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蓝田县焦岱中学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第一单元六有教无类 1 课件共22张

合集下载

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讲义:第一单元 六、有教无类 Word版含答案

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讲义:第一单元 六、有教无类 Word版含答案

六、有教无类爱人与人之间,部落与部落之间,种族与种族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为什么会仇恨?因为利益的争夺、观念的差异、隔膜、误会,等等。

一句话,因为狭隘。

一切恨都溯源于人的局限,都证明了人的局限。

爱在哪里?就在超越了人的局限的地方。

只爱你的亲人和朋友是容易的,恨你的仇敌也是容易的,因为这都是出于一个有局限性的人的本能。

做一个父亲爱自己的孩子,做一个男人爱年轻漂亮的女人,做一个处在种种人际关系中的人爱那些善待自己的人,这有什么难呢?作为某族的一员恨敌族,作为某国的臣民恨敌国,作为某一宗教的信徒恨异教徒,作为情欲之人恨伤了你的感情、损了你的利益的人,这有什么难呢?难的是超越所有这些局限,不受狭隘的本能和习俗的支配,作为宇宙之子却有宇宙之父的胸怀,爱宇宙间的一切生灵。

冰心与贪流争激,霜情与晚节弥茂。

——《宋书·陆徽传·荐朱万嗣表》赏读:洁净的心地与不知足的贪婪争相撞激,而寒霜般洁白坚贞的情怀与可嘉的晚节相映而更加美盛。

病中必有悔悟处,病起莫教忘了。

——清·申涵煜《省心短语》赏读:人在患病的时候,一定会有许多悔过觉悟的地方,但愿病好之后不要忘了。

1.通假字于吾言无所不说.________________答案 “说”通“悦”,喜欢,高兴2.一词多义①故⎩⎪⎨⎪⎧ 由也兼人,故.退之 既克,公问其故. 温故.而知新 轩东故.尝为厨 暮去朝来颜色故. 广故.数言欲亡②举⎩⎪⎨⎪⎧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 吾力足以举.百钧 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 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南取汉中,西举.巴、蜀 ③诸⎩⎪⎨⎪⎧闻斯行诸. 举直错诸.枉 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 ④已⎩⎪⎨⎪⎧ 三已.之 学不可以已. 庭中始为篱,已.为墙 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答案 ①所以/原因,缘故/旧的知识/旧时,从前/衰老,衰退/特意,故意 ②举出/举起/行动/发动/被举用,被起用/攻取 ③兼词,之乎/兼词,之于/副词,众多,各个 ④罢免/停止/已而,然后/语气词,矣3.古今异义①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 今义:为双方介绍买卖、调解纠纷等并做见证的人。

2020-2021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1.6《 有教无类》教案19-人教版

2020-2021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1.6《 有教无类》教案19-人教版

《有教无类》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习和掌握本文的重要词汇2、引导学生掌握孔子关于教育及教与学的一些重要思想3、领会孔子教育思想对今天的启发意义教学重点:学习和掌握本文的重要词汇教学难点:掌握孔子关于教育及教与学的一些重要思想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点拨法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时事热点1.甘肃648分考生魏祥致信清华求,希望为母亲和身患残疾的他解决一间宿舍,让其能与母亲一同前往,方便他顺利完成大学学业。

清华大学回复:不让任何一位优秀学生因为经济原因而辍学。

学校已为魏祥母子准备好宿舍,在清华就读期间魏祥母子住宿费全免,妥善解决魏祥母子的后顾之忧。

信中表示,不幸的人生,各有各的悲苦,“但万幸的是,你在经历疾病和丧亲之痛后,依然选择了坚强和努力,活成了让我们都尊敬和崇拜的样子”。

2.教育部发布残疾人高考“新规”:盲文考生可延长一半考试时间;听力残疾考生可免除高考外语听力考试。

这两则材料都体现了怎样的教育观念?“平等、公平”的教育观念。

作为教育家的孔子,他有怎样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一起来学习《有教无类》。

(1)师讲第一则:“无类”指什么?明确:【评析】“无类”是指:明确:不分身份、地位均要教育;不管品行、习性,对所有的人都平等地加以教育。

孔子对教育的贡献:改变了教育对象限于统治阶层的历史传统,把受教育的范围扩大到平民。

资料补充:孔子学生的来源一、朗读课文,理解文意(1)诵读文本,读准字音,读清句读。

(2)结合注释掌握重点字词句、理解文本,有疑惑之处标识出来。

(3)本文阐述了孔子的哪些教育思想呢?二、检查文言字词预习学生展示,教师精导1. 通假字于吾言无所不说2. 词类活用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礼后乎3.特殊句式(先写出句式,再写出判断依据)回也非助我者也②起予者商也③旧令尹之政,必以告新令尹④其斯之谓也⑤何谓也4、一词多义:举、诸、已三、小组合作探究本文共十则选文,现将十则选文归类分为五部分:通过本选文我们要明确两个问题,作为学生应该怎么学习,作为老师应该怎么教育学生?(一)2、3则——第2组(二)4则——第1组(三)5、6、7、8则——第3组(四)9则——第4组(五)10则——第5组要求:1、理解并归纳各则思想内容。

人教版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1.6《有教无类》课件

人教版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1.6《有教无类》课件

孔子所说的境域,追求着成圣成贤,忘记贫困的忧恼,所以他乐;虽然家境 富贵,可是他绝不会有骄慢心,处处都能够遵礼而行,在富贵当中也不自知富 贵。换句话说,他将贫富都忘了,心中已经没有贫富的区分。这就是圣人的境 域了。
这段文字启示我们:贫困时不要自卑,富贵时不要骄傲;贫困时要有志向, 富贵时要守礼守法;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如此才能活得从容而有意义。
【课外人物志】 于漪:教文育人 德智融会
于漪,这是一个在谈到新中国语文教育思想变革时 不得不提的名字,也是无数中国教师心中的偶像。68年 的从教生涯,于漪用“站上讲台就是生命在歌唱”的精 神走出了自己的语文教学之路。“教文育人”“德智融 合”等主张在全国产生重大影响,被誉为“育人的一代 师表,教改的一面旗帜”。
【明确】选B。“结合受教育者的地位高下”错,应是结合受教育者的资质水平。
2.从上文看,孔子的“因材施教”的“材”包括哪两个方面? 【明确】 一是资质水平的不同;二是性情、能力的不同。
3.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走进学生的内心,还必须“一辈子学做教师”。“庸医杀人不用刀,教师 教学出了错,就像庸医一样,是在误人子弟。”于漪告知青年教师,最重要的 是在实践中不断攀登,这种攀登不只是教育技能,更是人生态度、情感世界。
从教生涯中,于漪总是想方设法让青年教师尽快成长。她首创教师与教师 的师徒“带教”方法,让一批批青年教师脱颖而出,并形成了全国罕见的“特 级教师”团队。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第一单元第6课《有教无类》优秀教案(1课时4页)-教学文档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第一单元第6课《有教无类》优秀教案(1课时4页)-教学文档

有教无类三维目标:1、学习和掌握本文的重要的虚、实词,特殊句式,词类活用等文言知识。

2、引导学生掌握孔子关于教育及教与学的一些重要思想3、认识教育的重要性更认识到学习于人生的重要意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学习和掌握本文的重要文言虚实词,掌握孔子“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启发诱导”等教育原则和方法的思想价值和现实意义。

教学难点:领会孔子教育思想对今天的启发意义。

教学方法:导学案帮助解决字词。

教师创设情境启发、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注重学生的主动学习,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并与实践相结合,通过自己的探索加上教师的引导,使学生的探究一步步走向深入,从中体会到探究的乐趣、知识的魅力、应用的价值,开阔学生的视野,锻炼学生的思维。

教学准备1、设计导学案2、制作课件3、布置预习,两两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

陶行知说,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而是教学生学。

老师汗颜,做了这十几年的教师,但还在学做好的教师。

所以每一节课都总是期待着能和同学们一同进步。

而今天这节课我尤其期待,因为它让我下面让孔子老人家会让我更明白我如何教,你们如何学。

让我们共同走进《有教无类》。

(设计意图:“导入设计”有意突现“教学生学”,自然引出孔子“教育思想”,以激起学生走进文本、走近孔子的欲望与兴趣。

)二、走进文本,学生质疑,合作探究。

1、教师带领学生看学习目标。

2、课堂交给学生。

学生合作探究。

以下是学生质疑合作的问题(1-11题都是课后收集。

以下是学生问问题的顺序,上课时是绝不知道的。

):①什么是“有教无类”,它的现实意义是什么?学生合作探究回答,老师板书:有教无类此是重点也是难点,学生难以回答到位,我课前也做了预设,利用课件补充了一些内容。

师总结补充,“有教无类”伟大在三个方面,一是理念的提出。

二是实践。

是平等理念的传承。

投影:“子曰:“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雍也可使南面。

2024-2025学年高中语文第一单元六有教无类教案2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2024-2025学年高中语文第一单元六有教无类教案2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4)课堂分享:鼓励学生将自己在课后拓展中的学习成果带到课堂上来,与其他同学分享和交流,共同提高对先秦诸子思想的理解和认识。
5. 课堂展示与点评(15分钟)
目标: 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同时加深全班对先秦诸子的认识和理解。
过程:
各组代表依次上台展示讨论成果,包括主题的现状、挑战及解决方案。
其他学生和教师对展示内容进行提问和点评,促进互动交流。
教师总结各组的亮点和不足,并提出进一步的建议和改进方向。
6. 课堂小结(5分钟)
目标: 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先秦诸子的重要性和意义。
2. 拓展要求:
(1)自主学习:鼓励学生利用课后时间进行自主学习,通过阅读、观看视频、查阅网络资源等方式,深入了解先秦诸子的思想。
(2)读书笔记: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先秦诸子思想的读书笔记,记录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加深对先秦诸子思想的认识。
(3)小组讨论:鼓励学生与同学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观点,互相交流和学习,提高自己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学情分析
在设计本节课的教学方案之前,我对学生的学情进行了全面的分析,以便更好地调整教学策略,以适应学生的实际情况。
1. 学生层次
我所教的高中生在知识层次上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文学素养和批判性思维能力,但程度参差不齐。有的学生对先秦诸子的思想有一定的了解,而有的学生则相对陌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使所有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升。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案例对实际生活或学习的影响,以及如何应用先秦诸子的思想解决实际问题。
4. 学生小组讨论(10分钟)
目标: 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与先秦诸子相关的主题进行深入讨论。

2020高中人教版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第1单元 6、有教无类

2020高中人教版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第1单元 6、有教无类

六、有教无类第1步读准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愠.(yùn)色 弑.(shì)齐君 一隅.(yú) 不悱.(fěi)不发 终夜不寝.(qǐn) 殆.(dài) 第2步识记通假——奥妙无穷方块字1.学而不思则罔(“罔”,通“惘”,迷惑)2.于吾言无所不说(“说”,通“悦”,喜欢)第3步一词多义——看我七十二变1.类⎩⎨⎧有教无类.(种类、类别,名词)予观雁荡诸峰……不类.他山(类似、像,动词)中绘殿阁,类.兰若(类似,动词)走卒类.士服(大多,大都,副词)2.发⎩⎪⎨⎪⎧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启发,动词)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头发,名词)顷之未发.(出行,出发,动词)发.图,图穷而匕首见(启封,打开,动词)使人发.书至赵王(送出,动词)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显露,焕发,动词) 3.故⎩⎪⎨⎪⎧由也兼人,故.退之(所以,连词)既克,公问其故.(原因,名词)温故.而知新(旧的学问,名词)轩东故.尝为厨(旧时、从前,名词)暮去朝来颜色故.(衰老,形容词)广故.数言欲亡(特意、故意,副词)4.与⎩⎨⎧始可与.言《诗》已矣(和、跟,介词)则与.一生彘肩(给予,动词)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亲附、亲近,动词)吾与.点也(赞许,动词) 第4步古今异义——词语的昨天和今天1.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 古义:资质中等的普通人,一般人。

今义:指中间介绍人。

2.至于..他邦,则曰:“犹吾大夫崔子也。

” 古义:到。

今义:表示达到某种程度,指另提起一事。

第5步词类活用——词性变异含义迥1.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名词用作动词,告诉) 2.令尹子文三仕.为令尹(名词用作动词,做官) 3.礼后.乎(名词用作动词,处在……之后) 4.求也退,故进.之(使动用法,使……推进) 5.由也兼人,故退.之(使动用法,使……退一步) 第6步文言句式——特殊句式多留意1.回也非助我者也。

(判断句) 译文:颜回不是帮助我的人啊。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六、有教无类》课件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六、有教无类》课件


析 这则选文反应了孔子什么
评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价
教育理念?
本则中孔子强调要根据学 生智力水平的高低来决定教 学内容和教学方式。
翻 译 2. 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 课 之何其闻行之?” 文 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
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 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 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 由也兼人,故退之。”

析 评
孔子是如何施行“因材施教”
价 的?
1、 孔子注意了解学生情况,承认学生间
的个别差异。
2、 孔子从学生的个别差异出发,进行有 针对性地教学。
3、 孔子主张把统一要求和培养特长结合 起来。
翻 译
课 3.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

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愤:郁结,指有疑难问题想弄明白。 启:开导,启示。 悱:想说而说不出来,不知如何表达。 隅:墙角,指一个方面。 不复:不再次去教他。

析 哪些方面促使孔子产生
评 价
“有教无类”的教育思
想?
一、孔子的仁爱思想。 “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
马。”
二、孔子对人性和教育作用的认识。 “性相近,习相远也”
翻 译 课
文 1. 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语上 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中人:资质中等的普通人,一般人 语:告知 上:高深的学问和道理

“学问之道,通了一样,旁的 地方就很容易。学问门类虽多, 然而方法很少,如何用脑,如何 用目,如何询问、搜集,养成习 惯,可以利用到任何方面。”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教学案:第一单元 六、有教无类 含答案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教学案:第一单元 六、有教无类 含答案

对应学生用书P25[基础·夯实]一、识记字音1.无愠色(yùn) 2.弑(shì) 3.不悱不发(fěi)4.一隅(yú) 5.罔(wǎnɡ) 6.殆(dài)7.如切如磋(cuō)二、通假字1.于吾言无所不说通悦,高兴2.其斯之谓与通欤,句末语气词三、古今异义1.中人以上古义:资质中等的普通人,一般人今义:为双方介绍买卖、调解纠纷等并做见证的人2.至于他邦古义:到今义:表示达到某种程度;表示另提一事3.素以为绚兮古义:把……作为今义:认为四、一词多义子曰:“可 也。

未 若 贫 而 乐, 富 而 好孔子说:“可以啊。

但不如志于道,而不因贫穷愁苦,富有却喜爱礼者也。

”礼的人啊。

”错误!子贡曰: “《诗》 云: ‘如 切 如 磋,子贡说:“《诗三百》上说:‘像匠人加工骨器玉器那样,如 琢 如 磨。

’ 其 斯 之 谓 与?”先锯开、锉平,再雕琢磨光。

’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其斯之谓与:宾语前置句,“之”为标志;其,表推测语气的副词。

斯,这。

谓,动词,说的是。

与,通“欤”,句末语气词。

错误!告 诸 往 而 知 来 者!” 把过去的事情告诉你,你就能推断出将来的事情!”⎣⎢⎡与:介词,跟。

已矣:⎦⎥⎤连词,强化肯定语气。

诸:兼词“之于”。

之,代词;于,把。

而:顺承连词。

(10)错误!目 盼 兮, 素 以 为 绚 兮’, 何谓也?”眼睛闪闪转动,把白色丝娟变成色彩灿烂的衣裳’,说的是什么?”⎣⎢⎡⎦⎥⎤倩:笑时两颊呈现酒窝的好看的样子。

盼:转动眼睛的样子。

素:白色的丝绢。

以为:以……为。

子 曰:“绘 事后孔子说:“绘画后于素。

”白色的底子。

”⎣⎢⎡⎦⎥⎤素:用来作画的白色的底子。

错误! 错误!对应学生用书P261.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评析] 资质中等的普通人以上的人,可以告诉他高深的学问和道理;资质中等的普通人以下的人,不可以告诉他高深的学问和道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译文】子贡说:“贫穷而能不谄媚,富有而能不骄傲自大,怎么样?”孔子说:“这也算可以了。但是还 不如虽贫穷却乐于道,虽富裕而又好礼之人。”子贡说:“《诗》上说,‘要像对待骨、角、象牙、玉石一 样,切磋它,琢磨它',就是讲的这个意思吧?”孔子说:“赐呀,你能从我已经讲过的话中领会到我还没 有说到的意思,举一反三,我可以同你谈论《诗》了。”
【注释】旧,过往、过往;以告,应为“以之告”
? 【译文】子张问孔子说:“令尹子文几次做楚国宰相,没有显出高兴的样子,几次被免职, 也没有显出怨恨的样了。(他每一次被免职)一定把自己的一切政事全部告诉给来接任的 新宰相。你看这个人怎么样?”孔子说:“可算得是忠了。”子张问:“算得上仁了吗?” 孔子说:“不知道。这怎么能算得仁呢?”(子张又问:)“崔杼杀了他的君主齐庄公, 陈文子家有四十匹马,都舍弃不要了,离开了齐国,到了另一个国家,他说,这里的执政 者也和我们齐国的大夫崔子差不多,就离开了。到了另一个国家,又说,这里的执政者也 和我们的大夫崔子差不多,又离开了。这个人你看怎么样?”孔子说:“可算得上清高 了。”子张说:“可说是仁了吗?”孔子说:“不知道。这怎么能算得仁呢?”
10、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曰:“礼后 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 【注释】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前两句见《诗经卫风硕人》篇。倩,音 qiàn,笑 得好看。兮,语助词,相当于“啊”。盼:眼睛黑白分明。绚,有文采。 绘事后素:绘,画。素, 白底。 起予者商也:起,启发。予,我,孔子自指。商,子夏名商。
【译文】子夏问孔子:“‘笑得真好看啊,美丽的眼睛真明亮啊,用素粉来打扮啊。'这几句话是什么意思 呢?”孔子说:“这是说先有白底然后画画。”子夏又问:“那么,是不是说礼也是后起的事呢?”孔子说: “商,你真是能启发我的人,现在可以同你讨论《诗经》了。”
2、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译文】孔子说:“具有中等以上才智的人,可以给他讲授高深的学问,在中 等水平以下的,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
“闻斯行诸?”
【注释】斯,副词,就;诸,之乎;其,表反问。
1、子曰:“有教无类。” 教,教育;类,类别;名词。
【译文】孔子说:“人人都可以接受教育,不分族类。”
“有教无类”教育思想的实施意义何在?
使接受教育的对象不再局限于统治阶层。这为平民士人通过接受教育而进入官僚阶 层开辟了道路,对教育和政治都有划时代的意义。 教育要立足于提高全民族的文化 素质、义务教育。
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字仲尼, 是中华文化思想的集大成者,儒家学说的创始 人。
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
他的哲学思想提倡“仁义”,“礼乐”,“德治 教化”,以及“君以民为体”,儒学思想渗入中 国人的生活,文化领域中,同时也影响了世界上 其它地区的大部分人近两千年。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 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撰而成,记录了孔子及其 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 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论语》与 《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
有教无类
有教无类意思是无分贵族与平民,不分国界与华夷,只要有心向学,都可 以入学受教.孔子弟子三千来自鲁、齐、晋、宋、陈、蔡、秦、楚等 不同国度,这不仅打破了当时的国界,也打破了当时的夷夏之分.孔子 吸收了被中原人视为“蛮夷之邦”的楚国人公孙龙和秦商入学,还欲 居“九夷”施教,充分体现了孔子的教育主张.孔子弟子有来自贵族阶 层的,如南官敬叔、司马牛、孟懿子;也有很多的是来自平民家庭,如 颜回、曾参、闵子骞、仲弓、子路、子张、子夏、公冶长、子贡等. 而平民教育更能体现孔子“有教无类”的精神实质.
【注释】尝,曾经;以,来,用来。
【译文】孔子说:“我曾经整天不吃饭,彻夜不睡觉,去左思右想,结果没有什么好处, 还不如去学习为好。” 7、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注释】罔:迷惑、糊涂。 殆;疑惑、危险。
【译文】孔子说:“只读书学习,而不思考问题,就会罔然无知而没有收获;只空想而不读书学习,就 会疑惑而不能肯定。”
【译文】子路问:“听到了就行动起来吗?”孔子说:“有父兄在,怎么能听到就行 动起来呢?”冉有问:“听到了就行动起来吗?”孔子说:“听到了就行动起来。” 公西华说:“仲由问‘听到了就行动起来吗?'你回答说‘有父兄健在',冉求问 ‘听到了就行动起来吗?'你回答‘听到了就行动起来'。我被弄糊涂了,敢再问个 明白。”孔子说:“冉求总是退缩,所以我鼓励他;仲由好勇过人,所以我约束他。”
8、子曰:“回也非助我者也,于吾言无所不说。” 【译文】孔子说:“颜回不是对我有帮助的人,他对我说的话没有不心悦诚服的。”
9、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 《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 5、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注释】反,类推。整句话省略了主语。
【译文】孔子说:“教导学生,不到他想弄明白而不得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出来却说不 出来的时候,不去启发他。教给他一个方面的东西,他却不能由此而推知其他三个方面的东西,那 就不再教他了。”
6、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4、子张问曰:“令尹子文三仕为令尹,无喜色;三已之,无愠色。旧令尹之政,必以告新令尹。何 如?”子曰:“忠矣。”曰:“仁矣乎?”曰:“未知。焉得仁?”“崔子弑齐君,陈子文有马十乘, 弃而违之,至于他邦,则曰:‘犹吾大夫崔子也。'违之。之一邦,则又曰:‘犹吾大夫崔子也。'违 之,何如?子曰:“清矣。”曰:“仁矣乎?”曰:“未知,焉得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