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485总线应用与选型指南

合集下载

请简述一下RS485通讯连接方式及其应用?

请简述一下RS485通讯连接方式及其应用?

请简述一下RS485通讯连接方式及其应用?
很高兴为您解答!
我是做智能化弱电的,关于485通讯的连接方式以及应用,我来做个简单的分享!
1、RS485通讯连接方式
RS485工业总线为阻抗为120Ω的半双工通讯总线,最大负载能力为32个,当使用0.56mm双绞线作为通讯电缆是,根据波特率的不同,最大的传输距离如下表:
RS485工业总线要求设备之间采用菊花链的连接方式,两端需要串联120Ω的电阻。

2、应用
在做模拟监控,球机控制云台的协议主要是用RS485,RS485是球机接口的标志,一般分为正负(+-),用两芯带屏蔽的双绞线将球机的RS485接入到DVR中,在球机配置界面中更改球机的波特率和地址码,可以控制球机的云台。

在门禁系统中通过门将控制的RS485协议和读卡器相连
在设置门禁时,根据读头进出模式,需要设置对应的拨码,比如1进1出,门2进1出,对应需要拨码。

综上所述,RS485是一种半双工的通讯模式,在智能化弱电中主要在模拟球机和门禁系统有应用。

RS-485标准及应用

RS-485标准及应用

RS-485标准及应用RS485总线常识1、RS485总线基本特性根据RS485工业总线标准,RS485工业总线为特性阻抗120Ω的半双工通讯总线,其最大负载能力为32个有效负载(包括主控设备与被控设置)。

2、RS485总线传输距离当使用0.56mm(24AWG)双绞线作为通讯电缆时,根据波特率的不同,最大传输距离理论值如下表:波特率最大距离2400BPS 1800m4800BPS 1200m9600BPS 800m当使用较细的通讯电缆,或者在电磁干扰较强的环境使用本产品,或者总线上连接有较多的设备时,最大传输距离相应缩短;反之,最大距离加长。

3、连接方式与终端电阻1) RS485工业总线标准要求各设备之间采用菊花链式连接方式,两头必须接有120Ω终端电阻(如图一所示),简化连接可采用图二的接线方式,但“D”段距离不能超过7米。

图一图二2) 球机终端120Ω匹配电阻的连接方式球机终端120Ω匹配电阻可通过在球机底盘上的拨码开关拨码来连接,如图三所示。

球机出厂时,120Ω匹配电阻默认为未接入,可通过把拨码开关的第10位拨到ON,把120Ω匹配电阻接入线路。

反之,如果不接入120Ω匹配电阻,则把第10位拨到OFF即可。

图三4、实际应用中的问题实际施工使用中用户常采用星形连接方式,此时终端电阻必须连接在线路距离最远的两个设备上(如图四,1#与15#设备),但是由于该连接方式不符合RS485工业标准的使用要求,因此在各设备线路距离较远时,容易产生信号反射、抗干扰能力下降等问题,导致控制信号的可靠性下降。

此时,出现的现象为球机完全不受控,或自行运转无法停止等。

图四对于这种情况,建议采用增加一个RS485分配器。

该产品可以有效地将星形连接转换为符合RS485工业标准所规定的连接方式,从而避免产生问题,提高通信可靠性,如图五所示。

图五5、RS485总线常见故障解决故障现象可能原因解决方法球机能自检但不能1、主机、球机地址、波特率不相符; 1、更改主机或球机地址、波特率,使之一致2、RS485总线+、-极性接反; 2、调换RS485+、-接线极性;控制3、接线松脱; 3、紧固接线;4、RS485线中间断; 4、更换RS485线。

以太网RS485网络设计规划及配件选型

以太网RS485网络设计规划及配件选型

以太网RS485网络设计规划及配件选型网络设计规划是一个重要的步骤,可以确保网络的稳定性和性能。

以太网和RS485网络是两种常见的网络类型,本文将介绍它们的设计规划和配件选型,以帮助读者选择适合自己需求的网络。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以太网。

以太网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局域网(LAN)的网络类型。

它使用的是以太网协议,通过集线器或交换机连接各个设备。

以太网的数据传输速度通常在10Mbps、100Mbps或1000Mbps,支持TCP/IP协议。

在以太网网络设计规划中,首先需要确定网络拓扑结构。

常见的拓扑结构包括星型、总线型和环型。

星型拓扑结构是最常见的,所有设备都通过交换机或集线器连接到中央设备。

总线型拓扑结构是在总线上连接所有设备,其中一个设备充当总线控制器。

环型拓扑结构是将设备连接成环状,每个设备都连接到相邻的两个设备。

其次,需要考虑网络设备的选型。

常见的以太网设备包括交换机、路由器、网卡和光纤收发器。

交换机是连接多个设备的核心设备,它具有多个网口,可以实现设备之间的通信。

路由器用于连接不同的网络,将数据包转发到目标网络。

网卡是计算机与网络之间的接口,可以与交换机或路由器连接。

光纤收发器用于将电信号转换成光信号,提高信号传输质量。

在RS485网络设计规划中,同样需要确定网络拓扑结构。

RS485是一种串行通信协议,用于长距离的数据传输。

它支持多点通信,可以将多个设备连接到同一条总线上。

常见的RS485拓扑结构包括总线型和星型。

RS485网络的配件选型包括RS485转换器、终端电阻和保护器。

RS485转换器可以将RS485信号转换成RS232或USB信号,方便连接到计算机或其他设备。

终端电阻用于提高信号质量,减少信号反射和干扰。

保护器用于保护总线免受电击和干扰。

总结起来,以太网和RS485网络设计规划及配件选型是创建稳定和高性能网络的关键步骤。

在规划网络拓扑结构时,需要考虑设备之间的连接方式。

在配件选型时,需要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设备,例如交换机、路由器、网卡、光纤收发器、RS485转换器、终端电阻和保护器等。

RS485协议标准

RS485协议标准
但是,在工业控制等环境中,常会有电气噪声干扰传输线路,使用 RS-232 通讯时经常 因外界的电气干扰而导致信号传输错误;另外,RS-232 通讯的最大传输距离在不增加缓冲 器的情况下只可以达到 15 米。为了解决上述问题,RS-485/422 通讯方式就应运而生了。
本章将详细介绍 RS-485/422 原理与区别、元件选择、参考电路、通讯规约、程序设计 等方面的应用要点,以及在产品实践中总结出的一些经验、窍门。
1.2.1 增强型低功耗半双工 RS-485 收发器-SP481E/SP485E ..............................7
1.2.2 1/10 单位负载 RS-485 收发器-SP481R/SP485R .....................................10
1.6.6 节点与主干距离.............................................................................................40
1.6.7 RS-485 系统的常见故障及处理方法............................................................40
1.6.8 RS-422 与 RS-485 的网络拓朴 .....................................................................41
1.6.9 RS-422 与 RS-485 的接地问题 .....................................................................41

rs232、rs422与rs485接口标准及应用技术

rs232、rs422与rs485接口标准及应用技术

rs232、rs422与rs485接口标准及应用技术RS232、RS422和RS485是常用的串行通信接口标准,它们在工控领域非常常见。

本文将对RS232、RS422和RS485的接口标准及应用技术进行详细阐述。

一、RS232接口标准及应用技术:RS232是一种传统的串行通信接口标准,最初用于连接计算机和外部设备,它采用了一对差分信号线(TXD和RXD)实现全双工通信。

RS232使用的电平范围是:逻辑“0”为-3V至-15V之间的电压,逻辑“1”为+3V至+15V之间的电压。

RS232接口标准适用于短距离通信,典型的应用包括计算机串口通信、调制解调器、打印机等。

RS232接口的优点是简单易用,缺点是距离短、速率低、抗干扰能力较差。

二、RS422接口标准及应用技术:RS422是一种差分信号传输技术,采用了两对差分信号线(TXD+/-和RXD+/-)实现全双工通信。

RS422使用的电平范围是:逻辑“0”为-6V至-15V之间的电压,逻辑“1”为+6V至+15V之间的电压。

RS422接口标准适用于中距离通信,典型的应用包括长距离数字通信、工控现场总线、远程监控等。

RS422接口的优点是支持多节点通信、抗干扰能力较强,缺点是速率较低。

三、RS485接口标准及应用技术:RS485也是一种差分信号传输技术,采用了半双工通信方式,可以支持多个节点进行通信。

RS485使用的电平范围与RS422相同。

RS485接口标准适用于长距离通信,典型的应用包括监控系统、楼宇自控系统、安防系统等。

它可以支持多个节点串联,最大传输距离可达1200米。

RS485接口的优点是速率比RS422更高、支持多节点通信,缺点是抗干扰能力较差。

RS232、RS422和RS485的选择应根据具体应用场景来决定。

如果通信距离短、速率低,并且抗干扰要求不高,可以选择RS232接口。

如果通信距离中等、需要全双工通信,并且抗干扰能力较强,可以选择RS422接口。

RS-485总线理论及实际应用

RS-485总线理论及实际应用

RS-485总线理论及实际应用1、概述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和计算机日益广泛的应用,现在一个系统往往由多台计算机组成,需要解决多站、远距离通信的问题。

在要求通信距离为几十米到上千米时,广泛采用RS-485 收发器。

RS-485 收发器采用平衡发送和差分接收,因此具有抑制共模干扰的能力,加上接收器具有高的灵敏度,能检测低达200mV 的电压,故传输信号能在千米以外得到恢复。

使用RS-485 总线,一对双绞线就能实现多站联网,构成分布式系统,设备简单、价格低廉、能进行长距离通信的优点使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2、RS-485 总线的理论在自动化领域,随着分布式控制系统的发展,迫切需要一种总线能适合远距离的数字通信。

在RS-422 标准的基础上,EIA 研究出了一种支持多节点、远距离和接收高灵敏度的RS-485 总线标准。

RS-485 标准采有用平衡式发送,差分式接收的数据收发器来驱动总线,具体规格要求:? 接收器的输入电阻RIN≥12kΩ? 驱动器能输出±7V的共模电压? 输入端的电容≤50pF? 在节点数为32 个,配置了120Ω的终端电阻的情况下,驱动器至少还能输出电压1.5V(终端电阻的大小与所用双绞线的参数有关)? 接收器的输入灵敏度为200mV(即(V+)- (V-)≥0.2V,表示信号”0”;(V+)-(V-)≤-0.2V,表示信号”1”)因为RS- 485 的远距离、多节点(32 个)以及传输线成本低的特性,使得EIA RS-485 成为工业应用中数据传输的首选标准。

基于此,RS-485 的自动化领域的应用非常广泛,但是在实际工程中RS-485 总线运用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影响了工程的质量,为工程施工带来了很多的不方便。

1、阻抗不连续信号在传输过程中如果遇到阻抗突变,信号在这个地方就会引起反射,这种信号反射的原理,与光从一种媒质进入另一种媒质要引起反射是相似的。

消除这种反射的方法,就是尽量保持传输线阻抗连续,实际工程中在电缆线的末端跨接一个与电。

RS_485总线型通讯系统应用

RS_485总线型通讯系统应用

RS -485总线型通讯系统应用庞宏纲(经纬纺织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榆次分公司 030601)摘 要 RS -485组网很适合用于工业自动化控制中分布式远程控制。

以总线型分布控制系统为例,介绍了用RS -485构成主从机方式通信网络的应用组网方法。

关键词 RS -485 现场总线 网络协议 Modbus 主从方式 在自动化控制领域,随着分布式控制系统的发展,在工业上的分布式控制系统中,经常需要采用串行通信来达到远程信息交换的目的。

目前,用于串行通信的接口标准包括:RS -232、RS -422、RS -423和RS -485。

RS232是最早的串行接口标准,广泛应用在短距离、较低波特率串行通信中。

其后发展起来的RS -422、RS -485是平衡传送的电气标准,比起RS -232非平衡的传送方式在电气指标上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RS -485串行接口的电气标准实际上是RS -422的变型,它属于七层OSI (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 ,开放系统互连)模型物理层的协议标准。

由于性能优异、结构简单、组网容易,RS -485总线标准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图1 RS -485互连示意图其互连方式如图1所示。

现以F1605型转杯纺纱机为例进行说明。

1 RS -485总线型多站点硬件设计F1605型转杯纺纱机分为车头、中段和车尾组成,中段又由若干节组成。

而中段的每锭又要求单独控制,例如:每锭要求实现半自动接头、探纱、单锭计长、电子清纱等。

根据此机器的特点采用分布式控制系统,传送数据采用主从站的方法。

图2为RS -485构成的总线型网络系统,采用主从方式进行多机通信。

主机采用人机界面。

每个从机拥有自己固定的地址,由主机控制完成网上的每一次通信。

当主机向网上发出某一从机的地址时,所有从机接收到该地址并与自己的地址相比较。

如果相符,说明主机在呼叫自己,应发回应答信号,表示准备好开始接收后面的命令和数据;否则不予理睬,继续监听呼叫地址。

RS485通信协议及应用!

RS485通信协议及应用!

485通信协议及应用串行数据通信的协议从RS-232到千兆位以太网,虽然每种协议都有特定的应用领域,但任何情况下我们都必须考虑成本和物理层(PHY)性能。

本文主要介绍RS-485协议及该协议所适合的应用。

同时给出了根据电缆长度、系统设计以及元件选择来优化数据速率的方法。

传输协议什么是RS-485?Profibus又是什么?与其它串行协议相比,它们的性能如何?适用于哪些应用?为了回答这些问题,我们对RS-485物理层(PHY)、RS-232和RS-422的特性、功能进行了总体比较[1](本文中的RS表示ANSIEIA/TIA标准)。

RS-232是一个最初用于调制解调器、打印机及其它PC外设的通讯标准,提供单端20kbps的波特率,后来速率提高至1Mbps。

RS-232的其它技术指标包括:标称±5V发送电平、±3V接收电平(间隔/符号)、2V共模抑制、2200pF最大电缆负载电容、300最大驱动器输出电阻、3k最小接收器(负载)阻抗、100英尺(典型值)最大电缆长度。

RS-232只用于点对点通信系统,不能用于多点通信系统,所有RS-232系统都必须遵从这些限制。

RS-422是单向、全双工通信协议,适合嘈杂的工业环境。

RS-422规范允许单个驱动器与多个接收器通信,数据信号采用差分传输方式,速率最高可达50Mbps。

接收器共模范围为±7V,驱动器输出电阻最大值为100,接收器输入阻抗可低至4k。

RS-485标准RS-485是双向、半双工通信协议,允许多个驱动器和接收器挂接在总线上,其中每个驱动器都能够脱离总线。

该规范满足所有RS-422的要求,而且比RS-422稳定性更强。

具有更高的接收器输入阻抗和更宽的共模范围(-7V至+12V)。

接收器输入灵敏度为±200mV,这就意味着若要识别符号或间隔状态,接收端电压必须高于+200mV或低于-200mV。

最小接收器输入阻抗为12k,驱动器输出电压为±1.5V(最小值)、±5V(最大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RS485总线应用与选型指南
一、RS485总线介绍
RS485总线是一种常见的串行总线标准,采用平衡发送与差分接收的方式,因此具有抑制共模干扰的能力。

在一些要求通信距离为几十米到上千米的时候,RS485总线是一种应用最为广泛的总线。

而且在多节点的工作系统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二、RS485总线典型电路介绍
RS485电路总体上可以分为隔离型与非隔离型。

隔离型比非隔离型在抗干扰、系统稳定性等方面都有更出色的表现,但有一些场合也可以用非隔离型。

我们就先讲一下非隔离型的典型电路,非隔离型的电路非常简单,只需一个RS485芯片直接与MCU 的串行通讯口和一个I/O控制口连接就可以。

如图1所示:
图1、典型485通信电路图(非隔离型)
当然,上图并不是完整的485通信电路图,我们还需要在A线上加一个4.7K的上拉偏置电阻;在B线上加一个4.7K的下拉偏置电阻。

中间的R16是匹配电阻,一般是120Ω,当然这个具体要看你传输用的线缆。

(匹配电阻:485整个通讯系统中,为了系统的传输稳定性,我们一般会在第一个节点和最后一个节点加匹配电阻。

所以我们一般在设计的时候,会在每个节点都设置一个可跳线的120Ω电阻,至于用还是不用,由现场人员来设定。

当然,具体怎么区分第一个节点还是最后一个节点,还得有待现场的专家们来解答呵。

)TVS我们一般选用6.8V的,这个我们会在后面进一步的讲解。

RS-485标准定义信号阈值的上下限为±200mV。

即当A-B>200mV时,总线状态应表示为“1”;当A-B<-200mV时,总线状态应表示为“0”。

但当A-B在±200mV之间时,则总线状态为不确定,所以我们会在A、B线上面设上、下拉电阻,以尽量避免这种不确定状态。

三、隔离型RS485总线典型电路介绍
在某些工业控制领域,由于现场情况十分复杂,各个节点之间存在很高的共模电压。

虽然RS-485接口采用的是差分传输方式,具有一定的抗共模干扰的能力,但当共模电压超过RS-485接收器的极限接收电压,即大于+12V或小于-7V时,接收器就再也无**常工作了,严重时甚至会烧毁芯片和仪器设备。

解决此类问题的方法是通过DC-DC将系统电源和RS-485收发器的电源隔离;通过隔离器件将信号隔离,彻底消除共模电压的影响。

实现此方案的途径可分为:
(1)传统方式:用光耦、带隔离的DC-DC、RS-485芯片构筑电路;
(2)使用二次集成芯片,如ADM2483、ADM2587E等。

传统光电隔离的典型电路:(如图2所示)
图2、光电隔离RS485典型电路
图中我们以高速光耦6N137为例(当然只是示意图)来说明一下隔离型RS485电路。

VDD与VCC485是两组不共地的电源,一般用隔离型的DC-DC来实现。

通过光耦隔离来实现信号的隔离传输,ADM487与MCU系统不共地,完全隔离则有效的抑制了高共模电压的产生,大大降低了485的损坏率,提高了系统的稳定性。

但也存在电路体积过大、电路繁琐、分立器件过多、传输速率受光电器件限制等缺点,对整个系统的稳定性也有一定的影响。

隔离型RS485器件来实现隔离传输:(如图3所示)
图3、隔离型RS485芯片ADM2483应用图
ADM2483是ADI推出的隔离型485芯片,SOW-16封装,内部集成了一个三通道的磁隔离器件和一个半双工485收发器,2500V隔离电压、传输速率500K、共模电压抑制能力25KV/μS。

但此电路仍需双电源供电,因此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电路体积过大的问题。

(一般我们会在7脚接4.7K--10K的上拉电阻)
完全隔离型RS485器件实现隔离传输:(如图4所示)
图4、完全隔离型RS485/422芯片ADM2587E应用图ADM2587E是ADI继ADM2483之后,推出的单电源隔离型485芯片。

SOW-20封
装,2500V隔离电压,全/半双工、传输速率500K、共模电压抑制能力25KV/μS、±15KV 的ESD保护。

适合用于工控、电力、仪表、安防等各种485隔离场合。

四、RS485总线保护电路
隔离虽然能有效的抑制高共模电压,但总线上还会存在浪涌冲击、电源线与485线短路、雷击等潜在危害,所以我们一般会在总线端采取一定的保护措施。

一般我们会在VA、VB上各串接一个4~10Ω的PTC电阻,并在VA、VB各自对地端接6、8V的TVS 管,当然也可用普通电阻与稳压二极管代替。

更多的还可以加热保险丝、防雷管,不过并不是说这些加的越多越好,具体要看实际应用,如果这些保护太多的话,也会影响到整个系统的节点数,与通信稳定性。

五、485应用的一些小经验
1、收发时序不匹配:
485是半双工的通信,收发转换是需要一定的时间的,所以一般在收发转换之间,和每发送完一帧数据之后,都要有相应的延时,如果出现收发不正常、或第一帧数据之后就出现误码现象,则可以适当的增加一下延时时间,以观问题是否解决。

2、R0接上拉电阻:
异步通信数据以字节的方式传送,在每一个字节传送之前,先要通过一个低电平起始位实现握手。

为防止干扰信号误触发RO(接收器输出)产生负跳变,使接收端MCU进入接收状态,建议RO外接10kΩ上拉电阻。

3、合理选用芯片。

例如,对外置设备为防止强电磁(雷电)冲击,建议选用TI的75LBC184等防雷击芯片,对节点数要求较多的可选用SIPEX的SP485R。

此外经我们实验发现,ADI的非隔离型485芯片ADM487E、隔离型芯片ADM2483、ADM2587在多节点、防雷击方面也有着很好的表现。

六、维护RS-485的常用方法
1)若出现系统完全瘫痪,大多因为某节点芯片的VA、VB对电源击穿,使用万用表测VA、VB间差模电压为零,而对地的共模电压大于3V,此时可通过测共模电压大小来排查,共模电压越大说明离故障点越近,反之越远;
2)总线连续几个节点不能正常工作。

一般是由其中的一个节点故障导致的。

一个节点故障会导致邻近的2~3个节点(一般为后续)无法通信,因此将其逐一与总线脱离,如某节点脱离后总线能恢复正常,说明该节点故障;
3)集中供电的RS-485系统在上电时常常出现部分节点不正常,但每次又不完全一样。

这是由于对RS-485的收发控制端TC设计不合理,造成微系统上电时节点收发状态混乱从而
导致总线堵塞。

改进的方法是将各微系统加装电源开关然后分别上电;
4)系统基本正常但偶尔会出现通信失败。

一般是由于网络施工不合理导致系统可靠性处于临界状态,最好改变走线或增加中继模块。

应急方法之一是将出现失败的节点更换成性能更优异的芯片;
5)因MCU故障导致TC端处于长发状态而将总线拉死一片。

提醒读者不要忘记对TC端的检查。

尽管RS-485规定差模电压大于200mV即能正常工作。

但实际测量:一个运行良好的系统其差模电压一般在1.2V左右(因网络分布、速率的差异有可能使差模电压在0.8~1.5V范围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