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它们发生了什么变化》同步练习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第8课《它们发生了什么变化》同步练习题及答案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第8课
《它们发生了什么变化》同步练习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
1.水的三态是:、、。
2.当我们用力捏橡皮泥时,橡皮泥的会发生变化。
2.橡皮泥形态变化与水的形态变化本质上都是。
二、选择题
1.冰是属于水的三态中的( )
A.气态
B.液态
C.固态
2.把一张纸折成纸飞机后发生了什么变化()。
A.形状改变 B.颜色改变 C.变成了其它物质
3.压瘪的乒乓球放在热水中恢复原形是因为:()
A.乒乓球的空气受热膨胀把乒乓球定回原形
B.热水受热膨胀把乒乓球定回原形
C.乒乓球本身受热膨胀变回原形
4.哪一种变化与其他两种不同()。
A.水蒸发 B.折纸 C.木条燃烧
三、判断题
1.物体都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
2.水的三态变化的结果导致物质发生改变。
()
3.当我们把橡皮泥捏成小人的形状时,它就不是橡皮泥了。
()
4.用纸折成小船,但它本身还是纸。
()
四、问答题
1.你知道生活中有哪些“热胀冷缩”现象吗?
参考答案
一、1.固态液态气态 2. 形状 3. 一样
二、1. C 2. A 3.A 4.C
三、×××√
四、1.冬天水管破裂,夏天自行车打气不能打太足,夏天路面上拱等。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同步练习-1.8它们发生了什么变化

1.8它们发生了什么变化一、填空题(1)像捏橡皮泥撕纸、冰块融化这样的变化,仅仅()发生了变化。
(2)折纸的过程中,纸改变了()但没有产生()通过一定的手段还可以恢复()(3)在自然界,水是以三种状态存在的,分别是()()和();水的三态变化是由()变化引起的。
二、判断题(1)做泥塑或面塑时仅仅状态发生了变化。
()(2)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中,产生了新物质。
()(3)生活中,人们经常会根据需要来改变物质的状态或使其产生新物质。
()(4)折纸和撕纸本质没有什么不同。
()选择题(1)像易拉罐压扁、木头碎裂、玻璃碎裂、折纸等是( )。
A.状态发生了改变B.产生了新物质C.没有什么变化(2)关于烧水时发生的变化,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温度发生了变化B.状态发生了变化C.水的组成成分发生了变化(3)下面( )与其他两种变化有着本质上的不同。
A.用手撕碎纸张B.用火点燃纸张C.用水弄湿纸张(4)下列变化中,与水的三态变化不同的是()A.将水泥制成泥砖B.用纸做成纸杯C.铁钉生锈(5)将块橡皮泥捏成球状,( )发生了变化。
A.组成成分B.状态C.质量四、简答题你认为捏橡皮泥和折纸与水的三态变化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五、综合应用丁丁不小心将乒乓球踩瘪了,他伤心地哭起来,这时哥哥走过来,说他可以让乒乓球重新鼓起来。
哥哥可能用到什么方法?六、实验探究。
(1)取一支蜡烛做以下实验。
实验1蜡烛加热:蜡烛软化。
实验2点燃蜡烛:蜡烛燃烧产生烟。
实验3蜡烛砸碎:蜡烛变成块状。
根据实验情况,回答提出的问题。
在上述各项实验中发生的变化,哪些实验只改变了物体的状态?(2)比较蜡烛加热软化、橡皮泥捏制小动物和用纸张折成纸飞机的变化的相同之处。
上述这些变化中,物质的()发生了变化,但物质本身的()没有变化。
我们做了什么它们的变化还是原来的物质吗蜡烛加热软化橡皮泥捏制小动物纸张折成纸飞机1.8它们发生了什么变化答案及解析1.(1)状态 (2)形状新物质原状(3)液态水冰水蒸气温度2.(1)√解析:一种形态变换为另一种形态,状态改变。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1.8 它们发生了什么变化 练习试题

它们发生了什么变化同步练习题一、填空题。
(1)如下图所示,水在不同条件下会发生三态变化,根据图示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水变成水蒸气,水变成冰。
水(填“有”或“没有”)发生变化,如果发生变化,是发生了变化。
(2)我们把沙和豆子混合,然后将其分离,沙和豆子(填“有”或“没有”)明显发生变化。
(3)用橡皮泥做各种东西,橡皮泥的发生了变化。
二、判断题。
(1)用橡皮泥做了各种卡通人物,橡皮泥变得更漂亮了,不再是原来的物质。
()(2)纸折成了纸飞机,虽然形状发生了变化,但是纸还是原来的纸。
()(3)把一一个苹果切成了两半,形状发生了改变。
()三、选择题。
(1)下列变化中,还是原来的物质的是()。
A. 木头燃烧B. 面包发霉C. 湿衣服晾干(2)下列变化中,不再是原来的物质的是()。
A. 易拉罐压扁B. 纸燃烧C. 纸撕碎四、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用不同的方法将混合物进行分离,如下图中的甲是根据物质的轻重不同将物质进行分离;下图中的乙是根据物质的颗粒大小不同将物质进行分离:下图中的丙是根据物质的状态不同将物质进行分离。
将这些混合物分离后进行观察,(填“有”或“没有”)新物质生成,还(填“是”或“不是”)原来的物质。
五、拓展题生活中大部分物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将一个压瘪的乒乓球放在热水中,观察到乒乓球会。
原因是()。
A. 乒乓球里面的气体让它鼓起来了B. 乒乓球外壳受热膨胀参考答案:一、(1)加热蒸发冷却凝固有状态(2)没有(3)形状二、×√√三、C B四、没有是五、重新鼓起来 A。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第8课《它们都发生了什么变化》课堂检测及答案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第8课《它们都发生了什么变化》课堂检测及答案一、填空题。
1. 在自然界,水是以三种状态存在的,分别是、和。
水的三态变化是由变化引起的。
2. 像捏橡皮泥、撕纸、冰块融化这样的变化,仅仅发生了变化。
3. 折纸的过程中,纸改变了,但没有产生;通过一定的手段还可以恢复。
二、判断题。
1. 生活中,人们经常会根据需要来改变物质的状态或使其产生新物质。
()2. 折纸和撕纸本质没有什么不同。
()3. 做泥塑或面塑时仅仅状态发生了变化。
()4. 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中,产生了新物质。
()三、选择题。
1. 下面()与其他两种变化有着本质上的不同。
A. B. C.2. 下列变化中,与水的三态变化不同的是()。
A.将水泥制成泥砖B.用纸做成纸杯C.铁钉生锈3. 像易拉罐压扁、木头碎裂、玻璃碎裂、折纸等是()。
A.状态发生了改变B.产生了新物质C.没有什么变化4. 将一块橡皮泥捏成球状,()发生了变化。
A.体积B.状态C.质量5. 关于烧水时发生的变化,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温度发生了变化B.状态发生了变化C.水的组成成分发生了变化四、简答题。
你认为捏橡皮泥和折纸与水的三态变化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五、实验探究。
1.取一支蜡烛做以下实验。
实验1 蜡烛加热:蜡烛软化。
实验2 点燃蜡烛:蜡烛燃烧产生烟。
实验3 蜡烛砸碎:蜡烛变成块状。
根据实验情况,回答提出的问题。
在上述各项实验中发生的变化,哪些实验只改变了物体的状态?2.比较蜡烛加热软化、橡皮泥捏制小动物和用纸张折成纸飞机的变化的相同之处。
上述这些变化中,物质的发生了变化,但物质本身的没有变化。
六、综合应用。
豆豆不小心将乒乓球踩瘪了,他伤心地哭起来,这时哥哥走过来,说他可以让乒乓球重新鼓起来。
哥哥用的是什么方法呢?参考答案一、填空题。
1. 答案:液态水;冰;水蒸气;温度2. 答案:状态3. 答案:形状;新物质;原状二、判断题。
1. 答案:√2. 答案:√3. 答案:√4. 答案:×三、选择题。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它们发生了什么变化》测试题及答案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它们发生了什么变化》测试题及答案班级姓名成绩学习目标1.了解物体的形态变化。
2.知道有些物质只是形态发生了变化,本质上没变。
3.知道生活中大部分物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一、知识广场1.当我们用力捏橡皮泥时,橡皮泥的___________会发生变化。
2.橡皮泥形态变化与水的形态变化本质上都是____________。
3.纸可以被___________、___________,但仍然是___________。
4.生活中大部分物体具有“___________”的性质。
二、判断大厅1.当我们把橡皮泥捏成小人的形状时,它就不是橡皮泥了。
( )2.用纸折成小船,但它本身还是纸。
3.纸撕碎了之后,形状发生了变化,但本质不变。
( )三、选择乐园1.下列与水结冰的形态变化一样的是( )。
A.把橡皮泥捏成冰的形状B.把纸折成方块状C.铁水凝固成铁2.如果我们把纸撕碎,那么纸发生的变化是( )。
A.颜色B.状态C.形状3.水变成水蒸气,发生的变化是( )。
A.颜色B.状态C.形状4.一个压瘪的乒乓球,如果放在热水中,它会( )。
A.鼓起来B.瘪下去C.没有变化四、问题城堡你知道生活中有哪些“热胀冷缩”现象吗?五、拓展长廊请你比较一下橡皮泥的变化和水的变化的区别。
参考答案一.1.形态2.相同3.折叠撕扯纸4.热胀冷缩二、1.X2.√3.√三.1.C2.C3.B4.A四、冬天水管破裂,夏天自行车打气不能打太足,夏天路面上拱等。
五、橡皮泥的变化是形态的变化.本质没有改变,依然是像皮泥;水的变化是状态的变化,水会变成冰或者水蒸气,三者是同一种物质的不同状态。
1.8《它们发生了什么变化》(教案)三年级上册科学教科版

1.8《它们发生了什么变化》(教案)三年级上册科学教科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简单了解生物在成长过程中的变化,知道植物和动物在成长过程中发生的变化。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感受能力,能够利用观察和实验的方法探究和发现生物在成长过程中发生的变化。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关注生物的情感,培养他们保护生物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1. 植物在生长过程中发生的变化;2. 动物在生长过程中发生的变化。
三、教学难点如何通过具体的例子帮助学生深入了解生物在成长过程中的变化。
四、教学方法通过课堂讲解、图片展示、实验观察等多种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五、教学资源1. 课本:《科学》(三年级上册);2. 图片展示:植物和动物的生长过程;3. 实验道具:一盆植物和一只脱壳的鸡蛋。
六、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自己的成长过程中发生的变化。
2. 学习新课(30分钟)学生们认真阅读《科学》(三年级上册)中的“它们发生了什么变化”一章节,了解植物和动物在成长过程中常常会发生的变化。
3. 图片展示(15分钟)老师展示植物和动物的生长过程图片,让学生观察、感受,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植物和动物在成长过程中发生的变化。
4. 实验体验(20分钟)老师分发一盆植物和一只脱壳的鸡蛋,让同学们通过观察和实验的方式,探究植物和动物在成长过程中发生的变化。
5. 归纳总结(10分钟)请同学们总结一下今天学习到的知识,并简单描述一下植物和动物在成长过程中发生的变化。
6. 课堂作业(5分钟)请同学们回家自己找一些图片,描述自然生物在不同年龄段中发生的变化。
七、教学反思本课程采用了多种方式,如课堂讲解、图片展示、实验观察等方法,让学生们全方位、多视角地了解植物和动物在成长过程中发生的变化。
通过引导学生参与实验感性认识和理性积累知识,提高了学生对于生命的敬畏之心,激发了他们探究自然奥秘的兴趣和乐趣。
同时,教师提供了课堂作业这一环节,能够帮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掌握生命在不同年龄段中的不同情况,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和自学能力。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1.8《它们发生了什么变化》教案与反思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1.8《它们发生了什么变化》教案与反思一. 教材分析《它们发生了什么变化》这一课是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的一部分,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物质的变化,并能够用科学的语言描述这些变化。
教材中包含了丰富的实验材料和教学资源,通过引导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观察变化,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动手操作的能力,对于物质的变化也有一定的认知。
但在实验操作和观察方面,还需要教师的引导和指导。
此外,学生对于科学探究的方法和步骤还不够熟悉,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引导和培养。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物质的变化,并能够用科学的语言描述这些变化。
2.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3.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探究,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物质的变化,并能够用科学的语言描述这些变化。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探究,并能够用科学的语言描述物质的变化。
五. 教学方法1.实验法:通过引导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观察物质的变化,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2.引导法:教师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探究,帮助学生建立科学思维。
3.讨论法:教师学生进行讨论,分享实验结果,培养学生的交流和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实验材料:各色花瓣、盐、糖、醋、水等。
2.实验仪器:显微镜、放大镜、试管、滴管等。
3.教学课件:教材中的相关图片和视频。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各色花瓣,引导学生观察花瓣的颜色和形状,激发学生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实验材料和仪器,并讲解实验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物质的变化。
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实验中遇到的问题。
4.巩固(5分钟)教师学生分享实验结果,引导学生用科学的语言描述物质的变化。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1.8《它们发生了什么变化》教案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1.8《它们发生了什么变化》教案一. 教材分析《它们发生了什么变化》这一课是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的一部分,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物质的变化,并能够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探究。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认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操作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操作能力,对物质的变化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实验操作和科学思维方面还需要进一步的培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提高他们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物质的变化,知道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3.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积极参与科学探究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物质的变化,知道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
2.难点: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理解并掌握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特征。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通过实验和观察来解决问题。
2.运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实验材料:气球、蜡烛、水、糖等。
2.准备教学课件,包括图片、视频等。
3.准备实验器材:显微镜、试管、烧杯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物质变化的现象,如气球爆炸、蜡烛燃烧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是如何发生的?它们有什么共同点?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实验和讲解,向学生介绍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定义和特征。
物理变化是指物质在外观、形态、位置等方面的变化,而化学变化是指物质在组成、性质等方面的变化。
呈现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提高他们的观察和理解能力。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物质的变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8《它们发生了什么变化》同步练习
一、填空题
1、水的三态是指水的_____、_____和_____。
2、用橡皮泥做玩具只是改变了橡皮泥的_____和_____等。
3、物体通常情况下,受热膨胀,受冷缩小,这种性质叫做_____。
4、橡皮泥、纸的变化与水的形态变化是_____的。
二、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1、物体都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
2、用橡皮泥捏出各种玩具,其物质是一样的。
()
3、水的三态变化的结果导致物质发生改变。
()
4、热胀冷缩只是改变物体的形状、大小,物质本身没变。
()
5、酒精挥发的结果是酒精在空气中变成其他物质。
()
三、比较橡皮泥、纸的变化和水的形态变化的相同之处
四、问答题
1、一个压瘪的乒乓球放在热水中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2、夏天架设电线时电线为什么都要略有下垂?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液态气态固态
2、形状大小
3、热胀冷缩
4、相同
二、判断题
1、√
2、√
3、✘
4、√
5、✘
三、比较橡皮泥、纸的变化和水的形态变化的相同之处
四、问答题
1、气球会鼓起来。
因为在乒乓球中的空气受热膨胀把乒乓球顶回原形。
2、夏天,电工在架设电线时,如果把线绷得太紧,那么到冬天,电线受冷缩短时就会断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