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灌肠的注意事项

合集下载

小儿保留灌肠技术操作规范

小儿保留灌肠技术操作规范

小儿保留灌肠技术操作规范一、操作目的镇静、催眠及治疗肠道感染。

二、评估要点评估患儿的病情、意识状态、合作及耐受程度、肛周皮肤黏膜情况。

三、物品准备1、治疗盘内:治疗巾内备注洗器及肛管(根据患儿年龄选择不同型号的肛管)、血管钳、弯盘、润滑剂、棉签、卫生纸、一次性防水垫单、水温计、一次性清洁手套、小垫枕、手消毒剂;2、根据医嘱准备灌肠溶液:10%水合氯醛或者其他抗生素溶液10-20毫升;温开水2-5毫升;3、其他:输液架、医用垃圾桶、生活垃圾桶、酌情备便盆、便盆巾。

四、操作要点1、核对医嘱。

2、核对床号、姓名、住院号,评估患儿,协助患儿先排便。

3、洗手,戴口罩。

4、根据医嘱取灌肠溶液进行配置,测量溶液温度38℃。

5、酌情整理治疗台,再次洗手。

6、备齐用物携至床边,再次核对。

7、协助患儿脱去裤子,取仰卧位,将小垫枕垫于患儿臀下,使臀部抬高10cm,解开尿布,如无大小便,可用尿布垫在臀部和便盆之间。

8、置垫单于臀下,患儿臀部放于便盆宽边上,双膝屈曲,约束固定患儿,适当遮盖患儿保暖。

9、再次核对,戴手套,注洗器抽吸药液,连接肛管,排气夹管。

10、润滑灌肠管前端(婴儿2.5-4cm,幼儿5-7.5cm)。

11、分开臀部,暴露肛门,将肛管缓缓插入肛门,年长配合患儿指导作深呼吸,置入后固定肛管,松开血管钳缓慢注入药液,护士一手持肛管,同时观察灌肠液下降速度及患儿情况。

注入完毕后再注入温开水2-5ml。

润滑灌肠管前端(婴儿2.5-4cm,幼儿5-7.5cm)。

12、抬高肛管尾端,待液体全部注入后,用卫生纸包裹后拔出肛管,清洁398。

小儿灌肠的注意事项

小儿灌肠的注意事项

小儿灌肠的留意事项灌肠是将必定量的溶液经由过程肛管,由肛门经直肠灌入结肠,以帮忙病人排便.排气.也可借输入的药物,达到肯定诊断和进行治疗的目标.小儿经常应用灌肠液:10%水合氯醛.开塞露.蒙脱石散.吲哚美辛.退热方1.10%水合氯醛经常应用于MRI检讨儿童,MRI检讨须要患者制动.安静,因为MRI检讨时光长.噪声大,患儿对四周情况和仪器生疏,更轻易产生恐怖心理,是以,大多半患儿在苏醒状况下,不克不及合营检讨.水合氯醛具有沉着.催眠.抗惊厥感化,且起效快,中断时光长,平日服药后10~20min患者即可入眠,中断6~8h,醒后无不适感.2.开塞露是一种润滑剂,其成分主如果由甘油和其他帮助药物构成.临床上平日应用开塞露刺激肠壁引起排便反射来协助排便.开塞露为缓泻药类非处方药品,能润滑并刺激肠壁,软化大便,使其易于排出.3.蒙脱石散是很细的粉末,不溶于水,口服或灌肠后能平均地散布到全部肠腔概况,可以吸附病原体,使之跟着粪便排出体外,还能恢复小肠的正常蠕动,修复被破坏的肠细胞等,所以对急.慢性腹泻都有很好的后果. 临床实用于成人及儿童急.慢性腹泻,具有层纹状构造和非平均性电荷散布,对消化道内的病毒.病菌及其产生的毒素.气体等有极强的固定.克制造用,使其掉去致病感化;此外对消化道黏膜还具有很强的笼罩呵护才能,修复.进步黏膜樊篱对进击因子的防御功效,具有均衡正常菌群和局部止痛感化. 思密达蒙脱石散一般是不接收的,副感化就是轻易导致便秘的产生. 由此也可以知道,思密达蒙脱石不消失依附性.4.吲哚美辛别名消炎痛,具有明显的清热.消炎.抗风湿感化.吲哚美辛可有用克制体内前列腺素(PG)合成而产生解热感化.以消炎痛研细粉末和水保存灌肠,可退高热,以中药水煎制成退热方灌肠,药物可经由过程肠道直接被接收,可帮助退高热.小儿灌肠的留意事项:1、灌肠前对家长及患儿进行心理劝导,说明灌肠目标.留意事项,以及物品预备,应用保存或不保存灌肠法进行灌肠.2、在灌入10%水合氯醛.蒙脱石散或吲哚美辛.退热方药物前,为进步疗效,灌肠前嘱家长让患儿先排便,以防灌入药液后还未经接收患儿将药液排出.3、灌肠时患儿多处于哺乳式,如许便利护理人员进行操纵.4、在灌入10%水合氯醛.蒙脱石散或吲哚美辛.退热方药物后,家长应将患儿的臀部夹紧并举高10cm阁下,使灌入的药液保存的时光更长,更利于肠粘膜的充分接收,并做好记载.灌入开塞露后患儿平卧尽可能保存5~10分钟后排便,以利粪便软化.5、沉着药如10%水合氯醛药液注入后,应选择安静的地方让患儿睡觉.特殊提示离院较远的患儿家长,尽量不要让孩子在路途中睡觉,以免下降患儿对药液的迟钝性,下降药液沉着.催眠的效率,给检讨带来便利.6、降温灌肠,可用吲哚美辛.退热方尽量多保存30分钟今后再排便,排便后隔半小时再测量体温并记载.7、灌肠进程中留意不雅察病人的反响,须要时应立刻停滞灌肠,进行处理.8、赐与女童灌肠时,要留意区分阴道与肛门,以免误将灌肠管拔出阴道.。

灌肠的注意事项

灌肠的注意事项

灌肠的注意事项
1、灌肠过程中插入肛管时,为避免患者紧张,可嘱患者深呼吸,与患者沟通谈话,以减少插管时的阻力和对黏膜的刺激。

使患者放松,便于插入肛管。

2、注入速度要缓,不得过快过猛,以免刺激肠黏膜,引起排便反射。

3、灌肠过程中,注意观察患者反应,可跟患者主动沟通,以判断患者意识状态。

4、保留灌肠液。

灌肠结束后,协助患者取舒适卧位,嘱其尽量保留溶液10-20分钟再排便,让干结的粪块,在肠道里多“泡”一会儿,以充分软化粪便,利于排便。

5、灌肠排便后,叮嘱患者在床上平卧休息30分钟。

6、老年便秘患者灌肠中及灌肠后,要格外提高警惕,严防因患者用力排便造成心源性猝死。

7、健康教育,向患者及家属讲解维持正常排便习惯的重要性,指导患者及家属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以维持正常排便。

注意补水,饮食上多食膳食纤维含量高的食物。

做完灌肠的注意事项

做完灌肠的注意事项

做完灌肠的注意事项做完灌肠后,需要注意以下事项:1. 饮食注意:灌肠后的头几个小时内,应避免进食任何固体和液体。

此时,肠道可能仍在清理过程中,进食可能引发腹痛或腹泻等不适症状。

等待医生或护士的指示后再开始进食。

2. 饮食调整:在灌肠后,医生可能会建议避免食用高脂肪、高纤维或刺激性食物,以减轻肠道的负担。

清淡易消化的饮食,如米粥、面条、煮鸡蛋、白面包等,有助于恢复肠道功能。

3. 饮水注意:在灌肠后,应适量饮水以补充体液。

但要避免过量饮水,以免加重肠道负担。

建议饮用白开水或淡盐水,避免饮用冷饮和刺激性饮料。

4. 活动注意:灌肠后,可以适度进行轻度的身体活动,如散步或做一些简单的伸展运动。

适当的活动有助于促进肠道蠕动,帮助恢复肠道功能。

但要避免过于剧烈的运动,以免引起不适症状或影响灌肠效果。

5. 观察肠道功能恢复情况:灌肠后,应密切观察大便情况。

正常情况下,灌肠后24小时内应有排便,颜色应稍带黄色或棕色。

如排便异常,如频繁腹泻、便秘、大量出血、持续腹痛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6. 避免过度用药:灌肠后,应避免过度使用通便药物或止泻药物,以免对肠道造成过度刺激或依赖。

7. 心理护理:灌肠可能对部分人来说是一种尴尬或难以接受的过程,需要给予患者适当的心理支持和理解。

如有需要,可以与医生或护士沟通,解答疑虑。

8. 注意个人卫生:灌肠后,应保持个人卫生,特别是手部卫生。

及时洗手并保持肛门周围的清洁,以避免感染。

9. 定期复诊:灌肠后,医生可能会安排患者定期复诊,以观察肠道功能的恢复情况并进行进一步的治疗。

要按照医生的建议去复诊,并及时汇报自己的身体状况。

10. 遵循医生指示:灌肠后,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护理计划。

患者应严格按照医生的指示进行护理,包括使用药物、饮食调整等,以促进肠道功能的恢复。

总结起来,做完灌肠后的注意事项包括饮食、饮水、活动、观察肠道功能恢复情况、避免过度用药、心理护理、个人卫生、定期复诊以及遵循医生指示等。

灌肠护理技术操作流程及注意事项

灌肠护理技术操作流程及注意事项

灌肠护理技术操作流程及注意事项
灌肠护理技术操作流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备齐用物:携带所需的用物至病人床边,向病人解释操作的目的,以取得合作。

配制灌肠液:根据需要配制灌肠液,温度通常控制在39~41℃,并用止血钳夹闭排液管。

患者体位:协助患者取左侧卧位,臀部垫防水布,屈膝。

灌肠时臀部应抬高10cm,利于药液保留,卧位根据病变部位而定。

插入肛管:润滑肛管前端,用注洗器吸取溶液,连接肛管,排气后夹住肛管,轻轻插入直肠内10-15cm,松开止血钳,将溶液缓缓注入。

保留药液:灌肠后,以卫生纸在肛门处轻轻按揉,嘱病人保留1小时以上,以利药物吸收,并做好记录。

以下是一些注意事项:
灌肠前了解病变部位,以便选用适当的卧位和插入肛管的深度。

插管时向患者详细解释其目的、意义,使之接受并配合操作。

正确选用灌肠溶液,溶液的温度、浓度和量适宜。

选择粗细合适、质地软的肛管。

插管前常规用石蜡润滑肛管前端,以减少插管时的摩擦力;操作时顺应肠道解剖结构;手法轻柔,进入要缓慢,忌强行插入,不要来回抽插。

插入深度要适宜,不要过深。

成人插入深度约7~10cm,小儿插入深度约4~7cm。

患者肛门疼痛时,暂停灌肠;疼痛剧烈者,立即报告医生,予以对症处理。

小儿灌肠方法(1)

小儿灌肠方法(1)

小儿灌肠方法(1)小儿灌肠方法小儿灌肠是一种常用的治疗便秘的方法。

便秘是指排便时间增长、便便干结、便便次数减少等症状。

如果不及时解决,会影响孩子的健康。

小儿灌肠可以帮助孩子清理肠道,缓解便秘症状。

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小儿灌肠方法。

Ⅰ. 准备工作1. 准备好洗手液、橄榄油、小肠灌注器、肥皂、毛巾、盆子等材料。

2. 端正的姿势:将孩子放在换尿布台上,让他趴着,下巴轻轻的靠在前臂上,腿和手自然伸直。

Ⅱ. 操作方法1. 清洁:要用温水和肥皂清洗下半身,特别是肛门周围。

在清洗时,可以使用鲍鱼壳刮一刮肛门周围,促进排便。

2. 橄榄油润滑:将一滴橄榄油滴在小肚脐以上的肚子上,直到它流到肛门口。

这个操作能够帮助小肠灌肠器顺利进入肠道。

3. 填充肛门:在小肚脐以下的肚子上用拇指和无名指捏成一条线,插入肛门,用另一只手指松开拇指和无名指,将这个“桥”填充到肛门处。

4. 灌入清水:将肛门和小肠灌注器用温水和肥皂清洗干净后涂些润滑剂,在灌注器内加入温水(温度为38-40摄氏度),并将灌肠器的头轻轻插入孩子的肛门,接下来轻轻地注入一些水。

一开始测试水的温度,温水的温度可以稍微高一点,一般在40摄氏度左右。

初次的灌入水可能会有孩子身体不适应,可以等到孩子稍微适应后,再慢慢注入水。

5. 应用数字控制器:当插管进入肠道后,就可以应用数字控制器进行量的控制。

一般肠道的容积为10ml/kg,根据孩子的年龄及体重,可以进行相应的控制。

6. 留置和排放:在肠道内停留的时间越长,效果越好。

孩子会有压腹感,介于孩子防御反应灌肠过快或过长,可能有些抗拒,可以给予孩子些本人喜好的东西或安慰语,以期有用转移孩子的留置心理。

留置15分钟左右,此时孩子需要排便。

让孩子在马桶或尿布上排泄。

清洗后再次换上干净的尿布,小肠灌肠手术结束。

7. 操作时间:三个月以上至二岁的幼儿,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每周进行一次小肠灌肠,2岁以上的幼儿则应减少到每两周一次,每次20-30ml,不超过每月4次。

小儿灌肠的知识点总结

小儿灌肠的知识点总结

小儿灌肠的知识点总结一、适用于灌肠的儿童年龄小儿灌肠通常适用于2岁及以上的儿童,因为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会更容易配合操作。

对于1岁以下的宝宝,由于肛门括约肌尚未发育成熟,一般不建议进行灌肠操作。

另外,对于新生儿和早产儿,也需要谨慎对待,需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二、适用的灌肠液小儿灌肠可使用多种灌肠液,比如温开水、食醋水、甘油等。

不同的灌肠液适用于不同的情况。

一般来说,温开水对于儿童便秘的治疗效果较好,而食醋水则适用于有食积性便秘的儿童。

此外,在使用灌肠液前,需要确认灌肠液的温度适宜,以免对孩子的肠道造成伤害。

三、操作步骤进行小儿灌肠时,家长需要事先准备好所需的灌肠器和灌肠液,确保操作过程中不会出现意外情况。

具体的操作步骤如下:1. 准备工作:将灌肠器清洁干净,将灌肠液温度调整到合适的温度。

告诉孩子进行灌肠的目的,让孩子配合。

2. 增加润滑剂:在进行灌肠前,涂抹适量的凡士林或甘油于灌肠器的头部,以减轻灌肠时的不适感。

3. 就位:将孩子放在换尿布台或者尿布垫上,将孩子的小腿向上抬高,以便操作。

4. 进行灌肠:将灌肠器头部轻轻插入孩子的肛门,缓慢注入灌肠液。

在放液时,应将灌肠器头部抽出,以让灌肠液顺利排出。

5. 观察:进行灌肠后,家长需要观察孩子的体态,以确保小儿灌肠的过程没有产生不适感。

四、注意事项1. 缓解孩子的恐惧:对于一些较为敏感的孩子,可能会对小儿灌肠过程感到害怕和拒绝。

家长需要适度耐心解释,帮助孩子缓解恐惧心理。

2. 注意肛门卫生:进行小儿灌肠后,需要及时清洁孩子的肛门,以防细菌感染。

3. 遵循医嘱:在进行小儿灌肠时,家长需要遵循医生的嘱咐,严格按照要求操作,不可擅自更改灌肠液的种类或用量。

5. 注意安全:在进行小儿灌肠时,家长需要确保操作环境安全,避免孩子因不慎跌倒或受伤。

小儿灌肠是一种常见的治疗便秘的方法,但在进行小儿灌肠时,家长需要了解相关知识,合理选择灌肠液和采取正确的操作步骤,以确保治疗效果的同时,不影响孩子的生理和心理健康。

灌肠的目的及操作注意事项

灌肠的目的及操作注意事项

灌肠的目的及操作注意事项
一、灌肠的目的:
(1)通过导管从患者的肛门通过直肠插到结肠,然后将液体灌注到体内,灌肠可以起到通便排气的效果;
(2)促进肠蠕动,软化和清除粪便;
(3)而且还可以降温、催产或者稀释肠内的毒物;
(4)灌肠还可以起到供给药物、营养和水分等作用。

二、操作注意事项:
(1)备齐用物携至床边,向病人解释,嘱其排尿,屏风遮挡。

(2)病人取左侧卧位,双膝屈曲,露出臀部,垫治疗巾及橡胶单于臀下,弯盘放于臀边。

不能自我控制排便的病人可取仰卧位,臀下垫便盘。

盖好被子,只暴露臀部。

(3)挂灌肠筒于架上,液面距肛门40~60cm,润滑肛管,并排气,夹紧肛管。

(4)将肛管轻轻插入直肠(成人7~10cm,小儿4~7cm),松开夹子,使溶液缓慢灌入。

(5)观察液体灌入情况,如灌入受阻,可稍移动肛管;有便意时,适当放低灌肠筒,并嘱病人深呼吸。

(6)液体将流完时,夹紧橡胶管,用卫生纸包住肛管拔出,放弯盘内,擦净肛门。

嘱病人平卧,保留5~10分钟后排便。

(7)清理用物,并做好记录,如1/E表示灌肠后大便一次灌肠操作注意事项要点:首先一定要根据医嘱,做好准备,灌肠溶液的温度一定要适中。

携物品一定
要放在患者旁边,病人左侧卧位之后,根据要求将肛管放入,置入之后要将肛管固定好,让灌肠溶液慢慢注入,随时留意病人反应。

溶液即将灌完的时候,让病人夹紧肛管,然后将肛管拔出,放入弯盘。

灌肠结束后,病人平卧等10—20分钟后再排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儿灌肠的注意事项
灌肠是将一定量的溶液通过肛管,由肛门经直肠灌入结肠,以帮助病人排便、排气。

也可借输入的药物,达到确定诊断和进行治疗的目的。

小儿常用灌肠液:10%水合氯醛、开塞露、蒙脱石散、吲哚美辛、退热方
1、10%水合氯醛常用于MRI检查儿童,MRI检查需要患者制动、安静,由于MRI 检查时间长、噪声大,患儿对周围环境和仪器陌生,更容易产生恐惧心理,因此,大多数患儿在清醒状态下,不能配合检查。

水合氯醛具有镇静、催眠、抗惊厥作用,且起效快,持续时间长,通常服药后10〜20min患者即可入眠,持续6〜8h,醒后无不适感。

2、开塞露是一种润滑剂,其成分主要是由甘油和其他辅助药物组成。

临床上
通常运用开塞露刺激肠壁引起排便反射来协助排便。

开塞露为缓泻药类非处方药品,能润滑并刺激肠壁,软化大便,使其易于排出。

3、蒙脱石散是很细的粉末,不溶于水,口服或灌肠后能均匀地分布到整个肠
腔表面,可以吸附病原体,使之随着粪便排出体外,还能恢复小肠的正常蠕动,修复被损坏的肠细胞等,所以对急、慢性腹泻都有很好的效果。

临床适用于成人及儿童急、慢性腹泻,具有层纹状结构和非均匀性电荷分布,对消化道内的病毒、病菌及其产生的毒素、气体等有极强的固定、抑制作用,使其失去致病作用;此外对消化道黏膜还具有很强的覆盖保护能力,修复、提高黏膜屏障对攻击因子的防御功能,具有平衡正常菌群和局部止痛作用。

思密达蒙脱石散一般是不吸收的,副作用就是容易导致便秘的发生。

由此也可以知道,思密达蒙脱石不存在依赖性。

4、吲哚美辛又名消炎痛,具有显著的清热、消炎、抗风湿作用。

吲哚美辛可
有效抑制体内前列腺素(PG合成而产生解热作用。

以消炎痛研细粉末和水保留灌肠,可退高热,以中药水煎制成退热方灌肠,药物可通过肠道直接被吸收,可辅助退高热。

小儿灌肠的注意事项:
1、灌肠前对家长及患儿进行心理疏导,解释灌肠目的、注意事项,以及物品
准备,运用保留或不保留灌肠法进行灌肠。

2、在灌入10%水合氯醛、蒙脱石散或吲哚美辛、退热方药物前,为提高疗
效,灌肠前嘱家长让患儿先排便,以防灌入药液后还未经吸收患儿将药液排出。

3、灌肠时患儿多处于哺乳式,这样方便护理人员进行操作。

4、在灌入10%水合氯醛、蒙脱石散或吲哚美辛、退热方药物后,家长应将患儿的臀部夹紧并抬高10cm 左右,使灌入的药液保留的时间更长,更利于肠粘膜的充分吸收,并做好记录。

灌入开塞露后患儿平卧尽可能保留5〜10分钟后
排便,以利粪便软化。

5、镇静药如10%水合氯醛药液注入后,应选择安静的地方让患儿睡觉。

特别提醒离院较远的患儿家长,尽量不要让孩子在路途中睡觉,以免降低患儿对药液的敏感性,降低药液镇静、催眠的效力,给检查带来不便。

6、降温灌肠,可用吲哚美辛、退热方尽量多保留30分钟以后再排便,排便后隔半小时再测量体温并记录。

7、灌肠过程中注意观察病人的反应,必要时应立即停止灌肠,进行处理。

8、给予女童灌肠时,要注意区分阴道与肛门,以免误将灌肠管插入阴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