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病毒的特点
总结生物病毒知识点初中

总结生物病毒知识点初中一、病毒的基本概念1. 病毒的定义:病毒是一种非细胞的微生物,在宿主细胞内寄生繁殖,能引起感染性疾病的微生物。
2. 病毒的结构:病毒结构由核酸和蛋白质组成,一般可以分为核酸外面包一层蛋白质的壳和一些病毒还有包膜。
核酸可以是DNA或者RNA,包蛋白质的外壳称为衣壳蛋白质,它们能够使病毒与宿主细胞结合,使得病毒能够感染宿主细胞。
3. 病毒的生物学特点:病毒不属于细胞,没有自主进行代谢的能力,是一种需要寄生在细胞内才能繁殖的微生物。
病毒的生物学特点有选择性感染、寄生、躲避免疫、遗传变异、形态多样等。
4. 病毒的分类:病毒是微生物中最简单的一类,它们的分类主要是根据它们的核酸类型、宿主范围、形态特点等进行划分。
目前已知的病毒可分为DNA病毒和RNA病毒两大类。
二、病毒的感染和传播1. 病毒感染的方式:病毒感染的方式主要有接触传播、飞沫传播、血液传播、性传播、母婴传播等。
不同类型的病毒选择的传播方式不同,因此对不同类型的病毒需要采取不同的预防措施。
2. 病毒感染的过程:病毒感染的过程主要包括入侵细胞、利用宿主细胞合成自己的核酸和蛋白质、组装出新的病毒颗粒、释放病毒等阶段。
不同类型的病毒感染过程略有不同,但总体上可以概括为这些步骤。
3. 病毒的传播途径:病毒的传播途径非常多样,既可以通过空气飞沫传播,也可以通过食物、水源传播,甚至可以通过昆虫等生物传播。
三、常见病毒性疾病1. 流感病毒:流感病毒是一种RNA病毒,属于正病毒科的流感病毒属。
流感病毒的主要传播途径是通过空气飞沫传播,患者呼吸道分泌物中的病毒会通过呼吸道传播给他人。
2. 乙肝病毒:乙肝病毒是一种DNA病毒,主要通过血液传播。
乙肝病毒感染后,会引起肝脏炎症,严重的情况还会导致肝硬化和肝癌。
3. 艾滋病病毒:艾滋病病毒是一种RNA病毒,主要通过性传播和血液传播。
艾滋病病毒感染后,会破坏人体的免疫系统,最终导致艾滋病。
4. 乙型疱疹病毒:乙型疱疹病毒是一种DNA病毒,主要通过接触传播。
八年级生物病毒知识点归纳总结

八年级生物病毒知识点归纳总结病毒是一种微小的生物体,无法自主繁殖,必须寄生在寄主细胞内才能生存和复制。
下面是八年级生物病毒知识点的归纳和总结。
一、病毒的基本特征1. 组成结构:病毒由遗传物质(核酸)和外壳蛋白构成。
2. 遗传物质:病毒的核酸可以是DNA或RNA,但不同时具备两者。
3. 寄生性:病毒必须寄生在宿主细胞内,利用细胞的合成机制进行复制。
4. 缺乏新陈代谢:病毒无自主繁殖能力,也无呼吸、消化等生命活动。
5. 形态多样:病毒形态多种多样,有尖形、圆形、棒形等。
二、病毒的分类根据病毒的核酸种类、寄主范围和外壳形态等特征,病毒可以分为不同的分类单位:1. 病毒门:根据病毒的核酸种类,病毒可以分为DNA病毒门和RNA病毒门。
2. 病毒界:根据病毒的外壳形态和对不同宿主的感染范围,病毒可以进一步分为有外壳病毒界和无外壳病毒界。
三、病毒的传播途径1. 直接接触传播:通过接触患者分泌物、伤口分泌物等传播,如流感、乙肝等。
2. 空气飞沫传播:通过患者咳嗽、打喷嚏、说话时释放的飞沫中传播,如麻疹、风疹等。
3. 粪-口传播:通过摄入被病毒污染的水或食物,如轮状病毒、诺如病毒等。
4. 昆虫媒介传播:通过叮咬、吸血传播,如蚊虫传播的登革热、疟疾等。
四、常见病毒性疾病1. 流感:由流感病毒引起,具有较强传染性,表现为高热、乏力、咳嗽和鼻塞等症状。
2. 乙肝:由乙型肝炎病毒引起,通过血液、性接触和母婴传播,可导致慢性肝炎甚至肝硬化。
3. 麻疹:由麻疹病毒引起,通过空气飞沫传播,表现为高热、皮疹、咳嗽和结膜炎等症状。
4. 登革热:由登革病毒引起,通过蚊虫叮咬传播,表现为发热、头痛、肌肉酸痛和皮疹等。
5. 腮腺炎:由腮腺病毒引起,通过飞沫和直接接触传播,表现为腮腺肿胀、发热和咽峡炎等。
五、预防与控制措施1. 接种疫苗:根据病毒的特点和传播途径,对某些病毒可接种相应的疫苗,如乙肝疫苗、流感疫苗等。
2. 个人卫生:勤洗手、保持室内通风、注意咳嗽礼仪等能够减少病毒传播的基本卫生措施。
生物科普病毒知识点总结

生物科普病毒知识点总结病毒的结构特点病毒是一种非细胞生物,它的结构比细菌更简单。
典型的病毒由外壳蛋白包裹的核心遗传物质组成,核心遗传物质可以是DNA或RNA。
外壳蛋白决定了病毒对宿主细胞的特异性,能与宿主细胞的受体结合。
有的病毒在外壳蛋白外还包裹着一个外膜蛋白,它使得病毒能释放出核心物质而不被细胞的免疫系统识别。
病毒的传播途径病毒可以通过多种途径传播,最常见的途径包括:空气飞沫传播(如流感病毒、麻疹病毒)、粪口传播(如轮状病毒、诺如病毒)、血液传播(如乙肝病毒、HIV病毒)、昆虫叮咬传播(如登革热病毒、黄热病病毒)等。
此外,病毒还可以通过直接接触传播(如皮肤接触)、食物和水传播(如诺如病毒、轮状病毒)等途径传播。
病毒的感染过程病毒感染的主要过程包括:吸附、穿透、解包、复制和组装。
吸附是指病毒的外壳蛋白与宿主细胞的受体结合,这是感染的第一步。
穿透是指病毒经由吸附后,通过一些机制进入细胞内部。
解包是指外壳蛋白解除后,核心遗传物质被释放到宿主细胞内,从而利用宿主细胞的机制复制自己。
复制是指病毒在宿主细胞内复制自己的遗传物质,然后将新的病毒颗粒组装起来。
这些新的病毒颗粒可以继续感染其他细胞,从而形成新的病毒颗粒。
病毒的免疫机制宿主细胞对病毒感染有多种免疫机制,主要包括:先天免疫和适应性免疫。
先天免疫是宿主细胞内固有的一些免疫机制,如炎症反应、干扰素反应等。
适应性免疫是宿主细胞由于之前的病毒感染或疫苗接种而产生的免疫应答。
适应性免疫包括: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细胞免疫主要是通过T淋巴细胞杀伤感染的细胞,体液免疫主要是通过抗体阻止病毒对宿主细胞的感染。
常见的病毒和相关疾病病毒感染可以引起多种疾病,它可以影响人体的不同系统,如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等。
常见的病毒包括:流感病毒、肝炎病毒、HIV病毒、乙型病毒、带状疱疹病毒、水痘病毒、麻疹病毒等。
这些病毒所引起的疾病也各有不同,如流感会引起发热、咳嗽、流涕等症状,肝炎会引起黄疸、乏力、食欲不振等症状。
病毒的所有知识点总结

病毒的所有知识点总结病毒是一种微生物,通常由蛋白质的壳和遗传物质组成,只有在宿主体内才能生存和复制。
它们可以感染动植物、细菌甚至其他病毒。
病毒的研究已经发展了几个世纪,了解病毒的结构、特性和传播方式对于预防和治疗疾病至关重要。
1. 病毒结构病毒通常由蛋白质的壳和遗传物质组成。
蛋白质的壳通常具有特定的形状,这种形状决定了病毒是否能感染特定类型的细胞。
遗传物质可以是 DNA 或 RNA,并且可以是单链或双链的。
病毒还可能有一些辅助结构,如包膜、酶或其他蛋白质,它们对感染和复制过程起着重要作用。
2. 病毒分类病毒根据其遗传物质、壳的形状、生命周期和感染范围进行分类。
例如,病毒可以是 DNA 病毒或 RNA 病毒;宿主范围可以分为人类病毒、动物病毒和植物病毒等;生命周期可以分为裸病毒和包膜病毒。
对于研究和治疗疾病来说,了解病毒的分类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们可能会影响疾病的传播途径和潜在的治疗方法。
3. 病毒感染过程病毒感染宿主细胞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通常情况下,病毒需要通过与宿主细胞表面的特定受体结合,才能进入宿主细胞内部。
一旦进入细胞,病毒会释放其遗传物质,并利用细胞的机制进行复制。
病毒复制可能包括合成蛋白质、复制遗传物质和组装新的病毒颗粒。
这个过程通常会导致细胞死亡,从而引发疾病的症状。
4. 病毒与免疫系统人类免疫系统对抗病毒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一旦人体感染了病毒,免疫系统会启动一系列的应答,包括炎症反应和免疫细胞的活化。
其中,抗体和T细胞的作用尤为重要。
抗体可以识别并中和病毒,而T细胞可以杀死已经感染的宿主细胞。
然而,一些病毒可以逃避免疫系统的攻击,导致感染变得更加复杂和持久。
5. 病毒传播方式病毒可以通过多种方式传播,包括直接接触、飞沫传播、空气传播、血液传播、性接触和母婴传播。
不同类型的病毒可能有不同的传播途径,因此了解传播方式对于预防和控制疾病至关重要。
此外,病毒也可能通过媒介传播,如蚊子、跳蚤或啮齿动物等。
病毒归纳总结

病毒归纳总结前言病毒是一种以寄生生存方式高度依赖于宿主细胞的微生物。
它们可以感染各种生物,并且有能力在宿主细胞内复制自己。
病毒的研究对于人类健康和生命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一些常见的病毒进行归纳总结,包括其特征、传播途径以及防治措施等信息。
流感病毒特征流感病毒是一种RNA病毒,属于正黏液病毒科。
它具有高度变异性,有多个亚型,其中最常见的亚型是甲型、乙型和丙型。
流感病毒主要感染呼吸道上皮细胞,并导致流感症状,如发热、咳嗽、嗜睡等。
传播途径流感病毒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当感染者咳嗽、打喷嚏时,病毒会释放到空气中,并被他人吸入。
此外,接触已被病毒污染的物体或表面,然后再接触口、眼或鼻部黏膜也可能导致传播。
防治措施•流感疫苗接种:每年根据病毒亚型的变化,针对性地开发和推广流感疫苗,可有效预防流感感染。
•勤洗手:用肥皂和温水洗手,特别是在接触到可能被病毒污染的物体后,可以减少病毒传播的风险。
•做好个人防护:如佩戴口罩、避免接触已经感染的人群等,有助于减少病毒传播和感染。
新冠病毒特征新冠病毒是一种属于冠状病毒家族的RNA病毒。
它与SARS冠状病毒和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属于同一科。
新冠病毒感染后可引起呼吸系统疾病,严重时可能导致肺炎、多器官衰竭甚至死亡。
传播途径新冠病毒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当患者咳嗽、打喷嚏等时,病毒从呼吸道排出并通过空气飞沫传播给他人。
此外,接触已被病毒污染的物体或表面,再通过手部接触口、眼或鼻部黏膜也可能导致传播。
防治措施•接种疫苗:新冠病毒疫苗的研发和推广可以有效预防病毒感染,减少疫情的蔓延。
•保持社交距离:与他人保持一定距离,减少接触感染的风险。
•戴口罩:佩戴口罩可以阻止病毒飞沫的传播,保护自己和他人。
•频繁洗手:用肥皂和水洗手,或使用含有酒精成分的洗手液,可以有效去除病毒。
HIV病毒特征HIV病毒是一种属于逆转录病毒科的RNA病毒。
它感染人体的免疫细胞,如辅助T淋巴细胞,对免疫系统造成损害,导致艾滋病。
初中生物病毒特点总结教案

初中生物病毒特点总结教案
一、结构简单:病毒由DNA或RNA遗传物质和蛋白质组成,没有细胞结构,仅有一个蛋白质壳。
二、生活方式特殊:病毒不能自主进行新陈代谢,只能在细胞内寄生并复制,是一种寄生生物。
三、形态多样:病毒形态多样,有的呈球形、棒状、多边形等,大小不一。
四、具有高度的传染性:病毒在适宜的条件下能快速复制和散播,导致传染病的流行。
五、能够通过寄主细胞的受体与其结合进入细胞内:病毒通过与宿主细胞表面受体结合,进入细胞内,利用细胞机制进行复制。
六、有选择性地感染宿主:不同种类的病毒对不同的宿主有不同的选择性,只能感染特定的生物。
七、可以发生变异:病毒有可能在复制过程中发生变异,导致新的病毒株产生,使它们对免疫系统产生逃逸机制。
八、对人类有害:病毒是造成人类疾病的重要原因,如流感病毒、艾滋病病毒等。
教学步骤:
一、导入:通过展示一些常见的病毒图片或视频,引出病毒的概念,让学生对病毒有初步了解。
二、讲解:简要介绍病毒的结构、生活方式、形态多样性等特点,通过图文结合的方式使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
三、实验:进行病毒的观察实验,让学生通过显微镜观察不同形态的病毒,并了解它们的特点。
四、讨论:让学生围绕病毒的传染性、变异性等特点展开讨论,引导学生思考病毒对人类的影响。
五、总结:让学生总结病毒的特点,并结合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进行讨论,加深对病毒的认识。
六、作业:布置作业,让学生查阅相关资料,了解不同种类的病毒并写出自己的看法。
七、评价: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指导学生加强对病毒的学习,提高对生物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常见传染病的特征总结

常见传染病的特征总结传染病是指能够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接触传播给其他人的疾病。
它们可以通过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等微生物传播。
常见的传染病包括流感、肺结核、痢疾、麻疹和水痘等。
本文将总结一些常见传染病的特征。
1. 流感流感是一种由流感病毒引起的呼吸道疾病。
其特征包括突然发生的高热、头痛、咳嗽、鼻塞和喉咙痛。
此外,流感还会引起全身症状,如乏力和肌肉疼痛。
流感具有季节性流行的特点,尤其在冬季更加普遍。
2. 肺结核肺结核是一种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传染病。
其特征主要包括慢性咳嗽、咳痰、胸痛和低热。
肺结核患者的痰中常常含有结核分枝杆菌,通过空气飞沫传播给他人。
此外,肺结核也可能侵犯其他器官,导致不同的症状。
3. 痢疾痢疾是由志贺氏菌等肠道致病菌引起的传染病。
其特征主要表现为腹泻,伴有黏液和血液。
痢疾还会引起腹痛、发热和肠鸣音增强等症状。
痢疾一般通过水源或食物传播,尤其在不洁卫生条件下的集体生活环境中更为常见。
4. 麻疹麻疹是一种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
其特征包括高热、咳嗽、鼻塞和结膜炎。
此外,患者面部会出现红色斑丘疹,随后向全身扩散。
麻疹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尤其是在空气中悬浮时间较长的情况下更易传播。
5. 水痘水痘是一种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
其特征主要表现为皮疹,全身起初会出现红色斑点,随后形成水疱。
水痘还会伴有发热、头痛和咳嗽等症状。
水痘通过直接接触或飞沫传播,尤其在人群密集的地方易感染。
总结起来,常见传染病具有以下特征:突然起病、传播途径多样、存在季节性流行、具有特定的症状和体征。
了解传染病的特征对于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传播至关重要。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咳嗽和打喷嚏时使用纸巾或肘部遮挡。
同时,接种疫苗也是预防传染病的有效手段。
当有疑似传染病症状时,应尽早就医,遵循医生的诊疗建议,以减少传染病的传播风险。
希望通过本文的总结,读者们能够加深对常见传染病特征的了解,并积极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病毒学总结

病毒学总结绪论一、病毒的定义病毒是一种无分裂、无生长、无蛋白质合成的成套“机器”,但依靠寄主合成必需组分以组装成颗粒状的亚显微的胞内绝对寄主生物。
病毒实际上就是有一个保护型的外壳包裹的一段RNA 或DNA,利用进化的力量,这些简单的生物体可以在所感染的细胞内以寄生形式复制,同时,也能在细胞外保持极强的生命力。
二、病毒的特点1.无细胞结构,仅含一种类型的核酸--DNA或RNA作为遗传信息的载体,至今尚未发现二者兼有的病毒。
在RNA病毒,全部遗传信息都在RNA上编码,为十分独特的生物学现象。
2.大部分病毒没有酶或酶系统极不完全,不含催化能量代谢的酶,不含有功能性核糖体或其他细胞器,不能进行独立的代谢功能。
3.严格的活细胞内寄生,不能生长也不进行二均分裂,不能在无生命的培养基中增殖,必须依赖宿主细胞进行自身的核酸复制,形成子代。
4.个体极小,能通过细菌滤器,在电子显微镜下才可看见。
5.在寄主细胞内的病毒对各种化学药剂和抗菌素不敏感。
三、病毒性质的两重性(一)病毒生命形式的两重性1.病毒存在的两重性:细胞内形式和细胞外形式2.病毒的结晶性与非结晶性:3.病毒的颗粒形似与基因形式(二)病毒结构和功能的两重性1.标准病毒(standard virus)与缺陷病毒(defective virus particle) 或缺陷干扰颗粒(defective interfering particle)2.假病毒(pseudovirus)与真病毒3.杂种病毒与纯种病毒(三)病毒病理学的两重性1.病毒的致病性与非致病性2.病毒感染的急性与慢性四、病毒存在必须解决的3个问题1.如何在感染一个细胞后进行自身增值;2.如何从一个个体向另一个个体传播;3.如何逃避宿主的防御性攻击。
五、病毒学研究的主要目的:1、有效预防和控制病毒性疾病的发生和流行;2、通过对病毒的研究,更多地了解生命本质的一些基本问题;3、利用病毒为人类造福六、病毒学发展的动力一、病毒是一类重要的传染病病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篇一:病毒总结1.计算机病毒的组成a) 引导模块b) 感染模块c) 破坏模块d) 触发模块2. 计算机病毒的特征a) 驻留内存b) 病毒变种c) epo技术d) 抗分析技术e) 隐蔽性病毒技术f) 多态性病毒技术g) 插入型病毒技术h) 自动生产技术i) 网络病毒技术3. 各个操作系统下病毒的分类及原理(1)攻击dos系统的病毒。
这类病毒出现最早、最多,变种也最多,目前我国出现的计算机病毒基本上都是这类病毒,此类病毒占病毒总数的99%。
a) 文件型病毒b) 引导性病毒既感染主引导区或引导区,又感染感染文件的病毒被称为混合型病毒。
如:“幽灵”病毒(onehalf),natas病毒等。
dos引导型病毒分为单纯引导型病毒、文件/引导混合型病毒,该类病毒一般会感染主引导记录和dos引导记录,将病毒体直接写入对应的扇区内,在bios执行完毕,将硬盘引导记录调入内存,并开始引导时,病毒就已经进入内存。
一般情况下该类病毒修改int13的中断服务程序,以达到获取控制权的目的。
在发生磁盘io时,int13被调用,病毒就开始传染和发作。
严重时此类病毒会将引导记录和分区表同时篡改,造成整个计算机内磁盘数据的丢失,危害极大。
如果主引导区感染了病毒,用格式化程序(format)是不能清除该病毒的,可以用fdisk/mbr清除该病毒。
但如果是被monkey或onehalf这类的病毒感染,采用fdisk/mbr会丢失数据或使c盘无法找到。
引导区感染了病毒,用格式化程序(format)可清除病毒。
(2)攻击windows系统的病毒。
由于windows的图形用户界面(gui)和多任务操作系统深受用户的欢迎,windows正逐渐取代dos,从而成为病毒攻击的主要对象。
目前发现的首例破坏计算机硬件的cih病毒就是一个windows 95/98病毒。
(3)攻击unix系统的病毒。
当前,unix系统应用非常广泛,并且许多大型的操作系统均采用unix作为其主要的操作系统,所以unix病毒的出现,对人类的信息处理也是一个严重的威胁。
a) shell 脚本病毒使用shell脚本语言b) 蠕虫病毒利用已知的攻击程序去获得目标机的管理员权限。
需要利用exploit这个媒介来进行自身复制,但是exploit 只针对特定版本有效,所以蠕虫病毒的跨平台能力很差,时效性也很差。
c) 欺骗库函数可以通过改变库函数,例如修改环境变量等方式,来捉弄被攻击者。
通过更改环境变量把标准的库函数替换成你自己的程序。
d) 内核级的传播可以传播内核映像,但是该种病毒技术尚处于理论阶段。
e) 与平台兼容的病毒使用跨平台的语言书写病毒,实现平台兼容(4)移动终端恶意代码按照攻击对象分类: a) 短信息攻击:主要是以“病毒短信”的方式发起攻击b) 直接攻击手机:直接攻击相邻手机,例如cabir病毒c) 攻击网关:控制wap或短信平台,并通过网关向手机发送垃圾信息,干扰手机用户,甚至导致网络运行瘫痪。
d) 攻击漏洞:攻击字符格式漏洞、智能手机操作系统漏洞、应用程序运行环境漏洞和应用程序漏洞e) 木马型恶意代码:利用用户的疏忽,以合法身份侵入移动终端,并伺机窃取资料的病毒。
例如skulls病毒。
4. 蠕虫的传播过程实例:冲击波、震荡波、红色代码、尼姆达传播模块分为扫描、攻击和复制三个步骤。
扫描:主要负责探测远程主机的漏洞,这模拟了攻防的scan过程。
当蠕虫向某个主机发送探测漏洞的信息并收到成功的应答后,就得到了一个潜在的传播对象。
攻击病毒:按特定漏洞的攻击方法对潜在的传播对象进行自动攻击,以取得该主机的合适权限,为后续步骤做准备。
复制:在特定权限下,复制功能实现蠕虫隐刀程序的远程建立工作,即把引导程序复制到攻击对象上。
5. 宏的种类(几个具体的宏的名字和触发条件)宏就是一些命令组织在一起,作为一个单独单元完成一个特定任务。
6. 计算机病毒的检测方法及原理原理:计算机病毒在感染健康程序后,会引起各种变化。
每种计算机病毒所引起的症状都具有一定的特点。
计算机病毒的检测原理就是更具这些特征,来判断病毒的种类,进而确定清楚办法。
常用的检测方法分为手工检测和自动检测,具体检测方法如下:1) 比较法a) 注册表比较法b) 文件比较法c) 中断比较法d) 内存比较法2) 校验和法优点:方法简单、能发现未知计算机病毒、备查文件的席位变化也能发现;缺点:必须预先记录正常态的校验和、误报警率较高、不能识别计算机病毒名称、程序执行速度变慢。
3) 特征码扫描法计算机病毒扫描软件称为scanner两部分组成:a) 计算机病毒特征码库:含有经过特别选定的各种计算机病毒的特征码。
b) 利用该特征码库进行扫描的扫描程序。
优点:a) 当特征串选择合适时,检测软件使用起来方便,对计算机病毒了解不多的人也能用它来发现计算机病毒。
b) 可识别计算机病毒的名称c) 如果特征码选择恰当,误报警率低d) 不用专门软件,用编辑软件业能检测特定计算机病毒e) 依据检测结果,可做清楚处理缺点:a) 不容易选出合适的特征码,有时会发出假警报b) 新计算机病毒的特征码未加入代码库之前,老版本的程序无法识别出新计算机病毒c) 当被扫描的文件很长时,扫描时间较长d) 怀有恶意的计算机病毒制造者得到特征码库后,能够根据其内容改变计算机病毒e) 测试不彻底,可能产生误报警f) 搜集已知计算机病毒的特征代码,费用开销大g) 很难识别变异类计算机病毒4) 行为检测法计算机病毒的行为特征:a) 写注册表b) 自动联网请求c) 病毒程序与宿主程序的切换d) 修改dos系统数据区的内存总量f) 使用特殊中断5) 感染实验法利用了计算机病毒的最重要的基本特性:感染特性。
如果系统中有异常行为,最新版的检测工具也查不出计算机病毒时,就可以做计算机病毒感染实验,运行可疑系统中的程序后,再运行一些确切知道不带毒的正常程序,然后观察这些正常程序的长度和检验和,如果发现有的程序增长,或者检验和变化,就可断言系统中有计算机病毒。
6) 分析法a) 确认被观察的磁盘引导区和程序中是否含有计算机病毒b) 确认计算机病毒的类型和种类,判定其是否是一种新计算机病毒 c) 分析计算机病毒体的大致结构,提取特征码以供扫描程序使用 d) 详细分析计算机病毒代码,为制定相应的防护措施指定方案篇二:病毒学总结1、病毒学是以病毒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病毒学与分子生物学之间的相互渗透与融合而形成的一门新兴学科。
2、了解病毒的一般形态和结构特征基础上,研究病毒基因组的结构与功能,探寻病毒基因组复制、基因表达及其调控机制,从而揭示病毒感染、致病的分子本质,为病毒基因工程疫苗和抗病毒药物的研制以及病毒病的诊断、预防和治疗提供理论基础及其依据的科学。
3、天花(smallpox)是由天花病毒引起的一种烈性传染病,也是到目前为止,在世界范围被人类消灭的第一个传染病4、1979年10月26日,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在内罗毕宣布,天花已经在世界范围内绝迹。
5、第一个病毒的发现:1886年,在荷兰工作的德国人麦尔(mayer)把患有花叶病的烟草植株的叶片加水研碎,取其汁液注射到健康烟草的叶脉中,能引起花叶病,证明这种病是可以传染的。
通过对叶子和土壤的分析,麦尔指出烟草花叶病是由细菌引起的。
6、噬菌体(1995-1997)典型的蝌蚪形噬菌体由头部和尾部两部分组成头部呈球形,二十面体立体对称,大小约为80-100nm尾部是一管状结构,由蛋白质组成,呈螺旋形对称7、病毒命名及分类病毒种的命名由几个有实际意义的词组成,但不应该只是由宿主名加“virus”构成。
已知的细菌病毒种名就是由数字和字母组成的;植物病毒种的命名,一般是由宿主名加症状名和“virus”构成。
例如:“t4噬菌体属”(t4-like viruses)8病毒分类原理及其依据原理:强调其分类和命名的稳定性、实用性、认可性和灵活性。
稳定性是指病毒名称及其隶属关系一旦确定下来,就应该尽可能的保留。
实用性是指病毒分类体制应该对病毒学研究领域是有用的。
认可性是指病毒分类阶元和名称应该为病毒学研究者乐意接受和使用,所以,认可性也是实用性的必然结果。
灵活性是指病毒分类阶元可以依据某些新发现而进行重新修订和再确定。
依据:主要以病毒粒子特性、抗原性质和病毒生物学特性等作为依据。
病毒粒子特性:①病毒形态:如大小、形状、包膜和包膜突起的有无,衣壳结构及其对称性②病毒生理生化和物理性质:如分子量,沉降系数,浮力密度,病毒粒子在不同ph、温度、mg2+、mn2+、变性剂、辐射中的稳定性③病毒基因组:如基因组大小、核酸类型、单双链、线状或环状,正负链,g+c所占的比例、核苷酸序列等④病毒蛋白:如结构蛋白和非结构蛋白的数量,大小以及功能和活性,氨基酸序列等;⑤病毒脂类含量和特性;⑥碳水化合物含量和特性;⑦病毒基因组组成和复制。
10病毒抗原性质:包括病毒血清学性质与其抗原的关系。
病毒生物学特性:包括病毒天然的病毒在自然状态下的传播病毒的地理分布,致病机病毒引起的病理和组织病理学特点。
11生物学分类——dna病毒类型分类特点dna病毒双链dna、有包膜双链dna、无包膜单链dna、无包膜12生物学分类——逆转录病毒类型分类特点逆转录病毒双链dna、不分节、有包膜单链rna、不分节、有包膜13临床分类1、非嗜器官性病毒2、嗜器官性病毒:嗜神经病毒嗜肝病毒嗜皮肤黏膜病毒嗜眼病毒嗜唾液腺病毒呼吸道病毒消化道病毒性传播病毒14宿主范围与媒介体的关系理,组织嗜亲性病毒科名痘病毒科疱疹病毒科腺病毒科乳多空病毒科细小病毒科病毒科名嗜肝dna病毒科逆转录病毒科;;;15病毒学的研究方法a.活的宿主体系b.组织培养技术c.细胞培养技术d.病毒的检测技术e.病毒的检测技术16.病毒学主要的研究内容第2讲病毒的组成及其基因组1.病毒是一类个体微小,结构简单,只含单一核酸(dna/rna),必须在活细胞内寄生并以复制方式增殖的非细胞型微生物。
2.微生物的大小比较a、大肠杆菌噬菌体( 65 ×95nm )b、腺病毒(70nm )c、脊髓灰质炎病毒(30nm )d、乙脑病毒( 40nm )e、蛋白分子(10nm )f、流感病毒( 100nm )g、烟草花叶病毒3.病毒的形状:球形,杆状,丝状,方砖状4.病毒的结构及化学组成病毒是一类既具有化学大分子属性,又具有生物体基本特征;既具有细胞外的感染性颗粒形式,又具有细胞内的繁殖性基因形式的独特生物类群。
毒粒virion(病毒颗粒virus particle):病毒的细胞外颗粒形式,也是病毒的感染性形式。
一团能自主复制的遗传物质+蛋白质外壳+包膜保护遗传物质免遭环境破坏,并作为将遗传物质从一个宿主细胞传递给另一个宿主细胞的载体病毒的结构5.一、毒粒的形态结构1、病毒的大小和形状个体小,必需在电镜下观察;不同病毒的毒粒大小差别很大;毒粒的形状大致可分球形颗粒(或拟球形颗粒)、杆状颗粒和复杂形状颗粒(如蝌蚪状,卵形)等少数几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