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里木盆地

合集下载

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

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

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塔里木盆地位于中国西北的新疆省,是世界上最大的内陆盆地之一。

它的面积高达50万平方公里,是中国面积最大的盆地。

塔里木盆地因为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地形地貌,成为了中国和世界上研究干旱区的重要基地之一。

塔里木盆地的气候特点塔里木盆地地处独特的干旱气候区内,它的西侧是从喜马拉雅山和昆仑山脉飞来的极寒气流,吹到塔里木盆地上,使盆地内温度骤减,形成了严寒的冬季。

而夏季,由于塔里木盆地的气温较高,导致盆地内的水汽上升,形成一个很大的高低压交替作用,就出现了每日午后的雷雨。

塔里木盆地的水资源情况塔里木盆地是中国重要的封闭水域,但由于盆地内陆地极大,蒸发发生频繁且量大,而内陆岛的降雨量极少,使塔里木内陆流入到盆地内部的地表水和地下水很少,自然形成了物地力矛盾严重的干旱区、半干旱区和荒漠化区。

受室内外条件限制,塔里木盆地内除少数宅基地有地下水,大部分地区的村民生活和种植活动都依靠天然的降水、雪水和临时性水源,最大限度地调节了土地的生态系统平衡。

塔里木盆地的生态环境问题塔里木盆地的生态环境问题也日益成为焦点。

近几年来,大量的不合理开发和人类活动对塔里木盆地造成了严重的污染和破坏,其中以人为因素导致的荒漠化、森林退化、水土流失、物种枯竭和生态环境恶化最为严重。

同时,塔里木盆地盆地地势低平,加上气候独特,连片的哈里色也常常发生,使塔里木盆地的生态环境问题更加严重。

塔里木盆地的自然景观塔里木盆地的自然景观也是值得一提的。

盆地内有塔克拉玛干沙漠,并且众多的湖泊,使得该地区成为独特的旅游景点。

在塔里木盆地,您可以探险赏美风景,登山探险,感受震撼人心的自然景观,如巨大的佛塔展示了当地的旅游资源和文化特色。

塔里木盆地的开发利用塔里木盆地的开发利用对于当地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有着重要的意义。

盆地内石油储量丰富,加上森林、水力和太阳能等自然资源十分丰富,为当地的工业、农业、旅游等经济活动资料很大的保障。

同时,因为地理条件特殊,塔里木盆地的经济特色也是独一无二的,如阿克苏市等国家级经济和技术开发区的成立,将有效地促进盆地经济发展。

塔里木盆地

塔里木盆地

资 也汇入塔里木河,后因灌溉耗水多与 塔里木河间已断流。水源充足的山麓 地带已发展为灌溉绿洲,塔里木盆地 是中国最古老的内陆产棉区,光照条 件好,能满足中、晚熟陆地棉和长绒 棉的需要。昼夜温差大,有利于作物 积累养分,又不利害虫孳生,是中国 优质棉种植的高产稳产区。和田的地 毯编织和桑蚕都发达。在叶城等地已 发现高产油田。铁路现已通到喀什, 为开发塔里木盆地提供了有利条件。
塔里木盆地
概况
塔里木盆地位于新疆,中国 面积最大的内陆盆地。处于天山 和昆仑山、阿尔金山之间。东西 长1500公里,南北宽约600公里, 面积达53万平方公里,海拔高 度在800至1300米之间,,盆地 的中部是著名的塔克拉玛干沙漠, 边缘为山麓、戈壁和绿洲。年降 水量不足100毫米,大多在50毫 米以下,极为干旱。
自然景色


盆地边缘砾石带枣山足戈壁滩 是由古代暴流洪积扇群组成,微 向盆地中心倾斜,坡度一般6°~8°, 宽度10~30千米,厚度千米以上,表 面由2~3米厚砾层组成,水均渗入地 下,地面草木不生。 出山之后,坡度突降,水流分散,沙 泥沉积,形成扇状平原,绿洲灌溉农 业发达,盛产小麦、玉米、水稻和棉 花等,河道迁移,绿洲也会迁移。
地形

东西长1400千米,南北宽约550千米。 面积约53万平方千米,大体呈菱形。 四周高山海拔4000----6000米 ,盆地 中部海拔1100---1300米,地势由西高 东低,并稍微向北斜,地势的最低点 是位于盆地东端的罗布波洼地,海拔 781米。居亚洲大陆中心,气候干燥, 雨量特少,以风力作用为主,风速常 在5米/秒以上。
民族迁移

8~11世纪,因大批操突厥语族语言 的民族部落的南下,以及回鹘的西迁, 进而与塔里木盆地缘边地区的原住居 民融合,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共同体— 近代维吾尔族,使新疆的民族构成发 生了巨大变化。人们一般将这一民族 融合的过程称之为回鹘化和伊斯兰化。 塔里木盆地缘边地区原住居民的回鹘 化和伊斯兰化,是维吾尔族形成、发 展历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

塔里木盆地说课件ppt

塔里木盆地说课件ppt
促进绿色能源开发
利用塔里木盆地的风能和太阳能资源,发展绿色能源产业,减少 对化石能源的依赖。
塔里木盆地的生态保护措施
建立自然保护区
通过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野生动植物栖息地, 促进生物多样性的恢复和发展。
退耕还林还草
实施退耕还林还草政策,提高植被覆盖率,遏制 土地沙漠化趋势。
推广环保教育
加强环保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和参与 度,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生态保护的良好氛围。
02
维吾尔族的木卡姆、歌 舞、绘画等艺术形式在 塔里木盆地得到了充分 的发展。
03
塔里木盆地的历史遗迹 和文化遗产丰富,包括 古代城墙、烽火台、石 窟等。
04
塔里木盆地的文化在丝 绸之路的影响下,成为 东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 载体。
塔里木盆地的民族风情
01
02
03
04
塔里木盆地居住着多个民族, 包括维吾尔、汉、哈萨克等, 每个民族都有独特的民族风情
煤炭
塔里木盆地煤炭资源丰富 ,预测储量超过3000亿吨 ,主要集中在新疆南部的 吐哈煤田和库拜煤田。
钾盐
塔里木盆地是我国最大的 钾盐生产基地,已探明钾 盐储量超过20亿吨。
塔里木盆地的水资源
地下水
塔里木盆地地下水储量丰 富,主要分布在河流冲积 平原和沙漠湖泊地区。
冰川
塔里木盆地周边高山上有 大量冰川,是地下水和河 流的重要补给来源。
点。
塔里木盆地的社会发展
城市化进程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塔里木盆地的城市化进程不断加 快,城市规模和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医疗卫生事业
塔里木盆地的医疗卫生事业不断发展,医疗设施和服务水平得到提 升,为当地居民提供了更好的医疗保障。

塔里木盆地构造单元划分及含油气远景区评价

塔里木盆地构造单元划分及含油气远景区评价

主要含油气远景区介绍
塔北隆起区
位于盆地北部,地势较高,构造 复杂,油气资源丰富,是塔里木 盆地最重要的含油气远景区之一。
塔中隆起区
位于盆地中部,地势较为平坦,构 造相对简单,油气资源量较大,是 另一个重要的含油气远景区。
塔南凹陷区
位于盆地南部,地势较低,构造简 单,油气资源量较小,但也是盆地 内重要的含油气远景区之一。
03 含油气远景区评价
评价方法与标准
地质分析法
通过对盆地地质构造、沉积相、 储层特征等进行分析,评估远景 区的含油气潜力。
地球物理勘探法
利用地震、重磁、电法等地球物 理勘探方法,对远景区进行勘探, 获取地层、构造、油气藏等信息。
资源量估算
根据勘探资料和地质分析结果, 估算远景区的油气资源量,为后 续开发提供依据。
塔里木盆地北部
该区域具有丰富的油气资源, 是勘探的重点区域。
塔里木盆地南部
该区域具有较大的勘探潜力, 是未来勘探的重要方向。
塔里木盆地东部
该区域具有较好的油气地质条 件,是当前勘探的重点。
塔里木盆地西部
该区域具有较大的勘探潜力, 是未来勘探的重要方向。
勘探技术与方法
高精度地震勘探
利用高精度地震勘探技术,对塔里木盆地 进行精细探测,了解地下地质构造和油气
盆地形成与演化
01
塔里木盆地的形成与演化与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的碰撞有关。
02
中新生代时期,印度板块向北俯冲至欧亚板块之下,导致塔里
木地区隆起并形成盆地。
盆地的演化经历了前新生代陆块形成、古生代稳定沉积、中生
03
代抬升和新生代盆地形成四个阶段。
02 构造单元划分
构造单元类型
隆起区

我国最大的盆地

我国最大的盆地

我国最大的盆地
塔里木盆地位于中国新疆南部,是中国面积最大的内陆盆地。

盆地处于天山、昆仑山和阿尔金山之间。

南北最宽处520千米,东西最长处1400千米,面积约40多万平方千米。

海拔高度在800-1300米之间,地势西高东低。

塔里木盆地是大型封闭性山间盆地,地质构造上是周围被许多深大断裂所限制的稳定地块,盆地地势西高东低,微向北倾,旧罗布泊湖面高程780米,是盆地最低点。

塔里木河位置偏于盆地北缘,水向东流。

盆地地貌呈环状分布,边缘是与山地连接的砾石戈壁,中心是辽阔沙漠,边缘和沙漠间是冲积扇和冲积平原,并有绿洲分布。

塔里木河以南是塔克拉玛干沙漠,是中国最大沙漠,为居世界第2位的流动沙漠。

塔里木盆地属于暖温带气候,年均温9~11℃,无霜期超过200天。

自然灾害主要是风沙和干热风,以东北风和西北风为主,盆地边缘沙丘南移现象严重。

盆地水分主要来自西风气流,盆地降水稀少,盆地本身无法形成径流,较大河流有南部的叶尔羌、克孜勒、盖孜、和田、克里雅等河,北部的阿克苏、台兰、渭干、库车及开都(下游称孔雀)等河。

盆地地下水的补给主要来自河床、渠道及田间渗漏,地下水动储量为110~148亿立方米。

盆地沿天山南麓和昆仑山北麓,主要是棕色荒漠土、龟裂性土和残余盐土,昆仑山和阿尔金山北麓则以石膏盐盘棕色荒漠土为
主。

塔里木盆地中石油、天然气资源蕴藏量十分丰富,分别约占全国油、气资源蕴藏量的1/6和1/4。

世界上最大的内陆盆地-塔里木盆地的介绍

世界上最大的内陆盆地-塔里木盆地的介绍
塔里木盆地位于中国西北部的新疆,中国面积最 大的内陆盆地。盆地处于天山和昆仑山、阿尔金 山之间。东西长1500公里,南北宽约600公里, 面积达53万平方公里,海拔高
度在800至1300米之间,地势西高东低,盆地的 中部是著名的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为山麓、戈 壁和绿洲(冲积平原)。 塔里木盆地的形成 流星体以椭圆轨道绕太阳运
积很大,构造上的塔里木盆地地块和地貌上的塔 里木平原,范围并不一致。拗陷内有巨厚的中生 代和新生代陆相沉积,最大厚度达万米,是良好 含水层。盆地呈不规则菱形,四周为高
山围绕。边缘是与山地连接的砾石戈壁,中心是 辽阔沙漠,边缘和沙漠间是冲积扇和冲积平原, 并有绿洲分布。盆地地势西高东低,微向北倾。 旧罗布泊湖面高程780米,盆地最低
明显的、规模宏大的断裂痕迹、粉碎性块状岩石 (陨石)痕迹。同时这类山脉中的地表上必然还 有与撞击坑表面遗留的类似的地表物质 ——土壤。而且距撞
击坑越近,其类似的土壤则越多,距撞击坑越远, 类似的土壤则越少。当然,这种类似的土壤是以 撞击坑为同心圆(正撞)或同心弧(斜撞)方式 分布。四是撞击坑下面必然还有巨陨
点塔里木河位置偏于盆地北缘,水向东流。 土壤特点:盆地沿天山南麓和昆仑山北麓,主要 是棕色荒漠土、龟裂性土和残余盐土。昆仑山和 阿尔金山北麓则以石膏盐盘棕色荒漠土
为主。沿塔里木河和大河下游两岸的冲积平原上 主要是草甸土和胡杨林土(土壤学上亦称吐喀依 土)。草甸土分布广。360生活小常识大全网, 转载请注明来源(
大的内陆盆地,位于天山山脉和昆仑山脉之间, 南北最宽处520公里,东西最长处1400公里,面 积约40多万平方公里。 地质特点:塔里木盆地是大型封闭性山间盆地, 地
质构造上是周围被许多深大断裂所限制的稳定地 块,地块基底为古老结晶岩,基底上有厚约千米 的古生代和元古代沉积覆盖层,上有较薄的中生 代和新生代沉积层,第四纪沉积物的面

塔里木盆地

塔里木盆地塔里木盆地:我国最大的盆地,位于地势的二级阶梯。

位置:75°E~90°E之间,35°N~42°N之间(东经85°,北纬40°穿过盆地中部)范围:南部昆仑山、阿尔金山、北部为天山,山中有断陷盆地吐鲁番(90°E,43°N)地形:盆地,海拔1000米左右地貌特征:周围高山环绕,内部平坦,沙漠广布,边缘多绿洲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季寒冷,夏季高温,全年降水较少,气温年较差日较差大,多大风。

该盆地气候干燥,年降水量在200毫米以下,盆地中心降水量在50毫米以下,形成我国面积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我国最大的沙漠,世界最大的流动沙漠)属于暖温带,积温在3200~4500之间,生长期170~218天,日照时数3000小时以上。

地貌及成因:盆地地形,沙漠广布。

外力作用以风力为主。

侵蚀地貌:戈壁、裸岩荒漠。

堆积地貌:沙丘(荒漠地区典型的景观)、沙垄(沙丘的缓坡表示风的来向)。

河流:塔里木河,我国最长的内流河,自西向东流河流及水文特征:塔里木河补给水源:冰雪融水和山地降水水文特征:流量小,汛期在夏季,冬季有断流现象。

沿途河水被大量蒸发、下渗,使河流水量减少,甚至消失。

植被:地表景观为荒漠和荒漠草原。

耐旱植物,具有根大、叶小、退化成刺的特征。

自然资源:塔里木油气资源的开发、太阳能、风能。

旅游资源:天山主峰博格达峰(世界级自然保护区)、天池(冰川作用形成)农业:山地牧业和绿洲农业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南疆商品棉基地(夏季高温,地形平坦,为适宜棉花生长的沙质土壤;降水少,日照充足;气温日较差大;有塔里木河的灌溉)。

发展农业的不利条件:气候干旱,降水稀少,水资源不足;蒸发强烈,土壤次生盐渍化严重;地表风蚀作用强烈。

农作物以冬小麦和棉花为主,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

工业:西气东输源头,位于塔里木盆地的轮南油田。

西气东输对西部地区的社会影响:①.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使之成为当地的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

初二地理第八章第二节塔里木盆地课件教材课程


人口与城市分布
人口分布特点
塔里木盆地的人口主要分布在绿洲地区和城市周边,其中南疆地区人口较为密集。由于当地气候条件和资源分布 的限制,人口分布不均,部分地区人口稀疏。
城市发展与规划
塔里木盆地的城市主要依托绿洲发展,以喀什、库尔勒、阿克苏等城市为中心。为了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当地政 府加强了城市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市承载能力和公共服务水平。同时,积极引导人口向城市集聚,促进 城市化进程。
04
塔里木盆地的资源和能源
矿产资源
01
02
03
石油和天然气
塔里木盆地是我国最大的 油气产区之一,已探明石 油储量超过30亿吨,天然 气储量超过1万亿立方米。
煤炭
塔里木盆地煤炭资源丰富, 预测储量超过3000亿吨, 主要分布在南部的焉耆、 库车和拜城等地。
钾盐
塔里木盆地北部地区发现 了大量的钾盐矿床,已探 明储量约为5亿吨,是我 国重要的钾盐生产基地。
温差大
该地区年温差和日温差都较大,夏季炎热,冬季寒 冷。
风沙活动频繁
由于气候干燥,大风天气较多,风沙活动频繁,土 地荒漠化严重。
生态环境
80%
荒漠化
由于气候干燥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塔里木盆地的生态环境面临荒 漠化的威胁。
100%
水资源匮乏
该地区水资源极度匮乏,绿洲面 积有限,对生态环境保护构成挑 战。
工业发展
工业结构与特点
塔里木盆地的工业以石油、天然气开采和加工为主导产业, 同时还有纺织、食品、化工等产业。由于当地丰富的油气资 源,石油、天然气开采和加工是当地的支柱产业。
工业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随着国家对西部地区的开发支持力度加大,塔里木盆地的工 业发展迎来新的机遇。然而,当地工业发展仍面临水资源短 缺、生态环境脆弱等挑战,需要加强环境保护和资源可持续 利用。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课件:8.2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共33张PPT)


NO1:这种树是真的吗?
生而一千年不死 死而一千年不倒 倒而一千年不腐
这种树是真的吗?
生而一千年不死 死而一千年不倒 倒而一千年不腐
这种树是真的吗?
生死倒而一千年不死倒腐
海陆 位置 地形 纬度
位置 气候
照片为证
位置 塔里木盆地位于新疆南部,天山山脉和昆仑山脉之间, 是我国面积最大的盆地。
新疆维吾尔 自治区
三线西起新疆霍尔 果斯口岸,东至福 建省福州市,途经 新疆、甘肃、宁夏 等10个省、自治区, 设计输气量每年300 亿立方米,2019年 12月12日西气东输 三线东段工程宣布 建成通气。
西气东输三线
三线: 年输气量300亿立方米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课件:8.2 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共33张PP T)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课件:8.2 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共33张PP T)
宁山
夏西
陕 西
河南 安 徽
江 苏
上海
0 0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课件:8.2 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共33张PP T) 0
思考:西气东输一线管道自西向东经过了哪些省级行政区? 0 0
0 0
新、甘、宁、陕、晋、豫、皖、苏、沪(9个)
西气东输二线 年输气量300亿立方米
新疆维吾自治区
新、甘、宁、陕、 鄂、赣、粤

夏陕
西
湖北

江西
0 0
0 0
0 0
广东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课件:8.2 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共33张PP T) 0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课件:8.2 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共33张PP T)
西气东输工程对东西部地区的影响?

初中 八年级下册 地理第八章 第二节 塔里木盆地课件


然气总储量的1/4左右,为力开发这些资源,目前我国建成的输气工程是
_____________工程。
5.西气东输工程不仅为新疆带来了____________的机遇,发挥了西部地区的
________优势,而且也缓解了我国东部地区的______________紧张局势,优
化了东部地区的___________。
八年级下册 第八章 西北地区
第二节 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
学习目标:
1.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归纳塔里木盆地主要城镇、绿洲及交通线 的分布特点。 2.举例说明塔里木盆地地理位置、地形因素对河流、绿洲分布的 作用和影响。 3.根据资料,了解塔里木盆地油气资源开发利用的成功经验,以 西气东输为例进行说明。
西气东输工程带动了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缓解了东部地区的能源短缺, 使东部的环境得到了改善。
西部:1.西气东输能使西北地区的天然气资源得到大规模 的开发,并大量运输到东部市场,发挥资源优势。
2.可以迅速增加西北地区的财政收入,带动其他相关产 业的发展,增加就业机会。
东部:1.西气东输能缓解了东部地区的能源短缺问题。
2.调整了东部能源结构。
2.天然气是清洁能源,利于东部地区的环境改善。
活动 1.阅读下面两则资料,讨论西北地区资源的开发利用中,“经济效益 和生态效益双赢”是怎样得以体现的。
为避免在西气东输工程的施工过程中破坏生态环境,工程严格规定沿线28 米宽的施工区域。工程施工决不允许超出此范围,施工中尽量避免破坏地表 植被,废弃物全部回收处理,土石方全部回填,并在施工结束后恢复自然面 貌。
6.塔里木盆地环境________,在开发利用油气资源的同时,需要采取多种措
施避免破坏_______,并加强绿洲的___________。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关塔里木盆地一、区域地质背景塔里木盆地是中国最大的内陆盆地,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南部。

北、西、南为天山、帕米尔和昆仑山、阿尔金山环绕,呈菱形,海拔1000米左右,西部海拔1000米以上,东部罗布泊降到780米,面积约56万平方公里。

盆地中央是著名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沙漠覆盖面积约33万平方公里。

塔里木盆地是我国陆上最大的沉积盆地,也是大型叠合复合型盆地,自震旦纪至第四纪,经历了不同的构造环境,发育古隆起,伸展构造、冲断构造和走滑构造。

盆地内部按基底顶面起伏划分成“三隆四坳”,即库车坳陷、塔北隆起、北部坳陷、塔中隆起、塔西南坳陷、塔南隆起、塔东南坳陷。

不同类型原型盆地充填各种沉积序列,形成各类油气系统和评价单元。

二、构造运动和演化发展塔里木盆地是塔里木板块的核心稳定区部分,塔里木板块是一个具有古老大陆地壳基底的、自元古代超大陆裂解出来的、古生代独立的古陆块,其四周边界分别为:北部边界为天山造山带;西南部边界为西昆仑造山带;东南部边界为阿尔金走滑断裂带,现今为欧亚大陆板块南缘蒙古弧与帕米尔弧之间的广阔增生边缘中的中间地块。

塔里木板块经历了长期复杂的漂移演化,它在早古生代为一独立漂移的古陆块,在晚古生代它拼贴在欧亚大陆南缘成为大陆边缘增生活动带的一部分,在晚古生代末期到中生代塔里木板块受特提斯构造带控制,由于羌塘地块、印度板块等与欧亚大陆碰撞,随着特提斯洋闭合,塔里木成为大陆内部稳定地块及沉降的山间盆地。

新生代则主要受喜马拉雅构造带控制。

塔里木盆地构造运动的多期性决定了盆地演化的多阶段性,根据沉积建造特征、构造变动特征及不整合面的分布, 塔里木盆地可分为7个演化历史阶段。

(1)前震旦纪: 基底形成阶段。

(2) 震旦纪—奥陶纪: 克拉通内坳陷与克拉通边缘坳拉槽发展阶段。

(3) 志留—泥盆纪: 克拉通内坳陷与周缘前陆盆地发展阶段。

(4) 石炭—二叠纪: 克拉通边缘坳陷与克拉通内裂谷阶段。

(5) 三叠纪: 前陆盆地发展阶段。

此时塔里木盆地周缘均为陆缘隆起,盆地内部发育前陆盆地沉积,沉积类型主要为河湖相.(6)侏罗纪—早第三纪: 陆内断陷—坳陷发展阶段。

(7) 晚第三纪—第四纪:复合前陆盆地阶段。

三、油气成藏系统分析油气系统包括两类范畴:(1)地质要素:烃源岩,储集岩、封盖层和圈闭:(2)成藏要素:生成—运移—聚集—保存。

Bally等将板块构造作为盆地分类依据,并进一步将油气运移和油气聚集联系起来,称为油气盆地。

Perrodon根据盆地的地球动力学环境将油系统分为3种主要类型;裂谷型、地台型和造山型。

油气系统是盆地中沉积体内物理和化学相继转化的结果,与构造作用、热重力等有关。

3.1烃源岩特征勘探实践与地质研究表明, 塔里木盆地目前所发现的油气主要来源于寒武—奥陶系,石炭—二叠系及三叠—侏罗系3套烃源岩, 并以寒武—奥陶系为主。

前者是目前发现的海相油气的主要来源, 后者为盆地内陆相油气的主要来源。

(1) 寒武—奥陶系烃源岩包括震旦系,为一套海相腐泥型碳酸盐岩和泥质岩生油岩, 生油岩厚达1000~ 2000m,分布十分广泛。

盆地内部总体表现为东厚西薄,有机质丰度东高西低, 成熟度亦呈东高西低之势, 以盆地东部满加余凹陷至库鲁克塔格地区最为发育。

盆地东部震旦系、奥陶系生油岩总厚达2000m 以上,以泥质生油岩为主, 暗色泥岩厚达1500m ,其中寒武系泥岩和碳酸盐岩均达到好生油岩标准。

盆地西部震旦、奥陶系生油岩以台地相碳酸盐岩为主, 生油岩厚1000m 左右,其中震旦系、寒武系生油岩有机质丰度多在0.2%左右。

与震旦、寒武系相比,奥陶系无论在盆地东部还是西部,其有机质丰度一般都在0.2%~0.3%。

就成熟度而言, 震旦—寒武系生油岩在盆地大部分地区已达到过成熟阶段。

(2) 石炭—二叠系烃源岩为一套海相及海陆过渡相腐泥型—混合型偏腐殖型生油岩, 以石炭系为主体, 包括碳酸盐岩和泥质岩生油岩, 生油岩厚度一般在300~800m之间。

西南坳陷之叶城—喀什凹陷、阿瓦提凹陷和乌什凹陷生油岩厚度最大, 达1500m左右。

这套生油岩在塔里木盆地总体表现为西厚东薄, 有机质丰度西高东低。

生排烃高峰期推测在早第三纪晚期至晚第三纪, 以晚喜山期为主。

(3)三叠—侏罗系烃源岩为一套湖泊—沼泽相腐殖型生油岩, 主要分布在库车坳陷、西南坳陷南缘、东南坳陷及北部坳陷。

侏罗系生油岩较三叠系生油岩分布更为广泛, 盆地东部孔雀河斜坡、英吉苏凹陷及塔东隆起东部均达到生油岩标准。

但有机质丰度最高、生油岩厚度最大的地区仍在库车坳陷。

另外, 东南坳陷侏罗系生油岩也比较发育。

就有机质热演化程度而言, 三叠、侏罗系生油岩在盆地内部大部分地区尚处于低成熟、成熟早期阶段,但在库车坳陷、西南坳陷、东南坳陷等地则大都进入生油窗范围。

已证实轮台断隆中新生界的油气主要来源于库车坳陷三叠—侏罗系生油岩。

塔里木盆地3套烃源岩排烃时间从奥陶纪一直持续到第四纪,长达5亿年之久。

主要排烃高峰期有3次: 第一次为中晚奥陶世排烃高峰期, 排烃量达1787亿t;第二次为二叠纪排烃高峰期,排烃量为922亿t;第三次为晚第三纪排烃高峰期,排烃量为960亿t。

这也是塔里木盆地3个主要成藏时期。

其中前两个排烃高峰期主要来自寒武—奥陶系烃源岩的贡献,最后一次排烃高峰期则主要来自石炭—二叠系及三叠—侏罗系烃源岩的贡献。

3.2储层与盖层特征塔里木盆地储层条件优越, 储层具有类型全、物性好、层位多、埋深大、分布广等特点。

储层类型包括碎屑岩和碳酸盐岩。

层位上包括震旦系到第三系几乎各个层系。

目前, 除泥盆系和二叠系未发现工业油气流外, 震旦系、寒武系、奥陶系、志留系、石炭系、三叠系、侏罗系、白垩系、下第三系、上第三系均已获得工业油气流, 从而构成塔里木盆地10个重要产油层系。

其埋深一般在3000~6000m之间,少数超过6000m。

(1) 寒武—奥陶系储层: 为一套海相碳酸盐岩储层。

原生储层主要受沉积相带控制, 次生储层主要受古岩溶作用和构造作用控制。

古潜山发育区储层条件一般较好, 主要储集空间为溶蚀孔隙及裂缝。

(2)志留—泥盆系储层: 为一套滨浅海相—陆相碎屑岩储层。

其中志留系为一套滨浅海相细砂岩和粉砂岩沉积, 储层物性一般较差,泥盆系为一套滨浅海相—陆相红色砂岩和粉砂岩储层, 具有中等孔渗条件(3)石炭系储层: 为一套海相碳酸盐岩和碎屑岩储层。

其中下石炭统东河砂岩是一套很好的滨海相砂岩储层, 厚数十米至100 余米, 最厚达320m;成分和结构成熟度均较高。

(4)三叠—侏罗系储层: 为一套陆相碎屑岩储层,具有高孔高渗特点, 主要砂体类型有辫状三角洲砂体、扇三角洲砂体、河流砂体及滨浅湖砂坝砂体,是塔北隆起和库车坳陷的主要勘探目的层系之一(5) 白垩—第三系储层: 为一套陆相碎屑岩储层, 在塔西南还发育海相碳酸盐岩储层。

储层物性变化大,主要受沉积相带控制, 既有高孔高渗型,又有中孔中渗型和低孔低渗型。

这套储层是库车、塔北、塔西南等地另一主要勘探目的层系。

塔里木盆地寒武—奥陶系至上第三系几乎各个层系均不同程度的有盖层发育,其中石炭系中上部膏泥岩段、侏罗系中部煤层和泥岩段以及下第三系膏盐泥岩段是塔里木盆地分布最广、封堵能力最好的3 套区域性盖层, 评价为Ⅰ类盖层,目前所发现的油气藏多数即分布于这3 套盖层之下。

另外,中上奥陶统泥岩段、志留系红泥岩段、石炭系中下部灰岩段和泥岩段、二叠系下统泥岩段和火山岩段、上第三系膏泥岩和泥岩段等也是分布较稳定的区域性盖层, 可评价为Ⅱ类盖层, 这类盖层对塔里木盆地油气藏形成与分布也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

3.3 油气成藏特点(1) 成藏组合主要为古生新储式组合由于烃源岩一般埋藏较深(数千米以下) ,因而目前发现的油气藏主要为古生新储式或下生上储式成藏组合,自生自储式相对较少,在满加尔油气系统, 储集层主要为石炭系、三叠系和侏罗系, 而生油层主要为寒武—奥陶系.(2) 成藏史复杂, 具有多期成藏、多次运移再分配的特点目前盆地内所发现的油气藏主要有3 个成藏期: 即晚加里—早海西期, 晚海西—印支期及晚喜山期, 与盆地烃源岩排烃主峰期大体一致。

其中晚加里东—早海西期是塔里木盆地最重要的一次成藏时期, 但由于后期受到早海西运动、晚海西运动、印支运动等多期构造运动的强烈破坏, 现今只有英买1、2 号奥陶系内幕油藏等极少数得以保存下来, 绝大多数则已遭到破坏散失, 塔北至塔中大面积分布的志留系沥青砂岩即是该期古油藏被破坏的证据。

晚海西-印支期则是塔里木盆地已发现油气藏的一次主要成藏时期。

晚喜山期是塔里木盆地现今油气藏最重要的成藏时期, 塔北轮台断隆白垩—第三系油气藏、库车坳陷大宛齐及依奇克里克油气藏、西南坳陷柯克亚油气藏等均是该期成藏的产物。

由于保存条件好, 晚喜山期形成的油气藏基本上都能保存下来。

同时, 由于喜山期良好的保存条件, 中新生界成为塔里木盆地最主要的油气聚集层系。

这正是塔里木盆地油气在纵向上比较分散, 又相对向上集中分布的原因。

3.4 油气聚集和分布的影响因素(1) 油气分布受盆地构造格局控制塔里木盆地目前所发现的油气主要有海相与陆相两大成因类型。

海相油气主要分布于古生界克拉通盆地, 陆相油气主要分布于中新生界前陆盆地及其前缘隆起。

其中, 古生界克拉通盆地油气分布主要受克拉通内古隆起及其斜坡控制。

在盆地内3类5个古隆起9个斜坡构造中, 目前已在3个古隆起及4个斜坡上发现了工业油气。

中新生界前陆盆地油气分布主要受前陆逆冲带及其前缘隆起控制。

目前已在库车前陆盆地及其前缘隆起塔北隆起中新生界、塔西南前陆盆地发现了工业油气。

这两个前陆盆地由于发育多排逆冲带构造, 同时又不乏油气源条件, 因而有利于油气藏的形成及油气聚集。

前缘隆起以塔北隆起最为有利, 发现油气最多。

(2) 油气分布受烃源岩分布及油气系统控制近油源分布是世界油气分布的一般规律,也是塔里木盆地油气分布的重要规律之一。

同时,油气系统中构造变动事件及成藏事件对塔里木盆地油气分布也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

满加尔油气系统由于以寒武—奥陶系海相烃源岩为主要油气来源, 成藏期较早, 因而该系统所形成的油气主要聚集了侏罗系及其以下层位,并以古生界为主;同时, 由于盆地内寒武—奥陶系烃源岩以该系统最为发育, 因而目前所发现的海相油气主要即沿系统分布。

库车油气系统烃源岩为三叠—侏罗系陆相烃源岩, 成藏期较晚,因而由这套烃源岩所生成的陆相油气主要便分布于库车坳陷及塔北隆起轮台断隆中新生代地层中。

塔西南油气系统发育寒武—奥陶系、石炭—二叠系及侏罗系3套烃源岩, 成藏时间较长, 具有多次成藏期, 因而油气可分布于古生界、中生界及新生界的不同层位。

(3) 油气分布受储盖层条件及储盖组合控制塔里木盆地由于具有多套良好储盖层系及储盖组合, 因而具有多含油层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