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必修二知识点全册

高中地理必修二知识点全册
高中地理必修二知识点全册

地理必修二

第一章人口增长、迁移与合理容量

、人口增长的模式及地区分布

1、自然增长率

(1)一个地区人口的自然增长,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共同决定的。

(2)人口的自然增长率二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人口自然增长率高工人口总数多:人口自然增长率指人口增长快慢。人口增长数量与人口基数密切相关。)

2 、世界人口增长

世界人口发展历史的总趋势是人口不断增长。

工业革命之前一一比较缓慢的工业革命之后一段时间一一增长快速目前一一趋于平缓

3 、人口增长模式

“高高低”模式

①特征: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②原因:自然灾害、战争、生产力低下、医疗条件卫生等。

③分布::工业革命之前

现在少数落后封闭群体中。

过渡模式

①特征: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

②原因:工业生产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医疗水平提高等。

③分布:18世纪末的或19世纪初的发达国家,目前广大的发展中国家。

“三低”模式

①特征: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②原因:生产力高度发达,人口素质高,子女孕育成本高,福利制度完善等。

③分布:发达国家以及个别发展中国家。

4、人口问题

、人口的迁移

概念:移动到一定距离之外(多以行政区边界判定移动范围),有一定的时间限制(定居地改变)。地区人口增长=自然增长+机械增长(迁移人口)

(1)国际人口迁移

①旧大陆—新大陆

②“第二次世界大战”

③人口贩卖

(2)国内人口迁移(主要是城乡间的人口迁移)

①古代:战争、行政力量、自然条件

②新中国成立20世纪80年代中期:边疆建设、户籍制度等

③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受政策、经济因素、向发达地区。

(3)影响人口迁移因素

①生态环境因素(气候、淡水、土壤、矿产)

②社会经济因素(起主导作用。更好的就业机会、更高的经济收入和生活水平)

③社会文化因素(宗教)

④社会政治因素(战争、政策)

⑤其他因素

(4)人口迁移产生的影响

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缓解当地人地矛盾等。

导致当地人才外流,劳动力不足。影响迁出地经济发展。

三、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

(1)环境承载力

概念:在一定时期内,某一地域环境和资源能够维持抚养的最大人口数量。 影响因素: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中 淡水和土地是最重要的因素。 (2)环境人口容量

概念:一个国家或地区,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木桶效应”资源是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主要因素。找短板。

影响因素: 厂 正相关:①资源丰富程度

②科技发展水平 ③经济发达程度 ④ 人口受教育水平 ⑤ 地区开放程度

负相关:①生活消费水平

对迁入地的影响: 有利影响: 提供大量廉价劳动力;促进当地商品流通和经济发展;促进迁

入地第三产业发展。

不利影响: 增加了公社设施的负担和城市管理的难度

;城市环境卫生、交

通等产生巨大压力。

对迁出地的影响:

有利影响: 增强了迁出地与外界社会的科技、经济、社会、文化等联系,

不利影响:

②片面追求经济增长的发展方式。

(3)人口合理容量:

概念:保证人的合理健康的生活水平。(理想人口或适度人口)

人口的合理容量V环境承载力

第二章城市的空间结构与城市化

、城市的空间结构

(1)城市空间结构概念:

城市中不同功能分区有规律的结合,构成了城市的空间结构(地域结构)。

(2)城市功能区:

有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中心商务区、行政区、文化区等,其中商业区、住宅区和工业区是城市最基本的三种功能区。

(3)影响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形成的因素

①经济因素

I:交通通达度越好,土地价格或地租越高;交通通达度越差,土地价格或地租越低。

n:距离市中心越近,地租越高。

②社会因素

I:收入(高级住宅区和低级住宅区的分化)n:知名度(某些城市有历史文化上很高的声誉。

m:宗教或种族

③历史因素

④行政因素

(4)不同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

①城市规模及城市等级

一般用人口规模来表示城市规模。

城市规模越大,城市等级越高,城市的服务功能越强。

、城市化

①什么是城市化概念:人口向城市集聚和城市范围不断扩大、乡村变为城镇的过程就是城市化。

城市化的标志:城市人口增加、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城市用地规模扩大。其中, 衡量城市化水平最重要的指标是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城市化的意义:促进人口转化、利于改善产业结构、推动工业发展、推动科技进步、改变文化思想和观念。

②世界城市化进程:

I:城市化进程加快n: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进程不同m:特大城市迅速发展

W:出现了巨大的城市带

③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厂城市环境问题: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垃圾污染等。

城市交通问题:交通堵塞,交通事故和停车问题等。

城市住宅问题:发展中国家多表现为住房紧张;发达国家则表现为城市中心区出现空房

过多,市中心逐渐衰落。

城市社会问题:就业、贫困、种族歧视和社会争端等。

城市化对地理坏境的影响:

有利影响:合理城市化可以改善环境

不利影响:过快的城市化会是城市环境质量下降,大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垃圾污染和噪声污染等环境污染问题。

三、地域文化与城市发展

厂物质文化:城市地域结构、建筑景观、居民和服饰等

地域文化

非物质文化:语言、风俗习惯、价值观和制度等。

第三章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

、农业区位因素与地域类型

农业区位的含义:农业生产所选定的地理环境。

①影响农业区位的自然因素

热量主导:海南的三季稻、天然橡胶、松嫩平原的甜菜、青藏高原的青稞。水源主导:河西走廊的粮棉、南疆的棉花。

地形主导:横断山区、五台山的垂直农业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