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解调频同步广播技术
调频同步广播设备的延时分析与优化研究

调频同步广播设备的延时分析与优化研究引言:调频同步广播是一种常用的无线通信技术,广泛应用于无线电、电视和卫星通信等领域。
在调频同步广播中,设备之间的延时是一个重要的性能指标,它对于无线信号传输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具有关键影响。
本文将对调频同步广播设备的延时进行分析与优化研究。
一、调频同步广播的原理及延时问题调频同步广播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广播领域的技术,它通过将音频或视频信号转换为调频信号,然后通过天线进行无线传输。
在这个过程中,设备之间的延时问题是一个重要且需要解决的技术难题。
设备之间的延时包括信号传输延时和设备处理延时。
1. 信号传输延时:信号传输延时主要由信号的传播速度和传输路径的长度决定。
在调频同步广播中,信号的传播速度是光速,传输路径的长度由设备之间的距离决定。
由于设备之间的距离通常较小,因此信号传输延时在调频同步广播中可以忽略。
2. 设备处理延时:设备处理延时包括信号接收、解码和再编码等一系列的处理过程。
这些过程涉及到硬件和软件的设计,存在一定的处理时间延迟。
设备处理延时对于调频同步广播的稳定性和实时性具有重要影响。
二、调频同步广播设备延时分析为了对调频同步广播设备的延时进行分析,我们需要了解广播系统的工作流程。
一般而言,调频同步广播系统可以分为音频处理、数据编码、调制和传输等几个主要步骤。
我们将逐步对这些步骤进行延时分析。
1. 音频处理延时:音频处理延时主要由声音信号的采集、编码和解码等过程决定。
这些过程通常涉及到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的转换,以及音频数据的处理和传输。
它对于调频同步广播的音质和实时性具有重要影响。
2. 数据编码延时:在调频同步广播系统中,音频信号通常需要进行压缩和编码以减小传输带宽。
这个过程包括对音频数据进行采样、量化和编码等操作。
数据编码的延时主要由编码算法的复杂度和数据处理器的性能决定。
3. 调制延时:调制是将编码后的音频数据转换为调频信号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设备需要对数据进行调制、滤波和放大等操作。
了解广播电视工程中的调频技术

了解广播电视工程中的调频技术广播电视工程是指广播电视信号的传输和接收过程中的一系列技术和设备的应用。
而调频技术则是广播电视传输中的核心技术之一,它是通过改变电磁波的频率来传送音视频信号的一种技术手段。
本文将详细介绍广播电视工程中的调频技术的原理、应用和发展趋势。
一、调频技术的原理调频技术是将音视频信号转换成电磁波,并通过改变电磁波的频率来传输信号。
它是基于调制和解调的原理工作的。
调制是将低频的音视频信号转换为高频的射频信号的过程,而解调则是将射频信号恢复成原始的音视频信号的过程。
在调频技术中,常用的调制方式有频率调制和相位调制。
频率调制是指根据音频信号的频率变化来改变射频信号的频率,如调幅(AM)调制和调频(FM)调制。
相位调制是指根据音频信号的相位变化来改变射频信号的相位,如调相(PM)调制。
二、调频技术的应用1.广播电视广播:调频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广播电视广播中。
通过调频技术,广播电台可以将音频节目转换为射频信号进行传输,使得电台的节目能够从发射站传播到广大听众的收音机中。
调频技术能够实现较高质量的音频传输,并且具有抗干扰能力强的特点,因此在广播行业得到了广泛应用。
2.无线电通信:调频技术也被应用于无线电通信领域。
通过调频技术,无线电台可以将语音、数据等信息转换为射频信号进行传输,实现无线通信。
调频技术不仅可以实现远距离的通信,还可以满足多用户同时通信的需求,因此在移动通信、卫星通信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三、调频技术的发展趋势1.数字化: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调频技术也在不断发展。
目前,调频技术已经实现了由模拟信号向数字信号的转变。
数字调频技术具有抗干扰性强、传输质量高等优点,因此未来调频技术的发展趋势将是数字化。
2.高清晰度:随着高清晰度电视的普及,传统的调频技术已经无法满足高清视频的传输需求。
因此,调频技术的发展将趋向于支持高清晰度视频的传输,以提供更好的观看体验。
3.网络化:随着互联网的普及,调频技术被引入到网络中。
浅析调频同步广播

瓣鬣谍 溉磊
浅 析 调 频 同步广 播
袁 卓 宾
( 葫芦 岛广播 电视台 ,辽宁 葫芦岛 1 2 5 0 0 0)
摘 要: 调 频 广播 具 有 优 秀 的音 质和 超 强 的抗 干扰 性 能 , 是 城 市广 播 覆 盖 的 主要 手 段 . .因 此 , 本 文 对 调 频 同步 广 播 具有的特 点 、 相关概念及技 术要 求进行 了介绍 , 同时对调频 同步广播 的实际工作情 3 . 1 M H z ; 功率 : 1 6 . 3 W; 频偏 : 7 5 K H z ; 预加重 : 5 0 d B ; 导频 体声 : 1 9 K H z ; 音频 输入 : A E S + 5 d B ; 同频 设 置 : 音 频 延 时: 1 I 射频延时 : l 3 0 u s ; 步 没氍: 基准 时标 ( G P S)1 0 MH z 。 为 了保证覆盖区场 强足够强 , 两个 发射台站都使用 了1 K W 发射 机 、 G P S频 标 : F l 前, 全 球 定 位 系统 ( G P S)已 经 很 普 及 , 它 所 传 送 的 频 标 信 号稳 定 度 达 到 ≤1 ×1 0 — 1 1 Hz /s . 渊频同步广播的组成 : 信 号源 : 如『 欠 1 1 , 从直播 问输H { 的音频信 号 , 经过 中控 室到 数字音 频编码器 , 再经过两路微波传送到了两个 发射 台站 。两 路 微波 分别为 本台微波信 号 和微 波站 微波信 号, 两路 信号互 为 备份 , 每一路 微波 信号分别 传送数字 信号 不 1 】 模 拟信 号两种 信 渊频 同 步 广 一 播发射组成 : 由琏准时钟源 ( G P S) 、 数 字 接 收 机、 渊频同步广播发射机及 发射天馈线组成 , 具体如 图1 所示 。
调频同步广播技术应用探析

调频同步广播技术应用探析作者:陈载明来源:《科技传播》 2018年第5期调频同步广播技术作为单频广播覆盖技术的一种,其拥有较大的覆盖范围,并且可以利用相同的频率以及节目源,这样就可以实现多个站台发射设备的同步化处理。
从最初的美国与欧洲开始,就选择使用这一种技术来解决广播移动收听问题,提高广播收听的质量,这样就使得广播朝着专业化的方向不断发展,并且也可以避免其余干扰的影响。
1 调频同步广播技术的特点概述第一,通过这一项技术可以消除阴影区域,提升频谱的实际利用率,并且也可以改善场强的均匀度,同时其本身的能源消耗少、规划方便,也不会对航空频段带来干扰。
其极化天线的使用,就可以满足电磁环境卫生的需求。
第二,这一技术在建网时花费的费用较少,并且建网的难度也很低,听众无需更换设备,就可以收听,减少了浪费的出现。
第三,这一样技术可以应用到小功率的同步布点中去,进而满足小功率大面积的覆盖要求。
2 调频同步广播技术的理论依据在传统的无线广播企业之中引入调频同步广播技术,应该明白调频同步广播技术的基础理论依据是什么。
简而言之,调频广播技术是采用多个调频发射器,基于同一频率来进行相同信号的传输,这样可以增强信号强度,在覆盖区域之中用户就可以接收到信号,这样不但可以满足质量,同时也不会受到其余信号的干扰,用户体验效果良好,也能得到广大群众的喜爱。
在发射信号的过程中,基本上都会选择功率偏小的发射机,但是能实现区域性的覆盖,并且也可以根据不同的区域形成一个覆盖网,不会对周围电磁环境产生影响,也可以避免电磁污染[1]。
但是如果是若干发射机处于不同地点,同一时间加载到相同频率上进行发射,这样就可能面临同频的干扰,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2.1 载频会有一定的偏差存在如果两部发射机的频率是相同的,如果同时进行发射,就可能面临载频的偏差,这样就可能让接收机接受一前一后两个信号,这样就可能出现偏差,进而对设备的正常工作产生消极影响。
2.2 不同发射机已调波的信号相位有差异运用调频同步广播技术,一般需要由多个发射机共同组成,并且不同发射机已调波信号的相位会出现差异。
调频同步广播设备的传播特性与传输效率分析

调频同步广播设备的传播特性与传输效率分析随着电信技术的不断发展,调频同步广播设备在广播传输领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该设备通过频率调制的方式将音频信号转换为无线电信号,并通过空间传输的方式覆盖广播区域。
本文将对调频同步广播设备的传播特性与传输效率进行详细分析。
首先,我们来讨论调频同步广播设备的传播特性。
传播特性是指信号在传播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各种属性和行为。
调频同步广播设备的传播特性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天线高度、地形、信号频率、天气状况等。
天线高度是影响调频同步广播信号传播范围的重要因素。
一般来说,天线高度越高,信号传输的距离越远。
另外,地形也对信号的传播产生较大的影响。
当信号遇到山脉、建筑物等障碍物时,会受到衰减和散射,从而影响信号的传输效果。
信号频率是调频同步广播设备传播特性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不同频率的信号在传输过程中表现出不同的传播特性。
较低频率的信号可以更好地穿透建筑物,但传播距离较短;而较高频率的信号传播距离较远,但穿透力较差。
因此,在选择调频同步广播设备时,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信号频率。
此外,天气状况也对调频同步广播设备的传播特性产生影响。
例如,在大雾、大雨等恶劣天气条件下,信号的传播范围会受到限制,信号质量会下降。
因此,在天气条件不佳的情况下,调频同步广播设备的传输效率可能会受到一定影响。
接下来,我们将对调频同步广播设备的传输效率进行分析。
传输效率是指设备在传输数据时所能达到的效率水平。
调频同步广播设备的传输效率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包括调制方式、编码技术、信道带宽等。
调频同步广播设备通常使用调频调制方式将音频信号转换为无线电信号。
调频调制的优点是传输距离长、抗干扰能力强,但受到频谱资源限制。
为了提高传输效率,现代调频同步广播设备通常采用数字调制技术,如正交频分复用(OFDM)等。
数字调制技术可以提高信号的传输容量,提高传输效率。
此外,编码技术也对调频同步广播设备的传输效率有重要影响。
调频广播发射机的节点同步与触发机制

调频广播发射机的节点同步与触发机制调频广播发射机是广播电台中关键的设备之一,负责将音频信号转换成无线电信号并传达给接收器。
为了保证广播信号的质量和覆盖范围,节点同步与触发机制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调频广播发射机的节点同步与触发机制,以及其工作原理和应用场景。
一、节点同步的重要性及挑战在调频广播发射机中,节点同步是指多个发射机之间相互协调的时间同步,以确保它们在相同的时刻转换并发送音频信号。
节点同步的实现可以提高广播信号的一致性和减少信号的干扰。
然而,在实际中存在一些挑战需要克服。
首先,多个发射机之间的时间同步必须具有高精度性能,以确保它们在同一时刻转换和发送音频信号。
其次,由于传输介质(如电缆)的特性,信号在传输过程中可能会受到传输延迟的影响,这也会对节点同步造成影响。
第三,由于环境因素的不稳定性,如温度、湿度等,也会对节点同步造成一定的干扰。
为了解决这些挑战,需要采用一种可靠和高精度的节点同步与触发机制。
二、1. 时钟同步机制时钟同步是实现节点同步的基础。
在调频广播发射机中,通常采用GPS时间同步技术来确保多个发射机之间的时间同步。
GPS接收器可以接收卫星信号并提供具有高精度的时间标准。
通过GPS时间同步,发射机可以准确地将音频信号转换为无线电信号并在相同的时刻发送出去。
2. 触发机制触发机制是调频广播发射机中实现节点同步的关键步骤。
触发信号可以用作同步和触发发射机的时刻,确保它们在相同的时间点进行信号转换和发送。
在调频广播发射机中,触发信号通常通过数字信号传输,并使用专用的触发协议进行传输。
触发协议定义了信号的格式、传输方式和同步的相关参数。
发射机按照触发协议接收并解码触发信号,然后在触发时刻进行信号转换和发送。
3. 容错机制为了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调频广播发射机还需要具备一定的容错机制。
容错机制可以识别和纠正输入信号的错误,并保证系统在异常情况下的正确工作。
容错机制可以通过使用冗余校验码、错误检测和纠正技术来实现。
调频同步广播设备的信号传输与解调

调频同步广播设备的信号传输与解调调频同步广播是现代广播系统中常用的一种广播方式,它利用调频技术将音频信号传输到接收设备。
在调频同步广播系统中,信号传输和解调是至关重要的环节,决定了广播质量和音频效果。
在调频同步广播设备中,信号传输是指将音频信号通过适当的调制方式,转换为调频信号进行传输。
在传输的过程中,需要考虑信号的有效传输距离、抗干扰能力以及传输质量等因素。
为了满足这些要求,调频同步广播设备通常采用频率调制(FM)方式进行信号传输。
频率调制是将音频信号的基带频率通过调谐电路与载波频率相加,形成调频信号的过程。
通过调制的方式,音频信号能够直接嵌入到载波信号中进行传输。
在调频同步广播中,简单的调频方式是调幅调频(AM-FM)方式,它能够很好地保持音频信号的传输质量。
在调频信号传输的同时,也需要考虑到信号的解调过程。
解调是将调频信号恢复成原始音频信号的过程。
在调频同步广播设备中,解调方法通常是通过相干解调实现的。
相干解调是利用调制信号和载波信号之间的相位关系进行解调的一种方式。
通过相干解调,可以有效还原出原始的音频信号。
相干解调的基本原理是利用调制信号和载波信号之间的相位差来还原音频信号。
在解调过程中,需要对载波信号进行合理的提取和处理,使其与调制信号进行相比较。
在调频同步广播设备中,常用的解调方法是锁相解调(PLL)技术。
PLL技术通过对调频信号的锁定和追踪,可以对信号进行有效解调。
调频同步广播设备的信号传输与解调涉及到多个参数,其中最重要的是调频频率和调幅深度。
调频频率决定了传输信号的中心频率,而调幅深度则影响了信号的带宽和频谱效果。
为了确保信号传输的稳定性和质量,调频同步广播设备需要对这些参数进行精确的控制和调整。
除了频率和深度的调整外,调频同步广播设备还需要考虑信号的抗干扰能力和传输距离。
抗干扰能力是指设备在面对外界干扰源时能够保持信号传输的稳定性。
传输距离则决定了信号传输的有效范围,对于大范围广播来说,需要考虑信号传输的延伸和增强。
详解调频同步广播技术

应 用 方 法论
1 4 5
适 配 器 设 备 ,将 G S P 中的 “ 脉 冲 ” 时 间基 准 插入 到 传输 流 中 , 秒 实 现 延 时 “ 态 自动 调整 ” ,从 而 改善 系 统 时间 同 步性 能 和系 统 动 调 试 、维 护工作 量 。 音 频 S N 务器 , 配 器采 用数 字 S P 技 术 ,通 过 G S F服 适 OC P 时标 、 频 标 发 生器 实 现音 频 实 时同 步 ,确 保 同步精 度 ,并且 具 有 可靠 的
总开 关选 用 :K Z - 3 /1 0 K z _ 0 / 0 B -6 01 4 B _ 4 06 - 6
工 作 面 接地 装 置和 井下 水 仓 主接 地装 置 相连 ,构成 井 下 总接
地 网。
真空 起 动器 选用 :Q z 、Q Z ,根据 电压 等级 和 负荷 的最 B型 j型 大负 荷 电流 ,分别 选取开 关 容量 。 要求 所 有 开关 都 具备 :过 载 、短路 、漏 电 、过 压 、失 压保 护
调整 缩小 或消 除相 干区 。 4) 所谓的相干区实际上就是干扰 区,同步的 目的是为了减少 干 扰 区 ,在 相 干 区 内收 听效 果 只会 变差 不会 变 好 ,所 以在设 计 中 要尽 量避 免重 复覆 盖 。 额外 要 充 分 的利用 有 利地 形 来选 择 合适 的地点 建 站 ,选 用定 向性 强 的定 向天线 ,只有 把 方方 面 面做 到 了 ,调频 同步 广播 系统 的性 能才 可 以得到 良好 的改善 。 3 结 束 语 随 着全 国城市 化进 程 的 推进 ,同步 广播 将 同 时面 临 机遇 和挑 战。城市在不断地扩大 ,调频同步广播系统采用多点小功率同步 发射解决覆盖问题 ;同时,因为 同步广播毕竟还是存在相干区 , 只 是说 相 干 区缩 小 了 ,音质 比原来 听 的清 楚 多 了 ,但 噪 声一 直都 会 存在 ,所 以说 调频 同 步 网是一 个 较 复杂 的 系统 工程 ,技术 难度 相 对较 大 ,系统 的可 靠 性 、可维 护 性 、可 扩展 性 是系 统 成功 的关 键 ,本 文 比较 详 细 的分 析 了调频 同步广 播 原理 ,同时 也对 对 调频 同 步广播 系统 应用及 关键 技术 进行 了研究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详解调频同步广播技术
摘要本文比较详细的分析了调频同步广播原理,调频同步广播就是要求多个台采用同一个频率、同一时间发送同一套节目,对地区实现单频率广播覆盖技术,同时也对对调频同步广播系统设计组成及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调频广播同节目;同频;同相;无缝隙同步覆盖;数字激励器;适配器
中图分类号TN9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3-9671-(2012)092-0144-02
在信息爆炸的今天,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人们对移动接收的需求不断增长以及调频接收的低成本,广播由于具有接收设备小,投资少,见效快,灵活性强这些电视设备不可取代的优点,因此越来越受到重视,而在这其中调频广播因其优秀的音质和抗干扰性能而成为城市广播覆盖的主要手段,所谓调频同步广播,是指在覆盖区彼此衔接的发射台采用单一频率及相同的节目进行调频广播,用以扩大单一频率的覆盖范围。
调频同步广播是在不改变现有调频立体声广播格式的基础上,对不同地点发射的调频同步广播信号在技术条件上作了一些具体要求,采用调频同步广播发射系统,可以有效地解决广播移动收听、减少信号交迭区干扰、提高广播收听质量、节约频率资源和加快广播专业化发展,特别给公路、铁路交通干线移动人群收听带来便利,同时还可以减少电磁污染,保证广播网络的安全性。
1 调频同步广播的主要原理
1.1 概念
调频同步广播就是要求多个台采用同一个频率、同一时间发送同一套节目,对地区实现单频率广播覆盖技术,能够不管是在乡间,城市,山区,隧道,高速公路还是列车都能不间断的收听节目,由于不是所有的节目都是采用的同一传输链路,即使全部采用相同的传输链路也会存在延时抖动,很难保证稳定的传输延时,所以保持时间同步也是一个技术难点。
1.2 技术标准
在2000年12月,生效实施了《调频同步广播系统技术规范》GY/T154-2000,它由广电总局科技司提出,广电总局广播电视计量中心,联合杭州众力传播公司、青岛广电所、浙江人民广播电台等单位共同起草,1999年6月开始经多次讨论、实验、修改、征求专家意见、专家审定、报批等程序,共同完成。
1.3 原理
同步调频广播要求多个台站采用同一个频率、同一时间发送同一套节目。
由于每个台站传输链路不同,若全部采用同一种链路也存在时延抖动、传输路由参数变化等问题,也很难保证恒定传输时延,所以时间同步是一个技术难点。
如果在音频传输链路上插入1PPS 时间基准,可以通过SFN适配器解决自动延时调整问题,使系统实现自动时间同步。
再在前端“SFN服务器”中插入识别码,到激励器中解出,又可以剔除中间环节插入的非法信号。
2 调频同步广播系统设计组成及相关技术
2.1 调频同步广播系统设计组成
调频同步广播系统可以看成是一个网络,所以要首先从网络化宏观考虑,具体内容包括:
1)在网络规划中,注意“三网”配套,远程监控管理网与无线覆盖网同步进行,充分考虑节目分配网的作用,使系统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2)在覆盖设计中,首先从系统考虑,解决相干的问题。
3)强调系统的标准化设计可扩展性等,通过系统化设计,充分发挥系统的性能。
调频同步广播系统采用E1链路传输,发射机配置数字调频激励器。
同步激励器除了有音频输入口和射频输出口外,还有带有锁定显示的同步信号输入口。
为了调整音频信号的时延,内部还增加了带有显示的数字延时器,延时精度为1 s,最大延时量为
10 ms。
发射系统可以由N套同步调频激励器和发射机组成,由于N路音频信号传输的路径和距离不同,固有的时延不同,距离越远,时延越长。
在两个距离较近的同步激励器加了时延,使调制波时延一致。
系统在覆盖区只是可以实现近似的无干扰广播。
2.2 调频同步广播相关技术要点
2.2.1 数字调频激励器
同步广播激励器是调频同步广播系统的核心设备,它采用先进的DDS技术实现高稳定度的射频输出,实现载波同步。
数字调频激励器主要由音频处理模块、调频调制器、激励器功放、监控模块、电源模块等部分组成。
数字调频激励器是调频发射机系统的核心,它对输入音频及附加信道信号进行处理并合成基带信号,再将基带信号调制到VHF波段的载波上,并经激励器功放放大输出。
立体声数字调频激励器的性能直接关系到载波和调制度的稳定度,是实现高质量同步广播的关键。
系统所设计的激励器功能上可以实现从音频输入(AES/EBU)、立体声编码、数据处理直至射频数字调制(DDS方式)输出87 MHz~108 MHz调频信号的全数字过程。
采用数字激励器后,不但解决了立体声同步广播的技术问题,还大大提高了立体声广播的性能。
2.2.2 音频SFN服务器/适配器
音频SFN(Single Frequency Network,单频网络)服务器/适配器是一种基于数字音频传输的时延同步设备,主要功能是解决数字音频信号(AES/EBU)传输链路中自动时延补偿问题,使音频信号在各个发端站保持“绝对时间”同步。
通过音频SFN服务器/适配器设备,将GPS中的“秒脉冲”时间基准插入到传输流中,实现延时“动态自动调整”,从而改善系统时间同步性能和系统调试、维护工作量。
音频SFN服务器/适配器采用数字SOPC技术,通过GPS时标、频标发生器实现音频实时同步,确保同步精度,并且具有可靠的工作稳定性。
2.2.3 保证发射机有相同的调制度
如果两部发射机的调制度不同,会产生一个动态的于扰。
因此必须保证不同发射机的音频信号的调制度相同,防止因调制度不同而造成的附加失真和衍生成分。
在立体声播出的情况下,为保证在相干区内立体声信号的可靠解码,还应使导频信号同频并尽可能锁相。
2.2.4 保证交叠区最低可用场强
实际上,保证最低可用场强是为了在相干区里,相干驻波谷点的场强,通常要比单发射机工作时要低,这是不可避免的物理现象,要想感觉不出峰谷现象,必须把谷点场强提高到接收门限以上。
提高谷点场强的办法是采用垂直极化天线,并适当缩短设台的距离。
2.2.5 覆盖相关设计
1)覆盖的顺序:首先是人口密集地区,保证人口覆盖率,而且要保题,证信号质量、其次是高速公路无缝覆盖,“以线带面”带动公路沿线,最后是边远地区。
2)小功率多布点方式无线覆盖效率低,系统性价比低,必须尽可能考虑中、大功率覆盖。
在规划调频同步网站点时,也需要避免一些该技术的不足之处。
3)相干区处理办法:首先是通过站点选择、地形条件等避免或减小相干区,其次是通过天线场型控制相干区,最后通过同步调整缩小或消除相干区。
4)所谓的相干区实际上就是干扰区,同步的目的是为了减少干扰区,在相干区内收听效果只会变差不会变好,所以在设计中要尽量避免重复覆盖。
额外要充分的利用有利地形来选择合适的地点建站,选用定向性强的定向天线,只有把方方面面做到了,调频同步广播系统的性能才可以得到良好的改善。
3 结束语
随着全国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同步广播将同时面临机遇和挑战。
城市在不断地扩大,调频同步广播系统采用多点小功率同步发射解决覆盖问题;同时,因为同步广播毕竟还是存在相干区,只是说相干区缩小了,音质比原来听的清楚多了,但噪声一直都会存在,所以说调频同步网是一个较复杂的系统工程,技术难度相对较大,系统的可靠性、可维护性、可扩展性是系统成功的关键,本文比较详细的分析了调频同步广播原理,同时也对对调频同步广播系统应用及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