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片的结构
树叶的结构

树叶的结构一片完整的树叶包括以下三个部分:叶片——大都宽阔而扁平,适于接受阳光的照射。
叶柄——支持这叶片,并把叶片和茎连接起来。
托叶——保护幼叶。
(有些植物没有托叶,有些植物的托叶很早就脱落了。
)叶脉叶片上的粗细不等的脉络,叫做叶脉。
叶脉分两种:网状脉——叶脉相互交错,形成网状。
大多数双子叶植物的叶具有网状脉。
平行脉——叶脉互不交错,大体上平行分布。
大多数单子叶植物的叶具有平行脉。
叶的种类根据叶柄上长有叶片的数目,叶可分为两种:单叶——每个叶柄上只长有一个叶片。
复叶——每个叶柄上长有许多的小叶。
叶的形态1、椭圆形:形如椭圆,中部最宽,尖端和基部都是圆形,如樟树、橡皮树、木犀、茶树、黑枣树、樱草的叶。
2、心形:形如心脏,基部宽圆而微凹,先端渐尖,如甘薯、牵牛、紫荆、麻的叶。
如果是心形倒转,叫做倒心形,如酢浆草的小叶。
3、掌形:叶片三裂或五裂,形成深缺刻,全形如手掌,如棉花、蓖麻、葡萄、槭树、梧桐的叶。
4、扇形:形如展开的折扇,顶端宽而圆,向基部渐狭,如银杏的叶。
5、菱形:叶片成等边的叙方形,如菱、乌桕的叶。
6、披针形:也叫枪锋形,叶基较宽,先端尖细,长度约为宽度的3-4 倍,如桃、柳、竹的叶,如果是披针形倒转,叫做倒披针形,如小蘖的叶。
7、卵形:形如鸡卵,下部圆阔,上部稍狭,如桑、向日葵、的叶。
如果是卵形倒转,叫做倒卵形,如玉兰、花生的小叶。
8、圆形:形如圆盘,长宽接近相等,如,旱金莲的叶9、针形:叶片细长如针,如油松,马尾松,白皮松,仙人掌的叶。
10、鳞形:形如鳞片,如侧柏的叶。
11、匙形:形如汤匙,先端圆形,向基部渐狭,如白菜、车前叶。
12、三角形:基部宽平,三个边接近相等,如荞麦的叶。
叶的作用树叶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制造养分的主要器官。
为人类释放氧气,提供食物,挡风遮阳。
树叶变红:是因花青素增多,酸性的叶子就会变红。
有“枫叶、乌桕叶、柿叶”等。
树叶变黄:是因叶绿素被破坏,只剩叶黄素。
大多数都是这样的,有“桂树叶、银杏叶、白杨叶、梧桐叶”等。
叶片的结构

3、叶脉
网状叶脉
平行叶脉
叶脉
输导组织
叶 脉
导管 —— 输送水分和溶解在水中
叶脉 (死细胞) 的无机盐
输导 作用
筛管 —— 输送有机物
(活细胞)
观察:你知道怎样培养韭黄吗? 叶绿素只有在光照条件下才能形成
韭菜
有光
韭黄
无光
结构 表皮
表 细胞
叶 皮 保卫 细胞
特点
功能
排列紧密(无叶绿体)无色透明,外 透光,防止水分散失,
死细胞构成 活细胞构成
输送水分和溶解在水中 的无机盐
输送有机物
识图
上表皮
叶脉 叶肉
气孔
下表皮
保卫细胞 气孔
表皮细胞
汇报结束
谢谢大家! 请各位批评指正
保卫细胞
—— 半月形,内有叶绿 体一对保卫细胞之间的孔 隙叫气孔(气体交换,水 分散失的门户)
气孔
表皮细胞 保卫细胞
气孔张开
气孔关闭
2、叶肉:营养组织
栅栏组织
——接近上表皮,细胞呈圆柱 形,排列较整齐,里面的叶绿 体较多(有利于吸收光进行光 合作用)。
海绵组织
——接近下表皮,细胞形状不 规则,排列较疏松(有利于气 体在叶内自由移动),里面的 叶绿体较少。
叶片的结构
叶的结构
虽然叶片的形态多种多样,但是 它们的基本结构却是大致相同的, 都是由表皮、叶肉、叶脉组成。
1、表皮:(保护组织)
上表皮
下表皮 气孔
表皮
(上下表皮)
表皮细胞
——排列紧密(无叶绿体)无色 透明,外壁有角质层(透光有利 于光合作用,不易透水防止过多 地水分散失,主要起保护作用。)
壁有角质层。
叶子的结构

叶子一般是由叶片、叶柄和托叶这三个部分组成。
1、叶片:叶片是由表皮,叶肉和叶脉三个部分组成。
叶片是植物制造养料的重要器官,是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重要场所;2、叶柄:叶柄是叶片和茎连接的部分,主要功能是输导和支持作用;3、托叶:它的功能各异,比如豌豆的托叶可以进行光合作用,而酸枣的托叶可以变成刺。
1、叶片
叶片是由表皮,叶肉和叶脉三个部分组成。
叶片是植物制造养料的重要器官,是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重要场所,光合作用的实质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并且释放氧气的过程。
呼吸作用则是植物吸收氧气,将有机物分解成为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植物生长所需要能量的过程。
2、叶柄
叶柄是叶片和茎连接的部分,其上端与叶片相连,下端与茎相连,叶柄十分的细小,但是功能十分强大。
叶柄的主要功能是输导和支持作用,叶柄内部有维管束,是茎叶之间水分和养分输送的主要通道,月饼一般呈圆柱形或者是稍微扁平的形状。
3、托叶
托叶着生在叶柄和茎的连接处,分别位于两侧,它的形态和功能,根据植物有不同有一定的差异,比如说豌豆的托叶可以进行光合作用,而酸枣的托叶可以变成刺,更多植物的托叶在生长的过程中会脱落。
叶片的结构

叶片的结构包括:表皮,叶肉细胞,叶脉。
表皮分为上表皮和下表皮,一般由一层细胞组成.在表皮上分布有气孔,气孔-般由两个肾形的保卫细胞组成.叶肉是叶片最发达、最重要的组织,由含有许多叶绿体的薄壁细胞组成,在有背腹之分的两面叶中、叶肉组织分为栅拦组织和海绵组织.叶脉由维管束和机械组织组成. 其中单子叶的禾本科植物叶的结构与一般被子植物基本相同.但表皮有长方形和方形两种细胞,气孔的保卫细胞为哑铃形,在保卫细胞外侧还有副卫细胞.在叶肉方面,没有明显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之分,为等面叶. 只有叶肉细胞中有叶绿体不是的,像是洋葱鳞片叶的内表皮细胞就没有叶绿体.表皮细胞一般不含叶绿体,但是有大液泡. 不是的叶绿体内含有叶绿素叶绿素是光合作用的场所也是绿色的,所以叫叶绿素但它也会衰老,死去所以到秋天叶子变黄,那是叶黄素增多,叶绿素减少。
叶片各部分结构的特点及功能

叶片各部分结构的特点及功能叶子,嘿,你可别小看它。
它可不只是植物的“脸”,还是大自然的“厨房”!今天咱们就聊聊叶片的各个部分,看看它们各自的“绝活儿”是什么。
准备好了吗?走起!1. 叶片的基本结构首先,咱们得说说叶片的基本构造。
叶片一般分为三个主要部分:叶片的边缘、叶脉和叶柄。
简单来说,边缘就是叶子的边,叶脉是那条条线,叶柄就像是叶子的“手”,把它们都架在一起。
1.1 叶片边缘叶片的边缘,嘿,真是个有意思的地方!有的叶子边缘光滑得像镜子,有的则波浪起伏,像是大海的浪花。
边缘的形状影响着植物的水分蒸发和光合作用。
你想啊,边缘如果波浪型,水分蒸发就不那么快,植物就能留住更多水分。
这样一来,根部的水分不容易流失,简直是“水”的守护神嘛。
1.2 叶脉再说说叶脉,叶脉就像是叶子的“血管”,负责运输水分和养分。
不同的植物,叶脉的样子也各有千秋。
比如,有的像网格一样交错,有的则像一条条小河蜿蜒而行。
这些脉络不仅帮助植物吸收阳光,还能把叶子撑得挺拔。
想象一下,如果没有这些“脉络”,叶子肯定就垂头丧气,软绵绵的,毫无生气可言!2. 叶片的功能好了,聊完结构,咱们再来说说叶片的功能。
叶子可不只是“好看”,它们还有不少“本事”。
其中最重要的,当然是光合作用啦。
2.1 光合作用光合作用,听起来高大上,其实就是叶子利用阳光,把二氧化碳和水变成食物的过程。
嘿,这可不是简单的厨艺,得靠叶绿素这个“主厨”来操刀。
叶绿素的颜色是绿色的,所以叶子大多也是绿油油的。
这一过程产生的氧气,可是我们呼吸的“生命之气”呀!所以,看到绿叶就该心怀感激,别忘了它们为我们提供的“氧气大餐”。
2.2 储存养分除了光合作用,叶子还担任储存养分的角色。
很多植物的叶子中会储存一些糖分和其他营养物质,以备不时之需。
比如,冬天来了,很多植物会把叶子里的养分储存到根部,以便下个春天再发芽。
可以说,叶子不仅会“做饭”,还会“存粮”,简直是个全能选手。
3. 叶片的适应性说完了结构和功能,咱们再来聊聊叶片的适应性。
叶的构造

叶的构造一、双子叶植物叶的构造(一)叶柄的构造:由表皮、基本组织和维管组织三部分组成。
叶柄横切面呈半月形,外围一层组织是表皮,表皮以内是皮层薄壁组织,其中有厚角组织,是叶柄的主要机械组织。
维管束呈半圆形分散排列在皮层薄壁组织中。
每个维管束和茎的维管束结构相似。
木质部在向茎的一面,韧皮部在背茎的一面,二者之间有一层形成层,只有短期的活动。
(二)叶片的构造:叶片由表皮、叶肉、叶脉三部分组成。
1.表皮:表皮是覆盖在叶片外表的保护组织,分为上表皮和下表皮,通常只有一层活细胞组成,不含有叶绿体,排列紧密,无细胞间隙。
表皮外还常覆有角质层,以防止水分过度蒸腾。
一般上表皮的角质层较厚,下表皮的较薄。
在叶的表皮细胞间分布着大量的气孔。
通常上下表皮都有,但下表皮气孔较多。
沉水植物叶的表皮无气孔,而浮生水面的叶,气孔只分布在上表皮。
大多数双子叶植物气孔由两个肾形的保卫细胞组成,两个保卫细胞之间的孔隙即为气孔。
气孔与保卫细胞合称为气孔器。
有些植物如甘薯等还具有副卫细胞。
保卫细胞是活细胞,含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
当保卫细胞吸水膨胀时,气孔张开,缺水时则气孔关闭、从而控制水分蒸腾和气体交换。
一些植物在叶尖或叶缘常有排水结构,称为水孔。
它的保卫细胞没有关闭能力,缝隙下方有疏松的贮水薄壁组织,与叶脉末端的细胞相连,以排出叶肉多余水分。
2.叶肉:叶肉是叶片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部分,由同化薄壁组织组成,一般分化为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
栅栏组织是由1~4层圆柱形的细胞组成,通常在上表皮的下方,细胞排列如栅栏状,内含有大量的叶绿体。
海绵组织由许多形状不规则的细胞组成,在栅栏组织与下表皮之间,细胞排列疏松,叶绿体含量少,细胞之间有较大的细胞间隙与气孔构成叶内的通气系统,有利于气体交换。
有栅栏组织与海绵组织之分,成为异面叶(二面叶),无栅栏组织与海绵组织之分的称为等面叶,如蓝桉、夹竹桃、垂柳。
有些植物的叶仅有海绵组织,如水生植物。
3.叶脉:是分布在叶肉中的维管束,纵横交错成网状排列。
叶片的基本结构

叶片的基本结构
叶片是植物体内最重要的器官,负责光合作用,其是植物体得以维持生命的基石。
其
建立在厚薄膜上,由几种层次组成,有角质层、表皮细胞层、胶状层、气孔发育层以及基
本细胞层等组成。
角质层是叶片的最外层,它的主要作用是保护叶片免受灾害,同时防止水分丢失和外
界污染物的渗入。
其厚度一般十分薄,仅由一层特殊的角质细胞组成。
表皮细胞层则是位于角质层之下的一层细胞,其主要作用是把叶片表面保持光滑,起
到水分排出和防止病菌感染等作用。
胶状层位于表皮细胞层之下,也称维管束胶质层。
维管束胶质层是叶片最厚层,其采
取了复杂的结构,将类似粘土的材料层层堆叠,不仅看上去立体感极强,而且可以起到防
止外界物体和水份进入的作用。
气孔发育层位于胶状层之下,其主要作用是调节气孔的大小,并开放气孔的结构,以
满足叶片的光合作用。
基本细胞层入位于气孔发育层之下,其主要结构包括木质素层、胶多酚酸层和胞壁层等。
木质素层的作用是赋予叶片结构的稳定性,而胶多酚酸层则是确定叶片水分运输的管道。
胞壁层则是向内部提供叶片强度和延展性的组织层。
综上所述,叶片的基本结构包括角质层、表皮细胞层、胶状层、气孔发育层和基本细
胞层,它们彼此间的紧密结合保证了叶片的正常功能,同时也保证了植物的正常生长发育。
初中课程叶的结构

初中课程叶的结构
叶的结构可以分成以下几个部分:
1. 叶片:叶片是叶的主体部分,通常呈扁平状,具有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等功能。
2. 叶柄:叶柄是叶片与茎之间的连接部分,主要起到支撑和运输水分、养分的作用。
3. 托叶:托叶是叶柄基部的细小绿色或红色附属物,通常为一对,有些植物的托叶会退化。
4. 叶片上的叶脉:叶脉是叶片上分布的细小脉络,由维管束和叶肉组织组成,负责输送水分和养分。
5. 叶缘:叶缘是叶片边缘的形状和结构,通常有锯齿、波状等不同形态。
6. 叶序:叶序是指叶在茎上的排列方式,常见的有互生、对生、轮生等几种。
了解叶的结构有助于理解植物的生长和发育过程,并为我们更好地利用植物资源提供基础。
同时,叶的结构也是生物学科的重要知识点之一,在中考和高考等考试中经常出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叶片的结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叶片的基本结构和各部分的主要功能,并认识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辩证关系。
2.通过练习制作徒手切片,掌握一定的实验技能,学会用显微镜观察叶片的横切面和叶的表皮,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3.通过练习画叶片的表皮细胞图,培养学生严谨、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重点、难点分析
1.观察叶片的结构,叶片的结构和各部分的主要功能是本节课的重点知识。
2.徒手切片的制作,是本节课的难点。
学生要想在较短的时间里掌握徒手切片的制作技术比较困难,所以,教师只要让学生学会操作的方法就行,而制成切片的观察效果可以不作过高要求,重点应放在观察叶片的结构。
教学过程设计
一、本课题的参考课时为一课时。
二、教学过程:
1.引言:
关于本节课的引言,教师可以根据上节课已经讲过的知识,复习提问:
(l)叶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
(2)为什么认为叶片是叶的主要部分?
为什么说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主要在叶片中完成?这与叶片的结构特点有密切关系(引出课题:第二节叶片的结构)
2.叶片的结构:
叶片的结构可以分为三部分:表皮、叶肉和叶脉。
为了加深学生的印象,教师在课前可以准备一些菠菜叶,上课时发给学生观察。
首先说出叶片的形态特点(正反两面的颜色深浅不同,有网状叶脉),然后让学生把叶片的正面向上对折,轻轻地斜撕开,这时可以看到在撕口处有一层透明的薄膜。
启发学生思考:这层透明的薄膜是叶片的什么部分?如果把叶片向背面对折,撕开,是否也能看到一层薄膜?教师可以告诉学生,这两层透明的薄膜分别是叶片的上、下表皮,夹在两层表皮之间较厚的深绿色部分是叶肉,在叶肉中还穿插着许多粗细不同的叶脉。
为了使学生看清楚叶脉在叶中的分布,教师可以将自制的叶脉标本发给学生,同时把一个叶脉标本放在投影仪上,在屏幕上可以见到一个放大的叶脉标本。
启发学生思考:叶脉有什么生理功能?
最后,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出叶片的三个组成部分。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有关知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叶片的结构”的教学应采取实验与教学同步进行的方法,使学生在探索知识的实践中学习。
首先,教师指导学生练习制作菠菜叶表皮细胞的临时装片(也可以用蚕豆叶、槐树叶),并且在显微镜下观察表皮细胞有哪些特点。
在学生动手实验的过程中,教师在黑板上画一个叶片的表皮细胞图,然后以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观察并总结叶片表皮细胞的特点。
①在显微镜下观察,表皮细胞是什么颜色的?
②无色透明的表皮对叶片进行光合作用有什么好处?
③表皮细胞是什么形状的?细胞之间的排列有什么特点?
④表皮细胞紧密排列对叶片有什么意义?
在表皮细胞壁的外面,还有一层透光不透水的角质层,这在表皮细胞的临时装片上是无法看到的,但是教师应该向学生讲明这一点。
为什么雨后的莲叶上常有水珠滚动,但是水分并没有渗到叶片的内部,就是因为叶片的表皮上有一层不透水的角质层。
⑤根据观察,可以发现在表皮细胞之间还分布着许多小孔,叫做气孔。
气孔的构成有什么特点?
6两个半月形的细胞叫做保卫细胞,保卫细胞可以控制气孔的开闭,保卫细胞与表皮细胞的结构有什么不同?
保卫细胞中的绿色颗粒叫叶绿体,叶绿体中含有绿色的叶绿素,所以叶片呈现绿色,光合作用就是在叶绿体中进行的。
7气孔有什么作用?
为了说明气孔是叶片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气体交换的门户,可以让学生做一个小实验:每个同学取一片菠菜叶,把叶片插入盛水的烧杯,口含叶柄吹气,可以看到有气泡从气孔中冒出来,还可以看到叶片下表皮上的气孔比上表皮上的数量多。
最后,教师引导学生根据观察、分析总结叶片表皮的特点和功能,并且画一幅叶片的表皮细胞图。
【板书】
表皮表皮细胞:排列紧密,无色透明,外壁有角质层。
主要起保护作用。
保卫细胞:成对存在,中间的孔隙中气孔,可以进行气体交换,细胞内有叶绿体。
(2)叶肉
关于叶肉的教学,可以让学生先用低倍显微镜观察叶片横切面的临时切片和永久切片,初步了解叶肉的组织特点,然后再辅以叶片的立体结构模型或叶片的横切面挂图,启发学生分析比较在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总结出栅栏组织与海绵组织细胞的特点及主要作用。
指导学生制作叶片横切面的临时切片,只要求学生学会操作方法,而临时切片的观察效果可以不作过多的要求,重点放在观察叶片的结构上。
为了保证观察的效果,每个实验桌上可准备“叶片横切面的永久装片”供学生观察,也可以在课前由教师准备一些切得较薄,质量较好的切片(浸在10%~20%甘油水溶液中)供学生观察。
为了使学生的观察更有针对性,可以提一些问题使他们能有目的地去认识事物。
①叶横切的上、下两层细胞叫什么?
②靠近上表皮的叶肉细胞与靠近下表皮的叶肉细胞有什么不同?
③哪一种叶肉细胞里的叶绿体多?
④现在你能解释为什么叶片上面比下面更绿的原因吗?
⑤叶肉细胞的主要功能是什么?
在学生充分动手、动眼、动脑的基础上,再通过有关挂图和模型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分析并综合整理得出结论。
【板书】
叶肉栅栏组织:细胞呈圆柱形,排列整齐,含叶绿体较多。
海绵组织:细胞形状不规则,排列疏松,含叶绿体较少。
(3)叶脉
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叶脉(横断面)和肉眼看到的叶片上的叶脉(乎行的或网状的)似乎没有共同之处,但这是观察的角度不同。
教师在讲解叶脉时,应向学生指出,在叶肉中的一些束状结构就是叶脉。
从叶片的立体结构模型或挂图中可知,叶脉主要由一些管状细胞构成的。
这时教师再次出示叶脉标本让学生观察,启发学生思考,叶脉在叶片中起什么作用?
【板书】
叶脉支持作用
输导作用
小资料
叶脉标本的制作
【方法一】
称取2.5克NaHCO3、3.5克NaOH,放入盛有100mL清水的烧杯内,用酒精灯煮沸。
向杯内放入枫树叶或其他叶脉清晰而坚韧的叶片,让它全部浸入在溶液里,继续加热6~8分钟。
用玻璃棒轻轻搅动,使叶片受热均匀。
用镊子取出叶片,在清水里洗净。
把叶片平铺在手掌中,用右手食指在流水中仔细地用刷子刷去叶的柔软部分,露出清晰的叶脉。
然后,将叶脉贴在玻璃或平板上晾于。
趁未干透,涂上颜料,可以做成书签。
【方法二】
取选好的枫树等叶脉清晰而坚韧的叶片,放入盛有清水的烧杯中,用酒精灯将整杯水煮沸。
然后,在清水中倒入一些NaCO3,浸没叶片。
盖上玻璃盖,把烧杯移到温暖处。
注意适时换水,并在水中加放些Na2C03。
1~2周后,由于腐生细菌的作用,叶的柔软部分颜色由绿转为苍褐色或苍绿色,最后腐烂脱落,留下网状的叶脉。
用刷子轻刷叶片,将留下的网状叶脉水洗、染色后贴在玻璃上自然干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