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定量认识化学变化基础练习第五卷
九年级化学全册-第5单元-定量研究化学反应基础知识和练习

第五单元定量研究化学反应一、质量守恒定律1.内容: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2.微观解释:化学变化的本质是分子分裂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原子的质量没有变化。
所以,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3.从宏观和微观看质量守恒定律4.注意事项:①一切化学反应都遵守质量守恒定律②质量守恒定律与物理变化无关③利用质量守恒定律计算生成物的质量时,不参加化学反应的物质不包括在内。
二、化学方程式1.化学方程式的含义⑴宏观: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⑵微观:表示反应体系中各物质的微观粒子的个数比⑶质量:表示反应体系中各物质的质量比2.书写原则⑴以客观事实为依据⑵遵循质量守恒定律3.书写方法⑴写出反应物与生成物的化学式⑵注明反应条件和生成物的状态⑶配平化学方程式【典型试题】1.下列现象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是()A.蜡烛燃烧时慢慢变短B.打开盛酒精的瓶盖,酒精质量变小C.镁带燃烧后,固体质量增加D.澄清的石灰水漏置在空气中变重2.化学反应前后,肯定没有发生变化的是()①原子数目②分子数目③元素种类④物质的总质量⑤物质的种类A .①④ B. ①③⑤ C. ①③④ D. 全部3.对于m g硫在n g氧气中燃烧所生成二氧化硫的质量,下列答案你认为合理的是()A.一定等于(m+n)B.一定小于( m+n)C.不大于( m+n)D.无法确定4.在密闭容器中燃烧镁带,下图能正确表示反应前后容器内物质总质量变化情况的是()5.某纯净物加热分解为NH3、CO2、H2O三种物质,据此不能得出的结论是()A.该物质是化合物B.该物质由碳、氢、氧、氮四种元素组成C.该物质不稳定D.该物质中含有水6.蜡烛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燃烧前后蜡烛质量不变B.蜡烛减少的质量等于生成的二氧化碳和水的质量C.蜡烛燃烧后生成物的质量之和等于蜡烛减少的质量与消耗氧气的质量之和D.蜡烛的质量与消耗氧气质量之和等于生成的二氧化碳与水的质量之和7.在密闭容器中,代号为W、X、Y、Z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后,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物质W X Y Z 反应前质量/ 2 22 34 0反应后质量/ 2 40 待测16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W在反应中可能是催化剂B.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C.在该反应中X与Z的质量比是9:8D.该反应中Y全部参加反应8.化学上常用燃烧法测定有机物的组成。
2022初三化学中考复习定量认识化学变化专项复习训练题含答案教育

2022初三化学中考复习定量认识化学变化专项复习训练题含答案教育第第#页2022初三化学中考复习定量认识化学变化专项复习训练题瘦西湖工人将赤霉酸(C9H2Q)注入柳树,以减少柳絮。
下列关于赤霉酸的说法正确的是()C、H原子个数比为12:1B.相对分子质量为47gC.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D.赤霉酸中含47种元素某纯净物3g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8.8g二氧化碳和5.4g水。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该纯净物中含有CH元素,不含0元素该反应中0和CQ的质量比为14:11该反应中Q和HtQ的分子数之比为7:6该纯净物中CH原子的个数比为1:4炒菜时加入料酒和食醋,炒出的菜别具香味,其原因之一是料酒中的乙醇与食醋中的乙酸反应生成乙酸乙酯(C4H8Q2)试计算:TOC\o"1-5"\h\z(1)乙酸乙酯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乙酸乙酯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最简整数比)。
(3)17.6g乙酸乙酯中所含氧元素的质量为g学生体育测试后,常会感到肌肉酸痛,这是因为运动后产生了乳酸的原因。
乳酸的化学式为C3H6Q3,请回答:(1)乳酸属于(填“有机”或“无机”)化合物。
(2)乳酸的相对分子质量是(3)乳酸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是(4)180g乳酸中含碳元素g。
地沟油中含有一种强致癌物质黄曲霉素B2(化学式:C17H14Q6),长期食用会引起消化道癌变。
计算:(1)黄曲霉素B2的相对分子质量。
(2)15.7g黄曲霉素B2中含氧元素的质量。
(精确到0.1g)氢气被认为是理想的清洁、高能燃料。
若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的质量为270g,则需要氢气的质量是多少?通常认为CO2是引起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但它也是一种重要的资源,关键是人类要采取适当技术对其进行利用,变废为宝。
生产车用甲醇汽油中甲醇(CHO的反应之一为:CO+3H===CHC^H2Q如按此反应,消耗88tCQ,可生产多少吨甲醇?乙炔(C2H2)是生产聚氯乙烯的重要原料。
第五单元 定量研究化学反应测试题—2021_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word版 含答案)

第五单元《定量研究化学反应》测试题一、单选题1.下列实验能够用于直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是A.B.C.D.2.化学中常常出现“1+1≠2”的有趣现象,但也有例外,下列符合“1+1=2”的事实是A.20℃,1L水与1L酒精混合后的体积等于2LB.20℃,1g二氧化锰和烧杯中1g过氧化氢溶液混合,烧杯中物质质量为2g C.20℃,1g硫粉在1g氧气中完全燃烧后生成2g二氧化硫D.20℃,1g水加入1g氯化钠固体能得到2g食盐水3.在实验室和化工生产中常用到硝酸。
硝酸是一种氢氧化剂,能与碳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化学方程式为:4HNO3+C=2H2O+4X↑+CO2↑。
则X是A.NO2B.CO C.NO D.N2O4.发射“嫦娥一号”的火箭用偏二甲肼(C2H8N2)和四氧化二氮(N2O4)作常规推进剂,其完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2H8N2+2N2O4═3X+2CO2+4H2O,则X的化学式为A.N2B.H2C.O2D.CO5.一定质量的乙醇和氧气在密闭容器中充分燃烧后生成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水分子的个数比不可能是A.1:1:3B.1:2:5C.1:3:6D.2:4:9 6.下列说法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是A.mg水受热变为mg的水蒸气B.32g硫和32g的氧气反应生成64g二氧化硫C.20g食盐溶于80g水得到100g的食盐水D.拧开盛酒精的瓶盖一段时间后质量变小7.化学反应前后没有发生改变的是①元素的种类;②原子的种类;③原子的个数;④原子的质量;⑤物质的总质量;⑥分子的种类;⑦元素的化合价;⑧物质的种类A.①②③④⑤B.①②⑥⑦⑧C.①②③⑥⑧D.④⑤⑥⑦⑧8.在一密闭容器中有氧气、氮气、水蒸气和W,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表所示。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X的值为0B.该反应为化合反应C.W中一定含有氮元素和氢元素D.生成的氮气和水蒸气质量之比为56:1089.甲、乙、丙、丁4种物质在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定量认识化学变化》基础测试(含答案)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定量认识化学变化》基础测试(含答案)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水加热沸腾一段时间质量减小,符合质量守恒定律;B、4克碳和8克氧气完全反应生成12克二氧化碳;C、铁丝燃烧后生成物的质量比铁丝的质量大,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D、煤燃烧变成煤灰,质量变轻,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2、在化学反应前后,下列粒子总数可能会发生改变的是()A、电子;B、原子;C、质子;D、分子。
3、有A、B两种物质,它们之间发生化学反应生成C和D,6克A与足量B反应生成8克C和3克D,现使10克B与足量A充分反应生成C为()A、12克;B、13.2克;C、16克;D、18克。
4、氢气和氧气的混合气体20克,在密闭容器中点燃充分反应后,将生成的水除去后,仍剩余2克气体,则该气体是()A、一定是氢气;B、一定是氧气;C、可能是氢气与氧气的混合气体;D、可能是氢气或氧气。
5、黑火药是我国四大发明之一,黑火药爆炸的原理可用下式表示,,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推断的化学式是()A、;B、;C、;D、6、在2A+B=2C的反应中,已知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4,C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0,则B的相对分子质量为()A、16克;B、32克;C、16;D、327、镁在空气中燃烧时,发生如下两个反应,,将24克镁在纯氧气中燃烧可得40克产物,则24克镁在空气中完全燃烧所得产物的质量为()A、等于40克;B、小于40克;C、大于40克;D、无法确定。
8、已知一定条件下,硝酸铵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判断系数的值为()A、1;B、2;C、3D、。
《第五单元 化学反应的定量关系》试卷及答案_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_人教版(2024)

《第五单元 化学反应的定量关系》试卷(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1、在化学方程式(2H 2+O 2→点燃2H 2O)中,每分子氧气(O 2)参与反应生成多少分子水(H 2O )?A. 1个B. 2个C. 4个D. 8个2、下列哪一项不是化学反应中质量守恒定律的体现?A. 反应物的总质量等于生成物的总质量B. 化学变化中元素的种类不变C. 化学变化中元素的化合价发生改变D. 同体积的不同气体在同温同压下质量相等3、在以下哪个反应中,生成物的物质的量与反应物的物质的量的比例是1:2?A 、2H ₂ + O ₂ → 2H ₂OB 、H ₂SO ₄ + 2NaOH → Na ₂SO ₄ + 2H ₂OC 、CaCO ₃ → CaO + CO ₂D 、2KClO ₃ → 2KCl + 3O ₂4、以下哪个化学方程式是正确的?A、2H₂ + 1O₂ → 2H₂OB、2H₂ + 3O₂ → 2H₂OC、4H₂ + 2O₂ → 2H₂OD、3H₂ + 2O₂ → 2H₂O5、某物质在氧气中完全燃烧,产生二氧化碳和水。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以推断该物质中一定含有()。
A.碳、氢、氧三种元素;B.碳、氢两种元素;C.碳、氧两种元素;D.氢、氧两种元素。
6、在实验中,将一定量的氯酸钾加热分解,产生的氧气气体在标准状况下体积为22.4升。
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2KClO3 → 2KCl + 3O2,可以推断原氯酸钾的质量约为()。
A.122.5克;B.245克;C.367.5克;D.489.5克。
7、在化学方程式2KClO3 → 2KCl + 3O2↑ 的计算中,若生成3mol氧气,则消耗高锰酸钾(KClO3)的物质的量是多少?A. 2molB. 4molC. 6molD. 9mol8、在以下化学反应中,铁(Fe)与稀硫酸(H2SO4)反应生成硫酸亚铁(FeSO4)和氢气(H2↑),下列关于该反应说法正确的是:A. 铁化合价从0升高到+2,表现出氧化性B. 稀硫酸表现出还原性,被还原成氢气C. 这是一个置换反应D. 生成物中硫酸亚铁和氢气的质量比为22:29、在下列化学反应中,若反应前A的质量为m克,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后B 的质量应该是:A. m克B. m克减去A反应掉的质量C. m克加上A反应掉的质量D. 2m克 10、下列关于化学反应中质量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化学反应中,各物质的质量比等于它们的相对分子质量比B. 化学反应中,各物质的质量比等于它们的摩尔质量比C. 化学反应中,各物质的质量比等于它们的物质的量比D. 化学反应中,各物质的质量比等于它们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中系数的比值11、在化学反应中,如果有反应物完全反应了,那么生成物的质量会如何变化?A、增加B、减少C、不变D、可能增加也可能减少12、在化学反应2H₂ + O₂ → 2H₂O中,4克H₂完全反应,需要多少克O₂?A、0.5克B、1克C、2克D、32克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有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1、下列关于化学反应定量关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在化学反应中,各物质的质量比等于它们的相对分子质量比。
初三化学定量认识化学变化基础练习5

课时7 定量认识化学变化(5)自学导航1.化学方程式表示了反应物、生成物各物质间的 比是一定的。
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是依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 进行的。
2.实验室用100g 碳酸钙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可制得CO 2 L ,同时生成CaCl 2 _________g 。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
题目中的已知量是 ,所求的未知量是 ;解答中要用到的反应物、生成物的质量比是 ;要求得到CO 2的体积,应先计算CO 2的 ,再应用 换算成体积。
指点迷津例:向一定质量的碳酸钙中加入100g 稀盐酸,反应一段时间后,生成二氧化碳2.24L (标准状况下,二氧化碳密度为1.977g/L ),称得剩余溶液的质量为105.6g ,求参加反应的碳酸钙的质量?思路分析(1):题目中的数据(CO 2 )是体积、密度,而化学方程式计算需要的是质量。
因此,必须把相应的量换算成质量。
同时当题设条件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量都给出时,一般用生成物的量来计算。
此题在求算参加反应的碳酸钙的质量时,应利用二氧化碳的量来进行计算。
密度=质量体积∴ 质量=体积×密度需注意的是气体的密度单位与液体或固体的密度单位不同,在计算时注意单位问题。
解:设生成2.24L 二氧化碳需碳酸钙的质量为x 二氧化碳的质量=1.977g/L ×2.24L=4.4gCaCO 3+2HCl=CaCl 2 +H 2O +CO 2↑ 100 44x 4.4g 100x =444.4g x=10g答案:参加反应的碳酸钙的质量是10g.思路分析(2):原有100g 稀盐酸,和固体碳酸钙,反应后成为105.6g ,实际稀盐酸和碳酸钙反应以后,会产生气体,所以溶液增加的量,应是反应的碳酸钙和跑掉二氧化碳气的质量的差。
因此也可用差量法计算。
根据CaCO 3+2HCl=CaCl 2 +H 2O +CO 2↑可知,若有100份质量的碳酸钙参加反应,会产生44份二氧化碳气,溶液就会净增100-44=56。
新版鲁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定量研究反应 检测题参考答案

已知物质中各元素的原子总数依次为 Zn:1,H:4,N:2,O:8。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各元
素原子种类和个数不变,反应前后各元素原子个数之差即为 2 个 X 分子中所含的各元素原
子数,应为 N:2,O:4,则 1 个 X 分子中应含 1 个 N 原子和 2 个 O 原子,即 X 的化学
式应为 NO2,故应选 D。 7.B 解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 n=2;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是原子;反应前后原子总
误;“CH4 ”表示 1 个 CH4 分子,不 能描述为 1 个甲烷,类似地,“2O2”表示 2 个 O2 分 子,“CO2”表示 1 个 CO2 分子,“ 2H2O”表示 2 个 H2O 分子,B 错误,C 正确;该反应 中,各物质的质量比:CH4∶O2∶CO2∶H2O=16∶64∶44∶36,D 错误。 10.C 解析:空气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氮气,物质 B 表示的是氧气。
解析:(1)单质分子是由同种元素的原子构成的,显然图示中有两种单质分子。(2)反应
物为两种单质,生成物为一种化合物,因此反应类型属于化合反应。(3)化学反应的过程
就是参加反应的各物质(反应物)的原子重新组合而生成其他物质(生成物)的过程。在
成物;丁物质的质量分数反应后不变,则丁物质的质量不变,可推断丁为催化剂或无关杂
质,由此可以得出该反应的表达式为:甲+乙 丙。则该反应为化合反应,C 正确;化合
反应的生成物一定是化合物,不可能是单质,A 错;在该反应中如果丁是催化剂,可能参
加了反应,但不是反应物,B 错;应当说,“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质量之和等于生成丙的质
11.C 解析:该反应是两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Z 一定是化合物;反应中 X、Y、Z
三种物质前面的化学计量数分别为 2、1、2,则参加反应的粒子数目比为 2∶1∶2;若 X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定量研究化学反应》测试卷(含答案)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定量研究化学反应》测试卷(含答案)附相对原子质量:H-1;C-12;N-14;O-16;Mg-24l-35.5;K-39。
一、选择题:1、生活中常见现象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案例()A.水的蒸发 B.煤炭燃烧 C.干冰升华 D.糖块融化2、下列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是()A.水加热变成水蒸气质量不变B.蜡烛受热熔化,冷却后质量不变C.纸在空气中燃烧后化为灰烬,灰烬的质量比纸的质量小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1L氢气和1L氧气反应能生成2L水3、AgNO3见光分解产生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该气体可能是()A.NO2 B.NH3 C.N2 D.SO24、汽车尾气中的氮氧化合物和一氧化碳对空气会造成污染,通常采用催化净化装置将其转化成无毒物质再排放。
其主要反应原理为2NO+2CO X+2CO2,请推测X的化学式()A.O2 B.N2 C.H2O D.NO25、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部分数据如表。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物质甲乙丙丁反应前质量/g 18 1 2 32反应后质量/g X 26 2 12A.物质丙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B.反应后物质甲的质量X为13gC.参加反应的甲和丁的质量之比为9:16 D.甲和丁的相对原子质量之比为5:20 6、能够直接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是()7、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8、科学研究发现,在一定条件下,甲、乙两种气体混合发生反应(微观示意图如图)。
该反应产物无污染可用于汽车尾气处理。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乙两种反应物的分子个数比为2:3B.甲物质的化学式是NH3,其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C.在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原子数目发生了变化D.四种物质中属于氧化物是乙和丁,乙、丁在反应中的质量比为15:189、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以下推理正确的是()A.化学变化伴随着能量变化,所以有能量变化的一定是化学变化B.蜡烛在空气中燃烧后质量减轻,所以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C.同种元素有相同的核电荷数,所以核电荷数相同的微粒一定属于同种元素D.化合物由多种元素组成,因此由多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10、将一定量的木炭和过量的氧气放在密闭的容器里加热,充分反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时7 定量认识化学变化(5)
自学导航
1.化学方程式表示了反应物、生成物各物质间的 比是一定的。
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是依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 进行的。
2.实验室用100g 碳酸钙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可制得CO 2 L ,同时生成CaCl 2 _________g 。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
题目中的已知量是 ,所求的未知量是 ;解答中要用到的反应物、生成物的质量比是 ;要求得到CO 2的体积,应先计算CO 2的 ,再应用 换算成体积。
指点迷津
例:向一定质量的碳酸钙中加入100g 稀盐酸,反应一段时间后,生成二氧化碳2.24L (标准状况下,二氧化碳密度为1.977g/L ),称得剩余溶液的质量为105.6g ,求参加反应的碳酸钙的质量?
思路分析(1):题目中的数据(CO 2 )是体积、密度,而化学方程式计算需要的是质量。
因此,必须把相应的量换算成质量。
同时当题设条件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量都给出时,一般用生成物的量来计算。
此题在求算参加反应的碳酸钙的质量时,应利用二氧化碳的量来进行计算。
密度=质量体积
∴ 质量=体积×密度
需注意的是气体的密度单位与液体或固体的密度单位不同,在计算时注意单位问题。
解:设生成2.24L 二氧化碳需碳酸钙的质量为x 二氧化碳的质量=1.977g/L ×2.24L=4.4g
CaCO 3+2HCl=CaCl 2 +H 2O +CO 2↑ 100 44
x 4.4g 100x =444.4g x=10g
答案:参加反应的碳酸钙的质量是10g.
思路分析(2):原有100g 稀盐酸,和固体碳酸钙,反应后成为105.6g ,实际稀盐酸和碳酸钙反应以后,会产生气体,所以溶液增加的量,应是反应的碳酸钙和跑掉二氧化碳气的质量的差。
因此也可用差量法计算。
根据CaCO 3+2HCl=CaCl 2 +H 2O +CO 2↑可知,若有100份质量的碳酸钙参加反应,会产生44份二氧化碳气,溶液就会净增100-44=56。
现在溶液质量从100g 增到105.6g 有多少g 碳酸钙参加反应呢?这是成正比例关系的,根据比例既可求解。
解:设参加反应的碳酸钙的质量为x CaCO 3+2HCl=CaCl 2 +H 2O +CO 2↑溶液净增量 100 44 56 x 5.6g
100x =565.6g x=10g 答:参加反应的碳酸钙的质量是10g. 基础评价 1.凯尔将6g 镁分 别与不同质量的氧
气的反应,试将生成氧化镁的质量填入下表,并回答:(a)当第一次与2g
氧气反应时,为什么不能生成8g MgO ?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b)从第二次以后,为会么不断增加氧气的质量,生成MgO 的质量却不增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水里的微生物使有机物(以C 6H 10O 5表示)转化为CO 2和H 2O 的过程中,所需的O 2量叫生化需氧量(BOD )。
BOD 是衡量水体质量的一个指标。
①写出C 6H 10O 5和O 2反应生成CO 2和H 2O 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20℃时,1L 某水体(假设水的密度为1g/ml )中含有机物(C 6H 10O 5)的质量分数为0.0010%。
计算该水体BOD 的值(g/L )
③20℃时,10L 水中含有O 2 0.092g ,上述水体适合于鱼类生存吗?试通过计算说明原因。
3.某石灰石样品中含有少量二氧化硅杂质(二氧化硅是不溶于水,不与盐酸反应, 耐高温的固体)。
某学生想测定该样品的纯度,他取2g 这种石灰石样品,把20g 稀盐酸分4次加入,充分反应后剩余固体的质量见下表。
问:(1)2石灰石样品中含杂质多少?
(2)石灰石样品的纯度是多少?
(3)100kg这种石灰石充分煅烧后,可得到多少kg含杂质的氧化钙?
已知:CaCO3CaO+CO2↑
CaCO3+2HCl=CaCl2 +H2O+CO2↑
拓展探究
小明在登山比赛结束以后感到肌肉酸胀,这是因为在剧烈运动以后,血液中产生较多的乳酸(C3H6O3),使肌肉酸痛,放松一段时间后,乳酸可以与吸入的氧气反应而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使肌肉酸痛感消失。
写出此反应化学方程式,并计算消除体内180g乳酸,需要多少克氧气?同时呼出二氧化碳多少克?
化苑漫步
神奇的烟灰
1、实验用品
酒精灯、镊子、方糖或水果糖、烟灰
2、实验步骤
把方糖或水果糖用镊子夹住放在酒精灯上加热,糖熔化而不会燃烧。
把表面熔化的糖蘸上一些烟灰在放到火焰上,糖就会燃烧起来,产生粉红色的火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