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江西省红色六校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及答案
2018届江西省上饶市重点中学高三六校第一次联考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

上饶市重点中学2018届高三六校第一次联考(上饶市一中、上饶市二中、上饶县中、天佑中学、余干中学、玉山一中)文科综合试卷(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300分)第Ⅰ卷一、选择题(本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关于诸子百家形成的源头,汉代班固在《汉书·艺文志》中这样写道:“儒家者流,盖出于司徒之官……道家者流,盖出于史官……阴阳家者流,盖出于羲和之官…….法家者流,盖出于理官……”据此分析,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兴起的原因是A. 卿士阶层的瓦解B. 官僚政治的初步形成C. 铁犁牛耕的推广D. 周王室的衰微【答案】D【解析】材料认为先秦百家学派的起源王官,说明先秦时期的学术文化曾被贵族垄断,而春秋战国时期周王室逐渐衰微,导致诸子百家兴起,故D项正确;诸子百家的兴起说明士阶层的形成,故A项错误;B项是秦朝时期,排除;材料中没有体现出铁犁牛耕的推广,故C项排除。
2. 东汉时期,“上家(上户)累巨亿之赀,斥地侔(相等)封君之土......下户崎岖,无所跱足,乃父子低首,奴事富人,躬帅妻孥,为之服役”。
这则材料可以用来研究A. 奴隶集体劳作B. 精耕细作农业C. 封建租佃关系D. 政府赋税制度【答案】C【解析】从材料“上家(上户)累巨亿之赀,斥地侔(相等)封君之土”“下户......父子低首,奴事富人,躬帅妻孥,为之服役”中可以看出,“下户”当系无地或少地的农民;“下户”为“上家”服役,这种服役带有严重的依附性质——“奴事富人”;因此“上家”与“下户”形成了租佃关系,故C项正确;材料强调是东汉时期的状况,故A项排除;材料中体现不出农业的发展和赋税制度,故BD项排除。
3. 下表为不同史籍关于中国古代同一问题的历史叙述据此判断,下列能够被认定的历史结论是A. 政权中心籍贯分布稳定性强B. 学术中心逐渐由北向南转移C. 文化中心南移引发政治中心南移D. 政权中心逐渐呈现出南人化趋势【答案】D【解析】材料“江左用陆玩、顾和,皆南人也”“取南人更多,而北方士大夫复有沉抑之叹”说明政权中心逐渐出现南人化的趋势,故D项正确;A项与材料意思相反,排除;材料强调的是政权中心的转移,没有体现出学术中心和文化中心的改变,故BC项排除。
【名师解析】江西省红色六校2015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

图1 江西省红色六校2015届高三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分宜中学、南城一中、遂川中学、瑞金一中、莲花中学、任弼时中学)试卷分值: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僖公二十八年(公元前632年)冬践土之会,本是晋文公召周天子,而《春秋》却记为“天子狩于河阳”,以下评述正确的是①作者描述带有主观因素 ②通过一个“狩”字,表达了作者的政治理念③文献史料不能反映真实历史 ④历史是个人心态的反映A. ①②B. ①④C. ①③D. ②④【答案】A考点:此题实际上考查的是春秋笔法和分封制。
《春秋》把诸侯召见天子记载为“天子狩于河阳”,这属于春秋笔法,同时也体现了分封制和宗法制遭到破坏,故选A 。
对这样的史料应该辩证的看待,③④明显不正确。
2. 班固说:“古代天子建国,诸侯立家,从卿大夫到庶人,各有等差。
人们尊奉并服侍上级,而在下位的人也不会有逾越的念头。
”接着又说:“五霸,三王之罪人也;六国,五霸之罪人也;四豪(信陵君等四君子),又六国之罪人也。
”从材料中可以看到A.夏商周与春秋的结束,是由于在下位的人没有逾越的念头B.从夏商周到春秋到六国抗秦再到战国,时间次序不可变更C.三王、五霸、六国、四豪都是古代人们严守身份等差的实证D.从夏商周到战国后期,政治特征呈现逐渐远离古代理想的趋势【答案】D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从材料可知,班固认为古代建国,等级森严,下位的人不会有逾越的念头。
但是到了春秋战国的时候,五霸、六国、四豪此起彼伏,冲击了古代的等级制度。
分析选项,D 项符合题意,故应选D 。
3.“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与此观点一致的是①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
善政,民畏之 ②伦理的德性即是中间性③放纵自己的欲望是最大的祸害 ④“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A.②③ B ①③ C ②④ D.①②【答案】A考点:宋明理学等。
2018届江西省新余四中、鹰潭一中等重点中学盟校高三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解析版)

江西省重点中学盟校2018届高三第一次联考历史试卷一、选择题1. 春秋时期,一些诸侯国不再把新得到的土地分给贵族作为封地,直接派行政官员去管理。
该现象说明当时()A. 生产资料所有制发生变革B. 血缘宗族性组织体系完全解体C. 传统的政治体制开始崩溃D. 新的地方行政制度郡县制确立【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春秋时若干诸侯国不再分封血缘贵族,而是派遣行政官员管理,这表明原本分封制下以宗法血缘关系为基础的组织体系正在瓦解,分封制走向崩溃,故C项正确。
生产资料所有制包括土地制度等,而材料强调传统的政治体制开始崩溃,排除A。
B项“完全”的说法错误,且不符合史实,排除。
春秋时仅仅出现了县和郡的形式,尚未确立系统的郡县制,排除D。
点睛:抓住材料关键信息“春秋时期,一些诸侯国不再把新得到的土地分给贵族作为封地,直接派行政官员去管理”,结合分封制崩溃的史实分析材料即可知道答案。
2. 从汉武帝征和四年一直到三国魏晋时期,司隶校尉都是监督京师和京城周边地方的秘密监察官,汉武帝时同时将郡国豪富迁徙到长安附近集中居住。
这表明当时()A. 司隶校尉监察使郡国力量逐步削弱B. 监察制度是解决郡国体制的主要方式C. 豪富家族成为维系政权的政治支柱D. 强干弱枝是巩固专制集权的重要措施【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设置司隶校尉是加强对京师周围的控制,“将郡国豪富迁徙到长安附近集中居住”则是为了削弱地方势力,加强中央力量,这有助于专制集权的巩固,D项正确。
刺史负责监察地方,司隶校尉监察使与刺史的职能不同,排除A。
解决郡国体制的主要方式是实行推恩令,排除B。
豪富家族不是维系政权的政治支柱,“将郡国豪富迁徙到长安附近集中居住”则是为了削弱地方势力,加强中央力量,排除C。
3. 对于外来文明的入侵,英国学者阿诺德·汤因比认为有两种态度,他命名为“狂信派”和“希律派”。
其中“狂信派”指:面对一个更强大、更有生气的外来文明的进攻,采取显然消极的态度,试图挡住可怕的侵略者。
最新 江西省南昌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调研测试卷:历史 精品

江西省南昌市2018—2018学年度高三年级调研测试历史试题第I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题2分,共计50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宗法制度的一个方面是指:中国古代社会中凭借血缘关系对族人进行管辖和处置的制度。
根据这种理解,宗法制度的表现形式不包括()A.授土B.宗祠C.族规D.家谱2.《华阳国志·蜀志》载:“(秦)司马错率巴、蜀众十万,大舶船万艘,米六百万斛,浮江伐楚,取商於之地为黔中郡。
”据此判断,在秦统一列国的过程中()A.楚是第一个被灭掉的诸侯国B.黔中郡郡守由皇帝直接任命C.司马错是秦朝的第一任太尉D.秦统一前郡县制已得以施行3.中国服饰在不同历史时期特征各异,如商的“威严庄重”,周的“秩序井然”,战国的“清新”,:汉的“凝重”,六朝的“清瘦”,唐的“丰满华丽”,宋的“理性美”,元的“粗壮豪放”,明的“敦厚繁丽”,清的“纤巧”。
这里周的“秩序井然”、战国的“清新”、唐的“丰满华丽”、宋的“理性美”折射出的历史现象分别是()A.宗法制、“百家争鸣”、民主政治、新思潮萌发B.郡县制、“罢黜百家”、政治清明、理学盛行C.分封制、“百家争鸣”、国家富强、“经趟:致用”思想D.宗法制、“百家争鸣”、国家富强、理学盛行4.元代著名的文学家张养浩在《山坡羊》中写道:“一头犁牛半块田,收也凭天,荒也凭天。
粗茶淡饭饱三餐,早也香甜,睡也香甜。
布农得暖胜丝棉,长也可穿,短也可穿。
草屋茅舍有几间,行也安然,睡也安然。
雨过天晴驾小船,鱼在一边,酒在一边。
日上三竿犹在眠,不是神仙,胜是神仙。
”对这首词的解读不正确的是()A.反映了古代农耕经济的落后性和保守性B.反映了小农经济状态下农民生活的富足和惬意C.反映了古代自然经济状态下农民不思进取的心态D.反映了中国古代传统小农经济的基本特点5.“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锺粟。
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
2018届江西省重点中学协作体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联考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

江西省重点中学协作体2018届高三第一次联考试卷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卷-历史部分1. 西周建立后,定都镐京(今陕西西安附近),周成王时周公主持营建东都洛邑(今河南洛阳),开创了“长安——洛阳”的古代早期典型都城布局。
周朝初年营建东都的直接原因是A. 控制殷商遗民B. 平定贵族叛乱C. 掌控东方财富D. 扩大统治疆域【答案】A2. 中央电视台大型文博探索节目《国家宝藏》于2017年12月3日开播。
第一期节目中的石鼓是由北京故宫博物院选送的“中华第一古物”,学术界基本认同“石鼓乃秦物”,石鼓文是中国现存最早、文字最多的石刻文字,从字体看应该属于A. 小篆到大篆的过渡B. 大篆到隶书的过渡C. 小篆到隶书的过渡D. 大篆到小篆的过渡【答案】D【解析】秦朝采用李斯的字体小篆作为全国通行的字体,图片显示字体正是大篆到小篆的过度时期,D正确;隶书是秦朝以后出现,B和C错误;A与材料主旨相反。
3. 下表是明代米价表对表格信息解读正确的是A. 明初大明宝钞升值和政府控制使银价上涨B. 钱价上涨和白银增加导致白银购买力下跌C. 赋税征银导致米价上升白银价格上涨D. 商品经济发展导致米价上升银价上涨【答案】B【解析】表格显示从14-17世纪每公斤银所能购得之米逐渐下降,明朝时期实行白银,说明钱价上涨和白银增加导致白银购买力下跌,B正确;此时白银价格是下降,A 和C错误;银价上涨的原因是白银增加,不是商品经济发展,D错误。
4. 北宋时,凡是奉朝旨治狱的案件都要受到中书刑房的点检,审理完后即向中书禀命。
大理寺每月要将监禁犯人的情况和已决断案件的情况向中书汇报,岁末时还要把所有刑禁处理完毕向中书汇报。
这说明北宋A. 社会秩序不稳定B. 官吏腐败很严重C. 司法与行政不分D. 行政效率的低下【答案】C【解析】材料中“审理完后即向中书禀命。
大理寺每月要将监禁犯人的情况和已决断案件的情况向中书汇报,岁末时还要把所有刑禁处理完毕向中书汇报”说明中书省在案件审理过程中一直参与全过程,体现出司法与行政不分,C正确;材料没有涉及社会秩序和官员腐败信息,A和B错误;材料明显说明行政效率的低下,D错误。
2018届江西省红色六校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化学试题及答案 精品

江西省红色六校2018届高三第一次联考化学科试题(分宜中学、莲花中学、任弼时中学、瑞金一中、南城一中、遂川中学)命题人: 审题人: (考试时间100分钟 满分100分)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 :1 C :12 O :16 N:14 Na :23 Cl :35.5 Cu :64 Mn :55S :32 Fe:56 Ba:137 Br:80第I 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化学在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我国发射的“嫦娥三号”卫星中使用的碳纤维,是一种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B .只要符合限量,“食用色素”“碘元素”、“亚硝酸盐”可以作为某些食品的添加剂C .氢氧化铁溶胶、水玻璃、淀粉溶液均具有丁达尔效应D .“地沟油”经过加工处理后,可以用来制肥皂和生物柴油 2. 以下关于化学实验中“先与后”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①加热试管时,先均匀加热,后局部加热;②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先移出导管后撤酒精灯; ③制取物质时,先检查装置气密性后装药品;④使用容量瓶、分液漏斗、滴定管前,先检查是否漏水后洗涤干净; ⑤做H 2还原CuO 实验时,先加热CuO 后通H 2;反应完毕后,先撤酒精灯待试管冷却后停止通H 2。
A .除②以外B .除④以外C .除⑤以外D .全部正确 3. 下列有关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 )A.次氯酸的结构式:H -Cl -OB.二氧化碳的比例模型:C.甲基的电子式:C H H H....... D.纤维素的通式:(C 6H 12O 6)n 4.下列各组有机物只用一种试剂无法鉴别的是( )原子序数 化合价X YZWR+8 +6 +4 +2 0 -2 -4A.乙醇、甲苯、硝基苯 B.苯、甲苯、环己烷C.苯、苯酚、己烯 D.甲酸、乙醛、乙酸5.短周期元素X、Y、Z、W、R的化合价与原子序数的关系如右图所示。
最新-2018届江西省南昌市高三第一次模拟测试历史试题及答案 精品

南昌市2018—2018学年度高三第一次模拟测试文科综合能力历史试题考生注意: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3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140分)一、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14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宗法制度是用父亲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
下列选项中的材料与宗法制无关的是A.“任天者定,任人者争;定之于天,争乃不生”B.“千年之冢不动一坯,千丁之族未尝散处,千载之谱丝毫不紊”C.“天子驾六,诸侯驾五,卿驾四,大夫三,士二,庶人一”D.“立贤之利过于立嫡,人才之用优于资格”、“而争之易生”25.马克思指出:“数百万(小农)家庭……的生活方式、利益和教育程度……就这一点而言,他们是一个阶级。
而各个小农彼此间只存在地域的联系,他们利益的同一性并不使他们彼此间形成共同关系,形成全国性的联系,形成自己的政治组织,就这一点而言,他们又不是一个阶级。
”马克思在这里想要说明的是A.小农经济的分散性特点 B.小农不能划分到阶级中C.小农国家意识比较淡薄 D.小农应当建立政治组织26.南宋理宗在宝庆三年(公元1227年)下诏:“朕观朱熹集注《大学》、《论语》、《中庸》、《孟子》,发挥圣贤蕴奥,有补治道。
朕方励志讲学,缅怀典型,深用叹慕,可特赠太师,追封信国公。
”南宋理宗嘉奖朱熹的主要目的是A.发展文化,繁荣学术 B.统一思想,加强统治C.奖励学术,端正官风 D.怀念先贤,光大懦学27.明清时期,几乎世界白银产量的半数流入了中国,中国是当时世界经济和贸易的中心区域之一,国内商品经济发达,却没有产生强大的扫荡封建经济基础的革命性变化。
其中主要原因在于A.“重农抑商”观念和“闭关海禁”政策的压制B.大河流域的农耕文明不适于工商业发展C.鸦片的输入导致中国的白银大量外流D.英、法工业革命后对中国进行商品输出28.《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以解决土地问题为中心,包括社会组织、军事、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太平天国的纲领性文献,从经济学的视角看,其重大价值在于A.提出顺应世界潮流的政治体制变革主张B.变土地私人所有制为“天下人同耕”的公有制C.与“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异曲同工D.打破土地兼并局面以实现“耕者有其田”理想29.在中国近代史上,有思想家对中国古代社会的评价是:“中国自秦以来二千年,皆专制黑暗政体之历史也。
2018届江西省九所重点中学高三联合考试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

2018届江西省九所重点中学高三联合考试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注意事项:1.本试卷满分30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2.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卷,选择题的答案应填在答题卷卷首相应的空格内,做在试题卷的无效.一、选择题。
1. 在西周考古实物中发现许多异姓诸侯国虽然远离王畿地区,但是其青铜等器物,在形制、纹饰和工艺风格上也都与周王朝表现出较强的一致性。
这主要说明当时A. 工官制有利于礼器标准化生产B. 礼乐制度日渐受各诸侯的重视C. 分封制有利于中原文化的传播D. 华夷观念阻碍了民族间文化交流【答案】C【解析】A中“冲击”、D中“民族间文化交流”的说法均与题目中的信息“异姓诸侯国……青铜等器物,在形制、纹饰和工艺风格上……与周王朝表现出较强的一致性”不符,排除;B中的“工官制度”形成于秦汉时期,晚于题目中的时间“西周时期”,故排除;由题中的信息“西周时期……异姓诸侯国……青铜等器物,在形制、纹饰和工艺风格上……与周王朝表现出较强的一致性”可知,西周的分封制有利于中原文化的传播,C正确。
2. 把“孝悌”“忠信”“礼”等都从属于“仁”的原则之下,以“亲亲”为出发点,认为孝悌是“仁”的根本,这是孔子的重要主张。
孟子提出“仁义礼智”、“孝悌忠信”,“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这些主张均反映出A. 儒家用礼义道德遏制人欲B. 儒家思想与宗法制相结合C. 儒家用仁政掩盖等级秩序D. 儒家实现了信仰和社会规范的统一【答案】B【解析】从材料中的亲亲,父子君臣,孝悌忠信等等,可以看出儒家思想家把儒家思想与宗法制结合在一起来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B符合题意;材料没有看出对人欲的控制,A不正确;儒家强调等级,并不是掩盖等级秩序,C不正确;材料没有强调儒家要统一信仰,D不正确。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儒家思想的发展,要求学生结合儒家思想发展的过程以及内容特征来分析。
解答本题,首先要搞清楚孔子孟子儒家思想的内容特征,其次要联系到材料中儒家思想与宗法关系的联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1江西省红色六校2018届高三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 (分宜中学、南城一中、遂川中学、瑞金一中、莲花中学、任弼时中学)试卷分值: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僖公二十八年(公元前632年)冬践土之会,本是晋文公召周天子,而《春秋》却记为“天子狩于河阳”,以下评述正确的是①作者描述带有主观因素 ②通过一个“狩”字,表达了作者的政治理念③文献史料不能反映真实历史 ④历史是个人心态的反映A. ①②B. ①④C. ①③D. ②④2. 班固说:“古代天子建国,诸侯立家,从卿大夫到庶人,各有等差。
人们尊奉并服侍上级,而在下位的人也不会有逾越的念头。
”接着又说:“五霸,三王之罪人也;六国,五霸之罪人也;四豪(信陵君等四君子),又六国之罪人也。
”从材料中可以看到A.夏商周与春秋的结束,是由于在下位的人没有逾越的念头B.从夏商周到春秋到六国抗秦再到战国,时间次序不可变更C.三王、五霸、六国、四豪都是古代人们严守身份等差的实证D.从夏商周到战国后期,政治特征呈现逐渐远离古代理想的趋势3.“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与此观点一致的是①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
善政,民畏之 ②伦理的德性即是中间性 ③放纵自己的欲望是最大的祸害 ④“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A.②③ B ①③ C ②④ D.①②4.中国自古就有重视水利工程建设的优良传统。
下列对图1所示水利工程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 .最初起到了补充兵员和军需物资的作用B.促进了秦国农业发展,使东方六国难以抗衡C.第一次沟通了湘江水系和漓江水系D.加快了岭南地区归入中央政府管辖的进程5.“自晚唐五代以来,词的内容上多以闲愁别恨的婉约词为主流。
然而,的横空出世,打破了这道数百年的樊篱,他以壮美的风格和阔大的意境,抒发自我的真实性情和独特的人生感受,自成一家,成就了宋词的另一座高峰”。
上述材料划线处应填入的是A.李煜B.柳永C.苏轼D.辛弃疾6. 罗马法的监护制度十分发达,罗马法将保护未成年人及其他社会弱者的利益看成是一种义务,一种社会公职,强调国家和社会对未成年人的保护责任。
这直接体现了罗马法的A.法律至上B.人文精神C.自由公正D.人民主权7.在量子力学的研究中,科学家发现,如果不去测量对象(电子),对象(电子)便没有位置。
有科学家便把这一结果比喻为:月亮在无人看他时,它不存在。
当然,这一论断的主旨意在突出微观研究领域的特殊性。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个骇人听闻的论断,居然在一门古老的学科——历史学那里找到了知音。
这种历史认识论,与中国古代某一学者的思想有异曲同工之妙,这位学者是A.孔子B.董仲舒C.朱熹D.王阳明8.在英国维多利亚时代(1837-1901年),一方面,有贵族宫殿式的庄园生活;另一方面,则是农人破败的茅屋草舍。
一方面,是工厂主舒适的生活享受;另一方面,则是失业工人绝望的生存挣扎。
这一时期英国著名的保守党首相迪斯雷利曾把英国说成是一个“两个民族”的国家,“当茅屋不舒服时,宫殿是不会安全的。
”材料主要说明A.工业化带来了一定的社会危机 B.圈地运动加剧了社会阶层的分化C.英国的产业结构不够科学合理 D.自由主义政策不再适应经济发展9. 《联邦党人论稿》指出,如果美国继续维持当时“权利首先是地域性的”政治结构,美洲必然再次被欧洲列强瓜分,从而丧失独立战争的成果。
上述材料反映出作者的核心主张是A.维护各州的权利B.争取民族独立C.强化中央政府权力D.建立民主制度10. “仍然留在贵族手中并且被贵族用抵制新工业资产阶级的野心的政治权力,已经同新的经济利益不能相容了。
”于是英国A.确立了两党制B.进行了1832年议会改革C.形成了责任内阁制D.进入了长期稳定发展时期11. 恩格斯在《论权威》一文中认为,巴黎公社这个政治形式,既具有“帝国的对立物”(在初期阶段)即民主共和国的性质,又具有工人政府(资产阶级代表退出公社以后)即社会共和国的性质。
这就是巴黎公社具有的“帝国的对立物”和工人政府的两重性。
由此可知,恩格斯认为巴黎公社A.要求推翻法兰西第二帝国,实现城市自治B.践行马克思主义,具有社会主义性质C.追求民主、共和,实现社会公平与公正D.主张推翻君主统治,完善民主政治12. “一般来说,当帝国的权力来自一个人时,它便软弱;而当它来自千百万人民时则强大……如果学者、商人和老百姓都能关心民族的危难,那么,这样的人民将是聪明的,否则是愚昧的。
”这种观点的最早倡导者应该是A.鸦片战争中新思想的代表者B.甲午战争后的资产阶级维新派C.辛亥革命时期的资产阶级革命派D.新文化运动中激进的知识分子13. 1912年清帝宣布退位时,南京临时政府公布的《关于大清皇帝辞位之后优待之条件》中写有清帝退位后尊号不变,民国政府待以外国君主之礼;清帝退位后暂居宫禁,侍卫人等照常留用;但1924年冯玉祥利用武力强行将清帝溥仪赶出了故宫。
对此事件胡适认为这是“欺人之弱,乘人之丧”,是“民国史上的一件最不名誉的事”,还亲赴醇亲王府向溥仪表示慰问,声称这是“东方的野蛮”。
关于胡适这一态度说明①胡适坚持契约精神②胡适缺少反封建精神③胡适深受英美文化熏陶④对国人思想启蒙的路还很长A.①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④14. 下表反映的是1931年以后中共中央驻地的变迁,对此变迁过程的理解不正A. 见证了国共两党对峙一合作—对峙的历程B. 逐步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内政治上和思想上的领导地位C.反映了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的胜利D.中共作了两次重大的工作重心的转移15.1940年9月7日,蒋介石下令“各战区应以十八集团军此次在正太、同蒲、平汉各路之游击破坏动作为法则……加强敌后游击战,专以铁路、公路、水路各交通线与兵站、仓库、飞机场等实施有计划、有组织之长期破坏。
”材料反映出A.防御阶段敌后战场的抗战 B.国民党在正面战场全面开展游击战C.国共两党均开展过敌后抗战 D.国共两党的抗战路线逐渐趋向一致16.GDP是反映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主要指标。
下图为《1700-1890年世界GDP 的份额变化示意图》,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西方资本主义列强的侵略B.工业革命的开展C.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D.亚洲国家的衰落17.1904年,商部头等顾问张謇上书皇帝,提出划定捕鱼区建议,并区别近海和远洋,主张“以内外渔界,定新旧渔业行渔范围”,保护中国近海“本国自主之权”。
后清政府绘制了《江海渔界全图》。
这一史实A.推动了中国近代海军的发展B.遏制了列强对渔业资的掠夺C.有利于发展实业与维护海权D.收回了帝国主义在华侵略权益18.以下是l925年清华学校大学部招生考试的部分试题:“(1)成文宪法与不成文宪法有何异同?(2)中国国会为何有两院?……(6)试详论独裁制与委员制利弊。
……(8)试择要批评民国十二年公布之宪法。
”下列相关推断正确的是A.命题者质疑实行两院制 B.清华学校关注考生公民素养C.公众批评《临时约法》 D.北洋政府实行君主立宪制19. 厉以宁说“1929年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分界线,十一届三中全会也是中国社会主义的分界线。
”两个“分界线”的共同含义是A.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有机统一,重振了经济B.经济体制更加包容、合理,更有张力和活力C.发展了所有制形式的多样性,解放了生产力D.增强了政府对经济的调控,稳定了市场秩序20.二战后两极格局的一些特征实际上在雅尔塔会议期间就已经形成。
在如何划分欧洲势力范围问题上,美英所代表的西方和苏联在雅尔塔达成了所谓的“巴尔干百分比”,即苏联在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占有90%和75%的优势;英国(连同美国)在希腊占90%的发言权;南斯拉夫和匈牙利,苏联与西方平分秋色。
“巴尔干百分比”的特征有①大国强权②两分天下③冷战对峙④美苏争霸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④21. 下图是20世纪50——70年代大国关系图。
阅读下图(“—”表示合作关系,“<—>”表示对抗关系),甲乙丙分别指A.英法美B.英美苏C.中苏美D.美中苏22. 新华网发表《国际关系的三重镜像》一文,将二战后国际关系演变概括为“见山是山,界线分明;见山不是山,世界变平;见山还是山,利益优先”三重镜像。
由“界线分明”到“世界变平”的标志是A. 美日西欧三足鼎立B. 欧盟成立C. 东欧剧变、苏联解体D. 两极格局的形成23.2010年1月第40届世界经济达沃斯论坛将主题确定为“重新思考价值观、重新设计合作体制、重新建设相关国际机构”。
三个“重新”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当前世界A.经济政治多极化的进一步发展B.动荡局势的加剧C.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复杂格局D.经济一体化的形成24.近代有学者说:“文人画不仅形于山水,无物不可寓文人之兴味也明矣”、“西洋画可谓形似极矣!而立体派之思想转变,亦足见形似之不足尽艺术之长”。
该学者这一认识的主旨是A.西方画作都以形似为重B.文人画和西洋画可以取长补短C.文人画有形似的不足D.文人画与立体派都重精神表达25.历史学家布洛赫指出:“即使是那些看来明白无误而又极具价值的文献或考古资料,也只有当人们适时地向它提出问题时,它才会开口说话。
”他在此强调历史研究应A.带着问题去发掘资料的价值 B.搜集足够的资料并进行确证C.秉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D.依据已有的资料确定研究方向二、材料题(本大题共有3小题,其中第26题15分,第27题23分,第28题12分,共计50分。
)2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高皇帝以圣德受命,建立鸿业,置御史大夫,位次丞相,典正法度,以职相参,总领百官,上下相监临,历载二百年,天下安宁。
——《汉书》卷八十三武帝元狩五年(前118年),又在丞相府内设置丞相司直,“掌佐丞相举不法”。
征和四年(前89年),又设置司隶校尉一职,掌察京师百官和近畿七郡。
——《汉书·武帝纪》(1)依据材料一列举汉朝中央监察制度的主要内容。
指出其与秦朝监察制度的关系。
(5分)材料二宋神宗熙宁四年,苏东坡因反对王安石变法被外放杭州,在那里他“凡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听断之事,可否裁决,与守臣(注:知州)通签书施行。
”“所部官有善否及职事修废,得举以闻。
”(2)依据材料二判断,苏东坡在杭州担任何种官职?(2分)指出创设此官职的意图是什么?(1分)材料三明初朱元璋曾一度效仿元制在中央设御史台,掌监察。
洪武十五年朱元璋撤销御史台,正式创设都察院。
与此同时,朱元璋承袭宋元旧制设吏、户、礼、兵、刑、工六科给事中,六科给事中的威权与御史相近。
在地方,设十三道巡按御史和各省提刑按察司,同时设督抚,形成地方三重监察网络。
于登《明代监察制度概述》一文根据《明史》列传等资料统计御史209人资格,其中,进士出身者180人.非进士者只29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