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歌行》曹操公开课
曹操《短歌行》公开课教案(2024)

2024/1/28
18
05
互动环节:课堂讨论与答疑
2024/1/28
19
学生提问及回答
问题1
《短歌行》中曹操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01
问题2
曹操在诗中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
03
问题3
《短歌行》的诗歌风格有何特点?
05
2024/1/28
02
回答
曹操在《短歌行》中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 慨,对贤才的渴求,以及建功立业的迫切愿 望。
2024/1/28
9
时代背景与文学地位
时代背景
东汉末年,社会动荡不安,民不聊生。曹操作为一代枭雄,力图通过统一战争结束乱世,实现国家统一和人民安 居乐业。
文学地位
《短歌行》是曹操的代表作之一,被誉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该诗以简练的语言、深邃的思想和激昂的情 感,表达了曹操渴望人才、追求统一的强烈愿望,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意义。同时,《短歌行》也对后世 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广大文人墨客所传颂和借鉴。
0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对古代诗歌的热爱和兴趣;引导学生体
会曹操的豪情壮志和复杂内心世界,树立正确的
历史观和人生观。
2024/1/28
5
教学内容与安排
教学内容
《短歌行》的文本解读;曹操的生平事迹及时代背景介绍;相关历史文化知识拓展。
教学安排
首先进行课程导入,介绍曹操及《短歌行》的背景;然后讲解诗歌内容,分析主题思想和艺术 特色;接着组织学生讨论,加深对诗歌的理解;最后进行总结回顾,布置作业。
夸张手法
诗歌还运用了夸张手法,如“山不 厌高,海不厌深”等,以突出作者 的情感和理念。
13
《短歌行》公开课教学教案

《短歌行》公开课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短歌行》的背景、作者曹操的生平和创作风格;能够正确朗读、背诵并解析诗歌的意义和内涵。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比分析、小组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感受曹操的雄才大略和豪情壮志,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1. 《短歌行》的背景和作者曹操的生平和创作风格。
2. 诗歌的主题、意境和表现手法。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一些生僻词语和古汉语用法。
2. 诗歌深层含义的解读和鉴赏。
四、教学准备:1. 教师讲义:《短歌行》的译文、注释和背景介绍。
2. 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相关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3. 学习素材:其他曹操的诗作或相关文献。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曹操的生平和创作风格,引导学生了解《短歌行》的背景。
2. 新课呈现:朗读《短歌行》,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情感。
3. 文本解读:逐句解析诗歌的意义和内涵,解释生僻词语和古汉语用法。
4. 对比分析:与其他曹操的诗作进行对比,探讨《短歌行》的独特之处。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诗歌的主题、意境和表现手法,分享各自的见解。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诗歌的鉴赏方法和技巧。
六、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思考《短歌行》在曹操一生中的地位和意义,探讨其创作动机。
2. 分析曹操的其他诗作,如《观沧海》、《龟虽寿》等,让学生了解其诗歌创作的特点和风格。
3. 对比其他期的诗人,如杜甫、李白等,探讨他们在诗歌创作上的异同。
七、课堂互动:1. 设置课堂问答环节,让学生积极参与,回答与《短歌行》相关的问题。
2. 组织课堂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诗句,并解释其原因。
3. 开展诗歌朗诵比赛,鼓励学生大胆表现,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八、教学评价:1. 课后收集学生的课后作业,评估他们对《短歌行》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曹操《短歌行》公开课课件

曹操在《短歌行》中运用了多种 修辞手法,如比喻、用典、借代 等,增强了诗歌的表达效果。
诗歌的结构和韵律
结构
诗歌结构严谨,层次分明,以感慨开 头,以抒怀和劝慰结尾,中间穿插着 对贤才的渴求和珍视。
韵律
诗歌韵律和谐,语言优美,每句诗的 字数和韵脚都安排得恰到好处,读起 来朗朗上口。
03
《短歌行》的思想内涵
。02《短歌行》的文价值诗歌的主题和情感01
02
主题
情感
曹操的《短歌行》主题是对人生苦短的感慨和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诗歌中表达了曹操对时光荏苒的感慨,对功名事业的追求,以及对贤 才的渴求和珍视。
诗歌的意象和修辞
意象
诗歌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如"对 酒当歌,人生几何"、"周公吐哺 ,天下归心"等,营造出一种苍凉 、慷慨的氛围。
,笔力矫健。
04
05
《短歌行》的创作时间和背景
《短歌行》是曹操在赤壁之战前夕所作 的一首四言诗。
当时曹操已经平定了北方大部分地区, 正准备南下统一全国。然而,他面临着 众多强敌和内部矛盾的困扰,形势十分
严峻。
曹操在诗中表达了自己对时光流逝、功 业未成的感慨,以及对贤才的渴望和招 揽之意。整首诗情感深沉,意境高远, 展现出曹操作为一代豪杰的胸襟和气度
《短歌行》所表达的思想与现代许多 文学作品的思想是相通的,共同反映 了人类对生命、对未来的思考和追求 。
形式关联
《短歌行》采用的形式对现代诗歌的 创作形式产生了影响,许多现代诗人 从中汲取灵感,创作出形式新颖、内 容独特的诗歌。
THANKS
诗中曹操表达了积极进取的精神,鼓励现 代人要勇敢追求自己的梦想,不畏困难, 奋发向前。
《短歌行》公开课教案

《短歌行》公开课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了解《短歌行》的创作背景和作者曹操的基本情况。
分析《短歌行》的诗歌形式和艺术特色。
解读《短歌行》中的意象和寓意。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和分析,提高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理解能力。
运用文本细读和对比分析的方法,深入探讨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曹操的豪情壮志和对人生的思考。
培养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热爱,提高文化素养。
第二章:教学重点、难点2.1 教学重点《短歌行》的诗意和主题。
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2.2 教学难点诗歌中的一些生僻词汇和古文用法。
对曹操及其时代背景的了解。
第三章:教学方法3.1 讲授法:讲解《短歌行》的背景、诗意和主题。
3.2 互动法: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提问,激发学生的思考。
3.3 文本细读法:分析诗歌中的关键词语、意象和修辞手法。
3.4 对比分析法:比较《短歌行》与其他诗歌的异同,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第四章:教学过程4.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曹操及其文学成就。
引入《短歌行》的创作背景和意义。
4.2 文本阅读与分析让学生朗读《短歌行》,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情感。
分析诗歌的形式和结构。
解读诗歌中的意象和寓意。
4.3 讨论与提问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进行小组讨论。
回答学生的问题,解答疑惑。
布置相关的作业,巩固所学内容。
第五章:教学反思5.1 教学效果评估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和理解程度,评估教学效果。
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了解教学的优点和不足之处。
5.2 教学改进措施根据学生的反馈和教学评估,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
针对学生的难点和问题,进行针对性的辅导和讲解。
第六章:教学资源6.1 教材:《短歌行》及相关注释、译文。
6.2 参考资料:关于曹操和《短歌行》的研究论文、评论等。
6.3 辅助工具: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等。
第七章:教学评价7.1 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讨论和提问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程度和积极性。
7.2 学生理解程度:通过作业、测试和课堂表现,评估学生对《短歌行》的理解程度和掌握情况。
曹操《短歌行》公开课教案

曹操《短歌行》公开课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短歌行》,这是曹操的一篇著名诗歌,收录于教材的古诗词单元。
具体内容包括诗歌的朗读、理解、赏析以及背景知识的了解。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短歌行》的朗读技巧,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2. 分析和解读诗歌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 了解曹操的生平事迹,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对诗歌意境的理解和赏析。
教学重点:朗读技巧、词语解析、句子分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字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曹操的历史故事,激发学生对本课的兴趣。
2. 朗读:让学生跟读课文,注意停顿、重音、语气等朗读技巧。
3. 理解:对诗歌进行逐句翻译,帮助学生理解诗歌内容。
4. 赏析:分析诗歌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解读其意义和美感。
5. 例题讲解:以诗歌中的一句为例,讲解如何分析句子。
6.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析诗歌中的其他句子,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短歌行》2. 内容:曹操、朗读、词语解析、句子分析、意境赏析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熟读《短歌行》,并背诵其中两句。
(2)分析诗歌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结合诗句解释其意义。
2. 答案:(1)背诵内容自选。
(2)示例:重点词语: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重点句子: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解析:诗人以朝露比喻人生的短暂,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句子“对酒当歌,人生几何?”则体现了诗人在短暂的人生中,寻求欢乐和解脱的心态。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故事导入、朗读、翻译、赏析等环节,使学生掌握了《短歌行》的基本内容。
课后,教师应关注学生对诗歌的理解程度,及时解答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拓展延伸:让学生课后搜集曹操的其他作品,了解其生平事迹,提高学生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诗歌的朗读技巧。
2. 词语解析和句子分析。
短歌行曹操公开课优质课课件

学生朗诵
短歌行 曹操 划分诗节
1、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2、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惟有杜康。
短求歌贤行歌 曹操
1朝露:人生短暂
忧
3子衿:求贤不得 5明月:贤才难得
7乌鹊:人才徘徊
2唯有杜康:借酒浇愁 4呦呦鹿鸣:礼遇贤士
解
6契阔谈讌:款待人才 忧
8山海周公:广纳人才
壮志未酬 贤才 统一天下 比兴、用典
三、诗歌小结
比兴、用典:委婉表忧情,婉曲传心声
用典:指引用历史故事或化用前人诗句。 作用:借典故中的人或事,委婉地表达出自己不便言传的心声。
❖ 2、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 3、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 4、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 5、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 6、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讌,心念旧恩。
❖ 7、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 8、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悟并学习诗人暮年仍壮心不已、忧而发奋的精神。
预习反馈
• 1、该诗的感情基调是什么?诗歌中的“忧”具体指什么?等关 于 情感方面的问题。1 2 4 5 6 7 9 10 11 12
• 2、诗中多次引用诗经中的句子,有何用意? 2 3 8 • 3、有关艺术手法类的问题。 5 10 11 • 4、诗人曲折表达求贤之情有无历史原因等有关背景类问题。3 7 • 5、“乌鹊南飞”一节有何深刻寓意?2 9 • 6、“枉用相存”主语是谁?9 10
统编版高中语文新教材必修(上)曹操《短歌行》课公开课获奖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短歌行》全文;(2)了解曹操的生平和文学成就,理解《短歌行》的创作背景;(3)分析并解读《短歌行》的艺术特色和思想内涵。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短歌行》;(2)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文学鉴赏能力;(3)运用批判性思维,对《短歌行》进行评价和分析。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曹操的雄才大略和豪情壮志;(2)理解友情、忠诚、英勇等传统美德;(3)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1. 《短歌行》的字词解释和翻译;2. 曹操的生平事迹和文学成就;3. 《短歌行》的艺术特色和思想内涵。
三、教学难点1. 《短歌行》中的意象和意境解读;2. 曹操的治国理念和人生观;3. 古典诗歌的鉴赏方法。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介绍曹操的生平和文学成就;(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短歌行》的学习。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短歌行》,理解诗文内容;(2)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指导学生查找相关资料。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短歌行》的艺术特色和思想内涵;(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课堂讲解:(1)讲解《短歌行》的字词解释和翻译;(2)分析曹操的治国理念和人生观;(3)解读《短歌行》中的意象和意境。
5. 课堂练习:(1)让学生进行古典诗歌鉴赏练习;(2)评价和分析《短歌行》的艺术特色和思想内涵。
6. 总结拓展:(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2)拓展学生对曹操及其作品的了解;(3)激发学生对古典诗歌的兴趣和热爱。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对《短歌行》的字词解释、翻译和鉴赏练习的完成质量;3. 课后反馈:收集学生的学习心得和反馈意见,了解教学效果。
六、教学资源1. 教材:统编版高中语文新教材必修(上);2. 参考资料:关于曹操及其作品的论文、书籍、网络资源等;3.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音响等。
《短歌行》公开课优秀课件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朝露”在诗歌中有特定的含 义,即生命短促易逝
人生处一世,去若朝露晞。 曹植《赠白马王彪》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
用典,起兴《诗经· 郑风· 子衿》 《诗经· 小雅· 鹿鸣》
用典:是指在诗词中通过各种手法,或引用、 或化用、或改用前人的成句、故事。
‖文学常识
关于“歌行”
乐府的别称: 歌:《垓下歌》《白雪歌》《登幽州台歌》
行:《兵车行》《丽人行》《十五从军行》
吟:《秦中吟》《白头吟》 引:《李凭箜篌引》 曲:《西洲曲》《秋风曲》《渭城曲》 此外还有:谣、辞等别称,都是诗歌的一种 体裁。
初读诗歌——
要求: 1、准确、流利 2、请找出诗歌中感情色彩最浓的一
《短歌行》创作背景
建安十三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先后 击败吕布、袁术等豪强集团, 又在著名的官渡之 战一举消灭了强大的袁绍势力,并征服乌桓,统一 了北方。这年冬天,亲率八十三万大军,列阵长江 ,与“孙刘联盟”战于赤壁之下,想一统天下,结 果大败。当时曹操已经53岁,面对战乱连年,统 一中国的事业仍未完成的社会现实,因而忧愁幽思 ,苦闷煎熬。但他并不灰心,仍以统一天下为己任 ,决心广泛延揽人才,招纳贤士致力于建功立业, 并写下了这首《短歌行》。
二忧人才难得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语出《诗经.郑风.子衿》,原文为: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 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这原是一首情诗,诗句的大意:情人青 色的衣衿,令我情思悠长.纵然我没有去你 那里,难道你就不能和我保持联系? 这里用来比喻渴望得到有才学的人。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语出《诗经· 小雅· 鹿鸣》,原是周 代宴请宾客的诗句。写求贤既得,故尽 礼娱宾。 此处表达贤才若来,对贤才的礼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受肯定的是:他的才略
最受指责的是:他的人品
最有争议的是:他的历史功过
最没有争议的是:他的文学成就
整理课件
6
1 简介:
操关
• 曹操(155---220)字孟德,小名阿 瞒,沛国谯郡(今安徽亳州)人,
于
是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 和文学家。
曹
• 少机警,有权术,任侠放荡,不治行业。
年二十举孝廉,参加镇压黄巾起义,迁
整理课件
3
红脸的关公
白脸的曹操
整理课件
4
“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汝南名士许劭
“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 ——陈寿《三国志》
阴险、残忍、狡诈、 狠毒、白脸奸臣
——戏曲舞台形象
整理课件
5
曹 操 之最
政治上最得意的一笔是:挟天子以令诸侯
军事上最成功的一仗是:官渡之战
失败得最惨的一次是:赤壁之战
9
【文题理解】
歌行是我国古代诗歌中的一种体裁, 分为“长歌行”和“短歌行”。
长歌、短歌是指曲调长短而言。
一般说,长歌比较热烈奔放,而短歌的 节奏比较短促,低吟短唱,适于抒发内心的 忧愁和苦闷。
整理课件
10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整理课件
19
《小雅·鹿鸣》
❖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吹笙 鼓簧,承筐是将。人之好我,示我周行。
❖
❖ 呦呦鹿鸣,食野之蒿。我有嘉宾,德音孔昭。视民 不恌,君子是则是效。我有旨酒,嘉宾式燕以敖。
❖
❖ 呦呦鹿鸣,食野之芩。我有嘉宾,鼓瑟鼓琴。鼓瑟 鼓琴,和乐且湛。我有旨酒,以燕乐嘉宾之心。
整理课件
17
《短歌行》中透露出的曹操形象与传统的 评价存在极大反差的原因:
1、小说体裁因素
2、历史上民族 关系因素
3、三国戏和评 话本的人民创 作性因素
4、《三国演义》 作者因素
A、尊奉儒家朱熹的体系, 未遵循司马迁的体例
B、反对“暴君”、“奸相” 造成的民不聊生,生活贫困。
C、宋朝的民族关系紧张; 元代蒙古族入主中原,对汉 人实行高压政策 ,人心思 汉。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忧"从何而来?
整理课件
12
诗歌背景
❖ 建安13年(208)54岁的曹操已经破荆 州占领了江陵,从而顺势南下准备扫平 江南,一统天下。在赤壁大战前夕,在 曹军用铁锁连舟之后,曹操看着大军威 武的气势,以为不日就可扫平四海,统 一中原,不禁喜从中来,于是备齐鼓乐 ,以歌舞壮军威,饮至半夜,忽闻鸦声 往南飞鸣而去。曹操感此景而持槊歌此 《短歌行》,意下抒发了自己立志统一 中原的雄心斗志,不禁令人感慨,这首 不朽的乐府诗却被广为传唱。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诗经·小雅》的名句
寄托了屠呦呦父母对她的期望。
整理课件
20
作业:
❖ 1、完成练习册101-102 ❖ 2、全诗翻译并完成背诵
整理课件
21
感谢亲观看此幻灯片,此课件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 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谢谢配合!
曹操
观沧海
•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整理课件
2
龟虽寿
•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为济南相。后起兵伐董卓,复击灭袁术、
袁绍。他实行“唯才是举”的政策,采
Hale Waihona Puke 取抑制豪强,限制兼并,广兴屯田等一
系列较为进步的措施,终于统一了北方。
位至大将军、丞相,封魏王。曹丕称帝,
追尊为武帝。
整理课件
7
东汉末年,天下三分
整理课件
8
2 文学成就:
操关
能文善诗,风格清俊:
于
• 曹操有很高的艺术修养。他的乐府诗继承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宴,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整理课件
11
想一想
• 经过刚才的朗诵全诗,如果要你用诗中的一个 字来概括诗人的情感,大家认为哪个词最恰当 ?哪些诗句有直接表达出来?
E、《三国演义》题材七实 三虚,有些虚构故事的影响
整理课件
18
❖ 屠呦呦,女,1930年12月 30日生,药学家,中国中 医研究院终身研究员兼首 席研究员,青蒿素研究开 发中心主任。
❖ 2015年10月,因发现青蒿素 治疗疟疾的新疗法获诺贝尔生 理学或医学奖。屠呦呦是第一 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项的中国 本土科学家、第一位获得诺贝 尔生理医学奖的华人科学家。
整理课件
13
【主旨】
一忧:人生短暂
忧 二忧:贤才难求
三忧:功业未就
抒发了作者因时光易逝、功业未就而产生的 苦闷心情和招纳贤才、渴望建功立业的思想。
整理课件
14
人物形象分析
• 求贤若渴 • 礼贤下士 • 心怀天下 (有远大理想抱负)
整理课件
15
整理课件
16
【研究性探讨】
在《三国演义》和戏剧舞台里曹操 的性格特征是阴险、奸诈、残暴。这和 曹操在《短歌行》等诗句中透露出的形 象是否有极大的反差。形成差异的原因 是什么?
曹 汉乐府民歌“缘事而发”的现实主义精神。
写了一些语言质朴的五言诗;他又善于写
四言诗,使《诗经》以后渐趋衰落的四言
诗重获生机。其诗语言质朴,情感深沉,
格调苍凉悲壮,有很高的艺术性。他的以
乐府古题写时事的作风对后来的新乐府诗
有很大启示。有《曹操集》
他的诗歌内容以反映社会动乱、
抒发政治抱负为主。
整理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