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3 极点、零点与冲激响应
网络函数的极点和冲激响应

网络函数的极点和冲激响应
网络函数是冲激响应的拉氏变换(或象函数), 表示为 ℒ[h(t)]=H(s) 或者说,冲激响应是网络函数的拉氏反变换(或 原函数) ℒ-1[H(s)]=h(t) 这个关系极为重要,因为有它作为桥梁把线性定 常网络的时域分析和复频域分析沟通起来,才使 得我们能够用网络在时域的表现来估量网络在复 频域的行为,或反之。
网络函数的极点和冲激响应
由于线性定常网络的冲激响应h(t),对t>0是一种特殊的 零输入响应,所以它具有上述性质。根据h(t)的这种性 质和h(t)与H(s)之间的关系,对稳定的线性定常网络可 以得出: 1.网络函数H(s)的极点不得位于开右半s平面上。因为 如不这样,h(t)中将含有这样的项,即 K1 1t K e 1 s 1
网络函数的极点和冲激响应
2.网络函数H(s)的极点只能位于闭左半s平面上,但位 于虚轴jω上的极点不得是重极点。因为,在虚轴jω上那 怕有一个二重极点(或称二阶极点),此极点便会在h(t) 中贡献一项 K K
2 ( s j ) 3
3
2 K3t cos 3t ( s j3 )
网络函数的极点和冲激响应
下面我们利用这种关系先讨论如何根据冲激响应 h(t)的性质来断定网络函数H(s)的性质,然后 再讨论网络函数H(s)极点的位置对冲激响应h(t) 的波形影响。
在实践中遇到的线性定常网络绝大多数是稳定 的,这种网络的零输入响应必须具有 x(t)≤c,当t→∞ 的性质,式中c代表一个常实数。 如果网络不仅是稳定的,而且还是渐近稳定的, 则零输入响应具有的性质应是 x(t)→0,当t→∞
K2 K2 2t 2 K e cos(2t 2 ) 2 s 2 j2 s 2 j2
14.4 极点、零点与频率响应

串联电路, 例:RC串联电路,定性 串联电路 分析以电压u 分析以电压 2为输出时该 电路的频率响应。 电路的频率响应。 解:
R + u1 C
+ u2 -
U 2 ( s) H (s) = = U1 ( s )
1/sC R+ 1/sC
1 / RC = s + 1 / RC
其极点p 其极点 1=-1/RC
三、极点、零点与频率响应 极点、
若已知网络函数的极点和零点, 若已知网络函数的极点和零点,则按相频特 性和幅频特性便可以计算对应的频率响应, 性和幅频特性便可以计算对应的频率响应, 作图的方法定性的描绘出 同时还可以通过在平面上作图的方法定性 同时还可以通过在平面上作图的方法定性的描绘出 频率响应。 频率响应。 相频特性和幅频特性总称为网络的“频率特性” 相频特性和幅频特性总称为网络的“频率特性” 结论:令网络函数 中复频率s=jω 结论:令网络函数H(s)中复频率 ω,分析 中复频率 H(jω)随ω变化的特性,根据网络函数零、极点的 ω 随 变化的特性,根据网络函数零、 分布可以确定正弦输入时的频率响应。 分布可以确定正弦输入时的频率响应。
| H ( jω ) |= H 0
∏ | ( jω − z ) | ∏ | ( jω − p ) |
j =1 j i =1 n i
m
二、相频特性 H ( jω ) =| H ( jω ) | e jϕ
=| H ( jω ) | ∠ϕ ( jω ) 式中 ϕ ( jω ) = arg[ H ( jω )] 随ω变化的关系称 变化的关系称 相位频率响应 简称相频特性 响应, 相频特性。 为相位频率响应,简称相频特性。
H ( jω ) =| H ( jω ) | e jϕ
说明系统零状态响应、冲激响应、阶跃响应的定义及三者之间的联系 -回复

说明系统零状态响应、冲激响应、阶跃响应的定义及三者之间的联系-回复系统零状态响应、冲激响应和阶跃响应是信号处理中常用的概念。
它们描述了在不同输入信号下系统的响应情况,并且它们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
首先,我们来分别定义这三个概念。
系统零状态响应(Zero-State Response)是指系统对于输入信号在系统起始时刻之前没有作用的响应。
零状态响应只取决于输入信号本身,与系统的初始状态无关。
在数学上,系统零状态响应可以通过卷积积分来表示。
冲激响应(Impulse Response)是指系统对于单位冲激信号(也称为脉冲信号或Dirac脉冲)的响应。
单位冲激信号是一个瞬时幅值为1的信号,在时间上的宽度可以非常短,但总面积为1。
冲激响应描述了系统对于瞬时激励的反应情况。
在数学上,系统冲激响应可以通过系统的传递函数来确定。
阶跃响应(Step Response)是指系统对于单位阶跃信号的响应。
单位阶跃信号是一个在系统起始时刻之前为0,在起始时刻之后为1的信号。
阶跃响应描述了系统对于突然变化的趋势信号做出的响应。
在数学上,系统阶跃响应可以通过取系统的冲激响应与单位阶跃信号的卷积来得到。
这三种响应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首先,阶跃响应可以通过冲激响应的积分得到。
假设冲激响应为h(t),那么阶跃响应为s(t)=∫h(t)dt。
这是因为单位阶跃信号是一个从0到1的连续的信号,在系统的作用下,相当于不断将冲激响应叠加起来,从而得到了阶跃响应。
而零状态响应则可以通过零输入响应和零状态响应的相加得到。
零输入响应是指在没有输入信号的情况下,系统存在初始状态时的响应。
当输入信号为0时,系统的响应只取决于初始状态,在数学上可以表示为h₀(t)。
而零状态响应则是指在初始状态下,输入信号对系统的响应。
当初始状态为0时,系统的响应只取决于输入信号,在数学上可以表示为h(t),则零状态响应可以表示为h(t)-h₀(t)。
这种联系可以通过信号处理中的卷积性质来进一步理解。
14.3_极点、零点与冲激响应解析

R 1 R 2 j ( ) 2L LC 2 L
2 2
d 0 ,
0
1 LC
(1) 0 R 2 L
C
p1, 2 jd
d 0 ,
2 2
R , 2L
0
1 LC
这时H(s)的极点位于左半平面, 因此uC(t)的自由分量为衰减的正弦振荡, 其包络线为e-δt, 振荡角频率为ωd 且极点离开虚轴越远, O t 振荡衰减愈快。
Ki e pi t
i 1
n
•E(S)=1
显然极点位置不同,响应性质不同,极点反映网 络响应的动态过程中自由分量的变化规律。
3、极点的位置和响应的关系
h(t ) K i e pi t
i 1 n
当pi为负实根时,epit为衰减的指数函数; 当pi为正实根时,epit为增长的指数函数; 而且|pi|越大,衰减或增长的速度越 快。 (1)若H(s)的极点都位于负实轴上,则h(t)将随t的增大 而衰减,这种电路是稳定的; (2)若有一个极点位于正实轴上,则h(t)将随t的增长而 增长,这种电路是不稳定的。 (3)当极点pi为共轭复数时, h(t)是以指数曲线为包络 线的正弦函数,其实部的正或负确定增长或衰减的正弦项。 (4)当为虚根时,则将是纯正弦项。
一、关于系统的稳定性
工程上所使用的控制系统必须是稳定的,不稳定的系统是无法工作的
稳定性:系统在受到扰动作用使平衡状态被破坏后, 经过调节,能重新达到平衡状态的性能。
当系统受到扰动后,偏离了原来的平衡状态 ①若这种偏离不断扩大,即使扰动消失,系统也不能回到平衡状态, 此系统 是不稳定的。 ②若系统通过自身的调节作用,使偏差最后逐渐减小,系统又逐渐恢复 到平 衡状态,此系统是稳定的。
冲激响应和零状态响应的关系

冲激响应和零状态响应的关系以冲激响应和零状态响应的关系为标题,我们需要先了解什么是冲激响应和零状态响应。
冲激响应是指系统对于一个单位冲激信号的响应,也就是系统在接收到一个瞬间的冲击信号后,输出的响应信号。
而零状态响应则是指系统在没有输入信号的情况下,输出的响应信号。
在信号处理中,我们经常需要对信号进行滤波处理,以去除噪声或者提取信号中的某些特征。
而滤波器的设计和分析中,冲激响应和零状态响应是非常重要的概念。
我们来看一下冲激响应和零状态响应的关系。
在一个线性时不变系统中,任何输入信号都可以表示为一系列冲激信号的线性组合。
也就是说,任何输入信号都可以看作是一系列冲激信号的叠加。
因此,系统对于任何输入信号的响应都可以看作是对于一系列冲激信号的响应的叠加。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将系统的响应分解为两个部分:零状态响应和零输入响应。
其中,零状态响应是指系统在没有输入信号的情况下,输出的响应信号;而零输入响应则是指系统对于一个初始状态的响应,也就是系统在接收到一个初始状态信号后,输出的响应信号。
因此,我们可以将系统的响应表示为:y(n) = yzs(n) + yzi(n)其中,yzs(n)表示系统的零状态响应,而yzi(n)表示系统的零输入响应。
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下冲激响应和零状态响应的关系。
在一个线性时不变系统中,系统的冲激响应可以表示为系统的单位冲激响应函数h(n)。
也就是说,系统对于任何输入信号的响应都可以表示为输入信号和单位冲激响应函数的卷积。
因此,我们可以将系统的响应表示为:y(n) = x(n) * h(n)其中,*表示卷积运算。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将系统的响应分解为两个部分:零状态响应和零输入响应。
其中,零状态响应是指系统在没有输入信号的情况下,输出的响应信号;而零输入响应则是指系统对于一个初始状态的响应,也就是系统在接收到一个初始状态信号后,输出的响应信号。
因此,我们可以将系统的响应表示为:y(n) = yzs(n) + yzi(n)其中,yzs(n)表示系统的零状态响应,而yzi(n)表示系统的零输入响应。
零状态响应和冲激响应的关系(一)

零状态响应和冲激响应的关系(一)
零状态响应和冲激响应的关系
概述
•零状态响应和冲激响应是信号处理领域中常用的概念,用于描述系统的特性和性能。
•零状态响应和冲激响应之间存在一种紧密的关系。
零状态响应(Zero-state response)
•零状态响应指的是系统在初始时刻,不考虑任何历史输入的情况下的输出响应。
•零状态响应只考虑当前输入对系统的影响,与系统的历史输入序列无关。
冲激响应(Impulse response)
•冲激响应是指系统对单位冲激信号的响应。
•单位冲激信号是一个幅度为1、持续时间极短的信号,代表了一个瞬时的能量输入。
关系解释
1.零状态响应可以通过冲激响应进行叠加得到。
–当系统的输入信号为冲激响应的线性叠加时,系统的输出信号可以表示为各个冲激响应与对应冲激信号的乘积之和。
–这种叠加原理可以用数学公式来表示:系统的输出信号 = 输入信号与冲激响应的卷积运算。
2.冲激响应是系统的特征函数。
–冲激响应可以反映出系统对输入信号的时域和频域特性,从而描述了系统的动态特性。
–通过对冲激响应的分析,可以了解系统的稳定性、时延、幅频特性等重要信息。
总结
•零状态响应和冲激响应之间具有密切的联系和重要的应用价值。
•通过对零状态响应的叠加或对冲激响应的分析,我们可以深入了解系统的特性和性能,对信号处理领域的研究和实际应用具有重
要意义。
14电路的S域分析

备注: 1、原函数f(t) 用小写字母表示,如 i(t)、u(t)。 2、象函数F(s) 用大写字母表示,如I(s)、U(s)。
2、典型函数的拉氏变换 P.350 表14-1
3、拉氏变换的性质 线性性质、微分性质、积分性质、延迟性质、 卷积定理、初值定理与 f (t) f (0 ) lim sF (s)
UC(s) +
1000/s
-
100/s V
+
30Ω + UL(s) -
+
IL(s) 0.1s
-+
0.5 V
200/s V
10Ω
- I1(s)
IC(s) -
UC(s)
+
I2(s)
1000/s
-
100/s V
+
(3) 分析电路:用网孔法
I1
(s)(40
0.1s) 10I2(s)
200 s
0.5
10
拉普拉斯反变换 响应的像函数
时域分析
频域分析
14.1~14.3 拉氏变换与性质
1、拉氏变换与反变换
F (s) £ f (t)
f (t )e stdt
0
f (t ) £1 F (s)
1
c j F (s)e stds
2 j c j
正变换 反变换
拉氏反变换方法:(1)定义法;(2)部分分式法。
2(s 2)(s 4)
s3 4s2 6s 3 (s 1)(s 3 j 3 )(s 3 j 3 )
22 22
H(s)的零点为z1 2,z2 4
H (s)的极点为
p1 1
33
p2 , 3
2
电子电路中网络函数的分析与应用

0 t
e( t ) * h( t )
例:已知 R 500k, C 1F , is (t ) 2e t A
uc (0 ) 0, 求uc (t )。
+ is
R C
Is( s)
R 1/sC
+
Uc(s)
uc
解: 电路的单位冲激响应为
(t)
1 零 状 态
h( t ) = r( t )
R(s)
R( s ) H ( s) 1 L1[ H ( s)] h(t )
网络函数和冲激响应构成一对拉氏变换对
R( s ) H ( s) E( s)
1Hale Waihona Puke t 0R( s ) E ( s ) H ( s )
r (t ) L [ E( s) H ( s)] e( )h( t )d
+
_
1 设H 0 RC
U c ( s) + H ( s) 1 U s ( s) R uc 1 sC C us _ RC 1 s 1 RC 有一个极点 p1 RC
H0 H ( j ) H ( j ) ( j ) j 1 / RC
R
1 sC
H0 H0 H ( j ) j 1 / RC j p1
0
f1 ( x ) ( x ) f 2 ( )e s e sx ddx
sx
f1 ( x ) ( x )e
0
dx f 2 ( )e s d
0
F1 ( s)F2 ( s)
同理可证
L[ f 2 (t ) * f1 (t )] F2 ( s)F1 ( s) f1 (t ) * f 2 (t ) f 2 (t ) * f1 (t ) L1[F1 ( s)F2 ( s)]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O
δ
极点与冲激响应波形的关系
jω O t
× ×
O
t
O
t ×
× × O × × δ
O
t
O
t
4、电路的稳定性 、 不管极点是实数还是共轭复数, 不管极点是实数还是共轭复数,只要极点 位于左半平面 则必随时间增长而衰减, 左半平面, 位于左半平面,则必随时间增长而衰减, 故电路是稳定的。 故电路是稳定的。 所以一个实际的线性电路, 实际的线性电路 所以一个实际的线性电路,其网络函数的 极点一定位于左半平面。 极点一定位于左半平面。 Im[S]
3、极点的位置和响应的关系 、
h (t ) =
∑
i =1
n
K i e pit
负实根时 衰减的指数函数 的指数函数; 当pi为负实根时,epit为衰减的指数函数; 正实根时 增长的指数函数 的指数函数; 当pi为正实根时,epit为增长的指数函数; 而且|p 越大 越大, 而且 i|越大,衰减或增长的速度越 快。 (1)若H(s)的极点都位于负实轴上,则h(t)将随 的增大 若 的极点都位于负实轴 将随t的增大 的极点都位于负实轴上 将随 而衰减,这种电路是稳定的; 而衰减,这种电路是稳定的 稳定 (2)若有一个极点位于正实轴上,则h(t)将随 的增长而 若有一个极点位于正实轴 将随t的增长而 若有一个极点位于正实轴上 将随 不稳定的 增长,这种电路是不稳定 增长,这种电路是不稳定的。 (3)当极点 i为共轭复数时, h(t)是以指数曲线为包络 当极点p 当极点 为共轭复数时, 是以指数曲线为包络 线的正弦函数,其实部的正或负确定增长或衰减的正弦项。 线的正弦函数,其实部的正或负确定增长或衰减的正弦项。 (4)当为虚根时,则将是纯正弦项。 当为虚根时,则将是纯正弦项。 当为虚根时
ωd = ω0 − δ ,
2 2
R δ = , 2L
ω0 =
1 LC
这时H(s)的极点位于左半平面, 的极点位于左半平面, 这时 的极点位于左半平面 因此u 的自由分量为衰减的正弦振荡 的自由分量为衰减的正弦振荡, 因此 C(t)的自由分量为衰减的正弦振荡, 其包络线为e 其包络线为 -δt, 振荡角频率为ω 振荡角频率为 d 且极点离开虚轴越远, 且极点离开虚轴越远, O t 振荡衰减愈快 振荡衰减愈快。
(1)若H(s)的极点都位于负实轴上,则h(t)将随 的 若 的极点都位于负实轴 将随t的 的极点都位于负实轴上 将随 增大而衰减,这种电路是稳定 稳定的 增大而衰减,这种电路是稳定的;
jω
× O δ
O
t
(2)若有一个极点位于正实轴上,则h(t)将随 的增长而增 若有一个极点位于正实轴上 将随t的增长而增 若有一个极点位于正实轴 将随 这种电路是不稳定 不稳定的 长,这种电路是不稳定的。
R S(t=0) + US C + UC L
解:
U C (s) H (s) = = U S ( s)
1/sC R+sL+1/sC
U C (s) H (s) = = U S ( s)
1/sC
R+sL+1/sC 1 1 1 = 2 = ⋅ s LC + sRC + 1 LC ( s 2 + R s + 1 ) L LC 1 1 ⋅ = LC ( s − p1 )( s − p2 )
n Ki h(t)=L-1[H(s)] = L−1 ∑ i =1 s − p i
=
∑
i =1
n
K i e pit
•E(S)=1
显然极点位置不同,响应性质不同,极点反映网 显然极点位置不同,响应性质不同, 络响应的动态过程中自由分量的变化规律。 络响应的动态过程中自由分量的变化规律。
当系统受到扰动后 当系统受到扰动后,偏离了原来的平衡状态 扰动 ①若这种偏离不断扩大,即使扰动消失,系统也不能回到平衡状态, 若这种偏离不断扩大,即使扰动消失,系统也不能回到平衡状态, 是不稳定的。 此系统 是不稳定的。 ②若系统通过自身的调节作用,使偏差最后逐渐减小,系统又逐渐恢复 若系统通过自身的调节作用,使偏差最后逐渐减小, 衡状态,此系统是稳定的。 到平 衡状态,此系统是稳定的。
jω
× O δ
O
t
(3)当极点 i为共轭复数时, h(t)是以指数曲线为包络线的 当极点p 为共轭复数时, 当极点 是以指数曲线为包络线的 正弦函数,其实部的正或负确定增长或衰减的正弦项。 正弦函数,其实部的正或负确定增长或衰减的正弦项。
jω
O × O t ×
t
O × ×
δ
(4)当为虚根时,则将是纯正弦项。 当为虚根时,则将是纯正弦项。 当为虚根时
jω
×
O ×
(2)当R=0时 ) 时
R δ = , 2L
p1, 2 = −δ ± jω d
ωd = ω0 − δ ,
2 2
ω0 =
1 LC
jω
δ=0 ωd= ω0
p1, 2 = ± jω 0
O t
这时H(s)的极点位于虚轴上, 的极点位于虚轴上, 这时 的极点位于虚轴上 因此u 为等幅振荡 因此 C(t)为等幅振荡 的绝对值越大, 且ωd的绝对值越大, 等幅振荡的频率愈高 等幅振荡的频率愈高。
二、零点位置与冲激响应的关系
零点位置只影响ki的大小,而不影响 零点位置只影响 的大小,而不影响h(t)的变 的变 化规律。 化规律。
串联电路接通恒定电压源U 例:RLC串联电路接通恒定电压源 S。根据网络函数 串联电路接通恒定电压源 H(s)=UC(s)/ US(s)的极点分布情况分析 C(t)的变化规律。 情况分析u 的变化规律 的变化规律。 的极点分布情况分析
其包络线为e-δt, 其包络线为
所有极点都在 复平面的左侧 复平面的左侧
3、若极点在纵轴上,处于临界状态 、 极点在纵轴上,
§14.3 极点、零点与冲激响应 14.3 极点、
一、极点与冲激响应
1、电路的零状态响应的象函数 、
N ( s) P( s) R( s) = H ( s) E ( s) = ⋅ D( s) Q( s)
N ( s) 式中 H ( s ) = D( s)
P( s) E ( s) = Q( s )
响应中包含Q(s)=0的根的那些项属于强制分量, 的根的那些项属于强制分量, 响应中包含 的根的那些项属于强制分量 包含D(s)=0的根(即网络函数的极点)的那些项 的根( 包含 的根 即网络函数的极点) 则是自由分量或瞬态分量。 自由分量或瞬态分量 则是自由分量或瞬态分量。
C
1 R − ( )2 < 0 LC 2 L
(1) 若 < R < 2 L 即: 0
p1, 2 = −δ ± jω d
R δ = , 2L
R 1 R 2 =− ±j −( ) 2L LC 2 L
2 2
ωd = ω0 − δ ,
ω0 =
1 LC
(1) 0 < R < 2 L
C
p1, 2 = −δ ± jω d
知识补充 一、关于系统的稳定性
工程上所使用的控制系统必须是稳定的, 工程上所使用的控制系统必须是稳定的,不稳定的系统是无法工作的
稳定性:系统在受到扰动作用使平衡状态被破坏后, 稳定性:系统在受到扰动作用使平衡状态被破坏后, 经过调节,能重新达到平衡状态的性能。 经过调节,能重新达到平衡状态的性能。
二、系统的稳定性和数学模型的关系 一、极点与冲激响应 1、电路的零状态响应的象函数 、
N (s) P(s) ⋅ R( s) = H ( s) E ( s) = D( s ) Q( s)
式中
N ( s) H ( s) = D( s)
E (s) = P( s) Q(s)
响应中:包含 的根的那些项属于强制分量, 响应中:包含Q(s)=0的根的那些项属于强制分量, 的根的那些项属于强制分量 包含D(s)=0的根(即网络函数的极点)的那些项则是自由分量或瞬 的根( 自由分量或 包含 的根 即网络函数的极点)的那些项则是自由分量或瞬 分量(按指数规律最终趋于零,例如充电电流)。 态分量(按指数规律最终趋于零,例如充电电流)。 由于一般情况下h(t)的特性就是时域响应自由分量的特性, 的特性就是时域响应自由分量的特性, 由于一般情况下 的特性就是时域响应自由分量的特性 而h(t)=L-1[H(s)], , 所以分析网络函数的极点与冲激响应的关系就可预见时域响应的特点。 所以分析网络函数的极点与冲激响应的关系就可预见时域响应的特点。 极点 的关系就可预见时域响应的特点
n Ki h(t)=L-1[H(s)] = L−1 ∑ i =1 s − p i
=
∑Ke
i =1 i
n
pi t
(t≥0) )
根据p 极点判断稳定性 判断稳定性: 根据 i极点判断稳定性:
1、若是实根,必须是负的 、若是实根, 2、若是复根,其实部必须是负数 、若是复根, 实部必须是负数
稳定区 域 不稳定区 域 Re[S] 0
线性非时变的无源网络总是稳定的; 线性非时变的无源网络总是稳定的; 对于含有受控源的有源线性网络, 对于含有受控源的有源线性网络, 非线性网络,时变网络则必须研究其稳定性。 非线性网络,时变网络则必须研究其稳定性。
5、网络变量的固有频率 、 pi仅由网络的结构及元件值确定,因而将 i称 仅由网络的结构及元件值确定,因而将p 为该网络变量的自然频率 固有频率。 自然频率或 为该网络变量的自然频率或固有频率。
×
O ×
δ
jω
L (3 R > 2 ) C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R R 2 1 p1 = − + ( ) − 2L 2L LC R R 2 1 p2 = − − ( ) − 2L 2L L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