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氏特色掌诊精编版
董氏奇穴—木穴(脾气躁、手掌皲裂、手汗、鼻塞、眼发干眼流泪流鼻涕)

董氏奇穴—木穴(脾气躁、手掌皲裂、手汗、鼻塞、眼发干眼流泪流鼻涕)部位:在掌面食指之内侧。
计有二穴点。
主治: 肝火旺、脾气躁。
取穴:当掌面食指之内侧,距中央线二分之直线上,上穴距第二节横纹三分三,下穴距第二节横纹六分六,共二穴。
手术:针深二分至三分。
[诠解发挥]穴名阐释:本穴取名木穴,功能及主治皆与肝或风有关,肝及风皆属于木,且本穴处于后天八卦巽卦之处,巽卦五行属木。
定位及取穴: 本穴位于阴掌食指第一节D线,计有二穴,取穴采用三分点法,维杰经验一般只取下穴即可。
现代解剖: 血管:指掌侧固有动、静脉形成之血管网。
神经:正中神经之分支指掌侧固有神经。
肌肉:屈指浅肌及屈指深肌肌腱、蚓状肌骨间肌。
维杰新用:手掌皲裂特效、手汗、鼻塞,眼发干眼流泪流鼻涕、止汗、出汗、感冒、手皮发硬、手皮肤病、鹅掌风。
解说及发挥:董师书中仅列“肝火旺、脾气躁",显系根据作用于肝而来,此穴在食指上,食指为大肠经所经,透过大肠与肝经通,穴在食指第一节约当荥穴水平,故能清肝火、治脾气躁。
此穴之主治与手掌八卦巽部亦有关。
大间、小间、外间、浮间、中间皆系巽卦之影响所及,但基本上仍然应以脏腑别通肝经为主。
本穴具有清利头目,开窍疏肝的作用,位在食指上,为大肠经区域,又透过“肝与大肠通”之关系治疗多种疾病。
1.本穴为掌面常用穴道之一,对于眼睛发干、眼易流泪等有效,一系与大肠与肝“脏腑别通”,肝开窍于眼睛有关。
二系太极对应之本穴对应于五官,大肠经循行至鼻,所以也治鼻窍病。
2.本穴治手汗等有效,感冒亦有疗效。
大肠经属金,与肺表里,且本穴为荥穴水平,荥穴善治外感病,止汗机制与肺经荥穴鱼际穴类同。
3.本穴治疗手皮发硬、手掌皲裂、手皮肤病尤具特效。
本穴属大肠经,与肺表里,肺主皮肤,大肠阳明多气多血,治皮肤亦佳。
余以此穴治愈数十例“富贵手"(易干裂),平均三四次即愈。
4.本穴治疗鼻病甚效。
治鼻涕多,不论清涕浓涕皆有效,一则大肠经循鼻而过,一则大肠与肝脏腑别通,肝经走鼻之内部(颃颡),故本穴治疗鼻病甚佳,能通鼻塞,止鼻涕。
手掌部董氏奇穴详解1

手掌部董氏奇穴详解1手掌部董氏奇穴详解文章作者:郎凤岗手掌部董氏奇穴详解资料载:《董氏奇穴自成一派,虽有部分穴位与“十四经穴”的位置相同或近似,然用法与疗效完全不同,故董师确有独特之创见,现概以董氏命名。
“董氏针灸正经奇穴学”计设740穴,分布于手、臂、足、腿、耳及头面等处,区分为十个部位,其效果较“十四经穴”尤有过之而无不及。
为使针灸医术发扬光大,董氏针法若与“十四经穴”相辅为用,当更能发挥针灸疗效》。
说明一:手部穴位是看得见、摸得着,具有易见、易懂、易自疗,且疗效显着的特点,故是董氏奇穴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单用董氏奇穴的手穴或与14经的手穴结合应用(详见风雨同舟的手背部与手掌部穴位按摩法)既可用于日常保健又可有效的防治多种疾病。
手部穴位可针刺、可按摩、可用三棱针点刺出血、参照手部穴位图、在穴位近处找到痛点即可下针或按摩,穴位不准也绝无副作用,建议中老年人及慢性病患者试用。
说明二:以下是按照手掌部董氏奇穴示意图,根据相关录象资料、经风雨同舟精心整理后、按照穴位顺序、说明每个穴位的位置及所治疗的疾病,供朋友们试用参考。
不准确的地方将随时修正。
说明三:挠侧是大指一侧,尺侧是小指一侧,大拇指宽为一寸。
施术方法:⑴手掌部针刺一般可1—3分,腕部5分-1寸,留针15分钟以上(一般是左病右取)。
⑵可用三棱针扎出血。
⑶可用五根木牙签捆绑在一起,剪平尖端,每穴点刺2-3分钟以上。
⑷可配合呼吸点压穴位:按住穴位用口呼气时向下按压穴位、再用鼻吸气时手抬起但不离开穴位、每穴按压30次以上(也可鼻吸鼻呼)。
手指部位:1.五虎穴:拇指一节中线之挠侧5分线上,5个穴点。
治疗全身骨肿、肺炎、支气管炎、颈淋巴结核、扁桃腺炎、脚掌内侧部份肿痛、肝肿大、肝硬化。
以三棱针刺出黄水效佳。
治疗全身骨肿,或药物性骨肿,可配灵骨穴、大白穴、复原穴效果佳。
主治全身骨痛,足踝扭伤。
2.三黄穴:拇指一节中线尺侧3分线上,3个穴点。
主治肝炎、肝硬化、肝癌、子宫炎、卵巢炎、胁痛。
10大立竿见影的董氏奇穴绝招

10大立竿见影的董氏奇穴绝招2018-10-27 21:53:531、重子穴治久年背痛,立竿见影,十四经穴无出其右者定位:手掌虎口下一寸,在大拇指掌骨与食指掌骨之间,与手背大白穴相通。
解剖:有桡骨神经、桡骨动脉、肺分支神经。
取穴:掌心向上,当大拇指掌骨与食指掌骨之间,虎口下一寸处是穴。
可与大白穴相通。
归经:入肺经。
穴性:疏风解表,清泄肺气。
主治:肺炎、肺癌、肺气肿、感冒、咳嗽、气喘、心悸、退烧、喉炎、背痛、胸痛、膝盖痛。
针刺法:直刺一—二寸。
治小儿疾患以三棱针刺出血特效。
针感:酸胀疼痛感。
说明:重子与重仙两穴近传统十四经肺经,亦入肺经,因此同鱼际一样可治与肺有关的疾病。
2、肾关穴治尿频定位:肾关穴在天皇穴下一寸五分。
主治:胃酸過多、倒食症、眼球歪斜、散光、貧血、癲癇病、神經病、眉酸骨痛、鼻骨痛、頭暈。
針法與應用:五分至一寸。
補腎深二寸。
治胃酸過多、倒食症為天皇穴之配針。
3、木穴治鹅掌风木二穴定位:手掌面食指第一节正中央内侧三分处。
即中间穴内侧三分处。
解剖:固有掌侧指神经、肝神经。
、取穴:掌心向上,当食指第一节正中央(即中间穴)内侧三分处是穴。
归经:入肝经。
穴性:疏肝理气,活血去风。
主治:脾气暴躁、干活旺盛、肩膀紧痛、右胁下痛、项强痛、胆固醇过高、胃胀痛。
针刺法:五分针,直刺二—四分。
针感:局部酸胀疼痛感。
应用:双手取穴效果更佳。
说明:(一)在董公著作中,木穴主治范围不广,而胡师扩大其范围,而赖著在其书中将木穴又称为感冒穴,赖说木穴对流泪、发汗、止汗、感冒效果不错,其谓木穴能止感冒流涕于片刻,而笔者认为如要治疗感冒流涕单取木穴,不如再配三叉三穴、灵骨、大白,再加足感冒穴,则效果当更佳。
(二)木穴在人体脏器全息律投影上为肝区,所以称木穴,因此取本穴对治右胁下痛,有特效。
木一穴定位:手掌面食指第一节正中央内侧三分下二分半。
解剖:固有掌侧指神经、肝神经。
取穴:掌心向上,当木二穴下二分半处是穴。
归经:入肝、胃、肺三经。
《学董氏奇穴笔记》4+董氏掌诊

《学董氏奇穴笔记》4+董氏掌诊原文地址:《学董氏奇穴笔记》4+董氏掌诊作者:独钓湘江雪31、《指三重一穴、三重二穴》解剖位置:尺神經、肝副神經、腎副神經。
主治:臉面神經麻痺、乳癱、乳瘤、乳頭腫大、肌肉萎縮、驅風。
特效主治:乳癌、乳瘤。
特效配穴:指三重穴配肩峰穴治乳癌、乳瘤(特效)。
指三重一穴取穴:手背,無名指第二節正中央外側三分的下二分半處。
斜刺一~二分。
指三重二穴取穴:手背無名指第二節正中央外側三分。
斜刺一~二分。
指三重三穴取穴:手背無名指第二節正中央外側三分的上二分半處。
斜刺一~二分。
32、《少白穴》少白穴取穴:手背小指第一節與第二節關節橫紋中央偏內側三分處是穴。
斜刺二~三分解剖位置:掌指固有神經皮下枝,腎之神經。
主治:腰脊椎骨刺、坐骨神經痛、腰痛、痔瘡。
33、《珠圓一穴、珠圓二穴》珠圓一穴、珠圓二穴解剖位置:掌指側固有神經皮下枝,肺及腎之神經、眼神經。
主治:青光眼、白內障、角膜炎、結膜炎、弱視。
珠圓一穴取穴:手背拇指第一節與第二節間橫紋兩側。
在拇指背第一、二節橫紋內側五分。
刺針法直刺二~五分。
珠圓二穴取穴:手背拇指第一節與第二節間橫紋兩側。
在拇指背第一、二節橫紋外側五分。
刺針法直刺二~五分。
34、《定喘一穴、定喘二穴》定喘一穴、定喘二穴解剖位置:掌側指固有神經皮下溨Α⑵⒅窠洝⒎畏种窠洝主治:支氣管喘息、脾喘、右心衰竭。
特效主治:喘息、特效配穴:定喘穴配木炎穴治喘息(效佳)。
定喘一穴取穴:掌面無名指第二節正中央偏外側的下二分半的是穴。
刺針法直刺一~二分。
定喘二穴取穴:掌面無名指第二節正中央偏外側是穴。
直刺一~二分定喘三穴取穴:掌面無名指第二節正中央偏外側的上二分半是穴。
直刺一~二分。
35、《三眼穴之一、二、三穴》三眼穴之一、二、三穴解剖位置:正中神經、掌指側固有神經。
主治:消化不良、胰臟炎、脾臟炎、下痢、胃病嘔吐、失眠症、發燒、功同足三里,本穴具有預防疾病、保健及強壯的作用。
治療失眠配鎮靜穴。
董氏特色掌诊

董氏特色掌诊
董氏掌診圖為李國政教授之師胡文智醫師所傳,此圖在台灣已傳三十餘年,為董氏秘傳之獨有掌診,現將之公開。
李教授以此圖為本,將其多年研究及所收集之文獻整理,編寫董氏掌診,以供臨床診治之參考。
董祖師診病首先先看掌診,再看面診,故掌診為董氏針灸診治的第一步。
一、董氏掌診顏色的診斷
診視浮起之靜脈血管,或診視部位上的斑點。
二、董氏掌診形態的診斷
1 發病時間:
浮-疾病初期、病轉輕、新病。
沉-久病、病較重、慢性病。
2 疾病位置:
氣色淺-病在皮膚淺處,主表。
氣色青-病在中。
氣色烏黑-病在裡。
3 病勢:(依斑點分布情形)
疏-病較輕。
密-病較重。
4 病情:
肉凸起-實證、病較嚴重。
肉凹陷-虛證、臟腑功能失調。
顏色淡-正氣虛。
顏色濃-邪氣盛。
三、董氏掌診之手指與臟腑系統關係
四、董氏掌診之手掌紋與生理系統關係
(摘自李國政《董氏針灸真傳掌診法》)。
【董针-针灸配方】穴位查询,穴位大全,人手一份~全集珍藏版

【董针-针灸配方】穴位查询,穴位大全,人手一份~全集珍藏版董氏奇穴一一手指部位(穴位查询)大间穴小间穴中间穴浮间穴侧间穴外间穴木穴脾肿穴心常穴还巢穴木炎穴三眼穴复原穴太阳穴五虎穴止涎穴制污穴妇科穴指驷马穴指五金木火穴心膝穴肺心穴二角明穴胆穴指三重穴指肾穴火膝穴开脾穴偏肩穴指三黄穴踝灵穴失枕穴太阳穴水源穴分水穴定喘穴火龙穴火星上穴水海穴火星下穴人阳穴地阳穴天阳穴董氏奇穴二二手掌部位土水穴重子穴重仙穴手解穴灵骨穴大白穴上白穴中白穴下白穴腕顺穴水清穴三河穴骨关穴三齿穴木关穴土水穴三叉穴上高穴下高穴手解穴董氏奇穴三三下臂部位其门穴其角穴其正穴火串穴火陵穴火山穴火腑海穴手五金穴肠门穴肝门穴心门穴肝灵穴腰灵穴人士穴地士穴天士穴曲陵穴心灵穴董氏奇穴四四上臂部位分金穴合金穴内金穴后椎穴首英穴富顶穴后枝穴肩峰穴肩中穴建中穴上曲穴下曲穴背面穴人宗穴地宗穴天宗穴云白穴李白穴神肩穴支通穴落通穴三神穴水愈穴董氏奇穴五五脚趾部位花骨一穴花骨二穴花骨三穴花骨四穴上瘤穴火包穴妇灵一穴妇灵二穴海豹穴木妇穴五花穴三圣穴董氏奇穴--六六脚掌部位火硬穴火主穴门金穴木斗穴木留穴六完穴水曲穴火连穴火菊穴火散穴水相穴水仙穴水晶穴董氏奇穴七七小腿部位正筋穴正宗穴正士穴搏球穴一重穴二重穴三重穴四花上穴四花中穴四花副穴四花下穴腑肠穴四花里穴四花外穴上唇穴下唇穴侧三里穴侧下三里穴足千金穴足五金穴七虎穴外三关穴天皇穴人皇穴地皇穴天皇副穴光明穴双龙穴四肢穴董氏奇穴八八大腿部位通关穴通山穴通天穴内通关穴内通山穴内通天穴姐妹一穴姐妹二穴姐妹三穴感冒一穴感冒二穴通肾穴通胃穴通背穴明黄穴天黄穴其黄穴木枝穴木全穴失音穴驷马下穴驷马中穴驷马上穴下泉穴中泉穴上泉穴解穴金前下穴金前上穴下九里穴上九里穴中九里穴董氏奇穴九九耳朵部位火耳穴土耳穴水耳穴金耳穴木耳穴耳背穴耳圆穴耳三穴董氏奇穴十十头面部位镇静穴上里穴四腑二穴四腑一穴马金水穴马快水穴腑快穴六快穴七快穴水通穴水金穴木枝穴玉火穴正本穴鼻翼穴正会穴前会穴后会穴州圆穴州昆穴州崙穴州火穴州金穴州水穴总枢穴董氏奇穴胸部部位喉蛾九穴十二猴穴金五穴胃毛七穴腑巢二十三穴董氏奇穴背部部位分枝上穴分枝下穴十八星穴五嶺穴双凤穴九猴穴三金穴精枝穴金林穴顶柱穴后心穴感冒三穴水中穴水腑穴双河穴三江穴冲霄穴穴位是老祖宗给我们的人体天然药,也是很多中医的长寿、治病法宝,用对用好不说百病不侵,至少延年益寿。
董氏针灸全集验证34979

董氏针灸全集验证气色与望诊我们的形体身骨乃先天之根本,气色为后天之枝叶;而望诊应先究后天之气色,所谓气就是整个泛于上面者谓之气,显于皮外者谓之色;又云:皮内者谓之气,现于皮者谓之色,皆发于五脏,古人又云:“气为先天之动机,根据五脏六腑而发,色者为后天之华表,根据五行四时而应,气隐于皮肤之内为事实之先表、色浮于皮肤之外,为事实之应验,亦合阴阳节令气候也!二者如雪上之霜、水上之冰,大体相似而实异也.”古人又说:“气来各明,满面壮实,隐隐如珠玉,然气来生色,气自相应。
”气色因何而发气色系因七情六欲而发,换言之:气色系因喜怒哀乐所发,或因酒色所发,或因己身之五脏病变所发,即所谓:“有诸内必形于诸外”.凡人有喜怒哀乐等情绪上变化或因酒色等肉体上刺激,或健康上发生变化所冲击,无不影响人之五脏六腑骨髓及生理机能和心理状态,因而引发西方人所谓之“血红素”之变化,在中国医学上则谓之发出五脏五行四季之气色。
掌诊与气色鉴别气者-—元气也,元气足,气乃和润;元气不足,气乃暗滞,因气秉五脏关骨节所发,如游龙、如飞鸿,近看似无、远看似有,此乃气之正宗。
又云:气有二——有内气、有外气,浑行一身,周流于五脏六腑、百骸毛发之间,七情出而发于皮肤之内,始者为气、定者为色、外气者声也。
古人又云:“有肉无气者,犹如蠹木,内已空虚,虽外有皮肤,暴风速雨不能久禁,乃空魁梧者,无肉而有气者,犹如松柏久枯;皮肤尚润根蒂深远,忽一日华秀,而复魁梧矣”!无论其人高矮胖瘦、掌面大小,比较下,有气之人,必然满面壮实,手掌莹静,皮肉内外皆润,此为气之旺者。
无气之人,必然掌面浮散暗滞或皮肉内发出不洁之油光,此为气之衰者,推论之,气乃掌面上焕发之光彩,能耐久看,不偶发偶散,历久不衰,具体而有征也。
再则,气之发较不受四季时令之限制。
色——有轻重,朝见于掌面,暮收归脏腑,欲知其形状,大如毛发,小蛋之吐丝,长者不过一寸,短者似一粒粟米,又如尘末。
古人云:“在皮上者谓之色,在皮内者谓之气,或明朗、或清爽、或浮或沉、或聚或散、或昏或乱、或盛或衰、或如涂抹、或如尘垢、或浓而光润、或者惨而枯燥,圆大如豆、细小如微尘、急者如曳发、慢者如惊蚕头动,或定视而不见、或远见如云暗,非明眼妙视,岂能尽之。
董氏奇穴72绝针

董氏72绝针是董氏不传之秘.以下只是简单的描述.以后再发详细的.还有32解针.及董氏掌诊.1.外三关一穴:在外踝尖与膝盖外侧高骨之直线上。
外三关二穴与外踝尖联机之中点。
主治:扁桃腺炎、瘤、癌、喉炎、喉癌〔特效〕、肺癌〔有奇效〕。
腮腺炎、肩臂痛、各种瘤、红鼻子〔特效〕。
青春痘、粉刺〔效佳〕。
瘰?〔特效〕。
以三棱针点刺出血效果卓著。
2.外三关二穴在外踝尖与膝盖外侧高骨联线之中点。
3.外三关三穴为外三关二穴与膝盖外侧联机之中央点4. 双龙一穴:在外膝眼下一寸五分,胫骨外侧骨陷中。
解剖位置:外侧腓腹皮神经、肺支神经。
主治:乳癌、乳瘤、乳腺炎、乳头炎。
5.双龙二穴一穴下6分主治:乳癌、乳瘤、乳腺炎、乳头炎6.双灵一穴:掌面中指第一节与第二节之间,横纹中央〔四缝穴〕内侧二分半处。
解剖位置:固有掌指侧神经皮下浅枝、心脏神经、肺分支神经、肾分支神经。
主治:肺癌、骨癌、心脏内膜炎、肾炎水肿、肝癌、肝硬化、血癌、白疲风、口腔炎、喉癌、百日咳、小儿瘠积、小儿消化不良、心脏扩大、狭心症、心律不整、胃腺炎、及重症急救。
以三棱针浅刺、从针孔挤出少雀埙梜z明液特效。
刺出黑血亦佳。
7.双灵二穴穴位:掌面中指第一节与第二节横纹正中央偏外侧二分半处。
主治:肺癌、骨癌、心脏内膜炎、肾炎水肿、肝癌、肝硬化、血癌、白疲风、口腔炎、喉癌、百日咳、小儿瘠积、小儿消化不良、心脏扩大、狭心症、心律不整、胃腺炎、及重症急救。
以三棱针浅刺、从针孔挤出少雀埙梜z明液特效。
刺出黑血亦佳。
8木灵穴穴位:掌面无名指第一节与第二节间之横纹中央点偏外侧二分半处。
解剖位置:固有掌侧指神经皮下枝、肝之神经。
主治:肝硬化、肝炎、肝癌、两?痛、胆囊炎、胆道蚵虫症。
痿症、半身不遂。
以三棱针刺出黄白色液体、或刺出黑血均效。
9.妇科五穴之一穴:手背大拇第一节外侧,从掌指横纹起,每上二分一穴、合计五穴。
解剖位置:固有掌侧指神经皮下浅枝、子宫神经、六俯神经。
主治:子宫癌、于癌瘤、子宫炎、卵巢炎、不妊症、月经不调、经痛、月经过多或过少、阴痛肿痛、赤白带下、阴吹、产后风症〔月内风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董氏特色掌诊
公司标准化编码 [QQX96QT-XQQB89Q8-NQQJ6Q8-MQM9N]
董氏特色掌诊
董氏掌诊图为李国政教授之师胡文智医师所传,此图在台湾已传三十余年,为董氏秘传之独有掌诊,现将之公开。
李教授以此图为本,将其多年研究及所收集之文献整理,编写董氏掌诊,以供临床诊治之参考。
董祖师诊病首先先看掌诊,再看面诊,故掌诊为董氏针灸诊治的第一步。
一、董氏掌诊颜色的诊断
诊视浮起之静脉血管,或诊视部位上的斑点。
二、董氏掌诊形态的诊断
1 发病时间:
浮-疾病初期、病转轻、新病。
沉-久病、病较重、慢性病。
2 疾病位置:
气色浅-病在皮肤浅处,主表。
气色青-病在中。
气色乌黑-病在里。
3 病势:(依斑点分布情形)
疏-病较轻。
密-病较重。
4 病情:
肉凸起-实证、病较严重。
肉凹陷-虚证、脏腑功能失调。
颜色淡-正气虚。
颜色浓-邪气盛。
三、董氏掌诊之手指与脏腑系统关系
四、董氏掌诊之手掌纹与生理系统关系
(摘自李国政《董氏针灸真传掌诊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