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回顾中国建筑史

合集下载

中国建筑史发展历程

中国建筑史发展历程

中国建筑史发展历程中国建筑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000年的商朝时期。

在这个漫长的历史过程中,中国建筑经历了多次变革和发展,形成了独特的建筑风格和技术。

古代中国建筑的发展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现代社会。

在原始社会,中国人民居住在洞穴和茅草屋中,这些简陋的建筑主要是为了遮风挡雨。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开始使用石头和木材建造房屋。

商朝时期,出现了以黄河流域为中心的都城,城墙、宫殿和祭祀建筑等开始兴起。

随着奴隶社会的到来,中国建筑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春秋战国时期,城市开始兴起,城市规划和城墙建设变得更加重要。

同时,寺庙和陵墓的建设也逐渐兴起,这些建筑体现了封建统治者的权力和信仰。

封建社会是中国建筑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

这个时期,中国建筑以宫殿和园林为代表,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精髓。

明清时期,紫禁城和圆明园等宫殿建筑广为人知。

同时,中国的园林艺术也达到了巅峰,苏州的拙政园和北京的颐和园等都成为了世界文化遗产。

随着现代社会的到来,中国建筑经历了一系列的改革和创新。

20世纪初,西方的建筑风格开始影响中国,现代派建筑逐渐兴起。

同时,中国也开始注重保护和修复古代建筑,例如故宫、长城和丽江古城等。

近年来,中国建筑正迎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加快,大量现代化建筑涌现出来。

高楼大厦、体育场馆、交通枢纽等现代建筑成为城市的新地标。

同时,中国也开始注重绿色建筑和可持续发展,推动建筑行业向更加环保和节能的方向发展。

总体来说,中国建筑史经历了漫长而丰富多样的发展过程。

从原始社会到现代社会,中国建筑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和人民的智慧。

无论是古代的宫殿和园林,还是现代的高楼大厦,都展示了中国建筑的独特魅力。

中国建筑的发展历程不仅是一座城市的发展史,更是一部中华民族的历史传承。

中国建筑史

中国建筑史

中国建筑史中国建筑史是指中国历史上各个时期的建筑发展演化过程及其风格特点的记录和研究。

自古以来,中国的建筑文化一直以其独特风格和思想内涵影响着世界。

本文将从史前时期开始,按照时间顺序,概述中国建筑史的主要内容和特点。

一、史前时期建筑在中国建筑史的早期,史前时期的建筑并没有留下太多的实物证据,但可以通过文化遗产的发现,对当时的建筑展开探究。

史前时期的建筑主要以干栏式建筑和竹木结构的土屋为主,例如新石器时代的村落和黄河流域的长城等,这些建筑有着简单的形式和功能,大多是为了应对一些基本生产和生活需要而存在的建筑。

二、古代建筑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政治制度的变革,中国古代建筑的形式和功能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中国古代建筑非常注重尺度、比例和结构的完美统一,同时融合了许多哲学和文化的内涵。

主要特点如下:1. 木质结构建筑古代中国的木质结构建筑多用柱、梁、框架、斗拱、飞檐等构造形式,并采用斜面瓦屋面和挂漏斗构成独有的建筑形式。

2. 园林建筑园林建筑是古代中国建筑文化的一大特色,代表有苏州园林、杭州西湖等。

这些园林除了具有美丽的景观和精湛的园林技艺外,还能表现出主人的精神和思想内涵,并且是娱乐、健身、修身的绝佳场所。

3. 宫殿建筑古代中国宫殿建筑以明、清两代为代表,主要体现了帝王的权力和地位。

以紫禁城为例,呈现了汉族传统文化及工艺的高度造诣。

三、民族地区建筑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多文化的国家,每个民族和地区都有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形式。

这些民族地区的建筑,闪耀着各自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特色。

1. 藏族建筑藏族建筑主要以石木结构为主,有独特的巴达哇式绘画和纹饰技艺,如大昭寺、布达拉宫等。

2. 彝族建筑彝族建筑以竹木结构为主,较为注重布置和装饰,并且数量非常多,例如贵州荔波高黎贡山彝族寨,秀山三河彝族村等。

3. 蒙古族建筑蒙古族建筑多以牙形顶和圆顶顶部呈现,以牛羊毛毡、青稞草和皮革等为主要材料,有草原感和自然气息,如雄县故城寨、内蒙古呼和浩特的古城瓦窑堡等。

中国建筑史笔记总结

中国建筑史笔记总结

中国建筑史笔记总结中国建筑史⼆.中国建筑史发展史中国⽂化的延续性:主体⽂化没有被外来⽂化打断。

四⼤⽂明古国,印度,两河流域,埃及,中国没有发⽣本质的变化地理的阻隔帕⽶尔⾼原,塔⾥⽊盆地长城营四周围⼟建造住所,封闭性的很好诠释,四合院,宫城匠:古代没有表⽰建筑师职业的词,只有匠,既要建城市,⼜要建住房,既要修⽔利,⼜要装饰建筑。

说明中国古代对建筑的不重视Architect archi=master tect是技术⼈员,⽽匠只有后半部分,没有master的意思空间观念:中⼼:⽅位:从星像来的,以北⽃星为中⼼,周围的星宿分为四组,分别⽤四个神兽来代表,青龙朱雀⽩虎⽞武,然后把天象投射到地⾯,分别代表东西南北中,随后都出现的五⾏,⼜与⽅位相对应,⾦⽊⽔⽕⼟,把天⽂地理⼈事全部整合成⼀个完整的体系,所以有了看天象知⼈事的说法,理论⽀撑,在天象中,北⽃星是指向北极星,所以以北为尊也找到⼀个根据。

另外⽇照理论体系,所以中国建筑⼀般以南北为中轴线,西周凤雏村遗址就能看出严格按南北中轴线布局。

⽽且在中国的理论体系中,没有上和下的尊卑观念,因此中国建筑没有往⾼发展,其实在汉就有楼阁,但以后这个趋势就慢慢抹杀掉了等级秩序:以儒家思想为理论依据,⼈分三六九等,不可逾越,为了加强皇权的统治。

所以建筑有严格的等级秩序,⽆论⽅位规模,还是颜⾊造型。

⽊构架形式:穿⽃式:⽤穿枋把柱⼦串联起来,形成⼀榀榀房架;檩条直接搁置在柱头上;在沿檩条⽅向,再⽤⽃枋把柱⼦串联起来。

从⽽形成了⼀个整体框架。

抬梁式:柱上搁置梁头,梁头上搁置檀条,梁上再⽤矮柱⽀起较短的梁,如此层叠⽽上,梁的总数可达3-5根。

当柱上采⽤⽃拱时,则梁头搁置于⽃拱上。

穿⽃式⽊构架⽤料⼩,整体性强,但柱⼦排列密,只有当室内空间尺度不⼤时(如居室、杂屋)才能使⽤;⽽抬梁式⽊构架可采⽤跨度较⼤的梁,以减少柱⼦的数量,取得室内较⼤的空间,所以适⽤于宫殿、庙宇等建筑。

井⼲式:将圆⽊或半圆⽊两端开凹槽,组合成矩形⽊框,层层相叠作为墙壁---实际是⽊承重结构墙。

中国建筑史--原始社会建筑

中国建筑史--原始社会建筑

中国建筑史--原始社会建筑原始社会建筑(六七千年前——公元前21世纪)1.新石器时期的建筑遗存1.1六七千年前,我国进入氏族社会,具有代表性的房屋遗址主要有两种:1.1.1干阑式建筑★:长江流域多水地区由巢居发展而来的——下层用柱子架空,上层作居住用。

1.1.2木骨泥墙★:黄河流域由穴居发展而来的(广阔而丰厚的黄土层,壁立而不易倒塌)a.竖穴上覆盖草顶——穴居(竖穴——半穴居——地面建筑)b.黄土沟壑上开挖横穴而成——窑洞式住宅(山西,甘肃,宁夏)c.先在地面上挖出下沉式天井院,再在院壁上横向挖出窑洞的“地坑式”窑洞遗址山西襄汾陶寺村1.2仰韶文化(黄河中上游,渭水)——原始社会晚期(母系氏族社会)。

1.2.1生活方式:以农业为主的定居生活1.2.2村落选址:选择河流两岸的台地原因:地势高亢;水土肥美;有利于耕牧与交通;适宜于定居生活。

1.2.3早期建筑遗址a.河南渑池仰韶村新石器时代中期的原始村落遗址b.陕西临潼姜寨村落遗址——反映了氏族公社的活动情况——以大房子为核心,其他小房子围绕中间空地与大房子作环形布置。

c.陕西西安半坡村古建筑遗址——半穴居建筑遗址分为三个区域:南:居住区。

北:墓葬区(壕沟隔开)。

东:制陶窑场。

早期:半穴居下部挖土形成,上部空间构筑而成。

中期:居住面上升到地面,围护结构:木骨泥墙——在木骨架上扎结枝条后再涂泥。

晚期:分室建筑——大空间分隔组织d.郑州大河村F1-4遗址(地面建筑)——木骨泥墙典型遗址木骨泥墙出现的重要性在于,它是建筑由地下到地上的关键。

直立的墙体,倾斜的屋盖,奠定了后世建筑的基本形象。

e.甘肃秦安大地湾大房子(仰韶晚期)——复合平面,最早白灰抹面(室内,墙上)1.3河姆渡文化(公元前5000——公元前3300)(木构干阑(巢居))(繁荣的母系氏族)——浙江余姚1.3.1浙江余姚河姆渡村建筑遗址——我国最早采用榫卯技术构筑木结构的房屋实例(最早的木构遗址,最典型的干阑式建筑)1.3.2据推测这些榫卯是用石器加工的,说明当时长江下游一带木结构建筑的技术水平高于黄河流城。

中国建筑史的发展历程

中国建筑史的发展历程

中国建筑史的发展历程
中国建筑史是中国文化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见证了中国建筑文化的发展历程。

以下是中国建筑史发展的主要历程:
古代时期:古代时期的建筑主要以木质、土质为材料,如殷商时期的夏商时期的城墙、商代王陵、周代宫殿等。

秦汉时期:封建帝王时期的建筑表现出富丽堂皇、宏伟壮观的特点。

此时期的著名建筑有兵马俑、陵墓和宫殿等。

隋唐时期:隋唐时期是中国建筑发展的高峰期,这个时期的建筑主要以木质、砖、石等材料为主。

最具代表性的建筑当属唐代的大雁塔和敦煌莫高窟等。

宋元时期:宋元时期的建筑呈现出更加细致、精美的特点,同时意蕴更加丰富。

此时期的著名建筑有汉口了解寺、庐山白鹿洞书院等。

明清时期:明清时期的建筑延续了宋元时期的传统,重点体现出木结构建筑和砖石结构建筑。

此时期的代表性建筑有紫禁城、天坛、颐和园等。

现代建筑:20世纪初,中国开始接受西方建筑形式,同时也开始注重本土文化的保护和借鉴。

这一时期的代表性建筑有北京大学校园、上海市政府大楼以及全国第一家现代化百货公司“新华百货”。

《中外建筑史》课程笔记

《中外建筑史》课程笔记

《中外建筑史》课程笔记第一章:中国建筑史——中国古代建筑的特征1.1 建筑的多样性与主流中国古代建筑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由于地域辽阔、民族众多、文化交融,形成了丰富多样的建筑风格。

从北方的雄伟宫殿到南方的精巧园林,从西北的土楼窑洞到西南的吊脚楼,每一种建筑都反映了当地的自然条件、文化传统和审美观念。

然而,在这多样的风格中,木构架建筑因其普遍性和适应性,成为了中国古代建筑的主流形式。

1.2 木构架的特色木构架建筑是中国古代建筑的一大特色。

它以木材为主要建筑材料,通过榫卯结构将柱、梁、枋等构件连接起来,形成稳定的框架结构。

这种结构方式使得建筑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能够在地震中有效地吸收和分散能量,减少损害。

同时,木构架建筑施工速度快,便于维修和扩建,也易于搬迁和重组。

1.3 单体建筑的构成单体建筑是中国古代建筑的基本单位,其构成包括屋顶、墙体、柱子、地面和门窗等部分。

屋顶是中国古代建筑最具特色的元素之一,其形式多样,如悬山、硬山、庑殿、歇山等,不同的屋顶形式反映了不同的社会等级和建筑功能。

墙体主要起围护和分隔空间的作用,柱子则是支撑屋顶和梁架的主要构件,而地面和门窗则分别起到承载和通风采光的作用。

1.4 建筑群的组合中国古代建筑往往以建筑群的形式出现,如宫殿、寺庙、府邸等。

建筑群的组合具有一定的规律和模式,如中轴线布局、对称式布局等。

中轴线布局是中国古代建筑群最常见的布局方式,它以一条中轴线为基准,将主要建筑和次要建筑依次排列在轴线两侧,形成严谨的空间序列。

这种布局方式体现了中国古代社会的等级制度和秩序观念。

1.5 建筑类型中国古代建筑类型丰富多样,每种建筑类型都有其独特的功能和形式。

宫殿主要用于皇帝居住和处理政务,其规模宏大、装饰华丽,体现了皇权的至高无上。

寺庙用于供奉神佛和举行宗教活动,其建筑形式庄重而神秘,给人以崇敬之感。

府邸则是官员和贵族的住宅,其布局严谨、装饰精美,展现了主人的身份和地位。

此外,还有园林、陵墓、桥梁等建筑类型,每种类型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要求。

中国建筑史发展历程

中国建筑史发展历程

中国建筑史发展历程中国建筑史可以追溯到5000多年前的原始社会,进入殷商时期后,建筑技术得到了较大的发展。

此后,随着历史的发展,中国的建筑风格和技术也不断变化和完善。

下面,我将介绍中国建筑史的发展历程。

中国建筑史的第一个重要时期是古代时期,这个时期从公元前21世纪开始,到公元7世纪结束。

古代时期主要包括了两个朝代:先秦时期和秦汉时期。

在先秦时期,中国的建筑多以木质结构为主,主要采用榫卯结构进行连接。

在建筑风格上,古代时期的建筑受到了儒家思想的影响,追求简洁、方正和稳重的风格。

第二个重要时期是唐宋时期,这个时期持续了整整五百多年,是中国建筑发展的黄金时期。

在唐宋时期,中国的建筑技术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尤其是在宫殿和寺庙建筑方面。

建筑结构更加精细和复杂,多采用榫卯结构和瓦当等技术。

在建筑风格上,唐宋时期的建筑注重造型的美感和图案的丰富性,同时也兼顾到了建筑的实用性。

明清时期是中国建筑史的第三个重要时期,从明朝开始,一直持续到清朝灭亡。

这个时期的建筑风格主要受到了儒家思想和宗教信仰的影响。

在明清时期,中国的建筑结构得到了进一步的改进,建筑材料也开始逐渐从木质转向砖石。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明清时期的园林建筑,这种建筑更注重自然景致的营造和室内外空间的设计,形成了中国独特的园林艺术。

20世纪以后,中国的建筑风格逐渐受到了西方建筑的影响,并进行了现代化改造。

随着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和经济的飞速发展,大量的现代建筑涌现出来。

中国的城市变得更加繁忙和现代化,建筑风格也趋向于多样化和国际化。

总的来说,中国建筑史的发展经历了不同的阶段和风格的转变。

从古代的木结构建筑,到唐宋时期的宫殿和寺庙建筑,再到明清时期的园林建筑,以及现代的高楼大厦,中国的建筑史不仅展示了建筑技术的进步,也彰显了中国文化的丰富和多样性。

中国建筑的独特性和博大精深的历史背景使其在世界范围内具有很高的影响力和价值。

第一章 古代建筑发展概况 中国建筑史

第一章 古代建筑发展概况 中国建筑史

神庙的房屋,是在基址上开挖成平坦的室内 地面后再用木骨泥墙的构筑方法建造壁体和 屋盖。
神庙的室内已用彩画和线脚来装饰墙面,彩 画是在压平后经过烧烤的泥面上用红和白色 描绘的几何图案,线脚的做法是在泥面上做 成凸出的扁平线或半圆线。
这一批原始社会公共建筑遗址发现,表明原 始社会建筑水平有了新的了解,开始创造出 一种超常的建筑形式,从而出现了沿轴展开 的多重空间组合和建筑装饰艺术,这是建筑 发展史上的一次飞跃。
东周春秋时期,建筑上的重要发展是瓦的普 遍使用和作为诸侯宫室用的高台建筑的出现 。秦雍城遗址出土了砖和质地坚硬、表面花 纹的空心砖,说明早在春秋时期中国已经开 始了用砖的历史。随着诸侯日益追求宫室的 华丽,建筑装饰和色彩也更为发展。
封建社会前期建筑 (公元前475年—公元前589年)
东周战国时期,手工业商业发展,城市繁 荣,规模日益扩大,出现了一个城市建设 高潮。
隋代大兴城和洛阳城是我国古代宏伟、严整 的方格网道路系统城市规划的范例。其中大 兴城是我国古代规模最大的城市。赵州桥是 世界上最早出现的敞肩拱桥。山东历城神通 寺四门塔是最早石单层塔。
唐代建筑技术和艺术也有巨大发展和提高,主要 有下列特点:
第一、规模宏大,规划严整。 长安城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宏大繁荣的城市。长安
黄河流域中游原始社会晚期的文化先后是: 仰韶文化; 龙山文化。
仰韶文化时期,氏族已过着以农业为主 的定居生活,当时的原始村落多选择河流两 岸的台地作为基址,这种村落已有初步的区 划布局。
到了仰韶文化末期,出现了柱子排列整
齐,木构架和外墙分工明确,建筑面积达150
平方米的实例,表明木架建筑技术水平达到
中国建筑史
第一章 古代建筑发展概况
本章要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1-25
北京首都体育馆
任务1 回顾中国建筑史
(4)20世纪70年代建筑
20 世纪 70年代,一些较早开放的地区,吸收 外来文化与传统文化相结合,建成了一批为外事 服务的建筑与体育建筑,如北京的友谊饭店、上 海体育馆(如图1-26)等。
图1-26
上海体育馆(上海大舞台)
任务1 回顾中国建筑史
(5)20世纪80年代建筑
图1-18
苏州拙政园
返回
任务1 回顾中国建筑史
二、中国近、现代建筑
(1)1949年前建筑 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处于帝国主义侵略的
条件下,西方建筑技术也同时传入我国,对我国建
筑技术产生了极大影响。到20世纪初,由于传统与 现代,中国与西方多种建筑形式的融合与交流,形 成了中国近代建筑和复杂而多样的建筑形式。
任务1 回顾中国建筑史
图1-1
河姆渡遗址
任务1 回顾中国建筑史
图1-2
半坡遗址
任务1 回顾中国建筑史
2.奴隶社会建筑 中国在公元前 21 世纪到公元 前476年这段时间,我国古代的 建筑体系,处于草创阶段,以 木结构为主的结构方式基本确 立。考古发现,夏代有了夯土 筑成的城墙和房屋的台基,商 代已形成了木架夯土建筑和庭 院,西周时期在建筑布局上已 形成了完整的四合院格局,如 图1-3。
图 1-3 陕西岐山凤雏村 西周建筑遗址
任务1 回顾中国建筑史
3.封建社会建筑 经历了3000多年的封建社会,中国古建筑逐 步发展形成独特的建筑体系,在城市规划、园林、 民居、建筑技术与艺术等方面均取得了辉煌的成 绩。 (1)秦汉时期 秦朝统一后,国运短暂,但建筑工程规模为 前所未有。曾用数十万人,修筑驰道、长城(如 图1-4)、都江堰(如图1-5)、阿房宫(如图16)、秦始皇陵。秦始皇扩建咸阳宫殿,集中仿 建六国宫室,使战国时各国建筑艺术和技术得以 交流,为形成统一的中国建筑风格开创先河。
图1-22
人民大会堂
任务1 回顾中国建筑史
图1-23
民族文化宫
图1-24
钓鱼台国宾馆
任务1 回顾中国建筑史
(3)20世纪60年代建筑
三年的国难时期,以及1966年开始“文化大革 命”,使建筑理论和创作基本处于停滞,但也建成 了一些有代表性的公共建筑。如上海虹桥机场候机 楼、北京首都体育馆(如图1-25)。
图 1-10 安济桥 (赵州桥)
图1-11
佛光寺
任务1 回顾中国建筑史
(4)金、辽时期
这个时期接 近于唐代风格, 为了扩大室内的 使用面积,在建 筑平面上创造性 地使用“减柱法 ”,使梁架结构 发生一些变化。 如山西华严寺( 如图 1-12 ),辽 宁奉国寺(如图 1-13)。
图1-12
华严寺
图1-13
图1-34
水立方
任务1 回顾中国建筑史
任务实施
试一试 通过各种方式了解建国十周年时“北京十大建筑”的基本 情况。 想一想 请你用语言或文字准确地描述下列成语的本义和引申义: 钩心斗角、门当户对、琼台玉宇、太岁头上动土、五脊六兽、 瞻天恋阙、背山起楼 说一说 说说秦汉时期建筑的特点和代表性建筑物。 做一做 说说祖国各时期建筑的特点和代表性建筑物。
奉国寺
任务1 回顾中国建筑史
(5)宋朝
建筑屋顶坡度稍有增高,层面开始弯曲,出现微微的 翘角,出檐较唐代为短,使用拱昂。如浙江宁波的保国 寺(如图1-14)、浙江杭州的岳飞庙。
图1-14
保国寺
任务1 回顾中国建筑史
(6)元朝
这个时期用材较前朝少,斗拱也有相应的减少, 还出现了弯材,但建筑物装饰性很强。瓦屋顶各种背 脊部出现脊筒子,鸱吻尾部逐渐向外卷曲。如山西永 乐宫(如图1-15)、湖北武当金殿(如图1-16)。
任务1 回顾中国建筑史
图1-4
万里长城
图1-5
都江堰
任务1 回顾中国建筑史
图1-6
阿房宫
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二 川溶溶,流入宫墙。五步一楼,十步 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 势,钩心斗角(如图1-7)。 ——杜牧《阿房宫赋》
任务1 回顾中国建筑史
西汉社会经济繁荣,国力强盛,在中国建筑史上出现 第一个高潮。西汉都城长安,面积 35平方公里,采用封闭 的闾里。周围陆续建有七座卫星城性质的陵邑,西南凿有 昆明池,用作城市蓄水池。长安宫殿规模巨大。从未央宫 前殿遗址和新发掘的武库、西汉明堂辟雍和王莽宗庙遗址 看,当时宫殿仍是木构和夯土技术结合的台榭建筑。 东汉迁都洛阳。在出土的大量东汉时期壁画、画像石、 画像砖和明器中有丰富的建筑形象资料。其中绘有宅院、 坞壁、重楼、厅堂、仓厩、圈、望楼等以至门、窗、柱、 槛、斗拱、瓦饰、阶基和铺首、栏板、棂格等形象,显示 出汉代建筑的基本情况。庭院式布局、建筑基本形式等都 已接近后世。汉文化的统一反映在建筑风格上也非常明显。
图1-17
故宫太和殿
任务1 回顾中国建筑史
明、清是我国园林建筑艺术的 集大成时期,此时期除建造了规模 宏大的皇家园林之外,封建统治者 为了满足家居生活的需要,还在城 市中大量建造以山水为骨干、饶有 山林之趣的宅园,作为日常聚会、 游息、宴客、居住等需要。江南私 家园林就是这一时期园林建筑艺术 的典型代表,是以开池筑山为主的 自然式风景山水园林。江南一带河 湖密布,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又有玲陇空透的太湖石等造园材 料,这些都为江南造园活动提供了 非常有利的条件,如苏州的拙政园 (如图1-18)。
任务1 回顾中国建筑史
一 1
5.3.1 组合体的类型 中国古代建筑

中国近、现代建筑
任务1 回顾中国建筑史
案例
天一阁位于宁波市中心的月湖,它的建筑形式可称是宁波传统 民俗的外化典范,富有浓郁的江南特色。天一阁建筑群主要是由“ 二阁三祠”组成,即天一阁、尊经阁、秦氏支祠、闻氏支祠、陈氏 宗祠。其主体建筑“天一阁”,又称宝书楼,是一座重檐重楼硬山 式建筑。宝书楼是一排六开间的两层木结构楼房,坐北朝南,前后 开窗,山墙作半月形,白墙黑瓦,是典型的浙东民居。由于宁波属 于海洋性季风气候,夏秋之季多东南方向来的台风,湿度很大,对 保存藏书非常不利,所以楼下六间当初并不贮书,而是主人范钦的 会客之所,如今陈设着范钦的铜像。宝书楼的西墙特别高大,其建 筑格式是硬山式中的“观音兜”,宁波人称之为“封火墙”,可以 封挡周边火灾的蔓延。书最怕火,范家不惜工本造此高墙,就是为 了拒绝“祝融君”的造访。楼上为通间,统以书橱分隔,书橱以“ 温良恭俭让”、“宫商角徵羽”等古代读书人耳熟能详的次序来编 号,体现出一种和谐的音律之美。江南建筑只是悠久中国建筑史中 的沧海一粟,现在让我们回顾祖先留下的建筑财富吧!
任务1 回顾中国建筑史
(2)魏晋南北朝 这个时期是历史上大动乱的时期,佛教得 以广泛的传播与发展。一时间,兴建佛寺,尉 然成风。这个时期还有石窟寺的出现,如山西 大同的云冈石窟(如图 1-8 )、甘肃敦煌的莫 高窟(如图 1-9 ),都是我国古代文化的宝贵 财富。
任务1 回顾中国建筑史
图1-8
云冈石窟
图1-33
鸟巢
任务1 回顾中国建筑史
“水立方”(如图 1-34 ) 是北京奥运会国家游泳中心, 是世界上最大的膜结构工程, 建筑外围采用世界上最先进的 环保节能 ETFE (乙烯 - 四氟乙 烯共聚物)膜材料。国家体育 馆工程承包公司透露,这种材 料的寿命为20多年,但实际会 比这个长,人可以踩在上面行 走,感觉特别棒。目前世界上 只有三家企业能够完成这建筑
卢炳浩
项目1 步入建筑
一 1
5.3.1 回顾中国建筑史 组合体的类型

了解外国建筑史

接触建筑业
项目1 步入建筑
导言 从建筑的起源发展到现在,经历了千万年 的变迁,“建筑是石头的史书”,“建筑是凝 固的音乐”。在人类漫长的发展史中,祖先留 下了辉煌灿烂的建筑,今天,随着社会生产力 和经济的不断发展,建筑业的前景也是一片光 明。本项目通过建筑物实例,了解古今中外的 建筑发展史,感受、传播和弘扬建筑文化。培 养学生热爱专业、热爱建筑职业的思想情感, 激发学习的兴趣。
任务1 回顾中国建筑史
图1-29
金茂大厦
图1-30
101大厦
任务1 回顾中国建筑史
图1-31
国际展览中心
图1-32
杭州黄龙饭店
任务1 回顾中国建筑史
“鸟巢”(如图 1-33 )是 2008年北京奥运会主体育场。 由2001年普利茨克奖获得者赫 尔佐格、德梅隆与中国建筑师 李兴刚等合作完成的巨型体育 场设计,形态如同孕育生命的 “巢”,它更像一个摇篮,寄 托着人类对未来的希望。设计 者们对这个国家体育场没有做 任何多余的处理,只是坦率地 把结构暴露在外,因而自然形 成了建筑的外观。
这个时期,建筑创作的发展涉及面之广,类型之 多,规模之大,在历史上是空前的。高层建筑中以其 功能多样,空间组合丰富,造型独特成为每一个大城 市的标志性建筑,如北京国际饭店(如图1-27 )、广 州白天鹅宾馆(如图1-28)。
图1-27
北京国际饭店
图1-28
广州白天鹅宾馆
任务1 回顾中国建筑史
(6)20世纪90年代至今
项目1 步入建筑
学习目标
了解中外古今的建筑发展史,感受、传播和弘扬建 筑文化。
了解建筑业的发展趋势,促进职业意识的形成。
培养热爱建筑专业、热爱建筑职业的思想情感,激 发学习的兴趣。
任务1 回顾中国建筑史
任务要求
1.了解中国各时期建筑的特点和标志性建筑物。 2.能认识自己家乡各时期的代表性建筑物。
20 世纪 90 年代以后,上海 88 层的金茂大厦(如 图1-29)、台湾101大厦(如图1-30)竞相攀高。在 各城市涌现多种主义的代表作品,如北京国际展览 中心(如图 1-31),简洁的平面组合,给人们现代 建筑的时代感和雕塑感。杭州黄龙饭店(如图 1-32 ),以分散的体量,围绕庭院,组合客房单元,内 外空间渗透,层次丰富,具有江南民韵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