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纠纷的解决途径

合集下载

经济纠纷的概念与解决途径

经济纠纷的概念与解决途径

经济纠纷是指在经济活动中出现的争议、冲突或分歧,涉及经济利益、合同履行、财产权益等方面。

它可以发生在个人之间、企业之间、个人与企业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等各种不同的主体之间。

解决经济纠纷可以采取多种途径,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解决途径:1. 协商:当经济纠纷发生时,各方可以通过直接对话、沟通和协商来解决问题。

协商的好处是快速、灵活,并且能够保持双方关系的良好状态。

2. 仲裁:仲裁是一种通过第三方仲裁机构进行的非正式解决方法。

当各方无法达成一致意见时,他们可以选择将纠纷提交给独立的仲裁机构,由仲裁员根据相关规则进行判断和裁决。

3. 调解:调解是一种通过专业调解员介入解决纠纷的方式。

调解员会积极促进各方之间的对话和妥协,帮助他们达成共识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案。

4. 诉讼:在一些严重的经济纠纷中,当其他方法无法解决时,各方可能选择通过法庭系统进行诉讼。

诉讼需要依据法律程序进行,最终由法官做出判决。

5. 替代性争议解决机制:除了上述方法外,还存在其他替代性争议解决机制,如调解、协商和仲裁的结合体,如中立评估、专家证人审查等。

当涉及到经济纠纷的解决途径时,以下是一些详细的说明:1. 协商:- 协商是最常见的解决经济纠纷的方式之一。

- 各方可以直接对话、沟通,寻找共同的利益点和解决方案。

- 协商的好处是快速、灵活,并且能够保持双方关系的良好状态。

- 协商可能需要各方具备谈判技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仲裁:- 仲裁是一种通过第三方仲裁机构进行的非正式解决方法。

- 双方可以选择将纠纷提交给独立的仲裁机构,由仲裁员根据相关规则进行判断和裁决。

- 仲裁的裁决通常具有法律效力,可以强制执行。

- 仲裁过程相对较为正式,需要遵循特定的程序和规则。

3. 调解:- 调解是一种通过专业调解员介入解决纠纷的方式。

- 调解员会积极促进各方之间的对话和妥协,帮助他们达成共识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案。

- 调解的好处是可以更加灵活和私密地解决纠纷,而且双方对解决方案有更大的控制权。

论述经济纠纷的解决方式简答题

论述经济纠纷的解决方式简答题

一、概述经济纠纷是在经济活动中产生的各种纠纷,包括但不限于合同纠纷、财产纠纷、投资纠纷等。

在市场经济体系下,经济纠纷是不可避免的,而如何解决经济纠纷成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

本文旨在就经济纠纷的解决方式进行探讨和论述。

二、经济纠纷的解决方式1. 诉讼解决诉讼解决是指当经济纠纷发生后,当事人可以通过司法途径来解决。

这种解决方式是最常见的,也是最正规的方式。

当事人可以选择向法院提起诉讼,由法院依法审理并做出裁决。

诉讼解决的优势在于裁决具有强制执行力,能够有效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但诉讼解决也存在着诉讼周期长、费用高等缺点,因此并不是最佳的解决方式。

2. 协商解决在经济纠纷发生后,当事人也可以选择通过协商解决纠纷。

协商解决是指当事人通过友好协商的方式来达成一致意见,解决纠纷。

这种方式具有灵活性和高效性,可以有效避免诉讼带来的时间成本和费用成本。

尤其是对于一些小额纠纷或多发性纠纷,协商解决是一个更为适合的方式。

协商解决也有利于维护当事人的关系,避免产生不必要的纠纷。

3. 仲裁解决仲裁是指当事人通过约定,由仲裁庭对经济纠纷进行裁决。

仲裁是一种非常灵活和高效的解决方式,其裁决具有法律效力,且执行成本相对较低。

在涉及跨国贸易、国际投资等领域,仲裁解决是一种更为普遍和有效的方式。

仲裁可以根据当事人的实际需求和情况,采用更为专业的裁决方式,对于一些涉及专业知识的纠纷,仲裁解决可以更为符合当事人的需求。

4. 调解解决调解是指由经济纠纷的一方或者第三方,通过调解员进行调解,协助当事人达成和解。

调解是一种具有隐私性和灵活性的解决方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护当事人的隐私,对于一些不愿意将纠纷公之于众的当事人来说,调解是一个更为合适的方式。

调解也可以帮助当事人在良好的氛围下达成和解,保持良好的关系。

5. 裁决解决裁决是指由专业人士、行业协会或者监管机构对经济纠纷进行裁决。

裁决是一种更为专业和权威的解决方式,其裁决具有一定的法律效力,能够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解决经济纠纷的措施

解决经济纠纷的措施

解决经济纠纷的措施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和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经济活动的频繁与复杂,经济纠纷也日益增多。

经济纠纷不仅影响了各方当事人的利益,也影响了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

因此,解决经济纠纷成为了一项重要的任务。

本文将就解决经济纠纷的措施进行探讨。

一、法律途径法律途径是解决经济纠纷的主要方式之一。

通过起诉、调解、仲裁等方式,可以有效地解决各种经济纠纷。

在国内,经济纠纷的法律途径主要包括民事诉讼法、仲裁法等。

在国际上,经济纠纷的法律途径主要包括国际商事仲裁、国际商事调解等。

这些法律途径具有法律效力,可以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

二、非诉讼途径非诉讼途径是解决经济纠纷的另一种方式。

与法律途径相比,非诉讼途径更加灵活和便捷,可以更好地满足当事人的需求。

非诉讼途径主要包括调解、仲裁、协商等。

其中,调解是一种比较常见的非诉讼途径。

调解是指通过第三方的协调和调解,达成当事人之间的和解协议,从而解决纠纷。

调解具有快速、便捷、灵活等优点,可以有效地解决各种经济纠纷。

三、专业机构专业机构是解决经济纠纷的另一种途径。

专业机构具有专业性和权威性,可以更好地解决各种经济纠纷。

在国内,专业机构主要包括仲裁委员会、调解委员会等。

在国际上,专业机构主要包括国际商会、国际商事仲裁中心等。

这些专业机构具有专业人才和专业知识,可以更好地解决各种经济纠纷。

四、互联网互联网是解决经济纠纷的新途径。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经济活动在互联网上进行。

因此,互联网也成为了解决经济纠纷的新途径。

在互联网上,可以通过在线调解、在线仲裁等方式解决经济纠纷。

这种方式具有便捷、快速、低成本等优点,可以更好地满足当事人的需求。

综上所述,解决经济纠纷是一项重要的任务。

通过法律途径、非诉讼途径、专业机构、互联网等方式,可以有效地解决各种经济纠纷。

在未来,我们应该进一步完善解决经济纠纷的机制,以更好地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促进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

经济纠纷的常见类型与解决途径

经济纠纷的常见类型与解决途径

经济纠纷的常见类型与解决途径经济纠纷是在经济活动中产生的各种争议和矛盾,涉及双方的合同履行、经济利益分配以及市场竞争等方面。

解决经济纠纷是维护市场经济秩序、保障合法权益的重要保障。

本文将就经济纠纷的常见类型和解决途径进行探讨。

一、劳动合同纠纷劳动合同纠纷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因劳动合同签订、履行等方面产生的争议和纠纷。

常见的劳动合同纠纷包括工资支付争议、劳动时间纠纷、劳动条件争议、解雇纠纷等。

解决途径:对于劳动合同纠纷,可以通过劳动仲裁、劳动争议调解、劳动法院审理等方式进行解决。

劳动仲裁是一种便捷高效的解决方式,有利于减轻法院的负担;劳动争议调解则强调双方平等协商,通过第三方调解员的引导,达成双方满意的解决方案;劳动法院审理是采用法律手段来解决纠纷,具有法律效力。

二、合同纠纷合同纠纷是指在合同订立、履行过程中,因乙方未按照约定履行义务,导致甲方的经济利益受损而引发的争议。

常见的合同纠纷包括买卖合同纠纷、租赁合同纠纷、借贷合同纠纷等。

解决途径:对于合同纠纷,可以通过协商、调解、仲裁以及诉讼等多种方式进行解决。

通过协商和调解可以达成双方共识,较为灵活;仲裁是一种独立公正的解决方式,由仲裁员作出裁决,并具有执行力;诉讼则依法通过法院审理,在司法机关的干预下解决争议。

三、知识产权纠纷知识产权纠纷是指在知识产权保护和利用过程中,因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者对自身知识产权的维护产生争议。

常见的知识产权纠纷包括侵权纠纷、保护纠纷、许可纠纷等。

解决途径:对于知识产权纠纷,可以通过协商、调解、仲裁以及诉讼等方式解决。

协商和调解有利于保护原创者的合法权益,实现双赢;仲裁可以提供专业的判断和解决方案;诉讼则是通过法律手段对知识产权进行维权。

四、竞争纠纷竞争纠纷是指在市场经济活动中,企业之间因价格、市场份额、商誉等方面的竞争产生的争议和纠纷。

常见的竞争纠纷包括不正当竞争、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虚假宣传等。

解决途径:对于竞争纠纷,可以通过政府主导的调查和裁决、商会行业组织的协商调解、仲裁以及诉讼等方式解决。

初级《经济法基础》精讲课程第二节经济纠纷的解决途径(重点)

初级《经济法基础》精讲课程第二节经济纠纷的解决途径(重点)

初级《经济法基础》精讲课程第二节经济纠纷的解决途径(重点)一、经济纠纷解决途径的选择在我国,解决经济纠纷的途径和方式主要有仲裁、民事诉讼、行政复议、行政诉讼。

但适用的范围不同。

仲裁与民事诉讼:●都是适用于横向关系经济纠纷的解决方式。

●作为平等民事主体的当事人之间发生的经济纠纷,只能在仲裁或者民事诉讼两种方式中选择一种解决争议。

●有效的仲裁协议可排除法院的管辖权,只有在没有仲裁协议或者仲裁协议无效,或者当事人放弃仲裁协议的情况下,法院才可以行使管辖权,这在法律上称为或裁或审原则。

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都是对纵向关系经济纠纷的解决方式●当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时采取。

●都由行政管理相对人一方提出申请。

【考题·判断题】(2010年)对于平等民事主体当事人之间发生的经济纠纷而言,有效的仲裁协议可排除法院的管辖权。

()『正确答案』√『答案解析』本题考核经济纠纷的解决途径。

题目表述正确。

【考题·判断题】(2013年)平等主体发生争议时只能选择民事诉讼解决。

()『正确答案』×『答案解析』本题考核经济纠纷的解决途径。

平等主体发生争议时,可以选择民事诉讼,也可以选择仲裁方式。

【考题·多选题】(2009年)下列争议解决方式中,适用于解决平等民事主体当事人之间发生的经济纠纷的有()。

A.仲裁B.民事诉讼C.行政复议D.行政诉讼『正确答案』AB『答案解析』本题考核经济纠纷的解决途径。

平等主体之间出现经济纠纷时,只能在仲裁或者民事诉讼中选择一种解决方式。

选项CD为不平等主体出现纠纷的解决方式。

二、仲裁仲裁是指由经济纠纷的各方当事人共同选定仲裁机构,对纠纷依法定程序作出具有约束力的裁决的活动。

(一)仲裁的特征1.以双方当事人自愿协商为基础;2.由双方当事人自愿选择的中立第三者(仲裁机构)进行裁判;3.裁决对双方当事人都具有约束力。

【考题·判断题】当事人采用仲裁方式解决纠纷,应当由双方自愿达成仲裁协议。

了解经济纠纷解决的常见程序

了解经济纠纷解决的常见程序

了解经济纠纷解决的常见程序经济纠纷解决的常见程序经济纠纷解决是社会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问题之一。

无论是商业交易、合同履行还是劳动关系,经济纠纷都可能发生。

解决纠纷,不仅能保护当事人的权益,还能促进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

那么,了解经济纠纷解决的常见程序对我们应对纠纷尤为重要。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经济纠纷解决程序,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纠纷解决的过程。

一、协商调解协商调解是最常见也是最简便的纠纷解决方式之一。

当经济纠纷发生时,双方当事人可以首先通过协商达成一致意见,解决纠纷。

协商调解的优势在于效率高、成本低、双方当事人的主动性大。

在协商调解过程中,双方可以提出各自的主张,明确争议点,并寻求共同解决方案。

如果协商调解成功,当事人可以签署协议,加以履行。

然而,协商调解的不足之处在于,双方意见难以一致时,无法解决纠纷,需要进一步考虑其他解决途径。

二、仲裁程序仲裁是一种由仲裁机构在双方当事人自愿的前提下进行的经济纠纷解决方式。

当遇到纠纷时,当事人可以选择将纠纷提交给仲裁机构进行处理。

仲裁程序一般分为三个阶段:仲裁申请、仲裁庭审和仲裁结果。

在仲裁庭审阶段,当事人可以提供证据、陈述事实、辩护观点,并由仲裁员进行审理和裁决。

仲裁庭的裁决具有相对的终局性,双方当事人应予以履行。

仲裁程序相对于司法程序而言,更加高效、灵活,同时也能保护商业机密。

三、诉讼程序诉讼程序指的是将经济纠纷提交给司法机关进行处理的程序。

如果协商或仲裁无法解决纠纷,当事人可以通过起诉的方式向法院提起诉讼。

诉讼程序包括立案、受理、庭审和判决等环节。

在庭审阶段,当事人可以提供证据、陈述事实、辩护观点,由法官进行审理和裁决。

诉讼程序相对于其他程序而言,更为正式和庄重,需要法律文书和诉讼费用等。

此外,诉讼程序通常耗时较长,成本较高,因此在选择时应慎重考虑。

四、其他方式除了协商、仲裁和诉讼等常见程序以外,还有其他一些特殊的解决方式,如调解、谈判、媒体曝光等。

调解是由专门的调解员进行纠纷解决,谈判则强调双方对话沟通的重要性。

经济纠纷的解决途径PPT课件

经济纠纷的解决途径PPT课件

精品课件
16
(5)对仲裁协议的效力存在异议时
当事人对仲裁协议的效力有异议时,可以请 求仲裁委员会作出决定或者请求人民法院作 出裁定。一方请求仲裁委员会作出决定,另 一方请求人民法院作出裁定的,由“人民法院” 裁定。当事人对仲裁协议的效力有异议,应 当在仲裁庭“首次开庭前”提出。
(6)仲裁协议的独立性
仲裁协议独立存在,合同的变更、解除、终 止或者无效,不影响仲裁协议的效力。
精品课件
17
• 【例题2】当事人对仲裁协议的效力有异议 的,一方请求仲裁委员会作出决定,另一 方请求人民法院作出裁定的,由仲裁委员 会裁定。( )
答案:× 这种情况下应该由人民法院对于仲裁协议的 效力做出裁定。并且对于仲裁协议的效力的
经济法基础
精品课件
1
第二节 经济纠纷的解决途径
• 一、经济纠纷的概念与解决途径
在我国,解决经济纠纷的途径和方式主要有仲裁、民事诉讼、 行政复议、行政诉讼。
1、平等主体(名与名)
(1)仲裁与民事诉讼均适用于平等民事主体的当事人之间 发生的经济纠纷(例如公司之间出现合同纠纷),但是两者 不可并用。平等主体之间出现经济纠纷,采取“或裁或审”的
精品课件
12
• 【例题1】根据《仲裁法》的规定,下列关 于仲裁委员会的表述中,正确的有( )。 (2008年)
A、仲裁委员会是行政机关 B、仲裁委员会不按行政区划层层设立 C、仲裁委员会独立于行政机关 D、仲裁委员会之间没有隶属关系
答案:BCD
精品课件
13
• 4、仲裁协议 (1)书面形式 仲裁的进行以双方当事人自愿达成的书面仲裁协 议为条件。仲裁协议应当以书面形式订立,口头 达成仲裁的意思表示无效。 (2)仲裁协议的内容 ①请求仲裁的意思表示 ②仲裁事项 ③选定的仲裁委员会 (3)仲裁协议的无效 仲裁协议对仲裁事项或仲裁委员会没有约定或约 定不明确的,当事人可以补充协议:达不成补充 协议的,仲裁协议无效。

简述经济纠纷的解决途径

简述经济纠纷的解决途径

经济纠纷是指在经济交易、合同履行、财产权益等经济领域发生的争议和纠纷。

为了解决经济纠纷,存在多种途径和方法。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经济纠纷解决途径:
1. 协商和谈判:协商和谈判是最常见的解决经济纠纷的方式。

当出现争议时,各方可以通过面对面的沟通和协商,寻求共同的利益和解决方案。

这种方式通常可以节省时间和成本,并有助于保持良好的商业关系。

2. 调解:调解是一种第三方介入的纠纷解决方式。

调解员作为中立的第三方,帮助各方进行沟通和协商,促进双方达成互惠互利的解决方案。

调解通常可以达到双赢的结果,并减少对法律程序的依赖。

3. 仲裁:仲裁是一种非司法的纠纷解决方式,由专业的仲裁员或仲裁机构负责处理纠纷。

仲裁裁决具有法律效力,并且对双方当事人具有强制执行力。

仲裁通常相对快速,成本较低,对商业秘密保密性较高。

4. 诉讼:诉讼是一种通过法院系统解决纠纷的方式。

当其他解决途径无法达成一致时,当事人可以选择提起诉讼。

诉讼程序需要遵循法律程序和法庭规则,最终由法官作出裁决。

诉讼通常比较耗时和费用较高,但在某些情况下是不可避免的。

在选择经济纠纷解决途径时,应根据具体情况和纠纷的性质来判断哪种方式最适合。

有时,组合使用多种解决途径也是可行的,例如先尝试协商和调解,如果无法解决再考虑仲裁或诉讼等方式。

此外,寻求法律咨询和专业建议也是解决经济纠纷时的重要步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练习巩固
• 【例题3· 多选题】下列案件中,适用《民事诉讼法》的有 ( )。(2011年) • A.公民名誉权纠纷案件 • B.企业与银行因票据纠纷提起诉讼的案件 • C.纳税人与税务机关因税收征纳争议提起诉讼的案件 • D.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因劳动合同纠纷提起诉讼的案件
【答案】ABD
【解析】(1)选项C:属于行政争议纠纷,不适用《民事诉讼法》;(2)选项D:因劳动争议提起的诉 讼属于民事诉讼
【例题·判断题】(2013 年)买卖合同当事人发生纠纷,没有仲裁协议,一方申请仲裁的, 仲裁委员会应予受理。( ×)
【例题·多选题】(2015 年)根据《仲裁法》规定,下列选项中,符合法律规定的有( ) 。 BCD A.仲裁实行级别管辖和地域管辖 B.仲裁实行一裁终局制度 C.仲裁采用自愿原则 D.仲裁机构独立仲裁
• (5)其他特殊地域管辖规定
• ①因保险合同纠纷提起的诉讼,由被告住所地或者保险标的物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 • ②因票据纠纷提起的诉讼,由被告住所地或者票据支付地人民法院管辖。
• ③因公司设立、确认股东资格、分配利润、解散等纠纷提起的诉讼,由公司住所地人民法院管 辖。
• ④因侵权行为提起的诉讼,由侵权行为地(包括侵权行为实施地、侵权结果发生地)或者被告 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
【注意】仲裁协议对仲裁事项或者仲裁委员会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当事 人可以补充协议;达不成补充协议的,仲裁协议无效。 3.仲裁协议的效力 (1)仲裁协议独立存在,合同的变更、解除、终止或者无效不影响仲裁协议的效力。 (2)当事人对仲裁协议的效力有异议的,可以请求仲裁委员会作出决定或者请求法 院作出裁定。一方请求仲裁委员会作出决定,另一方请求法院作出裁定的,由法院裁 定。当事人对仲裁协议的效力有异议,应当在仲裁庭首次开庭“前”提出。 【注 意】案例中的文字游戏“仲裁庭首次开庭时”
(6)选择管辖和共同管辖
• 两个以上法院都有管辖权的诉讼,原告可以向其中一个法院起诉; 原告向两个以上有管辖权的法院起诉的,由最先立案的法院管辖。
知识点一:经济纠纷的解决途径(★★)
【注意1】“或裁或审原则”:平等主体之间出现经济纠纷时,只能在仲 裁或者民事诉讼中选择一种解决方式,有效的仲裁协议可排除人民法院的 管辖权,只有在没有仲裁协议或者仲裁协议无效,或者当事人放弃仲裁协 议的情况下,人民法院才可以行使管辖权。
(3)专属管辖
纠纷类型
因不动产纠纷提起的诉讼 因港口作业中发生纠纷提起的诉讼
专属管辖法院
不动产所在地法院
港口所在地法院 (1)被继承人死亡时住所地法院 (2)主要遗产所在地法院
因继承遗产纠纷提起的诉讼
(4)一般合同纠纷管辖法院的确定
• ①协议管辖
• 合同或者其他财产权益纠纷的当事人可以书面协议选择被告住所地、合同履行地、合同签订地、 原告住所地、标的物所在地等与争议有实际联系的地点的人民法院管辖,但不得违反《民事诉 讼法》对级别管辖和专属管辖的规定。 • ②特殊地域管辖 • 因合同纠纷提起的诉讼,由被告住所地或者合同履行地法院管辖。
THIS IS A ART TEMPLATE , THANK YOU WATCHING THIS ONE.
经 济 纠 纷 的 解 决 途 径
(一)民事诉讼的适用范围
• 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其他组织之间以及他们相互之间因财产关系和人 身关系发生纠纷,均可以提起民事诉讼。适用于《民事诉讼法》的案件 具体有5类: • 1.因民法、婚姻法、收养法、继承法等调整的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和 人身关系发生的民事案件,如合同纠纷、房产纠纷、侵害名誉权纠纷等 案件。 • 【相关链接】与人身有关的婚姻、收养、监护、扶养、继承纠纷,不能 提请仲裁。 • 2.因经济法、劳动法调整的社会关系发生的争议,法律规定适用民事诉讼 程序审理的案件,如劳动合同纠纷案件等。 • 【相关链接】劳动争议不适用《仲裁法》,但因劳动争议提起的诉讼 (劳动诉讼)属于民事诉讼。 • 3.适用特别程序审理的选民资格案件和宣告公民失踪、死亡等非讼案件。 • 4.按照督促程序解决的债务案件。 • 5.按照公示催告程序解决的宣告票据和有关事项无效的案件。
BCD 【例题·多选题】根据《仲裁法》的规定,下列关于仲裁委员会的表述中,正确的有( )。
【例题·判断题】(2009 年)当事人申请仲裁,必须按照级别管辖和地域管辖的规定选择 仲裁委员会。( ×)
(四)仲裁协议
1.仲裁协议的形式 2.仲裁协议的内容 仲裁协议应以书面形式订立。口头达成仲裁的意思表示无效。 a.请求仲裁的意思表示 b.仲裁事项 c.选定的仲裁委员会
【注意2】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都由行政管理相对人一方提出申请,选择哪 种方式与纠纷的性质有关。(选择复议、必经复议、只能复议)
选择复议是指可以选择行政复议,也可以选择行政诉讼。必经复议指的是 先选择行政复议,对结果不服才能选择行政诉讼。只能复议指的是只能选 择行政复议,不可以选择行政诉讼。
【例题·多选题】(2015 年)两个公司因拖欠货款而发生纠纷,可以选择的纠纷解决方式 有( CD )。 A.行政复议 B.行政诉讼 C.仲裁 D.民事诉讼
【答案】ABCD 【解析】(1)选项ACD: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除涉及国家秘密、个人隐私或者法律另有 规定的以外,应当公开进行;离婚案件、涉及商业秘密的案件,当事人申请不公开审理的, 可以不公开审理。(2)选项B:公开审判包括审判过程公开和审判结果公开两项内容,不论 案件是否公开审理,一律公开宣告判决。
(二)审判制度
• 3.公开审判制度 • (1)应当公开审理 • 除涉及国家秘密、个人隐私或者法律另有规定的外,法院审理民 事或行政案件,应当公开进行。 • (2)经当事人申请可以不公开审理 • 离婚案件、涉及商业秘密的案件,当事人申请不公开审理的,可 以不公开审理。 • 【相关链接】仲裁不公开进行;当事人协议公开的,可以公开进 行;但涉及国家秘密的除外。 • (3)公开审判包括审判过程公开和审判结果公开两项内容,但不 论案件是否公开审理,一律公开宣告判决。
【例题·单选题】(2015 年)甲公司长期拖欠乙公司货款,双方发生纠纷,期间一直未约 定纠纷的解决方式,为解决纠纷,乙公司可采取的法律途径是(C )。 A.提起行政诉讼 B.申请行政复议 C.提起民事诉讼 D.提请仲裁
知识点二:(经济)仲裁(★★★) (一)仲裁的适用范围 1.适用:平等主体间的合同纠纷和其他财产权益纠纷。 2.不适用《仲裁法》:劳动争议、农业集体经济组织内部的农业承包合 同纠纷 3.不能提请仲裁 (1)婚姻、收养、监护、扶养、继承纠纷; (2)行政争议。 【注意】分清“适用《仲裁法》”和“可以申请仲裁”的区别。
(二)审判制度
• 4.两审终审制度 • (1)一般情况 • ①当事人不服地方人民法院第一审民事判决的,有权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 15日内向上一级法院提起上诉。 • ②超过上诉期没有上诉的,该第一审民事判决发生法律效力。 • ③在上诉期内向上一级法院提起上诉的,进行第二审;二审法院的判决是 终审判决。 • (2)最高人民法院所作的一审判决为终审判决。 • (3)适用特别程序、督促程序、公示催告程序和简易程序中的小额诉讼 程序审理的案件,实行一审终审。 • (4)对终审判决,当事人不得上诉;如果发现确有错误,可以通过审判 监督程序予以纠正。 • 【相关链接】仲裁实行一裁终局制度,仲裁庭作出的仲裁裁决为终局裁决, 仲裁裁决作出后,当事人就同一纠纷再申请仲裁或向人民法院起诉的,仲 裁委员会或者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小结】
练习巩固
• 【例题1· 多选题】根据民事诉讼法律制度的规定,下列关于公开 审判制度的表述中,正确的有( )。(2017年) • A.涉及商业秘密的民事案件,当事人申请不公开审理的,可以不 公开审理 • B.不论民事案件是否公开审理,一律公开宣告判决 • C.涉及国家秘密的民事案件应当不公开审理 • D.涉及个人隐私的民事案件应当不公开审理
(三)调解制度
• 1.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根据当事人自愿的原则,在事实清楚 的基础上,分清是非,进行调解。 • 2.除特别情况外,调解达成协议,人民法院应当制作调解书;调 解书经双方当事人签收后,即具有法律效力。(2018年新增
(四)强制执行
• 1.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的文书 • (1)发生法律效力的民事判决、裁定; • (2)调解书; • (3)其他应当由人民法院执行的法律文书(如仲裁裁决)。 • 2.管辖 • (1)对于发生法律效力的民事判决、裁定,以及刑事判决、裁 定中的财产部分,由第一审法院或与第一审人民法院同级的被执 行财产所在地法院执行。 • (2)法律规定由人民法院执行的其他法律文书,则由被执行人 住所地或者被执行的财产所在地法院执行。
【例题·多选题】(2016 年)根据《仲裁法》的规定,下列纠纷中,当事人不能提请仲裁 的有( )。 BD A.货物运输合同纠纷 B.收养纠纷 C.房屋买卖合同纠纷 D.继承纠纷
(二)仲裁的基本原则
1.自愿原则——双方自愿,达成仲裁协议。 没有仲裁协议,一方申请仲裁的,仲裁 委员会不予受理。 【链接】有效的仲裁协议可以排除法院的管辖权。 2.公平合理原则 在法律没有规定或者规定不完备的情况下,仲裁庭可以按照公平合 理的一般原则来解决纠纷。
民事诉讼的管辖
• 1.级别管辖(划分上、下级法院受理第一审案件的分工和权限) • 2.地域管辖 • (1)“原告就被告” • 除另有规定外,民事诉讼实行“原告就被告”原则,即由被告住所地法院管辖;被告 住所地与经常居住地不一致的,由经常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辖。 • (2)“被告就原告”
• 下列民事诉讼案件,由原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原告住所地与经常居住地不一致的, 由原告经常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辖: • ①对不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居住的人提起的有关身份关系的民事诉讼; • ②对下落不明或者宣告失踪的人提起的有关身份关系的民事诉讼; • ③对被采取强制性教育措施或者被监禁的人提起的民事诉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