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下行压力下地方法人金融机构经营风险凸显

合集下载

法人金融机构盈利状况的调查与分析

法人金融机构盈利状况的调查与分析

法人金融机构盈利状况的调查与分析存贷利差持续收窄的背景下,法人金融机构如何保障盈利的稳定性。

本文通过对市13家法人金融机构盈利状况的调查,分析法人金融机构盈利结构变化存在的特点,并结合变化特点对当前法人金融机构盈利能力做出评价,研提相关意见建议。

一、法人金融机构利润变化特点截至2020年9月末,辖内法人金融机构净利润53765.46万元,同比减少16253.96万元,降幅23.21%。

分机构类型看,7家农商行净利润48598.92万元,同比减少14490.01万元,降幅22.97%;6家村镇银行净利润5166.55万元,同比减少1763.94,降幅25.45%。

1.利息净收入小幅下降,利息收入出现“此消彼长”。

截至2020年9月末,法人金融机构利息净收入29632.37万元,同比减少9264.37万元,降幅3.88%。

从收入端看,法人金融机构利息收入385864.62万元,同比增长17459.61万元,增幅4.74%。

其中,贷款利息收入277460.46万元,同比增长23338.57万元,增幅9.18%;债券投资利息收入49496.94万元,同比增长17979.13万元,增幅57.04%;同业往来利息收入45313.37万元,同比下降15982.59万元,降幅26.07%。

从支出端看,法人金融机构利息支出156232.25万元,同比增加26723.99万元,增幅20.63%。

其中,存款利息支出140558.46万元,同比增长22123.87万元,增幅18.63%;同业业务支出11761.58万元,同比上升2065.11万元,增幅21.30%。

2.投资收益大幅上升,其他投资收益占绝对比重。

截至2020年9月末,法人金融机构投资收益28546.17万元,同比增长10361.38万元,增幅56.98%。

其中,长期股权投资收益1043.47万元,同比减少700.61万元,占投资收益比3.66%;其他投资收益(以债券投资买卖差价收入为主)27502.7万元,同比增加11061.99万元,占投资收益比96.34%。

当前经济下行形势下金融机构财富管理业务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当前经济下行形势下金融机构财富管理业务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当前经济下行形势下金融机构财富管理业务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当前经济下行形势下,金融机构的财富管理业务面临诸多挑战和问题,其中包括市场不确定性加大、客户需求变化、资产负债匹配等问题。

面对这些问题,金融机构需要及时调整策略,灵活应对,以确保财富管理业务的稳健发展。

当前经济下行形势下,市场不确定性加大,金融机构的财富管理业务面临着更大的风险。

在这样的背景下,金融机构需要加强风险管理,严格控制风险。

一方面,可以加大对于风险敞口的监控,加强内部控制,切实降低风险。

可以通过多元化投资、分散化风险来规避潜在的市场风险,提高财富管理业务的抗风险能力。

客户需求也在不断变化,这对金融机构的财富管理业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当前形势下,客户更加注重风险防范和资产保值,而且对于投资的收益也有更高的期待。

金融机构需要更加关注客户的需求,根据客户的风险偏好和投资目标,提供更加个性化的财富管理解决方案。

金融机构还需要加强与客户的沟通和交流,及时了解客户的需求变化,调整投资策略,以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

资产负债匹配也是当前经济下行形势下金融机构财富管理业务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在当前形势下,市场流动性不足,资产价格波动较大,资产负债匹配面临更大的挑战。

金融机构需要更加注重资产负债匹配,确保资产和负债之间的充分匹配,保障财富管理业务的稳健运行。

一方面,金融机构可以通过加强流动性管理,合理配置资产和负债,提高资产负债的匹配度。

金融机构还可以加强资产配置,提高固定收益类产品的比例,提供更为稳健的资产配置,降低资产负债风险。

对当前地方法人银行发展情况的思考

对当前地方法人银行发展情况的思考

对当前地方法人银行发展情况的思考地方法人银行作为我国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专注服务地方和服务小微方面有着更好地适应性和灵活性。

但在中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大背景下,受制于经营环境单一、资本补充渠道不足、流动性管理落后等因素,地方法人银行发展面临多方面困境,需引起各方重视,加强政策支持引导。

标签:地方法人银行;小微企业;发展困境地方法人银行作为我国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填充了大型商业银行所覆盖不到的空白领域,在专注服务地方和服务小微方面有着更好地适应性和灵活性。

受经营区域和规模限制,地方法人银行大多存在风险集中、小微客户经营成本高、信用等级低等矛盾和问题。

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速降低,区域经济发展分化加剧,以及金融市场刚兑打破,这些矛盾逐步凸显和加剧。

一、当前地方法人银行发展面临的困境(一)经营范围限制,经营环境转劣,客户群体单一,经营压力显著上升现阶段,由于银行业异地经营的监管标准尚不完善,地方法人银行的经营范围只能局限于特定区域,客户群体多为民营及中小企业。

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不少行业面临转型发展,多数地区经济基本面趋于劣变,三四线城市人口处于净流出状态,欠发达地区地方法人银行经营压力显著上升,无论是信贷需求还是资金来源方面,都不足以支撑金融机构进一步拓展业务规模。

以山东省为例,2019年前6个月,山东省济南、青岛两市的地方法人银行贷款新增额占据了全省全部地方法人银行贷款新增额的41%,同比上升15个百分点;同比多增额占全省地方法人银行贷款同比多增额的89.2%。

(二)成本、规模等方面的天然劣势,导致支持民营小微难度大主要表现在市场竞争加剧,大行低价策略挤占中小银行优质客户。

银保监会提出“两增两控”政策对小微贷款规模有增量、增速的要求,本质上是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小微信贷投放,政策初衷是好的,但容易造成国有大行利用其资金成本优势,直接以低利率争夺地方法人银行培育多年的优质小微客户,对中小银行造成“掐尖”效应。

当前经济下行形势下金融机构财富管理业务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当前经济下行形势下金融机构财富管理业务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当前经济下行形势下金融机构财富管理业务面临的问题与对策当前,全球经济形势不容乐观,国际贸易摩擦加剧、全球经济增长放缓、金融市场波动加大等因素导致了当前的经济下行形势。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金融机构的财富管理业务也面临着一系列问题和挑战。

针对当前经济下行形势下金融机构财富管理业务面临的问题,本文将从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金融市场波动加大,财富管理业务风险增加。

当前,全球金融市场波动频繁,市场不确定性增加,这使得金融机构的财富管理业务面临着更大的风险。

在这种情况下,金融机构应当加强风险管理,完善金融产品和服务,提高服务质量。

金融机构应当加强风险管理。

随着金融市场波动加大,金融机构在财富管理业务中的风险也相应增加。

金融机构应当加强风险管理,提高风险意识,严格执行风险控制政策,加强风险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和应对风险,做到早发现、早预警并采取相应的对策,减少财富管理业务所面临的风险。

金融机构应当完善金融产品和服务。

在金融市场波动加大的情况下,金融机构应当对现有的金融产品和服务进行评估,完善产品设计,提高产品的适配性和灵活性,增加多元化的投资选择,以满足客户不同的风险偏好和投资需求。

金融机构也应当加强对客户的风险教育,引导客户理性投资,降低财富管理业务的风险。

金融机构应当提高服务质量。

在金融市场波动加大的情况下,金融机构应当加强对客户的服务,提高服务质量,增加客户满意度和忠诚度。

金融机构可以通过提供更加专业化的投资咨询服务、加强客户沟通、提高数据透明度和信息披露等方式,提高服务质量,增强客户信任,降低客户流失。

金融机构应当加大产品创新。

在经济增速放缓的情况下,金融机构应当通过产品创新,开发更加符合市场需求的金融产品,提高产品的盈利能力。

金融机构可以通过创新组合型产品、发行定制化产品、提供专业化投资服务等方式,创新财富管理产品,增加产品的差异化和竞争力,提升财富管理业务的盈利能力。

三、国际贸易摩擦加剧,财富管理业务跨境业务面临困难。

县域金融风险防范化解工作存在问题及政策建议

县域金融风险防范化解工作存在问题及政策建议

SH EN JI Y U LIC AI县域金融风险是金融风险防控中的薄弱环节,随着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和金融创新日趋复杂,县域银行机构资产质量恶化、非法集资案件频发等各类金融风险愈发凸显,严重影响区域金融稳定。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坚决打赢重大风险防范攻坚战重要精神,人行某市中支对辖内某县域金融风险防范化解工作开展了审计调查,审计调查发现辖内某县支行在强化金融风险监测、推动金融债权保护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同时也存在监管沟通协调不畅、执法权限弱化、监管力量不足等问题,需要高度关注。

一、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政策落实情况1.强化辖内金融风险监测预警。

某县支行结合全县产业特色和经济运行特点,依托风险早期识别机制强化对辖内重点行业企业金融风险监测预警,不断织密县域金融风险监测网。

为强化法人银行机构风险监测,某县支行依托月报、季报实时监测辖内法人金融机构经营及风险状况,突出反映法人金融机构资产质量、股东结构以及支持发展绿色金融等领域出现的新变化、新情况。

2.推进法人银行风险处置化解。

为有效处置化解辖内法人银行经营困境和不良贷款风险,某县支行督促法人银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不断强化公司治理机制。

针对村镇银行性质和特点,某县支行指导辖内村镇银行回归“支农支小”业务本源,扎根县域服务三农。

截止2020年末,该县村镇银行涉农贷款和小微贷款分别为15561.20万元和1660万元,同比分别增长6.58%和40.68%。

3.建立金融风险协调联动机制。

某县政府出台了区域金融稳定协调合作机制,成立了由县人民银行、县法院、县委宣传部、县政府金融办、县发改局等多部门为成员单位的县金融稳定协调合作领导小组。

在全县金融稳定协调合作机制框架下,成立了以县政府分管领导为组长的保护金融债权专项行动领导小组,以公职人员信贷违约专项清理行动为突破口,大力推进“治赖追逃”专项行动。

专项行动开展以来有力震慑了全县“老赖”行为,进一步优化了全县金融生态环境。

地方法人金融机构亟需关注的风险点及政策建议

地方法人金融机构亟需关注的风险点及政策建议

地方法人金融机构亟需关注的风险点及政策建议近年来,辖区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在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和服务“三农”、脱贫攻坚及乡村振兴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其各项业务也得到了迅速发展。

然而,在业务发展的同时,各类风险也逐渐暴露,尤其是潜在高风险机构的风险表现得更为突出,需引起关注。

一、辖区地方法人金融机构运行总体平稳(一)辖区地方法人金融机构点多面广,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不断增强截至2022年1月末,辖内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共8家,均为农村信用社,占全辖区银行业金融机构总数的57.12%;网点总数共85个,占全辖区银行业金融机构网点总数的61.59%,其中分布于乡镇团场的网点总数63个,占全辖区银行业金融机构乡镇团场网点总数的96.92%,各项贷款余额占全辖区各项贷款总额的两成以上,对实体经济的信贷支持力度持续增强,尤其在农村金融市场上发挥着主力军作用。

(二)各项存款持续下滑,存款市场占有率较低截至2022年1月末,辖区8家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92.40亿元,较年初减少4.98亿元,同比下降1.57%,存款普遍出现持续下滑态势,各项存款余额占全辖区各项存款余额的26.15%,存款市场较贷款市场占有率低24.70个百分点,地方法人金融机构高于全辖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存贷比52.31个百分点。

(三)地方法人金融机构风险总体可控,部分机构潜在风险客观存在一是不良贷款双降,资产质量趋于优化。

截至2022年1月末,辖内地方法人金融机构不良贷款余额6.69亿元,较年初减少0.25亿元,不良贷款率3.26%,较年初下降0.17个百分点,存量不良贷款压降工作稳步推进。

二是风险抵御能力较强,盈利水平较高。

截至2022年1月末,地方法人金融机构资本充足率13.16%,拨备覆盖率226.71%,均高于监管标准,2021年实现净利润2.01亿元,同比增长45.65%,盈利水平进一步提升,经营管理及风险化解处置工作呈现向好局面。

欠发达地区地方性法人金融机构的征信违规操作风险及监管对策

欠发达地区地方性法人金融机构的征信违规操作风险及监管对策

欠发达地区地方性法人金融机构的征信违规操作风险及监管对策欠发达地区地方性法人金融机构是指在我国经济相对欠发达的地区,由地方政府直接组建并管理,为满足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和民生改善的金融机构。

随着金融业的不断发展,这些地方性金融机构在地方经济和金融体系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由于其自身在治理结构、风险管理能力、经营管理水平等方面与大型金融机构存在一定差距,这些地方性法人金融机构在征信违规操作风险方面面临着一定挑战。

一、征信违规操作风险1.信息不真实:一些地方性法人金融机构为了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和业绩考核,存在夸大贷款企业信用状况、隐瞒企业不良信息等行为,导致征信信息不真实。

2.信贷审查不严:由于缺乏一流的风控团队和强大的内部控制系统,一些地方性法人金融机构在信贷审查过程中存在疏漏,对贷款申请人的征信信息审核不够严格,导致信用不良客户获得授信。

3.不当征信使用:部分地方性法人金融机构在运用征信信息时,存在将客户的个人信息用于非授信用途的行为,违反了个人信息保护法规定。

二、监管对策1.加强信息真实性监管: 监管部门应当加强对地方性法人金融机构的征信信息真实性的监管力度,建立完善的征信信息核查机制,及时发现信息失真以及虚假征信等问题,并依法严肃处理。

2.完善信贷审查制度:地方性法人金融机构应当加强内部审查制度的建设,完善信贷审查流程,确保每一笔贷款申请人的征信信息都经过严格审核,消除审查漏洞,提高信贷审查质量。

3.加强信息披露: 地方性法人金融机构应当加强对客户征信信息的保护,严格遵守个人信息保护相关法律法规,加强风险提示与告知,提醒客户注意信息安全,杜绝个人信息被滥用。

4.加强强化内控机制: 地方性法人金融机构应加强内控制度建设,健全完善风控管理框架,建立健全全流程、全方位、全覆盖的风险控制系统,提高自身的风险应对能力。

5.提高从业人员素质:通过开展培训,提高从业人员对征信相关法律法规的认知,增强从业人员的合规意识,提高金融机构对征信违规操作的风险防范能力。

央行:今年经济下行压力大

央行:今年经济下行压力大

央行:今年经济下行压力大作者:王漪来源:《投资北京》2015年第07期央行日前发布《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15)》,从其中透露的信息来看,在我国宏观经济保持平稳运行的状态下,2015年相关金融机构将进一步释放市场活力,增强创新动力,通过多种手段维护国内金融的稳定发展,发挥好金融市场在促进经济增长、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防范金融风险等方面的作用。

企业融资成本被迫抬高对于2014年我国金融形势,央行这份报告在回顾时认为,全球经济总体缓慢复苏,主要经济体经济走势和货币政策分化明显。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发展改革稳定任务,我国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经济增长总体平稳,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物价水平保持稳定,财政收支基本平衡,居民收入持续增加,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总量平稳适度增长,货币金融环境基本稳定。

但在经济面临下行压力的背景下,部分企业融资成本高的问题有所凸显。

根据国务院统一部署,人民银行牵头各相关部门建立了缓解企业融资成本高问题的工作机制,通过综合运用公开市场操作、加强定向调控、有序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降低银行筹资成本等举措,企业融资成本高问题得到一定程度缓解。

根据数据显示,截至去年12月,同业拆借和债券回购加权平均利率分别为3.49%和3.49%同比分别回落0.67个和0.69个百分点;非金融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6.77%,同比回落0.43个百分点。

信托和理财产品收益率、民间借贷利率等也都有不同程度的回落。

虽然支持“三农”、小微企业力度不断加,但银行业资产负债规模在继续扩大,部分行业、领域和地区的风险有所显现,一些表外业务和影子银行潜在风险值得关注。

从行业看,银行新增不良贷款主要集中在批发和零售业、制造业和信用卡,三项合计占全部新增不良贷款的80%以上。

钢铁、水泥、电解铝、船舶、光伏、煤炭等产能严重过剩行业债务违约现象较为突出,部分地区企业间互保联保现象较为普遍,成为银行业不良贷款的“重灾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业,可以通过与企业签订合作共赢的双向协议,在促进地区城镇化发展的同时,实现银企共赢。

3.人民银行和金融机构监管部门应充分发挥“窗口指导”作用,督促金融机构的改革和调整现行的信贷管理体制和机制,在确保金融资产安全的前提下,下放信贷审批权,赋予基层机构一定金融产品创新自主权,调动基层机构管理信贷资产积极性和主动性,更好地服务于农牧区城镇化建设。

4.积极引入政策性金融机制和理念,增加开发性金融在政府投资或建设为主的非经营性、准经营性公共设施领域的资金投入。

有关部门或机构应抓住国家开发银行“走进新农村”的有利时机,将“开发性金融”引入县域开
发和建设的过程中,加速农牧区城镇化进程。

5.地方政府应出台一些金融支持农牧区城镇化建设的硬性奖励机制,如在原有新增贷款奖励的基础上,细分为对城镇化建设的贡献是多少为特殊奖励,对积极支持边牧区城镇建设,达到一定贷款比例的金融机构给予重奖,这样才可能会调动其积极性,才会使农牧区城
镇化建设走上快车道。

(责任编辑王志鹏:)(校对:ZP )
2012年,鄂尔多斯市经济增长下行压力增大,主要经济指标全面回落,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因资产规模、监管指标等因素制约,受经济下行的影响更为凸显。

一、经济运行及法人金融机构基本情况(一)经济运行下行压力较大。

2012年,鄂尔多斯经济运行整体呈现“总量增长、增速趋稳”的态势,但主要经济指标全面回落:地区生产总值3656.8亿元,同比增长13%,增速回落2.1个百分点;实现财政总收入820亿元,增长3%,增幅较同期下降45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570.6亿元,增长14.6%,较去年同期回落3.6个百分点,其中房地产开发投资175.34亿元,下降58.8%;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501.4亿元,增长14%,较去年同期回落3.7个百分点。

(二)法人金融机构基本情况。

截至2012年末,人民银行鄂尔多斯市中心支行辖区共有地方法人金融机构26家,具体包括:城市商业银行1家(鄂尔多斯银行),农村合作金融机构10家(其中农村商业银行2家,农村信用联社8家),村镇银行15家。

2012年末,鄂尔多斯银行资产总额352.46亿元,其中贷款余额为126.6亿元,负债总额321.71亿元,其中各项存款265.65亿元;10家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资产总额
697.13亿元,其中贷款余额382.53亿元,负债
总额618.61亿元,其中存款余额598.22亿元;15家村镇银行资产总额64.27亿元,其中贷款余额28.61亿元,负债总额49.86亿元,其中存款余额41.66亿元。

二、地方法人金融机构经营风险凸显(一)信贷资产质量下降。

2012年末,鄂尔多斯市金融机构贷款余额2218.09亿元,其中地方法人金融机构贷款余额537.74亿元,占全市的比例为24.24%。

年末全市金融机构不良贷款余额26.57亿元,比年初增加12.51亿元,不良率1.2%,比年初增加0.48个百分点;
26家地方法人金融机构不良贷款余额15.64亿元,较年初增加9.19亿元,不良贷款率1.71%,较年初上升1.34百分点。

地方法人金融机构不良贷款余额占全市的比例为58.86%,不良贷款新增额占全市的比例为经济下行压力下
地方法人金融机构经营风险凸显
方永旺
(中国人民银行鄂尔多斯市中心支行东胜017000)89
总第394期内蒙古金融研究
2013.04
73.46%,特别是10家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其不良贷款余额高达12.5亿元,占全市金融机构的比例为47.05%。

此外,金融机构逾期贷款应收利息大幅增加,信贷资产质量不容乐观,以10家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为例,2012年末逾期贷款应收利息为14亿元,较年初增加12.42亿元,增长7.86倍。

(二)银行承兑汇票垫款增加。

2012年末,鄂尔多斯市银行承兑汇票余额257.78亿元,同比减少38.04亿元,下降12.86%,年内累计签发银行承兑汇票513.09亿元,同比减少90.52亿元,下降14.99%,虽然银行承兑汇票总量有所下降,但与各项贷款之比接近1∶8,其融资功能在支持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银行承兑汇票在增幅回落的同时,风险也日益显现,并集中表现在法人金融机构上。

2012年末,全市银行承兑汇票垫款余额6.52亿元,比年初增加0.55亿元,其中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垫款余额6.33亿元,占全市的比例为97.09%。

截至2012年末,鄂尔多斯市有1家城市商业银行、6家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和2家村镇银行等9家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开办了银行承兑汇票业务,除2家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和1家村镇银行外,其他6家机构均产生了垫款,在全市不良贷款的构成中,由该6家机构银行承兑汇票垫款形成不良贷款的有4.09亿元,占全市不良贷款余额的比例为15.4%。

(三)银行间同业竞争力较弱
1.吸收存款压力较大。

一方面,受民间借贷市场风险的影响,居民的投资观发生变化,由“追逐高回报”向“追逐高安全”转变,居民更愿意将存款存入大型银行;另一方面,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存款营销能力、竞争力、社会影响力与大型银行相比均呈弱势,导致吸收存款压力较大。

2012年末,鄂尔多斯银行各项存款余额265.65亿元,较年初仅增加0.12亿元,增长0.05%,增幅同比下降7.32个百分点,增幅低于全市平均水平8.78个百分点;10家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598.22亿元,较年初增加48.14亿元,增长8.75%,增幅同比下降22.25个百分点,增幅也低于全市平均水平。

2.贷款质量受地区经济环境影响更加突出。

受资产规模和监管指标制约,地方法人金融机构无力支持大型企业,优质中小企业综合考虑贷款利率等成本因素,更多将国有商业银行或股份制商业银行作为合作对象,地方法人金融机构面对的客户主要是非优质中小企业、三农等弱势群体。

如辖区某农村信用联社年末不良贷款余额5.79亿元,较年初增加3.69亿元,新增的不良贷款主要集中在房地产的上下游行业,由于借款客户资金实力、盈利能力、担保抵押实力及信用状况相对较弱,受房地产市场低迷的影响,部分贷款形成不良。

3.业务品种单一。

目前大型商业银行和股份制银行中间业务发展迅速,受业务经营范围和经营意识制约,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尚没有将中间业务作为增加盈利、防范风险的有效手段,经营仍然以传统的存款业务为主,中间业务范围仅限于结算、代收代付等简单业务,而电子银行、网上银行、理财等技术含量较高的业务较少开展,中间业务对经营的贡献度较低。

以10家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为例,2012年中间业务收入仅为0.8亿元,占各项收入的比例为1.56%,低于全市平均水平6.6个百分点。

三、防范经营风险的对策建议
一是切实防范信贷风险。

要严格内控制度执行力度,加大不良贷款清收力度与考核力度,把清收工作放在重要位置来抓;要继续加大贷款贷后检查力度,重点监测贷款集中度风险,将降低贷款集中度作为内部防控重点,消除风险隐患。

二是严格控制票据业务风险。

加强贸易背景调查、保证金审核、票据审验查询、重要空白印鉴领用等环节的管理,严禁为无真实贸易背景的企业签发承兑汇票,对到期的承兑汇票要及时催收,不准滚动签发银行承兑汇票。

三是采取措施提高竞争力。

通过加快金融创新特别是信贷产品力度、改善服务方式、提升服务水平和效率、加强宣传等方式,吸引社会资金,增强法人金融机构的规模和实力。

四是大力推进中间业务。

要深入调查,加大投入,培养专业人才,积极研发业务产品,加大宣传和营销力度,吸收优质客户,提高经营水平和盈利能力。

(责任编辑:李彤)(校对:LT)
金融
广角
90
金融服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