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孔子集语-博物

合集下载

孔子集语

孔子集语

孔子集语卷十七《孔子集语》卷十七《庄子·杂篇·列御寇》鲁哀公问于颜阖曰:"吾以仲尼为贞幹,国其有瘳乎?"曰:"殆哉汲乎!仲尼方且饰羽而画,从事华辞,以支为旨,忍性以视民而不知不信,爱乎心,宰乎神,夫何足以上民?彼宜女与?予颐与?误而可矣。

今使民离实学伪,非所以视民也。

为后世虑,不若休之,难治也。

施于人而不忘,非天布也。

商贾不齿,虽以士齿之,神者弗齿。

为外刑者,金与木也;为内刑者,动与过也。

宵人之离外刑者,金木訙之;离内刑者,阴阳食之。

夫免乎外内之刑者,唯真人能之。

"《绎史·孔子类记》四引《庄子》孔子舍于沙丘,见主人。

曰:"辩士也。

"子路曰:"夫子何以识之?"曰:"其口穷踦,其鼻空大,其服博,其睫流。

其举足也高,其践地也深,鹿合而牛舍。

"《韩非子·内储说上》殷之法,刑弃灰于街者。

子贡以为重,问之仲尼。

仲尼曰:"知治之道也。

夫弃灰于街必掩人,掩人,人必怒,怒则斗,斗必三族相残也。

此三族之道也,虽刑之可也。

且夫重罚者,人之所恶也,而无弃灰,人之所易也。

使人行之所易,而无离所恶,此治之道。

"一曰:殷之法,弃灰于公道者断其手。

子贡曰:"弃灰之罪轻,断手之罚重,古人何太毅也?"曰:"无弃灰,所易也;断手,所恶也。

行所易,不关所恶,故人以为易,故行之。

"《公孙龙子·迹府》楚王张繁弱之弓,载忘归之矢,以射蛟兕于云梦之圃,而丧其弓。

左右请求之,王曰:"止。

楚人遗弓,楚人得之,又何求焉?"仲尼闻之曰:"楚王仁义而未遂也。

亦曰人亡弓、人得之而已,何必楚?"《吕氏春秋·孟春纪·贵公》荆人有遗弓者而不肯索,曰:"荆人遗之,荆人得之,又何索焉?"孔子闻之曰:"去其荆而可矣。

孔子博物馆文物介绍

孔子博物馆文物介绍

孔子博物馆文物介绍
孔子博物馆位于山东省济南市,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馆内收藏着大量珍贵文物,包括青铜器、瓷器、书画、文献等。

其中最为著名的文物就是孔庙石碑。

这是一块两米多高的石碑,上面刻有孔子所说的“中和之道”,并镶嵌着大量的珠宝。

这块石碑是明朝时期的作品,是中国文化史上的重要遗产之一。

此外,孔子博物馆还收藏了大量的青铜器,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四羊方尊”。

这是一件西周时期的青铜贡器,外形呈方形,四足立于四方,饰以四只羊头和四只鸟身,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除此之外,孔子博物馆还收藏了大量的书画作品和文献。

其中最为著名的是清朝时期的《论语集解》手抄本,这份手抄本十分珍贵,是研究孔子思想的重要文献之一。

总之,孔子博物馆收藏着大量的珍贵文物,是了解孔子文化及中国文化史的重要场所。

孔子集语_1

孔子集语_1

孔子集语卷十七《孔子集语》卷十七《庄子·杂篇·则阳》孔子之楚,舍于蚁丘之浆。

其邻有夫妻臣妾登极者,子路曰:"是稯稯何为者邪?"仲尼曰:"是圣人仆也。

是自埋于民,自藏于畔,其声销,其志无穷,其口虽言,其心未尝言,方且与世违而心不屑与之俱。

是陆沈者也,是其市南宜僚邪?"子路请往召之,孔子曰:"已矣!彼知丘之著于己也,知丘之适楚也,以丘为必使楚王之召己也,彼且以丘为佞人也。

夫若然者,其于佞人也羞闻其言,而况亲见其身乎!而何以为存?"子路往视之,其室虚矣。

《庄子·杂篇·则阳》仲尼问于太师大弢、伯常骞、狶韦曰:"夫卫灵公饮酒湛乐,不听国家之政;田猎毕弋,不应诸侯之际。

其所以为灵公者,何邪?"大弢曰:"是因是也。

"伯常骞曰:"夫灵公有妻三人,同滥而浴,史蠙奉御而进所,搏币而扶翼,其慢若彼之甚也,见贤人若此其肃也,是其所以为灵公也。

"弢韦曰:"夫灵公也死,卜葬于故墓不吉,卜葬于沙丘而吉。

掘之数仞,得石椁焉,洗而视之,有铭焉曰:'不冯其子,灵公夺而埋之。

'夫灵公之为灵也久矣,之二人何足以识之?"《庄子·杂篇·外物》老莱子之弟子出薪,遇仲尼。

反以告曰:"有人于彼,修上而趍下,末偻而后耳,视若营四海,不知其谁氏之子?"老莱子曰:"是丘也,召而来!"仲尼至。

曰:"丘,去汝躬矜,与汝容知,斯为君子矣。

"仲尼揖而退,蹙然改容而问曰:"业可得进乎?"老莱子曰:"夫不忍一世之伤,而骜万世之患,抑固窭邪?亡其略弗及邪?惠以欢为骜,终身之丑,中民之行进焉耳。

相引以名,相结以隐。

与其誉尧而非桀,不如两忘而闭其所誉。

反无非伤也,动无非邪也。

《孔子家语》全集、原文注释译文!

《孔子家语》全集、原文注释译文!

《孔子家语》全集、原文注释译文!展开全文《孔子家语》又名《孔氏家语》,或简称《家语》,儒家类著作。

原书二十七卷,今本为十卷,共四十四篇。

是一部记录孔子及孔门弟子思想言行的著作。

今传本《孔子家语》共十卷四十四篇,魏王肃注,书后附有王肃序和《后序》。

过去因为疑古派的非难历代前人多认为是伪书,随着近代简帛文献的出土证明,确信为先秦旧籍,《孔子家语》的真实性与文献价值越来越为学界所重视。

宋儒重视心性之学,重视《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但与这'四书'相比,无论在规模上,还是在内容上,《孔子家语》都要高出很多。

由《家语》的成书特征所决定,该书对于全面研究和准确把握早期儒学更有价值,从这个意义上,该书完全可以当得上'儒学第一书'的地位。

孔子家语.卷一始诛第二【原文】孔子为鲁司寇[1],摄行相事,有喜色。

仲由问曰:'由闻君子祸至不惧,福至不喜,今夫子得位而喜,何也?'孔子曰:'然,有是言也。

不日'乐以贵下人’乎?'于是朝政七日而诛乱政大夫少正卯[2],戮之于两观之下,尸于朝三日[3]。

子贡进曰:'夫少正卯,鲁之闻人也。

今夫子为政而始诛之,或者为失乎?'孔子曰:'居[4],吾语汝以其故。

天下有大恶者五,而窃盗不与焉。

一曰心逆而险,二曰行僻而坚[5],三曰言伪而辩,四曰记丑而博[6],五曰顺非而泽。

此五者,有一于人,则不免君子之诛,而少正卯皆兼有之。

其居处足以撮徒成党[7],其谈说足以饰褒莹众,其强御足以反是独立[8],此乃人之奸雄者也,不可以不除。

夫殷汤诛尹谐,文王诛潘正[9],周公诛管蔡,太公诛华士[10],管仲诛付乙,子产诛史何[11],是此七子皆异世而同诛者,以七子异世而同恶,故不可赦也。

《诗》云:'忧心悄悄[12],愠于群小。

’小人成群,斯足忧矣。

'【注释】[1]司寇:主管刑狱的官。

《孔子家语》原文、注释、译文

《孔子家语》原文、注释、译文

《孔子家语》原文、注释、译文
《孔子家语》又名《孔氏家语》,或简称《家语》,汉族儒家类著作。

原书二十七卷,久佚。

今本为三国魏王肃伪作,十卷,共四十四篇。

是一部记录孔子及孔门弟子思想言行的著作。

今传本《孔子家语》共十卷四十四篇,魏王肃注,书后附有王肃序和《后序》。

《后序》实际上分为两部分,前半部分内容以孔安国语气所写,一般称之为《孔安国序》,后半部分内容为安国以后人所写,故称之为《后孔安国序》,其中收有孔安国的孙子孔衍关于《家语》的《奏言》。

卷一相鲁第一
卷一始诛第二
卷一王言解第三
卷一大婚解第四
卷一儒行解第五
卷一问礼第六
卷一五仪解第七
卷二致思第八
卷二三恕第九
卷二好生第十
卷三观周第十一
卷三弟子行第十二卷三贤君第十三
卷三辩政第十四
卷四六本第十五
卷四辩物第十六
卷四哀公问政第十七卷五颜回第十八
卷五子路初见第十九卷五在厄第二十
卷五入官第二十一卷五困誓第二十二卷五五帝德第二十三卷六五帝第二十四卷六执辔第二十五卷六本命解第二十六
卷六论礼第二十七
卷七观乡射第二十八
卷七郊问第二十九
卷七五刑解第三十
卷七刑政第三十一
卷七礼运第三十二
卷八冠颂第三十三
卷八庙制第三十四
卷八辩乐解第三十五
卷八问玉第三十六
卷八屈节解第三十七
卷九七十二弟子解第三十八卷九本姓解第三十九。

孔子集语

孔子集语

孔子集语卷十六《孔子集语》卷十六寓言十四(上)《御览》八百十八引《韩诗外传》孔子、颜渊登鲁泰山,望吴阊门。

渊曰:"见一匹练,前有生蓝。

"子曰:"白马,蓝刍也。

"《御览》八百九十七引《论衡》儒书称孔子与颜渊俱登鲁东山,望吴阊门。

谓曰:"尔何见?""一匹练,前生蓝。

"孔子曰:"噫!此白马,芦刍。

"使人视之,果然。

《论衡·书虚》传书或言:颜渊与孔子俱上鲁太山,孔子东南望,吴阊门外有系白马,引颜渊指以示之,曰:"若见吴阊门乎?"颜渊曰:"见之。

"孔子曰:"门外何有?"曰:"有如系练之状。

"孔子抚其目而止之,因与俱下。

下而颜渊发白齿落,遂以病死。

盖以精神不能若孔子,强力自极,精华竭尽,故夭死。

《续博物志》七颜渊与孔子俱上泰山,东南望吴昌门外,孔子见白马,引颜渊指之:"若见吴昌门乎?"颜渊曰:"见之。

有系练之状。

"孔子抚其目而止之。

颜渊发白齿落,遂以病死。

盖精力不及圣人而强役之也。

《列子·天瑞》林类年且百岁,底春被裘,拾遗穗于故畦,并歌并进。

孔子适卫,望之于野,顾谓弟子曰:"彼叟可与言者,试往讯之。

"子贡请行。

逆之垅端,面之而叹曰:"先生曾不悔乎,而行歌拾穗?"林类行不留,歌不辍。

子贡叩之不已,乃仰而应曰:"吾何悔邪?"子贡曰:"先生少不勤行,长不竞时,老无妻子,死期将至,亦有何乐而拾穗行歌乎?"林类笑曰:"吾之所以为乐,人皆有之,而反以为忧。

少不勤行,长不竞时,故能寿若此;老无妻子,死期将至,故能乐若此。

"子贡曰:"寿者人之情,死者人之恶。

子以死为乐,何也?"林类曰:"死之与生,一往一反,故死于是者,安知不生于彼?故吾知其不相若矣。

孔子研究第一书《孔子家语》全集,原文注释译文!卷四·六本

孔子研究第一书《孔子家语》全集,原文注释译文!卷四·六本

孔子研究第一书《孔子家语》全集,原文注释译文!卷四·六本《孔子家语》又名《孔氏家语》,或简称《家语》,儒家类著作。

原书二十七卷,今本为十卷,共四十四篇。

是一部记录孔子及孔门弟子思想言行的著作。

今传本《孔子家语》共十卷四十四篇,魏王肃注,书后附有王肃序和《后序》。

过去因为疑古派的非难历代前人多认为是伪书,随着近代简帛文献的出土证明,确信为先秦旧籍,《孔子家语》的真实性与文献价值越来越为学界所重视。

宋儒重视心性之学,重视《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但与这"四书"相比,无论在规模上,还是在内容上,《孔子家语》都要高出很多。

由《家语》的成书特征所决定,该书对于全面研究和准确把握早期儒学更有价值,从这个意义上,该书完全可以当得上"儒学第一书"的地位。

孔子家语卷四六本第十五【原文】孔子曰:“行己有六本焉①,然后为君子也。

立身有义矣,而孝为本;丧纪有礼矣,而哀为本;战阵有列矣,而勇为本;治政有理矣,而农为本;居国有道矣,而嗣②为本;生财有时矣,而力为本。

置本不固,无务农桑;亲戚不悦,无务外交;事不终始,无务多业;记闻而言,无务多说;比近不安,无务求远。

是故反本修迩③,君子之道也。

”【注释】①行己:立身处世。

本:根本。

②嗣:子孙,这里指选定继位之君。

③反本修迩:返回到事物的根本,从近处做起。

【译文】孔子说:“立身行事有六个根本,然后才能成为君子。

立身有仁义,孝道是根本;举办丧事有礼节,哀痛是根本;交战布阵有行列,勇敢是根本;治理国家有条理,农业是根本;掌管天下有原则,选定继位人是根本;创造财富有时机,肯下力气是根本。

根本不巩固,就不能很好地从事农桑;不能让亲戚高兴,就不要进行人事交往;办事不能有始有终,就不要经营多种产业;道听途说的话,就不要多说;不能让近处安定,就不要去安定远方。

因此返回到事物的根本,从近处做起,是君子遵循的途径。

”【原文】孔子曰:“良药苦于口而利于病,忠言逆于耳而利于行。

《孔子集语》卷一

《孔子集语》卷一

《孔子集语》卷一《孔子集语》卷一劝学一《尚书大传·略说》子曰:"君子不可以不学,见人不可以不饬。

不饬无貌,无貌不敬,不敬无礼,无礼不立。

夫远而有光者,饬也;近而逾明者,学也。

譬之如圩邪,水潦集焉,菅蒲生焉。

从上观之,谁知其非源水也!"《大戴礼·劝学》孔子曰:"野哉!君子不可以不学,见人不可以不饰。

不饰无貌,无貌不敬,不敬无礼,无礼不立。

夫远而有光者,饰也;近而逾明者,学也。

譬之如污邪,水潦灟焉,莞蒲生焉。

从上观之,谁知其非源泉也!"《说苑·建本》孔子曰:"鲤,君子不可以不学,见人不可以不饰。

不饰则无根,无根则失理,失理则不忠,不忠则失礼,失礼则不立。

夫远而有光者,饰也;近而逾明者,学也。

譬之如污池,水潦注焉,菅蒲生之。

从上观之,知其非源也。

"《韩诗外传》一孔子曰:"君子有三忧:弗知,可无忧与?知而不学,可无忧与?学而不行,可无忧与?"《韩诗外传》六子曰:"不学而好思,虽知不广矣;学而慢其身,虽学不尊矣;不以诚立,虽立不久矣;诚未著而好言,虽言不信矣。

美材也,而不闻君子之道。

隐小物以害大物者,灾必及身矣。

"《韩诗外传》六孔子曰:"可与言终日而不倦者,其惟学乎!其身体不足观也,勇力不足惮也,族姓不足称也,宗祖不足道也,而可以闻于四方而昭于诸侯者,其惟学乎!"《说苑·建本》孔子曰:"可以与人终日而不倦者,其惟学乎!其身体不足观也,其勇力不足惮也,其先祖不足称也,其族姓不足道也,然而可以开四方而昭于诸侯者,其惟学乎!"《韩诗外传》八孔子燕居,子贡摄齐而前曰:"弟子事夫子有年矣,才竭而智罢,振于学问,不敢复进,请一休焉。

"孔子曰:"赐也欲焉休乎?"曰:"赐欲休于事君。

"孔子曰:"《诗》云:'夙夜匪懈,以事一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博物十
《鲁语》下季桓子穿井,获如土缶,其中有羊焉。

使问之仲尼曰:"吾穿井而获狗,何也?"对曰:"以丘之所闻,羊也。

丘闻之,木石之怪,曰夔蝄蜽;水之怪,曰龙罔象;土之怪,曰勣羊。

"
《说苑·辨物》季桓子穿井得土缶,中有羊。

以问孔子,言得狗。

孔子曰:"以吾所闻,非狗,乃羊也。

木之怪夔罔两,水之怪龙罔象,土之怪勣羊也,非狗也。

"桓子曰:"善哉!"
《搜神记》十二季桓子穿井,获如土缶,其中有羊焉。

使问之仲尼曰:"吾穿井而获狗,何邪?"对曰:"以丘所闻,羊也。

丘闻之,木石之怪,夔蝄蜽;水之怪,龙罔象;土中之怪,曰贲羊。

"
《初学记》七引《韩诗外传》鲁哀公使人穿井,三月不得泉,得一玉羊,哀公甚惧。

孔子闻之曰:"水之精为玉,土之精为羊,此羊肝乃土尔。

"哀公使人杀羊,其肝即土也。

《文选》齐故安陆王碑注引《韩诗外传》孔子曰:"水之精为玉,老蒲为苇,愿无怪之。

"
《御览》九百二引《韩诗外传》鲁哀公使人穿井,三月不得泉,得一玉羊焉,公以为祥,使祝鼓舞之,欲上于天,羊不能上。

孔子见公曰:"水之精为玉,土之精为羊,愿无怪之。

此羊肝,土也。

"公使杀之,视肝即土矣。

《鲁语》下吴伐越,堕会稽,获骨焉,节专车。

吴子使来好聘,且问之仲尼,曰:"无以吾命,宾发币于大夫。

"及仲尼,仲尼爵之,既彻俎而宴。

客执骨而问曰:"敢问骨何为大?"仲尼曰:"丘闻之,昔禹致群神于会稽之山,防风氏后至,禹杀而戮之,其骨节专车,此为大矣。

"客曰:"敢问谁守为神?"仲尼曰:"山川之灵,足以纪纲天下者,其守为神,社稷之守者为公侯,皆属于王者。

"客曰:"防风何守也?"仲尼曰:"汪芒氏之君也,守封、嵎之山者也,为漆姓,在虞、夏、商为汪芒氏,于周为长狄,今为大人。

"客曰:"人长之极几何?"仲尼曰:"僬侥氏长三尺,短之至也,长者不过十数之极也。

"
《说苑·辨物》吴伐越,隳会稽,得骨专车。

使使问孔子曰:"骨何者最大?"孔子曰:"禹致群臣会稽山,防风氏后至,禹杀而戮之,其骨节专车,此为大矣。

"使者曰:"谁为神?"孔子曰:"山川之灵足以纪纲天下者,其守为神,社稷为公侯,山川之祀为诸侯,皆属于王者。

"曰:"防风氏何守?"孔子曰:"汪芒氏之君守封、嵎之山者也。

其神为釐姓,在虞、夏为防风氏,商为汪芒氏,于周为长狄氏,今谓大人。

"使者曰:"人长几何?"孔子曰:"僬侥氏三尺,短之至也;长者不过十,数之极也。

"使者曰:"善哉!圣人也。

"
《鲁语》下仲尼在陈,有隼集于陈侯之庭而死,楛矢贯之,石砮其长尺有咫。

陈惠公使人以隼如仲尼之馆问之。

仲尼曰:"隼之来也远矣,此肃慎氏之矢也。

昔武王克商,通道于九夷、百蛮,使各以其方贿来贡,使无忘职业。

于是肃慎氏贡楛矢、石砮,其长尺有咫。

先王欲昭其令德之致远也,以示后人,使永监焉,故铭其栝曰'肃慎氏之贡矢',以分大姬,配虞胡公而封诸陈。

古者分同姓以珍玉,展亲也;分异姓以远方之职贡,使无忘服也。

故分陈以肃慎氏之贡,君若使有司求诸故府,其可得也。

"使求,得之金椟,如之。

《说苑·辨物》仲尼在陈,有隼集于陈侯之廷而死,楛矢贯之,石砮矢长尺而咫。

陈侯使问孔子,孔子曰:"隼之来也远矣,此肃慎氏之矢也。

昔武王克商,通道九夷、百蛮,使各以其方贿来贡,思无忘职业。

于是肃慎氏贡楛矢、石砮,长尺而咫。

先王欲昭其令德之致,故铭其栝曰:'肃慎氏贡楛矢。

'以劳大姬,配虞胡公,而封诸陈。

分同姓以珍玉,展亲也;分别姓以远方职贡,使无忘服也。

故分陈以肃慎氏之矢。

"试求之故府,果得焉。

《初学记》十六引《晏子春秋》齐景公为大钟,将悬之。

仲尼、伯常骞、晏子三人俱来朝,皆曰钟将毁。

撞之果毁,公召三子问之。

晏子曰:"钟大非礼,是以曰将毁。

"仲尼曰:"钟大悬下,其气不得上薄,是以曰将毁。

"伯常骞曰:"今日庚申,雷日也。

阴莫胜于雷,是以曰将毁。

"
《说苑·辨物》楚昭王渡江,有物大如斗,直触王舟,止于舟中。

昭王大怪之,使聘问孔子。

孔子曰:"此名萍实,令剖而食之。

惟霸者能获之,此吉祥也。

"其后齐有飞鸟,一足,来下,止于殿前,舒翅而跳。

齐侯大怪之,又使聘问孔子。

孔子曰:"此名商羊,急告民,趣治沟渠,天将大雨。

"于是如之,天果大雨。

诸国皆水,齐独以安。

孔子归,弟子请问。

孔子曰:"异哉!小儿谣曰:'楚王渡江得萍实,大如拳,赤如日,剖而食之美如蜜。

'此楚之应也。

儿又有两两相牵,屈一足而跳,曰:'天将大雨,商羊起舞。

'今齐获之,亦其应也。

夫谣之后,未尝不有应随者也。

"故圣人非独守道而已也,睹物记也,即得其应矣。

《论衡·明雩》孔子出,使子路赍雨具,有顷,天果大雨,子路问其故。

孔子曰:"昨暮月离于毕,后日,月复离毕。

"孔子出,子路请赍雨具,孔子不听,出果无雨,子路问其故。

孔子曰:"昔日月离其阴,故雨;昨暮月离其阳,故不雨。

"
《论衡·卜筮》鲁将伐越,筮之,得鼎折足。

子贡占之,以为凶。

何则?鼎而折足,行用足,故谓之凶。

孔子占之,以为吉。

曰:"越人水居,行用舟,不用足,故谓之吉。

"鲁伐越,果克之。

《论衡·实知》孔子未尝见猩猩,至辄能名之。

然而孔子名猩猩,闻昭人之歌。

《绎史·孔子类记》四引《冲波传》有乌九尾,孔子与子夏见之,人以问,孔子曰:"鸧也。

"子夏曰:"何以知之?"孔子曰:"河上之歌云:'鸧兮鸧兮,逆毛衰兮,一身九尾长兮。

'"
《广韵》十三末鸹字注引《韩诗》孔子渡江,见之异众,莫能名。

孔子尝闻河上人歌曰"鸹兮鸹兮,逆毛衰兮,一身九尾长兮,鸧鸹也"。

《北户录》上引《白泽图》鬼车,昔孔子子夏所见,故歌之,其图九首。

虞世南撰《夫子庙堂碑》辨飞龟于石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