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痿病(肺纤维化)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2x3
间质性肺炎-肺纤维化中医认识

间质性肺炎-肺纤维化的中医认识肺纤维化中医成为“肺痿”,指胃液萎弱不用,临床以唾涎沫为主症,为肺脏的慢性虚损性疾患。
对于间质性肺炎-肺纤维化的中医认识现介绍如下:1.间质性肺炎-肺纤维化的中医病名来历肺萎(间质性肺炎-肺纤维化)病名最早见于张仲景的《金贵要略》。
该书将非为列为专篇,对肺痿的主症特征、病因、病机、辩证均做了较为系统的介绍。
唐代孙思邈《千金要方肺痿门》将肺痿分为热在上焦及肺中虚冷二类,认为“肺痿虽有寒热之分,从无实热之例。
”并提出虚汗肺痿可用生姜甘草汤、甘草汤,蓄热肺痿可用炙甘草汤、麦门冬汤等。
历代医家均认识到肺痿是多重肺系疾病的慢性转归,谷场雨相关疾病合并叙述,并且提示肺痈、肺痨、久咳、哮喘等伤肺,均有转化为肺痿的可能。
清代张璐在《张氏医通肺痿》将其治疗要点概括为:“缓而图之,生胃津,润肺燥,下逆气,开积痰,止浊唾,补真气……散火热”七个方面,旨在“一同非之小管”,“以复肺之清肃。
”理义精深,非常切合实用。
沈金鳌《杂病源流犀烛肺病源流》进一步对肺痿的用药禁忌等做了补充,他说:“其症之发,必寒热往来,自汗,气急,烦闷多唾,或带红线脓血,宜急治之,切记升散心燥温热。
大约此症总以养肺、养气、养血、清热、降火为主。
”2、间质性肺炎-肺纤维化中医病因本病病因可分为久病损肺和误治津伤两个方面,而以前者为主。
1.久病损肺:如痰热久咳,热浊阴伤,或肺痨久咳,虚热内灼,耗伤阴津,或肺痈余毒未清,灼伤肺阴,或消渴津液耗伤,或热病之后,邪热伤津,津液大亏,以致热涌上焦,消灼肺津,变生涎沫,肺燥阴竭,肺失濡养,日前枯萎。
若大病久病之后,耗伤阳气,或内伤久咳,冷哮不愈,肺虚久喘等,肺气日耗,渐而伤阳,或蓄热肺痿日久,阴伤及阳,亦可致肺虚有寒,气不化津,津液失于温摄,反为涎沫,肺失濡养,肺叶渐为不用。
2.误治津伤:因医者误医,滥用汗、吐、下等治法,重亡津伤,肺津大亏,肺失濡养,发为肺痿。
3、间质性肺炎-肺纤维化中医发病机理发病机理为肺虚津气失于濡养所致。
肺间质纤维化的辨证施治

关键 词 肺 间质 纤 维化 病 因病 机 辨 证施 治
肺 问质纤 维化 是 一种 原 因不 明的 、进 行性 的 、以 两肺 问质 纤维 化伴 蜂 窝状 改变 为特 征 的疾病 。西 医 以糖 皮质 激 素和 免 疫 抑 制剂 治 疗 为主 ,长 期 治 疗 也 仅有 10% 一30% 的患 者 病 情 改 善 或 稳 定 J。但 激 素治疗可带来严重并发症 ,如免疫力下降,使隐匿感 染灶 播散 或诱 发新 的感染 ,加 重肺 问质纤 维 化 ,甚 至 导致死亡 。笔者近五年来对百余例患者进行辨证施 治 ,取得 一定 疗效 ,现 作如 下探 讨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2 辨 证
2.1 主 症 面色 灰 暗 ,或 晦暗 ,或黧 黑 ;咳嗽 有痰 或无痰 ,痰 色 白,或 黄 白相兼 ,或 黄 ;质 黏稠 难 出 。胸 闷气急,或胸痛 ,动则加剧 ,咽喉部如梗 。舌质红 、淡 紫、紫泛、紫红 、暗紫 、绛 ;舌苔 白、厚 、腻 、浊 、糙 ,边白 厚 中光 ,前 光 根 白或 厚 ,光 苔 有 津 ,光 苔而 干 。 脉象 弦滑 、滑数 、细数 、细 滑 、细弦 滑 、细缓 、细沉 等不 一 。 2.2 兼 症 神 倦 乏力 ,心悸 心慌 ,颈 背板滞 ,背寒 腰 酸 ,容 易 感 冒 ,纳差 口苦 ,口干 而 不饮 ,咽 干舌 燥 , 大便 干结 ,尿频 尿多 。 3 辨证分 析
肺 问 质 纤维 化 中医无 此 病 名 ,按 上 述诸 症 应 属 “肺 痈 ”、“肺痿 ”、“喘证 ”、“虚劳 ”等范 畴 。 1 病 因病机 1.1 病 因 ① 禀 赋 先 天不 足 。病 例 中有 ~ 名 患 者 ,哥哥 早 年 因肺 炎 夭 折 ,其 本 人 自幼 患 肺 病 ,虽 经 治 疗最 后被 确诊 为 肺 间 质 纤维 化 ;一 位患 者 自幼 肺 部 反复 炎症 ,32岁 被 确 诊 为 本 病 ;一 位 女 性 患 者 确 诊 为硬 皮病 ,10年 后 发 现 患 本 病 ;② 反 复 受 六 淫 之 邪 侵袭 。慢 性支 气 管炎反 复 发作 ,逐渐 进展 为本 病 , 此类 患者 占 50% 以上 ;③ 感 受 时邪 后 急性 发 作 ;④ 误 诊 、误 治 ,一 般 发 生 在 起 病 早 期 或 缺 医 少 药 的 地 方 。 1.2 病 机 肺 为娇 脏 ,主气 ,司呼吸 ,是一 洁净 之 府 ,同时有 通调 水道 功能 。若 肺气 虚 主气无 力 ,易受 外 邪侵 袭 ,影 响水道 通调 ,难 以下输 ,阻于肺 之络 脉 , 在 邪郁 化热 之时 ,使 水液 贮 于 肺 脏 ,灼 炼 成 痰 ,影 响 脉络完 成贯 通 营卫 、渗透 气血 、环 流经 气 、互 化经 血 、 联 络脏 腑 、濡养 组 织 的 功 能 。这 与 现代 医学 中通 气 功 能和 弥 散 功 能 受 损 的 病 理 机 制 相 似 。但 中 医认 为 ,五 脏六 腑是人 体 的一 个 整 体 ,日久 病 及 于 脾 ,脾 气受损 ,不能气化津液 ,津液凝聚 ,在气机郁滞之时 , 又可使水液化热 ,灼炼成痰 ,伏 于膈下 ,阻碍气 与血 的生成 。不 但产 生肺 中的瘀 血 ,也 形成 全 身 的瘀 血 , 而造成 脏 与腑 、脏 与脏 的功能 失调 。 日积 月 累 ,痰瘀 互 成 因果 ,发生 各种 变症 ,动 用 了 肾之 真 阴 、命火 ,阳 虚 不 能上温 脾 阳 ,阴亏不 能上 荫肺 津 ,而 出现痰 浊 内 蕴 和肺 阴亏 虚 的症状 。
肺痿中医证治相关问题探讨

肺痿中医证治相关问题探讨马锦地;谢洋【摘要】Pulmonary asthenia is one of the chronic consumptive lung diseases because of the weakness of pulmonary lobe. It would be the outcome of many chronic lung diseases with poor prognosis. In recent years, preventing and treating pulmonary asthenia by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CM) has been one of the research focuses and some fruits have been received. This paper summarized pulmonary asthenia from the aspects of etiology and pathogenesis,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TCM treatment so as to provide theoretical basis and proofs for treatment of pulmonary asthenia by TCM.%肺痿是指肺叶痿弱不用的慢性虚损性肺系疾病,为多种肺系疾病的慢性转归,预后不佳.近年来,中医药治疗肺痿的研究作为一项热点,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本文从肺痿的病因病机、辨证分型、中医药治疗等方面进行概述,为肺痿的中医药治疗提供理论基础和依据.【期刊名称】《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年(卷),期】2015(017)004【总页数】4页(P897-900)【关键词】肺痿;病因病机;辨证分型;中医药治疗;综述【作者】马锦地;谢洋【作者单位】河南中医学院老年医学研究所郑州 450046;呼吸疾病诊疗与新药研发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郑州 450046;呼吸疾病诊疗与新药研发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郑州 450046;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郑州 450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56.15肺痿系肺气受损,津液耗伤,肺叶痿弱不用的一种慢性虚损性疾病。
肺纤维化诊治指南

肺纤维化诊治指南特发性肺纤维化(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IPF)是一种不明原因的肺间质炎症性疾病,原因不明的肺泡纤维化和弥漫性肺间质纤维化均为其同义词。
典型的IPF,主要表现为干咳、进行性呼吸困难,经数月或数年逐渐恶化,多在出现症状3~8年内进展至终末期呼吸衰竭或死亡。
主要病理特点为肺间质和肺泡腔内纤维化和炎细胞浸润混合存在。
尽管该病的发病机制还没有完全阐明,就其临床特征和病理足以说明这是一种特征性的疾病。
IPF的治疗尚缺乏客观的、决定性的预后因素或治疗反应,皮质激素(以下简称激素)或免疫抑制剂、细胞毒药物仍是其主要的治疗药物,但不足30%的病人有治疗反应,且可表现毒副反应。
病理大多数间质性肺疾病都有共同的病理基础过程。
初期损伤之后有肺泡炎,随着炎性-免疫反应的进展,肺纤维化泡壁、气道和血管最终都会发生不可逆的肺部瘢痕(纤维化)。
炎症和异常修复导致肺间质细胞增殖,产生大量的胶原和细胞外基质。
肺组织的正常结构为囊性空腔所替代,这些囊性空腔有增厚的纤维组织所包绕,此为晚期的“蜂窝肺”。
肺间质纤维化和“蜂窝肺”的形成,导致肺泡气体-交换单元持久性的丧失。
肺纤维化发展过程中肺泡塌陷是失去上皮细胞的结果。
暴露的基底膜可直接接触和形成纤维组织,大量肺泡塌陷即形成密集的瘢痕,形成蜂窝样改变。
蜂窝样改变是瘢痕和结构重组的一种表现。
肺脏损伤后,修复的结果是纤维化还是恢复正常解剖结构,取决于肺泡内渗出物及碎屑能否有效清除。
如肺泡内渗出物未清除,成纤维细胞和其他细胞就会侵入并增殖,(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已经证实,在成纤维细胞灶里可发现蛋白聚糖、整合素、连结体等。
这些特点表明纤维化是一种活动性进展,而不是一种“旧”纤维组织的后遗症。
)从而使肺纤维化进行性进展。
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的西医病因病机:胶原蛋白是肺组织的主要ECM蛋白,约占肺脏五分之一。
肺脏中何种类型的胶原蛋白与其他类型ECM成分等构成三维网状结构,作为肺组织结构的主要骨架,这些蛋白成分保持肺组织结构的完整性。
肺痿的中医辨证和治疗

肺痿的中医辨证和治疗肺痿的中医辨证和治疗肺痿,指肺叶痿弱不用,为肺脏的慢性虚损性疾患。
临床以咳吐浊唾涎沫为主症。
《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并治》说;“寸口脉数,其人咳,口中反有浊唾涎沫……为肺痿之病。
”病名释义;肺指肺叶,痿义同萎。
草木枯槁不荣曰“萎”,引伸到肺病,肺叶失润,不能发挥正常功能者曰“肺痿”,属于人体生病之萎证,故去“帅”从“广”,名为“肺痿”。
清.尤在泾《金匮要略心典.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篇注云;“痿者萎也,如草木之枯而不荣。
用形象比拟之法以释其义。
[历史沿革)本病病名首见于东汉《金匮要略。
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并治》篇,篇中对肺痿的主症特征、病因、辨证、治疗,做了较为系统的介绍。
历代医家多在金匮的基础上予以引伸阐述,明确指出总属肺虚不尽之疾,认为该书篇中的麦门冬汤即为治虚热肺痿而设,《千金。
肺痿门》出甘草干姜汤、生姜甘草汤以治虚寒肺痿,《外台秘要。
肺痿门》倡用炙甘草汤以治肺痿涎唾多,心中温温液液者,喻嘉言《医门法律》对本病的理论认识和治疗原则作了进一步的发挥,此后,有的医家主张用他创制的清燥救肺汤治疗虚热肺痿,张璐《张氏医通》列有肺痿专篇,详述证治方药,对临床颇多启迪,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
肺痿门)对本病的发病机理及治疗,提出了精辟的论述,指导实践颇有裨益。
由于仲景翠后世医家,共同认识到肺痿是多种肺系疾病的慢性转归,故常与相关疾合并叙述,单独立论者较少,并且提示肺痈,肺痨,久嗽,喘哮等伤肺,均有转化成为肺痿的可能。
如《外科正宗.肺痈论》中说s。
久嗽劳伤,咳吐痰血,寒热往来,形体消削,咯吐瘀脓,声哑咽痛,其候转为肺痿。
指出肺痈溃后,热毒不净,伤阴耗气,可以转为肺痿;《外台秘要。
咳嗽门》引许仁则论云;。
肺气嗽经久将成肺痿,其状不限四时冷热,昼夜嗽常不断,唾自如雪,细沫稠粘,喘息上气,乍寒乍热,发作有时,唇口喉舌干焦,亦有时唾血者,渐觉瘦悴,小便赤,颜色青白,毛茸,此亦成蒸。
”说明肺痨久嗽,劳热熏肺,肺阴大伤,进一步发展则成肺痿,他如内伤久咳,或经常喘哮发作,伤津耗气,亦可形成肺痿。
益气活血法治疗肺纤维化的方药浅探

益气活血法治疗肺纤维化的方药浅探多种弥漫性肺间质性疾病在晚期均可呈现肺纤维化的病理改变,以特发性肺纤维化多见。
笔者通过总结近年中医对于肺纤维化的研究,发现肺纤维化的中医辨证中多有气虚血瘀的改变,因此进一步探索了益气活血法的方药治疗肺纤维化的相关进展。
标签:肺纤维化;益气活血法;补阳还五汤多种弥漫性肺间质性疾病在晚期均可呈现肺纤维化(pulmonary fibrosis,PF)的病理改变,以特发性肺纤维化(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IPF)较多见。
特发性肺纤维化是一种原因不明、渐进性、肺部弥漫纤维化伴蜂窝囊样改变为特征的疾病。
组织纤维化本是创伤愈合和组织修复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它的持续激活对机体却是有害的。
肺部大量成纤维细胞病理性增殖、细胞外基质成分的过度积聚,严重损害肺的正常功能。
患者临床表现为进行性呼吸困难伴刺激性干咳、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低氧血症等。
随着病情持续进展,最终因呼吸衰竭而死亡。
流行病学资料表明,患者诊断后中位生存期仅2到3年,死亡率几乎与恶性肿瘤无异。
西医治疗以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为主,治疗效果不理想且不良反应明显;新药吡非尼酮有一定疗效,但是价格不菲;尼达尼布尚未于中国上市,获取困难。
中医学中虽然无本病的完全对应的病名,根据临床表现多可将其归为“肺痿”、“肺痹”等疾病范畴[1],病位主要在肺,和肝、脾、肾有关,属本虚标实之证,多由虚、痰、毒、瘀等病因[2],引起气虚血瘀、肺气亏耗、痰瘀互结、毒损肺络、痹阻肺络等病机改变[3],其中气虚[4]、血瘀[5]是其重点病机。
近年来以益气活血法为指导,使用中药治疗肺纤维化的临床及实验研究均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1 益气活血法与肺纤维化1 .1 .益气活血法人体的气与血都源于脾胃所化生的水谷精微和肾中之精,在生成、输布、运行等方面关系密切。
《难经·二十二难》:“气主呴之,血主濡之。
”气属阳,主动,主煦之,具有推动激发固摄等作用;血属阴,主静,主濡之,具有营养滋润的作用。
中医内科学——肺痿

欲咳而不能,唾浊涎沫,此为肺痿之病也。
历史沿革
《千金要方》
将肺痿分为热在上焦及肺中虚冷两类,认为“肺痿 虽有寒热之分,从无实热之例”。
还提出虚寒肺痿可用生姜甘草汤,虚热肺痿可用炙 甘草汤,麦门冬汤等。
历史沿革
——预后不良
预防调护
重点在于积极治疗咳喘等肺部疾患,防止其向肺痿转变 慎起居,生活规律,视气候随时增减衣服 安心养病,不可急躁, 注意耐寒锻炼,适应气候变化 戒烟 饮食宜甘淡,忌寒凉油腻 居处要清洁,避免烟尘刺激
THANKS
2021
肺痿
保定市第一中医院
定义
肺痿是以咳吐浊唾 涎沫为主要临床表现 的病症 多由其他肺系疾病迁延不愈或失治误治, 耗伤肺气、灼伤肺津,致使肺虚,津气亏 损失于濡养,导致肺叶萎弱不用而得,为 肺脏的慢性虚损性疾患。
历史沿革
《金匮要略》
该书最早将肺痿列为专篇,对肺痿的主症特征、病 因、病机、辨证均做了较为系统的介绍。
病因
久
痰热久咳 耗伤阴津
病
损
肺
大病久病 耗伤阳气
误治伤津
津气严重耗伤
阴肺 损失 及濡 阳养
肺叶枯痿
病因
外
感
邪从口 入里
伤津
六
鼻而入 犯肺
耗气
淫
肺
肺
叶
失
枯
濡
痿
养
内伤七情
脏腑 气机逆乱
劫伤肺络 之气
病机
01
津气亏损
02
肺失濡养
病因
本脏自病 失治误治 他脏之病
虚热肺痿
病机
全国名老中医治肺系疾病经验

全国名老中医治肺系疾病经验*汪履秋,已故全国名老中医教授,从医五十余载,学验俱丰,擅长外感时病及内科杂病的诊治。
尤其在运用香附旋覆花汤辨治肺系疾病方面经验独到,现介绍如下,以飨读者。
1.肺不张:肺不张可归属于中医学“肺痿”,范畴,乃久咳不愈演变而成。
’其发病与肺部其它疾患有密切关系,肺伤目久则痿,如肺痈、肺痨、哮喘、久咳等日久伤肺,均可转化为肺痿。
传统治疗从虚热、虚寒、寒热夹杂等入手。
汪老认为,肺主气而司呼吸,久病肺气不足,宣肃无权,气化功能减退,致气痰阻滞、肺络不和发为本病。
治疗宜从宣肺气、化痰瘀着手,方选香附旋覆花汤加减,取其宣肺气、化痰浊、和络脉之意。
药用香附、旋覆花、苏子、杏仁、陈皮、法半夏、茯苓、薏苡仁。
方中香附、旋覆花善通经络,而逐胸中结痰;苏子、杏仁降肺气,以消痰化饮;陈皮、法半夏、茯苓、薏苡仁理气化痰燥湿。
加减:气滞明显加厚朴、桔梗、枳壳;血瘀明显加桃仁、红花、沉香、郁金;热象明显可加鱼腥草、瓜蒌皮、一枝黄花、桑白皮;气虚加黄芪、党参、自术;阴虚加沙参、麦冬、百合等。
验案:戴某,女,47岁。
主要特征为左侧胸部发闷,气短,时有咳嗽,咳吐浊痰涎沫,舌淡、苔薄白,脉细涩。
经外院检查多次.西医诊断为左上肺不张、肺功能减退,中医辨证属肺气不足、清肃无权、痰瘀阻滞治拟宣肺气、化痰浊、和络脉,予以香附旋覆花汤加减。
处方:香附、旋覆花(包煎)、苏子、杏仁、红花、法半夏、薏苡仁、瓜蒌皮各10克,陈皮、桔梗、枳壳各5克,鱼腥草15克。
用法:水煎,每日1剂,分3次口服。
服药1个月后。
痰浊渐去,肺虚牌弱之象显露,遂去枳壳、瓜萎皮、鱼腥草;加黄芪、党参各15克,白术10克,以补肺健脾。
又继续服药2个月后,复查肺不张已痊愈。
2.肺炎后期:肺炎相当于中医学“风温肺热病”。
多系感受温热之邪为患。
本病后期胸胁疼痛不减或炎症病灶难以吸收者。
汪老认为,此乃余邪未净,耗伤津液,津血同源,津伤则血枯,久病人络,络气不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