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下历史与社会期末试卷二(含解析)

合集下载

2023年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期末考试试卷》含答案

2023年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期末考试试卷》含答案

2023年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期末考试试卷》含答案第一部分:选择题(共30题,每题2分,共60分)1. 以下哪个国家不是东亚的国家?A. 中国B. 日本C. 韩国D. 印度答案:D2. 欧洲最长的河流是:A. 尼罗河B. 比萨河C. 内尔河D. 伏尔加河答案:D3. 中国的四大发明不包括:A. 造纸术B. 指南针C. 火药D. 电池答案:D...第二部分:填空题(共20题,每题2分,共40分)1. "思想者"是古希腊的一种:答案:职业2. 《论语》中的作者是:答案:孔子...第三部分:简答题(共5题,每题10分,共50分)1. 简述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

答案: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是指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一般分为乡试、会试和殿试三个阶段。

乡试是在县级进行的考试,通过者可以参加会试;会试是在省级进行的考试,通过者可以进入殿试;殿试则由皇帝亲自主持,通过者可以成为官员。

科举制度的实行有效地选拔了大量优秀人才,为中国古代的政治、文化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第四部分:论述题(共2题,每题30分,共60分)1. 请论述一下近代中国的百年变革和现代化建设。

答案:近代中国的百年变革和现代化建设是指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末的一系列重要变革和建设。

这一时期,中国经历了百年的苦难和动乱,包括晚清末年的列强入侵、辛亥革命、五四运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

在等领导下,中国成功地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新中国成立后,进行了一系列的社会主义改革,包括土地改革、农业集体化、大跃进、文化大革命等。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推进了经济的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中国在近代的百年变革和现代化建设中,不断寻求发展的道路,努力实现民族独立、社会进步和人民幸福。

...完整的试卷及答案请参考附件。

以上仅为部分内容。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期末测试卷及答案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期末测试卷及答案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期末测试卷及答案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期末基础知识测试卷(附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请选择一个您认为最恰当的选项,每小题2分,共40分)
 1、16世纪前后,工业文明的曙光首先在哪里出现?………………………………()
 A、西亚B、西欧C、北美D、东亚
 2、以下出现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小作坊—工厂—手工工场B、工厂—小作坊—手工工场
 C、小作坊—手工工场—工厂D、手工工场—小作坊—工厂
 3、16世纪的西欧,开始走向没落的阶层是…………………………………………()
 A、农民B、商人C、贵族D、手工工场主
 4、文艺复兴运动主张…………………………………………………………………()
 A、以神为中心B、以人为中心
 C、以工人为中心D、以资产阶级为中心
 5、继承和发展了哥白尼的学说,为捍卫真理而被教会烧死的科学家是…………()
 A、哥白尼B、布鲁诺C、牛顿D、托勒密
 6、被欧洲人称为“奇书”,描述东方世界“黄金遍地,香料盈野”的。

初中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下册期末综合测试卷附参考答案

初中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下册期末综合测试卷附参考答案

历史与社会八下期末综合卷一、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

(每题 1 分,共 10 分)1、工业文明的曙光首先出现的古老的东方。

⋯⋯⋯⋯⋯⋯⋯⋯⋯⋯⋯⋯⋯⋯⋯⋯(错)2、手工工场的出现意味着人类已步入工业社会。

⋯⋯⋯⋯⋯⋯⋯⋯⋯⋯⋯⋯⋯⋯(错)3、历史上的第一位总统产生于英国。

⋯⋯⋯⋯⋯⋯⋯⋯⋯⋯⋯⋯⋯⋯⋯⋯⋯⋯(错)4、整体世界是随着工业文明在全球的扩散而形成的。

⋯⋯⋯⋯⋯⋯⋯⋯⋯⋯⋯(对)5、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对)6、清末民初人们之间称呼的变化反映了自由、平等民主观念的影响正逐渐被人们接受。

⋯⋯⋯⋯⋯⋯⋯⋯⋯⋯⋯⋯⋯⋯⋯⋯⋯⋯⋯⋯⋯⋯⋯⋯⋯⋯⋯⋯⋯⋯⋯⋯⋯⋯⋯(对)7、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实现。

⋯⋯⋯⋯⋯⋯⋯⋯⋯⋯⋯(错)8、工业社会是从农业社会发展而来的。

⋯⋯⋯⋯⋯⋯⋯⋯⋯⋯⋯⋯⋯⋯⋯⋯⋯⋯(对)9、我国目前正在走工业化和城市化之路,因为工业化和城市化有百利而无一害。

(错)10、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也彻底扫除了封建思想。

⋯⋯(错)二、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请将其序号填在括号里。

(每题 1 分,共分)11、现代工厂的前身是⋯⋯⋯⋯⋯⋯⋯⋯⋯⋯⋯⋯⋯⋯⋯⋯⋯⋯⋯⋯⋯⋯⋯⋯⋯( B)A 手工作坊B 手工工场C 封建庄园D 小农经济12、16 世纪以后,西欧各国君主大力发展工商业的原因是⋯⋯⋯⋯⋯⋯⋯⋯⋯⋯( A)A 为了富国强兵B 为了占有土地C 为了获得廉价劳动力D 为了剥夺贵族财产13、被称做“文艺复兴时代最完美的代表人物”的是⋯⋯⋯⋯⋯⋯⋯⋯⋯⋯⋯⋯(A)A达芬奇 B 莎士比亚 C 贝多芬 D 哈姆雷特14、文艺复兴运动反映了的愿望⋯⋯⋯⋯⋯⋯⋯⋯⋯⋯⋯⋯⋯⋯⋯⋯⋯(D)A 教会B 封建庄园主C 农奴D 资产阶级15、提出万有引力的科学家是⋯⋯⋯⋯⋯⋯⋯⋯⋯⋯⋯⋯⋯⋯⋯⋯⋯⋯⋯⋯⋯(D)A 托勒密B 哥白尼C 布鲁诺D 牛顿16、“天赋人权” 思想的提出是在⋯⋯⋯⋯⋯⋯⋯⋯⋯⋯⋯⋯⋯⋯⋯⋯⋯⋯⋯⋯( C)A 文艺复兴时期B 宗教改革时期C 启蒙运动时期D 资产阶级革命时期17、曾被号称为是“日不落”的殖民帝国是⋯⋯⋯⋯⋯⋯⋯⋯⋯⋯⋯⋯⋯⋯⋯⋯(D)A 西班牙B 葡萄牙C 意大利D 英国18、人类历史上的第一位总统是⋯⋯⋯⋯⋯⋯⋯⋯⋯⋯⋯⋯⋯⋯⋯⋯⋯⋯⋯⋯(B)A 克伦威尔B 华盛顿C 罗伯斯庇尔D 拿破仑19、中国元明时期的经济主体是⋯⋯⋯⋯⋯⋯⋯⋯⋯⋯⋯⋯⋯⋯⋯⋯⋯⋯⋯⋯(D)A 工业B 手工业C 商业D 农业20、“不到长城非好汉” ,今天我们看到的长城大多建造于⋯⋯⋯⋯⋯⋯⋯⋯⋯(C)A 战国时期B 秦朝C 明朝D 清朝21、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明清时期维护国家统一措施的是⋯⋯⋯⋯⋯⋯⋯⋯⋯⋯⋯( D)A 在西藏设立驻藏大臣B 粉碎准葛尔部落的分裂活动C 平定天山南路回部贵族的叛乱D 大兴“文字狱”22、市场总是在扩大,需求总是在增加,甚至工场手工业也不能再满足这种需求了,于是,蒸汽和机器就引起了工业中的革命。

2023-2024学年全国初二下历史人教版期末试卷(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全国初二下历史人教版期末试卷(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全国初二下历史人教版期末试卷(含答案解析)(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A. 鸦片战争B. 太平天国运动C. 戊戌变法D. 辛亥革命A. 康有为B. 梁启超C. 张之洞D. 袁世凯A. 《南京条约》B. 《天津条约》C. 《马关条约》D. 《辛丑条约》A. 五四运动B. 南昌起义C. 秋收起义D. 古田会议A. 平型关大捷B. 台儿庄战役C. 百团大战D. 淞沪会战A. 《共同纲领》B.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C.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D.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A. “五一六”通知B. “批林批孔”运动C. “四五”事件D. “八八”事件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20分)8.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实行了郡县制。

()9.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版图最大的朝代。

()10. 宋朝时期,中国的海外贸易非常发达。

()11. 明朝时期,郑和下西洋达到了七次。

()12. 清朝末年,戊戌变法是为了挽救民族危亡。

()13. 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14. 抗日战争期间,国民党军队在正面战场始终处于劣势。

()15. 解放战争时期,辽沈战役是三大战役中的第一场战役。

()16. 新中国成立后,土地改革彻底废除了封建土地制度。

()17. “大跃进”运动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一次严重失误。

()18. “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

()19.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20. 香港和澳门的回归标志着中国人民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

()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21. 我国古代四大发明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 明朝时期,______下西洋,展示了我国的海上实力。

23. 1911年,孙中山领导了______,推翻了清朝统治。

8下 历史与社会 期末试卷及答案3(人教版)

8下 历史与社会 期末试卷及答案3(人教版)

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下)考点复习检测(二)一、单项选择题(共32分,每小题2分)1、中国最早的新式学堂是()A、京师大学堂B、同文馆C、总理衙门D、北京师范大学2、制造出世界上第一台具有实用价值的蒸汽机的是()A、瓦特B、史蒂芬逊C、哈格里夫斯D、阿克莱特3、他的船队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环球航行。

这里的“他”指的是航海家。

()A、达·伽马B哥白尼 C 麦哲伦 D 哥伦布4、在法国启蒙运动中,涌现出了许多伟大的启蒙思想家,其中最为著名的是:()A、马丁·路德和卢梭B、伏尔泰和拿破仑C、罗伯斯庇尔和卢梭D、伏尔泰和卢梭5、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表现在()①释放被捕学生②免去三个卖国贼的职务③收回青岛④拒绝在和约上签字A、①②B、①②④C、①②③④D、②③6、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工业革命新阶段创造发明的是()A、汽车B、飞机C、电动机D、蒸汽机7、标志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的事件是()A、查理一世召开议会B、查理一世宣布讨伐议会C、查理一世被处死D、议会军与王军在纳西比决战8、揭开美国独立战争序幕的历史事件是()A、来克星顿枪声B、大陆会议召开C、大陆军建立D、《独立宣言》发布9、下列各项关于洋务运动作用的评价,不正确的是()A.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B.客观上阻碍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C.引进了西方一些近代科学生产技术D.培养了一批科技人员与技术工人10、标志着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渊的条约是()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11、在长征途中,挽救危局指明方向的关键一步是中共中央()A、召开遵义会议B、会师陕北红军C、放弃进军湘西D、四次巧渡赤水12、继承和发展了哥白尼的学说,为捍卫真理而被教会烧死的科学家是()A、哥白尼B、布鲁诺C、牛顿D、托勒密13、在新文化运动中,率先提出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的是()A、鲁迅B、胡适C、李大钊D、陈独秀14、打破以往世界各地相互孤立和隔绝局面,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的历史事件是( )A.基督教的创立B.文艺复兴C.新航路的开辟D.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5、拉开维新变法运动序幕的事件是()A、《马关条约》的签订B、公车上书C、北洋舰队的建立D、创办《中外纪闻》D、清朝中央与地方官员“自强”“求富”口号的提出16、19世纪被称为“科学的世纪”,下列属于这一世纪的发明有()①、瓦特制造出的世界上第一台具有真正实用价值的蒸汽机②、英国人史蒂芬逊发明的蒸汽机车③、比利时人格拉姆发明的电动机④、美国科学家爱迪生发明的电灯⑤、德国工程师西门子发明的可实际使用的发电机A、①②③B、②③④⑤C、②③④D、①②③⑤二、非选择题(共48分,每题8分)17、从1840年起,……中华民族一面英勇反抗外国侵略,一面反复思考“中国往何处去”,在选择现代化道路的艰辛摸索中,逐渐汇入到工业文明的大潮中。

八年级历史第二学期期末检测试卷(含答案)

八年级历史第二学期期末检测试卷(含答案)

八年级历史第二学期期末检测试卷(含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计60分)1.祖国大陆最后和平解放的地区是()A.新疆地区B.青海地区C.西藏地区D.云南地区2.新中国建立后,进行土地改革的意义是()①废除了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剥削制度,地主阶级被消灭了②国内的反革命势力基本上肃清了③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在政治上、经济上翻了身④解放了生产力。

农业获得了迅速发展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3、文化大革命结束的标志是()A.粉碎“四人帮”反革命集团B.粉碎林彪反革命集团C.四五运动的兴起D.毛泽东逝世4.人类早期出现的社会组织是()A.父系氏族社会B.母系氏族社会C.母系氏族社会和父子氏族社会同时出现D.原始部落5.现存古代第一部较完善的成文法典是( )A.《人权宣言》B.《权利法案》C.《汉谟拉比法典》D.《拿破仑法典》6.我们有时听到“真主”“穆斯林”这样的称呼,还能看到清真寺那样独特的建筑。

与它有关的宗教是()A.基督教B.犹太教C.佛教D.伊斯兰教7、伊斯兰教的经典是()A.《圣经》B.《古兰经》C.《神曲》D.《佛经》8、将中国古代罗盘、造纸术、火药等传到西方的人是()A.古希腊人B.古罗马人C.阿拉伯人D.奥斯曼土耳其人9.最能代表古希腊文学成就的是()A.喜剧 B.史诗 C.悲剧 D.叙事诗10.“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继往开来的领路人,带领我们走进那新时代,高举旗帜开创未来。

”这里的“旗帜”是()A.五星红旗B.邓小平理论C.毛泽东思想D.三个代表11.被称为种姓的国度,产生了最早的世界性宗教和0~10的计数方法,这个文明古国的母亲河是A.尼罗河 B.幼发拉底河 C.印度河 D.黄河12.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为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所采取的措施有()①追歼国民党残余部队②抗美援朝,保家卫国③进行土地改革运动④搞人民公社化运动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②⑤13.在“大跃进”高潮中,全国农村一哄而起办起人民公社,目的是要()A.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B.使人民过上好日子C.“跑步进入共产主义”D.建设富强的社会主义国家14.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的标志是()A.中国共产党公布过渡时期的总路线B.我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D.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15.“大化改新”是()进行的改革A.朝鲜B.日本C.阿拉伯D.雅典16.实行封君封臣制改革的查理·马特是()的宫相。

《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下)期末试卷

《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下)期末试卷

《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下)期末试卷一、慧眼识真相(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2分,本题共30分)1.若通过时光隧道回到14世纪,最先能在什么地方见到手工工场()。

A.英国B.意大利C.中国2.被称做“文艺复兴时代最完美的代表人物”的是()。

A.莎士比亚B.达·芬奇C.伏尔泰3.被欧洲人称为“奇书”,描述东方世界“黄金遍地,香料盈野”的是()。

A.《梦溪笔谈》B.《一千零一夜》C.《马可·波罗游记》4.与法国国庆纪念日有关的是()。

A.处死国王查理一世B.攻克巴士底狱C.滑铁卢战役5.被称为“中国西学第一人”的是()。

A.魏源B.林则徐C.林纾6.犹太人安妮在日记中写道:“密室中的气氛令人窒息、呆滞、沉重,我像只会唱歌的鸟,但被剪去了翅膀,不断用身子去撞那阴暗的笼子的铁栏。

‘放我出去,到有新鲜空气和笑声的地方去!’我心中有声音在哭喊。

”反映了德国法西斯对犹太人实行的()。

A.复仇主义政策B.种族灭绝政策C.爱国主义思想7.列强侵华,国人慨叹“天涯何处是神州”,这句话最有可能描述的时期是()。

A.鸦片战争时期B.中日甲午战争C.列强瓜分中国狂潮时期8.下图漫画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新文化运动B.五四运动C.辛亥革命9.1915年,陈独秀说:“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的一切黑暗。

”这“两位先生”指的是()。

A.民主和自由B.民主和科学C.平等和自由10.“开这个军官学校,独一无二的希望,就是创造革命军,来挽救中国的危亡!”文中所指这所学校的创办者是()。

A B C11.“四十年前会上逢,南湖泛舟语从容。

济南名士知多少,君与恩铭不老松。

”这是董必武同志于1961年写的怀念战友的一首诗,诗中“四十年前会上逢”指的是哪一次会议?()A.中共一大B.中共二大C.中共三大12.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若要实地考察抗日战争时期一些重大事件的历史足迹,他们去的地方应包括()。

2020春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学期期末质量评估试卷(二)(含解析)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全册历

2020春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学期期末质量评估试卷(二)(含解析)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全册历

期末质量评估试卷(二)[见《全效提分卷》学生用书P129](分数: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一、选择题(本大题有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军国大计,罔不总揽。

自雍(正)乾(隆)后百八十年……盖隐然执政之府也。

”这里的“执政之府”是指( D )A.内阁B.六部C.议政王大臣会议D.军机处2.文艺复兴时期,有一位人物在地质学、物理学、生理学等方面都很有成就,但他走进人们的视野却是从《蒙娜丽莎》开始的。

这位人物是( B )A.拉斐尔B.达·芬奇C.莎士比亚D.但丁3.某校八年级(3)班的历史兴趣小组准备对一个历史课题进行研究,他们搜集了以下历史资料:①林则徐生平事迹;②英国军队侵华暴行;③割让某某岛示意图。

根据这些历史资料,判断他们研究的课题应该是( C )A.第二次鸦片战争B.虎门销烟C.鸦片战争D.甲午中日战争【解析】林则徐禁烟是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直接原因。

鸦片战争中,1842年清政府被迫签订中英《某某条约》,割让某某岛给英国。

故C项符合题意。

4.美国汉学家芮玛丽评价中国近代某一运动时说:“不但一个王朝,而且一个文明看来已经崩溃了,但由于19世纪60年代的一些杰出人物的非凡努力,它们终于死里求生,再延续了六十年。

”这一运动指的是( B )A.维新变法B.洋务运动C.新文化运动D.五四运动【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六十年代到九十年代中期,清政府开展了洋务运动,它是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故B项符合题意。

维新变法是在1898年,新文化运动是从1915年开始的,五四运动是从1919年开始的,故ACD项均不符合题意。

5.“1405—1433年”“七次远航”“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

与此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 )A.X和下西洋B.麦哲伦环球航行C.哥伦布远洋航行D.欧洲国家的“三角贸易”6.“这一事件本身并没有什么实际作用。

不过,它摧毁了平民心目中压迫的象征,掀开了轰轰烈烈的法国大革命的序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下历史与社会期末试卷一、单选题1.下列事件中,对近代资本主义的兴起与发展起促进作用的是()①文艺复兴②启蒙运动③新航路的开辟④三角贸易A. ①③B. ①②③C. ①③④D. ①②③④2.义和团运动与太平天国运动的不同之处是( )A. 阶级基础B. 斗争方式C. 失败原因D. 斗争对象3.据资料统计:在明后期至清前期两百余年间,世界白银产量的一半流入中国,拥有一流城市和最为密集、完善的市场网络的中国,成为当时世界经济和贸易的中心区域。

然而当时它却没有形成强大的扫荡旧经济基础的革命性变化。

其中内在的和人为的原因在于( )A. “重农抑商”和“闭关禁海”政策的压制B. 大河流域的农耕文明不适于工商业发展C. 由于鸦片大量输入导致白银大量外流D. 英国工业革命后对中国进行的商品输出4.华盛顿和拿破仑是张同学非常感兴趣的历史人物,为此张同学对他们的主要活动等进行了如下概括总结,其中正确的是()①都是十九世纪杰出的资产阶级政治家、军事家②都是在国家和民族处于危难时刻登上政治舞台③都曾为了国家和民族利益与外来势力英勇斗争④都毕生致力于维护资产阶级民主共和A. ①④B. ②③C. ①②③D. ①②③④5.生活在18世纪末的英国人亨利·凯勒说:“以前我们对中国的历史、艺术、哲学和政治着迷,现在我们对中国的自然资源更感兴趣。

”导致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A. 中国自然资源丰富B. 工业革命的需求C. 中西交流的加强D. 世界市场的形成6.清政府实行闭关政策的含义是( )A. 禁绝中国对外贸易B. 严格限制对外贸易C. 关闭所有对外港口D. 封闭边境,固守疆域7.对下列图示解读最为准确的是()A. 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B. 中国走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C. 中国民族工业艰难曲折的发展历程D.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历程8.法国启蒙学者伏尔泰称赞中国是“举世最优美、最古老、最广大、人口最多、治理最好的国家”,这是指哪一时期( )A. 10世纪B. 13世纪C. 17世纪D. 19世纪9.《杂文月刊》曾刊登过一篇名为《中国简史》的文章,其中有:“林则徐说:我销;康有为说:我变;孙中山说:看我的。

”对其正确的认识是()A. 反映了近代中国人的救国探索B. 都不同程度地阻碍中国近代化进程C. 纯属缺乏历史依据的文学夸张D. 三者的斗争对象和方式基本一致10.对洋务派“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主张的正确理解是()A. 以“自强”和“求富”为基本出发点B. 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客观评价C. 借助西方科技维护中国的传统封建制度D. 用“中学”来对抗“西学”的传播11.近代中国由于《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一步步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下列对这一社会的认识,不正确的是()A. 形式上独立,实际上被帝国主义间接统治。

B. 政治上是半殖民地的,经济上是半封建的。

C. “半殖民地”是指丧失了部分国家独立自主权。

D. “半封建”是指既保存了封建主义,又保存了资本主义。

12.朱元璋杀胡惟庸之后下诏书说:“自古三公论道,六卿分职,不闻设立丞相。

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

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中多有小人,专权乱政。

今罢丞相,设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事皆朝廷总之。

以后嗣君,勿得议置丞相,臣下此请者,置之重典(重刑)。

”这段材料说明( )A. 朱元璋设置了特务机构B. 朱元璋废除了丞相制度C. 朱元璋设立了廷杖制度D. 朱元璋大兴文字狱13.乾隆二十二年,清廷下令关闭宁波等港口,仅留广州一处由政府特许的“十三行”统一经营管理对外贸易。

清朝实行的闭关政策是指( )A. 全面禁止对外贸易B. 严格限制对外交易C. 不许外国人来华D. 禁止中国对外交往14.新航路开辟与郑和下西洋的共同作用是( )A. 发现了美洲大陆B. 促进了不同区域文明的交流C. 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D. 证明了地球是圆的15.《明史·选举志》记载:“科目者,沿唐宋之旧,而稍变其试之法,专取四子书及《易》、《书》、《诗》、《春秋》、《礼记》五经命题试士。

”从以上史料中不能获取的信息是( )A. 科举考试的答卷文体B. 科举考试的命题范围C. 沿袭唐宋的考试科目D. 稍变唐宋的考试方法16.下面哪一项能反映表格中五个历史名词之间的内在联系?()A. ①-②-③-④-⑤B. ②-④-③-①-⑤C. ④-②-①-③-⑤D. ②-④-①-③-⑤17.史学界认为新文化运动是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继续,主要是就其( )A. 是一场文化运动来说的B. 作为反复辟运动来说的C. 要求民主与科学来说的D. 作为反封建运动来说的18.某中学学生在课余探讨明末清初之际黄宗羲提出“工商皆本”观点的根本原因时,众说纷纭。

请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在社会思想上的反映B. 统治者重视工商业的反映C. 黄宗羲总结实践经验的结果D. 明清时期重农抑商政策的必然结果19.“外夷奇技,其始皆出中华,久之中华失其传,而外夷袭之”,有诗云:“西夷制器呈奇巧,半是中华旧制来。

”这种“西学中源”说的解释目的在于()A. 反对学习西方B. 为变法作解释C. 宣传中体西用D. 维护中华文化2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19世纪以后,越来越多的人养成了食肉的习惯B. 工业革命后,威胁人们生命的霍乱、伤寒等疾病得到了控制C. 工业化使越来越多的妇女走出家庭,走向社会D. 妇女社会地位提高的根本原因是经过了长期的斗争二、材料分析题2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二:美国独立革命的历史曾鼓舞着孙中山走上革命反清的道路,美国也是他在华侨中发动反清革命的重要根据地。

……美国政制及其实践,是世界宪政史上的一个创举。

孙中山宪政思想的形成过程中,美国因素是一个巨大存在。

——邓丽兰《美国宪政理念与孙中山宪政思想的演进》(1)材料一的两部文献分别是哪次革命的成果?这两部文献有何相同之处?(2)结合材料二分析说明美国历史给孙中山带来如此重大影响的原因。

(3)从中、美两国革命对各自国家历史发展带来的影响中,可以获得哪些启示?22.(2015·湖州)近代以来,中国的对外开放经历了从被迫开放到主动开放的过程。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材料二:当今世界,无论什么国家要发展壮大,都必须把自己融入世界发展的大潮中。

1978年到2013年,中国对世界经济的贡献率从2.3%上升到近30%。

2015年3月,中国政府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一带一路”建设启动。

通过“一带一路”,中国将以更加积极的姿态走向世界。

(1)结合图11和所学知识,简述开放通商口岸的历史背景及该背景对中国社会带来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简述中国提出“一带一路”战略的背景。

根据材料,谈谈两种“开放”给我们的启示。

2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甘薯所在,居人便有半年之粮,民间渐次广种。

——徐光启《农政全书》材料二买不尽松江布,收不尽魏塘纱。

——明朝谚语材料三湖州某镇在明嘉靖时“商贾四集”“居民不下四五千家”;清乾隆,“十里以内,民居相接”,“商贾云集于四方,市井数盈于万户”,“名为镇,而实具郡邑城郭之势”。

(1)“甘薯”原产地在哪里?为什么“民间渐次广种”?广种甘薯在当时有什么作用?(2)材料二中的谚语反映了明代的什么情况?(3)材料三反映了明清时期江南经济怎样的发展情况?(4)概括三则材料所述事物之问的联系。

24.自主学习、探究学习是提高学习能力的重要方法。

以下是小明同学课后收集到的资料、整理的读书笔记及提出的问题。

请你一起参与他的自主探究学习活动。

材料一明成祖即位后,欲向海外炫耀中国的富强,决定派人出使西洋。

1405年6月.郑和首次奉命出使西洋。

他率领一支有62艘船,载有将士27800人和大量金、帛、货物的船队出海。

据史载,郑和的宝船,船身最大者长约44丈,宽18丈。

1405-1433年间,郑和率舰队先后7次下西洋,到过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在后期的几次远航中,郑和的船队载有前来朝贡的各国使节,还携有赠送各国国君的礼品,明朝赠予和交换的物品大多为丝绸、珠宝、瓷器等,换回的是大量的琥珀、珊瑚、珍珠、玛瑙、药材等,多数是供达官显贵享用的奢侈品。

材料二1492年8月,哥伦布率领由3艘帆船、90名水手组成的船队,从西班牙的巴罗斯港出发,驶入大西洋。

经过两个多月的茫茫航行,他们连陆地的影子都没看到,就在几乎绝望的时刻,船上的守望者突然发现了一个黑点,黑点越来越大,原来是一个海岛。

大家高兴得犹如绝处逢生,一同登岸。

哥伦布到达古巴和海地后就返航西班牙。

1502年,他进行了第四次航行,但还是没有看到中国的影子。

1497年7月.达伽马率领4艘帆船(共载有160人)从葡萄牙起航,向南航行,绕过好望角,沿非洲东岸航行,再横渡印度洋,于1498年5月到达印度洋。

达·伽马在印度卖出他从葡萄牙带来的商品—小型物件及毛织品之后,便买进胡椒、肉桂等香料,于1499年返回葡萄牙。

这批货物的卖价,为这次航海费用的60倍。

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完成从西欧绕非洲来到东方的航行,从而开辟了当时东西方之间最短的海上航路。

(1)根据材料一、二,完成下表。

(A选项目填写,至少填3个)(2)根据上表,说说与新航路开辟相比,郑和下西洋有什么特点。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郑和下西洋和新航路开辟的目的分别是什么。

(4)郑和远洋航行的壮举最终被当成“弊政”而遭废止。

综合以上材料,你认为郑和下西洋是否应该被废止?请说明理由。

25. 2015年,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将发表战后70周年谈话,安倍如何表态受到世界瞩目,中日关系走向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

近代以来,中日两国发生过两次大规模的战争,严重影响了两国关系。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明治维新后,日本对外扩张的野心不断膨胀,逐渐形成了侵略朝鲜,夺取中国的东北和台湾,占领全中国,进而征服全世界的对外扩张政策。

——岳麓版高中历史教材《政治明文历程》材料二:中日历史的对话空间是三个层面互相交错的,政治,情感,和学术。

在情感层面,中日两国的历史体验也极不对称。

在中国民众看来,中国是战争的被害者,日本是加害者,而在日本民众看来,日本也是战争受害者一一《人文历史·中日学界的分歧与共识》(1)请回答,日本在哪一次战争后割占我们的宝岛台湾?根据材料一概括这场战争爆发的原因。

(2)请结合所学知识,补全表格中国军队抗击日本侵略者著名战役简表(3)甲午中日战争以中国惨败告终,而抗日战争历经八年,最终取得了伟大的胜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