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汇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的影响
人民币汇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的影响

人民币汇率市场化一直是金融领域里的热门课题。
2014年3月,中国人民银行宣布自2014年3月17日起,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人民币兑美元交易价浮动幅度由1%扩大至2%,彰显了汇率市场化进程进一步加快的趋势。
本文对人民币汇率市场化内容以及对商业银行影响做一简要分析,并梳理出下一步改革的方向。
一、人民币汇率市场化内容人民币汇率市场化包括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和资本项目放开两方面内容。
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方面,2005年7月,央行宣布将人民币汇率一次性升值2.1%,并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2010年6月,央行启动“二次汇改”,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
2012年4月,央行将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每日波动幅度由0.5%扩大至1%。
2014年3月,央行再次将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每日波动幅度由1%扩大至2%。
2013年上半年央行外汇占款1.54万亿人民币,央行外汇储备增加1851亿美元(折合1.15万亿人民币),表明市场中的美元主要由央行接盘,人民币汇率并没有完全显示市场供求关系。
总体来看,我国在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方面正处于管制与市场交接阶段。
资本账户开放方面,近年来,我国资本账户开放步伐明显加快。
2010年10月,十七届五中全会决定,将“逐步实现资本项目可兑换”目标写入“十二五”发展规划。
2013年5月,国务院批转发展改革委关于2013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意见,提出稳步推进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建立合格境内个人投资者境外投资制度,研究推动符合条件的境外机构在境内发行人民币债券。
目前我国在外商直接投资、企业“走出去”以及境外合格证券投资等方面已逐步放开,但在最重要的境外借贷(包括商业银行从境外市场融入资金和境内企业从境外银行贷款)、个人境外投资等方面仍受到外债指标等严格控制。
IMF 认为在资本项目7大类11个单项中,一国开放信贷交易工具,且其它单项开放6项以上,即可视为基本实现资本账户开放。
人民币汇率变动对商业银行的影响

人民币汇率变动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孙阁斐孙阁斐河南经贸职业学院河南郑州450000)内容提要:2005年7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改革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更富有弹性的汇率制度,当时人民币对美元马上升值2%,此举在国内外金融界乃至社会各界引起了强烈反响。
时值2009年该项政策已经实施多年,且现阶段全球陷入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之中,对于以经营货币为对象的商业银行来说,人民币汇率变动影响深远,下面我们重点分析人民币升值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影响,并提出相应对策。
关键词:人民币汇率变动商业银行影响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实行新的安排后,汇率的波动幅度扩大,变动频率加快,对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资产负债配置以及业务发展等都有较大的影响。
同时,汇率改革给商业银行带来更多的产品,工具和更大的市场空间,使其能够利用结汇、远期保值及海外直接投资等方式来加强汇率风险管理。
一、人民币汇率的变动对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等都有较大的影响1.对银行资本金的影响我国商业银行体系资本金由本币和外币(以美元为主)两部分组成。
外币资本金主要来源于三部分:(1)在境外股票市场,通过IPO所募集的外汇资金;(2)由境外战略投资者认购一部分股权形成的外币资本金;(3)由国家通过外汇储备注资方式形成的外汇资本金。
随着人民币兑美元升值频率及幅度的加大,商业银行的外汇资本金不同程度地缩水,给银行资本充足率带来了不利影响。
如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和工商银行共接受了600亿美元的储备注资,截至2006年12月12日,人民币兑美元较汇改前累计升值约5.37%,外汇资本金折算为人民币资本缩水了约3554L元人民币。
2. 对负债的影响商业银行的外汇负债主要包括外汇存款、外汇债务,其中又以外汇存款为主。
随着市场主体对汇率波动的敏感性增强,在市场主体趋同的人民币升值的预期下,商业银行成了汇率风险的主要承担者。
2004年1季度至2007年1季度期间,企业外汇存款和居民外汇储蓄存款增速都出现大幅下滑,甚至出现负增长。
人民币国际化给我国商业银行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2010总第260期10 October人民币国际化的步伐已经开始,特别是2009年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试点的成功启动,标志着人民币国际化已经进入了新的阶段。
而商业银行作为金融市场的主体,经营货币的主体和货币流通的中介,人民币国际化必将对其发展产生深刻影响。
本文将从机遇和挑战两个角度分析人民币国际化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政策建议。
一、人民币国际化给我国商业银行带来的机遇人民币国际化为我国商业银行发展带来难得的机遇。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增加利差收益人民币国际化后,从单个商业银行的角度看,可在国际市场上以较低的成本吸收人民币存款(如向非居民吸收活期存款),然后以较高的利率(收益率)发放人民币国际贷款或投资,从而获得较大的利差收入。
从境外我国商业银行体系来看(前提是我国商业银行已实行国际化经营),在商业银行的信用创造机制作用下,初始的人民币存款,通过银行体系的信用创造,会产生多倍的人民币派生存款,这些人民币原始存款和派生存款都成了我国商业银行的直接负债和资金来源,以此为基础进行的人民币派生贷款,又会产生多于原始存贷款利差收益数倍的派生利差收益。
而且,在人民币境外市场,由于不存在法定准备金的限制,商业银行的存款创造能力可能会更强,由此产生的派生贷款和派生利差收益可能会更多。
(二)增强银行境外贷款能力人民币国际化后,我国商业银行可用人民币发放境外贷款,而相对于外国银行来说,我国商业银行人民币融资的成本会更低,效率会更高,也更加容易。
这必将大大增强其发放境外投资贸易贷款的能力。
另外,我国银行在境外人民币贷款上还可获得安全保障上的比较优势。
由于中国人民银行作为最后贷款人,可以为我国银行的境外人民币贷款提供强大的人民币资金支持。
同时也只有我国银行能够进入由中国政府提供的人民币金融安全网,如进入贴现窗口等。
这也会大大提高我国银行的人民币国际贷款能力。
(三)增加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人民币国际化有利于增加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
利率、汇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衍生产品经营的影响

第 4期
张舒 涵 , 等: 利率、 汇率 市场 化对 商业银 行衍 生产品 经 营的影 响
2 1
行等国内主要做市银行 自营人民币利率掉期的交易 量合计 近 7 0 0 0亿 元 , 各 银 行 交 易 量 主 要 集 中在 1 0 0 0 亿~ 2 0 0 0亿元 , 交易量上的差异主要 源于各行 的交易 策 略和定 价 1 0 0 0 3 1 ; 2 . 中央财经 大学 政府管理学院 , 北京
1 0 2 2 0 6 )
应 增加 。这 对 国 内商 业 银 行 大 力 发 展 衍 生 产 品业 务、 增加 中间业务 收入 带来 了机 遇 , 同 时对产 品做市
定价、 新 产 品研发 、 风 险管控 、 I T系统 支持 、 从业 人员
动方 向和范 围预 期 不 确定 性 的增 加 , 会 带 动 国 内市 的 原因 。 场避 险需 求上 升 , 衍 生 产 品 业 务 的 品种 及 规 模 会 相
表1 四大 国有 商 业 银行 2 0 1 1年衍 生产 品余 额 情 况 百 万 元
资料 来 源 : 四大 商 业 银 行 2 0 1 1 年 年报。
发生 本质 改变 。但 市场 化 引发 的市 场 参 与 者 ( 包 括 在开展 衍 生 品业 务 上 的策 略 不 同 , 当然 也 有 做 市 报 商业 银行 自身 、 企业 及个 人甚 至政府 机构 ) 对 市场 波 价能力 、 风 险偏 好 、 营销能力、 系 统 支 持 力 度 等 方 面
等方 面提 出 了更 高要求 。
一
、
商业银行衍生产品业务发展现状
关键词 : 利率 ; 汇率; 市场化 ; 商业银行 ; 衍 生产 品
中图分类号 : F 8 3 0 . 3 3 文献标志码 : A
人民币汇率改革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影响

格, 以获得 与风 险相 匹配 的 回报 。 当然 , 定价 自主权的 扩 大也 同时意 味着 结售 汇业 务 的市场 竞争 将 更加 激 烈, 对商业 银行 的风险 定价能 力和 客户服务 能 力提 出
了新 的挑 战。 ( 商业银 行的外 币资产 负债管理 面临挑 战 四)
( ) 二 国际结算业务 面临新 变化 人 民币升值 后 , 国内企业 的出 口竞争力将 削弱 , 而 进 口贸易将 受刺激 而增加 , 而影响 商业银行 国际结 进
算业务 和结 售汇收益。
( ) 汇 指 定银 行 定 价 弹 性 增 强 , 汇 售 市 场 竞 三 外 结
由于银行 客户 的金 融产 品需求更 加多样 化 , 商业 银行 主权 , 由于定价幅度扩 大 , 特别是非美元 货币对
人 民币 中间价可 以 自行套算 和 调整 , 以实行一 日多 可 价或单 边偏 移 。 因此 , 在这 样 的制度环 境下 , 汇指定 外 银行能够 更好地 根据 自身头寸情 况 、 业务竞争需 要 、 市
维普资讯
第5 第 8 卷 期 20 06年 8月
南 阳 师范 学 院学 报 ( 社会 科 学 版 )
Jun l f a y n om l nv r t( oil ce c s o ra o n a g N r a U i s y S ca S i e ) N ei n
2 0 年 7 1 9 中 国人 民银 行 发 布 了关 于 05 月2 日1 时
款集 中 , 贷款期又 以 中长期 为主 , 且 另一 方 面 , 企业 和 居 民结 汇意愿 强烈 , 外汇储蓄存 款的绝对额连年 下降 , 在这 两方 面因素作 用下 , 商业银 行外 汇流动性 风险必
人民币跨境业务对商业银行发展的影响

人民币跨境业务对商业银行发展的影响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是中国金融领域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
自2009年启动人民币跨境业务试点以来,人民币国际化的步伐不断加快,人民币在国际市场的使用范围不断扩大,与此人民币跨境业务也为商业银行的发展带来了一系列的影响。
一、开拓了新的盈利渠道人民币跨境业务的开展为商业银行开拓了新的盈利渠道。
随着人民币在国际市场上的使用不断增长,商业银行可以通过提供人民币跨境结算、外汇互换、跨境融资等服务来获取丰厚的收入。
与此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也为商业银行提供了更多的贸易融资业务机会,通过为企业提供进出口交易融资、跨境贸易金融服务等,实现了利润的增长。
二、促进了资金流动与市场开放人民币跨境业务的发展加快了中国金融市场的国际化进程,带动了国际资金流向中国,促进了中国金融市场的进一步开放。
商业银行通过人民币跨境业务可以吸引更多的外资流入,为中国金融市场注入了更多的活力和资金,同时也丰富了中国金融市场的产品和服务。
人民币跨境业务也为中国企业拓展海外市场提供了更多的资金支持,促进了中国企业的国际化发展。
三、提升了国际竞争力人民币跨境业务的开展提升了中国商业银行的国际竞争力。
通过人民币跨境结算、跨境贸易金融服务等业务的发展,中国商业银行可以与国际知名银行展开合作,提升了自身在国际金融市场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积极参与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也为中国商业银行赢得了更多的国际认可和信任,提升了银行品牌的国际形象。
四、推动了金融创新与服务升级人民币跨境业务的发展也推动了中国商业银行的金融创新和服务升级。
为了适应人民币国际化的需求,商业银行不断推出创新的人民币跨境产品和服务,如人民币跨境资金池、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业务、人民币离岸市场业务等,满足了客户对人民币跨境资金管理、投融资的需求。
商业银行也通过技术创新、服务升级等方式提升了人民币跨境结算的效率和便利性,为客户提供更加优质的金融服务。
五、增强了金融风险管理能力人民币跨境业务的不断发展也增强了商业银行的金融风险管理能力。
人民币国际化对我国金融环境及银行业的影响(精)

人民币国际化对我国金融环境及银行业的影响核心提示:人民币国际化是一个人民币资产境外需求增大、流通范围扩大的过程,这一过程进而对我国银行的各项业务产生着影响。
人民币国际化对我国金融环境的影响1. 有利于中国金融市场的深化。
金融市场深化是指金融市场的自由化,市场化,以及减少政府的干预。
人民币国际化,人民币的国际流通量将增加,中国金融服务市场和金融资本市场更加开放,人民币资产交易可以进行规模交易,并且海外市场上人民币作为相关交易的最终结算,必然对中国金融市场的效率和市场水平提出跟更高的要求,在这种激励作用下必然促进中国金融市场的深化。
这是因为,如果人民币能够在更为广泛的区域内通用并增强便利性,无论是在一般市场还是离岸金融市场,人民币资产的相关交易都将活跃起来。
这无论是对培育和发展中国离岸金融市场,还是对丰富人民币计价资产品种、扩大境内金融市场深度,乃至本土国际化和创新来说,都具有积极意义。
2. 可促进人民币离岸市场的培育和发展。
离岸金融市场是为非居民提供进行人民币投资或筹集资金手段的市场。
随着人民币国际化的推进,海外对。
3. 可推动中国金融体系国际化。
人民币国际化以后,中国的金融业就必须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这样也缓解了金融体系内货币错配的状况。
资料显示,来自国际货币发行过的金融机构将比其竞争者具有先天的优势。
人民币虽然还未成为国际货币,但以在周边国家部分流通,将会有更多的国际贸易、国际资本以人民币为计价货币,在这一区域的交易中,中国金融部门具有明显的优势,从而可以增强中国金融业的国际竞争力。
此外由于人民币替代周边国家货币发挥价值尺度、交易媒介和储藏手段的职能,这可以看作人民币区域化的开始,也是人民币国际化的前奏。
4. 可缓解货币错配的风险。
从本质上来说,货币错配所研究的主要内容还是汇率风险问题,只有改善中国保险外汇资产的货币错配和期限错配问题,才能有效地规避风险,实现保险资产的持续投资经营。
当人民币满足国际化的条件成为国际货币之后,在国际贸易、国际融资中中国就可以直接采用人民币来进行,即在资产负债、收入支出上基本采用人民币来定值,这样就可以避免或减轻货币错配风险。
利率市场化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利率市场化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影响及应对措施随着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深入推进,商业银行的经营环境和经营方式也将逐渐发生变化。
本文将从影响和应对措施两方面探讨利率市场化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影响。
1. 利润来源减少商业银行的主要收益来源是贷款利差和利息收入,如果利率市场化后贷款利率和存款利率均由市场决定,那么商业银行的利润来源将会大大减少。
因此,商业银行需要通过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增加非利息收入来弥补利润的下降。
2. 风险管理能力提升利率市场化将促使商业银行通过加强风险管理来降低风险,以保障稳健的运营并提高盈利能力。
商业银行需要进一步加强风险管理体系建设,增强风险意识,提高风险管理的能力。
3. 竞争压力加大利率市场化将使得各家商业银行的贷款利率变得更加市场化,也将推动竞争加剧。
商业银行需要进一步提高产品和服务的竞争力,加强市场调研和需求分析,从而提高市场占有率和盈利水平。
4. 负债端风险加大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推进,商业银行的负债端风险也将随之加大。
由于存款利率将由市场供求决定,银行面临的存款成本可能会增加,而这将会对商业银行的利润产生影响。
商业银行需要通过优化产品结构,提高理财产品的销售,降低借贷资金成本,从而降低负债端风险。
二、应对措施1. 科技创新商业银行需要通过科技创新来提高业务效率、加强风险控制和塑造品牌形象。
具体来说,商业银行可以通过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来压缩运营成本和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商业银行需要时刻关注风险管理领域的最新动态,加强风险管理体系建设和员工培训,提高风险管理能力。
此外,商业银行还需要通过合理地分散风险、加强对新兴风险的研究和预测来提高风险管理的效果。
3. 加强产品创新商业银行需要不断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以提高非利息收入,减轻利润减少的压力。
商业银行可以通过开发新的理财产品、推出新型支付和结算方式等来提高产品的竞争力和吸引力。
4. 拓展市场商业银行需要加强市场拓展,拓宽融资渠道,通过多元化经营、股权投资等方式来增加非利息收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民币汇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的影响
作者:崔磊李岩岭
来源:《北方经贸》2014年第07期
摘要:人民币汇率市场化包括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和资本项目放开两方面内容,本文对人民币汇率市场化内容以及对商业银行影响做一简要分析,并梳理出下一步改革的方向。
关键词:人民币汇率;商业银行;进程预测
中图分类号:F83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4)07-0191-01
人民币汇率市场化一直是金融领域里的热门课题。
2014年3月,中国人民银行宣布自2014年3月17日起,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人民币兑美元交易价浮动幅度由1%扩大至2%,彰显了汇率市场化进程进一步加快的趋势。
本文对人民币汇率市场化内容以及对商业银行影响做一简要分析,并梳理出下一步改革的方向。
一、人民币汇率市场化内容
人民币汇率市场化包括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和资本项目放开两方面内容。
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方面,2005年7月,央行宣布将人民币汇率一次性升值2.1%,并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2010年6月,央行启动“二次汇改”,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
2012年4月,央行将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每日波动幅度由0.5%扩大至1% 。
2014年3月,央行再次将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每日波动幅度由1%扩大至2%。
2013年上半年央行外汇占款1.54万亿人民币,央行外汇储备增加1851亿美元(折合1.15万亿人民币),表明市场中的美元主要由央行接盘,人民币汇率并没有完全显示市场供求关系。
总体来看,我国在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方面正处于管制与市场交接阶段。
资本账户开放方面,近年来,我国资本账户开放步伐明显加快。
2010年10月,十七届五中全会决定,将“逐步实现资本项目可兑换”目标写入“十二五”发展规划。
2013年5月,国务院批转发展改革委关于2013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意见,提出稳步推进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建立合格境内个人投资者境外投资制度,研究推动符合条件的境外机构在境内发行人民币债券。
目前我国在外商直接投资、企业“走出去”以及境外合格证券投资等方面已逐步放开,但在最重要的境外借贷(包括商业银行从境外市场融入资金和境内企业从境外银行贷款)、个人境外投资等方面仍受到外债指标等严格控制。
IMF认为在资本项目7大类11个单项中,一国开放信贷交易工具,且其它单项开放6项以上,即可视为基本实现资本账户开放。
目前我国仅有直接投资、直接投资清盘两个单项基本开放(见表1),在资本项目方面属于基本管制性质。
二、汇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的影响
汇率市场化进程中,央行将逐步从维持汇率稳定的困境中抽身,银行外币流动性、利率风险、汇率风险上升。
从国际经验看,韩国、墨西哥等国在汇率自由化后过度依赖短期资本流入进行信贷扩张,在境外资金来源中断后,利率、汇率和流动性风险叠加,均酿成系统性风险。
从我国情况看,汇率市场化改革对商业银行外汇资产总量、息差、流动性都产生影响,具体表现:一是随金融自由化不断加深,外汇资产占比上升。
五家大型国有商业银行(工、农、中、建、交)外币资产占全部资产比重由2009年的14.1%上升至2012年的15.6%。
二是外汇业务息差管理和效益管理难度加大。
随着资本项目逐步放开,套利性存款和贷款渠道更加通畅。
在2012年人民币汇率波动情况下,大量外币套利性存款流入,造成商业银行损失初步估计在15-20亿美元。
尽管存在上述影响,但从影响程度看,风险总体可控。
三、未来汇率市场化进程预测
下一步,汇率市场化改革将以保持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促进进出口平稳增长为出发点,逐步梯次推进。
可预见的具体步骤为:首先鼓励资金“走出去”。
包括允许企业自主开展海外投资和并购;允许境内居民通过指定银行将资金汇入发达国家进行证券投资。
通过资金“走出去”改变当前经常项目、资本项目双顺差局面,最终实现资本项目逆差和国际收支基本平衡。
预计此项内容在1年之内基本完成。
其次继续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
在国际收支基本平衡后,可以继续扩大人民币波幅,减少央行入市干预的频率和力度,提高中间价形成机制的透明度和市场化。
预计此项内容1-2年基本完成。
最后逐步放开资本项目管制。
包括放开有真实贸易背景的境外借贷,放松外债指标管理,允许境外资本投资中国证券市场和不动产,建立离岸市场人民币回流机制。
由于利率、汇率市场化可以为资本项目放开和外部资金冲击建立缓冲器,预计此项改革待利率市场化和汇率市场化基本完成(3-5年)后再行推出。
[责任编辑:王宝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