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洪水调查

合集下载

西和县漾水河王川河段历史洪水调查

西和县漾水河王川河段历史洪水调查
查 阅相 关 资料 记 载 .最 后 确 定 建 国 以来 最 大洪 水发 生年 份 为 1984年 8月 。 3,2 暴 雨洪 水过 程调 查
根 据 调查 和 查 阅 《西 和 县 志》,发 现 西 和县 在 新 中 国成立 后 发 生历 史 洪 水 灾 害统 计 中 1984年 为 漾 水 河大 水年 份 。那次 降雨 持续 久 ,降雨 量大 。根 据 附 近何 坝 、长 道 雨 量 站 的数 据 查 询 ,该 年 的时 段 降 水 量为历 年 最大 值 .其 降 水统 计表 见表 1。
(1)确定 上下 断 面的位 置及 间距 按 照 《水 文调 查 规 范》要 求 ,根据 选 取 河段 的顺 直情况 。确定 调查河 段不 小于 150m。符合 规范 要求
表 2 漾 水 河 王 川河 段洪 水 调 查 测 量 成 果 O 10 20 3O 40
起点距 (m)
图 2 漾水 河 王 川 河 段大 断面 图
l 流 域 概 况
漾 水 河发 源 于 西 和县 何 坝 镇 西 南铁 古 、冯 茂 、 杨付村一带 .上游有黄江水 库 ,由南 向北 经西 和县 城 、西 坡 、石堡 、长 道 、于 礼 县 永 兴 镇 左 岸 汇 人 西汉 水 。系西汉 水一 级 支流 。流域 为 黄土 高原 丘 陵地带 , 山顶 为退耕 还林 区 ,植 被较 差 。流域 近似 扇形 ,面 积 为 664kmz.河 长 47.4km,平 均 比降 l5.7‰ 。
图 1 漾 水 河 王 川 河 段 平 面 图
访 问情 况 :受 访 人 叙 述 这 条 河 最 大 水 是 1984 年 .河 水 涨得 把右 岸 的麦垛 都 淌到下 游 了 。他 们一 致认 为 1984年 8月 漾水 河 道 来 水 为新 中 国成 立 以 来 最 大 ,1953年 洪水 为次 大洪 水 。

历史洪水调查报告docx

历史洪水调查报告docx

引言概述洪水是一种自然灾害,对人类的生命和财产造成了巨大的破坏。

为了更好地了解和解决洪水灾害,科学家和专家们对历史洪水进行了广泛的调查和研究。

本文是《历史洪水调查报告(二)》的内容,旨在提供详细且专业的信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应对洪水灾害。

正文内容一、洪水的定义和形成机制1.洪水的定义和分类2.洪水的形成机制:降雨、融雪、暴雨等气象因素的作用二、历史洪水的研究方法1.洪水记载的收集和整理2.遗址和树木的年轮分析3.湖泊和沉积物的采样和分析4.渔民和农民的口述历史三、历史洪水的影响和破坏1.人类生命和财产的损失2.城市基础设施的破坏3.农田和农作物的受灾情况4.洪水对生态环境的影响5.洪水对社会经济的影响四、历史洪水的预测和防灾减灾措施1.气象预警系统的建设和发展2.河流和水库的管理与调控3.城市防洪设施的建设和改善4.农田和农作物的洪水防灾措施5.民众的教育和应急预案五、历史洪水调查的重要性和局限性1.为灾害管理和规划提供科学依据2.提高社会公众的防灾意识和自救能力3.局限性:受历史记载和数据可靠性的限制总结历史洪水的调查和研究对于我们更好地了解和应对洪水灾害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收集和整理洪水的历史记载、分析古代建筑物和树木的年轮、采样和分析湖泊和沉积物等方式,我们可以获得洪水发生的频率、强度和影响等信息。

了解洪水的形成机制和影响,可以为灾害管理和规划提供科学依据,并通过气象预警系统、水文调控、城市防洪设施建设等措施来预测和减轻洪水的影响。

历史洪水调查也存在局限性,主要受限于历史记载和数据的可靠性。

因此,在未来的研究中,我们需要进一步完善数据采集方法和提高数据的准确性,以更好地了解和应对洪水灾害。

洪水影响评价中历史洪水及外业调查

洪水影响评价中历史洪水及外业调查

1.1.1 历史洪水及外业调查1.1.1.1 冲洪沟断面调查 (1)洪水调查理论公式2022年12月15日~2022年12月20日,本项目组对项目区进行了历史洪水调查,本次洪水调查,洪痕高程测量及断面高程测量,均采用假定高程,利用全站仪以四等水准测量标准接测。

由于调查区条件较差,为保证洪痕测量的准确性,所调查断面以具有漂浮物残存的最高水蚀岸坎作为洪痕的判断依据,洪痕基本上只能反映当年或者近年的洪水情况,历史洪水痕迹无法查证。

在调查河段利用曼宁公式分别计算三个断面的洪峰流量,糙率通过洪水调查时假定流量推算及根据调查河段河床情况估算,曼宁公式如下:式中: Q :洪峰流量(m 3/s ); N :糙率;R :水力半径(m ); S :水面比降(10-4); A :过水断面面积(m 2)。

近年来水文分析计算中糙率系数多采用三断面约束条件下的糙率试算来确定糙率n 值,比降采用局部比降。

各调查河段自上游向下游布设A 、B 、C 三个调查断面,推求各断面河床糙率的关系式如下:3/23/23/22C C A A A C CA B B B R F n R F n n n R F n ••+••••••= (1)()()3/23/233AA BC AB ACC AB BCCR F i i n R F i i n ••-••••-•= (2)AS R n Q 21321=式中:A n 、B n 、C n:A 、B 、C 断面河床糙率; AB i BC i AC i :各断面间水面比降; A R B R C R :各断面水力半径(m ); A F B F C F :各断面面积(㎡)。

对任意给定断面糙率A n ,可由式(1)、(2)确定B 、C 断面河床糙率。

通过试算使任意两断面为控制计算的河段洪峰流量近似相等,即Q AB ≈Q B C ≈Q AC ,相应的一组糙率值经分析基本合理,即为所求,该组糙率值所确定的洪峰流量。

洪水历史调查问卷模板

洪水历史调查问卷模板

尊敬的受访者:您好!为了更好地了解我国洪水历史及其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我们特开展此次问卷调查。

您的宝贵意见将有助于我们深入研究洪水历史,提高防洪减灾能力。

本问卷采取匿名方式,所有信息仅用于学术研究,请您放心填写。

感谢您的支持与配合!一、基本信息1. 您的性别:(1)男(2)女2. 您的年龄:(1)18岁以下(2)18-30岁(3)31-45岁(4)46-60岁(5)60岁以上3. 您所在地区:(1)城市(2)农村4. 您所在地区的地理位置:(1)东部沿海(2)中部地区(3)西部地区(4)东北地区二、洪水历史认知5. 您是否了解我国历史上的洪水灾害?(1)非常了解(2)比较了解(3)一般了解(4)不太了解(5)完全不了解6. 您认为我国历史上最严重的洪水灾害是哪次?(请从以下选项中选择)(1)1931年长江大洪水(2)1954年淮河大洪水(3)1998年长江大洪水(4)2010年东北洪水(5)其他(请注明:__________)7. 您认为洪水灾害的主要原因有哪些?(可多选)(1)气候变化(2)水利工程不当(3)城市化进程加快(4)土地利用变化(5)其他(请注明:__________)三、洪水灾害影响8. 您所在地区是否遭受过洪水灾害?(1)是(2)否9. 如果遭受过洪水灾害,请描述以下情况:(1)洪水发生的时间(2)洪水造成的损失(如房屋、农田、基础设施等)(3)洪水对您生活的影响(如财产损失、心理压力等)10. 您认为洪水灾害对您所在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哪些影响?(可多选)(1)农业生产受损(2)交通中断(3)居民生活水平下降(4)生态环境恶化(5)其他(请注明:__________)四、防洪减灾措施11. 您认为我国在防洪减灾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可多选)(1)加强水利工程建设(2)完善防洪法规(3)提高公众防洪意识(4)加强防洪监测预警(5)其他(请注明:__________)12. 您认为这些措施在防洪减灾方面取得了哪些成效?(可多选)(1)降低洪水灾害损失(2)提高防洪减灾能力(3)促进社会经济发展(4)改善生态环境(5)其他(请注明:__________)五、意见和建议13. 您对我国未来防洪减灾工作有哪些意见和建议?(请在此处填写您的意见和建议)感谢您抽出宝贵时间填写本问卷!您的回答对我们具有重要意义。

永登县历史洪水调查分析

永登县历史洪水调查分析

Vol.35 No.5Mar. 2019第35卷第5期2019年3月甘肃科技Gansu Science and Technology永登县历史洪水调查分析陈丽丽(甘肃省兰州水文水资源勘测局,甘肃兰州730000)摘 要:我国大多数地域位处东亚季风区,地貌复杂,人类活动剧烈,山洪灾害频繁.暴雨频发,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之一。

永登县山大沟多,是山洪灾害频发地区。

通过对永登县毛家沙沟、李麻沙沟、苏家峡沟等3个小流域沟道进行历史洪水调査,用不同的方法计算出洪峰流量及重现期并进行分析,为永登县山洪灾害防治工程相关设计提供依据。

关键词:永登县;山洪灾害;洪峰流量;重现期;洪水调查中图分类号:TV 122.21基本情况永登县位于甘肃省中部,东经102。

35'56"~103。

45'55",北纬 36°11'35"~37°07'28"之间。

北面与武威市天祝藏族自治县和景泰县相靠;东连皋兰县;西面接壤青海省民和县、乐都县;南面毗邻兰州市西固区、红古区。

永登县处于祁连山地和陇中黄土高原西北交 接地带。

境内山脉、丘陵连绵起伏,河水纵贯而过, 县北有乌鞘岭矗立,县南有黄河蜿蜒流过,全县地势呈三川两河,西北高东南低,三川即秦王川、永登川、八宝川,两河指大通河、庄浪河。

全县主要地貌 类型是黄土丘陵沟壑区,占总面积的67%。

年蒸发量1879.8mm,降水量年均为290.2mm ,年蒸发量是 年降雨量的6.48倍。

永登县土地面积较广,山区支沟较多,由于山高坡陡,径流形成快,洪水陡长陡落,暴雨大多集中在7~9月份,加之防洪工程措施 和非工程措施薄弱,山洪灾害频发。

2调查沟道确定本次洪水调查工作参照《全国山洪灾害防治项 目实施方案)(2013-2015年)和建国以来发生的历史山洪灾害记录,对具有区域代表性的典型场次洪 水,按照历史洪水调查相关规范技术要求进行现场调查。

中国历史大洪水调查研究(两篇)2024

中国历史大洪水调查研究(两篇)2024

引言概述: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其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中包含了许多关于大洪水的记录。

大洪水不仅对中国的社会和经济造成了重大影响,也对人们的认知和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继续探讨中国历史中的大洪水,包括其成因、影响以及人们对大洪水的应对策略。

正文内容:一、大洪水的成因1.气候变化:探讨气候变化如何导致中国历史上的大洪水发生,分析温度变化、降水量等因素对大洪水的影响。

2.地理环境:分析中国地理环境对大洪水的影响,包括河流的分布、山脉与平原的关系以及河口的地形等。

3.人类活动:探讨人类活动对大洪水的贡献,包括过度开发河流、不合理的农业耕种等。

二、大洪水对社会经济的影响1.农业与粮食安全:分析大洪水对中国农业的影响,包括农田的淹没、作物减产以及粮食供应短缺等。

2.灾害与人口迁移:探讨大洪水对居民的生活和财产造成的损失,以及因洪水而导致的人口流动和城市化现象。

3.交通运输与贸易:分析大洪水对交通运输和贸易的影响,包括河流交通的中断、交通设施的损毁以及贸易活动的停滞等。

三、应对大洪水的策略1.水利设施建设:探讨中国历史上关于水利设施建设的经验,包括修筑堤坝、河道疏浚等措施,以减少洪水对人们的影响。

2.社会组织与协作:分析历史上社会组织在抵御大洪水方面的作用,包括各级政府的组织、群众的自发行动以及社区的互助合作等。

3.科学技术进步:探讨现代科技在防洪减灾方面的应用,包括洪水监测预警系统、泵站和防洪工程等技术手段。

四、大洪水的历史案例1.黄河的大洪水:回顾中国历史上黄河的洪水事件,包括公元14年的巨灾和1938年的黄河大合口洪水等。

2.长江的大洪水:介绍长江流域历史上重大的洪水事件,包括1954年的长江洪水和1998年的洪水等。

3.其他河流的大洪水:探讨中国其他河流的大洪水,如松花江、珠江等的洪水事件,以及相关的影响和应对措施。

五、总结:总结中国历史中的大洪水调查研究,强调大洪水对中国社会经济的重要影响,同时指出中国古代和现代的应对策略和技术手段。

中国历史大洪水调查资料汇编2024

中国历史大洪水调查资料汇编2024

引言: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也是一个经历过许多自然灾害的国家。

其中,大洪水作为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经常发生,并对中国的社会、经济和环境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本文旨在通过调查资料的汇编,深入了解中国历史上的大洪水事件,以及对这些事件的详细分析。

概述:大洪水是指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水位突然上涨,超过河道、湖泊或其他水域的容量,导致水流外溢,并对周围地区造成灾害的现象。

中国作为一个自然环境复杂多样的国家,大洪水是经常发生的自然灾害之一。

大洪水不仅给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带来巨大挑战,同时也对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构成了巨大威胁。

正文内容:1.中国历史上的大洪水事件1.1春秋战国时期大洪水1.1.1淮水大洪水1.1.2黄河大洪水1.2秦汉时期大洪水1.2.1长江大洪水1.2.2浙江大洪水1.2.3珠江大洪水1.3隋唐时期大洪水1.4宋元时期大洪水1.5明清时期大洪水2.大洪水的影响与教训2.1社会影响2.1.1人员伤亡2.1.2人员流离失所2.2经济影响2.2.1农田破坏2.2.2城市建设受阻2.2.3交通运输受阻2.3环境影响2.3.1水土流失2.3.2生物多样性损失2.3.3水污染3.大洪水的防治措施3.1河道治理3.1.1河道疏浚3.1.2建设堤坝3.2水资源管理3.2.1建设水库3.2.2优化用水结构3.3应急管理体系建设3.3.1健全预警系统3.3.2加强抢险救灾力量4.国际经验借鉴4.1大洪水应对经验4.1.1抗洪水桥梁建设4.1.2河道防洪系统4.2美国大洪水应对经验4.2.1洪水保险制度4.2.2洪水风险评估5.未来挑战与展望5.1气候变化对大洪水的影响5.2经济发展与洪水防治的平衡5.3科技创新在洪水防治中的作用总结:通过对中国历史大洪水调查资料的汇编,我们了解到大洪水在中国历史上的普遍性和严重性。

这些大洪水给中国的社会、经济和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为了减轻大洪水带来的破坏,中国采取了一系列防治措施并借鉴了国际经验。

历史洪水前期调查

历史洪水前期调查
2)调查过程中在做访问前一定要把调查的工 作内容说明清楚,为后面的调查访问工作打好感 情基础。调查时也要注意尽量一家家逐个访问, 方便记录。
3)向群众进行启发时,不能带有框框,这样容 易产生误导。在调查过程中发现,受访对象交谈 时一旦有带入感的启发,容易使受访对象在有些 情况不清晰时,随声附和,对调查结果产生误导。
3)选择的调查地点应为洪水淹没区域。 1.2 调查河段的确定
调查访问时调查河段的选择关系到成果的质 量和作用的大小,在选定河段时应考虑以下问题:
1)调查河段不能盲目选取要满足调查目的和 要求;
2)为 能 调 查 出 一 定 数 量 的 可 靠 的 洪 水 痕 迹 , 调查河段应有一定长度,且两岸宜有村庄、建筑物 等,以便准确查明洪水的洪痕位置;
中国的历史洪水调查测量,始于 1915 年督办 广东治河事宜处为西江流域防洪规划进行的洪水 调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黄河、长江、辽 河、海河、淮河、珠江和全国各中小河流共 11 000 个河段上做了历史洪水调查,在一些重要工程所 在的河段,进行反复多次调查。1976 年我国在全 国范围内开展历史大洪水调查研究,历时 30 年, 全国近千人参加,取得大量宝贵的历史大洪水调 查成果,较好地解决了设计洪水频率计算外延的 科学难题,显著提高了设计洪水的可靠性[2]。
通 过 大 量 踏 勘 和 调 查 访 问 ,并 结 合 其 他 地 方 历史洪水调查积累的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总结出 历史洪水调查访问过程中应该注意的几个方面,
只有把这几个方面做好才能保证后期测量成果的 可靠性。
1)调查访问要有热情、耐心细致的态度和深入 认真的工作作风,并要坚持勤跑多问,不错过任何 机会,对群众提供的线索要寻根求源,查访到底。
3)调查河段应较顺直、断面较规整,河床较稳 定,控制条件较好,无壅水、回水、分流串沟、较大 支流汇入[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近 各村 普遍 传说
4
XX村东南角, 火神庙旧址
1917年
124.79
刘永成
洪水调查的测量工作
一、洪痕的水准测量
重要的洪水痕迹的高程采用四等水准测量,一般的 采用五等水准测量。进行水准测量时,一般应由附近已 有的水准基点接测,并注明何种标高起算。
二、河道简易地形图测绘
河道简易地形图是反映调查河段内河床地形及洪水 泛滥情况的一张图,图上应绘有: ①洪水泛滥情况 ②测绘标志物 ③主要地形特征 ④重要地物
六、洪峰流量可靠程度的评定
洪峰流量的可靠程度,是指计算的洪峰流量的真实程 度,通常是从有关水力因素的考虑和推流方法是否合理 来综合评定。评定因素是随不同计算方法而已,洪峰流 量的可靠程度按“可靠”、“较可靠”、“供参考”三 级进行评定。
⒊访问调查 选定河段后,即可按调查内容细致、深入、全面地进 行访问。访问方式一般为个别访问和开座谈会。访问调 查时要注意方式方法,要宣传调查目的的意义,消除群 众疑虑,让群众自然地反映历史洪水情况,不要诱导指 点。访问情况要用群众原话或原意如实记录。 ⒋现场核实 对调查访问的资料,应在现场进行初步整理和综合分 析,发现问题应在现场弄清,确认的洪痕应作出标记。
二、洪痕可靠程度的评定
洪水痕迹经调查测量后,应对其可靠性作出评价,以 便应用时作为参考。评定的标准有“可靠”、“较可 靠”、“供参考”三个级别。详情请见下表。
洪水痕迹可靠程度评定表
项 目
可靠
等 级 较可靠 供参考
指认人印象 和旁证
亲眼所见,印象深刻, 所述情况逼真,旁证确 凿
亲眼所见,印象比较深 听传说,或印象不深, 刻,所述情况比较逼真,所述情况不够清楚具体, 旁证材料较少 缺乏旁证
调查资料的整理
一、洪峰流量推算,按下列规定进行:
①调查河段附近有基本站,区间无较大支流加入,而 又有条件将调查洪痕移置到基本站断面时,可用水位流 量关系曲线高水延长推算。 ②调查河段顺直、洪痕点较多、河床稳定时,可用比 降—面积法推算。 ③调查河段较长,洪痕点分散,沿程河底坡降和横断 面有变化,水面线较曲折,可用水面曲线法推算。 ④调查河段下游有急滩、卡口、堰闸等良好控制断面 时,可用相应的水力学公式推算。 ⑤当特大洪水的洪痕可靠,估算要求较高时,可设立 临时测流断面测流,或采用模型试验的方法推算。
五、摄影
洪水调查河段的摄影工作包括: ①明显的洪水痕迹或其记载 ②河槽及滩地的覆盖情况 ③河道形势及地形 拍摄洪水痕迹时,照相机视线应垂直于痕迹,平行于 地面,并尽可能显示附近地物地貌。为使拍摄碑文、壁 字字迹清楚,可先涂以白粉或黑墨。拍摄水印,可用手 指点位置。拍摄河床覆盖情况,相机视线应与横断面垂 直。为表示树木高矮、沙石大小,可用人体或测尺作为 陪衬。对河道形状、水流流势,须登高拍摄,以求全貌。 应记录所拍对象、地点、方向,并附简要说明。
二、现场调查
⒈情况调查 到达调查地区后,应依靠当地各级领导,汇报洪水调 查工作的目的意义,取得协助,到有关部门搜集资料, 了解河道变迁情况,洪水淹没范围,村屯分布、沿河城 镇及古建筑物、老住户及住址等情况。 ⒉河道踏勘 根据当地了解的情况,对原拟调查河段进行实地踏勘。 踏勘时,主要了解河段控制条件及居民点分布、河床稳 定性、断面特征、主槽及河滩组成情况,有无支流、分 流、急滩、卡口、跌水等存在。其目的在于了解河道水 流特性,以便选择适宜的调查河段。
⑷沿河水准点位置及高程,必要时需搜集地形测 量时已设置的图根点位置及高程记载表。 ⑸与调查洪水有关的历史文献、文物、考证资料 等。 ⒉准备仪器、工具及用品 主要有水准仪、全站仪、照相机、水准尺、测杆、 皮尺及有关表薄等,必要时还应携带救生设备。 ⒊初步确定调查范围 并据此选择交通路线,编制工作计划。
洪水调查
洪水调查的目的

洪水调查就是补充观测资料系列不足而进行的工 作,其所得成果,可作为设计洪水的补充资料或 延长实测系列的重要依据。此外调查资料有助于 研究洪水的地区分布规律,印证无资料地区洪水 的地理综合成果,以弥补定位观测的不足。考证 小面积暴雨的稀遇程度(重现期)。
调查内容
①选择适当的调查河段,查明洪痕,测出洪痕高程。 ②查明洪水起涨时间、峰现时间、落平时间及其总历 时。 ③查明河道变迁情况及洪痕断面冲淤变化的幅度。 ④查明调查河段内河床组成及糙率情况。 ⑤收集当地有关历史文献、古迹及碑文、民谣等。 ⑥考察洪水的相对大小及其在历史洪水中所处的序位。 ⑦查明相应暴雨的雨情、天气系统及成因、流域自然 情况及水利、水保等措施,对于非暴雨造成的洪水,应 查明其特殊成因。 ⑧进行调查河段内纵断面及简易地形测量和摄影。
Q VA 1 n
1 式中,K——输水率(m3/s),取值为: AR n
2 3
2
1 3
AR
I
2
KI
1 2
②能面比降法(稳定非均匀流) 若调查洪水处于非匀直河段,则断面形状、底坡、 糙率沿程发生变化,此时需考虑加入流速水头的计算 ⑴扩散条件下的流量计算
V 1 2 V 22 h 1 2g 2g L
在测量横断面时,应在记载簿中记载断面各部分的河 床质的组成及粒径;河滩上植物生长情况;各种阻水建 筑物的情况及有无串沟等情况,借以确定河槽及河滩糙 率。
四、河道纵断面测量
纵断面测量可顺主流布置测点,测点间距视河道的 纵坡变化急剧程度而定。底坡转折处必须有测点,有急 滩、瀑布及水工建筑物的上下游应增加测点,在测河道 纵坡的同时施测水面线,当两岸水位不等时,应同时测 定两岸水位。如施测持续数日,水位有显著变动的,应 设立临时水尺,读记各日水位,将各日所测水面线加以 改正。
1
XX水文站浮标 上端面附近
1917年 7月24日
125.88
李庚寅 67岁 住XX村
“民国六年洪水与天成滩渠 道堤顶平,那时我的房子盖 在河边,那年涨水后才迁走。 我地里曾上水,我在地里捞 白瓜。那年连阴雨40余天。”
较可靠
2
XX村东南井台 边(公路桥上 游53米)
1917年 7月24日
126.15
指认的洪痕应注意弄清位置有否变动,有否把波浪 冲击高度说成最高水位,洪水题刻记载的内容与洪 峰水位的标志是否一致等。都需祥加考证分析后再 确定洪痕高程。 无论经过指认或辨认的洪痕,一经确认其位置后 以红漆作好标志,以便测量。洪痕按年代的先后从 上游向下游按顺序统一编号,编号由两组数字组成, 前一组表示年份,后一组表示洪痕号数。详情请见 下图。
洪痕调查和评定
洪水痕迹调查是确定最高洪水位,绘制洪水水面线和 计算洪峰流量的直接依据,对计算成果影响很大,调查 工作应慎重进行。
一、洪痕调查
洪痕应由群众之人和亲自行进辨认,对每一洪痕点 的可靠程度(精度)要做出判断,有具体标志物的洪痕, 可靠程度较高,反之则低。 较可靠的洪痕一般分布于老屋、碑石、桥梁、岩壁 等老建筑物上。有的以台阶、门坎、炕沿、房梁等来指 认洪痕,可靠程度也较高。
侯润章 71岁 XX村 开茶馆
“民国六年六月某日晨,河 里的水开始上涨。到吃早饭 时就猛涨,一直涨到我的茶 馆屋里。水不深,刚刚漫进 来。待了半天,水就往下落, 落了3天光景。”
较可靠
3
XX村东南角, 火神庙旧址
1853年
127.06
刘永成 76岁 阎其昌 76岁
“咸丰三年涨了大水,听老 年人说河水将火神庙里的火 神像的胡子都漂起来了。该 庙在日寇来后才拆毁。像高 5尺左右,座台高约4尺。”
三、河道横断面测量
河道横断面的测量,按大断面测量的有关要求进行。 ①所取断面数目应能表达出断面面积及其形状沿河长 的变化特性。平直整齐的河段可以少取,曲折或不均匀 的河段应该多取,在洪水水面坡度转折的地方也要取一 断面。断面间距一般为100~500m。 ②断面应愈近洪水痕迹愈好。 ③断面应垂直于洪水时期的平均流向。
⑨计算洪峰流量、洪水总量及重现期。
洪水调查的分类
一、按调查时间划分 ①历史洪水调查 调查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特大洪水 ②当年洪水调查 查明站网上漏测的洪水;虽未漏测但系实测的特大值, 其重现期有待深入调查;在大水年份出现时,无资料地区 的洪水。 二、按调查范围划分 ①普遍调查 对未进行过历史洪水调查的河段包括水文测验河段, 可根据需要进行历史洪水的普查与考证。 ②专门调查 在指定地点(如某一河段)调查某一年份的洪水,或 对已调查的洪水成果进行复查。
进行某一地区(河段)洪水调查时,首先要明确调查 任务、目的和要求,明确有关规定及调查方法,了解已 有资料情况及地区条件,然后做好准备工作: ⒈搜集资料 根据调查任务,主要搜集下列资料。 ⑴调查河段及附近测站历年洪水资料,如洪水位、洪 峰流量、比降、糙率、水位流量关系曲线等。 ⑵调查河段及邻近地区已有的洪水观测及相应暴雨资 料、历史洪水研究资料、调查报告、分析成果。 ⑶调查河段的地形图、河道纵横)
标志物固定,洪痕位置 标志物变化不大,洪痕 标志物已有较大的变化, 具体或有明显的洪痕 位置较具体 洪痕位置模糊 小于0.2
0.2~0.5
0.5~1.0
洪水痕迹调查表
洪痕编号 所 在 村 镇 及 洪水发生 地点 时间 洪痕高 程 (米) 说明人 姓名、 年龄、住址 洪水发生 情况 资 料 可 靠 程 度
五、调查成果的合理性检查
①洪痕水位的代表性和洪痕水面线分析,检查洪痕突 出偏高和偏低产生的原因。 ②与邻近地区水系上下游、干支流的洪峰流量,洪水 总量进行对照,是否相应。 ③编制同次暴雨洪峰模系数分布图,对照暴雨分布, 检查上下游和区间洪峰模系数的合理性。 ④建立同频率洪峰流量与流域面积关系进行分析。 ⑤建立流域产汇流模型或上下游洪水相关关系,检查 成果的合理性。
二、用水位流量关系曲线法推算洪峰流量
当洪水痕迹位于水文站断面附近,则可利用该水 文站实测的水位流量关系曲线,加以延长求得洪水的洪 峰流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