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塌渍操作方法

合集下载

中药塌渍操作流程

中药塌渍操作流程

中药塌渍操作流程
中药塌渍是一种中药炮制的方法,主要用于提取中药中的有效成分,使其更易于吸收和利用。

下面将介绍一下中药塌渍的操作流程。

首先,准备好需要的中药材料,根据配方要求将中药材料清洗干净,去除杂质和泥土。

然后将中药材料放入容器中,加入适量的水,浸泡一段时间,使中药材料充分吸水膨胀。

接着,将浸泡好的中药材料放入研磨机中进行研磨,研磨成细粉状。

研磨的时间和速度要根据中药材料的特性来调整,确保研磨均匀细腻。

然后,将研磨好的中药粉末放入蒸锅中进行蒸煮,蒸煮的时间和温度也要根据中药材料的特性来调整,确保中药材料中的有效成分得以释放。

接着,将蒸煮好的中药材料放入过滤器中进行过滤,去除杂质和固体颗粒,得到澄清的中药液。

最后,将澄清的中药液进行干燥处理,使其形成固体状的中药制剂。

干燥的时间和温度也要根据中药材料的特性来调整,确保中药制剂的质量和稳定性。

通过以上的操作流程,中药塌渍可以有效提取中药材料中的有
效成分,使其更易于吸收和利用。

中药塌渍是一种传统的中药炮制
方法,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改进,已经成为一种成熟的中药炮制技术,被广泛应用于中药制药和中药保健品的生产中。

中药塌渍法

中药塌渍法
、操作顺序
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做好解释,核对医嘱。
6.2取合理体位,暴露治疗部位,注意保暖。
6.3遵医嘱配置中药,中药温度适宜,敷于患处。
6.4操作完毕,擦干局部药业,取下弯盘、中单、橡胶单,协助患者衣着,整
6.5整理用物,做好记录。
、护理及注意事项
7.1操作前向患者做好解释,以取得合作,注意保暖,防止受凉。
醋、水浸透后敷于局部,
、评估
当前主要症状、临床表现、既往史及药物过敏史。
患者体质及治疗部位皮肤情况。
心理状况。
、目标 活血化瘀、舒筋活络止痛、温经散寒、温补督脉,调和阴阳,温通
、禁忌症 有药物过敏患者、皮肤破损者。
、告知 注意药物温度,防止烫伤。
、物品准备 治疗盘、遵医嘱配置中药、弯盘、治疗巾等。


→ 患者准备 核对姓名、诊断、解释,关闭门窗,取合适体位,暴露治疗部位,保暖 敷药 将温度适宜的药液敷于患处 观察 观察局部皮肤情况及药物的湿度息观察v 称观察 整理
根据医嘱,详细记录治疗后
7.2注意消毒隔离,避免交叉感染。
7.3治疗过程中观察局部皮肤反应,如出现苍白、红斑、水泡、痒痛或破溃等

主要临床表现、既往史、药物过敏史、体质、治疗部位皮服情况心理状况等 评估
物物遵医嘱配置中药、治疗巾等
↓→

中药塌渍法最新版本

中药塌渍法最新版本
◆ 2)通过运用温通经络,行气活血,消肿散 结,祛湿散寒,止痛消肿等法,以达到防 病保健,治病强身的目的。
4
3 禁忌症
◆ 1)各种实热证或麻醉未清醒者禁用 ◆ 2)腹部疼痛或包块性质不明者,孕妇腹部,
身体大血管处,皮肤有破损处,及局部无 知觉处忌用。
5
4 告知
◆ 1)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烫伤等情况 ◆ 2)治疗过程中可出现较淡的中药气味 ◆ 3)治疗过程中局部皮肤产生烧灼,热烫的
中药塌渍法
◆ 中药塌渍是将中草药装入布袋内,完全侵泡后蒸 煮半小时,热敷于患处或特定穴位的一种技术操 作。
2
1 评估
◆ (1)当前主要症状,临床表现及既往史 ◆ (2)患者的体质及患处皮肤有无水肿,破损的情况 ◆ (3)对疼痛,高温的耐受程度 ◆ (4)心理状况
3
2 目标
◆ 1)遵医嘱选择治疗部位,解除或缓解病症 的临床症状。
感觉,应立即停止治疗 ◆ 4)治疗过程中局部皮

康复科中药塌渍技术操作规范

康复科中药塌渍技术操作规范

康复科中药塌渍技术操作规范
【目的】
溻是将饱含药液的纱布或棉絮湿敷患处,渍是将患处浸泡在药液中。

溻渍法是通过湿敷、淋洗、浸泡对患处的物理作用,以及不同药物对患部的药效作用而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方法。

适用于扭挫伤、筋骨关节劳损等。

【用物准备】
治疗盘、治疗碗内盛药汁、纱布数块、钳子二把、橡皮布、毛巾、脸盆。

【操作方法】
1.埋管湿敷法,患部下面垫以橡皮布,用4-5层纱布盖于疮面,在2和3层中间放尼龙管一根,尼龙管前端管壁钻孔数个,尾端连接针栓,露于敷料外,定时用注射器注入药液。

2.浸泡法,用大口的小药瓶或治疗碗,或小药杯盛放浸泡的药液,然后将肢端浸泡在药液中。

3.淋洗法,将煎煮好的药液放于盆内,乘热熏蒸,然后淋洗。

或将药液装入喷壶内淋洗患处,每日3-4次。

【操作程序】
1.备齐物品,携至床旁,做好解释,取得患者配合。

2.取合理体位,暴露拔罐部位,注意保暖。

3.患部下面垫以橡皮布,用4-5层纱布浸透溶液,用钳子拧至不滴水,敷于创面。

4.每隔15-30分钟淋药液于纱布上,使其经常保持湿润,以利发挥药效。

【注意事项】
用溻法时,药液应新鲜,溻敷范围应稍大于疮面。

热溻、罨敷的温度宜在45℃-60℃之间。

淋洗、冲洗时,用过的药液不可再用。

局部浸泡一般每日 1-2次,每次15-30分钟。

全身药浴可每日1次,每次30-60分钟,冬季应保暖,夏季。

直避风凉。

中药塌渍的方法

中药塌渍的方法

中药塌渍的方法是一种有效的中药外治法,其原理是通过药物的作用,达到舒筋活络、消肿止痛的目的。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将所选取的中药材放入水中浸泡1-2小时。

将浸泡好的中药材放入锅中加水煎煮,煮至水量剩下一半时关火。

用药液蘸取药棉或纱布,拧至不滴水为度,然后敷于患处。

用保鲜膜覆盖,外加绷带固定。

每次敷药时间不宜超过4小时,每2-3小时敷一次。

塌渍后要注意保暖,避免受寒。

需要注意的是,中药塌渍虽然是一种有效的中药外治法,但是具体的操作方法需要根据不同的病症和体质来选择合适的
中药材和操作步骤。

同时,在进行中药塌渍时,一定要注意安全和卫生,避免出现不良反应和感染等情况。

中药塌渍疗法

中药塌渍疗法

中药塌渍疗法中药塌渍疗法中药塌渍是中药药膏湿敷结合TDP照射患处的⼀种外治法。

以达到祛风除湿、通络⽌痛等的⽬的。

该疗法最早见于《五⼗⼆病⽅》记载外伤疾病⽤中药煎汤外敷,治疗外伤疾病。

《黄帝内经》中有“其有邪者,渍形以为汗”。

塌渍疗法在中医传统疗法中以操作简单、安全有效、适应症⼴⽽著称。

不但可以治疗所塌部位的病变,⽽且可以通过经络起到“内属脏腑,外络肢节,沟通表⾥,贯串上下”的作⽤,有效调节全⾝机能状态,提⾼机体免疫⼒。

1、塌渍主要以活⾎化瘀药物为主,辨证施药,药物离⼦渗透⼊⽑孔,可以有效的扩张⾎管,改善局部微循环和淋巴循环。

部分药物进⼊⽑细⾎管,药物通过⾎液循环稳态扩散⾄全⾝,调节全⾝状况。

2、塌渍的药理作⽤和热效应在改善⾎液循环和淋巴循环的同时,减少了炎性渗出和有害物质的吸收,加快局部病理产物的排出,能够起到活⾎化瘀、舒筋通络、松解粘连、缓急⽌痛的作⽤,能够促进瘀⾎和⽔肿的吸收。

3、中药中所含的芳⾹化浊、⾟⾹⾛窜的药物离⼦作⽤于⽪肤、腧⽳后,在⽳位经络效应和⽳位的信息效应影响下,通过神经体液装置和经络系统,调节⾼级神经中枢、内分泌、免疫系统,从⽽达到迅速调整⼈体脏腑⽓⾎和免疫功能。

⼀、适应症腰椎间盘突出、颈椎病、⾻质增⽣、关节炎、肩周炎、腰肌劳损、滑膜炎、腰椎管狭窄、⾻刺、风湿腰腿痛、坐⾻神经痛、膝盖肿痛等筋⾻类疾病。

⼆、禁忌症有⽪肤过敏患者、⽪肤破损者。

三、操作流程1、物品准备:按处⽅磨成中药粉,同时准备纱布、凡⼠林、TDP等。

2、核对、解释、保暖、暴露塌渍部位,取适宜体位。

3、将湿润后的纱布置于患处⽪肤上,将调好的药膏均匀涂抹湿纱布上,TDP灯局部照射,每次20分钟。

4、保持温度,TDP灯照射距离5~10cm。

询问患者有⽆不适,根据患者要求调整距离。

5、注意事项防⽌烫伤及药物过敏,烫伤后给以⽣理盐⽔冲洗并外敷清热解毒药物,给药伤⼝换药,药物过敏后⽴即停药,并给以抗过敏药物对症处理。

中药塌渍法

中药塌渍法

中药塌渍法中药塌渍法是将活血化瘀舒经活络等的中药用黄酒、醋、水浸透后敷于局部,用艾绒燃烧使中药加热以达到温经散寒减轻局部疼痛等目的的一种外治方法。

1、评估1.1当前主要症状、临床表现、既往史及药物过敏史。

2.2患者体质及治疗部位皮肤情况。

3.3心理状况。

2、目标活血化瘀、舒筋活络止痛、温经散寒、温补督脉,调和阴阳,温通气血等。

3、禁忌症有药物过敏患者、皮肤破损者。

4、告知注意药物温度,防止烫伤。

5、物品准备治疗盘、遵医嘱配置中药、弯盘、治疗巾等。

6、操作顺序6.1 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做好解释,核对医嘱。

6.2取合理体位,暴露治疗部位,注意保暖。

6.3遵医嘱配置中药,中药温度适宜,敷于患处。

6.4操作完毕,擦干局部药业,取下弯盘、中单、橡胶单,协助患者衣着,整理床单元。

6.5整理用物,做好记录。

7、护理及注意事项7.1操作前向患者做好解释,以取得合作,注意保暖,防止受凉。

7.2注意消毒隔离,避免交叉感染。

7.3治疗过程中观察局部皮肤反应,如出现苍白、红斑、水泡、痒痛或破溃等症状时,立即停止治疗,报告医生,配合处理。

中药塌渍法操作流程图 ← ↓ ↓→ ↓ ← ↓←↓← ↓↓→主要临床表现、既往史、药物过敏史、体质、治疗部位皮服情况心理状况等评估 物品准备遵医嘱配置中药、治疗巾等 患者准备核对姓名、诊断、解释,关闭门窗,取合适体位,暴露治疗部位,保暖 敷药 将温度适宜的药液敷于患处 观察观察局部皮肤情况及药物的湿度息观察v 整理 记录根据医嘱,详细记录治疗后的客观情况,并签名。

中药塌渍流程

中药塌渍流程

中药塌渍流程
中药塌渍是中药炮制过程中的一种常用方法,用于去除杂质、减轻药味、改善药效等。

其具体流程包括以下步骤:
1. 材料准备:根据需要的中药材,选择新鲜或干燥的药材,并将其清洗干净。

2. 打碎:将清洗好的中药材进行打碎成适当大小的颗粒或粉末。

3. 浸泡:将打碎好的中药材加入适量的水中浸泡一段时间,一般为数小时至一整夜,以便药材充分吸水。

4. 加热:将浸泡后的中药材和泡水一同放入大锅中,加热煮沸。

煮沸后改为小火煮煎,保持药汁的温度。

5. 堆积:将煮沸后的药汁倒入容器中,并堆积在一起。

堆积后,用重物压在上面,使药汁能够渗透下去,并通过重物的压力,将其中的水分挤出来。

6. 整理:将堆积后的中药渣整理出来,去除其中的杂质和不需要的部分,保留纯净的药渣。

7. 烘干:将整理好的中药渣晾干或用低温烘干,直至完全干燥。

8. 包装:将烘干后的中药渣进行包装,储存或使用。

需要注意的是,中药塌渍的具体流程可能会因中药材的性质和使用目的而略有不同。

因此,在进行中药塌渍时,最好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适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药塌渍操作方法
中药塌渍是一种中医外治法,通常用于治疗关节疼痛、软组织损伤、皮肤病等。

以下是一般的中药塌渍操作方法:
1. 准备药物:根据医生的处方,准备所需的中药材。

2. 煎煮中药:将中药材放入砂锅或陶罐中,加入适量的水,煎煮一定时间,一般建议煎煮20-30 分钟,以提取出中药的有效成分。

3. 过滤药汁:使用纱布或滤网过滤药渣,得到纯净的中药药汁。

4. 调整温度:将药汁稍微冷却,待温度适宜后使用。

注意不要太热,以免烫伤皮肤。

5. 清洁皮肤:在进行中药塌渍前,先清洁要治疗的皮肤部位,确保皮肤干净。

6. 涂抹药汁:使用干净的纱布或毛巾浸湿药汁,拧至半干后,敷在要治疗的皮肤部位上。

可以使用保鲜膜或绷带固定,以保持药汁与皮肤的接触。

7. 保持时间:根据医生的建议,保持中药塌渍的时间。

一般建
议每次治疗20-30 分钟,但具体时间可能因病情和药物而异。

8. 结束治疗:到达治疗时间后,取下纱布或毛巾,用清水轻轻洗净皮肤,拍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