-110千伏变电站设计规范,旨在提高变电站运输的安全性和经济性,以确保电网的高效运行。
二、设计基础2.1 设计任务依据供电区域的需要,确定变电站的电压等级、装置容量、用地面积等基本设计参数,完成变电站的设计工作。
2.2 设计依据变电站的设计应符合国家关于电气设备安全技术规范、建筑设计规范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2.3 设计要求在保证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前提下,应依据实际需要,合理地设计变电站的技术设备、构筑物、管线、防雷装置等。
三、设计内容3.1 变电站基本设计(1)电压等级:依据供电区域的需要,确定变电站的电压等级,应当考虑到供电负荷、输电距离、电力系统结构等因素,确保变电站能够充足实际需要。
(2)容量:依据供电负荷及其增长率,确定变电站的容量,应当适当预留肯定的容量余量,以充足后续的系统扩建和变化的负载需求。
(3)用地面积:依据装置容量大小和布置形式,确定变电站的用地面积,应当考虑到金具安全距离、设备间距、操作人员工作空间等因素,确保变电站的安全、合理、易于运行。
3.2 技术设备设计(1)电缆接头箱:应依据电缆种类和数量,选择合适的接头箱类型和规格,同时应合理确定接头箱的布置位置,易于维护。
(2)金具:应依据电压等级、电气荷载和气象条件等因素,选择合适的金具类型、规格,确保变电站能够安全、稳定地运行,同时应注意避开金具间距过小引起的爆炸事故。
(3)开关设备:应依据负载和备用容量来选择开关设备类型和容量,可以采纳组合式开关柜,使得变电站的牢靠性更高,且运行维护工作更为便利。
(4)变压器:应依据供电要求和负载特点来选择变压器规格和容量,确保其在正常运行状态下的电气性能和运行安全。
35~110KV变电站设计规范标准

35~110KV变电站设计规第一章总则第1.0.1条为使变电所的设计认真执行国家的有关技术经济政策,符合安全可靠、技术先进和经济合理的要求,制订本规。
第1.0.2条本规适用于电压为35~110kV,单台变压器容量为5000kVA及以上新建变电所的设计。
第1.0.3条变电所的设计应根据工程的5~10年发展规划进行,做到远、近期结合,以近期为主,正确处理近期建设与远期发展的关系,适当考虑扩建的可能。
第1.0.4条变电所的设计,必须从全局出发,统筹兼顾,按照负荷性质、用电容量、工程特点和地区供电条件,结合国情合理地确定设计方案。
第1.0.5条变电所的设计,必须坚持节约用地的原则。
第1.0.6条变电所设计除应执行本规外,尚应符合现行的国家有关标准和规的规定。
第二章所址选择和所区布置第2.0.1条变电所所址的选择,应根据下列要求,综合考虑确定:一、靠近负荷中心;二、节约用地,不占或少占耕地及经济效益高的土地;三、与城乡或工矿企业规划相协调,便于架空和电缆线路的引入和引出;四、交通运输方便;五、周围环境宜无明显污秽,如空气污秽时,所址宜设在受污源影响最小处;六、具有适宜的地质、地形和地貌条件(例如避开断层、滑坡、塌陷区、溶洞地带、山区风口和有危岩或易发生滚石的场所),所址宜避免选在有重要文物或开采后对变电所有影响的矿藏地点,否则应征得有关部门的同意;七、所址标高宜在50年一遇高水位之上,否则,所区应有可靠的防洪措施或与地区(工业企业)的防洪标准相一致,但仍应高于涝水位;八、应考虑职工生活上的方便及水源条件;九、应考虑变电所与周围环境、邻近设施的相互影响。
第2.0.2条变电所的总平面布置应紧凑合理。
第2.0.3条变电所宜设置不低于2.2m高的实体围墙。
城网变电所、工业企业变电所围墙的高度及形式,应与周围环境相协调。
第2.0.4条变电所为满足消防要求的主要道路宽度,应为3.5m。
主要设备运输道路的宽度可根据运输要求确定,并应具备回车条件。
变电站设计规范

变电站设计规范35,110KV 变电所设计规范 GB50059-9235,110KV 变电所设计规范GB50059-92主编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部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施行日期:1993 年 5 月 1 日第一章总则第 1.0.1 条为使变电所的设计认真执行国家的有关技术经济政策符合安全可靠技术先进和经济合理的要求制订本规范.第 1.0.2 条本规范适用于电压为 35,110kV单台变压器容量为 5000kVA 及以上新建变电所的设计.第 1.0.3 条变电所的设计应根据工程的 5,10 年发展规划进行做到远近期结合以近期为主正确处理近期建设与远期发展的关系适当考虑扩建的可能.第 1.0.4 条变电所的设计必须从全局出发统筹兼顾按照负荷性质用电容量工程特点和地区供电条件结合国情合理地确定设计方案.第 1.0.5 条变电所的设计必须坚持节约用地的原则.第 1.0.6 条变电所设计除应执行本规范外尚应符合现行的国家有关标准和规范的规定.第二章所址选择和所区布置第 2.0.1 条变电所所址的选择应根据下列要求综合考虑确定:一靠近负荷中心二节约用地不占或少占耕地及经济效益高的土地三与城乡或工矿企业规划相协调便于架空和电缆线路的引入和引出四交通运输方便五周围环境宜无明显污秽如空气污秽时所址宜设在受污源影响最小处六具有适宜的地质地形和地貌条件例如避开断层滑坡塌陷区溶洞地带山区风口和有危岩或易发生滚石的场所所址宜避免选在有重要文物或开采后对变电所有影响的矿藏地点否则应征得有关部门的同意七所址标高宜在 50 年一遇高水位之上否则所区应有可靠的防洪措施或与地区工业企业的防洪标准相一致但仍应高于内涝水位八应考虑职工生活第 2.0.2 条上的方便及水源条件九应考虑变电所与周围环境邻近设施的相互影响.变电所的总平面布置应紧凑合理.第 2.0.3 条变电所宜设置不低于 2.2m 高的实体围墙.城网变电所工业企业变电所围墙的高度及形式应与周围环境相协调.第2.0.4 条变电所内为满足消防要求的主要道路宽度应为3.5m.主要设备运输道路的宽度可根据运输要求确定并应具备回车条件.135,110KV 变电所设计规范GB50059-92第 2.0.5 条变电所的场地设计坡度应根据设备布置土质条件排水方式和道路纵坡确定宜为 0.5,2最小不应小于 0.3局部最大坡度不宜大于 6平行于母线方向的坡度应满足电气及结构布置的要求.当利用路边明沟排水时道路及明沟的纵向坡度最小不宜小于 0.5局部困难地段不应小于 0.3最大不宜大于 3局部困难地段不应大于6.电缆沟及其他类似沟道的沟底纵坡不宜小于 0.5.第 2.0.6 条变电所内的建筑物标高基础埋深路基和管线埋深应相互配合建筑物内地面标高宜高出屋外地面 0.3m屋外电缆沟壁宜高出地面 0.1m.第 2.0.7 条各种地下管线之间和地下管线与建筑物构筑物道路之间的最小净距应满足安全检修安装及工艺的要求并宜符合附录一和附录二的规定.第 2.0.8 条变电所所区场地宜进行绿化.绿化规划应与周围环境相适应并严防绿化物影响电气的安全运行.绿化宜分期分批进行.第2.0.9 条变电所排出的污水必须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的有关规定.第三章电气部分第一节主变压器第 3.1.1 条主变压器的台数和容量应根据地区供电条件负荷性质用电容量和运行方式等条件综合考虑确定.第 3.1.2 条在有一二级负荷的变电所中宜装设两台主变压器当技术经济比较合理时可装设两台以上主变压器.如变电所可由中低压侧电力网取得足够容量的备用电源时可装设一台主变压器.第 3.1.3 条装有两台及以上主变压器的变电所当断开一台时其余主变压器的容量不应小于 60的全部负荷并应保证用户的一二级负荷.第 3.1.4 条具有三种电压的变电所如通过主变压器各侧线圈的功率均达到该变压器容量的15以上主变压器宜采用三线圈变压器.第 3.1.5 条电力潮流变化大和电压偏移大的变电所如经计算普通变压器不能满足电力系统和用户对电压质量的要求时应采用有载调压变压器.第二节电气主接线第 3.2.1 条变电所的主接线应根据变电所在电力网中的地位出线回路数设备特点及负荷性质等条件确定.并应满足供电可靠运行灵活操作检修方便节约投资和便于扩建等要求.第 3.2.2 条当能满足运行要求时变电所高压侧宜采用断路器较少或不用断路器的接线.第 3.2.3 条 35,110kV 线路为两回及以下时宜采用桥形线路变压器组或线路分支接线.超过两回时宜采用扩大桥形单母线或分段单母线的接线.35,63kV 线路为 8 回及以上时亦可采用双母线接线.110kV 线路为 6 回及以上时宜采用双母线接线.第 3.2.4 条在采用单母线分段单母线或双母线的35,110kV 主接线中当不允许停电检修断路器时可设置旁路设施.当有旁路母线时首先宜采用分段断路器或母联断路器兼作2旁路断路器的接线.当 110kV 线路为 6 回及以上35,63kV 线路为 8 回及以上时可装设专用的旁路断路器.主变压器35,110kV 回路中的断路器有条件时亦可接入旁路母线.采用 SF6 断路器的主接线不3.2.5 条当变电所装有两台主变压器时6,10kV 侧宜采用分段单宜设旁路设施.第母线.线路为 12 回及以上时亦可采用双母线.当不允许停电检修断路器时可设置旁路设施.当 6,35kV 配电装置采用手车式高压开关柜时不宜设置旁路设施.第3.2.6 条当需限制变电所 6,10kV 线路的短路电流时可采用下列措施之一:一变压器分列运行二采用高阻抗变压器三在变压器回路中装设电抗器.第 3.2.7 条接在母线上对接在变压器引出线上的避雷器不宜的避雷器和电压互感器可合用一组隔离开关.装设隔离开关.第三节所用电源和操作电源第 3.3.1 条在有两台及以上主变压器的变电所中宜装设两台容量相同可互为备用的所用变压器.如能从变电所外引入一个可靠的低压备用所用电源时亦可装设一台所用变压器.当 35kV 变电所只有一回电源进线及一台主变压器时可在电源进线断路器之前装设一台所用变压器.第3.3.2 条变电所的直流母线宜采用单母线或分段单母线的接线.采用分段单母线时蓄电池应能切换至任一母线.第 3.3.3 条重要变电所的操作电源宜采用一组 110V 或 220V 固定铅酸蓄电池组或镉镍蓄电池组.作为充电浮充电用的硅整流装置宜合用一套.其他变电所的操作电源宜采用成套的小容量镉镍电池装置或电容储能装置.第 3.3.4 条蓄电池组的容量应满足下列要求:一全所事故停电 1h 的放电容量:二事故放电末期最大冲击负荷容量.小容量镉镍电池装置中的镉镍电池容量应满足分闸信号和继电保护的要求.第 3.3.5 条变电所宜设置固定的检修电源.第四节控制室第 3.4.1 条控制室应位于运行方便电缆较短朝向良好和便于观察屋外主要设备的地方.第 3.4.2 条控制屏台的排列布置宜与配电装置的间隔排列次序相对应.第 3.4.3 条控制室的建筑应按变电所的规划容量在第一期工程中一次建成.无人值班变电所的控制室应适当简化面积应适当减小.第五节二次接线第 3.5.1 条变电所内的下列元件应在控制室内控制:一主变压器二母线分段旁路及母联断路器三63,110kV 屋内外配电装置的线路35kV 屋外配电装置的线路.6,35kV 屋内配电335,110KV 变电所设计规范 GB50059-92装置馈电线路宜采用就地控制.第 3.5.2 条有人值班的变电所宜装设能重复动作延时自动解除或手动解除音响的中央事故信号和预告信号装置.驻所值班的变电所可装设简单的事故信号和能重复动作的预告信号装置.无人值班的变电所可装设当远动装置停用时转为变电所就地控制的简单的事故信号和预告信号.断路器的控制回路应有监视信号.第 3.5.3 条隔离开关与相应的断路器和接地刀闸之间应装设团锁装置.屋内的配电装置尚应装设防止误入带电间隔的设施.闭锁联锁回路的电源应与继电保护控制信号回路的电源分开.第六节照明第3.6.1 条变电所的照明?杓朴Ψ 舷中泄标准《工业企业照明设计标准》的要求.第 3.6.2 条在控制室屋内配电装置室蓄电池室及屋内主要通道等处应装设事故照明.第 3.6.3 条照明设备的安装位置应便于维修.屋外配电装置的照明可利用配电装置构架装设照明器但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电力装置的过电压保护设计规范》的要求.第 3.6.4 条在控制室主要监屏位置和屏前工作位置观察屏面时不应有明显的反射眩光和直接阳光.第 3.6.5 条铅酸蓄电池室内的照明应采用防爆型照明器不应在蓄电池室内装设开关熔断器和插座等可能产生火花的电器.第 3.6.6 条电缆隧道内的照明电压不应高于 36V如高于 36V 应采取防止触电的安全措施.第七节并联电容器装置第 3.7.1 条自然功率因数未达到规定标准的变电所应装设并联电容器装置.其容量和分组宜根据就地补偿便于调整电压及不发生谐振的原则进行配置.电容器装置宜装设在主变压器的低压侧或主要负荷侧.第 3.7.2 条电容器装置的接线应使电容器组的绝缘水平应与电网电容器组的额定电压与接入电网的运行电压相配合.的绝缘水平相配合.电容器装置宜采用中性点不接地的星形或双星形接线.第3.7.3 条电容器装置的电器和导体的长期允许电流不应小于电容器组额定电流的1.35倍.第 3.7.4 条电容器装置应装设单独的控制保护和放电等设备并应设置单台电容器的熔断器保护.第 3.7.5 条当装设电容器装置处的高次谐波含量超过规定允许值或第 3.7.6 条电容器需要限制合闸涌流时应在并联电容器组回路中设置串联电抗器.装置应根据环境条件设备技术参数及当地的实践经验采用屋外半露天或屋内的布置.电容器组的布置应考虑维护和检修方便.第八节电缆敷设第 3.8.1 条所区内的电缆根据具体情况可敷设在地面槽沟沟道管道或隧道中少数435,110KV 变电所设计规范 GB50059-92电缆亦可直埋.第 3.8.2 条电缆路径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要求:一避免电缆受到各种损坏及腐蚀二避开规划中建筑工程需要挖掘施工的地方三便于运行维修四电缆较短.第 3.8.3 条在电缆隧道或电缆沟内通道宽度及电缆支架的层间距离应能满足敷设和更换电缆的要求.第 3.8.4 条电缆外护层应根据敷设方式和环境条件选择.直埋电缆应采用铠装并有黄麻聚乙烯或聚氯乙烯外护层的电缆.在电缆隧道电缆沟内以及沿墙壁或楼板下敷设的电缆不应有黄麻外护层.第九节远动和通信第 3.9.1 条远动装置应根据审定的调度自动化规划设计的要求设置或预留位置.第 3.9.2 条遥信遥测遥控装置的信息内容应根据安全监控经济调度和保证电能质量以及节约投资的要求确定.第 3.9.3 条无人值班的变电所宜装设遥信遥测装置.需要时可装设遥控装置.第 3.9.4 条工业企业的变电所宜装设与该企业中央控制室联系的有关信号.第 3.9.5 条远动通道宜采用载波或有线音频通道.第 3.9.6 条变电所应装设调度通信工业企业变电所尚应装设与该企业内部的通信对重要变电所必要时可装设与当地电话局的通信.第 3.9.7 条远动和通信设备应有可靠的事故备用电源其容量应满足电源中断 1h 的使用要求.第十节屋内外配电装置第 3.10.1 条变电所屋内外配电装置的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3,110kV 高压配电装置设计规范》的要求.第十一节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第3.11.1 条变电所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的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电力装置的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设计规范》的要求.第十二节电测量仪表装置第 3.12.1 条第3.12.1 条变电所电测量仪表装置的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电力装置的电测量仪表装置设计规范》的要求.第十三节过电压保护第 3.13.1 条变电所过电压保护的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电力装置的过电压保护设计规范》的要求.535,110KV 变电所设计规范 GB50059-92第十四节接地第 3.14.1 条变电所接地的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电力装置的接地设计规范》的要求.第四章土建部分第一节一般规定第 4.1.1 条建筑物构筑物及有关设施的设计应统一规划造型协调便于生产及生活所选择的结构类?图安牧掀分钟侠砉椴?蚧岳噶霞庸な?ぜ霸诵?变电所的建筑设计还应与周围环境相协调.第 4.1.2 条建筑物构筑物的设计应考虑下列两种极限状态:一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这种极限状态对应于结构或结构构件达到最大承载能力或不适于继续承载的变形.要求在设计荷载作用下所产生的结构效应应小于或等于结构的抗力或设计强度.计算中所采用的结构重要性系数 ro荷载分项系数 r可变荷载组合系数ψc 及其他有关系数均按本规范的有关规定采用结构的设计强度则应遵照有关的现行国家标准采用.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这种极限状态对应于结构或结构构件达到正常使用或耐久性能的某项规定极限值.要求在标准荷载作用下所产生的结构长期及短期效应不宜超计算中所采用的可变荷载组合系数ψc 及准永久值系数ψq 按过附录三的规定值.本规范的有关规定采用.第 4.1.3 条建筑物构筑物的安全等级均应采用二级相应的结构重要性系数应为 1.0.第 4.1.4 条屋外构筑物的基础当验算上拔或倾覆稳定性时设计荷载所引起的基础上拔力或倾覆弯矩应小于或等于基础抗拔力或抗倾覆弯矩除以表 4.1.4 的稳定系数.当基础处于稳定的地下水位以下时应考虑浮力的影响此土容重宜取 10,11kN/.表 4.1.4 时基础容重取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的容重减10kN/基础上拨或倾覆稳定系数荷载类型计算方法在长期荷载作用下在短期荷载作用下按考虑土抗力来验算倾覆或考虑锥形土体来验算上拔 1.8 1.5仅考虑基础自重及阶梯以上的土重来验算倾覆或上拔 1.15 1.0注:短期荷载系指风荷载地震作用和短路电动力三种其余均为长期荷载.第二节荷载第 4.2.1 条荷载分为永久荷载可变荷载及偶然荷载三类.一永久荷载:结构自重含导线及避雷线自重固定的设备重土重土压力水压力等:二可变荷载:风荷载冰荷载雪荷载活荷载安装及检修荷载地震作用温度变化及车辆荷载等三偶然荷载:短路电动力验算稀有风荷载及验算稀有冰荷载.第 4.2.2 条荷载分项系数的采用应符合下列规定:一永久荷载的荷载分项系数 r 宜采用 1.2当其效应对结构抗力有利时宜采用 1.0对导线及避雷线的张力宜采用 1.25二可变荷载的荷载分项系数 rq 宜采用 1.4对温度变化作用宜采用1.0对地震作用宜采用 1.3对安装情况的导线和避雷线的紧线张力宜采用 1.4注:在大风覆冰低湿检635,110KV 变电所设计规范 GB50059-92修地震情况下的导线与避雷线张力均作为准永久性荷载处理其荷载分项系数宜采用 1.25但安装情况的紧线张力宜作可变荷载处理其荷载分项系数宜采用 1.4.三偶然荷载的荷载分项系数rqi 宜采用 1.0.第 4.2.3 条可变荷载的荷载组合系数ψc应按下列规定采用:一房屋建筑的基本组合情况:风荷载组合系数ψcw 取 0.6二构筑物的大风情况:对连续架构温度变化作用组合系数ψcr 取 0.8三构筑物最严重覆冰情况:风荷载组合系数ψcw 取 0.15冰厚?10mm或 0.25冰厚gt10mm四构筑物的安装或检修情况:风荷载组合系数ψcw 取 0.15五地震作用情况:建筑物的活荷载组合系数ψcw 取 0.5构筑物的风荷载组合系数ψcw取 0.2构筑物的冰荷载组合系数ψcj 取 0.5.第 4.2.4 条房屋建筑的活荷载应根据实际的工艺及设备情况确定.其标准值及有关系数不应低于本规范附录四所列的数值.第 4.2.5 条架构及其基础宜根据实际受力条件包括远景可能发生的不利情况分别按终端或中间架构来设计下列四种荷载情况应作为承载能力极限状态的基本组合其中最低气温情况还宜作为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条件对变形及裂缝进行校验.一运行情况:取 30 年一遇的最大风无冰相应气温最低气温无冰无风及最严重覆冰相应气温及风荷载等三种情况及其相应的导线及避雷线张力自重等二安装情况:指导线及避雷线的架设此时应考虑梁上作用人和工具重 2kN 以及相应的风荷载导线及避雷线张力自重等.三检修情况:根据实际检修方式的需要可考虑三相同时上人停电检修及单相跨中上人带电检修两种情况的导线张力相应的风荷载及自重等对档距内无引下线的情况可不考虑跨中上人四地震情况:考虑水平地震作用及相应的风荷载或相应的冰荷载导线及避雷线张力自重等地震情况下的结构抗力或设计强度均允许提高 25使用即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采用 0.8.第 4.2.6 条设备支架及其基础应以下列三种荷载情况作为承载能力极限状态的基本组合其中最大风情况及操作情况的标准荷载还宜作为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条件对变形及裂缝进行校验.一最大风情况:取 30 年一遇的设计最大风荷载及相应的引线张力自重等二操作情况:取最大操作荷载及相应的风荷载相应的引线张力自重等三地震情况:考虑水平地震作用及相应的风荷载引线张力自重等地震情况下的结构抗力或设计强度均允许提高 25使用即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采用 0.8.第 4.2.7 条架构的导线安装荷载应根据所采用的施工方法及程序确定并将荷载图及紧线时引线的对地夹角在施工图中表示清楚.导线紧线时引线的对地夹角宜取 45?,60?.第 4.2.8 条高型及半高型配电装置的平台1.5kN 集中荷载验算.在走道及天桥的活荷载标准值宜采用 1.5kN/?装配式板应取计算梁柱和基础时活荷载乘折减系数当荷重面积为 10,20 ?时宜取 0.7超过20 ?时宜取 0.6.第三节建筑物第 4.3.1 条主控制楼室根据规模和需要可布置成平房两层或三层建筑.主控制室顶735,110KV 变电所设计规范 GB50059-92棚到楼板面的净高:对控制屏与继电器屏分开成两室布置时宜采用 3.4,4.0m对合在一起布置时宜采用 3.8,4.4m.当采用空调设施时上述高度可适当降低.电缆隔层的板间净高宜采用 2.3,2.6m大梁底对楼板面的净高不应低于 2m.底层辅助生产房屋楼板底到地面的净高宜采用 3.0,3.4m.第 4.3.2 条当控制屏与继电器屏采用分室布置时两部分的建筑装修照明采暖通风等设计均宜采用不同的标准.第 4.3.3 条对主控制楼及屋内配电装置楼等设有重要电气设备的建筑其屋面防水标准宜根据需要适当提高.屋面排水坡度不应小于 1/50并采用有组织排水.第 4.3.4 条主控制室及通信室等对防尘有较高要求的房间地坪应采用不起尘的材料.第 4.3.5 条蓄电池室与调酸室的墙面顶棚门窗排风机的外露部分及其他金属结构或零件均应涂耐酸漆或耐酸涂料.地面墙裙及支墩宜选用耐酸且易于清洗的面层材料面层与基层之间应设防酸隔离层.当采用全封闭防酸隔爆式蓄电池并有可靠措施时地面墙裙及支墩的防酸材料可适当降低标准.地面应有排水坡度将酸水集中后作妥善处理.第 4.3.6 条变电所内的主要建筑物及多层砖承重的建筑物在地震设防烈度为 6 度的地区宜隔层设置圈梁7 度及以上地区宜每层设置圈梁.圈梁应沿外墙纵墙及横墙设置沿横墙设置的圈梁的间距不宜大于 7m否则应利用横梁与圈梁拉通.对于现浇的或有配筋现浇层的装配整体式楼面或屋面允许不设置圈梁但板与墙体必需有可靠的连结.第 4.3.7 条在地震设防烈度为 6 度及以上的变电所其主要建筑物及多层砖承重建筑在下列部位应设置钢筋混凝土构造柱:一外墙四角二房屋错层部位的纵横墙交接处三楼梯间纵横墙交接处四层高等于或大于 3.6m 或墙长大于或等于 7m 的纵横墙交接处五8 度及以上地区的建筑物的所有纵横墙交接处六7 度地区的建筑物纵横墙交接处一隔一设置.第 4.3.8 条变电所内的主要砖承重建筑及多层砖承重建筑其抗震横墙除应满足抗震强度要求外其间距不应超过附录五的规定.第 4.3.9 条多层砖承重建筑的局部尺寸宜符合附录六的规定但对设有钢筋混凝构造柱的部位不受该表限制.第四节构筑物第 4.4.1 条结构的计算刚度对电焊或法兰连结的钢构件可取弹性刚度对螺栓连结的钢构件可近似采用 0.80 倍弹性刚度对钢筋混凝土构件可近似采用 0.60,0.80 倍弹性刚度对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构件可近似采用 0.65,0.85 倍弹性刚度.长期荷载对钢筋混凝土结构刚度的影响应另外考虑.第 4.4.2 条钢结构构件最大长细比应符合表 4.4.2 的规定.各种架构受压柱的整体长细比不宜超过 150当杆件受力有较大裕度时上述长细比允许放宽 10,15.第 4.4.3 条人字柱的受压杆计算长度可按本规范附录七采用.第 4.4.4 条打拉线条架构的受压杆件计算长度可按本规范附录八采用.835,110KV 变电所设计规范 GB50059-92表 4.4.2 钢结构构件最大长细比构件名称受压弦杆支座处受压腹杆一般受压腹.。
南方电网公司110kV~500kV变电站标准设计V1.0_G4层级

南方电网公司110kV~500kV变电站标准设计G4 层级第一卷电气部分目录第1册电缆敷设模块(G4-DQ-DLFS) (5)质量目标 (5)设计要求 (5)施工工艺要点 (5)样板图片 (6)第2册电缆防火封堵模块(G4-DQ-FHFD) (9)质量目标 (9)设计要求 (9)施工工艺要点...................................... 错误!未定义书签。
样板图片..........................................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3册接地系统安装模块(G4-DQ-JDXT) ............. 错误!未定义书签。
质量目标.......................................... 错误!未定义书签。
设计要求.......................................... 错误!未定义书签。
施工工艺要点...................................... 错误!未定义书签。
样板图片..........................................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4册管型母线安装模块(G4-DQ-GXMX) ............. 错误!未定义书签。
质量目标.......................................... 错误!未定义书签。
设计要求.......................................... 错误!未定义书签。
施工工艺要点...................................... 错误!未定义书签。
样板图片..........................................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5册软导线安装模块(G4-DQ-RDX) ................. 错误!未定义书签。
kVkV变电站设计规范标准详

第15页/共33页
3电气部分
3.8照明
• 3.8.1、变电站的照明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照明设计标准》 GB50034的有关规定。
• 3.8.2、在控制室、屋内配电装置室、蓄电池室及屋内主要通道等处,应 装设事故照明。
4.3建筑物
• 4.3.1、控制楼(室)可根据规模和需要布置成单层或多层建筑。 控制室(含继电器室)的净高宜采用3.0m。电缆夹层的净高宜采 用2.0m-2.4m;辅助生产房屋的净高宜采用2.7m-3.0m。
• 4.3.2、控制室宜具备良好的朝向,宜天然采光,屏位布置及照 明设计应避免表盘的眩光。
3电气部分
3.9 控制室电气二次布置
• 3.9.1、有人值班变电站的控制室,应位于运行管理方便、电缆 总长较短、朝向良好和便于观察屋外主要设备的位置。
• 3.9.2、控制屏、柜的排列布置,宜与配电装置的间隔排列次序 相对应。
• 3.9.3、控制室的建筑,应按变电站的规划容量在第一期工程中 一次建成,屏位应按规划容量确定,并应留有备用屏位的余地。
第6页/共33页
3电气部分
3.2电气主接线
• 3.2.1、变电站的主接线,应根据变电站在电网中的地位、出线回路数、 设备特点及负荷性质等条件确定,并应满足供电可靠、运行灵活、操作检 修方便、节约投资和便于扩建等要求。 变电站在满足供电规划的条件下,宜减少电压等级和简化接线。
• 3.2.2、在满足变电站运行要求的前提下,变电站高压侧宜采用断路器较 少或不设置断路器的接线。
• 3.5.2、变电站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设计,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 《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DL/T621的有关规定。
35kV_110kV变电站设计规范标准[详]
![35kV_110kV变电站设计规范标准[详]](https://img.taocdn.com/s3/m/135c232cf7ec4afe04a1dffc.png)
3.9.1、有人值班变电站的控制室,应位于运行管 理方便、电缆总长较短、朝向良好和便于观察屋外 主要设备的位置。
3.9.2、控制屏、柜的排列布置,宜与配电装置的 间隔排列次序相对应。
3.9.3、控制室的建筑,应按变电站的规划容量在 第一期工程中一次建成,屏位应按规划容量确定, 并应留有备用屏位的余地。
2站址选择和站区布置
2.0.2、变电站应根据所在区域特点,选择合适的 配电装置形式,抗震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电 力设施抗震设计规范》GB50260的相关规定。
2.0.3、城市中心变电站宜选用小型化紧凑型电气 设备。
2.0.4、变电站主变压器布置除应运输方便外,并 应布置在运行噪声对周边环境影响很小的位置。
3.10.9、变电站应配置一套满足全站重要负荷供电 的交流不停电电源系统,直流电源应采用站内直流 系统,负荷供电采用辐射方式。
3.10.10、变电站可根据需要设置安全技术防范系 统。
3电气部分
3.11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
3.11.1、变电站继电保护的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 标准《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技术规程》 GB/T1428的有关规定。
经计算普通变压器不能满足电力系统和用户对电压 质量的要求时,应采用有载调压变压器。
3电气部分
3.2电气主接线
3.2.1、变电站的主接线,应根据变电站在电网中的地位、 出线回路数、设备特点及负荷性质等条件确定,并应满足供 电可靠、运行灵活、操作检修方便、节约投资和便于扩建等 要求。 变电站在满足供电规划的条件下,宜减少电压等级和简化接 线。
3.8.3、照明设备的安装位置应满足维修安全要求。 3.8.4、监视屏面应避免明显的反射眩光和直接阳光。 3.8.5、铅酸蓄电池室内的照明,应采用防爆型照明器,不
35kv变电站标准设计

35kv变电站标准设计
35kv变电站是电力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其设计质量直接关系到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
因此,35kv变电站的标准设计显得尤为重要。
在进行35kv变电站标准
设计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对35kv变电站的选址要求进行合理规划。
选址应考虑到供电范围、用
地情况、环境保护等因素,避免对周围环境造成不良影响,并且要方便日后的运维和维护工作。
其次,35kv变电站的结构设计要符合相关标准和规范。
包括变电站的建筑结构、设备摆放、通风散热等方面,要考虑到安全可靠和经济合理的原则,确保变电站的正常运行。
35kv变电站的电气设计也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在电气设计中,需要考虑变电站的供电可靠性、电气设备的选型和布置、保护控制系统的设计等方面,以保证变电站在各种工况下都能够稳定运行。
此外,35kv变电站的接地设计也是不可忽视的。
良好的接地系统能够有效保护设备和人员的安全,减小接地电阻,提高接地效果,保证电气设备的安全运行。
最后,对于35kv变电站的防雷设计也是必不可少的。
在雷电天气条件下,变
电站往往成为雷击的重点目标,因此防雷设计要考虑到对设备和人员的保护,减小雷击对设备的损坏,确保变电站的安全运行。
综上所述,35kv变电站标准设计涉及到选址规划、结构设计、电气设计、接地设计、防雷设计等多个方面,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确保设计方案的全面性、合理性和可行性。
只有从各个方面进行严谨的设计,才能保证35kv变电站的安全稳
定运行,为电力系统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10kv变电站设计标准

10kV变电站的设计需要遵循特定的标准和规范,这些标准通常由国家或地区的电力部门或标准化组织制定。
以下是一般设计10kV变电站时需要考虑的标准和指南:### 设计标准和规范1. **国家电力行业标准:** 不同国家可能有自己的电力行业标准,这些标准涵盖了变电站设计、建设和运行的要求。
比如中国的《变电站设计规范》(GB 50057)等。
2. **国际电工委员会(IEC)标准:** IEC制定了一系列涵盖电力系统和设备的标准,包括变电站设计、设备选型和安装等。
3. **安全标准:** 变电站设计必须符合国家或地区的安全标准,确保操作人员和公众的安全,包括防止电击、火灾等风险。
4. **环境保护标准:** 设计需要考虑环境影响,并遵循相关环境保护标准,减少变电站对周围环境的负面影响。
### 设计考虑因素1. **电力负荷和需求:** 根据需要提供的电力负荷,进行变电站的容量和规模设计。
2. **设备选型:** 选择适当的变压器、开关设备、断路器等设备,以确保稳定可靠的电力传输和分配。
3. **电气连接:** 确保变电站内部设备的正确连接和布局,包括保护装置、电缆线路等。
4. **安全措施:** 设计需要考虑安全措施,例如接地系统、防雷系统、防火措施等。
5. **运行和维护考虑:** 设计要考虑变电站的运行和维护要求,以便日常操作和维护更加简便有效。
6. **自动化和监控系统:** 考虑使用自动化系统和监控装置,以实现变电站的智能化管理和远程监控。
7. **可靠性和容错性:** 设计应考虑系统的可靠性,以及在可能的情况下的容错性,确保系统的稳定运行。
这些只是设计10kV变电站时需要考虑的一些常见标准和指南,具体的设计细节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和当地的标准进行调整和执行。
因此,在设计变电站之前,最好咨询专业的电力工程师或相关专业机构,以确保符合相应的标准和规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9年版南方电网变电站标准设计细化方案第三卷110kV变电站标准设计细化方案第五篇CSG-110B-3B33AWD方案广东电网公司2009年6月批准:审定:审核:李粤穗汤寿泉熊焰雄杨骏伟罗博马辉王政源刘巍金波黄燕金黄志秋郭峰戴新胜林卫铭李国张宏宽校核:杨骏伟张雨罗涛张章亮周健曾深明梁森荣梁小川乔海涛张端华陈曦李广华李峰刘建强冯晓东陈洁朱敏华朱海华谷新梅胡晋岚董剑敏苏伟杨承矩梁杰霍艳萍崔鸣昆刘忠文蓝翔吕书源陈学辉刘岩杨汝泉张建明刘昆苏艳何文吉张桂娟编写: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朱敏华陈荔李沛准黄成殷雪莉卢毓欣岳云峰郭金川黄阳董仕镇文思卓谷新梅鲁丽娟黎妙容朱海华池代波吴小蕙谭可立张肖锋范绍有吴志伟肖国锋黄淑贞徐中亚何梓欣李海央黄汉昌广州电力设计院:霍艳萍许鸿雁梁振升陈伟浩陈红许汪梓坤何岗朱耀明何一龙陈伟标陈丽莉陈昌振朱荣彬陈明兰林辉高海静深圳供电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蓝翔贺艳芝王建张德艺林忠东钟万芳胡滨朱敏周茜吕书源窦守业马妍邹永华王连锋简福安佛山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余崇高潘静丽刘岩候光荣董桂云孙淑秀白国卿童能高卢小兰徐迎光邓旭坚李志凌王巧荣张伟强赖洪亮韦辉陈洁珠海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孙志清胡伟涛孙玉彤肖军董晓峰陈宏新杨帆戴明刘平刘立马龙东莞电力设计院:马长林熊远策梁春明邱瑞敏刘称辉苏柱恒熊外望汪静胡雨姣邱海先序为贯彻执行南方电网公司变电站标准设计,科学地建立健全广东电网公司标准体系,广东电网公司在积极推广应用南方电网公司颁布的变电站标准设计的过程中,结合广东电网公司创先工作,根据广东电网的建设特点,进行了深化和细化工作,落实生产运行的反措、安评等要求,将标准化设计向施工图阶段推进,发挥标准设计的更大作用,进一步挖掘标准设计在加快工程建设进度上的潜力,提高标准设计的先进性、通用性、统一性、可操作性,建设统一开放、结构合理、技术先进、安全可靠、绿色环保的现代化电网。
随着电网建设投资的不断增大,变电站建设任务日益繁重,广东电网公司编制的南方电网变电站标准设计细化方案,对于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提高变电站建设的速度和效率,倡导变电站工程建设的政策和理念,规范变电站的设计和建设,又好又快地建设电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它有利于更进一步规范工程的建设管理,科学合理地为生产服务;更进一步便于集中招标和设备采购,加快工程的建设步伐;更进一步统一变电站的风格,体现企业形象。
为此公司专门成立了标准设计细化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按照科学合理,好用实用的原则,经过充分的调研、分析讨论、精心组织,特别是110千伏变电站做到施工图细化阶段,设计出一套统一灵活、先进可靠、操作性强、经济实用的500kV、220kV和110kV变电站标准设计细化方案。
望各单位加强变电站标准设计的推广应用,充分发挥标准设计细化后的作用,为广东电网作优作强做出更大的贡献。
前言南方电网变电站标准设计细化方案是在南方电网变电站标准设计的基础上细化深化,根据广东电网的实际情况及运行特点,选出合适的使用较多的方案进行细化工作。
本标准设计细化方案分为四卷,共28个方案。
第一卷为500kV变电站标准设计细化方案,包含 6个500kV变电站方案;第二卷为220kV变电站标准设计细化方案,包含9个220kV变电站方案;第三卷为110kV变电站标准设计细化方案,包含13个110kV变电站方案;第四卷为技经部分。
各方案的篇号、编号与南方电网变电站标准设计一致,详见附表1、表2、表3。
本次南方电网变电站标准设计细化方案工作由广东电网公司工程建设部组织,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广州电力设计院、深圳供电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佛山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珠海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东莞电力设计院共6家设计院承担了相应的细化设计任务。
500kV变电站部分,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负责全部的6个方案。
220kV变电站部分,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负责2个方案;广州电力设计院负责2个方案;深圳供电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负责1个方案;佛山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负责2个方案;珠海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负责2个方案。
110kV变电站部分,广州电力设计院负责1个方案;深圳供电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负责4个方案;佛山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负责5个方案;珠海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负责2个方案;东莞电力设计院负责1个方案。
本细化方案是在南方电网变电站标准设计的总体框架内,针对广东电网的建设特点,注重统一性、可操作性;科学合理为生产服务,注重便于集中招标和设备采购;注重统一变电站的风格,体现企业形象。
在编制过程中充分研究南方电网变电站的标准设计,多次召集省公司本部计划、生产、运行、安监、物资等部门,全省各供电局及相关设计、施工等单位研究讨论,综合各方面的合理意见和建议,使细化方案的成果更具科学性、代表性和实用性,发挥标准化设计的更大作用。
变电站标准设计细化方案是广东电网公司执行南方电网标准设计的重要举措,是公司创先工作的体现。
由于在较短的时间内编写完成本细化方案,错误和遗漏在所难免,敬请各位读者批评指正。
广东电网公司电网工程标准设计实施及改进工作组二○○九年六月表2 南方电网220kV变电站标准设计细化方案一览表表3 南方电网110kV变电站标准设计细化方案一览表急件广东电网公司文件广电程〔2009〕59号关于成立电网工程标准设计实施及改进工作组的通知本部各部门、直属各单位:为加快推进电网工程标准设计工作,经研究,决定成立电网工程标准设计实施及改进工作组。
成员名单如下:一、领导小组组长:于俊岭副组长:林雄、李粤穗成员:熊焰雄、杨骏伟、罗博、马辉、王政源、刘巍、金波、黄燕金、汤寿泉、黄志秋、郭峰、戴新胜、林卫铭、李国、张宏宽、麦红、李韶涛二、主网标准设计工作小组组长:杨骏伟副组长:张章亮、周健成员:曾深明、梁小川、乔海涛、张端华、陈曦、赵国雄、李峰、詹万强、刘建强、冯晓东、陈洁、朱敏华、游复生、池代波、胡晋岚、董剑敏、梁杰、霍艳萍、蓝翔、吕书源、刘岩、杨汝泉、刘昆、苏艳、何文吉、张桂娟三、配网标准设计工作小组组长:杨骏伟副组长:汤寿泉、张雨成员:梁森荣、吴海泉、戴志伟、赵国雄、李峰、黄海元、吴凯、李宏斌、蒋浩、何舜徽、李成特此通知。
二○○九年二月二十五日主题词:标准设计机构通知广东电网公司办公室 2009年2月25日印发总目录第五篇CSG-110B-3B33AWD方案第一部分总的部分方案设计说明CSG-110B-3B33AWD-A01目录1总的部分 (1)1.1 建设规模 (1)1.2 CSG-110B-3B33AWD方案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1)1.3 本方案与南网标准设计方案的差异 (1)1.4 本方案使用边界条件 (2)1.5 本方案主要技术指标 (2)2电气一次部分 (2)2.1 电气主接线 (2)2.2 主要设备和导体选择 (2)2.3 绝缘配合及过电压保护和接地 (4)2.4 配电装置 (5)2.5 电气总平面布置 (5)2.6 站用电及照明 (5)2.7 电缆设施 (5)2.8 辅助设施及其它 (5)3电气二次接线 (5)3.1 直流系统 (5)3.2 交流不间断电源 (6)3.3 交流电源供电分配方式 (6)3.4 变电站自动化系统 (6)3.5 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 (9)3.6 二次设备的布置 (10)3.7 图像监视及安全警卫系统 (10)3.8 消防及火灾报警系统 (11)3.9 抗干扰措施及二次电缆的选择 (11)3.10 二次系统防雷 (11)4土建部分 (12)4.1 变电站总体布置 (12)4.2 建筑设计 (12)4.3 结构设计 (13)4.4 采暖通风 (14)4.5 水工消防 (14)1 总的部分 1.1 建设规模变电站为110kV 、35kV 和10kV 三个电压等级, 标准设计方案建设规模见表1-1。
无功补偿配置根据无功管理及供用电原则和标准设计所给定的系统条件计算,具体工程应根据实际系统条件进行核算。
1.2 CSG-110B-3B33AWD 方案的特点和适用范围(1)主要技术特点。
CSG-110B-3B33AWD 方案主要技术特点参见表1-2。
(2)适用范围。
本类型变电站为终端变电站, 主要适用于农村或城郊的供电。
首期工程可根据当地负荷发展情况建设。
1.3 本方案与南网标准设计方案的差异表1-5 本方案与南网标准设计方案的差异(土建部分)1.4 本方案使用边界条件(1)本方案设计范围包括变电站围墙内和0米以上作为完整变电站功能所具备的所有设备和设施。
受外部条件影响的项目不列入设计范围,但预算按假定条件计列费用。
(2)本方案站内接地设计了水平均压网和部分垂直接地极,具体工程中应根据实际站址情况考虑降阻措施,以使接地电阻满足规程要求。
(3)本方案户外设备的外绝缘按III级防护等级选取,具体工程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核实。
(4)本方案电气设备的抗震烈度按8度考虑,具体工程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核实。
(5)本方案10kV接地方式为经消弧线圈接地,具体工程中,经核实后也可采用经小电阻接地。
(6)本方案10kV并联电容器按框架式选择,具体工程中,经核实后也可采用集合式。
(7)本方案按变低10kV侧无电源接入考虑,当10kV侧有电厂接入系统时,主变中性点需加装放电间隙保护。
(8)设备选型在本方案设计中的具体参数仅为参考,具体工程根据具体情况核算调整。
(9)本方案还可用于单台主变容量小于50MVA,而其它设备选型和建设规模与本方案相同的方案。
应用于上述其它方案时,原方案的户内外布置尺寸均不需改动。
1.5 本方案主要技术指标(1)围墙内占地面积: 0.4482 hm2;(2)配电装置楼建筑面积: 1214.76 m2;(3)总建筑面积: 1316.05 m2;2 电气一次部分2.1 电气主接线(1)110kV接线。
最终3回架空出线,3回主变进线,采用单母线接线。
(2) 35kV接线。
最终9回电缆出线,3回主变进线,采用单母线分段接线。
(3)10kV接线。
每台主变各配置12回出线,最终共36回出线,10kV接线采用单母线三分段四段接线。
受短路容量限制, 10kV母线正常方式按分列运行考虑。
(4)中性点的接地方式。
110kV系统为有效接地系统,主变压器110kV中性点采用隔离开关接地方式,变压器中性点接地方式可以选择不接地或直接接地,可满足系统不同的运行方式。
35kV 中性点的接地方式需根据实际工程单相接地电容电流确定,本方案每台主变35kV中性点分别接至避雷器,再经隔离开关引接至消弧线圈,以限制过电压水平。
10kV中性点的接地方式需根据实际工程单相接地电容电流确定,本方案按设计每台主变10kV母线上各设置1台接地变压器,用于引接消弧线圈,以限制过电压水平,提高运行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