砂验收标准

合集下载

砂验收标准

砂验收标准

第二章砂验收标准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区域智造公司PC构件生产用砂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及储存等。

本标准适用于中民筑友区域智造公司建设工程中混凝土及其制品用砂。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JGJ 52-2006 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GB/T 14684-2011 建设用砂3 类别砂按产源分为天然砂、机制砂两类。

砂按细度模数分为粗、中、细、特细四种规格,其细度模数μf分别为:粗:3.7~3.1;中:3.0~2.3;细:2.2~1.6;特细:1.5~0.7砂按技术要求分为Ⅰ类、Ⅱ类、Ⅲ类。

4 技术要求4.1颗粒级配砂筛应采用方孔筛。

砂的公称粒径、方孔筛筛孔边长应符合表1的规定。

除特细沙外,砂的颗粒级配可按公称直径630μm筛孔的累计筛余量(质量百分率计,下同),分成三个级配区。

砂的颗粒级配应符合表1的规定,砂的实际颗粒级配除5.00mm和630μm筛档外,可以略有超出,但各级累计筛余超出值总和应不大于5%。

各区域智造公司配制混凝土时宜优先选用Ⅱ区中砂。

当采用Ⅰ区砂时,应提高砂率,并保持足够的水泥用量,满足混凝土的和易性;当采用Ⅲ区砂时,宜适当降低砂率。

当砂的实际颗粒级配不符合级配要求时,宜采用相应的技术措施,并经试验证明能确保混凝土质量后,方可允许使用。

4.2其他技术指标4.2.1 天然砂的其他技术指标情况如表2所示。

各区域配制混凝土强度等级≥C60时,选用砂的含泥量应≤2.0%,泥块含量应≤0.5%。

对于有抗冻、抗渗或其他特殊要求的混凝土用砂其泥块含量不应大于1.0%。

4.2.2 机制砂的其他技术指标情况如表3所示。

机制砂MB值≤1.4或快速法试验合格时,石粉含量和泥块含量应符合表3的规定,机制砂MB值>1.4或快速法不合格时,石粉含量和泥块含量应符合表4的规定。

4.2.3 有害物质砂中如含有云母、轻物质、有机物、硫化物及硫酸盐、氯化物等,其限量应符合表5。

砂和砂石地基质量检验标准

砂和砂石地基质量检验标准

设计要求 设计要求 设计要求
1. 砂和砂石地基主控项目质量检验 (1)检查地基承载力的方法较多,应根据设计规定的合适砂和 砂土地基地基承载力检测的方法进行。地基承载力必须满足 设计要求。 (2)砂、石料配合比的检查,以拌合时砂、石各自的重量或体 积之比求得。 (3)压实系数的测定,现场可采用灌砂法、灌水法等进行。设 计已明确检查方法的,按设计要求现场实测。
单位(子单位)工程名称 分部(子分部)工程名称 施工单位 ××学校学生宿舍 E 幢 地基与基础分部 验收部位 项目经理 基础 ××× ××市第一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QB/T010302 砂和砂石地基施工工艺标准 分包项目经理 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的规定 主 控 项 目 分 包 项 目 1 2 3 1 2 3 4 5 地基承载力 配合比 压实系数 砂石料有机质含量(%) 砂石料含泥量(%) 石料粒径(mm)
四、验收记录表的填写
1.检验项目基本信息、施工执行标准名称及编号等,应符合 规定。 2.主控项目在完成检查后填写评定结论;一般项目在完成实 测后填写检查情况。 3.各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员签名确认检查结果。 4.砂和砂石地基工程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表的填写,见表 2.2红色文字部分。
表2.2 砂和砂石地基工程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表
二、砂和砂石地基的施工要求
1.砂、石等原材料质量、配合比应符合设计要求,砂石应 搅拌均匀。 2.施工过程中必须检查分层厚度、分段施工时搭接部分的 压实情况、加水量、压实遍数、压实系数。 3.施工结束后,应检验砂石地基的承载力。 4.铺设砂、石层前应将基底表面浮土、淤泥、杂物清除干 净,两侧应设一定坡度,防止振捣时塌方。 5.砂、石层底面标高不同时,土面应挖成阶梯或斜坡搭接, 并按先深后浅的顺序施工。 6.人工级配的砂砾石,应先将砂、卵石拌合均匀后,再铺 夯压实。

混凝土沙子检验标准

混凝土沙子检验标准

混凝土沙子检验标准
混凝土是建筑施工中常用的一种建筑材料,而混凝土中的沙子作为其主要原料
之一,对混凝土的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对混凝土中的沙子进行严格的检验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将介绍混凝土沙子检验的标准和方法,以便广大工程技术人员在施工中能够更好地控制混凝土质量,确保工程质量。

首先,混凝土沙子的检验标准主要包括外观质量、颗粒形状、粒径分布、含泥量、含水量等方面。

其中,外观质量是指沙子表面是否有杂质、裂缝、粘结物等,应当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的要求。

颗粒形状是指沙子颗粒的形状是否均匀,是否存在过于尖锐或过于圆滑的颗粒,应当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的要求。

粒径分布是指沙子中各种颗粒大小的分布情况,应当符合设计要求。

含泥量是指沙子中泥土颗粒的含量,含水量是指沙子中水分的含量,这两项指标对混凝土的质量也有很大的影响,应当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的要求。

其次,混凝土沙子的检验方法包括目视法、筛分法、含泥量和含水量的测定等。

目视法是最简单的检验方法,通过肉眼观察沙子的外观质量,可以初步判断沙子是否符合要求。

筛分法是通过筛网将沙子进行筛分,然后根据筛网上的颗粒大小进行分类统计,得出沙子的粒径分布情况。

含泥量和含水量的测定可以通过实验室的化验方法进行,得出沙子中泥土颗粒和水分的含量。

总之,混凝土沙子的检验是确保混凝土质量的重要环节,只有严格按照国家相
关标准进行检验,并采用科学合理的检验方法,才能保证混凝土的质量达到设计要求。

希望广大工程技术人员能够加强对混凝土沙子检验标准和方法的学习和实践,为建筑工程的质量和安全保驾护航。

水包砂验收标准

水包砂验收标准

水包砂验收标准
水包砂验收标准如下:
1.外观验收。

地面表面不得出现凹凸不平、裂缝、鼓包等缺陷,并保持基本的水平度和垂直度要求。

水包砂地面的表面光洁度应符合施工要求,不存在明显的砂眼、麻面、裂纹、疏散、变色及其他较明显的缺陷。

2.尺寸验收。

水包砂地面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整体厚度公差不大于±2mm。

水包砂地面应符合工程设计要求,整体偏差不大于3mm/3m。

3.抗压强度验收。

水包砂地面抗压强度应满足设计要求,标准值不得小于28MPa。

水包砂地面抗压强度测试以样品的平均值作为验收标准,每组样品不少于6块,每组样品测试时间间隔不得小于28d。

4.吸水率验收。

水包砂地面以每平方米为单位,每次试验至少取三个位置的样品测试其吸水率,并确保吸水率符合设计要求,不得超过5%。

砂石验收检验

砂石验收检验

建材厂砂石进厂验收检验方法1. 目的制定建材厂砂石进厂验收检验方法,以保证进厂原材料的质量2. 适用范围本文规定的检验流程和方法适用于建材厂砂石原材料的验收检验,建材厂砂石原材料必须通过本文规定的方法进行验收检验3. 操作方法3.1. 检验批次3.1.1. 按砂或石的同产地同规格分批验收。

3.1.2. 按进料批次作为检验批次,当某个批次的进料量较大时,以200t为一验收批。

当砂或石的质量比较稳定、进料量又较大时,可以500t为一验收批。

3.1.3. 每验收批砂石至少应进行颗粒级配、含泥量、泥块含量检验(同一厂家的原材料含泥量及泥块含量连续10批次检验合格,之后对该厂家含泥量、泥块含量可以免检),但平常应对原材料进行外观检查,对其指标的合格性有怀疑时,应予以检验。

3.1.4. 测定重量,可用汽车地量衡为依据。

3.1.5. 砂或石在运输、装卸和堆放过程中,应防颗粒离析和混入杂质,并应按产地、种类和规格分别堆放。

砂石的堆料高度不宜超过5m.3.2.取样与缩分3.2.1. 取样3.2.1.1. 每验收批取样方法应按下列规定执行:a)在料堆上取样时,取样部位应均匀分布。

取样前先将取样部位表层铲除。

然后由各部位抽取大致相等的砂共8份,石子为16份,组成各自一组样品;b)从汽车上取样时,应从不同部位和深度抽取大致相等的砂8份,石16份组成各自一组样品。

c)样品处理:将所取样品置于平板上,在潮湿状态下拌和均匀,并堆成厚度约为20mm的圆饼,然后沿互相垂直的两条直径把圆饼分成大致相等的四份,取其中对角线的两分重新拌匀,再堆成圆饼.重复上述过程直至把样品缩分到试验所需量为止.3.2.1.2. 检验项目存在不合格项时,应加倍进行复验。

当复验仍有一项不满足标准要求时,应按不合格品处理。

3.2.1.3. 如经观察,认为各节车皮间所载的砂、石质量相差甚为悬殊时,应对质量有怀疑的每车分别取样和验收。

3.3.砂及石粉3.3.1.颗粒级配:(颗粒级配最少取样数量4.4kg)3.3.1.1.仪器设备3.3.1.1.1.鼓风烘箱:能使温度控制在(105±5)°C;3.3.1.1.2.台秤:称量10kg,感量1g;3.3.1.1.3.方孔筛:以下孔公称直径(或边长)的筛各一只,并附有筛底和筛盖(筛框内径为300mm);3.3.1.1.4.振筛机;3.3.1.1.5.搪瓷盘,毛刷等。

砂石料数量验收方法

砂石料数量验收方法

砂石料数量验收方法砂石料是建筑工程中常用的一种材料,其质量的验收对于保证工程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介绍一种砂石料数量验收的方法,以确保所使用的砂石料符合相关标准和要求。

1. 验收前准备在进行砂石料数量验收之前,需要准备一些必要的工具和设备,如称重器具、容器、样品袋等。

同时,还需准备验收记录表,用于记录验收过程中的相关数据。

2. 验收标准砂石料的验收标准通常由工程设计或相关规范文件进行规定,包括砂石料的种类、规格、含水率、颗粒形状等指标。

验收过程中需要根据这些标准进行判断和比对。

3. 验收样品的获取从待验收的砂石料中随机抽取样品,并确保样品的代表性。

样品的获取过程应遵循一定的规则,如在不同地点、不同深度进行采样,以保证样品的全面性。

4. 样品的称重将获取的样品放入容器中,并使用称重器具进行称重。

为了确保称重的准确性,应在称重前进行校准,并将容器的重量进行零点校正。

每个样品的称重过程应重复多次,取平均值作为最终结果。

5. 验收结果的判断根据验收标准,将样品的称重结果与规定的要求进行比较。

若符合规定要求,则该批砂石料合格;若不符合,则为不合格。

同时,还需对不合格的样品进行进一步分析,找出不合格的原因。

6. 验收结果的记录将每个样品的称重结果记录在验收记录表中,并注明样品的来源、时间等信息。

同时,还需记录不合格样品的具体情况,如不合格的指标、原因等。

7. 验收结果的分析对于不合格的样品,需要进行进一步分析,找出其不合格的原因。

可能的原因包括砂石料的质量问题、运输、存储等环节中的问题。

通过分析,可以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改进和纠正问题,以确保后续的砂石料质量。

8. 验收合格的处理对于验收合格的砂石料,可继续投入工程使用。

但在使用过程中,仍需对其质量进行监控和管理,以确保其质量的稳定性。

同时,还需将验收记录进行归档,以备将来查阅和参考。

总结起来,砂石料数量验收是建筑工程中常用的一种质量控制方法。

通过合理的准备工作、严格的操作流程和准确的记录,可以确保所使用的砂石料符合相关标准和要求。

原材料进厂验收标准

原材料进厂验收标准

原材料进厂验收标准1、机制砂:实测含水率超过8%时,以该车重量计,按超过比例部分双倍扣吨。

(目测状态:间断滴水为10%左右,连续滴水为14%左右,下雨天为16%左右)公司现在执行以实测为准。

2、黄砂、尾矿砂、混合砂:实测含水率超过8%时,以该车重量计,按超过比例部分双倍扣吨;(目测状态:间断滴水为10左右,连续滴水为14左右)。

公司现在执行以实测为准。

3、0-5石屑(俗称石粉)石屑应洁净、干燥、无风化、无杂质,颜色发白发青并有适当的颗粒级配(4.75mm筛孔的通过率不小于90%),含水率超过5%,按超过值的实测值扣除。

4、5-10玄武岩粒径不超过10mm,不含杂质,针片状超过15%(目测状态)为不合格品,退回;在10%-15%之间,按3%扣吨,石粉过多按6%扣吨(山皮、石粉过多的不合格品退回),含水量按实测值扣。

含泥量不能大于1.0%,泥块含量不能大于0.5%。

其中1-3碎石超过31.5mm的颗粒不能大于3%,小于5mm以下的颗粒不得超过2.0%。

粒径大小不均匀的按1%—3%扣,严重者退回,压碎值指标小于等于12%。

5、10-15玄武岩粒径不超过15mm,不含杂质,针片状超过15%(目测状态)为不合格品,退回;在10%-15%之间,按3%扣吨,石粉过多按6%扣吨(山皮、石粉过多的不合格品退回),含水量按实测值扣。

含泥量不能大于1.0%,泥块含量不能大于0.5%。

其中1-3碎石超过31.5mm的颗粒不能大于3%,小于5mm以下的颗粒不得超过2.0%。

粒径大小不均匀的按1%—3%扣,严重者退回,压碎值指标小于等于16%。

6、10-20mm石灰岩(1-2碎石)针片状超过15%(目测状态)为不合格品,退回;在10%-15%之间,按3%扣吨,石粉过多按6%扣吨(山皮、石粉过多的不合格品退回),含水量按实测值扣。

含泥量不能大于1.0%,泥块含量不能大于0.5%。

其中1-3碎石超过31.5mm的颗粒不能大于3%,小于5mm以下的颗粒不得超过2.0%。

搅拌站对砂、石验收标准及质量要求

搅拌站对砂、石验收标准及质量要求

各公司对砂、石质量要求1、砂子质量要求:符合《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JGJ52-2006中I类标准指标要求。

砂子:细度模数2.3-3.0、含泥量≤2%、泥块含量≤0.5%、MB值≤1、超径颗粒含量≤10%、通过0.315的颗粒含量10%-20%。

2、石子质量要求:符合《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JGJ52-2006中I类标准指标要求。

卵石:外观质量、最大粒径进行验收应在5-25颗粒级配范围且级配良好。

含泥量≤0.5%、泥块含量≤0.2%、针片状颗粒含量≤8%、压碎指标≤12%碎石:外观质量(粒型和石粉量)、验收应在0.5-1、1-2、2-3颗粒级配范围。

含泥量≤0.5%,MB值≤1、泥块含量≤0.2%、针片状颗粒含量≤8%、压碎指标≤12%砂子MB值验收及检测方法按规定取样,并将试样缩分至约400g,放在干燥箱中于(105±5)℃下烘干(不允许炒干,试验结果不准确)至恒量,待冷却至室温后,筛除大于2.50mm的颗粒备用。

称取试样200g,精确至0.1g。

将试样倒入盛有(500±5)ml水中的烧杯中,直至试验结束。

向悬浮液中加入5ml亚甲蓝溶液,用玻璃棒搅拌,并沾取一滴悬浮液滴于滤纸,若沉淀物周围未出现色晕,再加入5ml亚甲蓝溶液,继续搅拌1min,再用玻璃棒沾取一滴悬浮液滴于滤纸上,若沉淀物周围扔未出现色晕。

重复上述步骤,直至沉淀物周围出现约1mm的稳定浅蓝色色晕。

此时,应继续搅拌,不加亚甲蓝溶液,每1min进行一次沾染试验。

若色晕在4min内消失,再加入5ml亚甲蓝溶液:若色晕在第5min消失,再加入2ml亚甲蓝溶液。

两种情况下,均应继续进行搅拌和沾染试验,直至色晕可持续5min。

记录色晕持续5min 时所加入的亚甲蓝溶液总体积,精确至1ml。

MB值的计算: MB=V÷G×10MB——亚甲蓝值,单位为克每千克,表示每千克0~2.50mm粒级试样所消耗的亚甲蓝质量:G—试样质量,单位为克V—所加入每千克试样消耗的亚甲蓝溶液体积换算成亚甲蓝质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砂验收标准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区域智造公司PC构件生产用砂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及储存等。

本标准适用于中民筑友区域智造公司建设工程中混凝土及其制品用砂。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JGJ 52-2006 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
GB/T 14684-2011 建设用砂
3 类别
砂按产源分为天然砂、机制砂两类。

砂按细度模数分为粗、中、细、特细四种规格,其细度模数μf分别为:
粗:3.7~3.1;中:3.0~2.3;细:2.2~1.6;特细:1.5~0.7
砂按技术要求分为Ⅰ类、Ⅱ类、Ⅲ类。

4 技术要求
4.1颗粒级配
砂筛应采用方孔筛。

砂的公称粒径、方孔筛筛孔边长应符合表1的规定。

除特细沙外,砂的颗粒级配可按公称直径630μm筛孔的累计筛余量(质量百分率计,下同),分成三个级配区。

砂的颗粒级配应符合表1的规定,砂的实际颗粒级配除5.00mm和630μm筛档外,可以略有超出,但各级累计筛余超出值总和应不大于5%。

各区域智造公司配制混凝土时宜优先选用Ⅱ区中砂。

当采用Ⅰ区砂时,应提高砂率,并保持足够的水泥用量,满足混凝土的和易性;当采用Ⅲ区砂时,宜适当降低砂率。

当砂的实际颗粒级配不符合级配要求时,宜采用相应的技术措施,并经试验证明能确保混凝土质量后,方可允许使用。

4.2其他技术指标
4.2.1 天然砂的其他技术指标情况如表2所示。

各区域配制混凝土强度等级≥C60时,选用砂的含泥量应≤2.0%,泥块含量应≤0.5%。

对于有抗冻、抗渗或其他特殊要求的混凝土用砂其泥块含量不应大于1.0%。

4.2.2 机制砂的其他技术指标情况如表3所示。

机制砂MB值≤1.4或快速法试验合格时,石粉含量和泥块含量应符合表3的规定,机制砂MB值>1.4或快速法不合格时,石粉含量和泥块含量应符合表4的规定。

4.2.3 有害物质
砂中如含有云母、轻物质、有机物、硫化物及硫酸盐、氯化物等,其限量应符合表5。

对于钢筋混凝土用砂,其氯离子含量不得大于0.06%,对于预应力混凝土用砂,其氯离子含量不得大于0.02%。

5 抽检项目及试验方法
5.1颗粒级配
按JGJ 52 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中6.1进行试验。

5.2含泥量
按JGJ 52 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中6.8进行试验。

5.3泥块含量
按JGJ 52 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中6.10进行试验。

5.4表观密度
按JGJ 52 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中6.2进行试验。

5.5堆积密度及空隙率
按JGJ 52 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中6.5进行试验。

5.6含水率
按JGJ 52 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中6.7进行试验。

5.7石粉含量(机制砂)
按JGJ 52 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中6.11进行试验。

5.8压碎指标(机制砂)
按JGJ 52 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中6.12进行试验。

5.9有害物资指标
其他砂的有害物质检测方案按JGJ 52 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中6.13-6.19进行试验。

6 验收取样要求
按同产地同规格分批验收,采用大型工具(如火车、货船或汽车)运输的,以400m³或600t为一批,不足上述量者,按一验收批进行验收。

当砂质量比较稳定、进料量较大时,可1000t为一验收批。

从料堆上取样时,取样部位应均匀分布,取样前应先将取样部位表层铲除,然后由各部分抽取大致相等的砂子8份,组成各自一组样品。

数量:每一试验项目所需砂最少取样质量如表6所示。

表6验收取样要求
7 判定规则
1)各区域智造公司组织砂入场检测时,必须按组批原则按批次检测砂的含泥量、泥块含量、含水率、颗粒级配、石粉含量(机制砂)。

根据情况选做砂的表观密度、
空隙率等指标。

检验结果全部符合4中规定的判定为合格品。

2)检验结果不符合4中的任何一项技术要求规定时,应重新取双倍试样进行复检(异常项),当复检结果仍不符合4中对应项的技术要求规定时判定为不合格品。

8 标识、贮存要求
8.1 供应商初次供应砂或提供新产源的砂时,供货商需按本标准第4部分的质量要求进行全面检验,提供第三方型式检验报告。

8.2砂在运输、装卸和堆放过程中,应防止颗粒离析、混入杂质,并按产地、种类、规格分别堆放和运输。

卸载时检查砂质,外观不得发黑,不得掺有特细砂、不得有树枝、软颗粒、炉碴、砖块等杂物。

第三章石验收标准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区域智造公司PC构件生产用石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及储存等。

本标准适用于智造公司建设工程中混凝土及其制品。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JGJ 52-2006 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
GB/T 14685 建设用卵石、碎石
3 类别
石按产源分为碎石、卵石两类。

按技术要求分为Ⅰ类、Ⅱ类、Ⅲ类。

各区域智造公司宜采用Ⅱ类碎石或卵石生产PC构件用混凝土。

4 技术要求
4.1颗粒级配
混凝土用石应采用连续粒级,碎石或鹅卵石的颗粒级配应符合表1的要求。

单粒级宜用于组合成满足要求的连续粒级,也可与连续粒级混合使用,以改善其级配或配成较大粒度的连续粒级。

当碎石或卵石的颗粒级配不符合表1的要求时,需采取措施并经试配证实能确保混凝土工作质量后,方可允许使用。

4.2其他技术指标
碎石或卵石的其他技术指标应符合表2的规定。

5 抽检项目及试验方法
5.1颗粒级配
按JGJ 52 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中7.1进行试验。

5.2含泥量
按JGJ 52 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中7.7进行试验。

5.3泥块含量
按JGJ 52 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中7.8进行试验。

5.4表观密度
按JGJ 52 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中7.2进行试验。

5.5堆积密度及空隙率
按JGJ 52 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中7.6进行试验。

5.6含水率
按JGJ 52 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中7.4进行试验。

5.7针、片状颗粒总含量
按JGJ 52 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中7.9进行试验。

5.8压碎值指标
按JGJ 52 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中7.13进行试验。

6 验收取样要求
按同产地同规格分批验收,采用大型工具(如火车、货船或汽车)运输的,以400m³或600t为一批,不足上述量者,按一验收批进行验收。

当碎石石质量比较稳定、进料量较大时,可1000t为一验收批。

从料堆上取样时,取样部位应均匀分布,取样前应先将取样部位表层铲除,然后由各部分抽取大致相等的石子16份,组成各自一组样品。

从汽车上取样时,应从不同部位和深度抽取大致相等的16份组成各自一组样品。

每一试验项目所需石子的最少取样质量(kg)如表3所示。

7 判定规则
1)各区域智造公司组织石子入场检测时,必须按组批原则按批次检测石子的含泥量、泥块含量、颗粒级配、压碎指标、针片状颗粒总含量。

根据情况选做石子的表观密度、空隙率等指标。

检验结果全部符合4中规定的判定为合格品。

2)检验结果不符合4中的任何一项技术要求规定时,应重新取双倍试样进行复检(异常项),当复检结果仍不符合4中对应项的技术要求规定时判定为不合格品。

8 标识、贮存要求
8.1 供应商初次供应石子或提供新产源的石子时,供货商需按本标准第4部分的质量要求进行全面检验,提供第三方检验报告。

必要时根据建设方需求,各区域智造公司需向石子供应商索取石材取芯的抗压强度报告。

8.2石子在运输、装卸和堆放过程中,应防止颗粒离析、混入杂质,并按产地、种类、规格分别堆放和运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